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Fe对贮氢合金Ml(Ni-Co-Mn-Ti)_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立新 雷永泉 +1 位作者 朱光明 王启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5-138,共4页
针对混合稀土金属中含有不定量的Fe杂质及贮氢电极合金在熔炼过程中容易混入Fe杂质的特点,采用在Ml(NiCoMnTi)5合金中人为地添加不同量Fe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Fe掺杂量对贮氢电极合金Ml(NiCoMnTi)5... 针对混合稀土金属中含有不定量的Fe杂质及贮氢电极合金在熔炼过程中容易混入Fe杂质的特点,采用在Ml(NiCoMnTi)5合金中人为地添加不同量Fe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Fe掺杂量对贮氢电极合金Ml(NiCoMnTi)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Fe(x≤0.05)掺杂时合金的放电容量有所提高,但随着Fe掺杂量的进一步增多,合金的放电容量逐渐下降;增加Fe掺杂量可以改善合金的活化性能;掺杂Fe的存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但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电极合金 电化学性能 掺杂 贮氢合金
下载PDF
可见光响应的铁掺杂TiO_2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常琳 刘晶冰 +1 位作者 王金淑 张文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4-748,共5页
以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水溶性过氧化钛配合物作为前驱体一步合成了掺铁TiO2中空微球,并利用XRD,SEM,TEM,XPS,UV-Vi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一步法制备的掺铁TiO2中空微球以锐钛矿相存在且具有良好的中空结构,掺杂少量... 以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水溶性过氧化钛配合物作为前驱体一步合成了掺铁TiO2中空微球,并利用XRD,SEM,TEM,XPS,UV-Vi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一步法制备的掺铁TiO2中空微球以锐钛矿相存在且具有良好的中空结构,掺杂少量铁到体系中,改变了其电子结构,使其吸收波长拓展到可见光区。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结果表明,掺杂0.75%铁的TiO2中空微球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对Fe3+影响光催化活性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掺铁 中空微球 可见光响应
下载PDF
以陶瓷球为载体的铁掺杂氧化锌纳米棒光催化降解甲醛气体(英文) 被引量:11
3
作者 段月琴 杨松坡 +1 位作者 于江玲 袁志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73-1677,共5页
采用简单的湿化学法在陶瓷球上制备了纯氧化锌和铁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纯氧化锌... 采用简单的湿化学法在陶瓷球上制备了纯氧化锌和铁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纯氧化锌及铁掺杂的氧化锌在紫外光照射下对甲醛气体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与纯氧化锌相比,铁掺杂的催化剂表现出更优越的光催化活性。当Fe的掺杂量为4%时,催化剂对甲醛的降解效率最高。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重复利用,循环使用10次之后,催化效率仍可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棒 铁掺杂 甲醛 光催化
下载PDF
铁掺杂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文倩 邓德明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3,共7页
以尿素和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Fe掺杂量的氮化碳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的引入并未改变氮化碳的石... 以尿素和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Fe掺杂量的氮化碳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的引入并未改变氮化碳的石墨相结构,且有效降低了氮化碳催化剂的禁带宽度,拓宽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提高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的结果表明,不同Fe掺杂量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单纯的氮化碳催化剂,其中以硝酸铁与氮化碳质量比为15%的掺杂量为最佳,反应6h降解率达到81.7%,4次循环使用后,催化剂稳定性较好.此外,该体系的光催化机理研究表明,O·-2是光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光催化 可见光 甲基橙 铁掺杂
原文传递
Fe^3+/T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可见光响应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霞 孟皓 +1 位作者 孙挺 周春彬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4-1398,共5页
