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的化学成分与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丁腾 孙宇宏 +5 位作者 杜霞 王乐 龚伟玲 彭秀娟 党艳妮 刘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48-1856,共9页
目的利用色谱-质谱和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效成分作用机制的预测。方法利用LC-MS、GC-MS技术分析百合地黄汤化学成分,利用TCMSP数据库分析搜集化学成分、靶点信息,利用TTD、CTD数据库搜集与靶点相关... 目的利用色谱-质谱和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效成分作用机制的预测。方法利用LC-MS、GC-MS技术分析百合地黄汤化学成分,利用TCMSP数据库分析搜集化学成分、靶点信息,利用TTD、CTD数据库搜集与靶点相关联的疾病,并以抑郁症为目标进行筛选。Cytoscape软件进行"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的构建,通过DAVID在线分析,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并探究其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结果通过色谱-质谱分析共得到了52种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手段得到百合地黄汤中的25种成分对应的31个靶点与抑郁症相关。结论百合地黄汤治疗抑郁症具有"多向药理学"效应和"叠加"效应,体现中药复杂系统的作用特点;可能通过作用于31个靶点,调节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神经递质调节等过程,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百合地黄汤 抑郁症 色谱-质谱联用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研制策略及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艳 章军 +8 位作者 杨林勇 张国瑗 许舒瑜 孔令梅 齐晓丹 龚云 倪凤燕 仝燕 刘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国家针对经典名方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全国各地经典名方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与其他新药的研发不同,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是先有"标准"后有产品,其"物质基准"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经典... 随着国家针对经典名方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全国各地经典名方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与其他新药的研发不同,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是先有"标准"后有产品,其"物质基准"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经典名方开发的工作基础上,针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年5月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中涉及的"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其研制的意义,提出涵盖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研究、药味收集和质量评价、饮片炮制方法和质量评价、物质基准的制备和质量研究、物质基准质量标准的起草和制定的五阶段研究策略,同时针对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的可行性、处方药味资源评估实施的难度、药材质量相关研究中不合理性提出建议,以期为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研制和政策落地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经典名方 物质基准 研制策略 处方考证 资源评估 炮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的文献考证要点与策略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兵 侯酉娟 +5 位作者 刘思鸿 李莎莎 董燕 张伟娜 李斌 张华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5,共5页
文献考证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的第一步,是确保经典名方制剂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是确定研发方案、选择实验参数指标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就涉及到处方的来源及历史沿革、功用主治、方义、煎服法以及组成药味的基原部位... 文献考证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的第一步,是确保经典名方制剂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是确定研发方案、选择实验参数指标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就涉及到处方的来源及历史沿革、功用主治、方义、煎服法以及组成药味的基原部位、产地、用量、炮制方法等要点。针对这些要点,笔者认为应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方法全面、准确地收集古今文献信息;结合历史年代沿续和横断面分析方法进行考证;以保障中药复方制剂的疗效、安全性为出发点,从中医药理论特点、方药历史演变、现代临床价值和现实可行性角度综合权衡制定研发方案;应在'遵古'的前提下,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研发过程中的中药基原、炮制、剂量、煎服法等共性问题,广泛凝聚行业共识,共同发掘好经典名方这一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中医古籍 文献考证 复方制剂 方义衍变 本草考证 中药研发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温经汤的处方考证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小会 李彦玲 +5 位作者 刘艳 邸继鹏 陈莎 刘咏梅 李嘉瑞 李亦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4-55,共12页
