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谈头面部针灸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
8
1
作者
邰浩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5-246,共2页
针灸临床中,经常涉及到头面部针灸。由于头 面部结构的复杂多变,临床操作起来往往不能得心应手。从形态学角度对这一区域作一系统 的阐述,对头面部针灸应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头面部针灸
头针
面针
刺法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脐周八穴温针疗法配合面部微针治疗黄褐斑56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郑自琪
白宇乾
于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5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脐周八穴温针疗法配合面部微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诊的黄褐斑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面部微针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脐周八穴...
目的:研究脐周八穴温针疗法配合面部微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诊的黄褐斑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面部微针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脐周八穴温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颜色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皮肤颜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63,P<0.01),试验组患者的皮肤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明显优于对照组(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3141,P<0.01)。结论:脐周八穴温针疗法配合面部微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脐周八穴
面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颊针面针之异同浅议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炜雄
丁玉宝
+1 位作者
赵凯林
安声潘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分析颊针与面针的异同,拓宽面部全息微针疗法治疗思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查阅相关资料,从颊针与面针的起源发展、脏腑肢体分布、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两者异同。[结果]相同点:颊针与面针都属于面部全息微针系统针法。不同点:...
[目的]分析颊针与面针的异同,拓宽面部全息微针疗法治疗思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查阅相关资料,从颊针与面针的起源发展、脏腑肢体分布、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两者异同。[结果]相同点:颊针与面针都属于面部全息微针系统针法。不同点:(1)起源:面针源于《灵枢·五色》,结合生物全息理论;颊针吸取了中医学的气街、经络、大三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心身理论、全息理论。(2)脏腑肢体分布:面针的脏腑肢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面部中轴线上及两侧颊部;颊针的脏腑肢体分布主要集中在两侧颊部。(3)取穴原则:面针在肢体疼痛方面选取相应肢体穴位,并根据疼痛对应"皮脉肉筋骨"不同层次选取相应的脏腑穴位,内科疾病根据中医脏腑生理、病理相关理论选穴;颊针主要根据全息对应和三焦理论取穴。(4)操作方法:面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颊针不追求针感,较少使用手法,留针20~40分钟。(5)应用范围,面针主要应用于躯体疼痛、麻醉镇痛和脏腑功能调整,颊针多用于躯体、内脏疼痛。[结论]面针与颊针均属面部全息微针系统,两者理论及临床应用有一定差异,可相互补充,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针
面针
异同点
全息针法
起源
穴位分布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针疗法联合调Q激光对黄褐斑皮损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4
作者
雷小葆
黄咏梅
唐小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面针疗法联合调Q激光治疗对黄褐斑面积、皮肤生活质量及皮损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面针疗法+调Q激光治疗,n=48)和对照组(调Q激光治疗,n=48),比较两组治疗后...
目的:研究面针疗法联合调Q激光治疗对黄褐斑面积、皮肤生活质量及皮损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面针疗法+调Q激光治疗,n=48)和对照组(调Q激光治疗,n=48),比较两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皮肤病生活质量及皮损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得分均较其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黄褐斑生活质量量表(MELA-SQOL)得分均较其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DLQ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LA-SQOL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部位光密度及累计光密度均较其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部位光密度及累计光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面针疗法联合调Q激光可有效改善黄褐斑皮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针疗法
调Q激光
黄褐斑面积
皮肤病生活质量
皮损严重程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部皮肤温度与面部血流量关系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
23
5
作者
张栋
薛立功
+4 位作者
魏正岫
高惠合
唐洁人
张祖萍
温宝珠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5,共5页
使用红外热像方法和超声多普勒技术,对30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表浅的颞浅动脉和面动脉的血流量与其分布区的皮肤温度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显示:(1)面部动脉血流量较大者,其分布区的皮肤温度也较高,反之则较低;(2)...
