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萃取分离废水制备高纯碳酸氢镁溶液过程中铁杂质的行为与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洪吉 冯宗玉 +2 位作者 黄小卫 龙志奇 崔大立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以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镁废水和白云石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然后采用碳化法制备高纯碳酸氢镁溶液,研究了铁杂质离子的行为与影响。结果表明:碳酸氢镁溶液中的杂质铁是由于二价固态铁发生碳化反应而引入并以重碳酸亚铁(Fe(HCO3)2... 以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镁废水和白云石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然后采用碳化法制备高纯碳酸氢镁溶液,研究了铁杂质离子的行为与影响。结果表明:碳酸氢镁溶液中的杂质铁是由于二价固态铁发生碳化反应而引入并以重碳酸亚铁(Fe(HCO3)2)形式存在,即碳化反应过程是除铁的核心工序,Mg(HCO3)2溶液经过除铁后沉淀稀土离子可以明显降低沉淀产物中铁杂质含量。本文为氯化镁废水-白云石碳化法制备碳酸氢镁溶液过程中铁杂质离子的去除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冶炼 氯化镁废水 碳酸氢镁 碳化 铁杂质
原文传递
电子束诱导定向凝固对硅中Fe杂质分凝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健博 黄以平 +3 位作者 李少林 刘海浪 彭治国 谭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73-176,共4页
定向凝固是去除硅中金属杂质的主要技术,利用杂质在硅中的分凝效应将其富集到最后凝固区域,杂质分凝效果取决于其在固液界面前沿传输的驱动力。然而,在传统的定向凝固技术中,由热梯度提供的驱动力有限,只能通过降低凝固速率或增加凝固... 定向凝固是去除硅中金属杂质的主要技术,利用杂质在硅中的分凝效应将其富集到最后凝固区域,杂质分凝效果取决于其在固液界面前沿传输的驱动力。然而,在传统的定向凝固技术中,由热梯度提供的驱动力有限,只能通过降低凝固速率或增加凝固次数实现杂质的深度去除。本研究利用电子束降束诱导的方式实现了硅的定向凝固,并考察了Fe杂质的提纯效果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电子束诱导凝固条件下,Fe含量被降低到0.2×10-6(质量分数,下同)以下,其扩散层厚度为4.13×10-4 m,比传统定向凝固的扩散层厚度小一个数量级,可以在较大的凝固速率下获得较好的提纯效果。电子束作用形成的大温度梯度强化了熔体对流,并且电子的定向迁移与杂质元素具有交互作用,增加了界面前沿杂质传输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定向凝固 多晶硅 fe杂质 分凝
下载PDF
Fe掺杂CdTe电磁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李昭宁 赵新才 王伟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36-2040,共5页
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研究了Fe掺杂CdTe的晶格结构与电磁性质变化。研究发现,掺杂体系的晶格常数与电子结构等随掺杂Fe原子的位置不同而异。通过能带结构与电子态密度的分析表明,不同占据位的Fe原子表现出迥异的... 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研究了Fe掺杂CdTe的晶格结构与电磁性质变化。研究发现,掺杂体系的晶格常数与电子结构等随掺杂Fe原子的位置不同而异。通过能带结构与电子态密度的分析表明,不同占据位的Fe原子表现出迥异的电子能级分布、轨道杂化等,从而引起体系电子性质与原子磁矩的显著变化。其中,替代位与间隙位Fe杂质的原子磁矩分别为3.76和3.14玻尔磁子。这一研究对深入理解掺杂CdTe类稀磁半导体的物理性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镉 铁掺杂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某金尾矿综合回收长石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转花 赖伟强 黄思捷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1,共3页
针对某金矿尾矿中含有金和长石等有用矿物,对其开展综合回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摇床对金矿尾矿进行分选,可获得金品位41.15 g/t、回收率46.84%的金精矿;摇床尾矿经脱泥-弱磁选-2段高梯度磁选联合工艺处理,可得到铁杂质(Fe2O3)含量0... 针对某金矿尾矿中含有金和长石等有用矿物,对其开展综合回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摇床对金矿尾矿进行分选,可获得金品位41.15 g/t、回收率46.84%的金精矿;摇床尾矿经脱泥-弱磁选-2段高梯度磁选联合工艺处理,可得到铁杂质(Fe2O3)含量0.23%,产率为57.39%的长石精矿,该产品达玻璃Ⅰ级和陶瓷Ⅱ级原料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尾矿 长石 铁杂质 综合利用
