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体系统及其糖基化 被引量:7
1
作者 赵菲 党刘毅 +1 位作者 赵璇 李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8-897,共10页
补体系统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桥梁.补体系统由30多种蛋白质组成,且其中绝大多数都经过糖基化修饰.近年来对补体系统的研究,不断揭示出补体系统在抗击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维持有机体... 补体系统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桥梁.补体系统由30多种蛋白质组成,且其中绝大多数都经过糖基化修饰.近年来对补体系统的研究,不断揭示出补体系统在抗击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维持有机体生理稳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补体系统需要严格的调控,不论是激活不足、抑或是过度激活都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于补体系统的激活、调控和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首次从糖生物学角度对补体系统蛋白质组分的糖链结构及糖链对相应蛋白质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糖基化 糖蛋白 调控 h因子
下载PDF
伴有H因子下降的儿童C3肾小球病的临床与病理三例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瑞娟 肖慧捷 +3 位作者 王素霞 管娜 姚勇 丁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9-943,共5页
目的分析3例诊断为c3肾小球病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患儿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预后转归进行随访。结果(1)3例患儿中2例男性,1例女性;起病年龄分别为9岁、12岁及5岁4个月;至活检时的病程分别为3个月、... 目的分析3例诊断为c3肾小球病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患儿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预后转归进行随访。结果(1)3例患儿中2例男性,1例女性;起病年龄分别为9岁、12岁及5岁4个月;至活检时的病程分别为3个月、7个月及20d,随访时间分别为2年7个月、8个月及1年6个月。(2)临床特征:全部病例都有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肉眼血尿、蛋白尿;2例血补体c3持续下降,l例位于正常低限;3例均出现H因子浓度下降,1例H因子抗体阳性。临床曾分别诊断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炎型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肾脏病理特征:3例患儿均出现免疫荧光下C3为主的基底膜及系膜区的沉积。电镜可见系膜区、内皮下和基底膜内的电子致密物沉积。(4)治疗及随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者激素治疗无效,肾穿刺后激素减停,应用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对症治疗。余两例均为ACEI+保护肾脏治疗。1例出现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升高,另两例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正常,但出现肾脏早期损伤指标轻度升高。结论C3肾小球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具有多样性,其诊断依赖于肾活检免疫荧光可见孤立的C3沉积。患儿出现血补体C3和H因子水平降低,提示补体代谢调节异常参与其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补体C3 儿童 活组织检查 h因子
原文传递
血清补体H因子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谓 邵凤民 +1 位作者 朱清 阎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8期756-7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H因子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狼疮性肾炎、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临床肾脏损害者和30名健康献血员(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因子,分析H因子水平与狼疮性肾炎病理类...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H因子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狼疮性肾炎、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临床肾脏损害者和30名健康献血员(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因子,分析H因子水平与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组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无临床肾脏损害组H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血清中H因子水平,狼疮性肾炎Ⅳ型低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Ⅳ型与Ⅲ型、Ⅲ型与Ⅱ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因子水平降低可能参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且与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有关,与狼疮性肾炎肾脏损伤程度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h因子
原文传递
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FbaA单克隆抗体FbaAmAb2的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范秀华 刘海楠 +6 位作者 郑艳 张玲 姚智燕 李文建 邢艳超 宋小天 马翠卿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通过侵袭抑制及攻毒试验检测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FbaA的单克隆抗体FbaAmAb2的免疫功能,为进一步探索A族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和感染后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亚克隆、全菌ELISA方法筛选稳定分泌高效价FbaAmAb2的杂交瘤细胞,并将... 目的通过侵袭抑制及攻毒试验检测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FbaA的单克隆抗体FbaAmAb2的免疫功能,为进一步探索A族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和感染后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亚克隆、全菌ELISA方法筛选稳定分泌高效价FbaAmAb2的杂交瘤细胞,并将其接种于小鼠腹腔制备腹水。通过侵袭试验对FbaAmAb2能否阻止H因子与A族链球菌的结合进行研究。而后将获得的腹水倍比稀释为1:1、1:2、1:4、1:8、1:16行试管凝集试验,选定合适的稀释度被动免疫动物后用致死量A族链球菌(FbaA’)标准菌株(7.5×10’个)攻击,连续观察15d计算保护率。结果侵袭试验中FbaAmAb2能够竞争性抑制H因子与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FbaA的结合,减少了H因子介导的A族链球菌侵入上皮细胞的数量。与全菌结合的ELISA效价为1:1600,试管凝集效价为1:8。在单抗被动免疫试验中,腹水原液、1:2稀释组的动物保护率高达66.67%,1:4稀释组保护率为50%,经SPSSl0.0统计软件分析各实验组与PBS组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aAmAb2有望用于紧急预防及治疗A族链球菌感染,并为深入研究A族链球菌的致病机制、治疗策略及疫苗预防方面提供新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族链球菌 Fba蛋白 单克隆抗体 补体调节蛋白 h因子
原文传递
补体系统调节蛋白H因子家族异常与肾脏疾病 被引量:2
5
