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轨道炮滑动电接触的热效应 被引量:19
1
作者 巩飞 翁春生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滑动电接触面的温升过程,建立了电磁轨道炮高速滑动条件下非理想电接触的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接触电阻热效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非理想电接触的表面温升明显高于理想接触,接触电阻层的厚度越大,电接触面...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滑动电接触面的温升过程,建立了电磁轨道炮高速滑动条件下非理想电接触的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接触电阻热效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非理想电接触的表面温升明显高于理想接触,接触电阻层的厚度越大,电接触面的温升越快;由于速度趋肤效应的影响,接触电阻热的作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接触面尾部区域;材料的热导率及输入电流的波形均对接触面温度峰值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预测接触表面的材料状态,进而预测接触转捩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滑动电接触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法 热效应
原文传递
一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衬砌开裂原因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健宏 陈维 +2 位作者 沈东 潘涛 阳军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5,111,共8页
为解决传统连拱隧道中导洞法施工工序繁琐、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等问题,云南某隧道采用了一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其后行洞钢拱架焊接于先行洞钢拱架,使初期支护相互搭接形成了连拱隧道中墙,从而避免了中导洞开挖,但在隧道施工中,先行洞二次... 为解决传统连拱隧道中导洞法施工工序繁琐、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等问题,云南某隧道采用了一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其后行洞钢拱架焊接于先行洞钢拱架,使初期支护相互搭接形成了连拱隧道中墙,从而避免了中导洞开挖,但在隧道施工中,先行洞二次衬砌左侧起拱线至左拱腰出现了大量纵向与斜向裂缝。结合隧道实际地质和施工状况,运用Flac3d建立了地层-隧道结构数值模型,研究分析了初期支护各自独立封闭成环和初期支护搭接处界面特性对无中导洞连拱隧道衬砌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行洞初期支护独立闭合成环时,即使初支结构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滑移,隧道衬砌结构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行洞初期支护未独立闭合成环时,搭接处会产生较大的相对滑移,初期支护承载力不能充分发挥,难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先行洞二次衬砌承受了较大的围岩荷载,其左拱腰内侧边缘拉应力远超过了衬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由此造成了左拱腰处衬砌开裂。因此,为避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衬砌出现裂缝,建议在设计中应使连拱隧道初期支护各自独立闭合成环,合理加强中墙位置初期支护结构,施工中对关键施工环节、关键受力部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结构优化 有限差分法 连拱中导洞 受力特征 衬砌开裂
原文传递
颗粒填充型复合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星 王玉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43-147,共5页
基于Monte Carlo随机摆放方法,建立颗粒填充型两相复合材料的随机分布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法对导热微分方程进行离散,获得差分格式的热传导方程。将复合材料模型中的微观随机结构单元的数据信息导入计算机,应用循环迭代法对差分格式热传... 基于Monte Carlo随机摆放方法,建立颗粒填充型两相复合材料的随机分布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法对导热微分方程进行离散,获得差分格式的热传导方程。将复合材料模型中的微观随机结构单元的数据信息导入计算机,应用循环迭代法对差分格式热传导方程进行求解,实现了对二维稳态导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采用此方法对可以理论求解的特殊情形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其准确可靠。同时模拟了导热增强颗粒含量、颗粒与基体的导热系数比对复合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Maxwell-Eucken、Bruggeman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该方法的模拟结果在低填充量时与Maxwell-Eucken模型、在高填充量时与Bruggeman模型吻合良好。研究表明所述方法能够较好地计算颗粒填充型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填充型复合材料 有效导热系数 MONTE CARLO方法 有限差分法 数值计算 Maxwell-Eucken模型 Bruggeman模型
下载PDF
考虑倾斜的非接触机械密封启动过程瞬态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建克 杨海成 +1 位作者 莫蓉 王增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2-477,共6页
针对非接触密封在快速启动过程中易发生热效应引起的密封失效故障,提出了考虑倾斜情况的弹性补偿单元支撑的非接触机械密封瞬态热效应分析模型,它包括瞬态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运动方程等;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获得了全部微分方程的差... 针对非接触密封在快速启动过程中易发生热效应引起的密封失效故障,提出了考虑倾斜情况的弹性补偿单元支撑的非接触机械密封瞬态热效应分析模型,它包括瞬态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运动方程等;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获得了全部微分方程的差分格式,以此数值模拟了非接触机械密封受外部轴向冲击载荷下密封间隙中油膜的最大压力、最高温度以及最小油膜厚度等的瞬态响应。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冲击载荷的增加,密封间压力响应的幅值、最高温升都增加,最小油膜厚度减小;补偿单元静态载荷越大瞬态响应至稳态的时间越短;静载荷越小最高温度的增量越大、最小油膜厚度的变化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热效应 瞬态启动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矩形变形脊波导主模截止波长的计算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锦屏 杜丽霞 陈伟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679,共3页