下载PDF
Fe的引入对氧化锌变阻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卢振亚 蔡源源 +1 位作者 陈志武 吴建青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187-190,共4页
研究了Fe元素杂质的引入对ZnO压敏电阻器性能的影响。随着铁杂质含量的增加,压敏电阻的冲击残压提高,耐脉冲冲击能力急剧下降。XRD图谱表明Fe元素部分进入了尖晶石相,在晶粒交界处形成了Zn_7Sb_2O_(12)-ZnFe_2O_4固溶体,并且有部分Fe元... 研究了Fe元素杂质的引入对ZnO压敏电阻器性能的影响。随着铁杂质含量的增加,压敏电阻的冲击残压提高,耐脉冲冲击能力急剧下降。XRD图谱表明Fe元素部分进入了尖晶石相,在晶粒交界处形成了Zn_7Sb_2O_(12)-ZnFe_2O_4固溶体,并且有部分Fe元素进入了ZnO晶粒内部,使ZnO晶粒的晶格常数减小。铁离子替代锌离子并形成半数的锌晶格空位。3价铁离子在瓷体烧结降温阶段与部分施主掺杂或填隙锌离子形成的导电电子复合使氧化锌晶粒电阻率提高,导致材料大电流区非线性降低,压敏元件承受脉冲冲击时的残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压敏材料 fe杂质 电性能
下载PDF
Al_(2)O_(3)对铝熔体中杂质Fe扩散行为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莉莉 傅高升 +2 位作者 许乾 陈鸿玲 王火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71-2080,共10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均方位移、自扩散系数、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等方面分析研究了Al_(2)O_(3)对铝熔体中杂质Fe扩散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l_(2)O_(3)是影响铝熔体中杂质Fe扩散和富集的关键因素,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均方位移、自扩散系数、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等方面分析研究了Al_(2)O_(3)对铝熔体中杂质Fe扩散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l_(2)O_(3)是影响铝熔体中杂质Fe扩散和富集的关键因素,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杂质Fe的均方位移随之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方位移的增加幅度减小,扩散系数从0.173×10^(−8)m^(2)/s下降到0.037×10^(−8)m^(2)/s,即Al_(2)O_(3)含量的增加阻碍了杂质Fe的扩散,且Al2O3含量阻碍杂质Fe扩散行为的倾向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同时,随Al_(2)O_(3)含量的增加,径向分布函数曲线发生明显变化,曲线第一峰的高度逐渐变高,即Fe原子配位数逐渐增加,杂质Fe的聚集程度增加。分析认为Al_(2)O_(3)的存在破坏了铝熔体中原子的有序排布,改变了Fe原子的晶格畸变能和熔体的黏度,造成杂质Fe的扩散困难;Al_(2)O_(3)有利于杂质Fe的富集,为富Fe相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杂质Fe在铝合金组织中常以富Fe相依附于Al_(2)O_(3)周围,Al_(2)O_(3)可作为异质基底促进富Fe相的形核和生长;杂质Fe的存在形态与Al_(2)O_(3)含量有直接关系,Al_(2)O_(3)含量的减少有利于降低杂质Fe在铝熔体中的富集倾向,从而降低形成团聚的粗大富Fe相的可能性。这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相吻合,也说明模拟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熔体 Al_(2)O_(3) 杂质fe 扩散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煤矸石两步除铁合成低铁杂质4A沸石 被引量:4
7
作者 任英杰 赵永红 张广良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5,共4页
为了得到低铁杂质、高白度的4A沸石,首先将煤矸石用盐酸和硫酸的混合酸溶液酸浸,同时添加不同络合剂络合除铁,对比除铁率找到除铁效果较好的络合剂;再以除铁率为指标,以络合剂的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因素,建立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 为了得到低铁杂质、高白度的4A沸石,首先将煤矸石用盐酸和硫酸的混合酸溶液酸浸,同时添加不同络合剂络合除铁,对比除铁率找到除铁效果较好的络合剂;再以除铁率为指标,以络合剂的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因素,建立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找到优化的第一步除铁条件;然后研究不同的络合剂添加量在水热合成阶段对除铁效果的影响,找到优化的第二步除铁条件;最后将两步优化的除铁工艺进行整合,得到低铁杂质、高白度的产物。研究主要通过XRD、TEM、SEM、白度、钙交换能力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整合的两步除铁过程,产物为含铁杂质较少的高白度4A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4A沸石 杂质铁 水热
