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1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李白的送别诗
被引量:
5
1
作者
万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送别诗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安二年为界,李白早期的送别诗多用格律体,写得明朗单纯,侧重于叙惜别之情;后期的送别诗则采用了不少歌行体,在情感的表现上要丰富复杂得多。另一方面,虽然他与王维、岑参等诗人共同反映了唐朝积...
送别诗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安二年为界,李白早期的送别诗多用格律体,写得明朗单纯,侧重于叙惜别之情;后期的送别诗则采用了不少歌行体,在情感的表现上要丰富复杂得多。另一方面,虽然他与王维、岑参等诗人共同反映了唐朝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但李白的送别诗在情感表现、意象运用上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送别诗
唐朝
时代精神
文学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唐离别诗的盛唐余韵
2
作者
蔡星灿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盛唐气象”是指盛唐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晚唐的许多离别诗延续了盛唐气韵,其意境或宏阔壮大或自然清新,其情感或昂扬健朗或冲淡平和,其气韵浑然流转,这些都鲜明地折射出盛唐气象。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诗赋取士...
“盛唐气象”是指盛唐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晚唐的许多离别诗延续了盛唐气韵,其意境或宏阔壮大或自然清新,其情感或昂扬健朗或冲淡平和,其气韵浑然流转,这些都鲜明地折射出盛唐气象。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诗赋取士和军功制的影响,诗人性情及人生经历,诗人主动追求盛唐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气象
晚唐
离别诗
盛唐余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许浑送别诗看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49,共4页
许浑的送别诗约占其今存诗作的五分之一,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浑送别诗所构成的写作特点,反映了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也是他的诗作为后世模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晚唐送别诗在其结构模式化的同时,诗情则由壮大浓郁转为...
许浑的送别诗约占其今存诗作的五分之一,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浑送别诗所构成的写作特点,反映了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也是他的诗作为后世模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晚唐送别诗在其结构模式化的同时,诗情则由壮大浓郁转为平和散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许浑
送别诗
创作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涉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论析
4
作者
周婷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歌创作于临行赠别之际。这一部分诗歌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离别多感伤,情感抒发是其第一要义。唐诗妙于写情,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表现为情真意挚的情感表达;其次,唐代诗歌在唐前诗歌缘情感物的抒情...
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歌创作于临行赠别之际。这一部分诗歌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离别多感伤,情感抒发是其第一要义。唐诗妙于写情,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表现为情真意挚的情感表达;其次,唐代诗歌在唐前诗歌缘情感物的抒情基础之上形成了以景兴情的景物托写。这两个方面构成这一部分诗歌的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梅关古道
赠答送别诗
大庾岭
以景兴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杜甫的送别诗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宁
魏佳乐
《唐都学刊》
2022年第5期18-22,共5页
《杜工部集》现存杜甫的诗作一千四百余首,其中送别诗大约一百三十四首。从送别的对象来看,可以将杜甫送别诗大致分为亲人之别和友人之别。送别亲人的诗篇中多数对象是其舅、其兄弟,多反映的是杜甫与亲人离别时的悲痛、伤心和不舍。送...
《杜工部集》现存杜甫的诗作一千四百余首,其中送别诗大约一百三十四首。从送别的对象来看,可以将杜甫送别诗大致分为亲人之别和友人之别。送别亲人的诗篇中多数对象是其舅、其兄弟,多反映的是杜甫与亲人离别时的悲痛、伤心和不舍。送别友人的诗篇主要是挚友、同僚。杜甫送别诗巧妙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不仅内容丰富、情感饱满真挚,而且少私情而多道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送别诗
亲人之别
友人之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徐铉送别诗中的归乡意象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颖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65-67,共3页
由五代入宋的徐铉的送别诗打破了晚唐以来许浑等人模式化、机械化写作的模式,立足于自身感情的抒发,借送别他人之际,诉说自己的归乡之意、思乡之情。徐铉的归乡之思,更多的是他无奈之情的流露。他已将故乡的概念赋予了更深厚的内涵,不...
