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民旌表:明代荒政中的奖劝之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克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2,共6页
明代是一个多灾荒的历史时期,在赈济救灾方面,明朝政府发展了前朝劝分赈灾的措施,把旌表制度运用到灾荒赈济中去,这就是义民旌表。义民旌表主要是用道德表扬的形式来奖劝、酬答富民的仗义疏财。义民旌表在充实仓廪、灾荒赈济、稳定社会... 明代是一个多灾荒的历史时期,在赈济救灾方面,明朝政府发展了前朝劝分赈灾的措施,把旌表制度运用到灾荒赈济中去,这就是义民旌表。义民旌表主要是用道德表扬的形式来奖劝、酬答富民的仗义疏财。义民旌表在充实仓廪、灾荒赈济、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明后期“保富论”的兴起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义民旌表 荒政
下载PDF
民国时期政府救灾制度论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明爱 蔡勤禹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95-100,共6页
民国时期灾荒频发 ,为救济灾荒 ,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 ,在传统荒政基础上 ,吸收外来的救灾制度与经验 ,在救灾程序、措施、财政、管理等制度方面进行建设 ,初步形成了一个现代性制度框架。毋庸讳言 ,民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非法制化社... 民国时期灾荒频发 ,为救济灾荒 ,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 ,在传统荒政基础上 ,吸收外来的救灾制度与经验 ,在救灾程序、措施、财政、管理等制度方面进行建设 ,初步形成了一个现代性制度框架。毋庸讳言 ,民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非法制化社会 ,许多制度具有虚置性 ,这种弊端政情使救灾制度效能降低 ,造成灾民风雨霜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灾荒 救灾
下载PDF
清末民初女性的赈灾实践及角色变迁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晓华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7,共7页
传统的民间赈灾活动中,虽然不乏女性的参与,但与男性相比不过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末民初,女性在赈灾活动中的角色、规模、手段、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界的赈灾实践为民初女性参政热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近代民间义赈发... 传统的民间赈灾活动中,虽然不乏女性的参与,但与男性相比不过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末民初,女性在赈灾活动中的角色、规模、手段、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界的赈灾实践为民初女性参政热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近代民间义赈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赈灾 清末民初
下载PDF
清代的天津商人与社区认同 被引量:8
4
作者 原祖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得益于漕运、海运等长途贸易和长芦盐业,天津在清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地区的移民。与隶属官、军两籍的明代移民不同,清代移民多是以经商为目的。经济利益与城市生活将这些居民联结成一个新的社区,而以商人为... 得益于漕运、海运等长途贸易和长芦盐业,天津在清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地区的移民。与隶属官、军两籍的明代移民不同,清代移民多是以经商为目的。经济利益与城市生活将这些居民联结成一个新的社区,而以商人为主体的社会参与对于社区意识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绅商 社区认同 行会 赈灾 公共娱乐 地方志
下载PDF
晚清饥荒中的妇女买卖——以光绪初年华北大旱灾为中心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晓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6,共7页
光绪初年华北大旱灾中,妇女买卖异常猖獗。被买卖的妇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其去向以为婢为娼者居多,在传统伦理观念驱使下,许多难妇恪守贞节,不惜以死明志。严重的妇女买卖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与民间进行了相关的救助活动,... 光绪初年华北大旱灾中,妇女买卖异常猖獗。被买卖的妇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其去向以为婢为娼者居多,在传统伦理观念驱使下,许多难妇恪守贞节,不惜以死明志。严重的妇女买卖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与民间进行了相关的救助活动,然而由于诸种原因,仍有相当多的妇女被排除在救助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饥荒 晚清 赈济
下载PDF
自救与赈济:近代安徽民间社会对灾荒的救助 被引量:8
6