下载PDF
铁杂质对真空定向凝固多晶硅电阻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聪 魏奎先 +3 位作者 马文会 高隆重 杨玺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24-829,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微波光电导衰减法和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等分析设备,结合Fe-Si二元相图,研究了真空定向凝固多晶硅中Fe杂质的赋存形态和硅锭从底部到顶部四个特征位置径向电阻率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Fe杂质在真空...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微波光电导衰减法和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等分析设备,结合Fe-Si二元相图,研究了真空定向凝固多晶硅中Fe杂质的赋存形态和硅锭从底部到顶部四个特征位置径向电阻率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Fe杂质在真空定向凝固多晶硅中的赋存形态主要为α-Fe(Si)和β-Fe(Si),过饱和固溶体α-Fe(Si)的分解是导致Fe杂质在硅锭中形成沉淀相且浓度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Fe杂质在硅锭中不同位置形成的沉淀相与电阻率分布曲线波动相吻合。根据对Fe浓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温度下Fe杂质的赋存形态,推导得出了真空定向凝固多晶硅中径向电阻率分布与Fe杂质浓度间的关系式,提出了提高硅锭电阻率均匀性的措施并通过实验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杂质 真空定向凝固 多晶硅 电阻率 赋存形态
下载PDF
高Fe、Si杂质含量的挤压铸造Al-Cu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波 张卫文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7-813,共7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性能测试、定量金相、电子探针波谱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高Fe、Si杂质含量的挤压铸造Al-Cu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杂质Fe和Si含量的增大,合金的力学性能下降,而伸长率下降得非常显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性能测试、定量金相、电子探针波谱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高Fe、Si杂质含量的挤压铸造Al-Cu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杂质Fe和Si含量的增大,合金的力学性能下降,而伸长率下降得非常显著,这主要由于Fe、Si含量增大导致富铁相急剧增多、尺寸增大,合金中铸造缺陷的增多以及铝基体的增强相的减少。当挤压压力由0 MPa增大至75 MPa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尤其是合金的伸长率,这主要是由于压力导致的富铁相尺寸的细化,铸造缺陷的减少以及铝基体中增强相的增多。在挤压铸造75 MPa条件下,经过T5热处理后,杂质Fe和Si含量分别为0.5%时,铝铜合金的伸长率仍高达8.2%,此时依然保持较高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铸造 铝铜合金 富铁相
下载PDF
结晶法制备高纯Al_2O_3过程中pH值对杂质Fe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路文 陈廷益 +1 位作者 刘卫 季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52,共4页
以氢氧化铝为原料,通过制取硫酸铝铵前驱体,再经过高温煅烧硫酸铝铵制备出高纯氧化铝。研究了硫酸铝铵溶液ph值对高纯氧化铝中杂质Fe去除的影响。采用SEM、XRD、AAS、TG/DSC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硫酸铝铵溶液pH为3时... 以氢氧化铝为原料,通过制取硫酸铝铵前驱体,再经过高温煅烧硫酸铝铵制备出高纯氧化铝。研究了硫酸铝铵溶液ph值对高纯氧化铝中杂质Fe去除的影响。采用SEM、XRD、AAS、TG/DSC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硫酸铝铵溶液pH为3时制备的氧化铝中杂质Fe含量最低,为6.66mg/kg,制得的氧化铝的纯度高,氧化铝晶体为颗粒状且分散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铵 高纯氧化铝 fe杂质
