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肌痛症中医病名探讨 被引量:27
1
作者 焦娟 殷海波 +6 位作者 冯兴华 姜泉 张华东 唐晓颇 葛琳 韩曼 张柔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3,共4页
纤维肌痛症是一种特发性风湿病,以全身弥漫性疼痛、特定部位压痛为主要特征,同时具有多种非特异临床症状。中医病名常依据疾病的主要症状来命名,基于纤维肌痛症躯体疼痛部位与中医学"筋"的概念相符、核心症状弥漫性疼痛是筋... 纤维肌痛症是一种特发性风湿病,以全身弥漫性疼痛、特定部位压痛为主要特征,同时具有多种非特异临床症状。中医病名常依据疾病的主要症状来命名,基于纤维肌痛症躯体疼痛部位与中医学"筋"的概念相符、核心症状弥漫性疼痛是筋痹的主要临床表现、由筋痹导致的肝痹与纤维肌痛症的众多非特异症状相符、纤维肌痛症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与筋痹的内在病因相符,认为纤维肌痛症应归属于中医学"筋痹"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症 筋痹 肝痹 弥漫性疼痛
原文传递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治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焦娟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纤维肌痛综合征,也称纤维肌痛症,是较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人群,以全身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情绪紊乱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我国,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也称纤维肌痛症,是较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人群,以全身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情绪紊乱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我国,纤维肌痛综合征"鲜为人知",在医疗界和人民大众中得不到足够的认识,患者在多个科室之间辗转求治,往往导致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延迟,加大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本文对本病的历版诊断/分类标准和最新治疗管理方法及其推荐意见予以介绍和解读,以期促进我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慢性疼痛 女性
下载PDF
纤维肌痛综合征疼痛症状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蒋峰 刘坚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50-752,共3页
目的比较阿米替林基础治疗,加用米氮平,加用白芍总苷胶囊及联合用药4组对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方法分别测定记录4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末时,疼痛程度目测标尺法(VAS)评分、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 目的比较阿米替林基础治疗,加用米氮平,加用白芍总苷胶囊及联合用药4组对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方法分别测定记录4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末时,疼痛程度目测标尺法(VAS)评分、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的变化比较。结果①B组1、3个月末SCL—90下降值明显低于A组(P<0.05);②C组1个月末VAS下降值明显低于B组(P<0.05);③D组1、3个月末的VAS/SCL—90下降值明显低于A、B、C组(P<0.05);④本研究中使用的HAMA、HAMD量表,观察中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缺乏一致性。结论①在阿米替林等药物治疗FS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米氮平及白芍总苷胶囊能明显提高疗效,且较安全。②SCL—90量表引入FS疗效评定,对FS症状的量化、活动度观察可能有益。③HAMA和HAMD量表不适用于FS诊断及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 HAMA 纤维肌痛综合征 HAMD VAS SCL-90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结论 变化 目的
原文传递
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蒋振亚 李常度 +5 位作者 邱玲 郭君华 何玲娜 岳阳 李方泽 秦文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评价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6例患者分为针罐药组(62例)、针罐组(64例)和西药组(60例)。针罐药组及针罐组针刺选五志穴,行背部河车路走罐,针罐隔日治疗1次,每周... 目的:评价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6例患者分为针罐药组(62例)、针罐组(64例)和西药组(60例)。针罐药组及针罐组针刺选五志穴,行背部河车路走罐,针罐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针罐药组及西药组口服阿米替林,每天1次,各组均治疗4周。比较各组麦吉尔疼痛量表(MPQ)、压痛点数、起效时间及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结果:针罐药组愈显率65.0%(39/60),优于针罐组的15.9%(10/63)和西药组的16.1%(9/56)(P<0.001);3组患者治疗后MPQ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压痛点数目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针罐药组较针罐组和西药组减少更为显著(均P<0.001)。针罐药组的起效时间较针罐组和西药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较单纯针罐或西药具有疗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针刺疗法 走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普瑞巴林、塞来昔布以及两者联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柯雪茹 雷波 +1 位作者 曹兴华 徐清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塞来昔布以及两者联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交叉设计,纳入符合标准的50例患者,45例完成试验;每位患者均按照入组序号循环接受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案I:治疗顺序为塞来昔布+安慰剂(...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塞来昔布以及两者联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交叉设计,纳入符合标准的50例患者,45例完成试验;每位患者均按照入组序号循环接受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案I:治疗顺序为塞来昔布+安慰剂(C方法)、普瑞巴林+安慰剂(P方法)、塞来昔布+普瑞巴林(C+P方法);方案II:治疗顺序为P方法、C方法、C+P方法;方案III:治疗顺序为C+P方法、C方法、P方法,以此类推;各方案中的各方法,均持续3周(处理期)后休息1周(洗脱期)。