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表现与预后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笑梅 兰孟东 +5 位作者 段英 卜志军 高岚 马烈 王凤水 成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因终末期乙肝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类型、乙肝病毒指标的变化、对抗病毒再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结果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高峰时间是... 目的 研究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因终末期乙肝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类型、乙肝病毒指标的变化、对抗病毒再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结果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高峰时间是在第1年;YMDD变异在拉米夫定失效患者中占61%;本组病例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呈现3种临床类型:①纤维淤胆型肝炎,占8%(2/25),病情凶险,病死率高。②亚急性重型肝炎,占12%(3/25),恢复期后表现为肝硬化。③慢性肝炎,占80%(20/25),其中包括活动型和轻型。病情呈活动型者占48%(12/25),其中病情进展较快者可在4~5年内进展为肝硬化。预后与肝病活动程度关系密切,需要与排异反应及药物中毒相鉴别。病情呈轻型占32%(8/25),表现为一过性肝功能异常,预后较好。25例乙型肝炎复发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纤维淤胆型肝炎。结论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表现类型与抗病毒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密切相关,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及治疗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早期发现乙型肝炎复发并及时调整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复发 纤维淤胆型肝炎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纤维化胆汁淤滞性肝炎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嘉薇 陈大志 +1 位作者 陈昭民 付红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肝移植术后进行定期肝穿刺组织学检查。结果 肝移植术后 2 5d血中HBsAg、HBeAg和HBV DNA均转为阴性。然而 ,术后 5 8dHBsAg再次阳性。同...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肝移植术后进行定期肝穿刺组织学检查。结果 肝移植术后 2 5d血中HBsAg、HBeAg和HBV DNA均转为阴性。然而 ,术后 5 8dHBsAg再次阳性。同时肝穿刺组织学检查见肝细胞气球样变并互相融合形成片状坏死 ,汇管区和门静脉周围出现纤维化 ,部分肝细胞和肝小管内可见胆汁淤滞 ,肝细胞呈HBsAg和HBcAg免疫反应阳性。临床特点为胆红素进行性升高 ,凝血酶原时间逐渐延长 ,肝脏酶学检查均升高 ,持续一段时间后迅速下降 ,顽固性低蛋白血症 ,同时伴随一般状态的迅速恶化。结论 纤维化胆汁淤滞性肝炎是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临床经过凶险 ,病理学改变具有特异性 ,与通常的乙型肝炎有显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纤维化胆汁淤滞 肝炎 病理学 术后
原文传递
肾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幼芙 骆抗先 于立新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FCH)临床病理特点和拉米夫定的防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94例肾移植后发生的17例重度黄疸性肝炎,其中6例经肝活检证实,2例有发病前后组织病理对比。结果 肾移植者中慢... 目的 探讨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FCH)临床病理特点和拉米夫定的防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94例肾移植后发生的17例重度黄疸性肝炎,其中6例经肝活检证实,2例有发病前后组织病理对比。结果 肾移植者中慢性HBV感染者为9.3%,其中FCH发生率为22.9%。肝活检证实的6例发病时间在移植后的1.5-22个月中。2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后缓解。4例慢性乙肝患者移植前后服用拉米夫定未发生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移植后应用极大剂量多种免疫抑制剂,逐渐发生淤胆性肝炎和迅速进展肝功能衰褐;血清HBVDNA达极高水平;组织学表现独特的病变组合:肝细胞广范围气球样变性,毛玻璃样肝细胞不少见,区域性肝细胞溶解消失,淤胆,而炎症浸润轻微,并由汇管区发展的广范围纤维化。结论 肾移植后可发生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拉米夫定对FCH有明显的即时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纤维化淤胆性肝炎 病理特点 肝内胆汁郁积 拉米夫定
原文传递
Unique pattern of 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Jia-Wei Chen Da-Zhi Chen Zhao-Min Chen From the Departments of Pathology and Surger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To explor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ecurrent HBV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Methods: One case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BVcirrhosis was subjected to liver biopsises on time post-... To explor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ecurrent HBV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Methods: One case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BVcirrhosis was subjected to liver biopsises on time post-operatively.Results: 25 day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serologicHBsAg, HBeAg and HBV-DNA of the patient becamenegative, but HBsAg was positive again on day 58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balloon-like changes of hepatocytes withfragmental necrosis, fibrosis in the portal areas andaround the portal veins, cholestasis in some hepato-cytes and canaliculi, and positive HBsAg and HBcAg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Clinically hepaticenzyme level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maintained forsome time, and decreased rapidly at last. Stubborn hy-poproteinemia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ggregation of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Conclusions: 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 (FCH) is aspecial type in recurrent infection of HBV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 It has a serious clinical process andspecific pathological change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the usual 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 PATHOLOGY
下载PDF
