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培养条件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1
作者 韩军涛 陈璧 汤朝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0期1429-1430,W001,共3页
目的观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立体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增殖及代谢情况。方法以人纤维蛋白凝胶为载体,将人皮肤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接种于其中,以单层培养为对照,观察细胞对纤维蛋白胶的作用及其在生长增殖、DNA合成及胶原合成等方面的生物... 目的观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立体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增殖及代谢情况。方法以人纤维蛋白凝胶为载体,将人皮肤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接种于其中,以单层培养为对照,观察细胞对纤维蛋白胶的作用及其在生长增殖、DNA合成及胶原合成等方面的生物学变化。结果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具有良好的细胞形态、正常的生长增殖、DNA合成及胶原合成等生物学功能并能引起纤维蛋白凝胶的明显收缩。结论该培养系统可用于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且能较好地模拟其在创面愈合中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生物学特性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纤维蛋白胶 人工皮肤
下载PDF
应用生长分化因子-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治疗兔腰椎间盘损伤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贵清 汤勇智 +2 位作者 杨立群 黎昭华 利洪艺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研究应用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factor-5,GDF-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局部注射治疗兔腰椎间盘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显露L3/4、L4/5L,5/6椎间盘,使用20号穿刺针进行椎间盘穿刺,L3/4椎间... 目的研究应用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factor-5,GDF-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局部注射治疗兔腰椎间盘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显露L3/4、L4/5L,5/6椎间盘,使用20号穿刺针进行椎间盘穿刺,L3/4椎间盘穿刺后注入GDF-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复合物组),L4/5椎间盘穿刺后注入纤维蛋白凝胶(纤维蛋白凝胶组),Ls/6椎间盘穿刺后不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周行腰椎计算机X线片检查、MRI检查、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测定、椎间盘组织学检查,了解各组椎间盘的退变情况。结果术后2,4,8,12周X线片示三组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heightindex,DHI)逐渐下降,但复合物组DHI下降速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MRI显示三组椎间盘信号值均随时间推移进行性下降,但复合物组的信号值下降速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4周复合物组、空白对照组和纤维蛋白凝胶组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6.3±0.4,5.9±0.4,5.8±0.3,复合物组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2周复合物组、空白对照组和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5.28±0.41,7.54±0.53,7.21±0.44,复合物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应用GDF-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局部注射能促进椎间盘的修复,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生长分化因子 纤维蛋白凝胶
原文传递
雌激素促进小儿血管瘤血管生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江成鸿 庄福连 +4 位作者 黄拔瑞 郭志辉 谢义德 周亚宽 王彪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 论证雌激素促进dgh血管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应用已建立的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以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抑制剂三苯氧胺分组干预小儿血管瘤体外血管生成过程。实验分为四组:①组1对照组;②组2雌激素组(50pg/m... 目的 论证雌激素促进dgh血管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应用已建立的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以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抑制剂三苯氧胺分组干预小儿血管瘤体外血管生成过程。实验分为四组:①组1对照组;②组2雌激素组(50pg/ml);③组3三苯氧胺组(10^-6mol/L);④组4雌激素(50pg/ml)+三苯氧胺组(10~mol/L)。比较各时间点各组间新生血管区面积的差异。结果 三维血管生成模型中对照组培养2—3d后组织块芽生出细小血管,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血管。培养后第3、6,9天组织块新生血管区面积组2均大组1,组4及组3均小于组2及组1(P〈0.05)。结论 雌激素能促进小儿血管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血管瘤增殖,该过程能被三苯氧胺所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雌激素 血管生成 纤维蛋自凝胶 三苯氧胺
原文传递
