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斑块脂质和纤维成份高分辨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建军 王若冰 +4 位作者 林江 曾蒙苏 严福华 王建华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应用3.0T MR高分辨成像(HRMR)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斑块脂质成分和纤维成分的HR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经彩超检查证实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7例,均行管壁高分辨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3D TOF、DIR T1WI、T2WI及PDWI。其中2... 目的:应用3.0T MR高分辨成像(HRMR)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斑块脂质成分和纤维成分的HR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经彩超检查证实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7例,均行管壁高分辨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3D TOF、DIR T1WI、T2WI及PDWI。其中22例检查前1周内行CTA检查,9例检查后1周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根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斑块所在的颈动脉部位,将获得的病理标本与MRI图像逐层对照,研究斑块纤维成分和纤维帽、脂质成分和脂质坏死池的MRI表现,探讨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37例共发现52支颈动脉存在斑块,斑块钙化21支(40.4%)、无钙化斑块31支(59.6%);31支软斑块中,纤维成分为主者8支(15.6%),有明显脂质核心斑块23支(44.2%);其中,伴斑块出血5支(10%)、脂质坏死核心3支(6%),纤维帽撕裂(溃疡或纤维帽撕裂)3支(6%)。相对于胸锁乳突肌,斑块脂质成分在TOF图像上呈等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PDWI多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少数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脂质坏死池在TOF、T1WI、PD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纤维帽和纤维成分的信号相仿,在TOF图像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1WI上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PDWI呈稍高或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硬斑块纤维帽厚度(1.1±0.4)mm,软斑块纤维帽厚度(0.7±0.3)mm。硬斑块和软斑块的纤维帽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序列高分辨MRI可以显示斑块脂质成分、纤维成分和纤维帽,并对斑块脂质和纤维帽进行初步的定量,为在体分析斑块的结构提供评价指标,为斑块风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磁共振成像 粥样斑块 纤维帽 脂质核心
下载PDF
超声造影成像评价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白连杰 刘慧临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8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及斑块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行超声检查的10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按照患者6个月内是否出现过患侧颈动脉相关的脑梗死症状分为梗死组(36例...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及斑块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行超声检查的10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按照患者6个月内是否出现过患侧颈动脉相关的脑梗死症状分为梗死组(36例)及非梗死组(6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行超声造影成像扫描,分析检测结果与患者梗死症状间的关系。结果梗死组中软斑块最多,其次为混合斑块;非梗死组中混合斑块最多,其次为钙化斑块。梗死组中II型斑块最多,非梗死组中I型斑块最多。梗死组血管平均狭窄程度(63.7%)显著高于非梗死组(29.6%)(P〈0.05)。梗死组斑块出血率显著高于非梗死组(P〈0.05)。非梗死组纤维帽完整性显著高于梗死组(P〈0.05)。两组斑块钙化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性质进行判别,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帽
下载PDF
颅内动脉斑块生物学性状与梗死面积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金涛 陈强 罗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2-67,共6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摄影动脉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CTA)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评价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责任血管,探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狭...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摄影动脉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CTA)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评价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责任血管,探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狭窄程度、责任斑块内出血、责任斑块的强化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08月至2020年12月接受常规颅脑MRI影像学检查,且影像诊断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A(CTA检查组)和HR-MRI(HR-MRI检查组)分析患者MCA粥样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及可能的斑块组分,20例/组,其中HR-MRI组包含10例HR-MRI平扫患者和10例HR-MRI增强患者,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勾画梗死灶并测量最大层面面积,由2位副高以上诊断医师对责任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斑块成分以及斑块强化程度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与梗死灶面积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斑块成分和不同斑块强化程度患者的梗死灶面积。结果:CTA检查组和HR-MRI检查组的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均与梗死灶面积无相关性(P>0.05);在HR-MRI平扫组中,斑块表现为T1WI高或稍高信号,T2WI混杂信号者的梗死灶面积高于表现为其他信号者(P<0.05);在HR-MRI增强检查组,斑块高强化者的梗死灶面积大于中度强化者的梗死灶面积(P<0.05)。结论:相对于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颅内动脉斑块内出血及炎症反应是决定脑梗死转归更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HR-MRI 脑梗死 粥样斑块 纤维帽 脂质核心 斑块内炎症
下载PDF
Mechanical model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ture 被引量:4
4
作者 SU Haijun1, ZHANG Mei2 & ZHANG Yun2 1.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2. Qilu Hospital,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04年第4期452-462,共11页