作者 铁丰红(综述) 于磊(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4-468,共5页
H因子(FH)家族是补体激活旁路途经的调节蛋白,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C3肾小球肾炎、致密物沉积病、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均与之相关。遗传学研究提示FH家族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和功能学研究证实了基因突... H因子(FH)家族是补体激活旁路途经的调节蛋白,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C3肾小球肾炎、致密物沉积病、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均与之相关。遗传学研究提示FH家族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和功能学研究证实了基因突变导致的FH家族蛋白结构和浓度的改变影响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研究也促进了FH家族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上的应用。本文旨在对FH家族异常致肾脏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介绍其诊断与治疗上的进展,希望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因子 肾脏疾病 遗传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健康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补体因子的变化及其参考区间的建立
6
作者 矫祯浩 马利娟 +2 位作者 顾珣可 王永清 贾珂珂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妊娠妇女血清补体C1q、B因子、H因子以及C3、C4在不同孕期的变化,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选择398例健康妊娠妇女,按照孕周将其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并选取12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健康未孕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 目的探讨健康妊娠妇女血清补体C1q、B因子、H因子以及C3、C4在不同孕期的变化,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选择398例健康妊娠妇女,按照孕周将其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并选取12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健康未孕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H因子、B因子、补体C1q的水平。比较各组之间补体因子的差异,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28-A3c要求,以非参数法建立不同孕期血清C1q等补体因子的95%参考区间。结果血清补体C1q和C4水平在各孕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血清C1q的参考区间为135~254 mg/L,补体C4为131~387 mg/L。妊娠早期、中期及晚期其他补体因子参考区间:B因子分别为255~397 mg/L、294~493 mg/L、312~615 mg/L,H因子分别为228~433 mg/L、276~446 mg/L、299~466 mg/L,补体C3分别是889~1557 mg/L、1081~1664 mg/L、1139~1822 mg/L。结论相比健康非妊娠妇女,健康妊娠妇女的血清补体C1q水平无显著变化,而B因子、H因子、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建立了健康妊娠妇女血清C1q、C4的参考区间以及不同孕期血清B因子、H因子、C3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清补体C1q C3 C4 h因子 B因子 参考区间
下载PDF
Abrogation of immune complex glomerulonephritis by native carboxypeptidase and pharmacological antagonism of the C5a receptor 被引量:1
7
作者 Jessy J. Alexander Lee D. Chaves +3 位作者 Anthony Chang Shruti Dighe Alexander Jacob Richard J. Quigg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51-657,共7页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 generates C5a which leads to signaling through C5aR 1. This is tightly controlled, including by the plasma proteins factor H (FH) and carboxypeptidase N. Here we studied a chronic serum sick...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 generates C5a which leads to signaling through C5aR 1. This is tightly controlled, including by the plasma proteins factor H (FH) and carboxypeptidase N. Here we studied a chronic serum sickness (CSS) model of glomerulonephritis (GN) in which there is an activ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formation of glomerular immune complexes (ICs), and resulting glomerular inflammation. The antibody response, glomerular IC deposition, the degree of GN, and consequent renal functional insufficiency in CSS were all worse in FH-/- mice compared to wild-type FH+/+ animals. This was ameliorated in the former by giving a C5aR1 antagonist for the final 3 weeks of the 5-week protocol. In contrast, blocking CP-mediated inactivation of C5a increased these disease measures. Thus, complement regulation by both plasma FH and CP to limit the quantity of active C5a is important in conditions where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is directed to a continuously present foreign antigen. Signaling through C5aR1 enhances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as well a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ICs that have formed in glomeruli. Both effects are relevant even after disease has begun. Thus, 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 of C5a in IC-mediated GN has potential clinical relev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A carboxypeptidase N factor h GLOMERULONEPhRITIS
原文传递
Immune evasion by Plasmodium falciparum parasites: converting a host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the parasite′s benefit
8
作者 Bismarck Dinko Gabriele Pradel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年第2期82-95,共15页
