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小说史书写中的“举例”——以《中国小说史略》为中心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勇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8,共12页
文学作品的文本是构成文学史本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文学史的叙述都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意义,它既是文学史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目的所在。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之前,小说在文学史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还极为有限,更缺乏对具体文本历史与... 文学作品的文本是构成文学史本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文学史的叙述都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意义,它既是文学史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目的所在。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之前,小说在文学史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还极为有限,更缺乏对具体文本历史与文学兼顾并与文学史著融为一体的眼光与叙述策略。《中国小说史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此书第一次通过大量小说文本的直接引述,以精选、凝缩的方式,向读者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貌。从中可以看到这位小说史开山者对文本的重视及其独到的文学感悟与史家见识。当然,作为一部特定历史阶段的个人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某些"举例"也有所不当,随着文学史、小说史研究的深入,文本"举例"的不断更新也是学术发展的一个表现。在重建文学史的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文本的精读以及对富有小说史意义的片断的提取,将从细节上改善小说史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古代小说 小说史 文本举例 叙述策略
下载PDF
游走于虚构与现实间的叙事策略——汤亭亭《中国佬》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卓 马强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5期95-99,共5页
本文选取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中国来的父亲"一章中有关其父亲不同的入美方式,结合当时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背景,运用新历史主义的主要观点,即文本与历史互相交错、互相依存的关系,分析作者在处理父亲入美的... 本文选取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中国来的父亲"一章中有关其父亲不同的入美方式,结合当时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背景,运用新历史主义的主要观点,即文本与历史互相交错、互相依存的关系,分析作者在处理父亲入美的虚构与现实之间所做的努力以及此叙事策略的动机、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虚构 现实 文本 历史
下载PDF
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看大江健三郎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5
3
作者 霍士富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9,共9页
这是一部在大江文学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浪漫小说",自由而大胆的表现形式表明它是作者在叙事技法上的一次创新。本文从开放性的叙事结构、超越时空的拼贴和糅杂的互文性三个方面切入,认为该作品是以叙述"我"如何编写... 这是一部在大江文学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浪漫小说",自由而大胆的表现形式表明它是作者在叙事技法上的一次创新。本文从开放性的叙事结构、超越时空的拼贴和糅杂的互文性三个方面切入,认为该作品是以叙述"我"如何编写电影脚本的过程为基础的"元小说"。作品在叙事艺术上力图使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就获得观看电影的视觉效果,在主题上突破了以往的小说以女性为主人公,通过女性这面镜子看男性的表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元小说 虚构与史实
原文传递
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的复古倾向 被引量:4
4
作者 袁龙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2,共7页
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在创作实践中提出微型小说应纸短意长,题材新闻化,文体诗化、散文化,弱化情节和简化人物等观念,与目前通行的小说(Novel)观念并不完全相同。实际上,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作家的创作实践与观念具有源于... 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在创作实践中提出微型小说应纸短意长,题材新闻化,文体诗化、散文化,弱化情节和简化人物等观念,与目前通行的小说(Novel)观念并不完全相同。实际上,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作家的创作实践与观念具有源于民间,复归中国古代小说与正史参行、济《诗》与《春秋》之穷、人物塑造以形传神等倾向,暗含着被遮蔽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小说 文体 复古 民间 历史 情节弱化 以形传神
下载PDF
十九世纪末对假想火星文明的科学探索及其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穆蕴秋 江晓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本文通过发掘天文学历史上未被关注到的大量文献,对19世纪末一些科学人士尝试探索假想火星文明,以及这样的尝试在当时科学界所引发的争论,对科幻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这些考察除了具有科学编史学的意义之外,也... 本文通过发掘天文学历史上未被关注到的大量文献,对19世纪末一些科学人士尝试探索假想火星文明,以及这样的尝试在当时科学界所引发的争论,对科幻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这些考察除了具有科学编史学的意义之外,也是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意义进行探索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 火星文明 科幻 科学史
原文传递
历史维度的阙如——论当代叙事学的局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将当代结构主义叙事学置于传统小说理论转向现代小说理论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在肯定其理论贡献的同时,着重指出并分析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小说理论的缺陷在于失却了历史维度,因而无法对小说的本体性质作出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小说理论 结构主义叙事学 历史维度 叙事形式 叙事体裁 叙事符号
下载PDF
网络小说的魅力与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阎延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3,共4页
与纯文学体系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的美学和艺术特点体现在"都市压力"的虚拟性释放、经典式爱情的虚拟性复活以及时空结构的审美张力和情节动力等视域。网络小说之所以呈现出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美学分野——现代人改写历史、颠... 与纯文学体系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的美学和艺术特点体现在"都市压力"的虚拟性释放、经典式爱情的虚拟性复活以及时空结构的审美张力和情节动力等视域。网络小说之所以呈现出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美学分野——现代人改写历史、颠覆历史的创造冲动,其背后有三重文化动因,即他者的眼光、广博而杂糅的文化背景以及强烈的平民立场。但是,当前网络小说也面临着历史的拐点,显现出多重危机:商业化危机、被纯文学收编的危机以及网络小说的理论危机。目前,大多数网络小说创作尚处于不自觉状态,需要相关理论的思考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时空模式 虚拟释放 颠覆历史 他者视角 平民立场 危机