针对经典名方温经汤进行处方考证及临床应用研究总结,为该方的物质基准制定及复方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医书古籍及现代文献报道,结合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的有关政策要求,对目前存在的疑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宋&... 针对经典名方温经汤进行处方考证及临床应用研究总结,为该方的物质基准制定及复方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医书古籍及现代文献报道,结合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的有关政策要求,对目前存在的疑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所载温经汤由9味药组成,其组方药材基原及药用部位选用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基本保持一致,其中芍药选用白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干燥根),桂心选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莪术选用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的干燥根茎;饮片建议选用生品,并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方法炮制;剂量按照1两=40 g折算,当归、川芎、白芍、肉桂、牡丹皮、莪术用量各20 g,人参、甘草、牛膝各40 g,处方总量为240 g;所有处方药味分别粉碎成粒度<6 mm后混合,每服剂量20 g,加水525 mL,煎至280 mL,滤后温服,每日1服。古籍记载温经汤功效为活血调经、温经散寒,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以及痤疮、湿疹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通过研究明确了温经汤出处历史沿革、处方药味基原、炮制方法、剂量折算、制法及用法、临床应用等内容,可为该经典名方的后期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汤 经典名方 历史沿革 处方考证 临床应用 炮制 基原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历史衍变与关键信息考证的共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兵 张林 +4 位作者 詹志来 张卫 彭华胜 许海玉 张华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经典名方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凝结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结晶,而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研发也成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之一。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局限性和文献考证的不同认知角度,经典名方... 经典名方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凝结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结晶,而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研发也成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之一。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局限性和文献考证的不同认知角度,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中剂量、基原、炮制和煎服法等方面的关键信息考证仍都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发注册进程。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经典名方也在历代的临床应用中不断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经典名方的历史发展演变及其在组成、药味、剂量、功能主治、煎服法、剂型等方面的内涵衍变特点,包括基础方组成的稳定、药物基原的兴衰与分化变迁、炮制方法不断进步、处方剂量具有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功能主治不断拓展等。针对经典名方的关键信息考证,提出应在统一原则指导下不断形成共识,充分考虑方剂始源和历史衍变规律,遵从历史发展主流。在药物考证上结合历代药用资源、用药习惯和生产工艺变迁,实现经典传承和古今衔接。剂量考证应以历代度量衡为基准,综合古今临床实际确定合理剂量与煎服法,并根据临床实际灵活调整应用。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遵古不泥古,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关键信息考证中的共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文献考证 方义衍变 复方制剂研发 本草考证 历史沿革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麻黄汤的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艳 张国媛 +5 位作者 陈莎 邸继鹏 曹丽娟 陈彭月 杨林勇 刘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6,共10页
通过系统梳理麻黄汤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发现麻黄汤存在基原品种、饮片炮制、剂量折算等疑义。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 通过系统梳理麻黄汤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发现麻黄汤存在基原品种、饮片炮制、剂量折算等疑义。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使用习惯的基础上,笔者得出的开发建议为麻黄选用草麻黄Ephedra sinica不去节,桂枝选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甘草当用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蜜炙,苦杏仁选用燀苦杏仁;剂量选择遵循变迁现象和规律以一两=3 g折算得处方总剂量为24 g;制法用法为取水1.8 L,先加入麻黄煎煮,蒸发掉水400 mL,去上沫后加入其他3味药,煮取500mL,过滤去渣,分3次服用,1次温服160mL左右;该方古籍记载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经后世医家临证灵活应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麻黄汤 历史沿革 处方考证 炮制 中药 中医临床
原文传递
养精种玉汤的方证释义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俊平 魏佳明 +8 位作者 刘瑞连 梁慧慧 毛妍 文雯 余格 周逸群 贺福元 刘文龙 张喜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09-214,共6页
