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热症状监测在前瞻性登革热早期暴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武 吴生根 +3 位作者 欧剑鸣 翁育伟 王灵岚 王金章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探索发热症状监测在基层早发现和控制重要传染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某市18个乡镇(A至T)B镇以外的17个乡镇卫生院2014年1月至9月及2013年同期门诊日志发热人数或退热用药数据,对异常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17... 目的探索发热症状监测在基层早发现和控制重要传染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某市18个乡镇(A至T)B镇以外的17个乡镇卫生院2014年1月至9月及2013年同期门诊日志发热人数或退热用药数据,对异常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17个乡镇中只有A镇卫生院发热人数异常增加(1 671人),比2013年同期(604人)上升1.8倍。现场采集5例新发发热患者的血清标本,3份登革热病毒核酸Ⅱ型阳性。分离到的2株病毒与DENV2/CN/GZ05/2014分离株的同源性达99%,与来自广东的毒株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均为基因Ⅳ型。通过前瞻性症状监测发现A镇疫情仅持续了1星期,共报告8例患者,而未采取症状监测的该市B镇疫情持续了1个多月,共报告110例患者。结论症状监测在基层实际工作中是可行的,能够及早发现异常疫情,为公共卫生反应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发热症状监测 前瞻性研究 监测
原文传递
利用信息网络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漏报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慧宁 王鲜平 +4 位作者 吕晓丽 曹力 杨玉兰 高敏 李爱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530-3532,共3页
目的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漏报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网络对医院2007年11月-2008年12月13346例住院患者,搜索体温≥37.5℃的6563例发热患者进行前... 目的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漏报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网络对医院2007年11月-2008年12月13346例住院患者,搜索体温≥37.5℃的6563例发热患者进行前瞻性、回顾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0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6.09%,其中漏报率为26.25%;外科漏报率居首位29.52%;漏报肺部感染构成比42.85%占首位;2007年11月与2008年12月医院感染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漏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5,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督报、自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5,P<0.01),自报明显高于督报。结论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结合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前瞻性监测发热病例及时督报医院感染,大大地降低了医院感染漏报率,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漏报率 医院信息网络 发热症状监测
原文传递
基于发热症状监测系统的甲型副伤寒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军玲 张莹 +4 位作者 伏晓庆 师玉琼 李雪梅 张伟东 张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6-799,共4页
目的评估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甲型副伤寒的流行病学负担。方法在建立基于全人群的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基础上,分别调查和测算红塔区发热病例的就诊率,就诊病例采样率,样本检测率,检测方法灵敏度和实验室确... 目的评估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甲型副伤寒的流行病学负担。方法在建立基于全人群的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基础上,分别调查和测算红塔区发热病例的就诊率,就诊病例采样率,样本检测率,检测方法灵敏度和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率等,根据食源型疾病的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对当地伤寒、副伤寒的实际发病数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发热症状监测系统一年内共监测红塔区发热病例6642例,采样并检测6570例,采样率为98.92%,检测率为100%。确诊居住在红塔区的甲型副伤寒阳性病例354例。调查发现发热病例就诊率为73.53%,其中10岁以下儿童就诊率为100%。依据参考文献假定血培养法检测甲型副伤寒的灵敏度为70%,病例网络报告率为90%,经倍数校正后估算红塔区甲型副伤寒年发病数为965例(95%CI:745~2284),年发病率为220.33/10万(95%CI:170.1~521.4),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5~44岁组(318.27/10万)。结论玉溪市红塔区甲型副伤寒处于高流行状态,15~44岁组为高发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缓甲型副伤寒的高发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疾病负担 发热症状监测
原文传递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帆 郭玉清 +3 位作者 吴彦霖 李开明 郑亚明 王丽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3,共9页
目的对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FS)监测预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我国RFS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热”“出疹”“监测”以及“fever”“rash”“surveillance”为中英文检索词并补充其自由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目的对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FS)监测预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我国RFS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热”“出疹”“监测”以及“fever”“rash”“surveillance”为中英文检索词并补充其自由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语种限定为中文及英文,对纳入文献信息进行摘录整理及汇总描述。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中英文分别为21篇和15篇。