在钛酸四丁酯(TBOT)的溶胶-凝胶过程中,掺杂Fe^(3+)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得到的Fe^(3+)/TiO_2复合粒子在吸收曲线的530 nm处产生了宽的强吸收峰,并对Rhodamine B具有一定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应用TEM,XRD,TG-DTA和U... 在钛酸四丁酯(TBOT)的溶胶-凝胶过程中,掺杂Fe^(3+)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得到的Fe^(3+)/TiO_2复合粒子在吸收曲线的530 nm处产生了宽的强吸收峰,并对Rhodamine B具有一定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应用TEM,XRD,TG-DTA和UV-Vis等手段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的Fe^(3+)进入纳米TiO_2的晶格,产生新的带宽(E_g=1.37 eV),从而改变了TiO_2的光谱响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复合纳米粒子 fe掺杂 可见光响应 光催化
下载PDF
可见光响应的铁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弓莹 刘慧瑾 +3 位作者 高雯雯 焦玉荣 马向荣 李霄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2072-2075,共4页
以硝酸铁、硫酸氧钛为出发原料,通过直接化学法合成了锐钛矿型的Fe掺杂的Ti O2纳米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热差热重分析仪对样品的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掺杂的纳米Ti... 以硝酸铁、硫酸氧钛为出发原料,通过直接化学法合成了锐钛矿型的Fe掺杂的Ti O2纳米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热差热重分析仪对样品的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掺杂的纳米Ti O2光催化剂的紫外吸收光谱和纯Ti O2相比,吸收带边发生红移,光响应范围拓展到在可见光区域;Fe的掺杂可以提高Ti O2的光催化性能,其中1%的Fe-Ti O2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在模拟可见光条件下,Fe-Ti O2表现出了较优的光催化性能,光照10 min后,降解率高达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O2 fe掺杂 光催化 可见光
下载PDF
一步火焰辅助热解法制备Fe掺杂嵌碳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希 李绘 +1 位作者 孙通 崔晓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55-2860,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和无水氯化铁为前驱体,通过一步火焰辅助热解法制备了Fe掺杂嵌碳TiO2,并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等对样品的形貌、组分、晶... 以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和无水氯化铁为前驱体,通过一步火焰辅助热解法制备了Fe掺杂嵌碳TiO2,并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等对样品的形貌、组分、晶型和光吸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无需后续热处理可直接得到主要是锐钛矿相TiO2的样品,Fe3+以替位掺杂形式进入TiO2晶格,随掺杂量增加,样品在可见光区域的吸光度提高,吸收带边红移.Fe掺杂量(摩尔分数)小于0.2%可改善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当Fe掺杂量为0.1%时,样品在可见光和紫外-可见光照射下均显示出最高的降解亚甲基蓝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辅助热解法 fe掺杂 嵌碳 TIO2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铁掺杂四方、三方两相共存PZN-PZT陶瓷的Raman散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路朋献 邹文俊 +5 位作者 许德合 马秋花 朱满康 侯永改 栗政新 王春华 《光散射学报》 2007年第1期23-29,共7页
Raman散射常用于研究温度变化时铁电体的各种相变,如铁电-顺电相变等,但是,利用Raman散射研究掺杂诱导的相变并不常见。本文采用Raman散射研究了铁掺杂Pb(Zn1/3Nb2/3)0.2(Zr0.5Ti0.5)0.8O3(PZN-PZT)铁电陶瓷中三方-四方共存现象。通过... Raman散射常用于研究温度变化时铁电体的各种相变,如铁电-顺电相变等,但是,利用Raman散射研究掺杂诱导的相变并不常见。本文采用Raman散射研究了铁掺杂Pb(Zn1/3Nb2/3)0.2(Zr0.5Ti0.5)0.8O3(PZN-PZT)铁电陶瓷中三方-四方共存现象。通过分析四方相E(3TO)和A1(3TO)模式与三方相Rl模式,确定了铁掺杂对PZN-PZT陶瓷中三方-四方共存结构的影响。这一结果,得到了XRD相分析的验证。因此,通过对Raman散射中三方-四方振动模式的分析,可以表征掺杂诱导的PZT基陶瓷中三方-四方相结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分析 PZN—PZT 铁掺杂 XRD分析
下载PDF
可见光响应型Fe掺杂SiO_2/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降解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韵芳 樊彩梅 孙彦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1-65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见光响应型Fe掺杂SiO2/TiO2光催化材料,并采用TG-DTA、XRD、UV-vis、TEM及XP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水中腐殖酸的降解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可见光照射下Fe-SiO2/TiO2的光催化活性。XRD结果表明,Fe离子掺杂可抑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见光响应型Fe掺杂SiO2/TiO2光催化材料,并采用TG-DTA、XRD、UV-vis、TEM及XP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水中腐殖酸的降解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可见光照射下Fe-SiO2/TiO2的光催化活性。XRD结果表明,Fe离子掺杂可抑制催化剂晶粒尺寸,600℃焙烧后的Fe-SiO2/TiO2为锐钛矿相结构。Uv-vis吸收光谱分析可看出Fe离子掺杂提高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并使催化剂的吸收带边产生了红移。XPS光谱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着Fe2+和Fe3+。实验结果表明,Fe-SiO2/TiO2在可见光下对腐殖酸的光催化降解率优于SiO2/TiO2和TiO2。Fe-SiO2/TiO2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为:Fe离子掺杂不仅使SiO2/TiO2催化剂的粒径减小和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而且在催化剂表面产生了有利于光生e--h+对分离的Fe3+/Fe2+氧化还原循环电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响应 SiO2/TiO2复合催化剂 fe掺杂 腐殖酸