为了满足微波传输系统性能的某些需求,各种结构形状的新型波导应运而生。采用有限差分法,利用Matlab计算了变形矩形脊波导在改变波导内部脊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不同情况下的波导主模截止波长,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主模截... 为了满足微波传输系统性能的某些需求,各种结构形状的新型波导应运而生。采用有限差分法,利用Matlab计算了变形矩形脊波导在改变波导内部脊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不同情况下的波导主模截止波长,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主模截止波长随着内脊的高度、宽度、上下脊高度及宽度比例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些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变形脊波导 主模 截止波长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运动学震源模型对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模拟研究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金萍 陈学良 +1 位作者 高孟潭 李昌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6-235,共10页
初步分析了运动学震源模型对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模拟的研究现状、分析方法和模拟验证思路,运动学震源模型最新成果的运用对该研究至关重要,包括使用经验性的全局和局部震源模型参数,来设定地震震源破裂过程,以及使用已发生的特大地震的... 初步分析了运动学震源模型对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模拟的研究现状、分析方法和模拟验证思路,运动学震源模型最新成果的运用对该研究至关重要,包括使用经验性的全局和局部震源模型参数,来设定地震震源破裂过程,以及使用已发生的特大地震的确定性复杂破裂过程两类。着重从这两类震源破裂过程的使用方式入手,综述了其对该研究的重要影响。由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向震源理论发展与应用,大地震震后快速产出、城市活断层灾害评估和特大地震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集中,因此,从长周期工程结构的防震减灾来看,更多以及更细致的震源模型产出将有助于长周期强地震地面运动的模拟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运动学震源模型 长周期地震动 有限差分法 灾害评估
下载PDF
基于两重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三维芯片热仿真 被引量:3
7
作者 章涛 袁小龙 喻文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12-1019,共8页
为了解决三维芯片设计中的发热问题,针对三维芯片物理模型提出一种快速、准确的热仿真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有限差分法,利用嵌套的两重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有限差分方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芯片温度分布;通过矩阵的特征值分解与快速傅里叶变换... 为了解决三维芯片设计中的发热问题,针对三维芯片物理模型提出一种快速、准确的热仿真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有限差分法,利用嵌套的两重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有限差分方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芯片温度分布;通过矩阵的特征值分解与快速傅里叶变换,使得只需求解一系列小规模的三对角线性方程组,即可在不损失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计算速度.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比稀疏矩阵直接求解算法快几十倍,并且由于占用内存少,能有效地求解变量数多达6×107的三维芯片热仿真问题;该方法具有O(nlogn)的时间复杂度与O(n)的空间复杂度,其中n为离散变量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芯片 热仿真 快速傅里叶变换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分段光滑曲线边界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忠仁 刘瑞 赵博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9-1208,共10页
矩形网格有限差分法在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面具有计算速度快的显著优势,但该方法在处理复杂边界问题上存在着效率低的严重缺陷.本文针对分段光滑曲线边界定义了尖点处的一种正则导数,给出了矩形网格情形分段光滑曲线网格边界点法向导... 矩形网格有限差分法在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面具有计算速度快的显著优势,但该方法在处理复杂边界问题上存在着效率低的严重缺陷.本文针对分段光滑曲线边界定义了尖点处的一种正则导数,给出了矩形网格情形分段光滑曲线网格边界点法向导数的一种插值计算方法.采用矩形网格有限差分法对复杂边界地球介质模型进行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并采用波场系列快照技术揭示地震波在起伏地表和复杂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法向导数插值计算方法为矩形网格有限差分法处理复杂边界提供了有效途径,采用波场系列快照技术可以清晰地展现地震波在反射界面的反射和透射规律、在尖点的绕射规律以及在自由表面的直达波和多次反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起伏地表 复杂地质体 有限差分法 分段光滑曲线边界
下载PDF
二维泊松方程的遗传PSOR改进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武 何怡刚 +1 位作者 方葛丰 樊晓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64,共10页
针对二维泊松方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几种常用方法存在计算量大、易发散、局部收敛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基于并行超松弛迭代法,采用遗传算法对松弛因子进行全局寻优,解决了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泊松方程时最佳松弛因子难以确定的... 针对二维泊松方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几种常用方法存在计算量大、易发散、局部收敛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基于并行超松弛迭代法,采用遗传算法对松弛因子进行全局寻优,解决了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泊松方程时最佳松弛因子难以确定的问题.构建了多目标适应度函数,优化了遗传算子参数,分析了算法的计算量、计算时间与误差精度,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松弛因子对泊松方程求解的速度与精度影响显著;改进算法能减少迭代次数,节省计算时间,加快方程的求解;算法适合于求解计算量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的时域有限差分方程,而且精度要求越高,算法的性能越好,节省的时间也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松方程 遗传算法 并行超松弛迭代法 有限差分法
原文传递
应用有限差分法的轴向流作用下壁板的失稳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宇 杨翊仁 鲁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1-34,共4页