养精种玉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是清代傅氏用于诊治妇人不孕之血虚证颇具临床价值的经典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研究价值极高。笔者从方药溯源及方证释义、药理研究、临床研究、质量标准、成药性开发、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对养精种玉汤... 养精种玉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是清代傅氏用于诊治妇人不孕之血虚证颇具临床价值的经典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研究价值极高。笔者从方药溯源及方证释义、药理研究、临床研究、质量标准、成药性开发、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对养精种玉汤的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复方的药理研究多是考察其治疗不孕症的机制和疗效,缺乏对该方的药效物质结构、功能、原理的全面解读,笔者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及网络药理学的内容,提出新的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向;养精种玉汤的质量控制多以小分子化合物为参照指标,建议应打破固有思维,增加大分子化合物和中药超分子的研究与检测;养精种玉汤成药性涉及汤剂、膏剂、颗粒剂的初步研究,考虑到该方的中药材质量稳定性以及其成药性的科学性,建议可结合中药配伍原理和现代超分子化学理论,研究中药配伍前后成药性变化规律,为养精种玉汤后续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新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养精种玉汤 超分子化学 方证释义 药理研究 临床研究 质量标准 成药性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升阳益胃汤的历史沿革与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小文 白建英 +6 位作者 芦迪 范瑞菊 张秀芬 杨贵真 徐昭娟 李付平 康立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73-184,共12页
升阳益胃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最早来源于金代医家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是由黄芪、人参、甘草、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独活、防风、羌活、柴胡、白芍、泽泻及黄连14味药物组成,功效益气升阳、清... 升阳益胃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最早来源于金代医家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是由黄芪、人参、甘草、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独活、防风、羌活、柴胡、白芍、泽泻及黄连14味药物组成,功效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证。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升阳益胃汤的处方来源、组成用量、制法用法、功效主治、组方原理、药物基原与炮制及现代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探明了其历史沿革,确定了其关键信息。同时,发现升阳益胃汤现代临床应用极广,适用于多系统病证,其中消化系统(264次)最多,占41.71%;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57次)占9.00%,神经系统(48次)占7.58%。治疗范围虽广,但中医学病机总属“脾胃虚弱”,充分体现了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脾胃内伤学说学术思想。通过对记载升阳益胃汤的古籍及现代文献综述,确定其关键信息内容,以期为升阳益胃汤合理临床应用、后续深入研究及开发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升阳益胃汤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关键信息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甘草泻心汤组方用药考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9
9
作者 石可金 张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9-96,共8页
该文通过研究,理清了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药品基原、炮制方法、剂量换算、制法及煎煮法,总结了其临床应用概况,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伤寒论》所载的甘草泻心汤组方中应包含人参,所用药材及药用部位与2020版《中... 该文通过研究,理清了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药品基原、炮制方法、剂量换算、制法及煎煮法,总结了其临床应用概况,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伤寒论》所载的甘草泻心汤组方中应包含人参,所用药材及药用部位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品基本一致;炮制方面,建议炙甘草采用蜜炙甘草,人参、黄芩、黄连、大枣在原书中未载具体炮制要求,建议采用生品,半夏用姜半夏,干姜用母姜的干燥品,所有药品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方法炮制;剂量折算方面,建议汉1两折算为今13.8 g,1升为200 mL,1斗为2000 mL,原方折算后剂量为炙甘草55.2 g,姜半夏34.5 g,黄芩41.4 g,干姜41.4 g,人参41.4 g,黄连13.8 g,大枣27.6 g;原方加水2000 mL,煎至1200 mL后,去渣,再煎取600 mL,分3次温服,每次200 mL。甘草泻心汤古籍记载治疗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的痞证,现临床用于各种口腔溃疡、白塞氏综合征、消化道溃疡,对于妇科疾病、湿疹也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泻心汤 经典名方 历史沿革 处方考证 临床应用 炮制 基原
下载PDF
古代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折算原则考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林 唐若水 +2 位作者 宋佳 张华敏 傅延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202,共7页
