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用金装饰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路智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借助文献分析、传统工艺调查和科学仪器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法门寺丝绸装饰用金的形态、类型、材质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法门寺丝绸用金装饰主要包括金箔贴饰、捻金(银)线蹙金绣、织金锦以及利用缝线和墨绘线条组合... 借助文献分析、传统工艺调查和科学仪器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法门寺丝绸装饰用金的形态、类型、材质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法门寺丝绸用金装饰主要包括金箔贴饰、捻金(银)线蹙金绣、织金锦以及利用缝线和墨绘线条组合装饰几种类型,所用金属线以高含金量的捻金线为主,中国古代金属线的类型演变主要遵循了制作成本逐渐降低,金属线长度、韧性、强度逐步增加,以及金属线外观色彩形貌和装饰工艺逐渐多样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丝绸 金属线 工艺
下载PDF
“蹙金”考:一个唐五代诗词名物的文化史解读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可先 武晓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55,共10页
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蹙金"这一织绣名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件蹙金绣是这一常见诗词名物的实物印证,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佛教意涵。"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 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蹙金"这一织绣名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件蹙金绣是这一常见诗词名物的实物印证,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佛教意涵。"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最美的一种绣品。这种绣品在唐五代成为皇帝后妃、诸王公主等皇室帝胄和衣冠贵族喜欢服用的生活和装饰用品,故诗人经常用以表现贵族社会和人物的生活情状。因"蹙金"优于"盘金"、"缕金"和"贴金",在诗词中的表现作用也就有所不同。这一特殊的诗词名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蹙金 唐五代 诗词名物 法门寺 文化史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髹漆平脱秘色瓷碗髹漆工艺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勇剑 杨军昌 姜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2,共7页
在1987年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出土一对髹漆平脱秘色瓷碗,是秘色瓷与金银工艺、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珍贵文物。为了对其髹漆工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髹漆残块、银扣残块样品进行... 在1987年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出土一对髹漆平脱秘色瓷碗,是秘色瓷与金银工艺、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珍贵文物。为了对其髹漆工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髹漆残块、银扣残块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髹漆工艺的流程。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科学技术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瓷器 髹漆工艺 平脱工艺 法门寺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捻金线的捻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路智勇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3,共8页
法门寺唐代丝绸捻金线是大批量出土的早期中国丝绸装饰金属线、本文以法门寺捻金线的形貌观察和材质科学分析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捻金线制作工艺调查线索,分析“捻”金线的相关历史文献,排除利用其他捻金线技术制作法门寺捻金线的可... 法门寺唐代丝绸捻金线是大批量出土的早期中国丝绸装饰金属线、本文以法门寺捻金线的形貌观察和材质科学分析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捻金线制作工艺调查线索,分析“捻”金线的相关历史文献,排除利用其他捻金线技术制作法门寺捻金线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室模拟验证,得出法门寺捻金线是通过对芯线加捻,在芯线旋转过程中将金箔务自动捻绕在芯线外而制成的技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唐代 捻金线 工艺
原文传递
从何家村到法门寺:金银器工艺的进步与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程旭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156,共10页
