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应用进展 被引量:68
1
作者 郭晓东 田辉 +2 位作者 张梅桂 朱威 崔健 《地下水》 2010年第4期5-7,共3页
随着地下水模拟软件的不断更新完善,以Visual MODFLOW、GMS和FEFLOW为代表的一批标准化软件在我国的应用更加广泛,为提高国内的地下水模拟技术水平有巨大帮助。在介绍国外模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上述软件在我国的应用进展情况。
关键词 地下水 模拟软件 Visual MODFLOW GMS feflow
下载PDF
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的预测 被引量:46
2
作者 马兴旺 李保国 +2 位作者 吴春荣 彭鸿嘉 郭有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90,共6页
用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运动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研究了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如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受其影响,绿洲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地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到2010年10月,绿洲内... 用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运动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研究了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如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受其影响,绿洲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地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到2010年10月,绿洲内将出现以绿洲腹地为中心、范围波及整个绿洲的两个地下水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将达47~52m,绿洲边缘地下水埋深将增加到17~22m,与1997年10月相比绿洲地下水位将下降9~34m。分析表明,在上游来水不变或减少的情形下,保持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将会逐步耗竭地下水资源,加速民勤绿洲的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如果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州 土地利用 地下水 时空变化 feflow
下载PDF
MODFLOW和FEFLOW在国内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高慧琴 杨明明 +1 位作者 黑亮 叶伟聪 《地下水》 2012年第4期13-15,共3页
数值模拟是研究地下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手段。介绍MODFLOW和FEFLOW这两款地下水数值模型在国内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比较分析二者在基本原理、模型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MODFLOW feflow function of the model groundwater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基于FEFLOW的三维土壤-地下水耦合铬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玲 陈坚 +3 位作者 牛浩博 李璐 殷乐宜 魏亚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土壤-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是定量刻画水流和溶质运移的主要手段。现有大范围场地尺度的研究受到数据采集难度及模拟计算量的限制,多是将土壤和地下水分成两个系统,这种方式不利于模型之间的计算反馈,易出现计算误差,因此将土壤和地下水... 土壤-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是定量刻画水流和溶质运移的主要手段。现有大范围场地尺度的研究受到数据采集难度及模拟计算量的限制,多是将土壤和地下水分成两个系统,这种方式不利于模型之间的计算反馈,易出现计算误差,因此将土壤和地下水作为整体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确刻画实际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规律,揭示变饱和反应溶质迁移模型的参数敏感性,以某铬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试验及前人研究所获数据,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建立三维土壤-地下水模型,定量描述六价铬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补给条件,研究潜水面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波动。并讨论阻滞系数和反应常数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污染物最大水平迁移距离为场地东南侧300 m;地下水中污染晕最大分布面积约为1.632 km2;垂向上土壤中的六价铬仅需15.6 h即可下渗至潜水面,第6天贯穿含水层。当潜水面随着补给量变化而波动时,地下水中六价铬会随水流进入土壤,影响土壤中污染分布。对溶质运移参数的讨论显示,当反应常数由0增大至10−6 s-1时,迁移出场区边界时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约减少2000 mg/L,较难迁移至涟水河。基于FEFLOW的数值模型,能够解决各系统之间交互性差的问题,提供较为精确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下水 耦合模拟 污染物运移 feflow
下载PDF
GIS技术和FEFLOW在酒泉东盆地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魏国孝 王德军 +3 位作者 王刚 李常斌 朱锋 徐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ArcView GIS技术确定了研究区范围和定解条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基于有限元原理求解的地下水水流和污染物运移模型FEFLOW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建...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ArcView GIS技术确定了研究区范围和定解条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基于有限元原理求解的地下水水流和污染物运移模型FEFLOW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建立了相应的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用2001~2003年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识别和率定.运用识别后的模型对现状水平年(2003年)及P=50%,75%,95%不同地表径流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研究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仿真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03年及P=50%,75%,95%地表径流条件下地下水系统水资源补给量分别为7.0562×10~8m^3/a,7.7346×10~8m^3/a,7.1663×10~8m^3/a,6.361×10~8m^3/a,排泄量分别为8.2146m^3/a,8.7208m^3/a,8.3789 m^3/a,7.8477m^3/a,总均衡分别为-1.1584m^3/a,-0.9862m^3/a,-1.2126m^3/a,-1.4867m^3/a,地下水长期处于负均衡状态.为了有效防止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应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东盆地 地下水系统 feflow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内陆河流域植被变化与地下水运动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成义 王玉朝 李保国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9-65,共7页
