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174
1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44,共12页
本文考察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 ,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 ,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 ,同时也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 本文考察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 ,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 ,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 ,同时也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判断地区差距变动的未来趋势 ,并分析在不妨碍经济效率的前提下 ,哪些政策因素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区差距 区域经济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率 财政转移支付 投资环境
原文传递
地区差距、要素流动与财政分权 被引量:99
2
作者 张晏 龚六堂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69,共11页
本文在财政分权框架下引入不完全人口流动和内生劳动供给选择 ,针对两个不对称的地方经济 ,研究了政府的最优税收、最优公共支出和最优转移支付政策。我们发现了零中央政府收入税和逆向财政缺口 ,在有限政策工具的约束下 ,对应性转移支... 本文在财政分权框架下引入不完全人口流动和内生劳动供给选择 ,针对两个不对称的地方经济 ,研究了政府的最优税收、最优公共支出和最优转移支付政策。我们发现了零中央政府收入税和逆向财政缺口 ,在有限政策工具的约束下 ,对应性转移支付也具有缩小区域差距的功能。不同级别政府间的服务竞争和税收竞争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和政府的最优决策 ,拥挤效应和实际禀赋效应放大了通常意义上的收入效应水平。人口流动和财政分权提高了低生产力地区的福利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高生产力、高禀赋地区对低生产力、低禀赋地区存在隐性的区域间收入再分配 ,中央政府的干预措施一般具有协调区域发展、补贴低生产力低禀赋地区的性质。结合我国东西部的经济现实 ,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应该打破已有的利益分配格局 ,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差距 公共财政体制 中国 财政分权 财政转移支付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要素流动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 被引量:56
3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42,共8页
现有关于我国区域差异原因的研究大多忽视了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效应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本文将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效应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来考察我国区域差异的变化情况,通过将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纳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建立... 现有关于我国区域差异原因的研究大多忽视了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效应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本文将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效应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来考察我国区域差异的变化情况,通过将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纳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建立了同时涵盖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和要素流动的集聚经济模型。数值模拟的结论也显示,在要素流动条件下,当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本地市场效应达到一定水平时,经济活动趋于完全集聚是稳定均衡,这说明如果考虑集聚经济效应,地区间的要素流动不但不能使得区域差异趋于收敛反而会促使区域差异不断拉大,从而很好的解释了1990年以来我国区域差异扩大的特征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集聚经济 新经济地理学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52
4
作者 任晓红 张宗益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9,共9页
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品的运输成本、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及土地租金等空间成本的影响整合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理论框架之中。分析显示,当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能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并缩小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品的运输成本、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及土地租金等空间成本的影响整合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理论框架之中。分析显示,当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能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并缩小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但随着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城市集聚,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对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影响不再显著,当集聚到城市的生产要素增至某一临界值时,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呈现出反向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要素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原文传递
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47
5
作者 杨茜 石大千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50,共16页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铁路提速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升级,是否会影响收入分配?通过将始于1997年的铁路提速事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文章基于要素流动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铁路提速对城乡收...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铁路提速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升级,是否会影响收入分配?通过将始于1997年的铁路提速事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文章基于要素流动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铁路提速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铁路提速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表明,铁路提速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大约5%-7%。铁路提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来自于促进了人的流动、物的流动和技术流动,从而证实了要素流动机制。从城乡收入分配的角度而言,铁路提速显著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动态效应表明,铁路提速初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作用递减;在2003年之后,铁路提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这一过程中,2003年之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主要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从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03年之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扩大。这一动态效应的背后主要是由要素流动机制所致。基于多种稳健性检验,文章结论依然十分稳健。文章结论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打破地区分割促进要素流动、提升农村地区要素集聚能力等政策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铁路提速 要素流动 双重差分
下载PDF
村庄异质性与差异化乡村振兴需求 被引量:38
6
作者 郑风田 杨慧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4,共8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与文化环境多样,村庄在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各个村庄之间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而显示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很难笼统地、不加区分地分析村庄振兴与发展的...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与文化环境多样,村庄在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各个村庄之间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而显示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很难笼统地、不加区分地分析村庄振兴与发展的适应性策略。基于此,文本首先根据各类村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有利依托将我国现存的村庄大致划分为ABCD四类,并明确各类村庄未来发展可能的方向;然后详细阐述了B、C两类村庄在发展振兴过程中对精英人物、城乡要素流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需求及可能存在的不同;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时,研究者与制度设计者应在深刻理解村庄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分类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振兴策略;乡村振兴应立足乡村自有的能够为城市系统提供支持与补充的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并提升价值;乡村振兴必须在区域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布局,保障我们既有"大粮仓""小菜篮",又有"后花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异质性 精英人物 城乡要素流动 一二三产业融合
下载PDF
高铁开通与企业创新——基于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7
7
作者 谭建华 丁红燕 谭志东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70,共11页