RFS病原学监测共19篇,病原体主要包括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人类B19病毒、登革病毒、A组链球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人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重大活动/突发自然灾害监测8篇,监测时段集中在2010-2015年,包括运动会、世界博览会、地震、热带风暴和宗教集会等;异常病例/聚集性疫情监测预警8篇,以国外研究为主,监测症候群范围广,监测场所为医疗机构,主要依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编码或患者主诉中诊断及症状进行自动判别预警;仅1篇针对预测研究,为蒙古国开展的基于传染病监测数据预测研究。36篇文献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基于时间的预警模型(如回归分析法、固定阈值法、休哈特控制图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论未来RFS监测体系方向应聚焦已知病原和可能的未知病原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模式,可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设计,实现无感化病例监测与早期预警,应用当下的信息抓取技术和智能建模方法,提高RFS监测预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 监测预警 系统综述
原文传递
2014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 被引量:115
5
作者 王芹 李建东 +2 位作者 张全福 曲靖 王世文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3期192-199,共8页
目的对2014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进行总结,描述中国HFRS流行特点,分析疫情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 目的对2014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进行总结,描述中国HFRS流行特点,分析疫情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HFRS发病继续呈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11 522例,较2013年下降10.05%;报告发病率0.85/10万;死亡79例,病死率0.69%。病例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和陕西省;报告发病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黑龙江、山东、辽宁、陕西、河北、吉林、湖南、江西、广东和福建省,占全国发病总数的82.54%。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11月达到全年最高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75∶1,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84%)。全国40个国家监测点共报告HFRS病例1069例,比2013年下降8.24%;监测点病例数占全国总数的9.28%;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一致。监测点鼠密度总体比2013年有所下降;而鼠带病毒率比2013年总体有所升高。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我国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结论 HFRS监测工作与前几年相比基本持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HFRS发病仍呈略微下降趋势,但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或带病毒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或者波动较大,HFRS暴发隐患依然存在。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坚持开展以预防接种为主和科学灭鼠防鼠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实现对HFRS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疫情
原文传递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被引量:99
6
作者 陈化新 罗成旺 +6 位作者 陈富 王锡怀 杨建华 马立军 孙怀玉 姚兆华 邱季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616-623,共8页
自1984年以来,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先后建立了48个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自1991年调整为41个,即调下的有延边州、徐州市、镇江市、沛县、巩义市、平顶山市、... 自1984年以来,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先后建立了48个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自1991年调整为41个,即调下的有延边州、徐州市、镇江市、沛县、巩义市、平顶山市、成都市,调上的有蛟河市、大丰县、东海县、确山县、淮阳县、涪陵市)。并委托我所负责具体业务和有关监测研究工作。14年来,通过HFRS监测点多年动态的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疫源地和疫区监测和控制效果监测,以及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疫源地结构和传播机理研究)等内容的监测研究,并结合对全国范围的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1984~1997年共检测血清203375人份。查证临床诊断病例血清学符合率,1984~1990年为8037%(9153/11389);1991~1997年为7244%(11512/15892)。1984~1990年疑似病例血清学符合率为4651%(10942/23527);健康人群HV隐性感染率为276%(3838/139063);390例HFRS恢复期病人血清学分型结果,姬鼠型占5330%,家鼠型占4177%,未定型占493%。1984~1990年检测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中国
下载PDF
中国2011-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1
7
作者 李昱 周航 +2 位作者 牟笛 殷文武 余宏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2011-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监测情况.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SFTS三间分布和病例审核的及时性,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聚集性疫情资料分析其... 目的 分析中国2011-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监测情况.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SFTS三间分布和病例审核的及时性,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聚集性疫情资料分析其聚集性,采用 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其随年龄变化的病死率,利用x2检验不同组别的病死率差异,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 2011-2014年23个省份共报告5 352例SFTS,其中16个省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2 750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1.4%,病死率约为7.9%,病例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北、安徽、辽宁、浙江、江苏7省,占全国病例总数的99.3%.4-10月为该病流行季,5-7月为疫情高峰.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88.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74岁,占病例总数的67.6%.病死率由40-44岁年龄组的3.7%逐步增加到≥80岁年龄组的13.5%.曾被误诊的病例其病死率高于其他病例(x2=12.726,P<0.001),0R=3.06(95%CI:1.61- 5.90).聚集性疫情续发病例最可能的暴露因素是接触病例血液.结论 SFTS报告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河南、湖北和安徽交界地区以及山东、辽宁发病例数较多,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5-7月为疫情高峰季,农民和中老年人是发病高危人群;偶有聚集性暴发疫情,且与接触病例或尸体血液相关;病例高龄和误诊是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监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2005—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情分析 被引量:69
