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PCT、hs-CRP、D-D和FIB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周璇 杨万春 +3 位作者 王勇生 江银玲 吕志 赵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6期3168-3171,3137,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进一步分为85例存活组和3例死亡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最大通气量(MVV)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FEV1%、FEV1/FVC和MVV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均与FEV1%、FEV1/FVC和MVV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AE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和不良预后与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在AECOPD患者的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肺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宋雅君 周哲慧 +2 位作者 柳耀康 饶世明 黄颖俊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9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多种指标参数的变化。方法检测50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功能(PT,APTT,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低切);以及肺动脉收... 目的探讨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多种指标参数的变化。方法检测50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功能(PT,APTT,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低切);以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氧分压等指标,并同肺心病缓解期和正常健康老人相比较。结果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与其缓解期以及对照组相比,PT,APTT,TT缩短,FBG,D-二聚体上升,差异有显著性;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SPAP增大,差异有显著性;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PaCO2与D-二聚体、FBG成正相关,PaO2与全血高切粘度、D-二聚体、FBG成负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FBG,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SPAP的监测对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以及疗效观察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COPD 肺心病 纤维蛋白原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血液流变学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潘天宇 郭忠良 +2 位作者 鲁立文 张华伟 纪国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COS患者40例(A...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COS患者40例(ACOS组),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单纯COPD患者30例(COPD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予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等治疗,疗程为4周。检测ACOS组、COPD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血浆Fbg、肺功能,分析Fbg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OPD组、ACOS组患者Fbg水平明显降低(COPD组:t=5.183,P=0.000;ACOS组:t=4.262,P=0.005),PEF、FEV_1、FEV_1/pred均明显升高(COPD组:t=2.234、5.911、6.176,P=0.034、0.000、0.000;ACOS组:t=3.222、5.134、4.392,P=0.010、0.000、0.004);ACOS组Fbg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COPD组(t=4.283、3.137、3.014、3.272,P=0.002、0.012、0.023、0.010)。与ACOS加重亚组比较,缓解亚组治疗后Fbg水平明显降低,各肺功能指标均升高(t=5.404、3.984、4.026、4.368,P=0.000、0.017、0.013、0.00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OPD组、ACOS组各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COPD组PaCO_2、PaO_2、SaO_2明显优于AC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03、3.310、4.492,P=0.000、0.032、0.000)。治疗前,COPD组、ACOS组患者Fbg水平与PEF、FEV_1、FEV_1/pred呈显著负相关(COPD组:r=-0.508、-0.574、-0.601,P=0.017、0.012、0.009;ACOS组:r=-0.529、-0.578、-0.621,P=0.019、0.010、0.007);治疗后,ACOS组Fbg水平与PEF、FEV_1、FEV_1/pred仍呈显著负相关(r=-0.531、-0.543、-0.564,P=0.020、0.021、0.011)。结论ACOS较CODP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栓前状态,血浆Fbg水平检测有助于ACOS的早期诊断和指导后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纤维蛋白原 肺功能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林锋 蔡建生 +1 位作者 叶志华 曾昭孟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了解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降纤、抗凝治疗,是否有利于改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方法:将7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氯吡格雷钠和... 目的:了解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降纤、抗凝治疗,是否有利于改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方法:将7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氯吡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性治疗,39例)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39例),另设一健康人组。治疗前后同步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和肺功能(FEV1),并与32例同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分别与健康组比较,Fb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PT、APTT、TT和FEV1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此两组间上述指标无差别(P>0.05);②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氯吡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较治疗前Fb显著降低(P<0.01),PT、APTT、TT和FEV1显著升高(P<0.05);③对照组治疗前后PT、APTT、TT、Fb各项指标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功能(FEV1)有改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检测指标的比较,PT、APTT、TT、Fb和FEV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其血液呈高凝状态,肺功能明显下降;②常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抗凝、降纤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肺心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高凝状态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肺功能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治疗创伤性凝血病对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红月 斯小水 +3 位作者 何建新 郑文娟 赵娴 陈丽丹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后48 h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血制品用量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48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入院时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较入院时升高(P<0.05)。