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江成鸿 庄福连 +5 位作者 黄拔瑞 郭志辉 谢义德 周亚宽 王彪 陈文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将新鲜的增殖期血管瘤手术标本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以双层夹心法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结果血管瘤组织培养2~3d后芽生出细小血管,后呈枝丫状生长,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 目的建立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将新鲜的增殖期血管瘤手术标本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以双层夹心法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结果血管瘤组织培养2~3d后芽生出细小血管,后呈枝丫状生长,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血管,分叉交叠,之后血管生长渐缓停滞。组织周边新生树枝状结构经石蜡切片HE染色、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及电镜观察,鉴定为血管。结论该模型的成功建立有助于血管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生成 纤维蛋白凝胶 体外培养模型 抗血管生成药物 体外培养模型 血管瘤 三维 纤维蛋白凝胶 特异性标志物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培养 血管生长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的制备与优选 被引量:4
5
作者 侯天勇 吴雪晖 +2 位作者 许建中 李强 冯江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目的制备和优化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fibrin-gel-coated vancomycin alginate beads,FG-Vanco-AB),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 目的制备和优化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fibrin-gel-coated vancomycin alginate beads,FG-Vanco-AB),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万古霉素含量高的微球;然后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凝胶包裹,通过检测各组万古霉素有效的释放时间来筛选适当包裹微球。结果随着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浓度的升高,微球中的万古霉素含量增高,16%藻酸盐和50mg/ml万古霉素等体积混合液制备的微球中万古霉素含量最高,达(27.36±0.90)%;在前述微球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的缓释实验显示,75mg/ml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释放的万古霉素的浓度达到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天数为19d。结论优选后的FG-Vanco-AB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释放天数显著延长,增加了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局部 迟效制剂 纤维蛋白组织黏着剂 骨组织感染
原文传递
原位与体内构建小鼠组织工程阴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明乐 黄向华 +4 位作者 李雅钗 张琳 李亚楠 朱志洁 王振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比较原位组织构建与体内构建两种方式在小鼠体内进行阴道重建的效果。方法:切除昆明小鼠阴道后采用酶消化法获得阴道上皮细胞。A组(12只)植入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行原位组织构建;B组(12只)植入自体阴道上皮细胞与纤维蛋白-PADM... 目的:比较原位组织构建与体内构建两种方式在小鼠体内进行阴道重建的效果。方法:切除昆明小鼠阴道后采用酶消化法获得阴道上皮细胞。A组(12只)植入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行原位组织构建;B组(12只)植入自体阴道上皮细胞与纤维蛋白-PADM移植复合物行体内构建。于移植后2周、4周、8周、12周取出重建的阴道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并分别进行伊红-美蓝染色(HE)、Van Gieso(VG)染色和广谱角蛋白AE1/AE3免疫组化染色,以动态观察重建阴道组织生长情况及PADM降解情况。重建术后12周用透射电镜观察重建阴道组织超微结构。结果:①A组在移植后2周可见2~3层细胞的上皮形成;移植后4周细胞层数增加,但细胞排列无极向;移植后8周、12周上皮层结构接近正常小鼠阴道上皮层结构。B组移植后2周上皮结构即接近正常小鼠阴道上皮结构;移植后4周、8周、12周上皮层结构基本同移植后2周,但细胞形态更加成熟,极向更为明显。移植后12周A组PADM部分区域结构不完整,B组PADM仍保持基本轮廓。②AE1/AE3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了重建阴道的上皮化。③B组透射电镜观察可见上皮细胞之间存在桥粒连接,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有半桥粒连接。上皮层下见成纤维细胞、无髓神经纤维与毛细血管。结论:利用PADM进行原位组织构建与体内构建在实验动物体内均能够完成阴道重建。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体内构建法比原位组织构建法更适合于进行阴道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重建 组织工程 脱细胞真皮基质 纤维蛋白凝胶 阴道上皮细胞
下载PDF
C型臂X线机引导经椎板穿刺生物蛋白胶注射术和开放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江维 胡侦明 +1 位作者 郝杰 杜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11年4月,分别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板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囊肿术(蛋白胶注射组30例)及棘突切除、椎板开窗囊肿摘除术(囊肿摘除术组18例)治疗48例有临...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11年4月,分别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板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囊肿术(蛋白胶注射组30例)及棘突切除、椎板开窗囊肿摘除术(囊肿摘除术组18例)治疗48例有临床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腰骶部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蛋白胶注射组均明显小于囊肿摘除术组(P<0.01)。蛋白胶注射组5例失访,囊肿摘除术组4例失访,总失访率18.8%。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18.4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蛋白胶注射组、囊肿摘除术组间VAS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胶注射组患者疼痛改善时间及功能改善时间均较囊肿摘除术组患者早。根据分级标准,蛋白胶注射组疼痛改善优良率为88%,囊肿摘除术组为71%;蛋白胶注射组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8%,囊肿摘除术组为71%。[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免除开放手术的创伤痛苦,具有微创操作、安全、经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生物蛋白胶 微创 囊肿摘除
原文传递