基于2009—2017年的中国高速铁路开通站点匹配上市公司数据,以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场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开通高铁城市的上市公司,地处开通高铁城市上市公司的各类专利申... 基于2009—2017年的中国高速铁路开通站点匹配上市公司数据,以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场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开通高铁城市的上市公司,地处开通高铁城市上市公司的各类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说明高铁开通提高了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企业创新 要素流动 准自然实验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论--基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文丰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2-285,共14页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城乡关系始终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现阶段我国正经历新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便成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城乡关系始终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现阶段我国正经历新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便成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而是要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探寻城乡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并考虑城镇化建设基础上城乡一体化现状发现,我国城乡关系发展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求为演变历程,以为群众民生谋福祉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乡村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不畅,阻碍城乡融合;城乡社会服务分配不均,制约城乡发展等诸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放缓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进程。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共同富裕,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新型城乡关系,整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城市现代化。突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打破传统城乡分离发展模式,实现城乡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有为市场与有效政府相结合的作用,打破要素流通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要素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破户籍藩篱,释放城乡发展新潜力。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以发展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乡村振兴为战略支点,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存问题,查找短板,突破要害,分析解决城市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空间共同富裕 城乡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要素流动 城乡治理体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地理分布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万利 刘虎春 +1 位作者 龙志能 汤旭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110,共21页
数字技术有助于市场主体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跨界发展,在优化供应链布局和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供应商—企业—客户”的完整供应链关系架构,综合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 数字技术有助于市场主体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跨界发展,在优化供应链布局和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供应商—企业—客户”的完整供应链关系架构,综合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地理距离,拓宽供应链地理分布,且该效应在地区交通更便利、行业竞争更激烈以及供应链依赖度更高的样本中表现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削弱贸易双方外部信息约束和增强企业产品内在竞争优势是数字化转型拓展供应链地理分布的重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供应商及客户的跨省分布,从而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然而,供应链地理距离的扩大会降低企业库存管理效率和供应链资金运转速度。本文从供应链地理分布视角揭示了数字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地理距离 要素流动 供应链效率
原文传递
房价上涨、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升级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建江 罗双成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6,130,共10页
本文将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流动纳入统一框架中,研究房价上涨如何作用于制造业升级。利用2003—2016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控制内生性问题情况下,本文采用系统GMM检验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升级... 本文将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流动纳入统一框架中,研究房价上涨如何作用于制造业升级。利用2003—2016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控制内生性问题情况下,本文采用系统GMM检验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从边际效应来看,房价增长率增加一个标准差(0.09),将导致制造业高度化指标下降0.14,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升级的抑制作用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进而抑制制造业升级。由于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房价上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不确定。本文为制造业创新升级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上涨 要素流动 制造业升级 资源配置
下载PDF
产业空间集聚、要素流动与区域平衡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8,共7页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但能通过与要素流动的交互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从要素层面来看,资本与技术要素总体上对扩大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负的显著性,而劳动力要素则表现出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需构建产业梯度合理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加大对下游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技术支援以及对上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本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集聚 要素流动 区域发展差距
原文传递
ICU谵妄的预防:早期活动 被引量:25
12
作者 汤展宏 蒋良艳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12期14-18,共5页
ICU谵妄发生率高、识别率低,可显著延长ICU平均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加重转出ICU后认知功能障碍。但目前缺乏有效的谵妄预防措施。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谵妄的发生,其中早期活动是治疗的关键。ICU早期活动安全可行,可降低谵妄的发生及... ICU谵妄发生率高、识别率低,可显著延长ICU平均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加重转出ICU后认知功能障碍。但目前缺乏有效的谵妄预防措施。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谵妄的发生,其中早期活动是治疗的关键。ICU早期活动安全可行,可降低谵妄的发生及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改善患者预后。ICU中开展早期活动治疗是基于"ABCDE"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前提下,中断镇静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和职业治疗,包括从先被动后主动的关节活动,到双腿下垂坐到床缘,进一步下床坐到轮椅上甚至步行活动,是早期活动的基本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危险因素 早期活动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对炎性因子及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苗静 刘红艳 +1 位作者 周伟 付国兵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对炎性因子及腰椎活动度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急性腰扭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对炎性因子及腰椎活动度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急性腰扭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实际完成研究各3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8%(χ~2=4.221,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049~11.108,P<0.05);治疗2周、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2.201~4.418,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有助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穴位按摩 急性腰扭伤 炎性因子 腰椎活动度
下载PDF
要素流动视角下的苏南地区乡村振兴策略探讨 被引量:23
14
作者 闾海 顾萌 葛大永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乡村振兴的实现动力来源于构建城乡畅通的要素流动系统。文章以北华翔村的实证案例为依托,系统刻画和解析了苏南地区乡村空间的运行特征与背后要素机制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在土地、人口和文化要素的作用下,当前时间断面的乡村空间体现出... 乡村振兴的实现动力来源于构建城乡畅通的要素流动系统。文章以北华翔村的实证案例为依托,系统刻画和解析了苏南地区乡村空间的运行特征与背后要素机制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在土地、人口和文化要素的作用下,当前时间断面的乡村空间体现出功能异质化、社会关系重构、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等特征,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城乡资源要素的多维流通循环系统的构建。应通过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社会生态链和重拾乡村文化自信等规划策略,促使乡村对城市进行价值输出并吸引要素回流,从而探索一条苏南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要素流动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与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基于价值链分工和要素流动视角 被引量:20