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271件金银器,作为盛唐文化象征和丝路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当时具有世界性影响。其中有一部分器物属于唐少府监下属机构之中尚署、铸钱监制作,带有明显的初学痕迹,其錾刻、鎏金及金筐宝钿技术尚不成熟,而且器形... 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271件金银器,作为盛唐文化象征和丝路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当时具有世界性影响。其中有一部分器物属于唐少府监下属机构之中尚署、铸钱监制作,带有明显的初学痕迹,其錾刻、鎏金及金筐宝钿技术尚不成熟,而且器形简单而偏小。法门寺文思院则在这些方面有突出的进步,既注重轮廓造型,又将金属本身光泽与鎏金完美结合,加上凸显中心的纹饰鎏金,形成非常华美富贵庄严的整体效果,且在纹饰题材和造型上完全中国化。但法门寺器物轻巧、单薄,与当时国力下降、唐政府财政捉肘见襟有关。与何家村金银器相比,法门寺遗物作为一次盛大佛事活动的留存物,工艺极为高超,但文化张力有限,似乎更多地在佛教界及艺术界有着更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家村 法门寺 金银器 制作工艺 比较
原文传递
缭绫浴袍小考--从法门寺地宫物账碑衣名谈起
6
作者 赵丰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并保存较为完好的上衣共两件,而地宫同时出土的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94年)《物帐碑》上记载的上衣共有花罗衫、花罗袍、长袖、夹可幅长袖、可幅绫披袍、纹縠披衫和缭绫浴袍等多种名称。本文通过出土文献和实物的比对,确...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并保存较为完好的上衣共两件,而地宫同时出土的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94年)《物帐碑》上记载的上衣共有花罗衫、花罗袍、长袖、夹可幅长袖、可幅绫披袍、纹縠披衫和缭绫浴袍等多种名称。本文通过出土文献和实物的比对,确认了其中一件为明确记载的缭绫浴袍。这是一件以独窠盘绦纹样为主题、以平纹地上六枚斜纹显花为组织、采用平袖和对襟制成的浴袍,用于浴后未干之时服用。此件缭绫浴袍的发现和还原,对于研究唐代服饰史、中国丝绸史、纺织科技史和江南经济史都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地宫 缭绫 浴袍 盘绦
下载PDF
法门寺出土秘色瓷之“秘色”涵义再认识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法门寺地宫秘色瓷的面世,并没有止息人们对秘色瓷的探讨争议,反而使之更加激烈。究其根源,主要是人们对于秘色瓷之"秘色"涵义缺乏共识。针对有人提出秘色瓷源于唐代秘密教,本文依据法门寺地宫文化内涵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秘密... 法门寺地宫秘色瓷的面世,并没有止息人们对秘色瓷的探讨争议,反而使之更加激烈。究其根源,主要是人们对于秘色瓷之"秘色"涵义缺乏共识。针对有人提出秘色瓷源于唐代秘密教,本文依据法门寺地宫文化内涵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秘密教的实际,认为秘色瓷与秘密教没有关系。根据唐代史料中关于"秘"字的用义,可以判断秘色瓷之"秘"无关颜色,秘色瓷应理解为瓷器中的奇珍异宝。法门寺地宫同出的青瓷八棱净水瓶年代早于秘色瓷,不能仅仅依据釉色接近秘色瓷中的青瓷,将其认定为秘色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秘色瓷 秘色 秘密教 青瓷八棱净水瓶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保存状况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路智勇 曹婧婧 +2 位作者 惠任 徐方圆 张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02,共9页
为对比两种保存环境下法门寺丝绸的保存状况,对其织物和纤维样品进行了老化形貌观察和结晶度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恒温恒湿环境对法门寺丝绸的保存更有利,冰柜低温保存环境并不利于的蚕丝显微形貌和结晶度的劣化控制。自动温控装置调控的... 为对比两种保存环境下法门寺丝绸的保存状况,对其织物和纤维样品进行了老化形貌观察和结晶度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恒温恒湿环境对法门寺丝绸的保存更有利,冰柜低温保存环境并不利于的蚕丝显微形貌和结晶度的劣化控制。自动温控装置调控的环境中温湿度的频繁波动可能是造成低温条件下纤维形貌和结晶度出现更多劣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丝绸 保存状况
下载PDF
法门寺唐鎏金银龟盒实为香具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毛小东 《农业考古》 2018年第2期62-69,共8页
法门寺博物馆收藏陈列着1987年在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龟盒。法门寺学界普遍认为是一件茶具,但也有极少不同观点,惜论述不全。本文以实物内部相关新发现为重要线索,以细节为依据,结合史料,分析推理,实验论证等多重论证方法对鎏金... 法门寺博物馆收藏陈列着1987年在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龟盒。法门寺学界普遍认为是一件茶具,但也有极少不同观点,惜论述不全。本文以实物内部相关新发现为重要线索,以细节为依据,结合史料,分析推理,实验论证等多重论证方法对鎏金银龟盒进行详细考证,并在实际功能上证实它不是茶具而是香具中的龟香炉。从而达到让文物回归历史,还原用途的目的。并以此文纪念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30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银龟盒 功能 茶具 香具 龟香炉
下载PDF
论舍利崇拜在中国的兴起与风行——兼论法门寺佛指舍利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慧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舍利崇拜在印度原始佛教时期就已经出现,三国时期传入中国。舍利崇拜受到皇家推崇应始于梁武帝时期,亦是受到法显《佛国记》描述之印度习俗的深刻影响。唐代法门寺佛指舍利崇奉是中国舍利崇拜的巅峰,帝王舍利迎奉中伴随有信徒自残、焚... 舍利崇拜在印度原始佛教时期就已经出现,三国时期传入中国。舍利崇拜受到皇家推崇应始于梁武帝时期,亦是受到法显《佛国记》描述之印度习俗的深刻影响。唐代法门寺佛指舍利崇奉是中国舍利崇拜的巅峰,帝王舍利迎奉中伴随有信徒自残、焚身等狂热行为。五代宋初,法门寺地宫之外仍供奉有佛舍利,但帝王的崇拜狂热已渐消退,民间崇奉仍有余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崇拜 法门寺 普静