治疗后48 h,观察组的PT、APTT低于对照组,Fib、PL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较入院时降低,血清IL-8较入院时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血清TNF-α、IL-6低于对照组,血清IL-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冷沉淀用量[(23.45±3.77)U vs.(25.58±4.12)U]、FFP用量[(812.88±89.45)ml vs.(868.68±94.11)ml]及RBC用量[(19.44±4.47)U vs.(22.68±5.34)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DS发生率(44.44%vs.25.93%)、28 d病死率(29.63%vs.12.96%)、1年病死率(35.19%vs.1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纤溶亢进,有效控制出血,减少血制品输注,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率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纤维蛋白原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生存率
下载PDF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变化及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许乐宜 王静予 +4 位作者 孔令军 费智敏 龚帆 王骏 俞晓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变化,并探讨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作...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变化,并探讨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痰湿蒙神型17例、风火上扰型22例、气虚血瘀型24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1)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LG:A低于对照组(P<0.05)。(2)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NIHSS评分高于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LG:A低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r=0.609)、FIB(r=0.706)水平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LG:A(r=-0.718)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诊断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CI(0.706,0.844)],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84.2%,最佳截断值为1.397。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升高,PLG:A均降低;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辨证分型 气虚血瘀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原活性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各期凝血功能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玉洁 胡承刚 +2 位作者 甘林望 吕俊 曹灵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4期3706-3708,3711,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各期凝血功能变化,分析影响CKD患者凝血功能的相关因素,探讨CKD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炎症、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CKD 1~5期患者150例,每期30例,...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各期凝血功能变化,分析影响CKD患者凝血功能的相关因素,探讨CKD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炎症、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CKD 1~5期患者150例,每期30例,记录相关病史,测定凝血功能。根据纤维蛋白原(Fg)正常值(2~4 g/L)及检测结果将Fg〉4 g/L患者分为高凝组,2~4 g/L患者分为非高凝组,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凝血功能变化:CKD 1~5期患者F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均较对照组增加,并随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而逐渐增高;CKD 4、5期患者Fg、D-D,CKD 5期PT与1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KD患者高凝相关影响因素:高凝组患者血浆清蛋白(ALB)、钙离子(Ca2+)水平明显低于非高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CRP是CKD患者发生高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8)。结论CK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并随GFR减退而逐渐加重;TC、ET-1、Ca2+、ALB可能是CKD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SCr、CRP可能是CKD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CKD患者高凝状态与炎症、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慢性病 纤维蛋白原 炎症 高凝 内皮功能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测定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分级 被引量:11
8
作者 程彬彬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1770-1772,共3页
目的探讨COPD患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血浆D-D、FG水平,以评估不同分级方法间的差异。方法收集142例COPD患者及5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FG。结果 COPD组血浆D-D、F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COPD患者死亡组的血浆D-D、FG水平明显高于存... 目的探讨COPD患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血浆D-D、FG水平,以评估不同分级方法间的差异。方法收集142例COPD患者及5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FG。结果 COPD组血浆D-D、F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COPD患者死亡组的血浆D-D、F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 D组患者的D-D、FG高于B、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比较D-D、FG均无统计学差异;COPDⅣ级患者的D-D、FG高于Ⅱ、Ⅲ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Ⅲ级间比较D-D、FG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OPD患者处于高凝状态,GOPD GOLD分级相对于GOLD 2011ABCD组可能更有利于评价患者的高凝状态及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肺功能
下载PDF