使用红外热像方法和超声多普勒技术,对30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表浅的颞浅动脉和面动脉的血流量与其分布区的皮肤温度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显示:(1)面部动脉血流量较大者,其分布区的皮肤温度也较高,反之则较低;(2)在面部的穴位针刺治疗后,面部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随之上升;(3)在面部所分析的四个区域之间和针刺的前后,温度与血流的对应关系趋向基本一致,两者比值相差的范围较小,在09538~12835∶1 之间。说明面部动脉与相应供血区的皮肤温度有一定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皮肤温度
动脉血流量
面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治疗原发性眶神经痛
6
作者
卢宇
徐君
宋美春
《医疗装备》
2002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原发性眶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集的原发性眶神经痛患者 6 6例 ,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 36例 ,应用电针治疗。乙组 30例 ,应用药物封闭和头面针治疗 ,对两组治疗效果 ,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结果 :一疗程后 ...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原发性眶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集的原发性眶神经痛患者 6 6例 ,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 36例 ,应用电针治疗。乙组 30例 ,应用药物封闭和头面针治疗 ,对两组治疗效果 ,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结果 :一疗程后 ,甲组治愈率 76 % ,显效率 94%。乙组治愈率 5 0 % ,显效率 74%。结论 :电针治疗效果优于药物封闭和头面针治疗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药物封闭
头面针
原发性眶神经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宗学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项目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临床案例(n=50)为观察对象,按求美者老化特征,采用针刺法面部提升操作,观察术后鼻唇沟、口角囊袋、口...
目的探讨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项目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临床案例(n=50)为观察对象,按求美者老化特征,采用针刺法面部提升操作,观察术后鼻唇沟、口角囊袋、口下颌沟和下颌缘改变情况,并调查客户满意度。结果本组50例求美者中,鼻唇沟变浅者48例(96.0%)口角囊袋基本消失者40例(80.0%),口下颌沟变浅者47例(94.0%),下颌缘变清晰者49例(98.0%);对术后即刻整体效果满意者47例(94.0%)。结论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中可有效改善鼻唇沟、口角囊袋、口下颌沟及下颌模糊等老化特征,具有面部年轻化效果好,求美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针刺
年轻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8例临床观察
8
作者
夏玉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34期54-54,共1页
目的:探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途径。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激素、神经营养剂、抗炎、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辨证施治加理疗及针灸。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有效27...
目的:探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途径。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激素、神经营养剂、抗炎、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辨证施治加理疗及针灸。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正颜面汤结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正颜面汤
针灸疗法
原文传递
题名
谈头面部针灸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
8
1
作者
邰浩清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5-246,共2页
文摘
针灸临床中,经常涉及到头面部针灸。由于头 面部结构的复杂多变,临床操作起来往往不能得心应手。从形态学角度对这一区域作一系统 的阐述,对头面部针灸应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头面部针灸
头针
面针
刺法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Keywords
Scalp
acupuncture
face
acupuncture
Needli
ng
Methods
分类号
R245.32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脐周八穴温针疗法配合面部微针治疗黄褐斑56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郑自琪
白宇乾
于洋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出处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5期112-113,共2页
文摘
目的:研究脐周八穴温针疗法配合面部微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诊的黄褐斑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面部微针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脐周八穴温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颜色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皮肤颜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63,P<0.01),试验组患者的皮肤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明显优于对照组(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3141,P<0.01)。结论:脐周八穴温针疗法配合面部微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黄褐斑
脐周八穴
面针
Keywords
Chloasma
Cullen
eight
aeupoints
face
acupuncture
分类号
R246.7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颊针面针之异同浅议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炜雄
丁玉宝
赵凯林
安声潘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276-1279,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颊针与面针的异同,拓宽面部全息微针疗法治疗思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查阅相关资料,从颊针与面针的起源发展、脏腑肢体分布、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两者异同。[结果]相同点:颊针与面针都属于面部全息微针系统针法。不同点:(1)起源:面针源于《灵枢·五色》,结合生物全息理论;颊针吸取了中医学的气街、经络、大三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心身理论、全息理论。(2)脏腑肢体分布:面针的脏腑肢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面部中轴线上及两侧颊部;颊针的脏腑肢体分布主要集中在两侧颊部。(3)取穴原则:面针在肢体疼痛方面选取相应肢体穴位,并根据疼痛对应"皮脉肉筋骨"不同层次选取相应的脏腑穴位,内科疾病根据中医脏腑生理、病理相关理论选穴;颊针主要根据全息对应和三焦理论取穴。(4)操作方法:面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颊针不追求针感,较少使用手法,留针20~40分钟。(5)应用范围,面针主要应用于躯体疼痛、麻醉镇痛和脏腑功能调整,颊针多用于躯体、内脏疼痛。[结论]面针与颊针均属面部全息微针系统,两者理论及临床应用有一定差异,可相互补充,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颊针