下载PDF
Fe掺杂对改善g-C_3N_4结构提升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鹏 魏晓芳 +3 位作者 田林 王士凡 朱文友 刘振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6-292,297,共8页
石墨相氮化碳已经成为光催化领域、特别是光催化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尿素为原料,引入少量的硝酸铁改性,制备了不同含量的Fe掺杂的g-C_3N_4催化剂。采用SEM、XRD、IR、XPS、UV-Vis、PL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表征。结果表明,Fe的掺杂... 石墨相氮化碳已经成为光催化领域、特别是光催化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尿素为原料,引入少量的硝酸铁改性,制备了不同含量的Fe掺杂的g-C_3N_4催化剂。采用SEM、XRD、IR、XPS、UV-Vis、PL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表征。结果表明,Fe的掺杂有利于g-C_3N_4的剥离,影响了g-C_3N_4的能带结构,增强了其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并以罗丹明B水溶液模拟废水,在可见光下考察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发现当Fe掺杂量为0. 3%时效果最佳,降解速率是g-C_3N_4的1. 62倍,且研究发现超氧自由基与空穴是该体系下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 fe掺杂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Fe掺杂碳纳米管吸附Al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代利峰 刘涛 +2 位作者 龚亮 常春蕊 安立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2-1188,共7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Al原子在本征(5,5)型及Fe掺杂(5,5)型碳纳米管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研究掺杂Fe前后碳纳米管吸附Al的吸附能、能带结构和电荷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掺杂Fe能够增强Al在(5,5)型碳纳米管表面的吸附能,提高Al与碳纳米管之...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Al原子在本征(5,5)型及Fe掺杂(5,5)型碳纳米管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研究掺杂Fe前后碳纳米管吸附Al的吸附能、能带结构和电荷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掺杂Fe能够增强Al在(5,5)型碳纳米管表面的吸附能,提高Al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电荷转移。这主要是因为掺杂Fe原子后,Fe原子与Al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结合,Al与碳纳米管之间由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此类掺杂有望改善Al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界面的电接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第一性原理 fe掺杂 Al吸附
下载PDF
Fe掺杂石墨烯表面吸附Au: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扬 安立宝 龚亮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114,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Au在Fe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计算掺杂Fe前后石墨烯对Au的吸附能以及石墨烯的局部态密度和电荷分布。结果表明:掺杂Fe增强了Au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能,提高了Au与石墨烯间的电荷转移。掺杂Fe后,Fe与Au间形成...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Au在Fe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计算掺杂Fe前后石墨烯对Au的吸附能以及石墨烯的局部态密度和电荷分布。结果表明:掺杂Fe增强了Au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能,提高了Au与石墨烯间的电荷转移。掺杂Fe后,Fe与Au间形成了共价键,Au与石墨烯间由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此外,自旋极化计算结果显示Fe掺杂石墨烯-Au体系中自旋向上态密度和自旋向下态密度关于费米能级对称,说明Fe掺杂不会使体系产生磁矩而影响材料性能。此类掺杂有望改善石墨烯载Au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石墨烯 fe掺杂 Au吸附
下载PDF
尖晶石LiNi_(0.5)Mn_(1.5)O_4中掺杂Fe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国强 李雪萍 厉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55-1759,共5页