由五代入宋的徐铉的送别诗打破了晚唐以来许浑等人模式化、机械化写作的模式,立足于自身感情的抒发,借送别他人之际,诉说自己的归乡之意、思乡之情。徐铉的归乡之思,更多的是他无奈之情的流露。他已将故乡的概念赋予了更深厚的内涵,不仅仅是地域范围、乡土亲情层面上的思乡,更多的是寻求精神领域的一种寄托,包含了更多的寻根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铉
送别诗
归乡意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的独创性
被引量:
2
7
作者
丁茂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1期29-30,共2页
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开篇便开拓出一个壮阔恢宏、气势磅礴的境界,这与一般着眼于燕羽、柳枝、泪痕和酒盏之类的细碎物象截然不同。它背衬壮景抒发豪情——思想方面的独创性,它以壮景衬托豪情——写作手法方面的...
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开篇便开拓出一个壮阔恢宏、气势磅礴的境界,这与一般着眼于燕羽、柳枝、泪痕和酒盏之类的细碎物象截然不同。它背衬壮景抒发豪情——思想方面的独创性,它以壮景衬托豪情——写作手法方面的独创性。探求王勃送别诗中的独创元素,对于挖掘该诗的意蕴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勃
送别诗
思想
艺术
独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初唐送别诗创作的多元格局及诗歌史意义
被引量:
2
8
作者
杨玉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5,共13页
跨度近百年的初唐是唐代诗歌的发轫时期,也是送别诗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段。初唐时期的送别诗数量虽然有限,但是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献和文学史价值。初唐送别诗的创作格局中,主要存在三种体式的诗歌:存在于宫廷环境中的宫廷送别诗,以创...
跨度近百年的初唐是唐代诗歌的发轫时期,也是送别诗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段。初唐时期的送别诗数量虽然有限,但是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献和文学史价值。初唐送别诗的创作格局中,主要存在三种体式的诗歌:存在于宫廷环境中的宫廷送别诗,以创作上的集体性和风格上的富丽性为标志;活跃在贵族官僚阶层的送别诗,其中的送人赴任的饯送诗、涉及贬谪的送别诗具有诗风、诗体的转折意义与示范价值;代表文坛新鲜血液的底层文人创作的送别诗,这类诗歌将送别诗拉回到抒情的轨道上,气势激昂,感情热烈,启盛唐之先鞭。送别诗的频繁创作使初唐文坛保持着活力与生命力,也体现了唐朝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南北文化交融的时代特征。初唐送别诗是整个唐诗从宫廷走向江山与塞漠的表征之一,对后来的同主题诗歌创作起到了开创和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图送别诗
初唐
宫廷
贬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送别诗情感特征初探
被引量:
2
9
作者
赵建建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2-47,共6页
唐代送别诗情感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或慷慨豪壮、奋发蓬勃;或哀而不伤、委婉缠绵;或孤愤幽怨、感伤悲切。在情境营造上,尤以饮酒话别、折柳相送、慷慨悲歌最为常见。唐代送别诗的大发展与兼收并蓄的时代风气、诗人对道的追求和自我意识...
唐代送别诗情感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或慷慨豪壮、奋发蓬勃;或哀而不伤、委婉缠绵;或孤愤幽怨、感伤悲切。在情境营造上,尤以饮酒话别、折柳相送、慷慨悲歌最为常见。唐代送别诗的大发展与兼收并蓄的时代风气、诗人对道的追求和自我意识觉醒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歌
送别诗
情感
自我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李白对送别诗的创新
被引量:
1
10
作者
赵年秀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送别诗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均有脍炙人口之作传世。而盛唐诗仙李白之送别诗则在意蕴、情调和境界等诸方面均有不同于前人的创新之处,这一方面因为盛唐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与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等个人因素有关。探讨李白送...