Ruptur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s the main trigger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but the mechanism of plaque rupture is still unknown. We have constructed a model describing the motion of the fibrous cap of the p... Ruptur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s the main trigger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but the mechanism of plaque rupture is still unknown. We have constructed a model describing the motion of the fibrous cap of the plaque using the theory of elastic mechanics and studied the stability of the plaque theoretically. It has shown that plaque rupture is the result of a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factors intrinsic to the plaque itself and extrinsic factors. We have proposed a new mechanism of plaque rupture, given a new explanation about the nonlinear dynamic progres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suggested a method to identify the vulnerable plaques to manage atheroscle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us cap PARAMETRIC resonance stability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丹酚酸B对高脂高糖联合介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郑纺 郭茂娟 +1 位作者 顾立彦 范英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5-890,共6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高脂高糖联合介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50只8周龄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将血糖水平>11.1 mol/L...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高脂高糖联合介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50只8周龄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将血糖水平>11.1 mol/L的4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高剂量组、丹酚酸B中剂量组和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其中丹酚酸B高剂量组灌服丹酚酸B 160 mg/(kg.d),丹酚酸B中剂量组灌服丹酚酸B 80 mg/(kg.d),洛伐他汀组灌服洛伐他汀2.3 mg/(kg.d),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实验期满后,取小鼠血样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取小鼠主动脉,分别制备主动脉冰冻切片和石蜡包埋切片,进行苏丹Ⅲ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中心面积和纤维帽厚度及斑块糜烂发生率和斑块内新生血管数目。结果丹酚酸B高剂量组、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丹酚酸B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丹酚酸B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脂质中心面积占斑块面积百分比、斑块内新生血管数目及斑块糜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纤维帽平均厚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丹酚酸B能够提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平均纤维帽厚度,降低斑块内脂质含量、斑块糜烂发生率和斑块内血管新生等方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脂核面积 纤维帽 斑块糜烂 血管新生
下载PDF
^(18)F-NaF摄取阳性与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昭言 欧阳雪晖 +1 位作者 高飞 程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究斑块的^(18)F-NaF摄取与斑块的纤维帽破裂(FCR)间的相关性,以及^(18)F-NaF摄取阳性与FCR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1年内收治的确诊颈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的患者共31例,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HRVWI)并用MR-... 目的探究斑块的^(18)F-NaF摄取与斑块的纤维帽破裂(FCR)间的相关性,以及^(18)F-NaF摄取阳性与FCR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1年内收治的确诊颈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的患者共31例,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HRVWI)并用MR-VPD软件对斑块FCR情况进行分析,并于检查后1周内行^(18)F-NaF PET/CT检查。根据^(18)F-NaF在颈动脉的摄取程度,将患者分为^(18)F-NaF摄取阳性组和^(18)F-NaF摄取阴性组,分析组间斑块FCR的差异。结果31例患者中,双侧颈动脉分叉处均有斑块的患者为23例,其余8例为单侧颈动脉斑块,共收集54枚斑块。在54条动脉粥样硬化的颈动脉中,^(18)F-NaF显影阳性的颈动脉为33条,^(18)F-NaF显影阴性的颈动脉为21条,颈动脉显像阳性率为61.11%,阴性率为38.89%。^(18)F-NaF阳性组存在FCR的斑块数量占比为58%,^(18)F-NaF阴性组存在斑块FCR占比为19%,两组间斑块FCR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F-NaF摄取阳性的斑块FCR的占比较^(18)F-NaF摄取阴性的斑块更多(t=2.034,P=0.045)。结论^(18)F-NaF摄取阳性的斑块较^(18)F-NaF摄取阴性的斑块FCR几率更大,^(18)F-NaF摄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斑块FCR情况,进而评估斑块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8)F-NaF PET/CT HR-VWI 纤维帽
下载PDF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彦富 张宗雷 +2 位作者 孙亚男 赵家琦 李清贤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另选择除外...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另选择除外冠心病的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sTM水平,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定斑块纤维帽厚度,评价斑块易损性,比较3组血浆sTM水平,分析血浆sTM水平和冠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及其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1ACS组、SAP组、对照组血浆sTM水平分别为(96.35±6.22)、(71.70±7.30)、(51.86±3.48)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CS组、SAP组斑块纤维帽厚度分别为(47.70±13.17)、(88.34±18.38)μm,ACS组明显小于SAP组(P<0.01)。3ACS组中sTM水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42,P<0.01);SAP组中sTM水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516,P<0.01)。4应用sTM判断ACS的ROC下面积为(0.873±0.082),大于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判断ACS的ROC下面积(0.760±0.075)。结论:1血清sTM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冠脉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2sTM较hs-CRP具有更高的早期诊断和判断ACS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易损斑块 纤维帽
