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填泥沙裂隙岩石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甘林 刘卫群 陶煜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7,13,共5页
对人工充填泥沙裂隙岩石在MTS815.02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上进行渗流实验,同时结合岩石孔隙电子显微照片,探讨了泥沙颗粒对裂隙岩石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在泥沙颗粒的作用下,裂隙岩样渗透率明显减小;泥沙颗粒在岩样宏观裂隙中... 对人工充填泥沙裂隙岩石在MTS815.02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上进行渗流实验,同时结合岩石孔隙电子显微照片,探讨了泥沙颗粒对裂隙岩石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在泥沙颗粒的作用下,裂隙岩样渗透率明显减小;泥沙颗粒在岩样宏观裂隙中运移达到重新平衡之后,裂隙岩样渗透率随时间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充填 泥沙颗粒 裂隙岩石 渗流特性
下载PDF
磁流变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贺俊智 郭霞 +4 位作者 李冬冬 张欢 赵宁 徐坚 迟海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7,共7页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Elastomer,MRE)由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Fluid,MRF)发展而来。MRE材料克服了MRF的易沉降、稳定性差、颗粒易磨损等缺点,并具备了响应速度快、可逆性好、结构设计简单、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因此,...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Elastomer,MRE)由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Fluid,MRF)发展而来。MRE材料克服了MRF的易沉降、稳定性差、颗粒易磨损等缺点,并具备了响应速度快、可逆性好、结构设计简单、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因此,MRE材料被广泛用于吸振隔振、振动控制以及应力位移传感器等领域。通过总结MRE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相关性能,能够加速它的发展。本文汇总了近几年MRE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弹性体 填充颗粒 外加磁场 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复垦工艺土壤物理性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纪杰 李新举 +1 位作者 李海燕 黄晓娜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2-1336,共5页
采用实地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复垦机械在不同填充材料下不同的碾压次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并采用winner2000激光颗粒仪对其土壤颗粒组成进行了量测分析,研究不同机械不同填充材料复垦对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3次碾压后,各... 采用实地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复垦机械在不同填充材料下不同的碾压次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并采用winner2000激光颗粒仪对其土壤颗粒组成进行了量测分析,研究不同机械不同填充材料复垦对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3次碾压后,各复垦地块土壤容重变化趋势趋于平稳,但从碾压7次到碾压9次这个过程,是复垦过程中的一个敏感碾压区,碾压7次后土壤容重会有明显的上升,且在煤矸石、建筑垃圾和粉煤灰三种填充材料中,粉煤灰充填复垦地块在碾压5次后,容重明显高于煤矸石和建筑垃圾充填地块。(2)自卸汽车复垦过程碾压超过3次,其容重即超过1.5 g cm-3,碾压9次容重达到1.76 g cm-3,使土壤质地板结;履带式推土机碾压7次,其容重仍在1.44 g cm-3以下,适于作物生长。(3)经不同程度的碾压后,履带式复垦地块中,建筑垃圾、粉煤灰和煤矸石充填地块"物理性黏粒"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25.29%、26.66%和36.89%;自卸汽车复垦的地块中,建筑垃圾、粉煤灰和煤矸石填充的地块总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36.23%、32.11%和5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复垦机械 填充材料 容重 孔隙度 土壤颗粒
原文传递
有机废水处理中电化学氧化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4
4
作者 罗臻 王毅霖 张晓飞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0年第6期1-5,67,共6页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上潜能巨大,但在长期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该技术在实际处理效率、污染、能耗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材料、结构、运行上对其进行优化研究。文章按照方式和目标效果对电化学氧化技术的优化研究进行了梳理,综...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上潜能巨大,但在长期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该技术在实际处理效率、污染、能耗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材料、结构、运行上对其进行优化研究。文章按照方式和目标效果对电化学氧化技术的优化研究进行了梳理,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趋势,主要总结为两个方向:一是在极板和填充粒子上负载高电催化性能材料,同时改进制备方法,提高其稳定性及电催化活性;二是优化反应器结构、极板形状、进水角度,提高混流效果和传质性能,实现电流均匀分布,避免死角和短路,为电化学氧化技术的后续研究重点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极板改性 填充粒子 反应器
