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曲胜利 董准勤 陈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2,57,共4页
采用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处理复杂含铜、高砷金精矿,以提高金、银的回收率,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研究影响造锍熔炼过程中金、银走向和在冰铜中富集程度的因素,并调整造锍熔炼工艺指标,降低炉渣中有价元素的损失。
关键词 富氧底吹 冰铜 捕金 金精矿 块煤 fe sio2
下载PDF
艾萨炉炼铜熔体中Fe_3O_4的影响及其控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东波 杨堃 刘式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2,共4页
分析了艾萨炉炼铜过程中Fe3O4生成的原因,探讨Fe3O4对后续电炉贫化的影响。研究了炉渣中Fe/SiO2、锍品位、富氧浓度与熔体中Fe3O4含量的关系,特别指出炉渣中CaO含量对Fe3O4的影响。
关键词 艾萨炉熔炼 fe3O4 艾萨炉渣 fe sio2
下载PDF
闪速炉铜精矿配料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煜 陈迎武 汪贞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7,共2页
简述了铜精矿配料对闪速炉炉况的影响,阐述了现有配料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为配料技术在闪速炉熔炼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铜精矿 闪速熔炼 配料技术 S/Cu fe/sio2
下载PDF
降低电炉渣含铜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安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9,共4页
通过物相分析结果,研究了电炉渣含铜损失的主要形态,并根据金隆历年生产数据及理论分析影响渣含铜的主要因素,着重研究Fe3O4和Fe/SiO2对渣含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及国内外厂家生产经验,提出了氧势梯度熔炼生产技术及一系... 通过物相分析结果,研究了电炉渣含铜损失的主要形态,并根据金隆历年生产数据及理论分析影响渣含铜的主要因素,着重研究Fe3O4和Fe/SiO2对渣含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及国内外厂家生产经验,提出了氧势梯度熔炼生产技术及一系列有利于降低渣含铜的生产控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含铜 fe/sio2 fe3O4 氧势梯度熔炼法
下载PDF
铜铁尾矿制酸烧渣制备纳米Fe/SiO_2核壳复合粒子的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邹正 宣爱国 +2 位作者 吴元欣 何俊 何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22-1326,共5页
With the copper/iron cinder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ferrous ions were obtained through maturing,acid leaching,reducing and purifying processes,and then iron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acting with sodium borohyd... With the copper/iron cinder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ferrous ions were obtained through maturing,acid leaching,reducing and purifying processes,and then iron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acting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in the system of ethanol-water.The nano Fe/SiO2 core-shell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lysis of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reflectance absorp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RA-IR).The particles were randomly dispersed in paraffin at a mass ratio of 5.5∶4.5 for microwave electromagnetic parameters detection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2.0—18.0 GHz by vector network analyz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s of Si—O and Si—O—Fe bond appearing at 1389 cm-1 and 878 cm-1,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nano iron was successfully coated by SiO2.Through measuring and calculation,the minimal reflection loss was-39.0 dB at 17.2 GHz when the sample thickness was 4.5 mm.So nano Fe/SiO2 core-shell composite particles can be prepared from copper/iron cider to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 fe/sio2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铜铁尾矿制酸烧渣
下载PDF
Fe@SiO_2对水质中锌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金丽 张建坡 娄大伟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9-12,共4页