由于各历史时期度量衡制度及中医临床方药用量的差异,导致了历代方药剂量与折算标准的不同,因此在对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守传承精华、古为今用、古今衔接、凝聚共识的原则,并首先依据历代度量衡制度对方药剂量作出折算... 由于各历史时期度量衡制度及中医临床方药用量的差异,导致了历代方药剂量与折算标准的不同,因此在对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守传承精华、古为今用、古今衔接、凝聚共识的原则,并首先依据历代度量衡制度对方药剂量作出折算。若折算剂量明显超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则在保证原方药物用量比例不变的前提下,一方一议,参考专家共识、结合药物安全性评价进行折算;对于以非标准单位计量的药物,则综合文献分析与实物测量给出折算范围。对于服量的折算,以原文为依据,参考不同时代的计量标准进行折算;若原文服量不明确,则依据该方剂的历代演变,参考相关古籍并结合现代应用确定折算服量。最终确定经典名方的折算标准为汉唐时期一两折合今之13.8 g,一升折合今之200 mL;唐代一分折合今之3.45 g;宋金元时期一钱折合今之4.13 g,一盏折合今之300 mL;明清时期一钱折合今之3.73 g,一杯及一盅均折合为今之200 mL。对于以非标准计量单位记录的药物,则需要在综合分析确定其基原的情况下,进行实测以确定其折算标准,必要时,可通过对照成书年代相近的医书中对于功效主治相同或相近的同名方剂药物剂量的不同记载来辅助确定折算标准。通过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折算原则的解析,有助于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和成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方药剂量 煎服法 考证 折算原则 中医药 度量衡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开心散的处方与本草考证 被引量:7
11
作者 尚炳娴 戴子琦 +3 位作者 吴倩文 张昊 徐冰 雷海民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2-19,共8页
目的考证经典名方开心散的出处、组成、基原、产地、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应用衍变和使用禁忌等信息,明晰其历史沿革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方法系统梳理有关开心散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结果开心散的处方为“人... 目的考证经典名方开心散的出处、组成、基原、产地、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应用衍变和使用禁忌等信息,明晰其历史沿革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方法系统梳理有关开心散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结果开心散的处方为“人参、远志各四分,茯苓二两,石菖蒲一两”,折合成现代剂量约为人参14.42 g、远志14.42 g、茯苓28.84 g和石菖蒲14.42 g;其组方药材及药用部位选用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保持一致,饮片皆选用生品,并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方法炮制;用法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约5 g,以温水冲服;其功效为益气养心、安神定志,主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宁、健忘失眠及心怯怔忡等证。结论对经典名方开心散进行考证,明确原方的剂量折算、中药基原等问题,以期为开心散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资料及本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经典名方 处方考证
下载PDF
盐敏感性高血压诊治进展及中医药防治思路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巍 王阶 熊兴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61-2665,共5页
盐敏感性高血压是指高盐摄入引起血压显著升高,而限制盐摄入可使升高的血压下降的高血压类型。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基因、中枢机制及内分泌机制等相关。由于本病在诊断治疗上的特异性,依然存在"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的"三... 盐敏感性高血压是指高盐摄入引起血压显著升高,而限制盐摄入可使升高的血压下降的高血压类型。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基因、中枢机制及内分泌机制等相关。由于本病在诊断治疗上的特异性,依然存在"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的"三低"现象及依从性差、药物治疗副作用明显等问题。中医认为盐敏感性高血压多与肾精亏损,肝阳上亢,水饮内停相关,治疗多以补肾填精,利水化湿兼育阴潜阳为法。常用经典名方为金匮肾气丸、五苓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敏感性高血压 经典名方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泽泻汤的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双双 姜恒丽 +3 位作者 刘烨 马向慧 康亚娟 曹丽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91-96,共6页
通过系统梳理泽泻汤的历代中医古籍,对其处方沿革、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等制约经典名方开发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考证。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泽泻汤由2味药组成,其组方药材基原选用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基本保持一... 通过系统梳理泽泻汤的历代中医古籍,对其处方沿革、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等制约经典名方开发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考证。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泽泻汤由2味药组成,其组方药材基原选用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基本保持一致,泽泻基原为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白术基原为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饮片建议选用生品,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炮制;剂量选择以一两=3 g折算,泽泻15 g,白术6 g。该方古籍记载主治痰饮所导致的疾病,现代临床常用于梅尼埃病、高血压、高血脂、中耳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泽泻汤 处方考证 历史沿革
下载PDF
