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大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6,共10页
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冯友兰、贺麟为代表,放弃了自己的新儒学思想,认同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甚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贺麟);二是以梁漱溟为代表,在坚持自己新儒学的一些基本思想的... 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冯友兰、贺麟为代表,放弃了自己的新儒学思想,认同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甚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贺麟);二是以梁漱溟为代表,在坚持自己新儒学的一些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也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毛泽东思想)进行过利用和儒化;三是以熊十力、马一浮为代表,坚持自己的新儒学思想,基本上没有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马克思主义冯友兰 梁漱溟 熊十力
原文传递
“觉解”基础上的理性生活——冯友兰《新世训》“新生活方法”意蕴浅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谢荣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7,共5页
作为“新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训》对道德、理性与情感进行了细致的分殊;在此基础上,冯友兰主张个人应以理化情,避免不道德的行为。这样的“生活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提倡在“觉解”基础上过一种理性的生活。
关键词 冯友兰 《新世训》 新生活方法 觉解 理性生活
下载PDF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简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智 李海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共4页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的理论基础之上。该说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的理论基础之上。该说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将人生境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 ,发出的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追求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 ,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 ,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是值得肯定的 ;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截然对立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觉解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形而上学 人生境界 评价
下载PDF
对冯友兰四组形而上学命题的分析和改进——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晓平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1期53-67,197,共16页
冯友兰赞成逻辑经验主义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摈弃,但不赞成对一切形而上学的摈弃。为此,他提出一种逻辑分析的和不着实际的形而上学,主要包括四组命题和相应的四个观念,即理、气、道体和大全。冯友兰开创的这一语言分析的形而上学具有重大... 冯友兰赞成逻辑经验主义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摈弃,但不赞成对一切形而上学的摈弃。为此,他提出一种逻辑分析的和不着实际的形而上学,主要包括四组命题和相应的四个观念,即理、气、道体和大全。冯友兰开创的这一语言分析的形而上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其论证尚有一些缺陷,并留下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对冯友兰的四组命题及其论证改进的关键措施是区分语言世界和经验世界,让理、气、道体和大全存在于语言世界,从而把仅仅涉及语言世界的形而上学与经验世界隔离开来,实现形而上学的"语言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形而上学 逻辑经验主义 语言学转向 本体论承诺
下载PDF
“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卢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9,共6页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对现代生态伦理的建构有很深刻的启示,最重要的启示有三点:人不仅应对人类社会承担责任,而且应时宇宙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人应有对世界神秘性的体验,对自然心存敬畏,做自然的守护者。
关键词 冯友兰 人生四境界说 生态伦理 社会责任 自然
下载PDF
陈寅恪学术审查报告呈现的情理分际及内在张力
6
作者 刘大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05,共14页