送别诗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均有脍炙人口之作传世。而盛唐诗仙李白之送别诗则在意蕴、情调和境界等诸方面均有不同于前人的创新之处,这一方面因为盛唐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与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等个人因素有关。探讨李白送别诗的创新点及其成因,可为当代诗歌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别诗
李白
政治文化背景
个人因素
诗歌创新
创新点
盛唐
文人
意蕴
诗仙
境界
豪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辨正
被引量:
1
11
作者
冯保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124,共5页
冯梦龙晚年出任寿宁县令,乃其生平中大事。然其任期讫于何时,因文献无征,迄今多沿用陆树仑先生多年前的一个大致判断。综合新见曹学佺赠别诗,《寿宁待志》有关代署事实的记载,以及明朝官员考察制度,可以判定,冯梦龙在任职寿宁知县将近...
冯梦龙晚年出任寿宁县令,乃其生平中大事。然其任期讫于何时,因文献无征,迄今多沿用陆树仑先生多年前的一个大致判断。综合新见曹学佺赠别诗,《寿宁待志》有关代署事实的记载,以及明朝官员考察制度,可以判定,冯梦龙在任职寿宁知县将近三年之际的考察中,因年龄及出身问题而致仕,其寿宁知县任期只有三年,而非四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寿宁知县任期
赠别诗
三年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豪壮为主,杂以柔情——论岑参边塞送别诗的内容特征
被引量:
2
12
作者
杨栖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4-47,共4页
自古离别多悲情,然而在岑参的边塞送别诗中,除了乡愁和关心友人的情感,更多的是豪壮情怀。岑参边塞送别诗的内容特征主要有远游游子的思乡之愁、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建功立业的功名意识。功名意识使得岑参在离别之际保持昂扬的精神,与...
自古离别多悲情,然而在岑参的边塞送别诗中,除了乡愁和关心友人的情感,更多的是豪壮情怀。岑参边塞送别诗的内容特征主要有远游游子的思乡之愁、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建功立业的功名意识。功名意识使得岑参在离别之际保持昂扬的精神,与友人相互勉励,而非一味悲伤垂泪,彰显了盛唐气象,在精神风貌上与其他时代的送别诗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送别诗
豪壮
功名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中别诗的别式离情探骊
13
作者
向程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送别诗所表现出的送别方式和离别情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瞻望式送别:即不断远望,目送行人离开,促人缠绵悱恻;赠物式送别:离别时赠送物件,以寄相思,杨柳依依;祖...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送别诗所表现出的送别方式和离别情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瞻望式送别:即不断远望,目送行人离开,促人缠绵悱恻;赠物式送别:离别时赠送物件,以寄相思,杨柳依依;祖饯式送别:设宴送行,别情如枯苗望雨;留客式送别:欲送还留,让人恋恋不舍。本文通过对《诗经》离别诗中的送别方式以及所抒发的离别之情进行探讨,以期达深入解读其题旨和离别情感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送别诗
送别方式
情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饯行民俗的诗性伦理
被引量:
1
14
作者
许智银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63-69,共7页
有唐一代自上而下风行饯别,唐代数量庞大的送别诗反映了唐人送往迎来的风情格调。唐人重视出行,外出一定相伴远送,至于野外歧路、离亭驿站、江河渡头等处,依依惜别。道别讲究仪式,有执手、祖饯、歌唱、折柳等,富于艺术浪漫情怀。分手时...