用零价纳米铁(Fe@SiO2)对水质中的金属锌离子进行了回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和络合滴定法对吸附率进行检测.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溶液pH和控制金属离子的浓度,探索了二氧化硅包被纳米铁对水中金属锌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在pH值为6,金... 用零价纳米铁(Fe@SiO2)对水质中的金属锌离子进行了回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和络合滴定法对吸附率进行检测.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溶液pH和控制金属离子的浓度,探索了二氧化硅包被纳米铁对水中金属锌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在pH值为6,金属Zn离子的浓度为200 mg/L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增加,90℃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o2 Zn离子 吸附 原子吸收 络合滴定
下载PDF
酸性Fe-Si0_2催化剂制备及其photo-Fenton催化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良军 张国亮 +2 位作者 黄涛 王玲 孟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在不同铁源和酸激活条件下合成Fe-SiO2复合氧化物.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催化剂表面形貌、活性组分分散性和表面基团进行分析.研究了...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在不同铁源和酸激活条件下合成Fe-SiO2复合氧化物.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催化剂表面形貌、活性组分分散性和表面基团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酸性Fe-SiO2催化剂(FS)在可见光照射下photo-Fenton降解直接大红4BS的活性.结果表明:以硫酸亚铁为铁源制备的催化剂所含骨架Fe的分散性能优于硝酸铁为铁源获得的催化剂,但后者表面活性位数和酸量却高于前者.在初始pH=6.0时,FS/1和FS/6两种Fe-SiO2催化剂均能在120 min使100 mg/L直接大红4BS几乎完全脱色,且矿化程度分别高达79%与99%.动力学拟合证明,该酸催化过程可以看作一级与二级反应联合作用的结果.对上述两种催化剂的溶剂浸取稳定性和铁离子泄漏测试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o2 可见光 photo—fenton 直接大红4BS 酸催化
原文传递
Fe/SiO2复合微颗粒的微结构及电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葆霖 何峻 王新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8期2984-2986,共3页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Fe/SiO2复合微米量级颗粒粉体。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样品结构形貌;测量了不同成分配比下的磁滞回线;测试了在2~18GHz频段下的电磁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微米量级铁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比纳米量...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Fe/SiO2复合微米量级颗粒粉体。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样品结构形貌;测量了不同成分配比下的磁滞回线;测试了在2~18GHz频段下的电磁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微米量级铁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比纳米量级的铁颗粒显著增大.在2~18GHz频段内,复合微米颗粒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实部稳定,虚部很小;磁导率虚部在0.7~1.2之间。该微米复合颗粒作为微波吸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颗粒 复合磁性材料 fe/sio2 电磁特性
下载PDF
旋浮强化炼铜过程中Fe3O4的行为
9
作者 阮茂光 《福建冶金》 2020年第4期11-15,共5页
分析了旋浮炼铜过程中Fe3O4的生成机理及其对熔炼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冰铜品位、Fe/SiO2及CaO、Al2O3等氧化物含量与Fe3O4含量的关系,并探讨了下"生料"及其后续保温阶段Fe3O4的溶解行为。
关键词 旋浮强化炼铜 fe3O4 冰铜品位 fe/sio2
下载PDF
硅基载铁材料催化H_2O_2降解染料废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飞跃 陶进国 +1 位作者 桂向阳 夏任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采用浸渍-高温煅烧的方法制备了负载型Fe/Si O2催化材料,并利用该催化材料催化H_2O_2降解亚甲基蓝废水,同时考查了不同因素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材料催化H_2O_2对亚甲基蓝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受到催化材料投加量... 采用浸渍-高温煅烧的方法制备了负载型Fe/Si O2催化材料,并利用该催化材料催化H_2O_2降解亚甲基蓝废水,同时考查了不同因素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材料催化H_2O_2对亚甲基蓝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受到催化材料投加量、H_2O_2浓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H_2O_2浓度、pH值、反应时间及催化材料的投加量。为了考查该催化材料稳定性,经4次循环利用后,发现亚甲基蓝脱色率仍在97%以上。此外,该催化材料催化H_2O_2降解工业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达到近100%,并且其COD去除率达到84.3%,符合染料废水达标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负载铁 非均相催化 过氧化氢 亚甲基蓝 催化剂