建立规范而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学术著作审查报告作为学术批评的一种,在整个学术评价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近现代学术批评发展过程中,情与理... 建立规范而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学术著作审查报告作为学术批评的一种,在整个学术评价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近现代学术批评发展过程中,情与理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二者共同组成中国学术批评的基本内容,构成有别于西方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就学术研究而言,现代学人对二者的关注并不均衡,其中关于理的层面谈论较多,而情的层面谈论较少,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仅有只言片语的涉及。陈寅恪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册所写的审查报告蕴含着三对情与理的关系,即学人交往之情与奉命审查之理、主观想象之情与客观真实之理、文言表述之情与思想呈现之理。三对情与理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让陈寅恪的学术批评看上去挥洒自如,逸趣横生,充分照顾各种情感因素的同时,为学术界提供了高深的学理阐释,提升了学术批评的层次;另一方面也让陈寅恪在学术批评的情与理之间徘徊游离,文风回环往复,雅训有致,如一种高妙而孤傲的语言游戏,呈现言人人殊的状况。借助个案研究进而阐释不同层次的情与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深现代学人对于陈寅恪独特哲思和情怀的认知,也有利于扩展现代学人对于传统人文精神和学术批评意蕴的感悟,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历史营养和理论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冯友兰 近代学术批评 审查报告 情理分际
下载PDF
《新世训》对“忠恕”思想的发展及其现代意义
7
作者 彭传华 韩超 《云梦学刊》 2024年第2期44-51,共8页
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始终是贯穿儒家文化的主线。而“为仁之方”的“忠恕”思想,则产生于曾子对孔子“一以贯之”之道的理解。《新世训》作为冯友兰“贞元六书”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指出了如何将圣人的人格平凡化,其中《行忠恕》... 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始终是贯穿儒家文化的主线。而“为仁之方”的“忠恕”思想,则产生于曾子对孔子“一以贯之”之道的理解。《新世训》作为冯友兰“贞元六书”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指出了如何将圣人的人格平凡化,其中《行忠恕》一文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指明“忠恕”的含义:“尽己为人”为“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恕”。与传统儒者不同的是,冯友兰对儒家“忠恕”思想作了理性分析,肯定人的社会性,指出无论何种境界的人都可将“行忠恕”作为寻求生活之道,并将“忠恕”作为一种践行道德的方法和待人接物的方法,这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构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世训》 儒家 忠恕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形质与体用:对朱子理气哲学研究之省察
8
作者 李彬 曹夕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7-34,共18页
近年来,港台新儒家心性论研究逐渐式微,港台学者开始逐渐重视东亚儒学思想中的反理学思潮即“气学”思想。但事实上,宋代儒学创立伊始,关于“气”“气禀”“气质”“气质之性”的讨论就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通过考察冯友兰、钱穆、牟宗... 近年来,港台新儒家心性论研究逐渐式微,港台学者开始逐渐重视东亚儒学思想中的反理学思潮即“气学”思想。但事实上,宋代儒学创立伊始,关于“气”“气禀”“气质”“气质之性”的讨论就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通过考察冯友兰、钱穆、牟宗三、张东荪、唐君毅、陈来、杨儒宾、杨立华等学者对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理气哲学的研究,可知理解朱子的理气关系尤其是其气论,不能停留在形质论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体用论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理气论 形质论 体用论 冯友兰 牟宗三
下载PDF
从“讲哲学”看中国哲学——冯友兰的思想遗产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15,共14页
"讲哲学"是冯友兰建构新理学系统时言说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就哲学说"和"就哲学之于人的影响说"两面。"就哲学说",又可分为"在哲学内讲哲学"和"在哲学外讲哲学"... "讲哲学"是冯友兰建构新理学系统时言说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就哲学说"和"就哲学之于人的影响说"两面。"就哲学说",又可分为"在哲学内讲哲学"和"在哲学外讲哲学",主要是谈哲学这门学问在学理上的独立性与存在上的合理性;至于"就哲学之于人的影响说",则主要是"就民族说",指哲学对"民族精神"的"影响"。这个层面的"讲哲学",又是有"见"于"义理"的人(哲学家)能"接着讲"本民族尚未说清的"义理";"自己无见"的人(注释家)则并非"接着讲",而是对古人讲"义理"的语言进行"翻译"(如多数经注),也就是"照着讲"。从"讲哲学"的观点看,冯友兰眼中的中国哲学是一门"就民族说"而非"就哲学说",是"接着讲"而非"照着讲"的学问。充分理解这一点,将使我们避免许多无谓的争议,并能对中国哲学的未来有更清晰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讲哲学 中国哲学 价值理念 知识进步
下载PDF
从“三史”论冯友兰荀学研究方法论的嬗变
10
作者 李娴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重点在于论述荀学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正”和“负”的研究方法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荀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中国哲学史新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立场的指导下,融合新理学体系对荀子哲学进行重构,阐发荀学思想的价值,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提供智慧和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荀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下载PDF