Immune evasion is a strategy used by pathogenic microbes to evade the host immune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successful propagation. Immune evas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blood stage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 Immune evasion is a strategy used by pathogenic microbes to evade the host immune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successful propagation. Immune evas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blood stage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the causative agent of the deadly disease malaria tropica. Because Plasmodium blood stage parasites require human erythrocytes for replication, their ability to evade attack by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parasite survival. In order to escape immunity-induced killing, the intraerythrocytic parasites have evolved a variety of evasion mechanisms, including expansion of plasmodial surface proteins, organ-specific sequestration of the infected red blood cells and acquisition of immune-regulatory proteins by the parasite. This review aims to highlight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mune evasion strategies by P. falciparum, including antigenic variation, surface protein polymorphisms and invasion ligand diversification. The review will further discuss new findings on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applied by P. falciparum to avoid lysis by the human complement as well as killing by immune factors of the mosquito v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RIA Plasmodium falciparum Immune Evasion Infected Red Blood Cell MEROZOITE Antibody COMPLEMENT factor h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H因子水平膜攻击复合物变化及其意义
9
作者 孙亚萍 陈春 贾乐文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4-618,共5页
目的 探讨膜攻击复合物(MAC)和H因子在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检测30例LN患者与2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AC和H因子的浓度,并分析比较其在LN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采用t检验、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 目的 探讨膜攻击复合物(MAC)和H因子在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检测30例LN患者与2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AC和H因子的浓度,并分析比较其在LN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采用t检验、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LN患者血清MAC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74± 100) μg/ml与(18±8)μg/ml,Z=2.777,P<0.05];活动组MAC浓度高于非活动组[(92±53) μg/ml与(32±23) μg/ml,t=3.661,P<0.05];②LN患者血清H因子的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311±146) ng/ml与(412±76) ng/ml,Z=-3.139,P<0.05];活动组H因子低于非活动组[(282±11) ng/ml与(330±20) ng/ml,t=-8.333,P<0.05];③LN患者血清MAC水平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603,P<0.05),与抗dsDNA抗体、尿蛋白定量(24 h)、英国SLE评估小组(BILAG)积分、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1,0.694,0.709,0.613,P均<0.05);④LN患者血清H因子水平与补体C3呈正相关(r=0.568,P<0.05),与抗dsDNA抗体、尿蛋白定量(24 h)、BILAG积分、SLEDAI积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3,-0.485,-0.639,-0.597,P均<0.05).⑤LN患者活动组18例肾活检肾脏病理结果病变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及肾小球细胞增生为主;非活动组11例肾活检病理结果病变以系膜细胞增生为主.结论 血清MAC升高、H因子减少通过补体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加速LN的发展,同时与LN全身活动性及肾脏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反映LN活动性,也对肾脏病理活动性病变的生物学诊断价值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补体系统 膜攻击复合物 h因子
原文传递
成人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
10
作者 常洁 董少卿 郭志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我院诊断成人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共5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5例患者中,治愈2例,死亡1例,遗留肾功能不全2例... 目的探讨成人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我院诊断成人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共5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5例患者中,治愈2例,死亡1例,遗留肾功能不全2例,其中1例最终走向透析,1例肾功能长期保持稳定。其中,与妊娠相关者共3例。早期血浆置换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糖皮质激素的效果尚不确定。肾脏病理改变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以小动脉改变为主的预后差。结论成人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病因多样、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尿毒综合征 h因子 血浆置换
下载PDF
期刊评价中的关键指标评析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德俊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3-147,共5页
