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凋落物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雷海迪 尹云锋 +4 位作者 刘岩 万晓华 马红亮 高人 杨玉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0-799,共10页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独添加生物炭、单独添加凋落物以及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进行一年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添加物处理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S)相比...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独添加生物炭、单独添加凋落物以及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进行一年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添加物处理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S)相比,单独添加凋落物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真菌丰度以及真菌/细菌比值显著增加;单独添加生物炭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值显著增加。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的放线菌丰度显著高于单独添加凋落物处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通过改变土壤p H、全碳、全氮、C/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凋落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69
2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项文化 雷丕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8-423,共6页
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 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cm土层(20 6g·kg-1)>15~30cm土层(17 1g·kg-1)>30~45cm土层(12 4g·kg-1)>45~60cm土层(9 8g·kg-1)>60~75cm土层(8 2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杉木林地(13 6g·kg-1)>经济林地(12 3g·kg-1)>农用后撂荒地(11 0g·kg-1)。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pH值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 40,与土壤全氮、C/N比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 81和r≥0 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8
3
作者 袁颖红 樊后保 +5 位作者 王强 裘秀群 陈秋凤 李燕燕 黄玉梓 廖迎春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7-444,共8页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CO(NH2)2作...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值、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交换性钙和土壤交换性镁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而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则不断上升。各处理中,不同层次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而土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模拟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效养分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杉木林的密度管理与长期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盛炜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共8页
198 7~ 1999年 ,在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对 9a生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了不同保留密度的管理。设立 6个固定样地 ,对林下植被变化作了 13a的连续观测 ,土壤肥力变化作了 9a变化测定 ,并对水土流失、枯落物量及其分... 198 7~ 1999年 ,在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对 9a生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了不同保留密度的管理。设立 6个固定样地 ,对林下植被变化作了 13a的连续观测 ,土壤肥力变化作了 9a变化测定 ,并对水土流失、枯落物量及其分解速率进行了 8a的测定。结果表明 ,凡经间伐的林分 ,林下植被获得了良好发育 ,13a中林下植被种类达到了 30~ 36种 ,盖度达到 80 %~ 90 % ,而生物量达到 5t·hm- 2 以上。未经间伐密度较大的林分林下植被发育较迟 ,比间伐林分推迟 8~ 9a。适度间伐不会产生不利于地力维护的水土流失 ,合理的林分密度管理可提高微生物数量 ,达 2 .42倍。林分密度低而林下植被发育好的林分 ,枯落物分解速度快。杉木中龄林阶段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 ,特别是 16~ 30cm的土壤 ,水解N和速效P含量下降 ,速效N下降最明显。林分密度大 ,生长量大的林分 ,速效N、P下降幅度也大。因此 ,通过间伐适当降低林分密度 ,对维护土壤肥力有较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管理 林下植被 水土保持 土壤肥力 杉木林 人工林 长期生产力
下载PDF
氮沉降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元素动态变化 被引量:43
5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4 位作者 徐雷 李燕燕 廖迎春 王启其 张子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46-2553,共8页
在12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N沉降量依次为0、60、120、240kgNhm-2a-1,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2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经N0、N1、N2、N3处理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 在12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N沉降量依次为0、60、120、240kgNhm-2a-1,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2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经N0、N1、N2、N3处理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平均含量分别为46.47%、46.35%、46.79%、46.6%,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随着分解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氮沉降明显增加了凋落物中的N含量,且随着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凋落物C的分解系数依次为0.739、0.744、0.936、0.708,周转期为4.26a、4.26a、3.46a、4.41a;而N的分解系数分别为0.458、0.543、0.776、0.565,周转期为6.26a、5.44a、3.91a、5.20a。N1处理表现出促进N释放的作用,但对C释放影响不明显;N2处理促进了凋落物C、N元素的释放,而N3处理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氮沉降处理也明显降低了凋落物的C/N比,N1、N2、N3处理使C/N比分别比N0下降8.59%、14.20%和1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 凋搭物分解 c动态 N动态