有唐一代自上而下风行饯别,唐代数量庞大的送别诗反映了唐人送往迎来的风情格调。唐人重视出行,外出一定相伴远送,至于野外歧路、离亭驿站、江河渡头等处,依依惜别。道别讲究仪式,有执手、祖饯、歌唱、折柳等,富于艺术浪漫情怀。分手时相互赠送礼物,既有宝剑、宝刀、铜镜类实用物品,亦有山水花草等自然风物,还有送言赠意表白心志等,个性色彩浓郁。唐代送别诗与饯行民俗极具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送别诗
民俗
远送
仪式
赠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送别诗的多棱透视
被引量:
1
15
作者
赵洁婷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2期75-77,共3页
唐代送别诗的手法是多变的,有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在送别时,诗人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是丰富的,有劝勉安慰;激励鼓舞;揭露批判等。这样蕴藉深厚的送别诗,颇能触及人的心灵,极耐品味。
关键词
透视
唐代
送别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边的离别——读何逊离别诗札记
16
作者
孟光全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22,共8页
何逊诗在梁朝时就备受好评,很有艺术魅力,且影响久远。何逊离别诗清丽感人,在用词、句法、写法、意境营造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在艺术方面对中古的山水诗、抒情诗都有重要贡献。在当下,应充分发掘在“诗可以群”思想陶冶下何逊离别诗的...
何逊诗在梁朝时就备受好评,很有艺术魅力,且影响久远。何逊离别诗清丽感人,在用词、句法、写法、意境营造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在艺术方面对中古的山水诗、抒情诗都有重要贡献。在当下,应充分发掘在“诗可以群”思想陶冶下何逊离别诗的情感教育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逊
水边
离别诗
诗可以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师古与师心:袁宏道送别诗研究
17
作者
李一洁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7-52,共6页
袁宏道现存送别诗约100题181首。综观袁宏道之创作实践,可见其充分学习了经典送别诗的结构范式、典型意象、抒情方式,继承了“三部式”与风土类送别诗的书写程式;同时在自我表达与理论自觉的双重驱使下,对送别诗的面貌进行了相当程度的...
袁宏道现存送别诗约100题181首。综观袁宏道之创作实践,可见其充分学习了经典送别诗的结构范式、典型意象、抒情方式,继承了“三部式”与风土类送别诗的书写程式;同时在自我表达与理论自觉的双重驱使下,对送别诗的面貌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开拓,主要体现为乐观谐趣的情感基调的拓展、主体意识的张扬以及诗歌体裁的突破性试验。分析袁宏道送别诗,可以窥见其标新立异的审美趣味和诗学观念,也为了解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辩证互动关系提供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送别诗
师古
反复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朝送别诗兴盛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1
18
作者
叶当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南朝的宋、齐、梁三代是中国古典送别诗兴盛的第一个时期,史载送别活动频繁,留存送别诗数量多,体式不断新变,诗歌水平不断提高。从文化诗学角度分析,官场祖饯赋诗的政治化、联句赋别、应制赋别、外交出使饯别作诗、饯送仪式感染情感等...
南朝的宋、齐、梁三代是中国古典送别诗兴盛的第一个时期,史载送别活动频繁,留存送别诗数量多,体式不断新变,诗歌水平不断提高。从文化诗学角度分析,官场祖饯赋诗的政治化、联句赋别、应制赋别、外交出使饯别作诗、饯送仪式感染情感等因素是促进南朝送别诗兴盛发展的原因。萧统《文选》、唐宋类书等编选南朝送别诗,赋予该类诗作应有的诗学地位,彰显了其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送别诗
文化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
被引量:
1
19
作者
颜子楠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在近世诗歌作品中,非经典文本中屡有出现程式化写作的现象。以明代诗人谢榛的七律送别诗来说,由《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入手,可以总结出三种相对固定的写作程式,分别为诗题与诗句之间相互对应的线性逻辑,在中间两联对...
在近世诗歌作品中,非经典文本中屡有出现程式化写作的现象。以明代诗人谢榛的七律送别诗来说,由《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入手,可以总结出三种相对固定的写作程式,分别为诗题与诗句之间相互对应的线性逻辑,在中间两联对行旅途中时空转换的关注和代入视角的写法,以及在结尾替人抒情与假设场景的习惯。这三种写作程式暗示着谢榛在创作时有着较强的读者意识与偿还诗债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榛
七言律诗
送别诗
程式化
非经典文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地理区位对清代虎丘离别诗的影响
被引量:
1
20
作者
殷虹刚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8-63,108,共7页
虎丘作为运河枢纽,是清代苏州送别之处,不仅影响了清代虎丘离别诗的创作内容,表现出或忧或喜、以忧为主的情感特征,而且由实到虚发展成代表离别的地理意象。清代虎丘离别诗具有明显的空间敞开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由此及彼”型、“两地...