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FIB和Hb A1c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俞梁 顾大东 +3 位作者 杨越 赵轲 傅江 傅锋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在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37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在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37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114例,认知功能障碍组123例。比较2组的FIB、Hb A1c水平、认知情况,并且分析FIB和Hb A1c与认知情况的关系。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FIB、Hb 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 <0. 05);正常组的命名、语言、注意与计算力、抽象思维、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迟回忆、定向力得分分别为(2. 75±0. 21)分、(2. 61±0. 52)分、(5. 63±0. 29)分、(1. 68±0. 31)分、(4. 17±0. 76)分、(4. 52±0. 36)分、(5. 28±0. 54)分,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命名、语言、注意与计算力、抽象思维、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迟回忆、定向力得分分别为(2. 26±0. 31)分、(1. 57±0. 48)分、(3. 04±0. 38)分、(1. 19±0. 36)分、(3. 28±0. 37)分、(2. 38±0. 31)分、(5. 03±0. 46)分,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命名、语言、注意与计算力、抽象思维、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迟回忆、定向力认知情况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 <0. 05); FIB和Hb A1c分别与命名、语言、注意与计算力、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认知功能及MoCA总分均呈负相关(均P <0. 05),但与抽象思维、定向力无相关性(均P>0. 05)。结论 FIB、Hb A1c水平可反应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可作为评判老年急性期脑梗死病程进展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对创伤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钟丹锋 宋于康 +3 位作者 张帅 王妙淑 董平 缪时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75-777,781,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案,将194例创伤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组97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注射用FIB,用量60 mg/kg~70 mg/kg,分别于注射前、注...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案,将194例创伤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组97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注射用FIB,用量60 mg/kg~70 mg/kg,分别于注射前、注射2 h、6 h、24 h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及血栓最大幅度(MA值),采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清FIB水平。结果输注前,2组R值、K值、MA值、PT、AP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2 h、6 h和24 h,研究组R值、K值、MA值、PT及AP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5 h、ISS评分>20分是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输注FIB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出血患者积极输注FIB对稳定患者凝血功能和提高生存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出血 纤维蛋白原 凝血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忠 庄炯宇 +3 位作者 蔡家骥 袁春雷 陈伟强 程国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患者404例,按其分型分单纯组59例,化脓组263例,坏疽组82例,均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Fib含量。结果:化脓组、坏疽组的Fib、WBC均...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患者404例,按其分型分单纯组59例,化脓组263例,坏疽组82例,均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Fib含量。结果:化脓组、坏疽组的Fib、WBC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坏疽组Fib、WBC又高于化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WBC相关性呈正相关(r=0.257,P<0.01)。结论:在阑尾炎时Fib、WBC变化是随病理分型而变化,病情越重Fib、WBC越高,故Fib与WBC一样对判断阑尾炎病情轻重及预分型有一定价值,有望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纤维蛋白原 WBC 凝血功能 血液循环
原文传递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凝血指标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昆鹏 潘文森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发病机制以及IPF患者凝血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3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设为观察组,32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检查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凝指标、肺高分辨率CT及肺功能,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IPF...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发病机制以及IPF患者凝血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3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设为观察组,32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检查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凝指标、肺高分辨率CT及肺功能,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IPF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IPF患者体内处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检测能够反映肺弥散能力,进一步判断肺纤维化的病情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肺功能
下载PDF