Human Endometrial Stem Cells May Differentiate into Schwann Cells in Fibrin Gel as 3D Culture 被引量:1
8
作者 Neda Bayat Somayeh Ebrahimi-Barough +1 位作者 Mohammad Mehdi Mokhtari Ardakan Jafar Ai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15年第4期160-164,共5页
Damage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iological life and causes severe paralysis of limbs and some organs. There are solutions to problems that can be a great revolution in the transplanted spin... Damage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iological life and causes severe paralysis of limbs and some organs. There are solutions to problems that can be a great revolution in the transplanted spinal cord and nerve injuries. Schwann cells (SCs)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development, myelina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he applications of SC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re limited because of slow growth rate and difficulties in harvesting. Critical to the hypothesis is the experimental fact that human endometrial-derived stem cells (hEnSCs) as multipotent accessible source of cells are known as useful cell candidates in the field of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 We decided to use the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of Schwann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endometrial stem cell in fibrin gel.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differentiated Schwann cell markers by exposing of endometrial stem cells with induction media including FGF2/FSK/HRG/RA. Using immunocytochemistry, we show that differentiated cells express S100 and P75 marker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human endometrial stem cells can be differentiated into Schwann cells in 2D and 3D culture. These novel differentiated cells in fibrin gel might open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ell survival and neurotrophic potential in tissue engineering approaches for nerve rep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METRIAL Stem CELL Schwann CELL Differentiation fibrin gel 3D CULTURE
下载PDF
局部应用纤维蛋白凝胶和丝裂霉素预防腰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磊 蔡国栋 +3 位作者 朱庄臣 王增 孔德谦 王俊勤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丝裂霉素(MMC)和纤维蛋白凝胶(FG)预防腰椎板切除手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制作椎板切除术模型(L1椎体)暴露硬脊膜,分别喷涂不同的物质,其中A组0.1g/L(MMC)0.5ml;B组0.5ml(FG...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丝裂霉素(MMC)和纤维蛋白凝胶(FG)预防腰椎板切除手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制作椎板切除术模型(L1椎体)暴露硬脊膜,分别喷涂不同的物质,其中A组0.1g/L(MMC)0.5ml;B组0.5ml(FG);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4周分别取各组手术节段的瘢痕组织,分别行大体观察、HE和Masson染色;在550nm波长下检测并计算术后4周硬膜外疤痕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HOP)、推测胶原含量,结果用药前后各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存在轻度粘连,A组无明显粘连,对照组形成紧密的硬膜外瘢痕粘连。A组和B组硬膜外瘢痕中HOP含量、成纤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局部应用FG可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形成,有效预防硬膜外粘连,但MMC防粘连效果优于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纤维蛋白凝胶 椎板切除术 硬膜外粘连
下载PDF
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对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磊 蔡国栋 +3 位作者 王俊勤 朱庄臣 王增 孔德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00-2205,共6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纤维蛋白凝胶(FG)缓释对脊柱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1)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行L1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喷涂FG-MMC,根据术中应用MMC浓度不同分为4组,其中A组浓度为0.1 m...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纤维蛋白凝胶(FG)缓释对脊柱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1)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行L1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喷涂FG-MMC,根据术中应用MMC浓度不同分为4组,其中A组浓度为0.1 mg/ml;B组0.3 mg/ml;C组0.5 mg/ml;D组0.7 mg/ml。