下载PDF
从法门寺看中国佛教圆融性的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海玲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年第9期30-33,共4页
圆融性是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的重要特点。法门寺对内不仅禅净密律兼有,而且大小乘兼融;对外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调和,呈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它以"物化"的形式再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佛教圆融性的特征。
关键词 中国佛教 法门寺 圆融性
原文传递
宫廷茶文化与寺院茶文化之比较研究--以法门寺出土文物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正雄 陈锦航 姚皓杰 《农业考古》 2018年第5期13-19,共7页
在唐代的四大茶文化圈中,宫廷茶文化和寺院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入探讨二者的特质及彼此关系对茶文化史的研究意义重大。1987年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宫廷茶具和2000年法门寺在修建藏经楼时出土的金代香雪堂碑... 在唐代的四大茶文化圈中,宫廷茶文化和寺院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入探讨二者的特质及彼此关系对茶文化史的研究意义重大。1987年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宫廷茶具和2000年法门寺在修建藏经楼时出土的金代香雪堂碑,是研究宫廷茶文化和寺院茶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宫廷茶文化与寺院茶文化在早期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的关系,在它们共同作用下,中国茶文化得以形成并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 寺院 法门寺 茶文化
下载PDF
浅析法门寺植物造景艺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永贵 孙广宇 +1 位作者 罗佳晨 孙景荣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5-58,共4页
以法门寺为研究对象,概述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手法与配置特色,具体分析了法门寺中大雄宝殿、珍宝阁、藏经楼和禅堂周边的植物造景艺术。研究如何通过植物选择和搭配,营造佛教场所安宁静谧的氛围,将抽象化的禅意具象化于植物,以期对... 以法门寺为研究对象,概述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手法与配置特色,具体分析了法门寺中大雄宝殿、珍宝阁、藏经楼和禅堂周边的植物造景艺术。研究如何通过植物选择和搭配,营造佛教场所安宁静谧的氛围,将抽象化的禅意具象化于植物,以期对我国寺庙园林的植物造景及现代同林禅意空间的营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植物造景 禅意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纸背层捻银线的工艺及其价值
14
作者 路智勇 惠任 +2 位作者 杨军昌 朱展云 吕婉莹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20,共9页
前言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遗址经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唐代丝绸织物,根据地宫出土志文碑及物帐碑所载内容,可知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的年代不晚于公元874年[1]。法门寺地宫所出唐代丝绸织物保存状况极差,但织物曾经使用的装饰捻金线大... 前言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遗址经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唐代丝绸织物,根据地宫出土志文碑及物帐碑所载内容,可知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的年代不晚于公元874年[1]。法门寺地宫所出唐代丝绸织物保存状况极差,但织物曾经使用的装饰捻金线大多得以保存,捻银线因使用量较少加之银易于老化的原因,则仅有极少量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唐代丝绸 纸背层 捻银线
原文传递
关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银棱盝顶檀香木函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冉万里 《文博》 2016年第2期42-48,共7页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的银棱叠顶檀香木函,是安置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的最外一层,但由于发现之时已经朽成碎块,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法门寺珍宝》图录中将其残片首次全面公布。笔者在认真观察和比对之后,对残片上的纹饰题材进...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的银棱叠顶檀香木函,是安置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的最外一层,但由于发现之时已经朽成碎块,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法门寺珍宝》图录中将其残片首次全面公布。笔者在认真观察和比对之后,对残片上的纹饰题材进行了综合考证,认为其题材包括梵王及帝释礼佛、药师佛、释迦牟尼说法以及西方净土世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塔基地宫 银棱盝顶檀香木函 纹饰 题材