下载PDF
选择冲洗法在碳纳米管内部填充金属粒子 被引量:4
5
作者 傅强 Gisela Weinberg 苏党生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报道一种直接合成纳米碳管衍生材料的方法。利用纳米碳管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作用,经过注入和选择冲洗法的两步法,制备填充铁、钴和镍的纳米碳管。通过选择合适的注入和洗脱溶液,金属粒子只会填充在纳米管内部。使用扫描电镜和扫描透射... 报道一种直接合成纳米碳管衍生材料的方法。利用纳米碳管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作用,经过注入和选择冲洗法的两步法,制备填充铁、钴和镍的纳米碳管。通过选择合适的注入和洗脱溶液,金属粒子只会填充在纳米管内部。使用扫描电镜和扫描透射电镜研究证实金属粒子仅存在于纳米碳管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毛细管作用 选择填充 金属粒子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粒度分布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聂鹏 陈芳 +1 位作者 赵学增 王伟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提出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粒度分布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分散相粒度分布模型,然后将纳米复合材料TEM图像二值化后与平行线阵列叠加,再提取纳米复合材料TEM图像中分散相颗粒图像与平行线交叠的信息,经过处理得到分散相的粒度分... 提出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粒度分布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分散相粒度分布模型,然后将纳米复合材料TEM图像二值化后与平行线阵列叠加,再提取纳米复合材料TEM图像中分散相颗粒图像与平行线交叠的信息,经过处理得到分散相的粒度分布参数,并评价分散相的粒度分布.将该方法实际应用于环氧树脂-纳米SiO2复合材料粒度分布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分散相粒子 粒度分布 参数提取
下载PDF
振动对充填裂隙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立 刘卫群 王甘林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为了研究振动和充填泥沙的共同作用对裂隙岩石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对裂隙试件在充填和振动后条件下的渗流实验,得到了频率和振幅与充填裂隙岩石渗透率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充填泥沙后的相对渗透率低于充填前,最小降幅为10.19%,最大降幅为... 为了研究振动和充填泥沙的共同作用对裂隙岩石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对裂隙试件在充填和振动后条件下的渗流实验,得到了频率和振幅与充填裂隙岩石渗透率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充填泥沙后的相对渗透率低于充填前,最小降幅为10.19%,最大降幅为59.74%。在相同的振幅下,试件的相对渗透率随频率的增加都基本呈下降趋势;振动后的渗透率低于振动前的渗透率;充填试件在较大频率振动下,渗透率减小的更为显著。在相同的频率下,充填试件振动后的渗透率基本上都减小了,最小降幅为8.90%,最大降幅为51.23%;而未充填试件振动后的渗透率与振幅存在一定关系;相对渗透率与振幅的变化之间存在拐点,相对渗透率并没有随着振幅的增加而一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人工充填 泥沙颗粒 裂隙 渗透率
原文传递
聚合物结晶行为对iPP/CB复合材料中导电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洁 郑少笛 +3 位作者 黄永忠 杨陆琼 刘正英 杨鸣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6-60,82,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等规聚丙烯(i PP)/低结构度CB(VXC 68)与iPP/高结构度CB(BP 2000)复合材料,考察基体的结晶行为及结晶过程中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等温结晶过程中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迅速上升到一个最大值,然后在...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等规聚丙烯(i PP)/低结构度CB(VXC 68)与iPP/高结构度CB(BP 2000)复合材料,考察基体的结晶行为及结晶过程中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等温结晶过程中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迅速上升到一个最大值,然后在出现了短暂的下降趋势后趋于平稳,表明基体结晶行为对导电网络造成了影响,尤其是低结构度炭黑填充体系中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两种复合材料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等温结晶时,随着等温结晶温度的升高,两种体系的体积电阻率极值均会增大,而且平台区的电阻值明显变大,这说明此时导电网络受到的破坏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复合材料 填充粒子 结晶 逾渗值 电阻值
下载PDF
埃洛石纳米管的填充改性技术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普祥 冯悦 +2 位作者 龙远辉 周友全 刘明贤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年第3期485-494,共10页