术后以每周为时间点,分别取各组手术节段的瘢痕组织,肉眼观察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并测定丝裂霉素的释药浓度,分析与时间的变化,选择MMC的最佳使用浓度;(2)48只SD大鼠建立L1椎板切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术中应用不同的防粘连材料,E组为丝裂霉素C(MMC);F组为纤维蛋白凝胶(FG);G组为MMC浓度为0.5 mg/ml的FG-MMC混合物;H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4周取材,评估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行HE和Masson染色;在550 nm波长下检测并计算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推测胶原含量。[结果](1)A组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最重,C组粘连最轻。A、B、C、D组在第4周均出现药物释放高峰,其中C、D两组明显高于成纤维细胞50%抑制率质量浓度(ID50);对各组不同时间点的MMC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C组F=924.415,P=0.000,有统计学意义;(2)E组与G组硬膜活动度良好,胶原增生不明显,HOP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MMC缓释对预防大鼠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0.5 mg FG-MMC/ml浓度为最佳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纤维蛋白凝胶 局部药物释放 瘢痕粘连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凝胶混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治疗对肝损伤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林岚 徐兵 +3 位作者 魏建威 赵芝萍 黄素钦 杨晓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40-1744,共5页
目的探讨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肝损伤的方法。方法用冻融法从大鼠血浆或人血浆提取富含纤维蛋白原(FIG)的冷沉淀,用冷沉淀制成纤维蛋白凝胶(FG);检测冷沉淀中FIG、纤维连接蛋白(Fn)、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第Ⅷ凝血因子(F... 目的探讨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肝损伤的方法。方法用冻融法从大鼠血浆或人血浆提取富含纤维蛋白原(FIG)的冷沉淀,用冷沉淀制成纤维蛋白凝胶(FG);检测冷沉淀中FIG、纤维连接蛋白(Fn)、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第Ⅷ凝血因子(FⅧ)活性值。用大鼠的FG与MSCs混合组成FG-MSCs。体外培养FG-MSCs,采用二甲基噻唑蓝法检测MSCs增殖率。将FG-MSCs的成分Ⅰ(含FIG、MSCs)和成分Ⅱ(含凝血酶)交替注射到肝损伤大鼠肝实质组织内同一位点,一次注射量可分配到2个或更多位点,形成FG凝胶包埋MSCs。首次移植后第21和28天,同法做第2次和第3次注射。在第3次注射后7 d,称大鼠体质量;处死大鼠取血浆测ALT、TBil、Alb浓度;取肝脏称重,计算大鼠肝指数(平均肝质量/平均体质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人血浆冷沉淀中的FIG、FⅧ、Fn浓度均明显高于原血浆中的相应浓度(t值分别为9.669、12.317、9.043,P值均<0.01),但凝血活性(PT、APTT)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体外培养4 d后,大鼠FG-MSCs的细胞增殖率均略高于单纯MSCs,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内注射FG-MSCs或MSCs治疗后,大鼠血浆ALT、TBil浓度明显降低(P值均<0.05),Alb浓度均明显增高(P值均<0.05)。结论将FG-MSCs或MSCs注入肝实质组织内均可明显改善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FG-MSCs兼可防止注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纤维蛋白凝胶 间质干细胞移植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移植培养口腔黏膜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立强 焦安贵 +3 位作者 李森恺 范金财 李养群 刘元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0-442,I0001,I0002,共5页
目的为培养上皮细胞寻找良好的移植载体。方法用含自体血清培养基培养人口腔黏膜角质细胞,实验组细胞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中,对照组细胞置于DMEM:F12细胞培养液中,将悬液细胞以1×10^6个/ml浓度分别移植于裸鼠皮下和创面,于移植... 目的为培养上皮细胞寻找良好的移植载体。方法用含自体血清培养基培养人口腔黏膜角质细胞,实验组细胞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中,对照组细胞置于DMEM:F12细胞培养液中,将悬液细胞以1×10^6个/ml浓度分别移植于裸鼠皮下和创面,于移植后1、2、3、4、6周取材,分别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冰冻切片抗人HLA—Ⅰ免疫荧光染色及抗人Ⅳ型胶原及抗人层黏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皮下移植时,凝胶组角质细胞逐步增殖分化形成较大上皮管腔(4.62×10^3个/cm^2),组织有多量血管形成(5.72×10^3个/cm^2),对照组中上皮管腔(1.76×10^3个/cm^2)及血管数量少(0.88×10^3个/c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腔上皮抗人-HLA免疫荧光阳性;实验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1d,愈合处皮肤粗糙、角化,抗人-HLA免疫荧光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基底膜形成完整,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8.5d,愈合创面凹陷、光滑无角化,抗人-HLA免疫荧光弱阳性,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凝胶可促进移植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形成功能完备的上皮组织,是上皮细胞移植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角质细胞 纤维蛋白凝胶 Ⅳ型胶原 层黏蛋白
原文传递
A HYBRID SCAFFOLD OF POLY(LACTIDE-CO-GLYCOLIDE) SPONGE FILLED WITH FIBRIN GEL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13
作者 高长有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33-240,共8页