治疗前后盲法评价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痛点数目和伴随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各方案的各方法药物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和痛点数目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普瑞巴林+塞来昔布治疗后与治疗前的两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瑞巴林+塞来昔布治疗后与普瑞巴林+安慰剂和塞来昔布+安慰剂治疗后的两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伴随症状(P<0.05),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交叉设计 普瑞巴林 塞来昔布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晓明 刘长信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压痛点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压痛点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米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推拿 内热针
下载PDF
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 被引量:11
7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纤维肌痛综合征中西医研究学组 +5 位作者 首都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研究所 姜泉 黄慈波 曾小峰 焦娟 巩勋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46,共18页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我国尚缺少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诊治亦存在诸多难点,制订我国FMS的诊疗指南势在必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纤维肌痛综合征中...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我国尚缺少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诊治亦存在诸多难点,制订我国FMS的诊疗指南势在必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纤维肌痛综合征中西医研究学组、首都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研究所联合牵头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分级体系及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对我国一线医师关注的FMS的11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意见,旨在推动风湿免疫科、心理科、疼痛科等相关科室高度重视FMS的综合管理及早期识别与干预,早筛查、早评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度洛西汀和普瑞巴林治疗纤维肌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梁东风 杨春花 +1 位作者 张洁 朱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为数量较少的盐酸度洛西汀和普瑞巴林治疗纤维肌痛(fibromyalgia,FM)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增加证据。方法:收集并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于我科接受度洛西汀(n=25)或普瑞巴林(n=12)治疗并持续... 目的:为数量较少的盐酸度洛西汀和普瑞巴林治疗纤维肌痛(fibromyalgia,FM)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增加证据。方法:收集并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于我科接受度洛西汀(n=25)或普瑞巴林(n=12)治疗并持续至少4周的两组FM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4周末评估两组的疗效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疗效指标包括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广泛疼痛指数(widespread pain index,WPI)、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 severity scale,SSS)评分、纤维肌痛严重程度(fibromyalgia severity,F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度洛西汀组所有疗效指标包括疼痛NRS评分、WPI、SSS评分、F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基线期明显改善(P<0.001,-P=0.01)。普瑞巴林组疗效指标包括疼痛NRS评分、WPI、SSS评分、FS评分和SAS评分均较基线期明显改善(P<0.001,-P=0.038),SDS评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疗效指标改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7-0.955)。度洛西汀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普瑞巴林组为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度洛西汀组发生率超过15%的药物不良反应为恶心、便秘、排尿困难、出汗、头痛、头晕、嗜睡、性欲下降和失眠,普瑞巴林组为头晕、嗜睡和便秘。治疗期间多数药物不良反应逐渐减轻。结论:度洛西汀和普瑞巴林对FM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两种药物对FM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普瑞巴林不能缓解FM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普瑞巴林 纤维肌痛
下载PDF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倩 方勇飞 +1 位作者 王博 万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居风湿病第3位。它以患者全身的肌肉疼痛为特征性表现,同时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居风湿病第3位。它以患者全身的肌肉疼痛为特征性表现,同时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从经络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定位对应所属经络进行综合辨证,提出FS可能与阳经的气化不利有关,并以此指导治疗,试图探求更好的物理学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治法 纤维肌痛 太阳经 阿是 阳经
下载PDF
中医风湿专科医生对纤维肌痛症认知水平的调查 被引量:11
10