下载PDF
粗铜熔炼过程中渣含铜的控制
11
作者 李志勇 侯强 +2 位作者 陈铁昌 于勇 周允峰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第2期131-131,133,共2页
在粗铜冶炼过程中,熔炼渣含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铜冶炼的收率及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本文对我国现有的几种粗铜冶炼的主要方法中影响渣含铜的因素冰铜品位、炉内氧化气氛的强弱、渣型、操作温度、磁性氧化铁的含量、炉渣澄清程度等方面进... 在粗铜冶炼过程中,熔炼渣含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铜冶炼的收率及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本文对我国现有的几种粗铜冶炼的主要方法中影响渣含铜的因素冰铜品位、炉内氧化气氛的强弱、渣型、操作温度、磁性氧化铁的含量、炉渣澄清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粗铜冶炼生产工艺控制的不断研究,提出优化配料、优化操作过程、完善工艺条件、强化炉内的充分反应等措施,总结出一定的生产实际经验,为铜冶炼企业不断创出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含铜 冰铜 温度 fe/sio2
下载PDF
Zn-Fe-SiO_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范云鹰 张英杰 +3 位作者 杨显万 陈阵 章江洪 屠振密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5-246,249,共3页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 ,制备了Zn -Fe-SiO2 复合镀层 ,对比了该镀层与Zn -Fe合金镀层及Zn镀层的耐蚀性 ,并研究了镀层成分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发现该复合镀层无需钝化处理即具有很高的耐蚀性 ,而且镀层在酸性溶液中的耐蚀性随着镀层中Fe含...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 ,制备了Zn -Fe-SiO2 复合镀层 ,对比了该镀层与Zn -Fe合金镀层及Zn镀层的耐蚀性 ,并研究了镀层成分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发现该复合镀层无需钝化处理即具有很高的耐蚀性 ,而且镀层在酸性溶液中的耐蚀性随着镀层中Fe含量的增大而提高 ,在中性溶液中的耐蚀性随着镀层中SiO2 含量的增大而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sio2 复合镀层 耐蚀性 电沉积 合金镀层
下载PDF
含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加氢用钯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加程 卢卫平 周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1-244,共4页
介绍了以浸渍法制备Pd-Fe/SiO2催化剂,研究其载体、金属组分、还原剂、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w(Pd)=5%,w(Fe)=0.2%,硼氢化钾作还原剂,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4h。重复使用试验、优化验证试... 介绍了以浸渍法制备Pd-Fe/SiO2催化剂,研究其载体、金属组分、还原剂、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w(Pd)=5%,w(Fe)=0.2%,硼氢化钾作还原剂,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4h。重复使用试验、优化验证试验、与其它催化剂如RaneyNi、Pt/C和Pd/C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d-Fe/SiO2催化剂用于含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常压催化加氢反应,收率大于97.5%,纯度达到98.0%以上,选择性好,催化剂可重复使用1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fe/sio2催化剂 含氟芳香硝基族化合物 加氢反应 催化性能
下载PDF
一锅水热-浸渍法制备Pd-Fe/SiO_2催化剂及其蒽醌加氢性能增强 被引量:6
14
作者 卓俊琳 蔡卫权 罗晓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13-3918,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Pluronic三嵌段共聚物P123或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结构调节剂,采用一锅温和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Fe-修饰的SiO_2;并以其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0.3%Pd-3%Fe/SiO_2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CO脉...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Pluronic三嵌段共聚物P123或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结构调节剂,采用一锅温和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Fe-修饰的SiO_2;并以其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0.3%Pd-3%Fe/SiO_2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CO脉冲吸附法、微型浆态床反应器和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的物相结构、织构性质和2-乙基蒽醌加氢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规整的孔道、较窄的孔径分布和适中的比表面积;在蒽醌加氢反应中,该催化剂的氢化效率可达13.1g/L、选择性可达66.1%,并且反应4h时的氢化效率仍高达11g/L。相比之下,典型的工业Pd-催化剂反应1.5h后便因副反应过多而无法进行,且氢化效率仅有5.4g/L,选择性仅有26.2%。研究还发现,以P123为结构调节剂时,掺杂Fe可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而以TPAOH为结构调节剂时,掺杂Fe可以同时显著地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2-乙基蒽醌 加氢 Pd-fe/sio2催化剂 fe-助剂 选择性