从期刊被引视角出发,选取影响因子、期刊h指数、特征因子、新期刊扩散因子进行评析。以国内图书情报学部分期刊为实证对象,对比这四种期刊评价指标的数值,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这四种指标既相关,又相异,可以相互配合弥补现有期刊影响... 从期刊被引视角出发,选取影响因子、期刊h指数、特征因子、新期刊扩散因子进行评析。以国内图书情报学部分期刊为实证对象,对比这四种期刊评价指标的数值,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这四种指标既相关,又相异,可以相互配合弥补现有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指标的缺陷与应用偏差,现实中可以组合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期刊h指数、特征因子和新期刊扩散因子,用于期刊评级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评价 影响因子 期刊h指数 特征因子 新期刊扩散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被引频次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缺陷矫正——位置指标应用于期刊评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雪立 周晶 +4 位作者 盖双双 盛丽娜 付中静 董建军 方红玲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105,115,共8页
[目的 /意义]探讨被引频次位置指标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作用,确定合适时间窗口的最优位置指标。[方法/过程]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取符合条件的14种眼科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各期刊2014年度不同位置指标,包括2年、5年、8年和1... [目的 /意义]探讨被引频次位置指标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作用,确定合适时间窗口的最优位置指标。[方法/过程]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取符合条件的14种眼科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各期刊2014年度不同位置指标,包括2年、5年、8年和10年引证时间窗口(citation time window,CTW)的h指数(h2、h5、h8和h10)、累计h指数(a-h2、a-h5、a-h8和a-h10)以及相对应的期刊2014年度被引频次百分位数位置(percentage rank position,PRP)指标(Top 1%、Top 5%、Top 10%、Top 25%Top 50%)和累计PRP指标(a-Top1%、a-Top 5%、a-Top 10%、a-Top 25%和a-Top 50%)。比较影响因子、不同CTW位置指标与期刊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度,确定不同位置指标应用于期刊评价的效果。[结果 /结论]合理的位置指标在期刊影响力评价中优于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累计被引频次位置指标普遍优于年度指标,2年CTW的h指数优于其他CTW的h指数,5年CTW的a-h2、h2,5年和8年CTW的a-Top 50%和Top 50%与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相比具有更理想的期刊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子 h指数 百分位数位置指标 期刊评价 问卷调查评分 引证时间窗口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2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茜 何国伟 +2 位作者 贺靖冬 张连祥 侯敏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2(CFHR2)在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CHD-PAH)患儿血浆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例CHD及CHD-PAH患儿样本,包括室间隔缺损并PAH(VSD-PAH)11例、单纯VSD无PAH(VSD)11例、房间隔缺损... 目的分析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2(CFHR2)在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CHD-PAH)患儿血浆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例CHD及CHD-PAH患儿样本,包括室间隔缺损并PAH(VSD-PAH)11例、单纯VSD无PAH(VSD)11例、房间隔缺损并PAH(ASD-PAH)11例、单纯ASD无PAH(ASD)11例、混合型心脏缺陷[即合并2种及2种以上的VSD、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疾病]并PAH(Mix-PAH)11例、混合型心脏病缺陷无PAH(Mix)11例,16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各组血浆中CFHR2蛋白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CFHR2蛋白水平[(189.10±24.01) μg/L]相比,VSD-PAH组[(42.99±4.53) μg/L,t=4.975,P〈0.01]及VSD组[(165.00±23.17) μg/L,t=2.661,P〈0.05]显著下调;VSD-PAH组与VSD组血浆中CFHR2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8,P〈0.01)。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CFHR2蛋白水平相比,ASD-PAH组[(70.92±8.27) μg/L,t=3.951,P〈0.05]及ASD组[(72.48±8.99) μg/L,t=3.880,P〈0.01]显著下调;ASD-PAH组与A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8,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ix-PAH组血浆中CFHR2蛋白水平[(83.23±15.96) μg/L,t=3.314,P〈0.05]显著下调,而Mix组患儿血浆中CFHR2蛋白[(170.40±33.15) μg/L,t=0.468,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x-PAH组与Mix组患儿CFHR2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P〈0.05)。结论CHD-PAH患儿血浆CFHR2蛋白减少可能与患儿免疫系统缺陷及其凝血系统障碍有关,该蛋白有可能成为CHD-PAH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2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Genetic variants in three genes and smoking show strong associations with susceptibility to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9
14
作者 CHU Jie ZHOU Cheng-chao +2 位作者 LU Ning ZHANG Xue DONG Fang-ti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525-2533,共9页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replicate the associations of representative polymorphisms in three genes (complement factor H (CFH), complement factor B (BF) and HtrA serine peptidase 1 (HTRA1)...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replicate the associations of representative polymorphisms in three genes (complement factor H (CFH), complement factor B (BF) and HtrA serine peptidase 1 (HTRA1)) with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in a Han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o test if the modifiab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 AMD susceptibilit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ype of genotype in these genes. Methods An age, gender and ethnicity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genotype the representative single ne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loci including rs1061170 and rs1410996 in CFH, rs641153 and rs4151667 in BF and rs11200638 in HTRA1 gene in 144 exudative AMD patients and 126 normal controls using PCR-RFLP and direct resequencing.