纤维化淤胆性肝炎肝组织α-SMA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任星峰 王晓昆 +6 位作者 杨群 李敬安 余静 赵智刚 赵甫涛 葛娅 唐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12期21-22,共2页
目的了解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CH)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状态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FCH患者9例,正常者5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 目的了解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CH)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状态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FCH患者9例,正常者5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FCH肝组织α-SMA与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表达分布部位一致,定量分析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HBV相关性FCH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HSC的活化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淤胆性肝炎 肝星状细胞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下载PDF
免疫抑制诱导的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全红 章明放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2期11-13,共3页
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CH)是继发于严重的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一种特殊的致死性的病毒性肝炎。病理组织学特点为:汇管区纤维化、肝内显著淤胆、肝细胞气球样变和毛玻璃样变,胆管反应及轻度混合性炎症反应。其发病机制不同于普通肝炎的免疫... 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CH)是继发于严重的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一种特殊的致死性的病毒性肝炎。病理组织学特点为:汇管区纤维化、肝内显著淤胆、肝细胞气球样变和毛玻璃样变,胆管反应及轻度混合性炎症反应。其发病机制不同于普通肝炎的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而是因病毒在肝内大量复制并聚集而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伤的作用。本文就纤维淤胆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和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淤胆性肝炎 免疫抑制 病理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纤维淤胆性肝炎/免疫抑制诱导性肝衰竭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于乐成 何长伦 +1 位作者 汪茂荣 王宇明 《传染病信息》 201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纤维淤胆性肝炎是由严重全身免疫抑制诱发的特殊病毒性肝炎,易发展为免疫抑制诱导性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本文阐述了其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 纤维淤胆性肝炎 肝功能衰竭 免疫抑制 病原学 发病机制 病理学 治疗学
下载PDF
肝或肾移植术后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炎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郎振为 沈冰 +5 位作者 张亮 石晓红 马沛卿 兰孟东 马志春 金淑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7-671,共5页
目的观察肝或肾移植术后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炎(FCH)患者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分布,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5例FCH患者进行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CD4^+CD25^+调... 目的观察肝或肾移植术后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炎(FCH)患者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分布,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5例FCH患者进行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叉状头/翅膀状螺旋回转录因子(FOXP3);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试剂盒对肝组织内的肝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例FCH患者中,3例为原位肝移植患者,2例为肾移植患者。光学显微镜下,肝脏汇管区及汇管区周围出现纤维化,肝细胞及胆小管明显胆汁淤积,肝细胞气球样变及毛玻璃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HBsAg、HBcAg及前S1抗原阳性。FOXP3阳性信号定位于淋巴细胞胞质内,阳性细胞主要聚集在汇管区,小叶肝窦内可见散在的单个淋巴细胞呈阳性表达。汇管区周围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正常肝组织HBsAg、HBcAg及前S1抗原均为阴性,汇管区内有少量的阳性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小叶内偶见凋亡细胞。结论FCH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可能与肝组织中的FOXP3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T淋巴细胞 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炎
原文传递
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肝损害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兰天飙 任星峰 彭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9期785-787,849,共4页
目的:观察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术后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跟踪观察了26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65(65/266)例术前乙、丙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阳性组,其中单一HBVM阳性者38例,单一抗HCV阳性者12例,... 目的:观察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术后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跟踪观察了26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65(65/266)例术前乙、丙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阳性组,其中单一HBVM阳性者38例,单一抗HCV阳性者12例,HBVM/抗HCV双阳性15例;同期无病毒感染者201(201/266)例为阴性组。术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及护肝药物治疗,同时监测肝功能、HBVDNA、HCVRNA及CsA药物浓度。28例术后乙、丙型肝炎受者作肝组织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组术后肝损害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单一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肝组织炎性活动积分高,9例发生了纤维化瘀胆性肝炎。结论: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易出现肝脏损害,术前应对肝脏功能进行严格评估,单一HBV感染受者应防止纤维化瘀胆性肝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肝炎病毒 肝损害 纤维化瘀胆性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