原文传递
A parameterized analysis of the mechanical stress for co-ronary plaque fibrous caps 被引量:1
8
作者 Ramses Galaz Catherine Pagiatakis +1 位作者 Emmanuel Gaillard Rosaire Mongrai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12期38-46,共9页
The fibrous cap is a protective layer of connective tissue that covers the core of an atherosclerotic plaque. The rupture of this layer has been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 The thickness of ... The fibrous cap is a protective layer of connective tissue that covers the core of an atherosclerotic plaque. The rupture of this layer has been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 The thickness of the fibrous cap, the percentage of stenosed area, and the stiffness of the core were studied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vulnerable plaque characteristics) to quantify their effects on the cap’s mechanical stress state by performing analyse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 methods. The mechanical stress levels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in the fibrous cap structure at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plaque. As expected, the highest stresses occurred for a severe stenosis and a thin fibrous cap. Interestingly, a weak structural support such as a soft lipid pool beneath the fibrous cap allowed for the hemodynamic pressure gradient forces to displace the fibrous cap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low, resulting in higher strains and thus higher mechanical stresses in the upstream portion of the plaque cap, potentially increasing the risk of cap rupture. The peak stress behavior of the most critical cases (thin fibrous cap and soft lipid core) at various degrees of stenosis was analyzed. For mid-range stenosis from 43% to 75%, there was a plateau region revealing that mild and moderate plaques were quickly exposed to the high stress condition of severe plaques. In conclusion, the particular combination of a mild to severe stenosis, a thin fibrous cap and a soft lipid core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mechanical stresses calculated at the proximal side of the plaque. Mild and moderate plaques can be subjected to stresses similar to severe plaques, possibly contributing to their ru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fibrous cap STENOSIS SEVERITY Lipid Cor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下载PDF
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梅 刘凤菊 +2 位作者 刘海芳 王瑶 郑敏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2期1859-186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与CEA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与CEA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见斑块纤维帽完整11例,无纤维帽4例,纤维帽不完整4例。灰阶超声显示7例斑块表面纤维帽清晰,为细线样高回声弧形结构,超声对完整斑块纤维帽的识别率为63.6%(7/11);4例斑块纤维帽结构不清晰,但未见明确破裂征象;8例斑块无明显纤维帽或纤维帽破裂(4例斑块纤维帽连续性中断,其中1例灰阶超声显示斑块内低无回声自中断处流入血管腔内,3例灰阶超声显示斑块表面可见凹陷,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彩色血流通过破裂口进入斑块内)。结论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是否形成溃疡斑,可大致判断颈动脉斑块是否存在纤维帽,但对斑块纤维帽较薄或无纤维帽但斑块仍完整者不能准确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纤维帽 超声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峰 陈韵岱 +2 位作者 王晶 张弢 杨俊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及其结构特征。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应用球囊拉伤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2)。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及其结构特征。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应用球囊拉伤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2)。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共22周;治疗组前10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后12周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 mg/(kg·d)。应用OCT评价血管管腔面积、管腔偏心指数、斑块纤维帽厚度及视频密度。22周处死动物后取靶血管行HE染色。结果 24只动物在第10周末OCT检查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第22周时治疗组管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2.07±0.48 mm^2比1.50±0.52 mm^2,P=0.016),管腔偏心指数小于对照组(18.74%±9.28%比27.35%±7.21%,P=0.025)。对照组斑块纤维帽厚度小于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70.00±26.08μm比94.55±29.79μm,P=0.053)。分析OCT图像的视频密度显示,22周时对照组斑块纤维帽视频密度显著低于治疗组(49.7±7.5比59.4±4.3,P=0.004),相关性分析显示斑块纤维帽视频密度与细胞数量存在线性关系(R=0.706,P=0.001)。结论 OCT能精确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变化,图像视频密度可用于反应斑块纤维帽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纤维帽 视频密度
下载PDF
PROCR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纤维帽变薄或破损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昊文 王雅杰 +4 位作者 沈宓 李子瑞 曹敬丽 隋滨滨 高培毅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5期394-396,404,共4页
