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2+)对酸性硫酸盐环境中次生铁矿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奋武 高诗颖 +2 位作者 崔春红 梁剑茹 周立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2-1148,共7页
通过摇瓶培养试验,在富铁酸性硫酸盐环境中,探析0、50、100、200或400mg/L Ca2+加入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体系p 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以及次生... 通过摇瓶培养试验,在富铁酸性硫酸盐环境中,探析0、50、100、200或400mg/L Ca2+加入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体系p 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以及次生铁矿物矿相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0~24h培养过程中,各体系p H值、ORP、Fe2+氧化率及总Fe沉淀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24~108h培养过程中,体系中Ca2+加入量越大,Fe2+氧化越迅速,相应总Fe沉淀率相对较高.400mg/L Ca2+的加入使得体系Fe2+在72h氧化完全,总Fe沉淀率在108h达到39.1%.0、50、100或200mg/L Ca2+加入的体系在24~84h培养过程中,体系Fe2+氧化速率随着Ca2+加入量逐渐增加而依次升高,并在84h Fe2+氧化完全,且在108h,相应体系总Fe沉淀率分别为27.0%、29.7%、33.9%或36.9%.不同体系所得次生铁矿物均为施氏矿物与黄铁矾的混合物.本研究结果对明晰富铁酸性硫酸盐环境钙离子调控生物成因次生铁矿物合成的影响机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氧化亚铁硫杆菌 次生铁矿物 铁沉淀率 矿相
下载PDF
中浸渣中铟的富集和铁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益昭 何贵香 +2 位作者 蒋学先 范旷生 潘彩健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3,89,共5页
在湿法炼锌工艺中,锌精矿中的铟大部分留存在中浸渣中,相较于其他回收铟的工艺,置换沉铟法具有沉铟渣量少、渣中铟含量高的优势;另外,中浸渣中铁含量较高,需对沉铟后液进行除铁处理。为实现铟的高效富集以及铁资源化利用,本文以中浸渣... 在湿法炼锌工艺中,锌精矿中的铟大部分留存在中浸渣中,相较于其他回收铟的工艺,置换沉铟法具有沉铟渣量少、渣中铟含量高的优势;另外,中浸渣中铁含量较高,需对沉铟后液进行除铁处理。为实现铟的高效富集以及铁资源化利用,本文以中浸渣浸出后液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锌粉置换沉铟和沉铟后液赤铁矿法除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佳沉铟工艺条件为终点pH值4.0、反应温度80℃、锌粉用量8 g/L、反应时间1.5 h,此条件下,铟的平均沉淀率为97.23%,渣中铟含量为2.15%;较佳赤铁矿法除铁条件为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180 min、氧分压0.3 MPa,此条件下,铁的沉淀率为97.12%,渣含铁、硫分别为60.37%和1.84%,该沉铁渣(赤铁矿渣)可作为原料出售给水泥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中浸渣 置换沉铟法 赤铁矿法 资源回收 沉铟率 沉铁率
下载PDF
附着微生物黄铁矾回流对不同温度酸性硫酸盐体系亚铁氧化及总铁沉淀的强化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莎莎 沈晨 +3 位作者 刘兰兰 崔春红 周立祥 刘奋武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3-520,共8页