纳米管的填充改性技术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的重要手段,利用埃洛石纳米管(HNTs)腔内的限域效应可以控制纳米填充物的形态、尺寸以及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赋予其特定的功能。近年来,人们发现金属颗粒、高分子链和小分子有机物可... 纳米管的填充改性技术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的重要手段,利用埃洛石纳米管(HNTs)腔内的限域效应可以控制纳米填充物的形态、尺寸以及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赋予其特定的功能。近年来,人们发现金属颗粒、高分子链和小分子有机物可以进入HNTs管腔,进而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方法发展了HNTs的填充改性技术。在研究HNTs结构性质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HNTs的管内填充技术,概述了比较成熟的金属及其氧化物等纳米粒子填充HNTs管的方法,其中填充的物质主要包括金属单质Ru、Au、Ag、金属氧化物Fe_(3)O_(4)和Cu-Ni合金等,对填充中用到的改性剂或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性质也进行了介绍,为HNTs填充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同时,指出了HNTs管内填充改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如何精确控制管内粒子成分、形貌、尺寸和填充比例,以及如何满足不同应用场所对更多种类的管内填充物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 管内填充 金属粒子 形貌 改性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Particles-Air Movement in Silo during Filling Operation
10
作者 Siti Ilyani Rani Jolius Gimbun Badhrulhisham Abdul Aziz 《Open Journal of Inorganic Non》 2014年第3期21-27,共7页
Awareness of dust explosion hazards during silo filling operation is important for safety measures. Thus, information on particles-air flow field is required to assess the likelihood of the hazard. Flow field visualiz... Awareness of dust explosion hazards during silo filling operation is important for safety measures. Thus, information on particles-air flow field is required to assess the likelihood of the hazard. Flow field visualization via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ssociated with difficulties and risks. Hence, in the present study, a modeling formulation using commerci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de, FLUENT software was employed to predict an insight of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in terms of mean and root mean square (RMS) velocities vectors in cylindrical silo during axial filling.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edicted flow field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silo height and distance to the silo wall due to gravitational force and movement of fugitive dust and re-circulation of ai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ed data we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maximum error was around 10%. The study has gone some way towards enh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icles-air behavior inside industrial equipments during filling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s-Air Flow FIELD CFD filling SILO
下载PDF
U型混合机内填充率对颗粒径向混合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凯杰 《河南科技》 2020年第4期48-50,共3页
本文基于离散元法,采用EDEM软件对U型机械搅拌式混合机内的颗粒径向混合情况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填充率对颗粒径向混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填充率为44.2%时,颗粒的混合速度最快、混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 U型混合机 填充率 颗粒混合 离散元法
下载PDF
基于砂盒法的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鹏 王新鑫 +1 位作者 高霁 张锴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7-228,共2页