目的研究PROCR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186与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纤维帽厚薄及完整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脑卒中风险因素等临床信息,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MRI)判断颈动脉... 目的研究PROCR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186与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纤维帽厚薄及完整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脑卒中风险因素等临床信息,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MRI)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薄,依据纤维帽厚度及完整程度对纳入患者进行分组。利用Real-time PCR方法,使用Taq Man探针对厚/完整型纤维帽组及薄/破损型纤维帽组患者PROCR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186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95例颈动脉斑块具有厚/完整型纤维帽,81例具有薄/破损型纤维帽。对两组患者PROCR基因rs867186位点多态性分析显示,等位基因A是形成薄/破损型纤维帽斑块的风险因素(OR=2. 89,95%CI:1. 03~8. 06,P=0. 04),其基因频率在厚/完整型纤维帽组和薄/破损型纤维帽组中分别为91. 58%和96. 91%。结论 PROCR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186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变薄/破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R 单核苷酸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纤维帽
下载PDF
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预测颈内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脑血管事件危险度研究
12
作者 马洪舟 刘伟娟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7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HRCMRI)预测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行HRCMRI检查的100例颈内动脉轻中度(<70%)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斑块与斑块纤维帽破裂... 目的探讨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HRCMRI)预测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行HRCMRI检查的100例颈内动脉轻中度(<70%)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斑块与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各50例。比较稳定斑块与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同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稳定斑块与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HRCMRI影像学特征。结果稳定斑块患者1年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0%,低于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患者HRCMRI表现为:斑块表面光滑;纤维帽较厚,增强扫描呈轻中度线样或均匀强化;无较大脂质核心(脂质核面积不超过斑块40%);无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HRCMRI表现为:线样强化的纤维帽连续性中断,龛影形成,斑块表面不规则,局部凹陷,凹陷区即龛影在黑血序列上为低信号,在亮血序列上为高信号。结论HRCMRI技术可预测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同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可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斑块 纤维帽
下载PDF
三维薄块多层重叠技术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王戈鹰 焦锐 +4 位作者 靳令经 江林 吴芳龄 陈玉辉 王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 探讨采用三维 (3D)薄块多层重叠技术 (multipleoverlappingthinslabangiography,MOTSA)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像学特征及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明确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例 (A... 目的 探讨采用三维 (3D)薄块多层重叠技术 (multipleoverlappingthinslabangiography,MOTSA)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像学特征及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明确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例 (A组 )和 2 5例明确在 3个月内无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病例 (B组 )的颈动脉进行 3DMOTSA检查 ,将发现的粥样斑块按纤维帽特征分型。结果  3DMOTSA检查发现 4 1例患者存在粥样斑块 ,纤维帽厚型、薄型及破裂型分别为 19、14、8例 ,A组4 5 %为不稳定斑块 (薄型和破裂型纤维帽 ) ,B组 16 %为不稳定斑块 ,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3DMOTSA检查可识别颈动脉内覆盖在脂质核上的纤维帽 ,不稳定斑块脱落可能与近期缺血性卒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OTSA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纤维帽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4
作者 阿力木.吾甫尔 买买提吐尔.克力木 张小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以NASCET标准确定狭窄率和狭窄程度。以DSA为"金标准&quo...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以NASCET标准确定狭窄率和狭窄程度。以DSA为"金标准",检验MRI对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与DS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计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中斑块内出血、破裂纤维帽的比率。结果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如下:轻度狭窄为93.1%、97.5%、90.6%,中度狭窄为84.2%、94.9%、79.1%,重度狭窄为100%、97.5%、97.5%,完全闭塞为100%、100%、100%。MRI和DSA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863。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的比率分别为29.1%、45.0%、52.6%,破裂纤维帽的比率分别为23.6%、40.0%、57.9%。结论 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不但能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而且根据信号特点能分析斑块组成成分,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内出血 破裂纤维帽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血清hs-CRP及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亚梅 林琳 +4 位作者 陶晓杰 李菲 王静 孙倩 常雯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4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免...