瓜蒌薤白桂枝汤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恒勋 李海龙 刘小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探究瓜蒌薤白桂枝汤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NT-proBNP、hs-CRP、Fib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究瓜蒌薤白桂枝汤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NT-proBNP、hs-CRP、Fib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同时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血脂、NT-pro BNP、hs-CRP、Fib、WBC、HCY、血流流变学、心脏功能水平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NT-proBNP、hs-CRP、Fib、WBC、HCY、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较对照组患者幅度更低,LDL-C、EDD、NEDD、LVEF、LVPFR上升幅度及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瓜蒌薤白桂枝汤能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从而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桂枝汤 冠心病 血脂 N端前脑钠肽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液流变学 心功能 疗效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凝血功能指标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鉴别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双平 赵银利 王景昌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5-36,39,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功能指标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中的鉴别作用。方法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AIHA患者为观察组(原发性AIHA亚组30例,继发性AIHA亚组30例),另...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功能指标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中的鉴别作用。方法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AIHA患者为观察组(原发性AIHA亚组30例,继发性AIHA亚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组。检测原发性AIHA亚组、继发性AIHA亚组与健康组血液中FIG、hs-CRP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原发性AIHA亚组与继发性AIHA亚组患者的hs-CRP含量显著升高,FIG与血红蛋白(Hb)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原发性AIHA亚组患者比较,继发性AIHA亚组患者的hs-CRP含量显著升高,FIG与Hb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健康组患者比较,原发性AIHA亚组与继发性AIHA亚组患者体内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TT)显著增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原发性AIHA亚组患者比较,继发性AIHA亚组患者的PT、APTT与TT显著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患者的临床特征、FIG、hs-CRP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均可为AIHA分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凝血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树仁 董昭良 +3 位作者 王帅 贾晨光 刘丰胜 李卓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0期3094-3097,共4页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检测的作用。方法筛选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拟行脊柱结核手术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接受胸椎结核前路病清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腰椎结核前路病清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检测的作用。方法筛选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拟行脊柱结核手术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接受胸椎结核前路病清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腰椎结核前路病清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其中胸椎结核患者组66例,腰椎结核患者组61例,分别于术前(T1)、术后(T2)、术后第七天(T3),取静脉血,立即检测TEG,观察各参数变化趋势。结果2组患者术前TEG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2胸椎结核组R值、α角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凝血因子活性更高。T3时R值与α角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值、K值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值2组患者均超出正常参考值,其中胸椎结核组血小板凝集功能更高。同组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各数值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各组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应用低分子肝素后,R值升高,说明凝血因子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其他参数继续升高说明,患者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结论TEG可提供术后凝血纤溶功能较为全面的信息,更准确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是一种实用、有效的监测手段。TEG应用到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检测中,能更好的监测血小板、凝血因子功能,并能指导安全有效输血,对术后患者血栓风险提供更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脊柱结核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不同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代允义 严鸣光 +3 位作者 代全德 张建平 路文革 姜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Fib水平按四分位法分为Q1组(≤4.02 g/L)、Q2组(4.03~5.26 g/L)、Q3组(5.27~6.39 g/L)、Q4组(≥6.40 g/L)4组各40...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Fib水平按四分位法分为Q1组(≤4.02 g/L)、Q2组(4.03~5.26 g/L)、Q3组(5.27~6.39 g/L)、Q4组(≥6.40 g/L)4组各40例,分析Fib水平与神经功能及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15 d后血浆Fib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治疗前=0.68,r治疗后=0.51,P<0.05);再发脑梗死29例(18.13%),再发患者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异常发生率高达75.86%,高于非再发患者的1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随访期间再发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非再发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P<0.05);再发患者随访期血浆Fib水平与再发时间呈负相关(r=-0.622,P<0.05)。结论: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再发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 神经功能 再发
下载PDF