下载PDF
基于Miedema模型的海绵钛铁杂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盛卓 李开华 +1 位作者 苗庆东 李亮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29,共6页
基于二元Miedema模型和Troop三元拓展模型分别对Mg-Ti、Mg-Fe、Ti-Fe二元系及Mg-Ti-Fe三元系进行了混合焓、吉布斯自由能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Mg-Ti-Fe三元系中,低镁含量区域具有负值的混合焓和吉布斯自由能,即钛、铁具有较强的结合力... 基于二元Miedema模型和Troop三元拓展模型分别对Mg-Ti、Mg-Fe、Ti-Fe二元系及Mg-Ti-Fe三元系进行了混合焓、吉布斯自由能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Mg-Ti-Fe三元系中,低镁含量区域具有负值的混合焓和吉布斯自由能,即钛、铁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在镁热法海绵钛生产中,钢制反应容器为海绵钛铁杂质的主要来源,当反应容器的铁溶解进入液镁后,铁将优先与钛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并最终使其富集于靠近反应容器壁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杂质 海绵钛 MIEDEMA模型 混合焓
下载PDF
掺Sn改善UMG-Si铸锭中铁对少子寿命的影响作用
12
作者 何秋湘 李京伟 +4 位作者 白枭龙 孙继飞 班伯源 刘加威 陈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0-25,共6页
为削弱有害杂质元素Fe对多晶硅性能的影响,采用Si-Sn微合金化的途径,研究Sn对不同Fe污染程度时提纯多晶硅(UMG-Si)定向凝固后少子寿命的变化。掺入30ppmw或100ppmw Fe杂质后,在Sn元素含量分别为0ppmw、15ppmw、30ppmw、50ppmw时,测试定... 为削弱有害杂质元素Fe对多晶硅性能的影响,采用Si-Sn微合金化的途径,研究Sn对不同Fe污染程度时提纯多晶硅(UMG-Si)定向凝固后少子寿命的变化。掺入30ppmw或100ppmw Fe杂质后,在Sn元素含量分别为0ppmw、15ppmw、30ppmw、50ppmw时,测试定向凝固多晶硅少子寿命变化。随着Fe含量增加硅锭少子寿命减少,初始杂质Fe含量为0ppmw、30ppmw、100ppmw时,硅锭中部平均少子寿命分别为0.81μs、0.52μs和0.40μs。掺入适量的Sn元素,能有效削弱杂质Fe的危害,提高少子寿命。当初始Fe含量为30ppmw时,掺入Sn为15ppmw、30ppmw后,硅锭中部平均少子寿命提高23%、25%。当Fe含量为100ppmw时,掺入Sn含量为15ppmw、30ppmw、50ppmw后,少子寿命可提高40%、50%、40%。原子半径比Si大的Sn原子引入晶格应力,抑制间隙原子Fe成核、阻碍Fe扩散,有效减少杂质Fe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 杂质 fe 多晶硅 少子寿命
下载PDF
CVD法制备高纯钛过程中杂质铁的行为研究
13
作者 李纪伟 陈肖虎 +2 位作者 王睿 李名新 王帅帅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2,共4页
研究了CVD法制备高纯钛过程中杂质铁的行为;通过对卤化亚铁的相关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卤化亚铁的合成与分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卤化温度为800~1 000K,最佳裂解沉积温度为1 400~1 650K,在此温度范围内,不仅可高效生产高纯钛,还可有效... 研究了CVD法制备高纯钛过程中杂质铁的行为;通过对卤化亚铁的相关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卤化亚铁的合成与分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卤化温度为800~1 000K,最佳裂解沉积温度为1 400~1 650K,在此温度范围内,不仅可高效生产高纯钛,还可有效抑制杂质铁带来的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钛 杂质铁 CVD法 低温卤化 高温沉积 热力学
下载PDF
Fe杂质对AB_5型储氢合金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青军 李国勋 +1 位作者 周传华 王瑞坤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08-210,共3页
研究了混合稀土中的铁杂质对混合稀土一镍系储氢合金Mm(NiCoMnAl)_5电性能的影响,当铁在稀土中的含量小于0.4w%时,对AB_5型储氢合金的容量、循环寿命、电压平台等性能无明显影响,当Fe在稀土中的含量达0.4w%时,储氢合金的活化性能稍有... 研究了混合稀土中的铁杂质对混合稀土一镍系储氢合金Mm(NiCoMnAl)_5电性能的影响,当铁在稀土中的含量小于0.4w%时,对AB_5型储氢合金的容量、循环寿命、电压平台等性能无明显影响,当Fe在稀土中的含量达0.4w%时,储氢合金的活化性能稍有降低。XRD分析结果表明,稀土中铁含量不超过0.4w%时,合金均为单相CaCu_5型结构,且其晶胞参数均没有改变,SEM结合EDS分析结果表明,稀土中铁含量为0.4w%的合金与稀土中铁含量为0.084w%的合金相比,二者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组织均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 储氢合金 电性能 镍氢电池 AB3型