8
作者 王芹 周航 +5 位作者 韩仰欢 王晓芳 王世文 殷文武 李群 许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2005-2008年全国监测资料,描述近几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5-2008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哨点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 通过分析2005-2008年全国监测资料,描述近几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5-2008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哨点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全国共报告HFRS病例56 077例,死亡692例,病死率1.23%;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平稳下降的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东地区,发病例数最多的省份依次为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河北和浙江,4年间7省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78.61%.全国每年发病明显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11月为全年最高发病月份;病例男女性比为3.13:1,青壮年居多;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各监测点发病例数呈逐步下降趋势,各监测点优势鼠种分布、鼠密度及带病毒率相对稳定,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宿主动物.病原学监测发现近几年汉坦病毒基因变异不大.结论 全国HFRS疫情总体呈现持续平稳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近些年各地采取疫苗接种和防鼠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关.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出血热疫苗接种项目的 实施,疫情可呈现进一步下降的态势;但受某些因素影响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个别地区鼠密度和/或带病毒率仍然较高,有些疫区也在不断演变,甚至出现新疫区,HFRS暴发流行的隐患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情 监测
原文传递
201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情分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黄立勇 周航 +6 位作者 殷文武 王芹 孙辉 丁凡 满腾飞 李群 冯子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5-691,共7页
目的分析201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2010年中国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全国共报告HFRS病例9526例,发病例数较2009年上升8.93%,报告死亡118例,... 目的分析201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2010年中国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全国共报告HFRS病例9526例,发病例数较2009年上升8.93%,报告死亡118例,病死率为1.24%。全国发病明显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11月为全年最高发病月份,多数省份春季高峰发病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秋冬季高峰发病所占比例逐步增加;各年龄组男性发病均高于女性,多数年龄组(除25~30岁和〉65岁组外)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有所升高;病例职业仍以农民最多。与往年相比,各监测点鼠密度及带病毒率变化不明显。各监测点鼠种多且构成复杂,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居民区以褐家鼠占主导优势,但云南省国家级监测点野外和居住区的优势鼠种分别为黄胸鼠和大绒鼠,并在野外大绒鼠监测到新型汉坦病毒(泸西病毒)。结论HFRS在中国分布广泛,发病呈地域性和聚集性,局部地区仍存在暴发和流行的风险,发病人群特征及不同类型疫区的发病季节分布均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原文传递
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及监测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王芹 曲靖 +7 位作者 张全福 张硕 李阿茜 李建东 李川 王世文 殷文武 李德新 《疾病监测》 CAS 2015年第6期440-447,共8页
目的描述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疫情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级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全国H... 目的描述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疫情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级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全国HFRS发病呈略微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12 810例,较2012年下降3.74%;发病率0.95/10万;死亡109例,病死率0.85%。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北及山东、陕西、河北、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区,病例数占全国82%。全年发病仍然呈春季、秋冬季两个高峰,秋冬季峰高于春季。男女病例比为2.70∶1;仍以男性青壮年居多;职业仍以农民为主。40个国家级监测点共报告1165例,占全国总数的9.09%,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不一致,略微上升。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与2012年相比有所上升,春季更为明显,个别点波动较大。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其次为褐家鼠;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小家鼠次之;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我国HFRS最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病原仍是HNTV和SEOV型汉坦病毒。近些年云南监测点发现以大绒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泸西汉坦病毒疫源地。结论我国HFRS总体疫情呈略微下降趋势,但监测点发病总趋势略微上升,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或者波动较大,这些地区HFRS暴发流行的隐患仍然存在。继续加强扩大免疫规划接种项目、落实防鼠灭鼠工作、进行环境整治、加强健康宣教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依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情 监测
