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分裂的自我毁灭者——《雷雨》中蘩漪形象的无意识心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罗立桂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2-14,共3页
从无意识心理层面入手 ,通过分析蘩漪与周朴园、周萍两条主要戏剧冲突 ,揭示了蘩漪在无意识心理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人格分裂 ,成为自我毁灭者的心理发展过程 ,蘩漪形象表现出很浓厚的心理分析色彩。
关键词 蘩漪 无意识心理 人格分裂 自我毁灭
下载PDF
从传统诗文批评到中国文学批评史话语构建的尝试--以《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为中心
2
作者 高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历来治中国文学批评史者,几乎都以陈钟凡1927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为第一部批评史著作。其实,早在1922年范祎便发表了《中国的文学批评家》,该文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轫之作。范文长期为学界所忽视,为了全面发掘此文的独特价值... 历来治中国文学批评史者,几乎都以陈钟凡1927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为第一部批评史著作。其实,早在1922年范祎便发表了《中国的文学批评家》,该文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轫之作。范文长期为学界所忽视,为了全面发掘此文的独特价值,本文先钩稽范祎的生平与著作;次则以范文为中心,放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术脉络中去审视其意义;最后对范祎的文化情怀做出理解之剖析。该文前承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古典诗文批评,后启陈钟凡等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著,对于学界重新认识批评史这门学科的早期发生史,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文学批评家》 范祎 中国文学批评史 民国话体文学
下载PDF
“文学批评”如何成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观念的形成及其早期实践
3
作者 余来明 高慧霞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486-507,共2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种著述形态和知识类型的确立,在20世纪中国的学术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观念发生到批评史书写实践的演进过程。其中范祎、朱光潜、陈钟凡等三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范祎《中国的文学批评家》汲取传统文苑传的精义,以人...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种著述形态和知识类型的确立,在20世纪中国的学术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观念发生到批评史书写实践的演进过程。其中范祎、朱光潜、陈钟凡等三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范祎《中国的文学批评家》汲取传统文苑传的精义,以人为纲勾勒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雏形;朱光潜《中国文学之未开辟的领土》提出“成一种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主张;陈钟凡《中国文学批评史》则是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考察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史观念的形成及其早期实践,还原现代学术研究范式与中国传统文论资源碰撞、对接、揉合的复杂历史状况,以此探究用西方“文学批评”观念统摄中国传统文论的意义及其局限,可为当下探讨建构基于中国文学批评实践的批评史理论和话语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史 范祎 朱光潜 陈钟凡
原文传递
范仲淹易学经制思想探颐
4
作者 孙艮陶 《哲学评论》 2023年第2期16-32,共17页
易学是范仲淹思想的根基。范仲淹解《易》重“阐明儒理”,开宋学风气之先。范仲淹思想又不仅局限于《易》,而是融儒家德性伦理、修齐治平理想以及事功之学为一体,事功之学主要体现于其政治改革思想。借助于对易学、传统儒家德性理论及... 易学是范仲淹思想的根基。范仲淹解《易》重“阐明儒理”,开宋学风气之先。范仲淹思想又不仅局限于《易》,而是融儒家德性伦理、修齐治平理想以及事功之学为一体,事功之学主要体现于其政治改革思想。借助于对易学、传统儒家德性理论及修齐治平理想的综合考察,范仲淹构建了以易道为体、以经制为用的思想模式。通过易道之“通”而顺时设教,改变风气;经由易道之“变”而积极有为,革新政治,进而实现儒家经世济民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易学 经制思想 革新政治
下载PDF
《雷雨》主人公面面观 被引量:3
5
作者 霍慧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92-94,共3页
《雷雨》自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评论不一,观点多样,即使是对《雷雨》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周朴园”说、“蘩漪”说、“周萍”说、“神秘力量”说、“命运”说、“雷雨”说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分... 《雷雨》自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评论不一,观点多样,即使是对《雷雨》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周朴园”说、“蘩漪”说、“周萍”说、“神秘力量”说、“命运”说、“雷雨”说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着对剧本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主人公 周朴园 蘩漪 周萍
下载PDF
被情欲之火灼烧的女人——蘩漪形象新论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春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06-109,共4页
蘩漪不是一位追求个性解放、追求人格自由的新女性 ,她只是一个陷入情欲之网不能自拔的女性形象。在《雷雨》中 ,曹禺借蘩漪的形象 ,探讨了人的悲剧与人的原始欲望的关系 。
关键词 蘩漪 情欲 悲剧 人类
下载PDF
安娜与蘩漪形象比较——以抗争过程及悲剧原因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姿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50-253,共4页