下载PDF
以“非虚构”虚构中国——何伟“中国三部曲”的文类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6,共10页
何伟的"中国三部曲"抛弃了平面化的情节叙事,转而强调书写"普通人自发构成的历史",意欲打开主体性的历史空间。"中国三部曲"以美式非虚构技法呈现出"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多重面向,以不同的结构... 何伟的"中国三部曲"抛弃了平面化的情节叙事,转而强调书写"普通人自发构成的历史",意欲打开主体性的历史空间。"中国三部曲"以美式非虚构技法呈现出"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多重面向,以不同的结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不论是"历史装置"本身无可避免的文学性,还是"普通人"作为"内面风景"的想象性颠倒的概念本身,都指向了由碎片化个体拼贴出的"真实中国"的某种"虚构"或"创意",名为"中国"的广大地域和其间的"历史"和"真实"被赋予了新的讲述形式。对于中国文坛刚刚兴起的非虚构写作风潮,何伟探求当代中国深层真实的写作方式为局限于社会学及人类学调查报告和知识分子文化乡愁的"中国式"非虚构创作提供了反思的维度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伟 非虚构写作 虚构 历史 真实
下载PDF
现代小说文体变迁的形式及其文化语境 被引量:3
9
作者 夏德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9-46,共8页
现代小说文体变迁是小说史研究的核心 ,大致有三种形式 :文体的承传与变异、文体的交融互渗和支配性规范的移位 。
关键词 小说史 文体 形式 文化 语境
下载PDF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蒙古形象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旭东 周舒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3-35,共3页
从《射雕》、《神雕》、《倚天》这三部可以从中梳理出汉蒙关系的伸展变化的“三部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变而又具有一定整一性的蒙古形象,无论我们从父性的替代、互补的他者还是从镜像的映射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形象,我们都能发现这一... 从《射雕》、《神雕》、《倚天》这三部可以从中梳理出汉蒙关系的伸展变化的“三部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变而又具有一定整一性的蒙古形象,无论我们从父性的替代、互补的他者还是从镜像的映射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形象,我们都能发现这一形象在金庸的总体性民族国家叙事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在深层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异质整合与对话型”民族国家主体性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形象 虚构与史实 民族国家叙事 文化他者 替代的父性 镜像映射 异质整合与对话
下载PDF
威尔斯与《自然》杂志科幻历史渊源——Nature实证研究之二 被引量:3
11
作者 穆蕴秋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84,共11页
本文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与著名科幻作家H.G.威尔斯相关的丰富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威尔斯及其作品进行科学史研究。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从科幻作品参与科学活动的角度出发,对威尔斯科幻小说的书评进行了重点考察;进一... 本文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与著名科幻作家H.G.威尔斯相关的丰富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威尔斯及其作品进行科学史研究。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从科幻作品参与科学活动的角度出发,对威尔斯科幻小说的书评进行了重点考察;进一步厘清《自然》杂志与科幻的早期历史渊源关系;通过威尔斯的个案,探讨了《自然》杂志在20世纪早期英国学界的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Nature) H G 威尔斯 科幻小说 科学史
下载PDF
利科的叙事理论对圣经研究的启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诏阳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17-134,共18页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其学术研究涉及诠释学、叙事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他在普遍诠释学和《圣经》诠释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对《圣经》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不仅如此,在他的叙事理论中也有《圣经》诠释...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其学术研究涉及诠释学、叙事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他在普遍诠释学和《圣经》诠释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对《圣经》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不仅如此,在他的叙事理论中也有《圣经》诠释学可以借鉴的成果。本文将试图论述他有关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交织的观点对于当代《圣经》研究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l Ricoeur biblical narrative history fiction historical criticism
原文传递
论《母亲之夜》中的虚构与历史书写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洞庭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20世纪中叶以来,后现代派作家倾向于用小说的形式来书写历史,体现出一种虚构与现实之间的艺术关系。冯内古特的《母亲之夜》是一部"历史书写元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借助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来探索虚构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 20世纪中叶以来,后现代派作家倾向于用小说的形式来书写历史,体现出一种虚构与现实之间的艺术关系。冯内古特的《母亲之夜》是一部"历史书写元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借助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来探索虚构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分析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理论渊源来揭露作品的历史书写性,认为《母亲之夜》是虚构与历史构建的一个可然、多维和独特的文本世界。对《母亲之夜》中虚构与历史书写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作品的艺术性和主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之夜》 虚构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文献研究的新变、不足及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怀明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9-21,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文献研究发生许多新的变化,这既意味着更多更大成就的取得,比如出现一些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成果,研究视野更开阔,探讨更为深入,出现一些学科新增长点,等等,但同时也意味着困境和挑战,毕竟随着研究的进展,取得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文献研究发生许多新的变化,这既意味着更多更大成就的取得,比如出现一些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成果,研究视野更开阔,探讨更为深入,出现一些学科新增长点,等等,但同时也意味着困境和挑战,毕竟随着研究的进展,取得新突破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如何突破瓶颈,使小说文献研究走上一个新台阶,这是研究者们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小说文献 学术史