以流域水量均衡为基础,以植被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建立了内陆河流域二维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根据荒漠植被区的气候条件,依地下水埋深划分并合并植被变化方式为几种类型,以面状因子处理源汇项。绿洲区的灌水、抽水等源汇因子... 以流域水量均衡为基础,以植被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建立了内陆河流域二维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根据荒漠植被区的气候条件,依地下水埋深划分并合并植被变化方式为几种类型,以面状因子处理源汇项。绿洲区的灌水、抽水等源汇因子对地下水影响最大,根据不同作物的灌溉制度详细计算随时间变化的源汇量。其他植被变化类型上的源汇因子相对次要,主要是有限的降水和凝结水入渗及蒸散,具体数量分配在某一时段。用GIS处理区域植被变化的空间数据,与专业计算地下水流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了植被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扇缘带上部地下水位仍然保持下降,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位继续上升的趋势;其结果将是扇缘带上部植被有趋于退化,冲洪积平原土壤盐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地下水 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数值模拟的关键问题讨论 被引量:22
7
作者 金晓文 曾斌 +2 位作者 刘建国 向绍棚 陈植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8,共6页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简称《导则》)中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影响预测评价工作在技术应用方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导则》的具体要求,结合地下水环评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水文地质模型的概化、初始...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简称《导则》)中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影响预测评价工作在技术应用方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导则》的具体要求,结合地下水环评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水文地质模型的概化、初始模型的建立和工况情景的设计与实现等三方面的关键问题,以多个项目实践经验为基础,基于FEFLOW平台,讨论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概化中的边界条件问题;对初始模型建立中的地表高程模型的生成、含水层结构的刻画、空间离散等三维地质建模问题给出了技术方案;并论述了边界条件及参数的输入、模型的校准和验证等初始流场建立工作中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原则;同时探讨了弥散参数的确定、污染物总量的控制、连续源强和间断源强的设计实现、抽排水等工况设置方面的问题,以期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数值模拟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思路,同时为《导则》内容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数值模拟 关键问题 feflow
下载PDF
神经网络与地下水流动数值模型在干旱内陆区地下水位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霍再林 冯绍元 +1 位作者 康绍忠 蒋静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4-728,共5页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FEFLOW)的考虑动态边界的干旱内陆区地下水位动态模型(ANN-FEFLOW),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模型中将地下水位动态边界运用ANN表征为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多个因子非线性影响作用的结果...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FEFLOW)的考虑动态边界的干旱内陆区地下水位动态模型(ANN-FEFLOW),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模型中将地下水位动态边界运用ANN表征为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多个因子非线性影响作用的结果。运用ANN-FEFLOW模型对我国典型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地下水位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ANN-FEFLOW模型在临近动态边界区域地下水位模拟精度明显高于FEFLOW模型。相对静态边界条件区域地下水模型,ANN-FEFLOW模型能较为真实的反应边界地下水动态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feflow 地下水动态 干旱内陆区
下载PDF
石家庄市东部平原FEFLOW地下水数值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任印国 柳华武 +2 位作者 李明良 许建廷 刘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2,共4页
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条件及资料条件,将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概化为二维非均质、各向同性、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利用先进的FEFLOW有限元地下水模拟系统建立了研究区的区域地下水流模型,预测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动态变... 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条件及资料条件,将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概化为二维非均质、各向同性、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利用先进的FEFLOW有限元地下水模拟系统建立了研究区的区域地下水流模型,预测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拟 feflow 动态预测
下载PDF
农业节水缓解地下水位下降效应的模拟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贵玲 蔺文静 陈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本文结合河北省栾城县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在分析研究区地下水赋存及运移规律的基础上,采用FELLOW软件和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对地下水影响的模型研究。在模型中设计了两个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方案Ⅰ,保持现有的地下水... 本文结合河北省栾城县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在分析研究区地下水赋存及运移规律的基础上,采用FELLOW软件和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对地下水影响的模型研究。在模型中设计了两个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方案Ⅰ,保持现有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方案Ⅱ,根据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在研究区所作的试验研究,将不同节水技术配套组装后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通过这两个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模型研究表明:采取综合农业节水措施后,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明显减缓,10年后水位减缓下降达10 18m,农业节水缓解地下水位下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地下水位 模型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和FEFLOW的秦王川盆地南部地下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继成 张旭昇 +3 位作者 胡雅杰 朱锋 徐涛 魏国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8,共8页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范围和边界条件,借助GIS技术和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用2004-2005年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数值模型...