安娜与蘩漪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中两个著名的悲剧性人物,她们在生活经历、抗争过程和个性形象诸方面具有可比性。造成二者悲剧性命运的原因有社会历史、文化和女性自身等多种因素。俄罗斯东正教是安娜的精神内核,此一因素的存在造成... 安娜与蘩漪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中两个著名的悲剧性人物,她们在生活经历、抗争过程和个性形象诸方面具有可比性。造成二者悲剧性命运的原因有社会历史、文化和女性自身等多种因素。俄罗斯东正教是安娜的精神内核,此一因素的存在造成了悲剧性命运中灵意的闪光,并赋予该形象以永恒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安娜 蘩漪 抗争过程 东正教文化 性别类型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繁漪:《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宝红 李建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80-81,共2页
繁漪是一个最具“雷雨”性格的女性,她从压抑、追求到爆发、毁灭的过程,集中体现了旧时代个人、家庭、社会的悲剧命运。而再现于戏剧舞台上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对该人物的形象的设计表现出曹禺先生高超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 雷雨 繁漪 周公馆
下载PDF
一朵迸飞异彩的心灵火花——繁漪“雷雨”性格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洛边木果 朱秀英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9-21,36,共4页
《雷雨》中,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雷雨”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她就象一朵进飞异彩的... 《雷雨》中,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雷雨”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她就象一朵进飞异彩的心灵火花,令人目眩耳鸣,心荡神摇,又是如此短促,倏而消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繁漪"雷雨"性格 悲剧形象
下载PDF
《雷雨》中蘩漪的形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海蓉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3-104,共2页
蘩漪是曹禺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女性 ,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 ,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 ,一颗强悍的心” ,为了爱情 ,“敢冲破一切的桎梏 ,做一次困兽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 蘩漪是曹禺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女性 ,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 ,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 ,一颗强悍的心” ,为了爱情 ,“敢冲破一切的桎梏 ,做一次困兽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 ,她将“最圆满 ,最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 ,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蘩漪 女性 爱情 封建社会 家庭
下载PDF
安娜、蘩漪、娜拉悲剧命运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萍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安娜、蘩漪、娜拉在家庭这块阵地上为争取自身的独立自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安娜、蘩漪追求的是爱情,娜拉追求的是人格独立,然而,她们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同一悲剧结局。这说明女性的解放不仅要依赖社会历史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女性... 安娜、蘩漪、娜拉在家庭这块阵地上为争取自身的独立自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安娜、蘩漪追求的是爱情,娜拉追求的是人格独立,然而,她们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同一悲剧结局。这说明女性的解放不仅要依赖社会历史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女性自身的独立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 蘩漪 娜拉 女性 悲剧
下载PDF
作品《yao》的舞蹈剧场“现代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继元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8,共5页
本文通过作品《yao》三个维度的创作分析,深度切入挖掘作者创作手段背后的思考过程,形成这一过程的关键便是窥探出作品《yao》舞台表达的现代性思维与整合。编导通过艺术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舞蹈剧场这一当下前瞻性的舞台... 本文通过作品《yao》三个维度的创作分析,深度切入挖掘作者创作手段背后的思考过程,形成这一过程的关键便是窥探出作品《yao》舞台表达的现代性思维与整合。编导通过艺术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舞蹈剧场这一当下前瞻性的舞台呈现方式,所有手段都为舞台核心人物——"蘩漪"的形象传达服务,通过三个艺术学科的融合,将舞蹈语言、话剧语言、戏曲语言进行有机关联,最终形成一个舞台视觉的统一整体,并且使得蘩漪这个人物内心情绪在多元化的舞台塑造中,完成了具有剧场属性、抽象符号感的审美与信息的舞台呈现,将舞蹈剧场的创作前瞻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剧场 蘩漪 跨界行为 舞台重构
原文传递
汉代砖文中的“[米皿]”字补说
13
作者 郑邦宏 《中国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关于汉代砖文中的“[米皿]”字,诸说有异,未有统一。本文通过字形分析,结合砖文相关辞例与字词语义,认为“[米皿]”是受“番”或“益”影响而类化形成的讹体字。
关键词 汉砖 类化
下载PDF
简论蘩漪形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艳梅 《甘肃高师学报》 2004年第4期27-28,共2页
蘩漪的最高生活理想是她也要一个男人真爱她。她虽然竭力挣扎、反抗 ,但终究是无力的。她只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形象。
关键词 蘩漪形象 真爱 反抗 简论 生活理想 女人 男人 一个中国
下载PDF
如果爱只有简单笔画——试析安娜与繁漪之异同
15