下载PDF
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动态格局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超 田大伦 +3 位作者 胡曰利 闫文德 方晰 梁小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7-2747,共11页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在14 a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物种类呈现波动性的减少趋势,其中木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0.0%,草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7.1%。林下植被生物量由杉木林3年生29.48 t/hm2下降至14年生的2.53 t/hm2,其中木本植物生物量由7.07 t/hm2,下降至1.25 t/hm2,下降了82.3%;草本植物由22.41 t/hm2,下降至1.28 t/hm2,下降了94.3%。在此期间,木本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高低均出现波动现象。3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乔木树种生物量6068.97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85.88%,藤本植物生物量736.97 kg/hm2为次,占10.44%,灌木植物生物量259.87 kg/hm2最低,仅占3.68%。14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灌木植物生物量881.87 kg/hm2为首,占总生物量70.73%,藤本植物生物量247.07 kg/hm2为次,占19.82%,乔木树种生物量117.87 kg/hm2最少,只占9.45%。3年生杉木林下草本植物以蕨类植物生物量8391.44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的37.44%,过路黄生物量36.77 kg/hm2最低,仅占0.16%。杉木14年生时,以芒生物量573.00 kg/hm2最大,占总生物量44.78%,金毛耳草生物量2.93 kg/hm2最小,仅占0.2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杉木林养分循环、碳平衡、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连栽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动态变化 湖南会同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匡冬姣 雷丕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4,79,共6页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 2014 年 4 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 年生、17 年生和 25 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 0 ~ 60 cm 土层...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 2014 年 4 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 年生、17 年生和 25 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 0 ~ 60 cm 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 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 239.79 g·m^-2、271.90 g·m^-2和 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 68.45%、56.39% 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 年、17 年和 25 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 207.20 g·m^-2,54.87 g·m^-2和 39.54 g·m^-2。不同林龄杉木林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 7 年生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主要在表层;利用渐进累积方程分析表明,25 年生杉木人工林向土层深处生长比较明显。不同林龄活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组织密度则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细根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林龄
下载PDF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传阳 林开敏 +5 位作者 郑鸣鸣 任正标 李茂 郑宏 游云飞 陈志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究大径材培育目标下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短期影响,为缓解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和大径材定向培育提供指导。【方法】以16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间伐强度,分别为强度间伐(32%... 【目的】探究大径材培育目标下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短期影响,为缓解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和大径材定向培育提供指导。【方法】以16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间伐强度,分别为强度间伐(32%,编号HIT)、弱度间伐(23%,编号LIT)、对照组(0%,编号CK),研究不同间伐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生物量氮(SMBN)含量的变化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全碳(TC)、全氮(TN)含量比,即SMBC/SMBN、SMBC/TC、SMBN/TN]之间的差异。【结果】在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不同土层SMBC、SMBN含量及SMBN/TN的值从大到小依次为HIT、LIT、CK;SMBC/TC的值除在≥10~20 cm土层以强度间伐(HIT)最高之外,其他土层均以弱度间伐(LIT)最高;SMBC/SMBN的值除在≥20~40cm土层,以CK最高外,其他土层均以LIT处理最高;从土壤的垂直分布特征来看,杉木人工林SMBC、SMBN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0~10、≥10~20、≥20~40cm,即呈现出SMBC、SMBN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结论】强度间伐对SMBC、SMBN含量影响明显,可能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加强对土壤地力的维护,从而改善杉木大径材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间伐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全碳 全氮 化学计量特征