利用湿化学法结合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尖晶石LiNi_(0.5)Mn_(1.5)O_4和掺杂Fe的LiNi_(0.45)Fe_(0.1)Mn_(1.45)O_4材料,从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充放电曲线特点、倍率性能等方面比较了掺杂Fe以后对材料的影响,并结合热重实验,通过测试失重量,... 利用湿化学法结合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尖晶石LiNi_(0.5)Mn_(1.5)O_4和掺杂Fe的LiNi_(0.45)Fe_(0.1)Mn_(1.45)O_4材料,从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充放电曲线特点、倍率性能等方面比较了掺杂Fe以后对材料的影响,并结合热重实验,通过测试失重量,进而分析了材料中的氧缺陷含量,推导出掺杂Fe的作用机理:尖晶石LiNi_(0.5)Mn_(1.5)O_4材料中掺杂Fe元素,能够使材料晶体中保持一定的氧缺陷,从而使得材料含有一定量的Mn^(3+),提高了材料充放电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晶体 正极材料 铁掺杂 充放电性能
原文传递
一种磷酸铈伪装无机颜料的制备与红外隐身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凌英 赵芳 +2 位作者 赫万恒 张淑琴 曹洪娜 《中国涂料》 CAS 2024年第8期17-22,共6页
以铁为掺杂元素,采用固态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磷酸铈伪装无机颜料,研究其制备工艺和红外隐身性能,从掺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方面具体分析对反应产物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影响因素中,掺杂剂的影响最大,反应温度次之,反应时间... 以铁为掺杂元素,采用固态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磷酸铈伪装无机颜料,研究其制备工艺和红外隐身性能,从掺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方面具体分析对反应产物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影响因素中,掺杂剂的影响最大,反应温度次之,反应时间影响最小。对反应物试样分别进行表观分析、XRD、粒度测试和红外发射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掺Fe后磷酸铈为茶色无规则块状固体,单斜晶系;磷酸铈颗粒平均粒径在6~7μm;红外发射率较低,掺Fe后的磷酸铈作为红外隐身颜料在重要设施建筑、武器装备和器材的伪装保护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 磷酸铈 fe掺杂 固态化学反应
下载PDF
N,B,Fe-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学军 董玉瑛 +1 位作者 崔玉波 冉春秋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8,共5页
通过水热方法分别制备了N,B,Fe二元素掺杂和三元素掺杂的TiO2催化剂,并对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N2等温吸脱附、FT-IR等表征.制得的催化剂形貌为颗粒状,晶型主要以锐钛矿相为主,掺杂不影响催化剂的晶型,三元素... 通过水热方法分别制备了N,B,Fe二元素掺杂和三元素掺杂的TiO2催化剂,并对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N2等温吸脱附、FT-IR等表征.制得的催化剂形貌为颗粒状,晶型主要以锐钛矿相为主,掺杂不影响催化剂的晶型,三元素掺杂TiO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20.1m2·g-1),三元素掺杂TiO2催化剂的禁带宽度为2.6eV.降解罗丹明B染料实验结果表明,N,B,Fe三元素掺杂的TiO2催化剂在400nm以上的可见光区有明显吸收,2h内降解率可达70.6%.分析表明,N,B的掺杂,减小了TiO2的带隙,Fe的掺杂,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的几率,三元素掺杂产生了协同效应,共同提高了TiO2在可见光的光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TiO2) N B fe掺杂 光催化氧化 罗丹明B
原文传递
掺杂Fe^(3+)对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钢印 王英 +3 位作者 肖志平 唐仁衡 丁恒敏 肖方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8,共4页
以Li2CO3、MnO2、NiO、FeC2O4·2H2O为原料,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LiNi0.5Mn1.5O4/LiNi0.5Mn1.45Fe0.05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XRD、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引入Fe3+可以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以Li2CO3、MnO2、NiO、FeC2O4·2H2O为原料,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LiNi0.5Mn1.5O4/LiNi0.5Mn1.45Fe0.05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XRD、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引入Fe3+可以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并且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一定程度上减缓材料的容量衰减,LiNi0.5Mn1.45Fe0.05O4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2C倍率下经20次充放电循环,未掺杂样品与掺杂样品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5.4mAh/g和120.1mAh/g,容量保持率由92.1%提高到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电压正极材料 固相法 fe 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Fe掺杂SrCoO_(3)敏感电极的阻抗型NO_(2)传感器
17
作者 史英伟 刘永光 +3 位作者 王岭 孟维薇 李跃华 戴磊 《矿冶》 CAS 2024年第5期670-676,693,共8页