胸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血清Fbg TNF-αNeuritin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建英 陈清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SCI)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b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1—2019-06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胸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 目的探讨胸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SCI)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b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1—2019-06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胸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90例,按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分为完全SCI组28例和不完全SCI组62例,其中ASIA分级A级28例,B级33例,C级18例,D级11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1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选取同期单纯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纳入单纯骨折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群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于伤后24 h检测Fbg、TNF-α、Neuritin水平。结果完全SCI组、不完全SCI组、单纯骨折组3组患者的Fbg、TNF-α、Neuritin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骨折组的Fbg水平高于完全SCI组和不完全SCI组(P<0.05)。单纯骨折组的TNF-α和Neuritin水平低于完全SCI组和不完全SCI组(P<0.05)。随着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逐渐加重,Fbg水平逐渐下降(P<0.05),TNF-α和Neuritin水平逐渐上升(P<0.05)。Fbg水平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20,P<0.001),TNF-α、Neuritin水平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313,P<0.001;r=0.694,P<0.001)。预后良好组的Fbg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的TNF-α和Neuritin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Fbg、TNF-α、Neuritin预测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最佳阈值分别为287.83mg/dL(AUC=0.780)、2.06 ng/mL(AUC=0.732)、56.70 pg/L(AUC=0.781)。Fbg、TNF-α、Neuritin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阈值分别为293.14 mg/dL(AUC=0.690)、1.91 ng/mL(AUC=0.713)、59.37 pg/L(AUC=0.698)。结论胸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血清Fbg、TNF-α、Neuritin水平与神经功能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压缩性骨折 脊髓损伤 纤维蛋白原 肿瘤坏死因子 神经突起因子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血尿酸与纤维蛋白原Bβ链基因多态性及其功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淑娟 许亚茹 +2 位作者 元小冬 李静 杨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6-961,共6页
目的研究尿酸异常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l-1G/A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Fg含量和聚合功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1386人,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生化、尿... 目的研究尿酸异常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l-1G/A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Fg含量和聚合功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1386人,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生化、尿酸(UA)、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FMPV/Amax等反映Fg聚合功能的指标,并检测FgBβ链6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依据尿酸值将人群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探讨尿酸异常与Fg的关系。结果高尿酸与否人群FgBβ各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54GG型、-455GG型、Bcl-1GG型人群中FMPV/Amax,-249CT+TT型人群中Fg浓度、FMPV、FMPV/Amax,-148CC型、448GG型人群中Fg浓度、Amax均为高尿酸血症组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以有无高尿酸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依次筛选出肌酐、性别、高血压病、体重指数、年龄、FMPV/Amax等指标。结论尿酸可以影响FgBβ链6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对于血浆Fg含量和分子活性功能表达的调控作用;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异常及其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等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脑梗死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纤维蛋白原 Bβ链基因多态性 功能表达
下载PDF
AECOPD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玲 洪旭初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AECOPD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7例AECOPD患者,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EV1/FVC)、血气分析、纤维蛋白原(FB)等指标。结果纤维蛋白原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目的探讨AECOPD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7例AECOPD患者,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EV1/FVC)、血气分析、纤维蛋白原(FB)等指标。结果纤维蛋白原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治疗前低于治疗后(P<0.01);FB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P<0.01);治疗前FB与动脉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与AECOPD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纤维蛋白原 肺功能 血气分析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温文川 董仁寿 +2 位作者 罗志雄 翁丽 萧奕强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B)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COPD病人 113例 ,未合并肺心病者 4 6例为B组 ;合并肺心病者 6 7例为C组。正常健康人 4 0例为A组。全部病例在稳定期间与急性发作期入院时各做一次FB...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B)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COPD病人 113例 ,未合并肺心病者 4 6例为B组 ;合并肺心病者 6 7例为C组。正常健康人 4 0例为A组。全部病例在稳定期间与急性发作期入院时各做一次FB、血流变与FEV1测定。每例患者随访 2年 ,记录住院次数。结果  (1)FB和血流变 :B组稳定期高于A组但仅FB和血浆粘度P <0 .0 5 ,其余P >0 .0 5 ;C组稳定期高于B组稳定期和A组 (P <0 .0 1) ;C组急发期高于B组急发期 (P <0 .0 1) ;B、C组的急发期均高于各自的稳定期 (P <0 .0 1)。 (2 )FEV1:C组稳定期低于B组稳定期 (P <0 .0 1) ,C组急发期低于B组急发期P <0 .0 1,B、C组急发期均低于各自的稳定期 (P <0 .0 1)。 (3)住院总次数C组高于B组 (P <0 .0 1)。 (4 )稳定期间的FB与FEV1的关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r=- 0 .85 ,P <0 .0 1)。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COPD患者 ,其并发症增加和住院率上升而肺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浆 纤维蛋白 临床评价 心脏病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