虎丘作为运河枢纽,是清代苏州送别之处,不仅影响了清代虎丘离别诗的创作内容,表现出或忧或喜、以忧为主的情感特征,而且由实到虚发展成代表离别的地理意象。清代虎丘离别诗具有明显的空间敞开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由此及彼”型、“两地并置”型和“回环往复”型三种空间结构。清代虎丘离别诗所表现出的这种地理区位影响诗歌创作的文地关系在文学地理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学地理
虎丘
离别诗
地理区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李白的送别诗
被引量:
5
1
作者
万志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文摘
送别诗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安二年为界,李白早期的送别诗多用格律体,写得明朗单纯,侧重于叙惜别之情;后期的送别诗则采用了不少歌行体,在情感的表现上要丰富复杂得多。另一方面,虽然他与王维、岑参等诗人共同反映了唐朝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但李白的送别诗在情感表现、意象运用上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关键词
李白
送别诗
唐朝
时代精神
文学风格
Keywords
farewell
poems
uninhibited
and
possessing
natual
grace
to
repose
one’s
feelings
by
flowing
water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唐离别诗的盛唐余韵
2
作者
蔡星灿
机构
广东理工学院基础部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基金
广东理工学院校级项目“唐代离别诗研究”(GKJ2016018)。
文摘
“盛唐气象”是指盛唐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晚唐的许多离别诗延续了盛唐气韵,其意境或宏阔壮大或自然清新,其情感或昂扬健朗或冲淡平和,其气韵浑然流转,这些都鲜明地折射出盛唐气象。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诗赋取士和军功制的影响,诗人性情及人生经历,诗人主动追求盛唐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
盛唐气象
晚唐
离别诗
盛唐余韵
Keywords
Prosperous
Tang
Style
late
Tang
dynasty
farewell
poems
the
lingering
charm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许浑送别诗看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蓉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49,共4页
文摘
许浑的送别诗约占其今存诗作的五分之一,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浑送别诗所构成的写作特点,反映了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也是他的诗作为后世模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晚唐送别诗在其结构模式化的同时,诗情则由壮大浓郁转为平和散淡。
关键词
中晚唐
许浑
送别诗
创作模式
Keywords
late
Tang
dynasty
Xu
Hun
farewell
poems
creation
patter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涉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论析
4
作者
周婷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
出处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文摘
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歌创作于临行赠别之际。这一部分诗歌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离别多感伤,情感抒发是其第一要义。唐诗妙于写情,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表现为情真意挚的情感表达;其次,唐代诗歌在唐前诗歌缘情感物的抒情基础之上形成了以景兴情的景物托写。这两个方面构成这一部分诗歌的主体特征。
关键词
唐诗
梅关古道
赠答送别诗
大庾岭
以景兴情
Keywords
Tang
poetry
Mei
Guan
Ancient
Path
farewell
poems
Dayu
Ridge
emotion
through
scene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杜甫的送别诗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宁
魏佳乐
机构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出处
《唐都学刊》
2022年第5期18-22,共5页
文摘
《杜工部集》现存杜甫的诗作一千四百余首,其中送别诗大约一百三十四首。从送别的对象来看,可以将杜甫送别诗大致分为亲人之别和友人之别。送别亲人的诗篇中多数对象是其舅、其兄弟,多反映的是杜甫与亲人离别时的悲痛、伤心和不舍。送别友人的诗篇主要是挚友、同僚。杜甫送别诗巧妙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不仅内容丰富、情感饱满真挚,而且少私情而多道义。
关键词
杜甫
送别诗
亲人之别
友人之别
Keywords
Du
Fu
farewell
poems
farewell
to
his
