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时期的“两结合”思想及其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金丹元 徐文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8,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1949-1966年)时期,"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简称"两结合"),曾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思潮。这个由毛泽东倡导的社会主义文艺美学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也...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1949-1966年)时期,"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简称"两结合"),曾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思潮。这个由毛泽东倡导的社会主义文艺美学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电影艺术 革命的现实主义 革命的浪漫主义 两结合 电影美学
下载PDF
基于当代公民素养教育的中国电影美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2
作者 崔睿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为了有效培养当代公民素养,需要构建中国电影美育实践体系,利用开展“电影+研学”活动、选择电影育人活动主题、不同年龄阶段电影育人把控、做好电影美育关联教育实施、打造“电影+文旅”模式、开展“电影+文旅”活动、注重电影影评分... 为了有效培养当代公民素养,需要构建中国电影美育实践体系,利用开展“电影+研学”活动、选择电影育人活动主题、不同年龄阶段电影育人把控、做好电影美育关联教育实施、打造“电影+文旅”模式、开展“电影+文旅”活动、注重电影影评分析参考以及注重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方式来构建中国电影美育实践体系,进而总结现阶段当代公民素养教育的中国电影美育实践体系构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素养 电影美育 美育实践
下载PDF
本雅明的电影美学思想——基于“惊颤”体验的艺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戴蓓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7-51,共5页
本雅明的电影美学理论有别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成员,他未采用传统美学框架将艺术置于超越于现实的独立领域,而是通过深入现代社会的内在现实--处于短促的"惊颤"体验中的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揭示出电影艺术之于现代人的真正意... 本雅明的电影美学理论有别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成员,他未采用传统美学框架将艺术置于超越于现实的独立领域,而是通过深入现代社会的内在现实--处于短促的"惊颤"体验中的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揭示出电影艺术之于现代人的真正意义。这种意义在于,摄影机对现实画面的分割以及蒙太奇能够再现"惊颤"体验;电影消遣性的接受方式成为大众建立应对日常"惊颤"的心理机制;电影群体共时的观赏形式能够起到精神分析层面的治疗效果。本雅明对现代电影美学特质的一系列分析,能够使我们正视现代社会及其内部的艺术形式发生的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现代性 “惊颤”体验 本雅明 艺术史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狂欢:观众中心化的电影美学生产
4
作者 张伊扬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电影,不仅在影像书写方式上愈加朝着大众文化迁移,也使电影创作的主体性地位被大众的审美所控制,影像随即发生着以观众数据为依据的创作、观众自觉参与创作以及观众介入影像二次创作的美学生产中心迁移。网络电... 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电影,不仅在影像书写方式上愈加朝着大众文化迁移,也使电影创作的主体性地位被大众的审美所控制,影像随即发生着以观众数据为依据的创作、观众自觉参与创作以及观众介入影像二次创作的美学生产中心迁移。网络电影逐渐改写了银幕电影以作者、作品为中心的影像话语,并在观众的全面参与下转向观众中心化的话语建构。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正在网络媒介下加剧,网络电影在网络观众“介入式”的美学生产下,逐渐形成了“影像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电影 观众中心化 电影美学生产 网络视听文化
下载PDF
影视美育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志和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1-74,共4页
影视美育作为审美体验综合程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审美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美育的特征和形态,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在剖析其作用的同时,阐述了影视美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应用,提出巧借... 影视美育作为审美体验综合程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审美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美育的特征和形态,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在剖析其作用的同时,阐述了影视美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应用,提出巧借典型事迹、依托情感影片、利用传统节日、针对社会事件和学期阶段安排等影视美育手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美育 高校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承继与背离——中国第六代电影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洁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9-53,共5页
作为一个电影现象,中国第六代电影在文化特征、美学追求、艺术特点等方面呈现出总体的可把握性。从审美文化学的角度对第六代电影文本深入研究发现,第六代电影承继了中国电影传统中以人性关怀为核心的艺术主题,实现了90年代以来电影创... 作为一个电影现象,中国第六代电影在文化特征、美学追求、艺术特点等方面呈现出总体的可把握性。从审美文化学的角度对第六代电影文本深入研究发现,第六代电影承继了中国电影传统中以人性关怀为核心的艺术主题,实现了90年代以来电影创作中现实主义本质精神的回归,在价值观念上则实现了基于现代主义创作理念之上对传统电影二元对立的审美模式的背离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现象 电影文本 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 创作理念 艺术主题 审美模式 承继 背离 美学追求
下载PDF
时代悲情与美学变奏——略论历史视野下的“文革电影” 被引量:1
7
作者 许苏 严英 《泰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8-62,共5页
"文革电影"给历史留下了充满争议的文化背影。作为特定时代语境下诠释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文革电影"不幸成为被"极左"政治扭曲和异化的艺术个案,在历史坐标中留下一抹悲情的色彩,它又在新中国电影美学... "文革电影"给历史留下了充满争议的文化背影。作为特定时代语境下诠释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文革电影"不幸成为被"极左"政治扭曲和异化的艺术个案,在历史坐标中留下一抹悲情的色彩,它又在新中国电影美学的流变中演绎出一段耐人寻味的变奏,对其进行历史视野下的反思应能对当下电影创作提供某种积极的警醒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电影 美学变奏 极左政治
下载PDF
我国学校影视美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的分析
8
作者 于晨芳 张荣伟 《美育学刊》 2024年第4期106-114,共9页
学校影视美育是美育的关键领域,对新时代青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CiteSpace分析1983年至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1868篇相关文献,发现影视美育研究虽总体上升,但合作不足,主题受政策影响,集中于“高校影视美育”和“影视美育宏观建设”... 学校影视美育是美育的关键领域,对新时代青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CiteSpace分析1983年至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1868篇相关文献,发现影视美育研究虽总体上升,但合作不足,主题受政策影响,集中于“高校影视美育”和“影视美育宏观建设”。研究经历了从初期探究到深化发展的四阶段。建议未来研究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角、研究主题,丰富研究内容,增强跨界交流与合作,发展和完善相关研究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美育 学校美育 学校影视教育 CITESPA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