面针
异同点
全息针法
起源
穴位分布
临床应用
Keywords
buccal
acupuncture
face
acupunctu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holographics
origin
acupoint
distribution
clinical
utilization
分类号
R245.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针疗法联合调Q激光对黄褐斑皮损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4
作者
雷小葆
黄咏梅
唐小辉
机构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52-54,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面针疗法联合调Q激光治疗对黄褐斑面积、皮肤生活质量及皮损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面针疗法+调Q激光治疗,n=48)和对照组(调Q激光治疗,n=48),比较两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皮肤病生活质量及皮损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得分均较其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黄褐斑生活质量量表(MELA-SQOL)得分均较其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DLQ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LA-SQOL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部位光密度及累计光密度均较其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部位光密度及累计光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面针疗法联合调Q激光可有效改善黄褐斑皮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面针疗法
调Q激光
黄褐斑面积
皮肤病生活质量
皮损严重程度
Keywords
face
acupuncture
Q-switched
laser
melasma
area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severity
分类号
R758.4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部皮肤温度与面部血流量关系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
23
5
作者
张栋
薛立功
魏正岫
高惠合
唐洁人
张祖萍
温宝珠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摘
使用红外热像方法和超声多普勒技术,对30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表浅的颞浅动脉和面动脉的血流量与其分布区的皮肤温度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显示:(1)面部动脉血流量较大者,其分布区的皮肤温度也较高,反之则较低;(2)在面部的穴位针刺治疗后,面部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随之上升;(3)在面部所分析的四个区域之间和针刺的前后,温度与血流的对应关系趋向基本一致,两者比值相差的范围较小,在09538~12835∶1 之间。说明面部动脉与相应供血区的皮肤温度有一定的定量关系。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皮肤温度
动脉血流量
面部
Keywords
Skin
temperature
Blood
flow
face
acupuncture
thermography
Ultrasonic
Doppler
分类号
R745.1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治疗原发性眶神经痛
6
作者
卢宇
徐君
宋美春
机构
解放军第
出处
《医疗装备》
2002年第5期42-43,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原发性眶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集的原发性眶神经痛患者 6 6例 ,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 36例 ,应用电针治疗。乙组 30例 ,应用药物封闭和头面针治疗 ,对两组治疗效果 ,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结果 :一疗程后 ,甲组治愈率 76 % ,显效率 94%。乙组治愈率 5 0 % ,显效率 74%。结论 :电针治疗效果优于药物封闭和头面针治疗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1。
关键词
电针
药物封闭
头面针
原发性眶神经痛
Keywords
Electric
acupuncture
Drug
blockage
Head-
face
acupuncture
Primary
orbital
neuralgia
分类号
R277.75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宗学
机构
四川华美紫馨医学美容医院
出处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2期1-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项目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临床案例(n=50)为观察对象,按求美者老化特征,采用针刺法面部提升操作,观察术后鼻唇沟、口角囊袋、口下颌沟和下颌缘改变情况,并调查客户满意度。结果本组50例求美者中,鼻唇沟变浅者48例(96.0%)口角囊袋基本消失者40例(80.0%),口下颌沟变浅者47例(94.0%),下颌缘变清晰者49例(98.0%);对术后即刻整体效果满意者47例(94.0%)。结论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中可有效改善鼻唇沟、口角囊袋、口下颌沟及下颌模糊等老化特征,具有面部年轻化效果好,求美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面部
针刺
年轻化
Keywords
face
acupuncture
Rejuvenation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8例临床观察
8
作者
夏玉树
机构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医院
出处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34期54-54,共1页
文摘
目的:探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途径。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激素、神经营养剂、抗炎、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辨证施治加理疗及针灸。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正颜面汤结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正颜面汤
针灸疗法
Keywords
Facial
nerve
paralysis
face
hot
wate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谈头面部针灸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邰浩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脐周八穴温针疗法配合面部微针治疗黄褐斑56例
郑自琪
白宇乾
于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颊针面针之异同浅议
陈炜雄
丁玉宝
赵凯林
安声潘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面针疗法联合调Q激光对黄褐斑皮损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雷小葆
黄咏梅
唐小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面部皮肤温度与面部血流量关系的对照观察
张栋
薛立功
魏正岫
高惠合
唐洁人
张祖萍
温宝珠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电针治疗原发性眶神经痛
卢宇
徐君
宋美春
《医疗装备》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针刺面部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张宗学
《中国医疗美容》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8例临床观察
夏玉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