relatives
farewell
to
his
friend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徐铉送别诗中的归乡意象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颖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65-67,共3页
文摘
由五代入宋的徐铉的送别诗打破了晚唐以来许浑等人模式化、机械化写作的模式,立足于自身感情的抒发,借送别他人之际,诉说自己的归乡之意、思乡之情。徐铉的归乡之思,更多的是他无奈之情的流露。他已将故乡的概念赋予了更深厚的内涵,不仅仅是地域范围、乡土亲情层面上的思乡,更多的是寻求精神领域的一种寄托,包含了更多的寻根意蕴。
关键词
徐铉
送别诗
归乡意象
Keywords
Xu
Xuan
farewell
poems
image
of
home-sickness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的独创性
被引量:
2
7
作者
丁茂华
机构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1期29-30,共2页
文摘
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开篇便开拓出一个壮阔恢宏、气势磅礴的境界,这与一般着眼于燕羽、柳枝、泪痕和酒盏之类的细碎物象截然不同。它背衬壮景抒发豪情——思想方面的独创性,它以壮景衬托豪情——写作手法方面的独创性。探求王勃送别诗中的独创元素,对于挖掘该诗的意蕴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王勃
送别诗
思想
艺术
独创
Keywords
Wang
Bo
farewell
poems
thought
art
originali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唐送别诗创作的多元格局及诗歌史意义
被引量:
2
8
作者
杨玉锋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5,共13页
文摘
跨度近百年的初唐是唐代诗歌的发轫时期,也是送别诗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段。初唐时期的送别诗数量虽然有限,但是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献和文学史价值。初唐送别诗的创作格局中,主要存在三种体式的诗歌:存在于宫廷环境中的宫廷送别诗,以创作上的集体性和风格上的富丽性为标志;活跃在贵族官僚阶层的送别诗,其中的送人赴任的饯送诗、涉及贬谪的送别诗具有诗风、诗体的转折意义与示范价值;代表文坛新鲜血液的底层文人创作的送别诗,这类诗歌将送别诗拉回到抒情的轨道上,气势激昂,感情热烈,启盛唐之先鞭。送别诗的频繁创作使初唐文坛保持着活力与生命力,也体现了唐朝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南北文化交融的时代特征。初唐送别诗是整个唐诗从宫廷走向江山与塞漠的表征之一,对后来的同主题诗歌创作起到了开创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
中图送别诗
初唐
宫廷
贬谪
Keywords
farewell
poems
early
Tang
Dynasty
palace
releg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送别诗情感特征初探
被引量:
2
9
作者
赵建建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2-47,共6页
文摘
唐代送别诗情感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或慷慨豪壮、奋发蓬勃;或哀而不伤、委婉缠绵;或孤愤幽怨、感伤悲切。在情境营造上,尤以饮酒话别、折柳相送、慷慨悲歌最为常见。唐代送别诗的大发展与兼收并蓄的时代风气、诗人对道的追求和自我意识觉醒密不可分。
关键词
唐代诗歌
送别诗
情感
自我意识
Keywords
Tang
Dynasty
farewell
poems
emotion
self-consciousness
分类号
I207.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李白对送别诗的创新
被引量:
1
10
作者
赵年秀
机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文摘
送别诗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均有脍炙人口之作传世。而盛唐诗仙李白之送别诗则在意蕴、情调和境界等诸方面均有不同于前人的创新之处,这一方面因为盛唐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与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等个人因素有关。探讨李白送别诗的创新点及其成因,可为当代诗歌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送别诗
李白
政治文化背景
个人因素
诗歌创新
创新点
盛唐
文人
意蕴
诗仙
境界
豪放
Keywords
Li
Bai
(李白)
farewell
poems
innov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H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辨正
被引量:
1
11
作者
冯保善
机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124,共5页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江苏文脉专项“冯梦龙传”(项目编号:17WMB002)。
文摘
冯梦龙晚年出任寿宁县令,乃其生平中大事。然其任期讫于何时,因文献无征,迄今多沿用陆树仑先生多年前的一个大致判断。综合新见曹学佺赠别诗,《寿宁待志》有关代署事实的记载,以及明朝官员考察制度,可以判定,冯梦龙在任职寿宁知县将近三年之际的考察中,因年龄及出身问题而致仕,其寿宁知县任期只有三年,而非四年。