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4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hs-CRP及Lp-PLA2水平,应用光学干涉性断层成像技术测定患者的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s-CRP及Lp-PL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Lp-PLA2水平依次增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帽厚度<65μm患者血清hs-CRP及Lp-PLA2水平高于纤维帽厚度≥65μm患者(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Lp-PL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4、-0.598,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PLA2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相关,此两项指标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YKL-40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宏伟 尹栩芳 +3 位作者 张凯 陆亚萍 樊一笋 赵燕萍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9例(观察组),临床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7例,纽约心...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9例(观察组),临床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7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68例、Ⅲ级53例、Ⅳ级38例,冠状动脉狭窄支数:无狭窄59例、单支狭窄42例、双支狭窄33例、多支狭窄25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各5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YKL-40。采用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检测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s-CRP、YKL-40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YKL-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UAP、SAP患者血清hs-CRP、YKL-40水平逐渐降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逐渐升高(P均<0.05)。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者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逐渐降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逐渐升高(P均<0.05)。冠状动脉无狭窄、单支狭窄、双支狭窄、多支狭窄者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逐渐降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逐渐升高(P均<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YKL-40水平均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s-CRP、YKL-40单独检测预测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65μ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864,血清hs-CRP、YKL-40联合检测预测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65μm的AUC为0.939;血清hs-CRP、YKL-40联合检测预测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65μm的价值高于二者单独检测(Z分别为3.682、4.353,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YKL-40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升高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血清hs-CRP、YKL-40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纤维脂质斑块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敏C反应蛋白 甲壳质酶蛋白40 纤维脂质斑块 纤维帽厚度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特征结合血清MCP-1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鹏祥 张爱爱 +5 位作者 李飞星 李小宁 李卓然 李会贤 王蕊 李方江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6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结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后的评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患者病情类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每组60例,所有...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结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后的评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患者病情类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IVUS检查以及血清MCP-1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IVUS特征以及血清MCP-1差异,分析IVUS特征及血清MCP-1与斑块稳定性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A组患者的血管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CSA)、斑块负荷、脂核大小、重构指数、破裂斑块及易损斑块均显著低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7,t=18.038,t=14.748,t=1.338,t=126.797,t=26.008;P<0.05);SA组患者的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CSA)、纤维帽厚度及稳定斑块均显著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37,t=4.819,t=266.638;P<0.05);SA组患者发生死亡、心肌梗死以及各种血管重建的情况显著低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1,x^(2)=6.982,x^(2)=4.901;P<0.05);SA组患者MCP-1水平为(52.69±2.33)pg/ml,显著低于UA组患者的(81.36±6.23)pg/ml;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与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EEMCSA、斑块负荷、脂核大小、重构指数、MCP-1呈现正相关,与MLACSA、纤维帽厚度呈现负相关。结论:IVUS特征以及血清MCP-1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日后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斑块稳定性 纤维帽厚度 重构指数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趋化因子RANTES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朝鑫 王彦富 +4 位作者 赵红燕 靳奇峰 林楠 张慧玲 李清贤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RANTES与冠心病及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患者14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49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50例(UAP组),稳定心绞痛50例(SAP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RANTES与冠心病及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患者14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49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50例(UAP组),稳定心绞痛50例(SAP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趋化因子RANTES的浓度,其中20例(UAP组11例,SAP组9例)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测定斑块纤维帽厚度。