下载PDF
Fe、Si杂质对7050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洪雷 王凤春 +1 位作者 王志超 孙黎明 《黑龙江冶金》 2016年第2期30-31,共2页
简述Fe、Si杂质在7050合金制品不同生产工序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对7050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7050合金 fe、Si杂质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硅片分凝除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水凤 洪春勇 +1 位作者 傅永明 甘国堂 《江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1期59-64,共6页
针对实用硅片研磨损伤层中的铁杂质玷污问题,本文探讨了Al-Fe-Si固溶体系的分凝效应,提出了一种热处理除铁的新工艺。实验样品用紫外光致荧光谱法进行了分析,并用扫描电镜X光能谱检测。结果表明,这一工艺使铁杂质含量明显下降。
关键词 分凝除铁效应 铁杂质玷污 硅片
下载PDF
微量稀土对工业纯铝中杂质相的变质行为 被引量:55
17
作者 傅高升 孙锋山 +2 位作者 任立英 陈文哲 钱匡武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采用SEM ,EDAX ,TEM等分析研究了稀土对工业纯铝中富Fe(Si)杂质相的变质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 :富铈混合稀土 (RE)是一种有效的变质剂 ,可使铝中杂质相由粗大长针 (条 )状或骨骼状变为细小的团球状或短棒状 ,且分布较均匀 ,提高了材料... 采用SEM ,EDAX ,TEM等分析研究了稀土对工业纯铝中富Fe(Si)杂质相的变质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 :富铈混合稀土 (RE)是一种有效的变质剂 ,可使铝中杂质相由粗大长针 (条 )状或骨骼状变为细小的团球状或短棒状 ,且分布较均匀 ,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尤其是塑性 )。其变质机制主要是因稀土在固 /液界面前沿的富集 ,导致了稀土进入杂质相形成 (AlFeSiRE)的复杂化合物 ,或吸附在杂质相表面阻碍其长大。但过量稀土易导致第二相数量增多 ,降低材料塑性 ,其加入量应小于 0 .0 7% (质量分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工业纯铝 杂质相 变质 富铁杂质相 SEM EDAX TEM 富铈混合稀土 变质剂
下载PDF
Modification Behavior of Trace Rare Earth on Impurity Phases in Commercial Purity Aluminum 被引量:27
18
作者 傅高升 孙锋山 +2 位作者 任立英 陈文哲 钱匡武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1-66,共6页
Modify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race rare earth on Fe(Si) rich impurity phases in commercial purity aluminum were studied with the aids of SEM, EDAX, TEM, etc. It is found that Ce rich mixed rare earth (RE) is an... Modify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race rare earth on Fe(Si) rich impurity phases in commercial purity aluminum were studied with the aids of SEM, EDAX, TEM, etc. It is found that Ce rich mixed rare earth (RE) is an effective modifying agent, which makes the coarse Fe rich impurity phases transform into complex compounds of tiny, sphere/short stick form, thus improv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is material; its modifying mechanism is in that RE gathering in front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 enters into the impurity phases, forming complex (AlFeSiRE) compounds; or is adsorbed in the impurity phases surface, impeding the growth of impurity phases; however, excessive RE will result in the increasing of RE compounds (secondary phases), and plasticity reduction of this material. Therefore, its addition amount should be less than 0 07% (mass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commercial purity aluminum fe rich impurity phases modification of impurity phases