基于古今文献的经典名方大秦艽汤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辉 佟琳 +4 位作者 张磊 刘思鸿 曾子玲 李兵 张华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大秦艽汤是治疗中风的常用经典方剂,出自刘完素所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及独活16味药组成。历代医家对该方的组方原理及主治中风... 大秦艽汤是治疗中风的常用经典方剂,出自刘完素所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及独活16味药组成。历代医家对该方的组方原理及主治中风属于“内风”还是“外风”存在争议,该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记载大秦艽汤主治的相关古今文献,厘清经典名方大秦艽汤的证治源流。刘完素原著辨析大秦艽汤为治疗“内风”之方,方中秦艽、羌活、独活等风药可宣通郁滞,开通玄府,使气血经络畅行,而后世受“外风”思想影响,认为该方为治“外风”方剂。古代医家逐步补充了大秦艽汤主治中风所见口眼斜、半身作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并将大秦艽汤扩展用于筋燥、瘛疭、痉证、痹证等疾病;现代医家对本方病机的阐述仍以“外风”立论为主,为经络空虚、风邪入中,功效为疏风清热、养血活血。临床上多将大秦艽汤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脑血管疾病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可用于风湿免疫系统的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皮肤性疾病等,以上分析结果将为经典名方大秦艽汤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艽汤 经典名方 文献研究 证治源流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儿科经典名方异功散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15
作者 苏江敏 章军 +8 位作者 郭丛 赵桉熠 姜亮 张恒 邸继鹏 陈莎 刘丽 刘艳 刘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214,共10页
异功散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9月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中的第3号方,可开发为3.1类中药新药。该研究通过查阅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从异功散的历史沿革、药味基原和炮制、剂... 异功散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9月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中的第3号方,可开发为3.1类中药新药。该研究通过查阅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从异功散的历史沿革、药味基原和炮制、剂量折算、制法用法、功能应用5个方面进行考证,形成该处方的关键信息表,以期为异功散基准样品研制和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建议异功散药材基原和炮制选用人参Panax ginseng去芦,茯苓Poria cocos去皮,甘草应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陈皮Citrus reticulata切丝。剂量折算分别按4.13 g/钱、生姜1 g/片、大枣3 g/个、体积300 mL/盏折算,每服处方药味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各1.652 g,生姜5 g、大枣6 g,总量为19.26 g;煎煮方法为药味粉碎成50~80目细末,每服加水300 mL,煎至210 mL,去滓食前温服。该方古籍记载主治脾胃虚寒气滞之小儿吐泻不思饮食,经后世医家临证灵活应用,常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消化道炎症、腹泻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处方考证 异功散 四君子汤 历史沿革 中药煮散 儿科疾病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华盖散的古代文献分析与现代临床应用
16
作者 陈巧楠 苏灿钰 +4 位作者 王晨 张丽萍 周围 王聪慧 娄锡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5,共11页
目的:梳理华盖散的历史沿革、处方演变及现代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以“华盖散”及其异名“华盖汤”为关键词,检索中医智库、中华医典、爱如生中国医学库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获取与“华盖散”有... 目的:梳理华盖散的历史沿革、处方演变及现代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以“华盖散”及其异名“华盖汤”为关键词,检索中医智库、中华医典、爱如生中国医学库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获取与“华盖散”有关的古籍条文信息及现代临床研究文献,系统梳理与分析华盖散的历史源流、处方组成、制法、用量、主治病证、药材基原、药材炮制方法及现代临床应用。结果:纳入华盖散相关的古籍信息198条,涉及中医古籍93种。华盖散由炒紫苏子、赤茯苓、炒桑白皮、橘红、炒苦杏仁、麻黄、炒甘草7味药组成,具有宣肺解表、祛痰止咳的功效,主治风寒束表之咳嗽上气,痰气不利等。制法建议为煮散,将七味药物粉碎成粗粒,每次用量折合为紫苏子1.27 g、赤茯苓1.27 g、桑白皮1.27 g、橘红1.27 g、苦杏仁1.27 g、麻黄1.27 g、甘草0.64 g,加水300 mL,煎取210 mL,去药渣,饭后温服。纳入临床研究文献21篇分析华盖散的现代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肺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治疗。结论:笔者考证并总结了经典名方华盖散的关键信息,可为其复方制剂的研发和临床运用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华盖散 华盖汤 处方考证 临床应用 中药煮散 历史沿革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古代文献与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晓章 刘红霞 +2 位作者 陈仁文 王晓东 林大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4-185,共12页