作者 汪志国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80,共15页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极其频繁,水灾、旱灾、蝗灾、震灾等破坏性较大灾害的发生频率都较鸦片战争以前为高。面对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政府的灾荒救济往往不能完全解决灾荒问题,所以,官府往往提倡民间自救,近代安徽民间社会救济主要有二种形式...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极其频繁,水灾、旱灾、蝗灾、震灾等破坏性较大灾害的发生频率都较鸦片战争以前为高。面对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政府的灾荒救济往往不能完全解决灾荒问题,所以,官府往往提倡民间自救,近代安徽民间社会救济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农村社区的自救与互助,主要有建立民仓和筹资集款,开展社区互助等途径;另一是民间组织的赈济,主要有华洋义赈会、基督教和佛教等宗教团体、安徽灾区筹赈会等开展的救灾活动,这些灾荒救助活动缓解了因官府救灾不力而出现的灾荒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安徽 民间社会 灾荒救助 自救 赈济
原文传递
宋代救荒中的赈济、赈贷与赈粜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华瑞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7,共7页
宋代官方的救荒措施,可分为赈济、赈贷和赈粜。赈济主要是对大灾、特大灾年导致流离失所的流民和灾歉时城乡贫困户及鳏寡孤独病残人群的救助措施;赈贷一般多是在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是冬春青黄不接之际,受灾民众的生产和... 宋代官方的救荒措施,可分为赈济、赈贷和赈粜。赈济主要是对大灾、特大灾年导致流离失所的流民和灾歉时城乡贫困户及鳏寡孤独病残人群的救助措施;赈贷一般多是在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是冬春青黄不接之际,受灾民众的生产和生活难以为继而需要救助;赈粜是通过平抑粮价达到救助灾民的一种方法,亦即常平法的基本职能,其对象主要是家中无粮食积蓄的下层民众。赈济、赈贷和赈粜的粮食来源,属中小灾的,一般由州级路级地方官府主持,从常平仓和义仓调拨粮食,或置场籴买。大灾、特大灾则主要由中央官府调集粮食和筹措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救荒 赈济 赈贷 赈粜
下载PDF
《救荒活民书》中救荒思想浅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云军 《古今农业》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救荒活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专门针对救荒的专著。书中提出较完整的救荒思想如 :预先救济思想 ;以常平、义仓、劝分、禁遏籴、不抑价等五种救荒方法为主 ,辅以一系列配套方法的综合救荒措施 ;救荒过程中的各级行政管理的程序思想等。
关键词 《救荒活民书》 宋代 救荒思想 专著 灾荒 综合救荒措施 行政管理程序 董煟
下载PDF
晚清山东的官赈救荒 被引量:4
9
作者 董传岭 张思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9,共7页
晚清山东灾荒严重,灾荒发生后,清政府即派官员赴灾区勘灾,审户,实施救治。当时主要采取施赈、调粟、养恤、除害、遣返灾民回籍、赎地贷给籽种、蠲缓赋税、禁止酿酒等善后措施,以及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办理仓储、开垦荒地等预防措施。... 晚清山东灾荒严重,灾荒发生后,清政府即派官员赴灾区勘灾,审户,实施救治。当时主要采取施赈、调粟、养恤、除害、遣返灾民回籍、赎地贷给籽种、蠲缓赋税、禁止酿酒等善后措施,以及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办理仓储、开垦荒地等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对救治晚清山东灾荒发挥了积极作用。腐败的吏治使晚清山东官赈救荒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晚清政府毕竟担负了山东赈灾救荒的重任,发挥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山东 赈灾救荒
下载PDF
清代常平仓粮食储额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丽 方修琦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4,91,共8页
根据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和不同年代刊印的《户部则例》中的记载,结合有关人口、灾害数据,恢复了清代常平仓粮食储额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发现,康雍时期,各地常平仓粮食储额的确定,依据地区规模和人口数量,较为简单和整体划一;乾隆以来... 根据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和不同年代刊印的《户部则例》中的记载,结合有关人口、灾害数据,恢复了清代常平仓粮食储额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发现,康雍时期,各地常平仓粮食储额的确定,依据地区规模和人口数量,较为简单和整体划一;乾隆以来,常平仓储额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和西北地区高、中部和西南地区低的格局,它的形成受到了人口数量、受灾情况、地理条件、区域脆弱性和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平仓 空间格局 清朝 荒政
原文传递
从一尊到多元:晚清社会救济机制的结构性演变及其意涵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晚清中国虽然难以维持18世纪建立起来的、整体上由国家掌控的一整套社会救济机制,但在西方冲击和社会转型的驱动下,社会救济事业也出现了一些为以往时代所没有的新气象。这主要表现在救荒机制的多元化、备荒仓储的社会化和慈善事业的公... 晚清中国虽然难以维持18世纪建立起来的、整体上由国家掌控的一整套社会救济机制,但在西方冲击和社会转型的驱动下,社会救济事业也出现了一些为以往时代所没有的新气象。这主要表现在救荒机制的多元化、备荒仓储的社会化和慈善事业的公益化。这些情况表明,晚清中国的社会救济事业一方面日渐脱离主要依靠国家力量的旧式轨道,另一方面在创造性融合本土和外来因素的基础上,生成了一系列颇具新兴意味的社会救济事业,从而构成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救荒 仓储 慈善 晚清时期
下载PDF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灾荒与救济 被引量:4