15
作者 贺灿飞 任卓然 王文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9-1358,共20页
京津冀地区经历了从竞争、合作到迈向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和新目标,亟需实现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本文从价值链分工和要素流动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在“外循环”和“国内大... 京津冀地区经历了从竞争、合作到迈向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和新目标,亟需实现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本文从价值链分工和要素流动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在“外循环”和“国内大循环”中的价值链地位和辐射能力,以及以“京津冀小循环”为表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结果发现,京津冀在“外循环”中没有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相对应的技术分工和知识生产能力,处于价值链较低附加值环节;在“国内大循环”中,京津冀占据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并向外输出技术和资本,但吸引和辐射力有限。进一步探究发现,京津冀在“外循环”中相对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京津冀小循环”尚未打通,创新成果难以在城市群内部转化,从而未能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城市群定位目标。下一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应以水平知识链、梯度创新链为驱动,构建城市群垂直产业链。具体来说,“内循环”中应着力打造“北京研发—天津高端制造—河北物流服务”协同格局,“外循环”中构建以知识转移和市场突破为核心的“北京创新集聚溢出—河北综合制造—天津研发、航运”分工模式,逐步实现“内循环”反哺“外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京津冀协同发展 城市群 价值链 要素流动
原文传递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要素流动与收入差距 被引量:17
16
作者 钱力 张轲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6,共14页
缩小收入差距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已有研究大多聚焦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层面,较少研究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缺乏进... 缩小收入差距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已有研究大多聚焦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层面,较少研究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缺乏进一步对其中机理分析与影响效应的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要素的配置,进而对城乡收入等造成影响。为此,在阐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对收入差距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1—2020年全国29个省级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并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要素流动在此过程中充当的机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异质性研究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时间段差异,现阶段影响更为显著;东北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收入差距呈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承担重要机制作用。基于此,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从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稳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二是从建立城乡人口合理流动的制度机制、完善深化户籍制度、培养新型农业主体等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三是创立并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以规范农村就业中介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要素流动 收入差距 影响效应 传导机制
下载PDF
政府竞争、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辽 宋尚恒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8,共8页
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各地区要素和产业转移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自1998年以来发生在我国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不仅呈现一定的地理特征,还受到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区位再选择时追求地方政府给予政策... 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各地区要素和产业转移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自1998年以来发生在我国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不仅呈现一定的地理特征,还受到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区位再选择时追求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动机十分强烈。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地方税收负担上升1%,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将降低0.014%;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水平提高一个单位,将引致地区产业转移规模提高0.01%;制度环境优化程度每提高1%,地区产业转移规模将提高0.034%。比较可以发现,制度环境的优化在影响地区产业转移规模的诸多政府竞争变量中更为重要,各地方政府在积极吸引外围地区高端产业进入的过程中需要更为注重本地区的制度等软件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竞争 要素流动 产业转移 区位再选择
原文传递
要素流动、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星媛 白俊红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0-61,共12页
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从生产要素动态流动的视角,分析了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影响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 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从生产要素动态流动的视角,分析了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影响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大陆分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有助于改善资源的错配,并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采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不同的生产函数以及要素流动测度方法之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区域间的要素流动,通过效率机制和价格机制,促进了资源错配的改善。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改善资源错配,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资源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要素流动视角下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效应 被引量:16
19
作者 姚常成 沈凯玙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9,共10页
文章利用2011—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刻画了各城市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数字经济与要素流动的交互影响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又一重要力量。此后,文章借助于包容性增长框... 文章利用2011—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刻画了各城市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数字经济与要素流动的交互影响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又一重要力量。此后,文章借助于包容性增长框架,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强化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实现了区域的协调发展。但数字经济的这种调节效应主要与资本的迁入以及技术的扩散有关,通过劳动力迁移所发挥的调节效应尚不明显。就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异质性表现来看,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创新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偏高的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基于此,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创新能力的提升为驱动,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保障,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畅通要素流动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包容性增长 要素流动 劳动力 资本 创新 区域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五大着力点 被引量:18
20
作者 范恒山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37,共5页
城乡作为典型的区域类型,其差距是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城乡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多方面支持下农村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受制于自然条件、现实... 城乡作为典型的区域类型,其差距是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城乡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多方面支持下农村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受制于自然条件、现实基础、体制机制等因素,农村经济仍相对薄弱。解决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动能来自于城市。在具体方略上,则应紧紧围绕"人、地、统、同、融"五个字下功夫,做到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要素流动 市民化 土地 市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