原文传递
2009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芹 周航 +2 位作者 李德新 李群 殷文武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12期938-943,共6页
目的分析2009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描述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HFRS发病... 目的分析2009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描述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HFRS发病继续呈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8745例,较2008年下降3.15%;发病率为0.66/10万;死亡104例,病死率为1.19%。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东地区,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依次为黑龙江、陕西、山东、吉林、辽宁、湖南、浙江和江西省。全年发病仍呈春季、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峰高于春季。男女病例性别比为3.37∶1;发病仍以男性青壮年居多;职业仍以农民为主。国家监测点共报告907例,占全国总数的10.37%,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一致。与2008年相比,鼠密度和鼠带毒率总体变化不明显,鼠带毒率高的地区大部分有所降低,个别地区有升高。野外优势鼠种为以黑线姬鼠,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这两种鼠仍是中国HFRS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结论全国HFRS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但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毒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HFRS传播流行风险依然存在。应继续落实防鼠灭鼠、高流行区高危人群免疫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07—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英伟 韩仰欢 +1 位作者 李鑫 姚文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84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2007—2011年辽宁省监测资料,了解近几年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辽宁省2007—2011年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辽宁省各市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 目的通过分析2007—2011年辽宁省监测资料,了解近几年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辽宁省2007—2011年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辽宁省各市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辽宁省共报告HFRS病例4 177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1.23%;发病率有回升趋势,死亡率、病死率逐年平稳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辽东、辽西及中部地区的抚顺、沈阳、葫芦岛、锦州、铁岭和丹东等市,5年间6市报告发病数占辽宁省报告病例总数的74.48%(3 111/4 177);发病呈春季和秋冬季2个季节高峰,11月为全年最高发病月份;4 177例病例中,男性3105例,女性1072例,男女性别比为2.9∶1,青壮年、农民居多;鼠种分布村内、村外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密度为2.64%~5.63%(532/20 151~874/15 433),鼠带毒率为0.77%~4.80%(5/650~43/895)。结论辽宁省HFRS疫情有回升趋势,个别地区鼠密度和(或)带病毒率仍然较高,HFRS流行的隐患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疫情 监测
原文传递
2011-2013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周航 牟笛 +3 位作者 李昱 陈秋兰 殷文武 余宏杰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分析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探讨相应防治对策。方法利用2011~2013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22省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出... 目的分析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探讨相应防治对策。方法利用2011~2013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22省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出血热病例36 897例,死亡332人。每年11月为全年发病最高峰。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结论近年全国HFRS疫情有所回升,局部地区仍存在爆发或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情 监测
原文传递
2001-2010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景钦隆 罗雷 +6 位作者 肖新才 许杨 宋韶芳 狄飚 王鸣 陆家海 杨智聪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5-18,3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0年监测资料,研究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资料,实验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0年监测资料,研究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资料,实验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HFRS743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81/10万,病死率为0.54%。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6月,病例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和白云区,职业分布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为主,其次是民工和农民。