12
作者 苑书耸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8-63,共6页
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天灾敌祸,由此而产生了极大的荒情。根据地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一方面大力放赈救急,另一方面领导根据地军民扩大生产,增加财富。根据地的救荒运动不但为战胜灾荒、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天灾敌祸,由此而产生了极大的荒情。根据地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一方面大力放赈救急,另一方面领导根据地军民扩大生产,增加财富。根据地的救荒运动不但为战胜灾荒、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抗日根据地 灾荒 救济 生产救灾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分配制度的建构与发展——基于不同资源配置机制的探讨
13
作者 曾江 周建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2,211,共13页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背后是市场、政府、社会三种资源配置机制发挥作用,分别以市场定价的要素回报、政府财税政策和民间慈善活动形式决定或影响收入分配。对于这三个方面,中国古代在分配制度建构中作了一定探索。首先,政府...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背后是市场、政府、社会三种资源配置机制发挥作用,分别以市场定价的要素回报、政府财税政策和民间慈善活动形式决定或影响收入分配。对于这三个方面,中国古代在分配制度建构中作了一定探索。首先,政府试图通过田制改革、直接经营资源性行业以及对田地租金、资本利息进行限制来调整要素回报。其次,在田赋改革和商税征收中,政府多次尝试改变收税方式,缓解贫民负担。再次,在荒政和公共福利领域,古代政府建立了较完备的流程、制度,并设立了分门别类的官营机构。最后,在中古佛教慈善与近世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推动下,民间慈善成为政府公共品供给的重要补充。这些做法可为今天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供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 要素市场 荒政 民间慈善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灾荒救治研究
14
作者 陈国忠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革命根据地遭遇频繁且严重的灾荒问题。中共积极采取生产自救、防灾与救灾结合、政府与社会并济以及救灾与革命并进的方针策略,通过各类救治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灾情。同时,晋绥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对...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革命根据地遭遇频繁且严重的灾荒问题。中共积极采取生产自救、防灾与救灾结合、政府与社会并济以及救灾与革命并进的方针策略,通过各类救治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灾情。同时,晋绥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对救灾工作的领导经验、救灾社会化经验、救灾动员经验以及灾民的思想心理安抚,也为当前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 晋绥根据地 灾荒救治 《晋绥日报》
下载PDF
口粮折银与清代灾赈的货币化
15
作者 杨双利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9,共24页
货币化是明清国家财政制度变革的重要特点,从财政收支的不同方面来看,其影响因素和历史表现有所差异。作为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支出,清代灾荒赈济自乾隆以降表现出鲜明的货币化倾向,并经历了由主动推出到被动推行、由“银米兼赈”到“全... 货币化是明清国家财政制度变革的重要特点,从财政收支的不同方面来看,其影响因素和历史表现有所差异。作为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支出,清代灾荒赈济自乾隆以降表现出鲜明的货币化倾向,并经历了由主动推出到被动推行、由“银米兼赈”到“全放折色”、由发挥货币优越性到弥补粮食不足的复杂历史进程。乾隆初年办赈大臣提出的银米兼赈之法,意在通过发挥货币优越性来实现官民两便的救荒目的,且之后的货币赈济也越来越多地背负起解决筹粮困境的任务。为弥合官定折价与灾区粮价之差距以保证折赈实效,政府不得不通过加增折价之法来提高获赈银钱灾民的购买力。嘉道时期,随着地方粮食储备的空虚,赈粮越发难筹,折赈比重大幅提升,货币的“代赈”角色日益凸显。但粮食环境总体恶化使得灾民获赈银钱后很难买到应得或足敷济饥之粮,折赈效果大为减弱;而由于折价不敷、官制腐败等因,灾民获赈银钱数量亦常有不足。在多重困境夹持之下,货币代赈在清代中后期国家救灾方面的作用渐趋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粮食 灾荒赈济 货币化
原文传递
苏序救荒考:北宋前期一个蜀中乡村富民的行善与处世
16