针对传统的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粒度分布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分形理论为数学模型基础,以纳米复合材料的TEM图像为评价对象的分散相粒度分布的定量评价方法。运用离散对象构成的自然分形体的分维建立了分散相粒度分布的数学模型,... 针对传统的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粒度分布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分形理论为数学模型基础,以纳米复合材料的TEM图像为评价对象的分散相粒度分布的定量评价方法。运用离散对象构成的自然分形体的分维建立了分散相粒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将纳米复合材料TEM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简化粒度矩阵。以简化粒度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为原点,提取不同步长以及该步长内所有元素的和,并在双对数坐标中直线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分散相 粒度分布 TEM
下载PDF
灌装间送回风位置对B级区静态悬浮粒子数的影响
13
作者 吴雯君 《医药工程设计》 2013年第2期53-56,共4页
根据新版GMP附录一‘无菌药品’关于静态B级区悬浮粒子最高允许浓度的规定,结合我厂水针生产线在设计改造和验证过程中碰到的情况,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讨论了灌封间送回风位置对B级区悬浮粒子浓度的影响,对于如何确保达到GMP法规... 根据新版GMP附录一‘无菌药品’关于静态B级区悬浮粒子最高允许浓度的规定,结合我厂水针生产线在设计改造和验证过程中碰到的情况,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讨论了灌封间送回风位置对B级区悬浮粒子浓度的影响,对于如何确保达到GMP法规的要求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工业洁净室 灌封间 单向层流 B级静态 悬浮粒子数
原文传递
人员数量和操作时间对无菌生产车间动态悬浮粒子的影响
14
作者 杨先觉 严伟民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操作人员数量、操作时间对无菌生产车间动态悬浮粒子的影响。方法:安排不同数量的操作人员,在药品灌封冻干间模拟无菌生产,并在不同时间段对环境中动态悬浮粒子进行监测。结果 :将得到的数据和GMP要求、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进... 目的:研究操作人员数量、操作时间对无菌生产车间动态悬浮粒子的影响。方法:安排不同数量的操作人员,在药品灌封冻干间模拟无菌生产,并在不同时间段对环境中动态悬浮粒子进行监测。结果 :将得到的数据和GMP要求、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进行比较,得到适合该灌封冻干间的最大人员数量、最长操作时间。结论 :操作人员数量、操作时间对无菌生产车间动态悬浮粒子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数量 操作时间 无菌灌装 悬浮粒子
下载PDF
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平华 严满清 +1 位作者 徐国永 宋功品 《塑料科技》 CAS 2002年第4期53-57,共5页
论述了无机纳米粒子的特性及表面处理方法。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直接填充分散法 研究进展 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无机纳米粒子
下载PDF
充填复垦土壤水分竖直运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辉 韩宝平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0-695,共6页
应用直立柱状模型模拟研究了煤矸石和粉煤灰两种充填模式下覆土层土壤水分运动特点,把充填复垦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和4个层次,并通过与全部充填土壤情况下水分动态对比找出其差异性.把监测数据与应用竖直一维动力学模型计算得... 应用直立柱状模型模拟研究了煤矸石和粉煤灰两种充填模式下覆土层土壤水分运动特点,把充填复垦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和4个层次,并通过与全部充填土壤情况下水分动态对比找出其差异性.把监测数据与应用竖直一维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水分分布规律比较,找出了充填层对覆土层土壤水分动态产生影响的本质原因,并对充填煤矸石和粉煤灰复垦的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充填煤矸石和粉煤灰复垦的土壤水分动态与正常土壤不同源于煤矸石和粉煤灰的颗粒级配与土壤的差异;覆土层土壤与充填料孔隙的差别大,其保持水分的能力反而较强,煤矸石充填不会导致覆土层水分大量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复垦 土壤水分 竖直运动 颗粒级配
下载PDF
尾砂粒度对充填体早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洪宝 甘德清 +3 位作者 鄂鑫雨 陈超 刘志义 张友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提高铁矿全尾砂的回填利用率,实现全尾砂胶结充填在矿山的有效应用,选择冀东地区全尾砂为试验材料,在分析物化性质的基础上,设计了灰砂比为1∶6、1∶12、1∶20和质量浓度为65%、70%、75%的强度试验,结合XRD能谱和SEM扫描电镜分析,研... 为提高铁矿全尾砂的回填利用率,实现全尾砂胶结充填在矿山的有效应用,选择冀东地区全尾砂为试验材料,在分析物化性质的基础上,设计了灰砂比为1∶6、1∶12、1∶20和质量浓度为65%、70%、75%的强度试验,结合XRD能谱和SEM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尾砂粒度对充填体早期强度的影响规律,以及对水化产物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尾砂粒径对早期强度影响显著,当尾砂颗粒达到一定细度时,与水泥水化胶结的契合度能够有效提高,随着粒径的降低,充填体的早期强度越大,并且对灰砂比和料浆浓度的变化越敏感,基于尾砂的特征指标,建立了关于尾砂粒度、灰砂比和料浆浓度的早期强度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0.95,误差<2%,相关性好,预测结果可靠,确定冀东地区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的灰砂比在1∶6~1∶8范围内,质量浓度根据充填系统工况取值越高越好。