NO_(2)作为有害污染物,会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和土地富营养化等。为了减少NO_(2)的排放,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开发高性能的NO_(2)传感器对于监测和控制NO_(2)处理过程至关重要。利用Fe掺杂SrCoO_(3)为敏感电极(SE),... NO_(2)作为有害污染物,会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和土地富营养化等。为了减少NO_(2)的排放,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开发高性能的NO_(2)传感器对于监测和控制NO_(2)处理过程至关重要。利用Fe掺杂SrCoO_(3)为敏感电极(SE),钇稳定氧化锆(YSZ)为电解质,制备阻抗谱型NO_(2)传感器。结果表明,在550℃下,Fe掺杂SrCo_(x)Fe_(1-x)O_(3)-SE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NO_(2)气体具有良好的响应能力;掺入Fe元素,传感器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在高浓度NO_(2)气氛下,相角(Θ)响应值增加明显,在低浓度NO_(2)气氛下,响应值未明显降低。综合考虑响应值和响应速率等因素,SrCo_(0.85)Fe_(0.15)O_(3)-SE传感器敏感性能最佳,最佳工作温度为550℃,最大响应值高达27.1°,是未掺杂Fe之前的1.96倍。此外,在受到CH_(4)、CO_(2)、H 2、NH 3和NO等气体的干扰下,SrCo_(0.85)Fe_(0.15)O_(3)-SE传感器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选择性。研究可对固体电解质型NO_(2)传感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谱型 NO_(2)传感器 SrCoO_(3) fe掺杂
下载PDF
掺杂Fe^(3+)对钛酸锶氧敏薄膜电阻的影响
18
作者 杨莉 郭森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利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钛酸锶氧敏薄膜 ,掺杂不同含量的铁离子 ,测试在不同氧分压、温度下薄膜的电阻。所得到的结果和镁离子的掺杂一样 ,可以改善阻温特性 ,降低薄膜电阻。铁离子的摩尔分数在 2 0 %~ 2 5 %之间时 ,薄膜电阻在一定... 利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钛酸锶氧敏薄膜 ,掺杂不同含量的铁离子 ,测试在不同氧分压、温度下薄膜的电阻。所得到的结果和镁离子的掺杂一样 ,可以改善阻温特性 ,降低薄膜电阻。铁离子的摩尔分数在 2 0 %~ 2 5 %之间时 ,薄膜电阻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降低 ,表现出较好的氧敏特性 ,在该区间内阻温特性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薄膜 铁掺杂 氧敏材料 电阻
下载PDF
TiO_2纳米粒子的表面光电压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辛柏福 王鹏 任志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改性催化剂的SPS信号强度变化的原因及其与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文中制备了三种光催化剂:表面沉积贵金属银的Ag-TiO2纳米粒子、不同pH条件下水热法制备的TiO2纳米粒子、过渡金属铁离子掺杂的Fe-TiO2纳米粒子,并利用SPS技... 为了研究不同改性催化剂的SPS信号强度变化的原因及其与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文中制备了三种光催化剂:表面沉积贵金属银的Ag-TiO2纳米粒子、不同pH条件下水热法制备的TiO2纳米粒子、过渡金属铁离子掺杂的Fe-TiO2纳米粒子,并利用SPS技术分析了所制备催化剂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Ag-TiO2体系,表面光电压信号越弱,光催化活性越高;而对于水热法制备的TiO2体系和Fe-TiO2体系,则是表面光电压信号越强,光催化活性越高.所制备光催化剂的SPS信号强度变化与其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及复合机制必然有着联系,因此可利用SPS分析技术快速评价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表面光电压谱 光催化 水热 铁掺杂 银沉积
下载PDF
Fe掺杂对Pt-Sn-K/γ-Al_2O_3异丁烷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荣欣 时宇 +3 位作者 李先如 顾彬 于杨 孙承林 《工业催化》 CAS 2016年第4期48-54,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Fe含量的Fe(x)-γ-Al_2O_3复合氧化物载体,并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了Pt-Sn-K/Fe(x)-γ-Al_2O_3催化剂。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XRD、N_2物理吸附-脱附和NH_3-TPD表征,研究Fe的掺杂对Pt-Sn-K/Fe(x)-γ-Al_2O_3催化剂的结...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Fe含量的Fe(x)-γ-Al_2O_3复合氧化物载体,并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了Pt-Sn-K/Fe(x)-γ-Al_2O_3催化剂。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XRD、N_2物理吸附-脱附和NH_3-TPD表征,研究Fe的掺杂对Pt-Sn-K/Fe(x)-γ-Al_2O_3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异丁烷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的引入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当Fe_2O_3掺杂质量分数为4%时,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异丁烯收率,50 h的平均收率达到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fe掺杂 Pt—Sn—K/fe(x)-γ-Al2O3催化剂 共沉淀 异丁烷脱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