男女比例为3.10∶1,年龄集中在20~50岁。鼠密度为9.64%,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4.94%,鼠肺HV抗原阳性率为5.56%。鼠密度和鼠种构成相对稳定,但2004-2010年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和鼠肺HV抗原阳性率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鼠种构成主要以褐家鼠(70.01%)为主,其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6.02%)和肺HV抗原阳性率(6.58%)在各鼠种中最高。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不断增大,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另外,广州市可能已经由家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应寻找进一步的相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辽宁省国家监测点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秦彩明 刘芸 +5 位作者 姚文清 孙英伟 吴少慧 张稷博 孙广玖 郭军巧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鼠间带毒、鼠密度及鼠种构成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群发病情况间的关系,为今后更有效地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辽宁省丹东的凤城市、沈阳市的于洪区和葫芦岛的兴城市三个国家级监测点鼠密度、鼠种构成及... 目的了解辽宁省鼠间带毒、鼠密度及鼠种构成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群发病情况间的关系,为今后更有效地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辽宁省丹东的凤城市、沈阳市的于洪区和葫芦岛的兴城市三个国家级监测点鼠密度、鼠种构成及鼠带毒率进行逐月监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FRS抗原。结果12个月间鼠密度在春秋两季各出现一个高峰,5月份鼠密度高达10.83%,1月份仅为0.99%。村内鼠密度高于村外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24,P<0.01)。褐家鼠为优势鼠种。1年间共剖取鼠肺555份,阳性32份,汉坦病毒带毒率为5.77%,四季带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6,P>0.05)。各鼠种间带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2,P>0.05)。3个监测点1年内共发病418例,发病率为28.23/10万,各月发病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42,P<0.01)。人群发病高低与鼠密度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统计学上呈正相关关系(r=0.61)。结论HFRS的发生与鼠密度密切相关,应采取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鼠密度 带毒率 疾病监测
下载PDF
浙江省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监测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蓉 姚苹苹 +6 位作者 徐芳 孙继民 吕华坤 卢苗贵 施旭光 任江萍 龚震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种群分布和带病毒情况,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在全省5个HFRS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分别取其肺和血清...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种群分布和带病毒情况,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在全省5个HFRS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分别取其肺和血清,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分析浙江省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结果 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HFRS病例527例,发病率为0.9622/10万,比2012年升高了3.89%,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宁波、台州、绍兴、衢州、丽水等地区,全省除舟山市外各地级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和12月前后;浙江省HFRS的高发人群为20~6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93.17%(491/527);全省5个监测点鼠密度监测中共布放有效鼠夹13 785夹次,捕鼠546只,平均鼠密度为3.96%;共检测鼠血清678份,阳性80份,阳性率为11.80%;共检测鼠肺669份,阳性44份,带病毒率为6.58%,5个监测点HFRS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62,P〈0.05);HFRS病原携带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5)。结论 2013年浙江省HFRS疫情较2012年有上升趋势,宿主动物密度和带病毒率较高,需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数据分析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04-2021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邓雪飞 杜珊珊 +13 位作者 黄晓霞 王芹 李阿茜 李川 孙丽娜 芜为 李昊 刘铁柱 田婷婷 王世文 梁米芳 李德新 谢春 李建东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加强对该病流行现状的理解。方法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得2004—2021年HFRS病例信息,描述分析其分布动态变化特征以及病例诊断情况。结果2004—2021年全国31个省(... 目的分析我国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加强对该病流行现状的理解。方法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得2004—2021年HFRS病例信息,描述分析其分布动态变化特征以及病例诊断情况。结果2004—202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病例报告,HFRS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累计报告病例224396例,死亡2068例,年均发病率约为0.93/10万,病死率0.92%。病例呈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发病数前10位的省份报告发病185207例,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82.54%。发病呈春夏季峰(4—7月)、秋冬季峰(10月至次年1月)季两个发病高峰,春夏季以5月或6月为高峰,11月或12月是秋冬季发病高峰,春夏季峰占32.20%,秋冬季峰占47.85%,秋冬季峰明显高于春夏季峰。男女性病例性别比为2.93∶1,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30~45岁人群发病率明显下降,14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比出现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仍以农民为主(占67.74%),待业和居家人群病例占比出现明显上升。结论2004—2021年,中国HFRS报告病例数逐步下降到相对低位水平,伴随局部地区发病率的显著起伏;疫情分布地域扩大,部分地区出现再发疫情;高龄人群和儿童病例占比有升高趋势,应引起关注,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特征 疾病监测 汉坦病毒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01~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海林 杨卫红 +5 位作者 张云智 米竹青 袁庆虹 王静林 章域震 亚红祥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4期42-47,共6页