The 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 sponge fabricated by a gelatin porogen leaching method was filled with fibrin gel to obtain a hybrid scaffold for chondrocytes culture in vitro.The fibrin gel evenly distribute... The 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 sponge fabricated by a gelatin porogen leaching method was filled with fibrin gel to obtain a hybrid scaffold for chondrocytes culture in vitro.The fibrin gel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hybrid scaffold with visible fibrinogen fibers after drying.In vitro culture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hybrid scaffold the chondrocytes distributed more evenly and kept a round morphology as that in the normal cartilage.Although the chondrocytes seeded in the control PLGA sponges showed similar proliferation behavior with that in the hybrid scaffolds,they were remarkably elongated,forming a fibroblast-like morphology.Moreover,a larger amount of glycosaminoglycans was secreted in the hybrid scaffolds than that in the PLGA sponges after in vitro culture of chondrocytes for 4 week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ibrin/PLGA hybrid scaffold may be favorably applied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PLGA sponge fibrin gel CHONDROCYTES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注射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永红 胡伟 +1 位作者 GB Stark DJ Schaefer 《临床医药实践》 2003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纤维胶内体外成骨的可行性。方法 :5× 10 6~ 10× 10 6细胞 /毫升的骨髓间充质细胞植入前行细胞活力测定 ;植入纤维胶 ,体外培养 60 d后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细胞在纤维胶内产生...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纤维胶内体外成骨的可行性。方法 :5× 10 6~ 10× 10 6细胞 /毫升的骨髓间充质细胞植入前行细胞活力测定 ;植入纤维胶 ,体外培养 60 d后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细胞在纤维胶内产生大量的特异性 型胶原 ,并有大量的钙质沉着。结论 :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纤维胶内可在体外培养的环境下生成大量的骨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注射骨 体外实验 纤维胶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管状支架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林展翼 刘鹏 +1 位作者 梅静怡 周嘉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5,共7页
合适的支架材料是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成功构建的关键之一,天然蛋白成分的纤维蛋白凝胶是理想的支架材料来源。文中首先以纤维蛋白原为原料,混合一定比例的凝血酶以及氯化钙,采取温度控制等技术步骤获得凝胶材料,并进行成胶时间、吸... 合适的支架材料是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成功构建的关键之一,天然蛋白成分的纤维蛋白凝胶是理想的支架材料来源。文中首先以纤维蛋白原为原料,混合一定比例的凝血酶以及氯化钙,采取温度控制等技术步骤获得凝胶材料,并进行成胶时间、吸水性能、降解时间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检测,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材料的微观结构;然后,利用特定管状模具制成水凝胶管状支架,通过在支架中负载人成纤维细胞,研究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对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判断其细胞相容性。结果显示:该制备方法获得的纤维蛋白凝胶整体外观呈乳白色,外表光滑,厚度均匀;凝胶的平均成胶时间为(172.0±4.7)s,吸水率为34.50%±1.87%,完全降解时间为7 d,杨氏模量为(2624±295)Pa,凝胶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凝胶的微观结构呈现为多孔隙网状纤维,纤维直径为(0.41±0.03)μm,网状纤维平均孔隙大小为(47.87±9.60)μm^(2);负载人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在凝胶中形态完整,分布均匀,存活情况良好。文中成果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的体外构建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凝胶 人成纤维细胞 多孔隙管状支架 血管移植物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bFGF对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ALP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买霞 战丽艳 +1 位作者 陈小义 徐瑞成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4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FG)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培养后对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作用,为将FG应用于组织工程奠定基础。方法实验分为4组:FG组,bFGF组,FG+bFGF组和对照组(采用无凝胶正常培...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FG)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培养后对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作用,为将FG应用于组织工程奠定基础。方法实验分为4组:FG组,bFGF组,FG+bFGF组和对照组(采用无凝胶正常培养基培养)。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大鼠胎肢细胞,采用组织块消化法获取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接种于以上培养基中,在不同时间点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增殖指数,酶标仪分析细胞ALP活性,RTPCR检测ALP mRNA表达。结果 FG+bFGF组细胞培养至14d,细胞具有较长突起且连接成网,而对照组细胞呈纺锤形或立方形。各组细胞荧光强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FG+bFGF组在21d时达到最高。FG+bFGF组培养7d、14d、21d ALP活性和ALP mRNA表达均较FG组或bFGF培养组高(<0.05)。结论纤维蛋白凝胶复合bFGF可促进大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蛋白凝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碱性磷酸酶 大鼠