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范围和边界条件,借助GIS技术和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用2004-2005年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识别和率定,运用识别后的模型对现状水平年(2004年)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应研究区水文地质空间分布及组合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用于数值模拟计算.选择2005年为预测初始时间,2015年为终止时间,利用模型对研究区进行预测.在模型运行10年后,研究区北部区域地下水位上升3~5 m,中部区域的上升5~10 m,南部区域的上升10~15 m.分析模拟区域地下水上升范围,为今后实施排水措施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也为排水措施的选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feflow 数值模拟 秦王川盆地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地下水氨氮污染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徐水太 项宇 刘中亚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在查明稀土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方案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准矿块室内淋溶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污染源强,利用FEFLOW数值模拟软件对地下水氨氮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出4组地下水氨氮浓度最大预测值,第1组位于矿块边缘为1 076.22 mg/L,第... 在查明稀土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方案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准矿块室内淋溶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污染源强,利用FEFLOW数值模拟软件对地下水氨氮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出4组地下水氨氮浓度最大预测值,第1组位于矿块边缘为1 076.22 mg/L,第2组位于超标区范围内的水井为49.18 mg/L,第3组位于外围的未超标区域内的水井为0.51 mg/L,第4组位于距离矿块最近的河流边缘点为1 400.80 mg/L.并以图形输出方式定量表现出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及开采完后地下水氨氮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范围.研究成果可为赣南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保护矿区地下水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 feflow 地下水 氨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FEFLOW的高尔夫球场地下水污染风险预测研究与效果评估 被引量:16
13
作者 高月香 沈欢 +3 位作者 张毅敏 汪龙眠 彭福全 许雪婷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4-150,共7页
针对日益严重的高尔夫球场地下水污染问题,以高尔夫球场的地下水污染防渗和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为目标,为了预测高尔夫球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和探究其防渗方法,以北方某高尔夫球场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区概况,基于FEFLOW建立了地下水流和溶质... 针对日益严重的高尔夫球场地下水污染问题,以高尔夫球场的地下水污染防渗和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为目标,为了预测高尔夫球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和探究其防渗方法,以北方某高尔夫球场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区概况,基于FEFLOW建立了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预测球场污水处理设施失效时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并评估防渗效果。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设施失效100 d时,锰扩散最远距离为112. 45 m,六六六扩散最远距离为48. 50 m,短期内扩散较快,对下游居民区产生威胁;防渗措施应用后100 d时,污染物扩散最远距离约为50. 2 m;应用1 000 d时,污染物扩散最远距离约为54. 8 m,扩散范围变化不大且控制在球场范围内,防渗效果良好。该数值分析方法很好的预测了污染物在有无防渗两种工况下的迁移情况,通过设置防渗层和防渗帷幕有效阻滞了污染物迁移,研究成果对高尔夫球场的地下水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夫球场 地下水污染防渗 feflow 风险预测 效果评估 地下水资源保护 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 面源污染治理
下载PDF
FEFLOW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艳杰 常利武 黄会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6-88,共3页
在综合考虑研究区复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经过模拟调试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基本符合水文地质勘查结果,计算所得的地下水流场基本反映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水位的实际分布情况,表明... 在综合考虑研究区复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经过模拟调试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基本符合水文地质勘查结果,计算所得的地下水流场基本反映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水位的实际分布情况,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效果和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flow 地下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空间分布动态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英 包安明 陈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101,共7页
塔里木河是典型的内陆河,其两岸植被主要依靠地下水维持生长,两岸的地下水埋深对以胡杨、柽柳为建群种的植被群落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根据塔里木河下游区域地下水主要是河道补给等水文地质特征,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利用有... 塔里木河是典型的内陆河,其两岸植被主要依靠地下水维持生长,两岸的地下水埋深对以胡杨、柽柳为建群种的植被群落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根据塔里木河下游区域地下水主要是河道补给等水文地质特征,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利用有限元三角剖分Feflow时间滞后的一维线性插值方法处理河流数据,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Feflow进行地下水的空间分布模拟。本方法克服了地下水观测点很少、基础资料缺乏的缺陷,从面上直观再现了塔里木河下游典型断面阿拉干断面的地下水变化情况,动态再现地下水水位,生成地下水埋深,为分析地下水与植被关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feflow DEM 地下水 塔里木河下游