作者 张文 张杨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苏序是三苏的父、祖。身为北宋前期眉山乡村的一个普通富民,苏序曾有两次救荒活动:其中一次卖田救荒见于正式文献,另一次更为重要的救荒活动仅见于苏轼私下谈话记录。分析这两次救荒活动的具体内容,可以对应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两次饥荒的... 苏序是三苏的父、祖。身为北宋前期眉山乡村的一个普通富民,苏序曾有两次救荒活动:其中一次卖田救荒见于正式文献,另一次更为重要的救荒活动仅见于苏轼私下谈话记录。分析这两次救荒活动的具体内容,可以对应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两次饥荒的局部状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第二次救荒活动的考证,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牟利行为,这是苏家后人有意识掩饰此事的原因。事实上,苏序兼顾牟利的赈济活动更符合富民的行事逻辑,其慈善活动既是经营之道,也是处世之道。其中,经营之道主要表现为财富自限——不肯过多兼并土地,做到义利兼顾;处世之道主要表现为谦抑待人——不与人争竞,并乐善好施。采取此种生活策略的原因一方面源于眉山苏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家风,另一方面也源于眉山地区轻财富积累而重门第传统的社会评价体系。总体上看,苏序时代频繁的慈善活动虽造成了家族经济状况的波动,但眉山苏氏的社会地位却不断得到提升,完成了从富民之家到士大夫之家的转型,这为我们理解彼时富民的生活实态提供了有价值的个案材料。由此出发,可以增进我们对宋朝富民行善与处世之道的了解,继而对富民的慈善书写、社会作用及富民群体分化等问题做出后续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序 救荒 富民 行善 处世
下载PDF
常平仓与宋代灾荒救助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文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71-74,共4页
常平仓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用于平抑粮价、调剂赢余的重要手段。宋代沿袭先前传统,设立常平仓,并对常平仓进行有效管理,使常平仓在平抑粮价的基础上,在宋代灾荒救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由于人为原因,宋代常平仓在灾... 常平仓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用于平抑粮价、调剂赢余的重要手段。宋代沿袭先前传统,设立常平仓,并对常平仓进行有效管理,使常平仓在平抑粮价的基础上,在宋代灾荒救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由于人为原因,宋代常平仓在灾荒救助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常平仓 灾荒 救助
下载PDF
《周礼》所见灾荒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祁磊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3-45,共3页
《周礼》灾荒思想包含了减灾思想与救荒思想两个方面 ,以往学者不作区分 ,二者的区分对中国早期的灾荒思想水平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周礼》 减灾 救荒
下载PDF
清代云贵地区灾荒赈济协同机制研究
19
作者 聂选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5,共13页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灾害群发期”,伴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朝廷的荒政制度、仓储制度的订立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随之而起,与此同时,全社会灾荒赈济协同机制的构建也渐渐趋于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边疆治理的本质是国家希望...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灾害群发期”,伴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朝廷的荒政制度、仓储制度的订立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随之而起,与此同时,全社会灾荒赈济协同机制的构建也渐渐趋于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边疆治理的本质是国家希望区域治理与基层治理平稳有序,这不仅符合国家经略边疆的方针和政策,而且契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朝廷出台灾荒赈济机制的目的也在于此。清代云贵地区赈灾机制的构建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这一要求,因而推动了西南边疆地区社会公众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客观上提升了朝廷经略边疆的水平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贵地区 灾荒赈济 协同机制 边疆治理
原文传递
清代中期直隶灾后跨省赈粮调度的定量重建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萧凌波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1,共11页
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提取清代中期(1723-1850)直隶灾后朝廷组织的跨省赈粮调度相关记载,对逐年赈粮数量进行定量重建。结合同期水旱灾害强度,对其反映的政府救灾力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其影响因素。... 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提取清代中期(1723-1850)直隶灾后朝廷组织的跨省赈粮调度相关记载,对逐年赈粮数量进行定量重建。结合同期水旱灾害强度,对其反映的政府救灾力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赈粮调度在雍正朝还并非常规赈灾措施,至乾隆朝成为常态,数量上达到顶峰,至嘉道时期则显著衰落;在空间上更偏重于直隶中部的近畿一带,南部则相对易被忽视。当其兴盛之时,在直隶灾后赈济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其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清王朝兴衰历程的缩影,亦受到各方面因素(如皇帝意志、灾害强度、区位条件、仓储状况、荒政效率等)的综合作用。从中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也可作为当前防灾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期 直隶 赈粮调度 荒政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