作者 焦娟 张柔曼 姜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740-1742,1759,共4页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医风湿专科医生对纤维肌痛症的认知水平。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医生基本信息,考察医生对纤维肌痛症分类标准和发病机理的掌握情况,调查医生对本病常见中医证候的认知情况。结果发放326份调查问卷,回...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医风湿专科医生对纤维肌痛症的认知水平。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医生基本信息,考察医生对纤维肌痛症分类标准和发病机理的掌握情况,调查医生对本病常见中医证候的认知情况。结果发放326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1份,其中162名医生(80.6%)至少知晓一版分类标准,88名医生(43.8%)知晓本病发病机理,参与调查的医生认为本病最常见证候为肝气郁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仍有20%的医生不清楚本病如何诊断,而超过50%的医生不清楚本病的发病机理。结论目前我国中医风湿专科医生对纤维肌痛症的认知水平较低,诊治本病的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症 风湿病 专科医生 认知水平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非炎性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佳莉 王晓霞 +1 位作者 陈慧芳 刘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5期38-40,58,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炎性因素外,非炎性因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通路异常、周围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炎性因素外,非炎性因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通路异常、周围关节的损伤、纤维肌痛及慢性广泛性疼痛等都会引起疼痛,此外,包括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疼痛灾难化及自我效能感等认知反应,积极及消极的行为反应,饮食与肥胖,综合性护理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RA患者的疼痛感知。患者和医生必须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是炎性的,治疗上除了抗风湿的药物外,还需要考虑非炎性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疼痛 影响因素 纤维肌痛 焦虑 睡眠
下载PDF
祖传针灸“行气活血方”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传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6-818,共3页
介绍由笔者高祖父传下来的"行气活血方"的组成及临床应用。该方组成:间使、三阴交。其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骨伤科的多种病证。临证时凡属瘀血停滞、气滞血瘀的病证,欲施行气活血之法者均可选用本方。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行气活血 胸痛 泌乳障碍 纤维肌痛 痛经
原文传递
纤维肌痛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小梅(综述) 廖丽君(综述) 王清秀(审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FM)是一种骨骼肌肉广泛持续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上往往伴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慢性疲乏或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目前尚无确切疗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 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FM)是一种骨骼肌肉广泛持续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上往往伴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慢性疲乏或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目前尚无确切疗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FM与氧化应激、中枢疼痛敏化、转运体蛋白遗传多态性、生物胺含量及功能异常、炎症因子过度释放、肠道菌群紊乱或维生素D缺乏等相关。本文就FM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症 氧化应激 生物胺 肠道菌群 中枢敏化 转运体蛋白
下载PDF
隔药灸加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荣红 朱钰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法配合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药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灸+药组采用阿米替林药物口服配合隔药灸法,穴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肾俞、关元、神阙,百会用直接灸法,其余穴位采用... 目的:观察隔药灸法配合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药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灸+药组采用阿米替林药物口服配合隔药灸法,穴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肾俞、关元、神阙,百会用直接灸法,其余穴位采用隔药灸;药物组采用阿米替林药物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点数量及直观模拟标尺评分(VAS)和汉密尔顿(HAMD)抑郁指数的变化。结果:灸+药组总有效率为9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6.7%,灸+药组优于药物组(P<0.01)。灸+药组VAS、HAMD评分和痛点数量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药物组HAMD评分和痛点数量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灸+药组HAMD评分及痛点数量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1);VAS评分治疗后药物组和灸+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配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间接灸 隔药灸 通阳 补肾
原文传递
针灸配合越鞠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清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越鞠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接受针灸配合内服越鞠汤疗法治疗,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治愈7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3·3%。结论:针刺配合中药越鞠汤是治疗FS的有效方法,临...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越鞠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接受针灸配合内服越鞠汤疗法治疗,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治愈7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3·3%。结论:针刺配合中药越鞠汤是治疗FS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针灸疗法 中药疗法 针药并用
下载PDF
琥珀胆碱导致术后肌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振东 高蕾 +1 位作者 李名伟 车薛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0-662,共3页