基于势流理论建立壁板流固耦合系统的连续型运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连续型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化,再把流场势函数用板的横向振动位移变量来表示,得到关于板的横向振动位移变量的控制方程。通过求解控制方程的广义特征值,对轴向流作用... 基于势流理论建立壁板流固耦合系统的连续型运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连续型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化,再把流场势函数用板的横向振动位移变量来表示,得到关于板的横向振动位移变量的控制方程。通过求解控制方程的广义特征值,对轴向流作用下壁板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端简支模型发生屈曲失稳。给出了特定参数条件下壁板的屈曲失稳临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板 轴向流 横向振动 屈曲失稳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结合偏微分方程增强图像纹理及对比度 被引量:43
11
作者 韩希珍 赵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82-1388,共7页
针对图像获取过程中外界光照的非均匀性会使图像存在阴影区和高亮区,从而丢失图像细节的问题,本文结合偏微分理论,提出了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的偏微分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图像变换到梯度域,通过梯度场的变换得到新的梯度函数;然后... 针对图像获取过程中外界光照的非均匀性会使图像存在阴影区和高亮区,从而丢失图像细节的问题,本文结合偏微分理论,提出了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的偏微分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图像变换到梯度域,通过梯度场的变换得到新的梯度函数;然后应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梯度场中变换后的图像进行重建以增强图像的纹理细节,表现原本不清楚的细节信息。另外,针对光照的不均匀特性,结合直方图均衡化,提出反均衡变换来增强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提出的算法采用有限差分法将图像离散化,并与热方程相结合,其计算简单,运行速度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较广的应用范围。采用Visiual C++编程,对于大小为512pixel×512pixel的图像的处理时间为35ms,达到了视频实时增强显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偏微分方程 直方图均衡化 有限差分法 热方程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混合有限元的离散裂缝两相渗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庆福 黄朝琴 +2 位作者 姚军 王月英 李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92-1401,共10页
裂缝性介质通常具有多尺度特征,离散裂缝模型虽具有计算精度高、拟真性好的优点,但传统数值方法在解决此类多尺度流动问题时,难以突破计算量大的瓶颈,不利于实际应用.对此,本文将离散裂缝模型和多尺度混合有限元相结合,仅需进行宏观大... 裂缝性介质通常具有多尺度特征,离散裂缝模型虽具有计算精度高、拟真性好的优点,但传统数值方法在解决此类多尺度流动问题时,难以突破计算量大的瓶颈,不利于实际应用.对此,本文将离散裂缝模型和多尺度混合有限元相结合,仅需进行宏观大尺度计算,通过多尺度基函数来刻画小尺度裂缝精细流动特征,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降低了计算量.在小尺度上,采用模拟有限差分法构建离散裂缝模型的多尺度基函数,该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局部守恒性,而且适用于任何复杂离散裂缝网格.文章详细阐述了离散裂缝模型多尺度混合有限元两相流动数值计算格式的建立,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模拟有限差分法构建离散裂缝模型的多尺度基函数,并采用超样本技术进一步提高计算准确性.数值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不仅能够准确捕捉离散裂缝性介质中的精细流动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介质 多尺度混合有限元法 离散裂缝模型 模拟有限差分 两相渗流
原文传递
Unified proof to oscillation property of discrete beam
13
作者 郑子君 陈璞 王大钧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4年第5期621-636,共16页
The oscillation property (OP) is a fundamental and important qualitative property for the vibrations of single span one-dimensional continuums such as strings, bars, torsion bars, and Euler beams. Any properly discr... The oscillation property (OP) is a fundamental and important qualitative property for the vibrations of single span one-dimensional continuums such as strings, bars, torsion bars, and Euler beams. Any properly discretized continuum model should keep the OP. In literatures, the OP of discrete beam models is discussed essentially by means of matrix factorization. The discussion is model-specific and boundary-condition- specific. Besides, matrix factorization is difficult in handling finite element (FE) models of beam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OP, a new approach to discuss the property is proposed. The local criteria on discrete displacements rather than global matrix factorizations are given to verify the OP. Based 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known results such as the OP for the 2-node FE beams via the Heilinger- Reissener principle (HR-FE beams) as well as the 5-point finite difference (FD) beams are verified. New results on the OP for the 2-node PE-FE beams and the FE Timoshenko beams with small slenderness are given. Through a simple manipulation, the qualitative property of discrete multibearing beams can also be discussed by the propo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cillation property (OP)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finite differencemethod (FDM) Euler beam Timoshenko beam
下载PDF
利用非对称共面波导提高共面波导弯曲结构传输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宏巍 房少军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4,共5页