冯友兰《新理学》对“性”的重释
11
作者 彭传华 韩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0-26,共7页
作为近现代哲学家中新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对“性”进行了重新阐述。首先,冯友兰继承并发展了朱子“性即理也”的观点,将人性的本质规定为理性。其次,冯友兰分别从真际、实际、实际的物、社会等层面对性进行了分析,... 作为近现代哲学家中新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对“性”进行了重新阐述。首先,冯友兰继承并发展了朱子“性即理也”的观点,将人性的本质规定为理性。其次,冯友兰分别从真际、实际、实际的物、社会等层面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性善的观点。再次,冯友兰根据宋明理学的性二元论与自身的性三分论对性恶的来源进行了充分解释,表明恶并非人之性所发出之事,因此人性本身并非为恶。质言之,冯友兰《新理学》中的性论具有“完善性善论的论证体系”的理论意义与“引导当代社会向善的风气”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性善观 理性
下载PDF
论冯友兰家本位的孝道诠释
12
作者 胡慧莲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6-38,共13页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现代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孝文化作为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了不可抹煞的作用,更是探寻当今全球老龄化问题出路的资源。冯友兰以“家本位”为视角对传统孝文化进...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现代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孝文化作为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了不可抹煞的作用,更是探寻当今全球老龄化问题出路的资源。冯友兰以“家本位”为视角对传统孝文化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同情之了解”去看,传统孝文化是在以家为本位的社会背景下,以生命为出发点构成的循环往复的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今日虽进入社会化发展,孝文化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总之,冯友兰以“家本位”诠释传统孝文化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反映,也是对今日治学者的鞭策,为今日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价值提供了基础,为现代社会孝养问题的发展与解决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化 冯友兰 家本位
下载PDF
浅析现代新儒学的知识化自安问题——从冯友兰、牟宗三对“儒学”的“哲学”界定说起
13
作者 陈迎年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经由牟宗三的批评和随后而来的反批评,冯友兰与牟宗三的学问分别被指为“脓包哲学”“癔症哲学”,现代新儒家“同室操戈”,本应作为“共识”的“儒学”似乎被弄丢不见了。不过究其实,冯友兰和牟宗三都有志于通过“讲道理”来为儒学在世... 经由牟宗三的批评和随后而来的反批评,冯友兰与牟宗三的学问分别被指为“脓包哲学”“癔症哲学”,现代新儒家“同室操戈”,本应作为“共识”的“儒学”似乎被弄丢不见了。不过究其实,冯友兰和牟宗三都有志于通过“讲道理”来为儒学在世界文明史中争得一席之地。他们认为,面对社会生活的沧桑巨变,用语言文字把传统儒学的那些“常道”合逻辑、合知识地表达出来以说服人,成了现代新儒学的“第一义”,否则儒学在这个时代里便无法自安。在此共识下,牟宗三哲学是“至高无上的教”的一个现代流露,冯友兰哲学是众多“知识性的学”中的一个现代成员,两者的差别就是“烟酒咖啡”与“菽粟布帛”的差别,虽不同,但却都是生活、生命之所需。有此生命、生活,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转化便能开辟出自己的道路,而现代新儒学的未来也才真实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冯友兰 牟宗三 哲学 知识化自安
下载PDF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14
作者 连凡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都在冯友兰的影响下使用了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新儒家(学)”概念又被用来指称现当代等其他时代的新儒家(学),标志着这一概念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通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后,卜德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等论著的流行,又促进了“Neo-Confucian(ism)”概念的普及。在“Neo-Confucian(ism)”概念的传播及阐发过程中,继承宋明新儒学并倡导返本开新的海内外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狄百瑞为代表)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家 道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唯物史观取向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6,共6页