关键词
冯梦龙
寿宁知县任期
赠别诗
三年考察
Keywords
Feng
Menglong
tenure
as
magistrate
of
Shouning
farewell
poems
three-year
inspection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豪壮为主,杂以柔情——论岑参边塞送别诗的内容特征
被引量:
2
12
作者
杨栖
机构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4-47,共4页
文摘
自古离别多悲情,然而在岑参的边塞送别诗中,除了乡愁和关心友人的情感,更多的是豪壮情怀。岑参边塞送别诗的内容特征主要有远游游子的思乡之愁、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建功立业的功名意识。功名意识使得岑参在离别之际保持昂扬的精神,与友人相互勉励,而非一味悲伤垂泪,彰显了盛唐气象,在精神风貌上与其他时代的送别诗区分开来。
关键词
岑参
送别诗
豪壮
功名意识
Keywords
Cen
Shen
farewell
poems
Heroic
feelings
Fame
consciousnes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中别诗的别式离情探骊
13
作者
向程
机构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
文摘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送别诗所表现出的送别方式和离别情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瞻望式送别:即不断远望,目送行人离开,促人缠绵悱恻;赠物式送别:离别时赠送物件,以寄相思,杨柳依依;祖饯式送别:设宴送行,别情如枯苗望雨;留客式送别:欲送还留,让人恋恋不舍。本文通过对《诗经》离别诗中的送别方式以及所抒发的离别之情进行探讨,以期达深入解读其题旨和离别情感之目的。
关键词
《诗经》
送别诗
送别方式
情感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farewell
poems
ways
of
farewell
emotion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饯行民俗的诗性伦理
被引量:
1
14
作者
许智银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63-6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代送别诗研究”(14FZW027)
文摘
有唐一代自上而下风行饯别,唐代数量庞大的送别诗反映了唐人送往迎来的风情格调。唐人重视出行,外出一定相伴远送,至于野外歧路、离亭驿站、江河渡头等处,依依惜别。道别讲究仪式,有执手、祖饯、歌唱、折柳等,富于艺术浪漫情怀。分手时相互赠送礼物,既有宝剑、宝刀、铜镜类实用物品,亦有山水花草等自然风物,还有送言赠意表白心志等,个性色彩浓郁。唐代送别诗与饯行民俗极具文化价值。
关键词
唐代
送别诗
民俗
远送
仪式
赠物
Keywords
the
Tang
Dynasty
farewell
poems
folk
customs
see
off
ceremony
gif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送别诗的多棱透视
被引量:
1
15
作者
赵洁婷
机构
鸡西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2期75-77,共3页
文摘
唐代送别诗的手法是多变的,有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在送别时,诗人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是丰富的,有劝勉安慰;激励鼓舞;揭露批判等。这样蕴藉深厚的送别诗,颇能触及人的心灵,极耐品味。
关键词
透视
唐代
送别诗
Keywords
perspective
Tang
Dynasty
farewell
poem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边的离别——读何逊离别诗札记
16
作者
孟光全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22,共8页
文摘
何逊诗在梁朝时就备受好评,很有艺术魅力,且影响久远。何逊离别诗清丽感人,在用词、句法、写法、意境营造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在艺术方面对中古的山水诗、抒情诗都有重要贡献。在当下,应充分发掘在“诗可以群”思想陶冶下何逊离别诗的情感教育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
关键词
何逊
水边
离别诗
诗可以群
Keywords
HE
Xun
watersides
farewell
poems
poetry-can-server-the-communit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师古与师心:袁宏道送别诗研究
17
作者
李一洁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7-52,共6页
文摘
袁宏道现存送别诗约100题181首。综观袁宏道之创作实践,可见其充分学习了经典送别诗的结构范式、典型意象、抒情方式,继承了“三部式”与风土类送别诗的书写程式;同时在自我表达与理论自觉的双重驱使下,对送别诗的面貌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开拓,主要体现为乐观谐趣的情感基调的拓展、主体意识的张扬以及诗歌体裁的突破性试验。分析袁宏道送别诗,可以窥见其标新立异的审美趣味和诗学观念,也为了解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辩证互动关系提供重要视角。
关键词
袁宏道
送别诗
师古
反复古
Keywords
Yuan
Hongdao
farewell
poems
learning
from
the
ancients