结果:①各组血清中趋化因子RANTES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应用RANTES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ROC下面积为(0.951±0.022),大于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判断的ROC下面积(0.916±0.030)(P<0.05);③UAP组中趋化因子RANTES的浓度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821,P<0.01);④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趋化因子RANTES是预测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趋化因子RANTES是一种独立的、能够有效预测冠脉斑块易损性的生物标记物,较hs-CRP具有更高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趋化因子RANTES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易损斑块 纤维帽
原文传递
实验性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指数计算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安园园 杨柳 朱海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00-406,共7页
目的通过对Shiomi等提出的以脂质堆积为核心的斑块易损指数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以期更全面、客观地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57BL/6小鼠)和模型组(LDLR-/-和ApoE-/-小鼠),每组6只动物。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Shiomi等提出的以脂质堆积为核心的斑块易损指数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以期更全面、客观地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57BL/6小鼠)和模型组(LDLR-/-和ApoE-/-小鼠),每组6只动物。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25周后处死动物,分离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弓,经OCT包埋后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苦味酸-天狼猩红、油红O、阿利新蓝染色,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巨噬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Shiomi等提出的斑块易损指数公式进行改良,在计算公式分子中增加影响斑块不稳定性因素,同时在分母中增加影响斑块稳定性指标,优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指数计算公式。通过对比两个公式对LDLR-/-小鼠主动脉根部和无名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断,考察评估优化后计算公式的可靠性。之后采用优化公式对高脂饮食ApoE-/-小鼠和LDLR-/-小鼠主动脉不同部位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价,对比两种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小鼠主动脉不同部位斑块破损面积,脂质沉积,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布,巨噬细胞浸润,纤维帽内皮细胞覆盖率和平滑肌细胞覆盖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改变。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基于多指标病理染色的斑块不稳定性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发现,ApoE-/-小鼠和LDLR-/-小鼠无名动脉斑块易损指数明显大于主动脉根部;而在相同部位,ApoE-/-小鼠斑块易损指数明显高于LDLR-/-小鼠。结论本研究所优化的基于多指标组织病理学染色的斑块易损指数计算公式,涵盖多种影响斑块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可对斑块不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估。该方法简单、全面、可靠,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omi斑块易损指数公式 APOE-/-小鼠 LDLR-/-小鼠 斑块易损成分 纤维帽完整性 优化公式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超声造影评估及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吕琦 惠品晶 +1 位作者 丁亚芳 颜燕红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0-1045,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及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以明确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斑块易损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患者51例。...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及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以明确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斑块易损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患者51例。患者于术前行超声造影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造影剂在斑块内的不同扩散方式,分为“由内向外”灌注模式(造影剂从颈动脉管腔向斑块内扩散)和“由外向内”灌注模式(造影剂从颈动脉外膜向斑块内扩散)。根据斑块内造影增强程度分为无增强、中等增强以及广泛增强。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分为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根据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对不同造影灌注模式斑块的病理特征及斑块纤维帽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的斑块造影灌注模式及造影增强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1个斑块中,超声造影“由内向外”灌注模式23个(23/51,45.1%),其中18个为典型溃疡型,5个斑块为裂隙型。超声造影“由内向外”灌注模式的斑块中,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高于“由外向内”灌注模式(73.9%vs 25.0%,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由内向外”灌注模式是斑块纤维帽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8.5,95%CI:2.4~30.1,P=0.001)。51例患者中,有症状患者42例,无症状患者9例。缺血性卒中有症状的患者中斑块造影剂“由内向外”灌注模式的发生率高于无症状患者(52.4%vs 11.1%,P=0.024)。缺血性卒中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在超声造影增强级别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结论造影剂在颈动脉斑块内“由内向外”的灌注模式可为诊断斑块纤维帽破裂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标志,是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斑块易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超声造影 灌注模式 纤维帽破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