在配比相同的条件下,尾砂粒度减少,充填体养护早期水化生成的C—S—H凝胶增加,以及充填体内孔隙尺寸和数量减少,宏观表现为强度增强。在冀东地区某矿山进行了强度试验,进一步验证强度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平均误差为3.49%,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充填体早期强度,为矿山充填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尾砂粒度 强度 预测模型 水化产物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全粒级碎石胶结泵送充填系统优化改造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甯瑜琳 欧任泽 +1 位作者 林卫星 詹近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7年第2期7-9,17,共4页
针对全粒级碎石胶结泵送充填系统存在充填成本高、泵送难度大、堵管风险高的问题,对大梁矿业碎石骨料、水泥的粒级分布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灰砂比为13.81的充填料才能满足极细颗粒含量大于20%的要求。提出了添加磨细粉料代替水泥的工... 针对全粒级碎石胶结泵送充填系统存在充填成本高、泵送难度大、堵管风险高的问题,对大梁矿业碎石骨料、水泥的粒级分布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灰砂比为13.81的充填料才能满足极细颗粒含量大于20%的要求。提出了添加磨细粉料代替水泥的工艺方案,通过开展现场工业泵送试验、充填体强度试验,找出了合理的水泥、细粉料、碎石配比,并据此对充填系统给料工艺进行了优化改造。结果表明,采用磨细粉料中的极细颗粒代替水泥中极细颗粒的方案在工业上可行,显著降低了矿山充填成本和泵送难度,顺利实现了全粒级碎石泵送胶结充填系统的低成本和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粒级碎石充填 泵送 极细颗粒
下载PDF
粗颗粒对立式砂仓底流浓度及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邦策 李翠平 +2 位作者 陈格仲 颜丙恒 黄振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5,共9页
尾砂充填是我国金属矿山生产中主要的充填技术,但以往研究侧重于探讨床层高度、料浆停留时间、絮凝剂单耗等因素对底流浓度产生的影响,有关添加粗尾砂颗粒对立式砂仓底流料浆性质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通过筛选3种粒径分布的粗颗粒... 尾砂充填是我国金属矿山生产中主要的充填技术,但以往研究侧重于探讨床层高度、料浆停留时间、絮凝剂单耗等因素对底流浓度产生的影响,有关添加粗尾砂颗粒对立式砂仓底流料浆性质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通过筛选3种粒径分布的粗颗粒尾砂,分析粗颗粒尾砂的添加量对床层沉降速度、底流浓度以及料浆流变性产生的影响。静态浓密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絮凝条件下能够提高浓密效果评价值,且最佳絮凝剂单耗值随着絮凝剂浓度增加而增高;床层沉降速度和底流浓度随着粗颗粒尾砂添加量增加而增高,且-2000μm粒径粗颗粒尾砂提升效果更明显。动态浓密试验结果表明:立式砂仓模型底流料浆平均浓度与床层高度、料浆停留时间和粗颗粒尾砂添加量成正比关系,且底流料浆的静态屈服应力和动态屈服应力均随着粗颗粒尾砂添加量增加而降低、随着料浆浓度增加而增高,分析结果可为实现立式砂仓底流的高浓度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充填 立式砂仓 底流浓度 粗颗粒 屈服应力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填充面部轮廓重塑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申丽 张芳 +1 位作者 郝媛媛 李广帅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面部填充对有面部年轻化需求患者的面部轮廓重塑效果及对患者面部皮肤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接诊面部年轻化治疗女性患者225例,年龄25~52(42.5±5.2)岁,分为...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面部填充对有面部年轻化需求患者的面部轮廓重塑效果及对患者面部皮肤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接诊面部年轻化治疗女性患者225例,年龄25~52(42.5±5.2)岁,分为观察组[行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para-dioxanone,PPDO)锯齿线提升联合自体脂肪颗粒填充术]、对照1组(单纯PPDO锯齿线提升术)、对照2组(单纯自体脂肪颗粒填充术),每组各75例。随访6个月,比较3组患者面部皮肤指标、轮廓重塑效果、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面部皮肤弹性及水分评分[(63.45±10.11)、(56.71±9.38)分]明显高于对照1组[(51.11±9.23)、(43.69±7.65)分及对照2组[(52.35±9.51)、(42.47±7.53)分];面部斑点及油脂评分[(41.31±7.24)、(42.18±7.46)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48.67±9.15)、(53.49±9.45)分]及对照2组[(48.26±9.21)、(53.55±9.53)分](F=37.39、68.98、17.42、40.91,均P<0.001)。观察组面下部宽度(11.35±0.63)cm低于对照1组(12.21±0.85)cm及对照2组(12.38±0.65)cm,面下部轮廓比例(0.63±0.17)高于对照1组(0.56±0.15)及对照2组(0.57±0.15)(F=44.49、4.36,均P<0.05)。术后面下部比例变化水平(0.12±0.03)高于对照1组(0.07±0.02)及对照2组(0.08±0.04)(F=54.31,P<0.001)。结论自体脂肪颗粒面部填充可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皮肤弹性、水分、斑点、油脂等情况,患者面部轮廓重塑效果较好,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移植 自体 脂肪组织 自体脂肪颗粒填充 面部提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