下载PDF
Fe/SiO_2核壳复合粒子表面的XPS谱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文俞 张清杰 +1 位作者 官建国 唐新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2,83,共6页
采用XPS技术研究了Fe/SiO2核壳复合粒子的表面化学成分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表面化学成分仅由Si和O元素组成,表面Si存在4种电子结构,表面O存在5种电子结构。表面硅4种电子结构的Si2p电子结合能及归属为:102.91eV(51.18%)为Q4硅[Si(OSi)... 采用XPS技术研究了Fe/SiO2核壳复合粒子的表面化学成分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表面化学成分仅由Si和O元素组成,表面Si存在4种电子结构,表面O存在5种电子结构。表面硅4种电子结构的Si2p电子结合能及归属为:102.91eV(51.18%)为Q4硅[Si(OSi)4],102.15eV(23.23%)为Q3硅[Si(OSi)3OH],103.98eV(18.70%)为Q2硅[Si(OSi)2(OH)2],101.35eV(6.89%)为Q1硅[Si(OSi)(OH)3];表面氧5种电子结构的O1s电子结合能及归属为:532.85eV(52.07%)为Q4硅基团中的氧,531.80eV(19.93%)为Q3硅基团中的氧,533.90eV(17.09%)为Q2硅基团中的氧,534.75eV(7.65%)为Q1硅基团中的氧,530.55eV(3.26%)为与金属铁核相互作用的氧。531.80和530.55eV的氧原子数(19.93%+3.26%=23.19%)与102.15eV的硅原子数(23.23%)非常相近,这不仅表明与金属铁核相互作用的表面氧为Q3硅基团中的氧,而且说明表面氧与金属铁核相互作用后O1s电子结合能会因为Fe给电子能力较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o2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粒子 表面化学 电子结构 XPS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降解硝基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东雷 卢查根 +2 位作者 隋振英 隋伟群 李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2-134,共3页
文章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处理抽出的浓度较高的硝基苯等难降解有机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前期实验得出催化剂制备最佳条件下,即采用锰和铁的硝酸盐溶液(金属元素质量10%)浸渍二氧化硅,Mn:Fe浓度比3∶1,在450℃焙烧6小时,在50... 文章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处理抽出的浓度较高的硝基苯等难降解有机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前期实验得出催化剂制备最佳条件下,即采用锰和铁的硝酸盐溶液(金属元素质量10%)浸渍二氧化硅,Mn:Fe浓度比3∶1,在450℃焙烧6小时,在50℃老化5小时,考察了臭氧/Mn-Fe/载体二氧化硅体系中,空气曝气、催化剂的吸附、初始浓度的增加、pH值等的影响。在Mn-Fe负载二氧化硅催化剂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硝基苯过程可能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臭氧/Mn-fe/二氧化硅
下载PDF
固相萃取/在线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分析水样中苯系物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百战 谢双双 +4 位作者 郑赛晶 李钢 王维妙 杨俊 淦五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1-1094,共4页
制备了Fe/Si O2/PDMS颗粒填充固相萃取柱,并建立了固相萃取/在线热解吸-气相色谱联用测定水样中痕量苯系物的分析方法。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在线热解吸固相萃取柱富集的苯系物,并直接引入气相色谱进样口进行分离定量。各苯系物在0.1~20... 制备了Fe/Si O2/PDMS颗粒填充固相萃取柱,并建立了固相萃取/在线热解吸-气相色谱联用测定水样中痕量苯系物的分析方法。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在线热解吸固相萃取柱富集的苯系物,并直接引入气相色谱进样口进行分离定量。各苯系物在0.1~2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r)为0.999 2~0.999 6,对1 ng/L各苯系物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2.0%~4.4%,检出限为0.03~0.05 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o2/PDMS 苯系物 气相色谱 电磁感应加热 固相萃取 在线热解吸
下载PDF
乙烷脱氢与逆水煤气变换耦合制乙烯反应——助剂对Fe/SiO_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欣 沈俭一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58-660,共3页