下载PDF
FEFLOW在区域地下水流场演化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国伟 孙亚军 +1 位作者 徐智敏 李示 《地下水》 2010年第1期4-5,33,共3页
首先建立了洛阳龙门地区水文地质模型,然后运用FEFLOW软件对研究区寒武系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影响景区泉群正常出流的可能原因,主要有降雨量小,煤矿的开采,居民,企业,农业用水的增加等。
关键词 feflow 数值模拟 泉群
下载PDF
酒泉盆地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刚 周启友 +1 位作者 魏国孝 李常斌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1,45,共6页
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水量平衡基本原理,本文应用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水流模型。利用观测井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并运用识别后的模型模拟了研究区在P=50%、75%、95%三种不同降水和径流保证... 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水量平衡基本原理,本文应用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水流模型。利用观测井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并运用识别后的模型模拟了研究区在P=50%、75%、95%三种不同降水和径流保证率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水资源量的构成及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酒泉盆地地下水系统水资源长期处于负均衡状态,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状态。因此提出,盆地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布局应考虑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缓解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以促进盆地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flow 地下水系统 数值模拟 可持续开发
下载PDF
基于FEFLOW的浅层地下水水环境演化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志浩 王开章 孔凡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7,11,共4页
以曲阜市山前冲洪积平原为例,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FEFLOW,结合近30年的观测资料,建立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数值模型。运用识别后的模型对研究区的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内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 以曲阜市山前冲洪积平原为例,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FEFLOW,结合近30年的观测资料,建立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数值模型。运用识别后的模型对研究区的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内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0.2 m,硝酸盐浓度年均增长1.05 mg/L,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区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活动是造成地下水环境负效应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调度管理及控制污水排放,防止地下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flow 数值模拟 演化规律
下载PDF
FEFLOW在某市岩溶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娟 杨国勇 +2 位作者 蒋兆华 王万林 徐文 《地下水》 2011年第6期87-91,共5页
某市是我国北方的一座大型城市,七里沟盆地是该市的三个主要岩溶水源地之一,供应该市南部2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2000年11月发现该岩溶含水层受到四氯化碳的污染,本文结合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区检测资料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 某市是我国北方的一座大型城市,七里沟盆地是该市的三个主要岩溶水源地之一,供应该市南部2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2000年11月发现该岩溶含水层受到四氯化碳的污染,本文结合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区检测资料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数学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FEFLOW软件对模型求解,在水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溶质运移模拟,模拟了地下水中四氯化碳污染羽的浓度场,并预测了未来浓度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四氯化碳的污染浓度呈衰减趋势,北区和南区衰减趋势明显,中区衰减趋势不明显,污染羽衰减幅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降低。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区域性污染处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污染羽 feflow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绿洲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兴旺 朱靖蓉 李保国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6-475,共10页
绿洲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影响模拟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模型中体现土地利用的影响。论文在已建立对流-弥散溶质运移方程模拟地下水矿化度模型的基础上,把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视做地下水矿化度模型的源汇项,作为面上因... 绿洲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影响模拟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模型中体现土地利用的影响。论文在已建立对流-弥散溶质运移方程模拟地下水矿化度模型的基础上,把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视做地下水矿化度模型的源汇项,作为面上因子处理,并且把土地利用对地下水溶质变化的影响方式归纳为两点:入渗水把溶质带入地下水体和排泄地下水带走溶质。入渗水带入地下水的溶质数量就是从土壤剖面中淋洗到地下水的盐分,可以用试验确定一定入渗水量下土体脱盐率的方法计算。地下水排泄带走的溶质数量可以用排泄的地下水量与其矿化度积的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单元的土体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用GIS和FEFLOW结合计算。入渗水带入地下水的溶质数量和排泄水带出地下水的溶质数量的和即为土地利用单元上的源汇量。把模拟结果与历史情况结合分析,证实预测的地下水矿化度变化趋势与历史上类似的土地利用引起的地下水矿化度结果是比较符合的,证明这种处理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影响的原则和方法是可行的。而且说明目前的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会导致地下水矿化度的上升,将导致土地盐渍化程度加重,从而影响到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土地利用 地下水矿化度 地理信息系统 模型 fefl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