目的为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 ,提供防治参考 ,对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方法收集全省本病疫情资料 ,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2 0 0 1~ 2 0 0 2年全省共报告本病 1... 目的为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 ,提供防治参考 ,对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方法收集全省本病疫情资料 ,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2 0 0 1~ 2 0 0 2年全省共报告本病 10 2例 ,死亡 3例 ,年发病率为 0 . 12 /10万 ,病死率为 2 . 94%。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昆明市、楚雄州。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为 4. 19%。 2 0 0 2年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 9种 891只 ,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 ,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种 ;鼠间汉坦病毒带毒率为 3 . 65 % ,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高山姬鼠。 2 0 0 1年在大理市野外捕鼠 12种 14 0只 ,大绒鼠为优势种 ,带毒鼠为大绒鼠、大足鼠、黄胸鼠、社鼠和短尾鼠句。结论监测区内存在有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鼠型疫源地 ,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率有关。应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疫苗为主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云南
下载PDF
2012-2013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尤爱国 杨建华 +4 位作者 杜燕华 王海峰 唐晓燕 陈豪敏 许汴利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目的分析2012-2013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河南省201242013年SFTS病例特征,利用PHGIS1.7.0软件绘制SFTS地区分布图,采用时间分布曲线结合圆形分布法分析SFTS季... 目的分析2012-2013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河南省201242013年SFTS病例特征,利用PHGIS1.7.0软件绘制SFTS地区分布图,采用时间分布曲线结合圆形分布法分析SFTS季节性分布特征。收集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结果2012~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SFTS病例1225例,确诊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2948/10万。死亡18例,病死率为1.47%。信阳市报告病例1210例,占98.78%。病例主要集中在4~10月,5月份出现第1个发病高峰,9月份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2年间SFTS总的流行高峰期为4月23日~8月18日,SFTS发病在时间上存在集中趋势(Z=nr2=441.00,P〈0.01)。男性发病率0.4869/10万,女性发病率为0.82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5,P〈0.01)。病例年龄1~93岁,平均59岁,其中40~79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90.29%。农民1172例,占病例总数的95.67%。本省医疗机构共报告SFTS1207例,占病例总数的98.53%;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分别占报告机构总数的60.87%、30.43%和8.70%。2012和2013年SFTSV检测阳性率为57.14%和5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P〉0.05)。结论河南省SFTS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病范围有扩大趋势。高龄女性农民为高危人群,SFTSV仍为主要致病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流行特征 圆形分布法 监测
原文传递
2004—2017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天 童叶青 +6 位作者 刘漫 吴杨 姚梦雷 侯清波 黄继贵 罗曼 陈红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522,547,共9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 目的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HFRS趋势变化;采用季节分解法计算序列季节项。结果全国累计报告HFRS 178237例,死亡1753例,年均发病率0.95/10万,死亡率0.009/10万,病死率0.98%。全国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8.56%,95%CI:-10.26%~-6.86%)。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等呈上升趋势(AAPC>0)。发病率、死亡率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黑龙江省(5.80/10万,0.059/10万)、陕西省(4.48/10万,0.035/10万)、吉林省(3.79/10万,0.030/10万)、辽宁省(3.71/10万,0.027/10万)、山东省(1.57/10万,0.018/10万)。HFRS发病呈双峰,最高峰出现在10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76%;次高峰出现在4-7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17%。≥60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波动不大,15~59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2017年,HFRS病例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比由9.75%上升至24.48%。结论2004—2017年全国HFRS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华中、华南地区是今后HFRS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HFRS高发年龄组有向60岁及以上转移趋势,今后应加强该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HFRS疫情逐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趋势变化 全国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