原文传递
筛选适宜于构建工程化肝组织的凝胶材料支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海洋 刘巨超 +3 位作者 孙慧伟 赵云山 丁毅 徐迎新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53-256,F0004,共5页
目的使用不同可注射性凝胶支架体外进行新生大鼠肝细胞立体培养,为后期体内植入筛选相容性较好的支架材料。方法使用胰酶冷消化法分离新生大鼠肝细胞。将肝细胞分别与纤维蛋白胶、壳聚糖凝胶、鼠尾胶原、透明质酸钠支架材料复合,形成工... 目的使用不同可注射性凝胶支架体外进行新生大鼠肝细胞立体培养,为后期体内植入筛选相容性较好的支架材料。方法使用胰酶冷消化法分离新生大鼠肝细胞。将肝细胞分别与纤维蛋白胶、壳聚糖凝胶、鼠尾胶原、透明质酸钠支架材料复合,形成工程化肝组织凝胶,接种于培养板中,并通过定期光镜来观察大鼠肝细胞,四唑盐(MTT)比色法评价细胞活性。溴甲酚绿法测上清白蛋白含量,脲酶比色法测定上清尿素含量。结果四组均可形成三维生长的工程化类肝样组织。培养第4天,生物蛋白胶及壳聚糖组的培养上清液中尿素含量达到高峰,分别为培养第1天的1.31倍和1.28倍,随后含量缓慢下降。培养第7天,新生大鼠肝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及壳聚糖凝胶中密集生长,同时MTT显示细胞活性及白蛋白分泌达到高峰,OD值分别为培养初期的1.11倍和1.17倍,上清白蛋白含量分别是初期的1.13倍和1.15倍。而在透明质酸钠及鼠尾胶原凝胶中则细胞生长缓慢,白蛋白及尿素含量持续下降。结论 4种可注射性支架中,壳聚糖和生物蛋白胶对于新生大鼠肝细胞生物相容性较好,透明质酸和鼠尾胶原较差,前两者更适合用于工程化肝组织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纤维蛋白凝胶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雪莲 马依彤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245-247,共3页
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对心肌梗死后受损的心肌进行修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纤维蛋白凝胶作为一种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它既承担了输送细胞和蛋白质等的载体作用,又起到了提供细胞外基质的作用,促进了细胞的增... 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对心肌梗死后受损的心肌进行修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纤维蛋白凝胶作为一种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它既承担了输送细胞和蛋白质等的载体作用,又起到了提供细胞外基质的作用,促进了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现主要从纤维蛋白凝胶的结构特性及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凝胶 组织工程心肌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柔软纤维蛋白水凝胶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转分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烨 胡文慧 +5 位作者 曾柱 李兴 蒋天鹏 王黎洲 周石 宋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讨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SC)在柔软细胞外基质(ECM)中重新恢复为静息态的可能性。【方法】稳定表达肌成纤维细胞(MFB)表型的HSC-T6培养于由1 mg/mL纤维蛋白水凝胶构建的二维(2D)或三维(3D)体外培养基质模型之中,利用细胞活力检... 【目的】探讨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SC)在柔软细胞外基质(ECM)中重新恢复为静息态的可能性。【方法】稳定表达肌成纤维细胞(MFB)表型的HSC-T6培养于由1 mg/mL纤维蛋白水凝胶构建的二维(2D)或三维(3D)体外培养基质模型之中,利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测定各时间段(24 h、48 h、72 h、96 h)的细胞增殖活力,免疫荧光及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的表达,原子力显微镜(AFM)探测细胞表面形貌及其变形能力。【结果】经纤维蛋白水凝胶培养后,活化态HSCT6的细胞增殖活力、α-SMA、MMP-2和MMP-9的表达以及细胞变形能力均发生明显下调(P<0.05),而2D组纤维蛋白水凝胶对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α-SMA应力纤维的形成以及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与3D组对比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结论】柔软的纤维蛋白水凝胶可抑制活化态HSC转分化,但无法使其逆转为α-SMA阴性的静息态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转分化 纤维蛋白水凝胶
下载PDF
两种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缓释球释放曲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天勇 许建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制备两种不同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Vanco-AB),对比其体外缓释性能和抗菌活性,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万古霉素含量高的微球,然... 目的制备两种不同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Vanco-AB),对比其体外缓释性能和抗菌活性,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万古霉素含量高的微球,然后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凝胶包裹,通过检测各组万古霉素有效的释放时间来筛选适当包裹微球。结果随着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浓度的升高,微球中的万古霉素含量增高,16%藻酸盐和50 mg/mL万古霉素等体积混合液制备的微球中万古霉素含量最高,达(27.36±0.90)%。在前述微球的基础上,75 mg/mL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释放万古霉素的浓度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19 d。结论优选后的FG-Vanco-AB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释放天数显著延长,增加了临床应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缓释 纤维蛋白凝胶 骨组织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