anti-Retro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朝送别诗兴盛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1
18
作者
叶当前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ZW058)
文摘
南朝的宋、齐、梁三代是中国古典送别诗兴盛的第一个时期,史载送别活动频繁,留存送别诗数量多,体式不断新变,诗歌水平不断提高。从文化诗学角度分析,官场祖饯赋诗的政治化、联句赋别、应制赋别、外交出使饯别作诗、饯送仪式感染情感等因素是促进南朝送别诗兴盛发展的原因。萧统《文选》、唐宋类书等编选南朝送别诗,赋予该类诗作应有的诗学地位,彰显了其诗学价值。
关键词
南朝
送别诗
文化意义
Keywords
the
Southern
Dynasties
farewell
poems
cultur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
被引量:
1
19
作者
颜子楠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文摘
在近世诗歌作品中,非经典文本中屡有出现程式化写作的现象。以明代诗人谢榛的七律送别诗来说,由《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入手,可以总结出三种相对固定的写作程式,分别为诗题与诗句之间相互对应的线性逻辑,在中间两联对行旅途中时空转换的关注和代入视角的写法,以及在结尾替人抒情与假设场景的习惯。这三种写作程式暗示着谢榛在创作时有着较强的读者意识与偿还诗债的心态。
关键词
谢榛
七言律诗
送别诗
程式化
非经典文本
Keywords
XIE
Zhen
seven
syllable
poem
farewell
poems
stylization
non-classic
text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地理区位对清代虎丘离别诗的影响
被引量:
1
20
作者
殷虹刚
机构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旅游管理系
出处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8-63,108,共7页
文摘
虎丘作为运河枢纽,是清代苏州送别之处,不仅影响了清代虎丘离别诗的创作内容,表现出或忧或喜、以忧为主的情感特征,而且由实到虚发展成代表离别的地理意象。清代虎丘离别诗具有明显的空间敞开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由此及彼”型、“两地并置”型和“回环往复”型三种空间结构。清代虎丘离别诗所表现出的这种地理区位影响诗歌创作的文地关系在文学地理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关键词
清代
文学地理
虎丘
离别诗
地理区位
Keywords
Qing
dynasty
literary
geography
Huqiu(the
Tiger
Hill)
farewell
poems
geographical
location
分类号
I207.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李白的送别诗
万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晚唐离别诗的盛唐余韵
蔡星灿
《安康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许浑送别诗看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代涉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论析
周婷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杜甫的送别诗
刘宁
魏佳乐
《唐都学刊》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徐铉送别诗中的归乡意象
高颖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的独创性
丁茂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初唐送别诗创作的多元格局及诗歌史意义
杨玉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唐代送别诗情感特征初探
赵建建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李白对送别诗的创新
赵年秀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辨正
冯保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豪壮为主,杂以柔情——论岑参边塞送别诗的内容特征
杨栖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诗经》中别诗的别式离情探骊
向程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唐代饯行民俗的诗性伦理
许智银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唐代送别诗的多棱透视
赵洁婷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水边的离别——读何逊离别诗札记
孟光全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师古与师心:袁宏道送别诗研究
李一洁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南朝送别诗兴盛的文化意义
叶当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
颜子楠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地理区位对清代虎丘离别诗的影响
殷虹刚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