目的筛选琥珀胆碱导致术后肌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头面部手术患者155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0~30kg/m^2。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根据术后24h内是否发生肌痛分为2组:肌痛组和... 目的筛选琥珀胆碱导致术后肌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头面部手术患者155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0~30kg/m^2。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根据术后24h内是否发生肌痛分为2组:肌痛组和非肌痛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方法、琥珀胆碱剂量、麻醉诱导时是否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和非去极化肌松药、术中是否使用激素(地塞米松或甲强龙)和非甾体类镇痛药(帕瑞昔布钠)以及芬太尼用量等。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琥珀胆碱导致术后肌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1例患者发生术后肌痛,发生率为27.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琥珀胆碱剂量〈1.5mg/kg和未预先注射利多卡因是琥珀胆碱导致患者术后肌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琥珀胆碱剂量〈1.5mg/kg和未预先注射利多卡因是琥珀胆碱导致患者术后肌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胆碱 纤维肌痛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公维志 王玉琦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1期725-72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意守下丹田穴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意守下丹田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通过量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后,治疗组对FS患者疼痛、... 目的观察针刺意守下丹田穴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意守下丹田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通过量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后,治疗组对FS患者疼痛、睡眠、抑郁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意守下丹田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纤维肌痛综合征 疼痛
下载PDF
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关节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顺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6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连续波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膏贴组采用外贴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观察低频连续波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膏贴组采用外贴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纤维肌痛影响问卷调查表(FIQ)、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并结合临床总有效率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周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VAS评分与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FMA评分增高(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VAS评分、FIQ评分、FMA评分以及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连续波电针 氟比洛芬巴布膏 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 纤维肌痛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亚云 张柔曼 焦娟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1期86-89,共4页
本文归纳近年中医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概括了不同中医疗法治疗本病的现状和特色,为进一步研究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并指出目前临床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纤维肌痛 临床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纤维肌痛的误诊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东风 张颖 +3 位作者 冀肖健 姜荣环 朱剑 黄烽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8-801,817,共5页
背景纤维肌痛(fibromyalgia,FM)是慢性广泛性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具有疲乏、睡眠障碍和功能性症状的多症状学表现,国内医师缺乏对该病的认识。目的分析FM误诊情况及影响正确诊断的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 背景纤维肌痛(fibromyalgia,FM)是慢性广泛性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具有疲乏、睡眠障碍和功能性症状的多症状学表现,国内医师缺乏对该病的认识。目的分析FM误诊情况及影响正确诊断的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确诊为FM,并有既往其他医院就诊记录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表现及既往诊断资料,比较正确诊断组与误诊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70例FM患者,平均年龄38岁,女性占88.6%,共计在二、三级医院诊治110次。正确诊断为FM有9次(8.2%);误诊为脊柱关节炎27次(24.5%),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6次(5.5%),诊断为“痹症”11次(10.0%),诊断为焦虑和(或)抑郁7次(6.4%),误诊为其他疾病24次(21.8%),未明确诊断26次(23.6%)。三甲医院诊断正确率为9.3%(9/97),其中风湿科正确诊断为FM仅占11.8%(6/51),三乙及二级医院正确诊断率为零。被误诊患者与正确诊断患者相比,体格检查出现的压痛点数量明显偏少(8.0 vs 14.5,P=0.039),其他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红细胞沉降率、HLA-B27、弥漫性疼痛指数、症状严重程度积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国内各级医院中包括风湿科在内的各科医生对FM的认识严重不足,正确诊断率较低,误诊和漏诊现象严重。过度依赖体检中的压痛点数量和忽视其他临床表现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误诊 风湿性疾病 脊柱关节炎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