原文传递
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杉木人工林景观改造对策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围 陈亮明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37-139,147,共4页
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成熟杉木人工林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按照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原理,采取卫生抚育、透视抚育等手段,通过人工营造近自然混交林,结合地貌、景观效果分批进行带状条状不同程度的间伐,改造林相提高林分质量,增强... 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成熟杉木人工林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按照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原理,采取卫生抚育、透视抚育等手段,通过人工营造近自然混交林,结合地貌、景观效果分批进行带状条状不同程度的间伐,改造林相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防护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杉木人工林 景观改造 张家界
下载PDF
不同碳补贴机制下杉木人工林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成本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蓓蓓 田国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碳补贴机制下最优轮伐期及碳汇成本的变动规律,为提高碳汇供给和降低碳汇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地调研福建洋口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经营和营林实践,推导不同碳补贴情境下杉木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成本模型,分析立地... 【目的】探讨不同碳补贴机制下最优轮伐期及碳汇成本的变动规律,为提高碳汇供给和降低碳汇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地调研福建洋口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经营和营林实践,推导不同碳补贴情境下杉木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成本模型,分析立地条件、碳价格、贴现率对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成本的影响。【结果】理想情境下,贴现率由2%上涨至7%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的碳汇成本分别下降了31.42%、32.03%和33.15%,最优轮伐期均缩短4 a。碳价格由20元/t增加至350元/t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碳汇成本上涨了19.24、19.43和19.38倍,最优轮伐期分别延长了8、9和10 a。年给付情境下,贴现率由2%上涨至7%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的碳汇成本分别下降了70.35%、70.66%和71.14%,最优轮伐期均缩短4 a。碳价格由20元/t增加至350元/t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的碳汇成本上涨了15.79、15.82和16.50倍,中等立地和优等立地最优轮伐期均延长1 a,劣等立地最优轮伐期维持不变。【结论】两种碳补贴情境下,碳汇成本和最优轮伐期均与贴现率负相关,与碳价格正相关。在理想情境下,中等立地碳汇成本对碳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最强,但在年给付情境下,劣等立地碳汇成本对碳价格变动敏感性最强。总之,在研究区,理想情境更有利于发挥森林生态功能,实现森林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期望价 碳补贴 最优轮伐期 碳汇成本 杉木人工林
原文传递
常绿阔叶次生林与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5期89-92,共4页
该试验对福建顺昌常绿阔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各层次具有比杉木林更低的容重,更高的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渗透系数。次生林0~10cm、10~20cm、20~40cm和40~60cm土层的容重分别为0.839g&... 该试验对福建顺昌常绿阔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各层次具有比杉木林更低的容重,更高的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渗透系数。次生林0~10cm、10~20cm、20~40cm和40~60cm土层的容重分别为0.839g·cm^(-3)、0.928g·cm^(-3)、1.106g·cm^(-3)和1.125g·cm^(-3),仅分别为杉木林的84.14%、82.38%、91.61%和88.50%,而总孔隙度分别为:62.60%、55.14%、54.90%和51.63%,分别是杉木林的1.111、1.073、1.094和1.056倍,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19.54%、17.51%、15.90%和10.33%,分别是杉木林的1.208、1.317、1.385和1.767倍,土壤渗透系数分别为12.15mm·min^(-1)、10.62mm·min^(-1)、6.53mm·min^(-1)和2.95mm·min^(-1),分别是杉木林的1.537倍、2.231倍、3.908倍和5.46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次生林 杉木人工林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顺昌常绿阔叶次生林与杉木林植物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建泉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4期96-100,108,共6页
分别设置样方对福建顺昌常绿阔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植物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次生林(2400m2)共有维管束植物46科、71属、101种,而相同面积的杉木人工林有63科、99属、126种。次生林群落总的物种数小于杉木林,两... 分别设置样方对福建顺昌常绿阔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植物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次生林(2400m2)共有维管束植物46科、71属、101种,而相同面积的杉木人工林有63科、99属、126种。次生林群落总的物种数小于杉木林,两者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差异较大。次生林乔木层(高度≥5 m)树种丰富,有37个树种,乔木树种占优势,而杉木林乔木层仅有2个树种,杉木占绝对优势;次生林灌木层的物种数(73种)高于杉木林(59种);次生林灌木层以乔木的幼苗优树占优势,而杉木林以灌木种类占优势;次生林草本层较弱,物种数(7种)远小于草本层发达的杉木林(44种);次生林层间植物物种数(14种)小于杉木林(23种)。次生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杉木林,但草本层和藤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小于杉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次生林 杉木人工林 植物组成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