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生物氧化Fe2+与石灰中和相耦合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酸性矿山废水处理工艺.在Fe2+生物氧化段提高Fe2+氧化与总Fe沉淀效率是调控此类废水高效处理的关键步骤,且该阶段常伴有黄铁矾等次生铁矿物的合成.本... 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生物氧化Fe2+与石灰中和相耦合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酸性矿山废水处理工艺.在Fe2+生物氧化段提高Fe2+氧化与总Fe沉淀效率是调控此类废水高效处理的关键步骤,且该阶段常伴有黄铁矾等次生铁矿物的合成.本研究通过摇瓶实验,在p H约2.50的K2SO4(8 mmol·L-1)-Fe SO4(160 mmol·L-1)-H2O酸性硫酸盐体系中按约3×105cells·m L-1的浓度接入A.ferrooxidans,在15℃和30℃两个温度水平下,探究附着微生物的黄钾铁矾回流对体系Fe2+生物氧化与总Fe沉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5℃条件下培养至144h,体系p H变化至2.40,Fe2+氧化率和总Fe沉淀率分别仅为46.7%和12.2%.当体系接入附着微生物黄钾铁矾10 g·L-1时,体系Fe2+在132h即可完全氧化.144 h时,体系p H降低至2.24,总铁沉淀率为25.3%.30℃条件下体系Fe2+在72 h完全氧化,p H变化至1.89,总Fe沉淀率为34.3%.当体系接入回流的黄钾铁矾10 g·L-1时,体系Fe2+完全氧化时间缩短至60 h,p H降低至1.85,总Fe沉淀率为37.3%.本研究不同处理体系所得次生铁矿物均为黄钾铁矾,附着微生物黄铁矾回流对15℃环境所得黄钾铁矾形貌影响不大,均为粘附紧密、表面光滑的晶体形貌.而30℃环境中,附着微生物黄铁矾回流却使得原本较为分散、晶型棱角明显的黄铁矾晶体结构变得紧密而光滑.本研究结果可为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提供一定的参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钾铁矾 酸性矿山废水 fe2+氧化率 fe沉淀率 矿物形貌
原文传递
不同沉淀条件制备γ-Fe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NH_3-SCR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栋 路春美 +3 位作者 张信莉 刘洪涛 徐丽婷 彭建升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5-251,共7页
采用不同沉淀工艺制备磁性γ-Fe2O3催化剂,在固定床上对其NH3-SCR性能进行研究,借助XRD和N2吸附分析揭示了其物性.结果表明,采用正向滴定法、NH4OH作为沉淀剂制得的y-Fe2O3催化剂纯度高,结晶度适宜,孔径主要分布于2 ~ 5nm,有利于脱硝;... 采用不同沉淀工艺制备磁性γ-Fe2O3催化剂,在固定床上对其NH3-SCR性能进行研究,借助XRD和N2吸附分析揭示了其物性.结果表明,采用正向滴定法、NH4OH作为沉淀剂制得的y-Fe2O3催化剂纯度高,结晶度适宜,孔径主要分布于2 ~ 5nm,有利于脱硝;实验工况下,325 ~400℃温度区间内,其脱硝效率保持90%以上.沉淀剂种类及其加入方法直接影响催化剂的脱硝性能,不当的沉淀工艺会导致α-Fe2O3生成、晶粒直径过大、孔结构塌陷等问题,不利于脱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工艺 磁性γ-fe2O3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性能
下载PDF
湿法炼锌硫化氢沉铜砷工艺探索
5
作者 潘辉 陶家荣 +2 位作者 陆开臣 刘洪嶂 张泽林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3,共4页
湿法炼锌过程中还原后液除铜砷工艺在国内外研究较少,目前常用的是铁粉沉铜,该工序是赤铁矿工艺中辅料用量最大、成本最高的除杂工序,而且还存在铁粉耗量大、铜砷沉降不彻底、后液铜砷含量不达标等问题。本文以云南某冶炼厂的还原后液... 湿法炼锌过程中还原后液除铜砷工艺在国内外研究较少,目前常用的是铁粉沉铜,该工序是赤铁矿工艺中辅料用量最大、成本最高的除杂工序,而且还存在铁粉耗量大、铜砷沉降不彻底、后液铜砷含量不达标等问题。本文以云南某冶炼厂的还原后液为原料进行了硫化氢沉铜砷试验探索,考察了硫化氢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多个工艺参数对铜砷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硫化氢加入量和铜渣晶种返回量对铜砷去除效率影响较大,其余因素影响均较小;硫化氢通入量需达到理论用量的1.2倍时,铜、砷才开始有效沉降,达到理论用量的1.4倍时,铜、砷去除率分别为99.95%、98.45%,可满足酸性溶液中铜砷含量的要求;返回铜渣晶种可提高铜、砷的去除率,硫化氢过量系数等于1.2倍时,加入5 g/L铜渣晶种,反应时间30 min,铜去除率可达99.87%、砷去除率可达95.12%。该探索试验表明采用硫化氢沉降还原后液中铜砷的工艺是可行的,且其铜砷去除效率远远高于铁粉沉铜工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还原后液 除铜砷 铁粉沉铜 硫化氢沉铜砷 铜渣晶种 过量系数 沉降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