作者 陈静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4-57,共4页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曹禺笔下的繁漪虽然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但她们是世界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虽然两个人物生活的国度不同、生存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感情色调等因素的不尽相同,但她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相同的方面...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曹禺笔下的繁漪虽然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但她们是世界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虽然两个人物生活的国度不同、生存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感情色调等因素的不尽相同,但她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相同的方面,即微妙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本文从多角度对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作者笔下的人物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如果爱只有简单笔画,那么由爱构筑起的婚姻要比爱的本来意义复杂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 繁漪 相似 相异
下载PDF
光辉异彩的女性——浅谈《雷雨》中蘩漪的形象特征
16
作者 张宏章 《科教导刊》 2011年第26期219-220,共2页
《雷雨》是一幕人生悲剧,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从蘩漪的外表、蘩漪与周朴园和周萍的冲突及其爱情婚姻等方面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特征。
关键词 《雷雨》 蘩漪 悲剧
下载PDF
"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论蘩漪性格的矛盾性
17
作者 张小萍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5-37,共3页
在蘩漪身上,既有资产阶级新女性的反抗个性,又兼具"旧式女人"忍让屈从的封建意识。痛恨旧的婚姻,又无法摆脱它;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又迷失了自我,这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
关键词 蘩漪 新女性 旧式女人 爱情
下载PDF
The Shenjianlu by Fan Shou-yi Reconsidered: New Geo-Historical Notes
18
作者 Stefano Piastra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第4期41-53,共13页
This paper re-analyzes and gives new geo-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of parts of the travel report Shenjianlu( 身见录; literally, Report About What I Saw in Person) , written by Chinese Christian Priest Fan Shou-yi ... This paper re-analyzes and gives new geo-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of parts of the travel report Shenjianlu( 身见录; literally, Report About What I Saw in Person) , written by Chinese Christian Priest Fan Shou-yi 樊守义(1682-1753) and focuses on his long stay in Europe(1708-19) , while he was retinue for the Italian Jesuit Antonio Francesco Provana 艾若瑟.(1662-1720). The original document, unknown today or perhaps lost, was drafted once Fan returned to China and submitted it to the Emperor Kangxi康熙帝( 1654-1722). Currently, the Shenjianlu is known only thanks to a manuscript copy kept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Rome. New notes and identifications of specific monuments or places seen or toured by Fan are here critically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Portugal and Italy, at that time divided into several regional independent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 Shou-yi Shenjianlu historical travels China PORTUGAL ITALY
原文传递
《雷雨》中蘩漪悲剧形象分析
19
作者 唐红秀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8期145-147,共3页
蘩漪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与周公馆令人窒息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形成的。蘩漪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是生命为了改变生存境遇... 蘩漪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与周公馆令人窒息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形成的。蘩漪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是生命为了改变生存境遇、争取精神自由,在苦斗中走向毁灭的生存悲剧。其强烈的反抗和最终的毁灭反映了女性个性解放冲决罗网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悲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雷雨》 蘩漪 生存悲剧 时代精神 悲剧精神
下载PDF
爱的奇葩——解构繁漪情爱之路
20
作者 邝利芬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43-45,共3页
繁漪——《雷雨》中一个独特的悲剧灵魂,对于繁漪,情与爱使得她成为悲剧的主角。情爱对于繁漪是圣洁的,但是它却遭到了背叛,因为背叛而享受狂欢的快感,可是梦终究还是会因"黎明"的到来而苏醒。
关键词 雷雨 繁漪 情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