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were also recorded. Allelic and genotypic associations for individual SNP and joint associations with two loci were performed. The gene-gene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multivariate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C risk allele frequencies for CFH Y402H (rs1061170) in cases and controls were 12.5% and 5.4%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Caucasians (P 〈0.001). Compared with TT homozygous genotype, the CT heterozygous genotyp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MD with odds ratio (OR) of 3.23 (1.36-5.07). However, the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of C allele was only 3.3% (1.4%-4.3%). rs1410996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AMD independent of Y402H. The ORs of exudative AMD for individuals carrying one copy risk allele and two copy risk alleles were 2.57 (1.21-5.45) and 4.76 (2.15-10.55) respectively, with correspondent PARs of 28.3% (2.0%-40.5%) and 38.2% (21.8%-45.4%). rs11200636 in HTRA1 was another susceptible locus for AMD and the risk homozygotes were significantly susceptible for exudutive AMD (OR=3.98, 1.88-8.43) with PAR of 38.9% (24.3%-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complement factor h complement factor B htrA serine peptidase 1 SMOKING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脑膜炎奈瑟菌病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邵祝军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1-476,共6页
本文综述了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和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蛋白抗原研究进展,包括细菌分类、荚膜多糖表达及调控、生物膜形成及H因子结合蛋白(fHbp)等。重点阐述了fHbp结构、分类、功能和表达调控,以期为中国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研... 本文综述了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和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蛋白抗原研究进展,包括细菌分类、荚膜多糖表达及调控、生物膜形成及H因子结合蛋白(fHbp)等。重点阐述了fHbp结构、分类、功能和表达调控,以期为中国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荚膜 致病性 h因子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与C3肾小球病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可 肖慧捷 +5 位作者 丁洁 王素霞 王芳 钟旭辉 管娜 姚勇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与C3肾小球病的关系,提高对C3肾小球病认识。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入院初诊考虑为APSGN并行肾脏活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最终诊断分为APSGN组和非AP... 目的探讨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与C3肾小球病的关系,提高对C3肾小球病认识。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入院初诊考虑为APSGN并行肾脏活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最终诊断分为APSGN组和非APSGN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结合随访情况,比较2组患儿临床表现、肾脏病理、补体变化情况和转归等。结果28例患儿中,最终诊断为APSGN 19例;非APSGN组共9例,其中C3肾小球病7例[致密物沉积病1例,C3肾小球肾炎6例],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系膜增生性IgA肾病1例。APSGN组和C3肾小球病亚组患儿发病时的临床症状、肾脏活检组织光镜和免疫荧光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3肾小球病亚组[1例(14.3%)]相比,APSGN组13例(81.2%)患儿补体C3水平在病程8周内恢复;病程1~3年时APSGN组患儿尿常规多可恢复正常,而C3肾小球病亚组仍多有不同程度血尿、蛋白尿,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C3肾小球病患儿有补体旁路途径调节异常的相关实验室证据和致密物沉积病典型电镜表现。结论部分初始诊断为APSGN的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注意与C3肾小球病鉴别。需进一步监测其临床表现、尿常规及血C3水平变化,必要时重复肾活检和完善补体旁路途径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肾小球病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 h因子 Ⅰ因子
原文传递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型与CFH基因Y402H、CFB基因R32Q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仲路 姚静 +3 位作者 高峰 周欣 赵玥 徐新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CFH)及补体因子B(CFB)基因变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门诊确诊AMD患者125例,按脾虚湿困、痰瘀互结及肝肾亏虚3个证型分成3组。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后测序,检测CFH与CBF单核...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CFH)及补体因子B(CFB)基因变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门诊确诊AMD患者125例,按脾虚湿困、痰瘀互结及肝肾亏虚3个证型分成3组。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后测序,检测CFH与CBF单核昔酸多态性,分析所得到的基因变异结果与AM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AMD 3个证型组中,干性与湿性病例数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33.524,P<0.01),脾虚湿困证以干性为主,肝肾亏虚证以湿性为主,痰瘀互结证则干性、湿性比大致相当。②3组CFH基因Y402H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036,P<0.05);等位基因T/C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501,P<0.01),其中肝肾亏虚证等位基因C型比例最高(23.44%)。③3组CFB基因R32Q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171,P<0.05),等位基因G/A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455,P<0.01),其中脾虚湿困证等位基因A型比例最高(16.67%)。结论 AMD脾虚湿困证多数是AMD早期病例,肝肾亏虚证多数是AMD晚期病例;肝肾亏虚证与CFH基因Y402H中TC/C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相关,脾虚湿困证与CFB基因R32Q的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中医证型 补体因子h 补体因子B 单核苷多态性