针对共面波导弯曲结构传输损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弯曲结构。该结构引入非对称共面波导弯曲结构以及相应的转换单元,解决了传统共面波导弯曲结构中容易激发奇模信号的问题。结合使用频域和时域的有限差分方法,对弯曲结构的传输... 针对共面波导弯曲结构传输损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弯曲结构。该结构引入非对称共面波导弯曲结构以及相应的转换单元,解决了传统共面波导弯曲结构中容易激发奇模信号的问题。结合使用频域和时域的有限差分方法,对弯曲结构的传输系数进行了计算。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弯曲结构有效地抑制了奇模信号的传输,降低了共面波导弯曲结构的传输损耗。改进后的弯曲结构具有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加工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共面波导弯曲结构 频域有限差分方法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C模 Ⅱ模 传输损耗
原文传递
ESP电场粉尘高质量浓度区气流强制收集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文阁 裴莹莹 +1 位作者 陈鹏 徐新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8-490,共3页
针对电除尘器靠近收尘极板存在高质量浓度粉尘气流的事实,采用电除尘器末端加装吸风口,将靠近极板的气流强制等速吸入并进行高效净化,可以显著提高电除尘的收尘效率。为了准确描述电除尘器出口断面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的规律,从而得到吸风... 针对电除尘器靠近收尘极板存在高质量浓度粉尘气流的事实,采用电除尘器末端加装吸风口,将靠近极板的气流强制等速吸入并进行高效净化,可以显著提高电除尘的收尘效率。为了准确描述电除尘器出口断面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的规律,从而得到吸风口吸入风量与除尘器除尘效率提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采用有限差分法对电场粒子二维输运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电场各断面粉尘的分布结果,通过与实验模型实际测试得到断面浓度分布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证明建立的输运方程正确,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可行。依据对实际电除尘器出口断面粉尘浓度数值模拟结果,并结合在电除尘器末端极板处加装强制等速吸风口流动规律的理论描述,得到吸风口高度与除尘效率提高量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据此关系可以提出实现保障电除尘器达标排放所必须强制吸入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差分法 数值计算 静电除尘器 流场 除尘效率
下载PDF
利用Monte Carlo方法求解线性抛物型问题(英文)
16
作者 洪志敏 闫在在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5,共10页
提出一种一维线性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温度分布函数的数值解法,数值算法是基于在空间和时间上采用紧有限差分法(CFD)得到离散化的控制方程进而利用Monte Carlo(MC)随机模拟方法求解所得的方程.通过比较由CFD方法和有限差分法(FD)得到的... 提出一种一维线性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温度分布函数的数值解法,数值算法是基于在空间和时间上采用紧有限差分法(CFD)得到离散化的控制方程进而利用Monte Carlo(MC)随机模拟方法求解所得的方程.通过比较由CFD方法和有限差分法(FD)得到的数值解与精确解的误差的计算结果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 Carlo算法 马尔科夫链 紧有限差分法 抛物型偏微分方程
下载PDF
Failure mechanism of a large-scale composite deposits caused by the water level increases
17
作者 ZHANG Xin TU Guo-xiang +3 位作者 LUO Qi-feng TANG Hao ZHANG Yu-lin LI An-r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369-1384,共16页
The failure of slope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water levels on both banks of reservoirs is common.Reservoir landslides greatly threaten the safety of reservoir area.Taking large-scale composite deposits located on the L... The failure of slope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water levels on both banks of reservoirs is common.Reservoir landslides greatly threaten the safety of reservoir area.Taking large-scale composite deposits located on the Lancang River in Southwest China as a study case,the origin of the deposit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 multi-materi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the physical model test.Combin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deposits during reservoir water level variations was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large-scale composite deposits is a staged sliding mode during the impoundment process.The first slip deformation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buoyancy weight-reducing effect,and the permeability of soil and variation in the water level are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slope deformation initiation.The high water sensitiv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of fine grained soi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deformation of deposits slope.During the impoundment process,the deformation trend of the deposit slope is decreasing,and vertical consolidation of soil and increasing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the slope surfac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deformation attenuation.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large-scale sliding of the deposits during the impoundment period is low.But the damage caused by local bank collapse of the deposit slope still needs attention.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will further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composite deposits caused by water level increase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deposits Reservoir water level rise Physical model test finite-differencemethod Failure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