下载PDF
罐用铝材铸态组织结构的电镜观察
19
作者 傅高升 陈鸿玲 +1 位作者 陈文哲 钱匡武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8-702,共5页
采用SEM、EDAX和TEM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方法,考察和分析了经不同熔体处理的高成形性压力罐用铝材的铸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压力罐用铝材中的氧化夹杂物主要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Al2O3,富Fe杂质相主要有单斜晶格的Al3Fe相、... 采用SEM、EDAX和TEM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方法,考察和分析了经不同熔体处理的高成形性压力罐用铝材的铸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压力罐用铝材中的氧化夹杂物主要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Al2O3,富Fe杂质相主要有单斜晶格的Al3Fe相、六方晶格的T1相(Al12Fe3Si)和AlFeSiRE相,其中AlFeSiRE相的晶体结构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确定。熔体处理对罐用铝材铸态的微观组织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未处理或常规处理时,氧化夹杂物数量较多,且呈聚集成团、不均匀分布,尺寸较大(10~40μm);富Fe相主要为单斜晶格的Al3Fe及六方晶格的T1相,还有少量的亚稳相Al6Fe等存在。这些相呈粗大针条状、骨骼状存在,并且夹杂物与富Fe相易于聚集在一起。高效熔体处理后,夹杂物量少且尺寸细小(≤4μm),均匀弥散分布;同时富Fe相主要为AlFeSiRE相和极少量Al3Fe相,AlFeSiRE相呈细小团球状(<0.5μm)或短棒状(宽<2μm,长<8μm),沿晶均匀分布,未发现夹杂物与富Fe相聚集成一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用铝材 熔体处理 微观组织 氧化夹杂物 fe杂质相
下载PDF
高成形性罐用铝材铸态组织结构的电镜观察
20
作者 傅高升 陈鸿玲 +1 位作者 陈文哲 钱匡武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1-125,共5页
采用SEM、EDAX和TEM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手段分析和探讨了经不同熔体处理的高成形性压力罐用铝材的铸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压力罐用铝材中的氧化夹杂物主要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Al2O3,富Fe杂质相主要有单斜晶格的Al3Fe相、... 采用SEM、EDAX和TEM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手段分析和探讨了经不同熔体处理的高成形性压力罐用铝材的铸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压力罐用铝材中的氧化夹杂物主要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Al2O3,富Fe杂质相主要有单斜晶格的Al3Fe相、六方晶格的T1(Al12Fe3Si)相,或(AlFeSiRE)相,其中(AlFeSiRE)相的晶体结构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确定。熔体处理对罐用铝材铸态的微观组织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未处理或常规处理时,氧化夹杂物数量较多,且呈聚集成团、不均匀分布,尺寸较大(约10~30μm);富Fe相主要为单斜晶格的Al3Fe及六方晶格的T1相,还有少量的亚稳相Al6Fe等存在。这些相呈粗大针条状、骨骼状等存在,并且夹杂物与富Fe相易于聚集在一起。高效熔体处理后,夹杂物量少且尺寸细小(≤4μm),均匀弥散分布;同时富Fe相主要为(AlFeSiRE)相和极少量Al3Fe相等,(AlFeSiRE)相呈细小团球状(<0.5μm)或短棒状(<2μm×8μm),沿晶均匀分布,未发现夹杂物与富Fe相聚集成一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用铝材 熔体处理 微观组织构 氧化夹杂物 杂质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