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魂的萎弱与人性的炎凉——试析萧红笔下男性形象的精神世界
1
作者 曲慧芳 《阴山学刊》 2013年第2期18-23,共6页
萧红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着墨不多,但却极富文化批判意味。灵魂的萎弱与人性的炎凉,是萧红赋予她笔下男性人物的最基本的性格特征。灵魂萎弱表现为男性精神世界的群体性颓败,一切形而上的精神生活都失去了意义,人堕落为虫,甚至行尸走肉;人... 萧红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着墨不多,但却极富文化批判意味。灵魂的萎弱与人性的炎凉,是萧红赋予她笔下男性人物的最基本的性格特征。灵魂萎弱表现为男性精神世界的群体性颓败,一切形而上的精神生活都失去了意义,人堕落为虫,甚至行尸走肉;人性炎凉则是男性心灵世界的全面性扭曲,暴烈和冷酷是其基本性格特征,而"看客"心理和"无主名无意识杀人的群体"则是萧红对其炎凉人性的极致表现。萧红通过对男性精神世界的刻画,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学传统,践行着她一贯所倡导的"作家的创作始终对着人类的愚昧"的文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男性形象 灵魂萎弱 人性炎凉
下载PDF
人情冷暖与亲属实践:中国乡村婚姻困境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庆明 王朝阳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20,8,共21页
既往婚姻困境研究主要着眼于性别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阶层结构等外生变量,强调乡村婚姻困境是这些结构和制度约束的后果.本文以豫东南一个相对闭塞的村落为个案,聚焦村落内部,探究“同村不同婚”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家庭经济、... 既往婚姻困境研究主要着眼于性别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阶层结构等外生变量,强调乡村婚姻困境是这些结构和制度约束的后果.本文以豫东南一个相对闭塞的村落为个案,聚焦村落内部,探究“同村不同婚”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家庭经济、空间区位、人口分布及信息流通等条件相似的前提下,血缘为依托的宗亲网络、姻亲为纽带的亲缘网络、认干亲达成的拟亲属网络和乡邻互助、礼尚往来为基础的人情网络是影响媒人产生和婚姻缔结的关键变量,四者共同构筑了一种实践性亲属网络。在亲属网络的实践及再生产过程中,宗亲、姻亲、干亲和乡亲关系之“亲不亲”,要看走得近不近,这不单取决于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亲疏,亦取决于礼物流动、人情往来造就的关系远近。村东荒地转租纠纷、离婚增多、拟亲属关系减少、外来媳妇对既往礼尚往来秩序的破坏引发不同宗姓之间人情淡漠和实践性亲属网收缩,导致无媒人,进而出现婚姻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冷暖 亲属实践 婚姻困境 实践性亲属网络
原文传递
略论鲁迅的《红楼梦》性质观
3
作者 陶长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2-79,共8页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过深入研究 ,尤其对曹雪芹的《红楼梦》颇具真知灼见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红楼梦》为“人情小说”。笔者主要从题材取向、命意取向、故事取向、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的基本特征 ...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过深入研究 ,尤其对曹雪芹的《红楼梦》颇具真知灼见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红楼梦》为“人情小说”。笔者主要从题材取向、命意取向、故事取向、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的基本特征 ,肯定了鲁迅对《红楼梦》研究的独特贡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意取向 文学研究 《红楼梦》 价值取向 人情小说 鲁迅 性质 题材 故事取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