下载PDF
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金银器属性探讨——以莲花图案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军 《文博》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何家村窖藏的发掘已经有四十多年,其归属问题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如果全部是日常生活用品,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整齐划一地使用了莲花纹饰的器物?又怎么会在同时期其他场合找到与之如此相近的舍利容器?本文试图通过与佛教造像上佛... 何家村窖藏的发掘已经有四十多年,其归属问题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如果全部是日常生活用品,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整齐划一地使用了莲花纹饰的器物?又怎么会在同时期其他场合找到与之如此相近的舍利容器?本文试图通过与佛教造像上佛座的莲花纹饰、法门寺供养器上莲花纹饰以及法门寺特色舍利容器的比较,认为何家村金银器属于皇家专用,且属于皇家的佛教供养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家村 金银器 莲花纹饰 法门寺 供养器
下载PDF
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琉璃器反窥唐朝社会
17
作者 任晓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20件琉璃器,2件为国产,18件为外来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为我们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唐朝饮茶之风的盛行、佛教的兴盛、唐人对琉璃的推崇、外来琉璃制造受中国文化影响趋向仿瓷以及琉璃传入与唐朝的海上贸易等...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20件琉璃器,2件为国产,18件为外来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为我们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唐朝饮茶之风的盛行、佛教的兴盛、唐人对琉璃的推崇、外来琉璃制造受中国文化影响趋向仿瓷以及琉璃传入与唐朝的海上贸易等问题均可从出土的实物琉璃器中寻求到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琉璃器 唐朝社会
下载PDF
法门寺文化景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18
作者 汪艳艳 《城市建筑》 2014年第32期1-2,共2页
本文由法门寺以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来建设大规模的文化景区而引发了思考,对现代佛教景区的规划设计手法进行了探讨,对国外成熟的现代宗教建筑的成功案例和国内同类现代佛教景区建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法门寺 规划设计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捻金线的制作工艺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军昌 张静 姜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4,共8页
前言法门寺塔基地宫1987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丝织品,其中一部分使用捻金线作为装饰材料^[1]。这成为法门寺丝绸织造技术和装饰技法的一大特色,也是研究唐代捻金线装饰工艺的珍贵资料。由唐代捻金线派生,
关键词 法门寺地宫 唐代 丝绸 捻金线
原文传递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施工过程力学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江 郝际平 +3 位作者 李存良 杨晓莉 王先铁 刘少文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95,113,共7页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于其建筑形态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成形状态有很大差别,施工"路径"和方式对结构的建造过程和最终成形的竣工状态有很大影响,与一次成型的设计状态下的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别,需在结构设计和施...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于其建筑形态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成形状态有很大差别,施工"路径"和方式对结构的建造过程和最终成形的竣工状态有很大影响,与一次成型的设计状态下的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别,需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加以考虑。通过对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建立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分别对几种施工方案的施工过程进行力学模拟和分析;跟踪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发展过程,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竣工时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满足设计要求,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施工过程 力学模拟 内力 变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