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汉·张仲景),是治疗胸痹疾病常用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枳实薤白桂枝汤相关中医古籍63部,筛选出有效中医古籍36部,系统梳理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主治病证、... 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汉·张仲景),是治疗胸痹疾病常用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枳实薤白桂枝汤相关中医古籍63部,筛选出有效中医古籍36部,系统梳理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主治病证、剂量、炮制、制法煎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枳实薤白桂枝汤由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五味药物组成,具有通阳散结,祛痰下气的功能,主治“阳气被遏,心气郁滞,痰瘀郁生,痰之邪阻结在心胸或胸肺”所致的胸痹胸满、胸痛、喘息咳唾、短气。同时,发现枳实薤白桂枝汤现代临床应用文献共计70篇,主治系统疾病范围为循环系统(51篇),占比72.85%;内分泌系统(4篇)占比5.7%;呼吸系统(9篇)占比12.85%;消化系统(6篇)8.57%,其中以循环系统中“冠心病(中医为胸痹)”为主,其中医证型主要为痰热痰浊内阻证,痰浊痰瘀痹阻证,寒凝痰瘀气滞证,胸阳不振、痰瘀互结型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古代医籍记载应用与现代临床应用是保证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该文通过对经典名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古代医籍整理挖掘及现代临床应用的统计分析,旨在为其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 文献考证 现代临床应用 折算剂量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古今文献考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鑫浩 朱卫丰 +5 位作者 杨丽娜 钟凌云 陈丽华 李哲 吴文婷 管咏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48-4954,共7页
目的:系统梳理古今文献中关于桂枝加葛根汤的条文及研究,考证分析桂枝加葛根汤的基本信息,为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现有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智库),以“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葛根汤”“桂枝加干葛汤”为... 目的:系统梳理古今文献中关于桂枝加葛根汤的条文及研究,考证分析桂枝加葛根汤的基本信息,为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现有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智库),以“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葛根汤”“桂枝加干葛汤”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必要时查阅原本古籍进行资料收集和内容审校,对方义衍变、剂量、主治病症、煎服方法及使用注意进行了考证。结果:共检索有488条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8本古籍。考证分析得出,桂枝加葛根汤中君药应为葛根,且并无麻黄,古今剂量换算应采用1两等于3 g,先将葛根进行煎煮,直到减去400 mL水,再去除泡沫,再将剩余药材一起加入煎煮,最终熬制600 mL,温服200 mL。在古籍记载中,桂枝加葛根汤具有解肌发表、升津舒经之功效,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太阳病,项背强而不舒,反汗恶风。现代临床研究多用于骨肌系统的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结论:文章对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进行了关键信息考证,归纳其历史沿革和处方衍变,确定了其关键信息,以期为其后期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葛根汤 经典名方 文献研究 方义衍变 主治病症 煎煮方法 使用注意
原文传递
基于历史文献考证温胆汤的主治病证规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元媛 孟庆鸿 +4 位作者 王晋邦 付筱童 贺缤嫣 宋月晗 王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8期111-114,共4页
温胆汤为经典名方,一直备受医家重视。本文对该方在历史文献中的药物组成、剂型、方义、医案等内容进行梳理,探讨其主治病证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温胆汤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初为治疗胆虚寒、痰饮内生所引起的不寐,至宋朝,陈无择于原方加... 温胆汤为经典名方,一直备受医家重视。本文对该方在历史文献中的药物组成、剂型、方义、医案等内容进行梳理,探讨其主治病证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温胆汤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初为治疗胆虚寒、痰饮内生所引起的不寐,至宋朝,陈无择于原方加茯苓、大枣,提出其主治病机为“痰气郁结”“心胆气虚”,金元医家用实践验证了此思想。明清时期认为温胆汤组方为二陈汤加枳实、竹茹,亦可主治“痰火”为患,随症加减拓展其应用于神志病、消化病。温病学家提出“分消走泄”的思想,广泛应用其于湿热证。在温胆汤的演变过程中,其药物组成的改变及加减化裁是其主治病证变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经典名方 历史文献 主治病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独活寄生汤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玉龙 姚啸生 +2 位作者 戚晓楠 崔海舰 龙科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经典名方独活寄生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15味药组成,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独活寄生汤在中国历代医籍中... 经典名方独活寄生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15味药组成,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独活寄生汤在中国历代医籍中的记录和阐述丰富,但在现代则多注重于临床作用与机制探讨,而缺乏揭示其历史沿革的综述性资料。基于此,作者从处方来源、组成、药材基原、药用部位、炮制规格、剂量折算、用法用量、煎服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独活寄生汤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探明独活寄生汤的历史沿革,为现代独活寄生汤的药材种类使用提供参考建议,为今后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独活寄生汤 历史沿革 处方考证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