20世纪 3 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界的奔腾而入 ,直接影响和规定着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基本状貌。《中国哲学史》、《秦汉历史哲学》和《新事论》等文本共同凸显出冯友兰在哲学史观、史学观和文化观上的唯物史观取向。冯友兰在 3 0年代取... 20世纪 3 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界的奔腾而入 ,直接影响和规定着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基本状貌。《中国哲学史》、《秦汉历史哲学》和《新事论》等文本共同凸显出冯友兰在哲学史观、史学观和文化观上的唯物史观取向。冯友兰在 3 0年代取法唯物史观这一事实 ,对我们审视以往的学术史及反思当下的学术语境有着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20世纪30年代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先秦道家学术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以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书写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朋 《哲学分析》 2023年第3期74-83,197,共11页
冯友兰先生所构建的先秦道家学术体系是其中国哲学史系列著作中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对海内外学界具有广泛影响。以近年来的学术进展特别是考古发现为基础,在冯友兰先生的先秦道家建构中有三方面的关键内容需要重新厘定:第一,老子先于孔... 冯友兰先生所构建的先秦道家学术体系是其中国哲学史系列著作中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对海内外学界具有广泛影响。以近年来的学术进展特别是考古发现为基础,在冯友兰先生的先秦道家建构中有三方面的关键内容需要重新厘定:第一,老子先于孔子,《老子》是老子所作;第二,“逸民”或“隐士”不足以为“道家的前驱”;第三,杨朱是老子的学生。在围绕这三方面关键内容展开讨论之后可以归纳出既有先秦道家学术体系的两个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原始史料的对先秦道家学术体系的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反思 重构 冯友兰
下载PDF
翻译、流传与阐发——冯友兰与“Neo-Confucian(ism)”概念 被引量:1
17
作者 连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138,共16页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也阐发了“新儒家(学)”概念,从而使其成为流行的学术名词。虽然由于构建中国哲学史概念体系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文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道学”概念。但卜德又将冯友兰论著中的“道学”翻译为“Neo-Confucian(ism)”,从而促进了其在学术界的传播。随后以狄百瑞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致力于阐发宋明新儒学的现代价值,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概念在海内外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学 冯友兰 道学 哥伦比亚学派 狄百瑞
下载PDF
冯友兰的哲学之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蒙培元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冯友兰先生的一生是哲学家的一生,也是不断反思的一生。冯先生的哲学之思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采用了哲学的与哲学史的两种不同的论著方式,而两种方式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关键词 冯友兰 哲学 "问题意识" 中西比较法 境界问题
下载PDF
自有玄心赏风流--论冯友兰对魏晋玄学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鹏翔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8,共7页
冯友兰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对魏晋玄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人和重要奠基者。冯友兰的魏晋玄学研究具有开展早、持续长、成果多、影响大等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在郭象玄学、玄学方法论、玄学的派别和发展阶段、魏晋玄学... 冯友兰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对魏晋玄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人和重要奠基者。冯友兰的魏晋玄学研究具有开展早、持续长、成果多、影响大等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在郭象玄学、玄学方法论、玄学的派别和发展阶段、魏晋玄学的精神特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魏晋玄学 郭象研究 辨名析理 风流
下载PDF
胡适论戴东原“新理学”——兼论戴东原“新理学”与冯友兰“新理学”之差异
20
作者 陈潇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2期357-375,共19页
戴东原虽然反对朱子,但非如方东树所以为的,戴东原是“万禁言理”,是“蔑理”。在胡适看来,戴东原是理学的嫡传,也是程朱的诤友。只是,戴东原不能同意朱子将“理”看作“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也不妄求明善以复其初,一旦豁然贯通... 戴东原虽然反对朱子,但非如方东树所以为的,戴东原是“万禁言理”,是“蔑理”。在胡适看来,戴东原是理学的嫡传,也是程朱的诤友。只是,戴东原不能同意朱子将“理”看作“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也不妄求明善以复其初,一旦豁然贯通的大彻大悟。戴东原所认为的理,是事物的条理、分理,是多元的,并没有“浑然一体而散为万事”的天理。在颜李实学与顾炎武新经学的基础上,产生了戴东原的新哲学,胡适称之为“新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戴东原 新理学 冯友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