下载PDF
The Rise of Xiaoshuo as a Literary Concept: Lu Xun and the Question of "Fic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15
作者 Carlos Yu-Kai LI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4年第4期631-651,共21页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writings, xiaoshuo is the modem Chinese term for fictional work of any length. However, how this term came to be used to translate the Western concepts of "fiction...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writings, xiaoshuo is the modem Chinese term for fictional work of any length. However, how this term came to be used to translate the Western concepts of "fiction" and "novel" is a question that remains to be fully explor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Lu Xun's seminal work Zhongguo xiaoshuo shilue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 1925) so as to investigate the ways in which the Western concept of fiction is built into Lu Xun's historicization of xiaoshuo. I argue that Lu Xun's articulation of xiaoshuo is distinguished by his emphasis on both the term's universality and its "Chines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oshuo fiction literary history non-referentiality evolutionism universality
原文传递
巴尔扎克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性环境描写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德煜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1-36,共6页
巴尔扎克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性环境描写虽然有作家“再现历史”的表达预期,但是小说中的历史描写并不精确,至多只是与历史的某种程度的相似,既不能呈现历史的真实面貌,也有损作品的文学性,甚至挫败了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预期,影响... 巴尔扎克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性环境描写虽然有作家“再现历史”的表达预期,但是小说中的历史描写并不精确,至多只是与历史的某种程度的相似,既不能呈现历史的真实面貌,也有损作品的文学性,甚至挫败了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预期,影响了读者对小说阅读接受。虽然巴尔扎克有自己明确的创作意图,但是也没有阻止读者对作品中历史性环境描写进行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扎克 小说创作 历史 环境描写
下载PDF
时间认知的革命与科学思维的颠覆——宝树的科幻文学创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耀 柏婷婷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5-65,共11页
宝树的科幻文学创作在时间的循环中追问人类价值重构的可能,在时间的浓缩与拉伸中探究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在时间的介入与重构中反思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相辅相成;在科幻思维的双向度开掘中将人类进化史真实演绎,在无以复加的人文关怀中... 宝树的科幻文学创作在时间的循环中追问人类价值重构的可能,在时间的浓缩与拉伸中探究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在时间的介入与重构中反思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相辅相成;在科幻思维的双向度开掘中将人类进化史真实演绎,在无以复加的人文关怀中彰显生命的艰辛与心灵的困顿,并在科学理性虔诚皈依与生命感性誓死捍卫的二律背反中提升了科幻文学的审美文化意蕴。由此确立了新世纪科幻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坚实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文学 时间 审美文化 科学思维 文学史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论严平的“非虚构”写作
18
作者 徐宏任 《写作》 2023年第4期58-68,共11页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语境的不断变迁,文艺“多元化”和文学创作的“跨文体”特征愈发明显。在严平的非虚构作品中,呈现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微观书写和独特的文本叙事美学特点。严平以创作主体的在场亲历性和史料调查整理,丰富和深化了...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语境的不断变迁,文艺“多元化”和文学创作的“跨文体”特征愈发明显。在严平的非虚构作品中,呈现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微观书写和独特的文本叙事美学特点。严平以创作主体的在场亲历性和史料调查整理,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现当代微观文学史的内容,又以其诗化语词和女性化叙事美学,弥补了近年来“非虚构”写作文学价值的不足,突破了国内“非虚构”写作历史的和美学的意义局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平 非虚构 文学史 叙事美学
下载PDF
中国小说理论与批评的哲性因子
19
作者 张开焱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8-25,30,共9页
“依经论文”、“依道论文”在中国古代小说评论中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和原则,这些论述都在强调小说的思想性即哲性因子。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化人对小说就不采取“依史论文”的视角和原则呢?当然不是。余虹先生以及持相同见解... “依经论文”、“依道论文”在中国古代小说评论中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和原则,这些论述都在强调小说的思想性即哲性因子。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化人对小说就不采取“依史论文”的视角和原则呢?当然不是。余虹先生以及持相同见解的先生的观点是有大量史料为基础的,我们之所以特别突出地强调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批评中的哲性因子,是意在与余虹先生的见解构成互补,以防止偏误和片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叙事批评 附史 依道 哲性因子
下载PDF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批评理论之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3-157,共5页
1991到1992年期间,洛奇在《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了50篇短文,并于1992年结集出版,取名为《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的解读,来了解英国批评家戴维·洛奇分析小说文本时所采用的批评方法,并... 1991到1992年期间,洛奇在《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了50篇短文,并于1992年结集出版,取名为《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的解读,来了解英国批评家戴维·洛奇分析小说文本时所采用的批评方法,并探讨文学史知识对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以及批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以欣赏这部独特的小说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批评理论 批评方法 文学史 批评与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