研究了乙烷脱氢与逆水煤气变换耦合制乙烯反应中助剂对Fe SiO2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氧化物助剂有利于反应 ,Fe Mn K+ SiO2 催化剂显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 74 0℃时 ,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为 37 3%和 98 6 %... 研究了乙烷脱氢与逆水煤气变换耦合制乙烯反应中助剂对Fe SiO2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氧化物助剂有利于反应 ,Fe Mn K+ SiO2 催化剂显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 74 0℃时 ,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为 37 3%和 98 6 %。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消除积炭以及与氢反应以提高乙烷的脱氢反应转化率。XPS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 + 3价铁和 + 4价锰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脱氢 逆水煤气变换 耦合 制备 乙烯 助剂 fe/sio2催化剂 活性
原文传递
纳米级Pd/Fe@SiO2复合颗粒对2,4-DCP的还原脱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鑫宇 吴杰 +3 位作者 解帅 吴纯鑫 张建庭 赵德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794-3801,共8页
为有效抑制纳米级Pd/Fe颗粒的团聚和钝化及改善其表面特性,将纳米SiO2包覆在Pd/Fe颗粒表面,超声波辐照下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Pd/Fe@SiO2复合颗粒,采用TEM、SEM、XRD、EDX及BET表征其物性,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探究其对... 为有效抑制纳米级Pd/Fe颗粒的团聚和钝化及改善其表面特性,将纳米SiO2包覆在Pd/Fe颗粒表面,超声波辐照下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Pd/Fe@SiO2复合颗粒,采用TEM、SEM、XRD、EDX及BET表征其物性,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探究其对2,4-DCP的还原脱氯影响因素、降解机理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级颗粒粒径均匀、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体系中纳米级Pd/Fe投加量、钯化率、TEOS投加量、反应温度及溶液初始pH均会对2,4-DCP的降解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并推测出纳米级Pd/Fe@SiO2复合颗粒对2,4-DCP的降解机理即快速吸附-逐步脱氯-最终脱附释放,其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2 4 二氯苯酚 纳米级Pd/fe@sio2复合颗粒 还原脱氯 反应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一步法制备纳米Fe@SiO_2及其处理含Pb(Ⅱ)废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成岳 唐伟博 +3 位作者 肖治国 余宏伟 曾秀荣 鲁莽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4,共7页
采用液相还原与改进的Stbr法相结合的方法,一步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Fe@SiO_2,通过XRD、TEM表征了该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并将制备的Fe@SiO_2用于废水中Pb(Ⅱ)的还原去除,考察不同硅酸乙酯(TEOS)添加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 采用液相还原与改进的Stbr法相结合的方法,一步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Fe@SiO_2,通过XRD、TEM表征了该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并将制备的Fe@SiO_2用于废水中Pb(Ⅱ)的还原去除,考察不同硅酸乙酯(TEOS)添加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SiO_2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多孔的SiO_2层包覆球形纳米零价铁(NZVI),NZVI粒径主要分布在25~50nm之间;随着TEOS投加量的增加,SiO_2层变厚,NZVI核具有更好的分散性;与未包覆NZVI相比,Fe@SiO_2对废水中Pb(Ⅱ)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当TEOS投加量为10mL时,所制备的Fe@SiO_2对废水中Pb(Ⅱ)的去除效果最好,在反应120min时吸附废水中Pb(Ⅱ)可达600mg/g,而未包覆型NZVI对废水中Pb(Ⅱ)的去除量仅为264.6 mg/g。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响应曲面法(RSM)对Fe@SiO_2处理含Pb(Ⅱ)废水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二次响应面模型,分析模型得到Fe@SiO_2处理含Pb(Ⅱ)废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pH值和反应时间对废水中Pb(Ⅱ)去除效果的影响最大,最佳pH值为5,最佳反应时间为98min;而Fe@SiO_2投加量和Pb(Ⅱ)浓度对废水中Pb(Ⅱ)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太明显,最佳Fe@SiO_2投加量为1.00g/L,最佳Pb(Ⅱ)浓度为3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sio2 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一步法 响应曲面法 Pb(II)去除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