下载PDF
补体因子H基因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蓉 杨致蓉 +8 位作者 王卫平 黄宁宁 范卫星 唐伟 卢卫红 蔡军 易正辉 方贻儒 张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基因(CFH)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25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SNa Ps...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基因(CFH)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25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SNa Pshot技术对病例组及339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Y402H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比较;分析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Y402H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PANSS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23.88,F=4.79,F=10.70;P<0.05或P<0.01);RBANS中的延时记忆分及总分显著低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8.27,F=5.51;P<0.05或P<0.01)。结论:CFH基因Y402H位点多态性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但该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因子h基因 Y402h位点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补体因子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曲毅 周芳 蒋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易感性与补体因子H(CFH)基因单核苷酸(SNP)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136例渗出型AMD患者(AMD组)和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140名正常健康者(对照组)纳入研究。取得所有受检者的知情... 目的探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易感性与补体因子H(CFH)基因单核苷酸(SNP)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136例渗出型AMD患者(AMD组)和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140名正常健康者(对照组)纳入研究。取得所有受检者的知情同意后,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4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和特异性限制内切酶消化法检测CFHY402H(rsl061170)、CFH-257C〉T(rs3753394)及cFHIVSl5(rsl32942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采用SHEsis软件构建单倍型,对比分析两组CFH基因SNP不同单倍型的频率。分析cFH基因SNP不同等位基因、基因型和单倍型与渗出型AMD的相关性。结果CFHY402H(rs1061170)存在TT、TC、CC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位于位点T、C;CFH257C〉T(rs3753394)存在CC、CT、TT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位于位点C、T;CFH IVS15(rs1329428)存在AA、AG、GG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位于位点A、G。AMD组、对照组CFH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HY402H(rs1061170)的杂合子基因型TC、CFH-257C〉T(rs3753394)的纯合子基因型TT及CFHIVSl5(rsl329428)的纯合子基因型GG均与渗出型AMD有相关性(OR=4.11,2.55,3.1l;P〈0.05);等位基因T、C、G为风险等位基因(OR=3.14,1.72,1.79;P〈0.05)。AMD组和对照组单倍型TCG、CTG及CTA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3,6.60,32.82;P〈0.05);其余单倍型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H基因SNP多态性与渗出型AMD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遗传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病例对照研究 疾病遗传易感性
原文传递
补体因子H、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在IgA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笑 谢大星 +2 位作者 郭广凤 杨淑芬 陆晨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6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补体因子H(CFH)和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CFHRP) 1、CFHRP 5在Ig A肾病(Ig A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Ig AN患者157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健康对照组。对157例疑似Ig AN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肾活检术,以肾组织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血浆补体因子H(CFH)和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CFHRP) 1、CFHRP 5在Ig A肾病(Ig A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Ig AN患者157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健康对照组。对157例疑似Ig AN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肾活检术,以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确诊Ig AN的金标准。收集受试者晨血2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CFH、CFHRP1、CFHRP5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CFH、CFHRP1、CFHRP5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来判断上述三种指标对Ig AN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肾组织病理检查,确诊Ig AN(Ig AN组) 89例、其他肾脏疾病(其他肾脏疾病组) 68例。Ig AN组血浆CFH水平低于其他两组,血浆CFHRP1、CFHRP5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P均<0. 05)。血浆CFH、CFHRP1、CFHRP5诊断Ig AN的灵敏度分别为85%、69%、60%,特异度分别为71%、77%、71%; ROC曲线显示上述三种指标的AUC均大于0. 7,其中CFH的AUC最大(0. 862)。结论血浆CFH、CFHRP1、CFHRP5对诊断Ig A肾病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CFH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补体因子h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