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初探 |
郑大华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2
|
“觉解”基础上的理性生活——冯友兰《新世训》“新生活方法”意蕴浅析 |
谢荣华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3
|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简析 |
陈智
李海蛟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4
|
对冯友兰四组形而上学命题的分析和改进——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 |
陈晓平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9 |
7
|
|
5
|
“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 |
卢风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2 |
6
|
|
6
|
陈寅恪学术审查报告呈现的情理分际及内在张力 |
刘大胜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新世训》对“忠恕”思想的发展及其现代意义 |
彭传华
韩超
|
《云梦学刊》
|
2024 |
0 |
|
8
|
形质与体用:对朱子理气哲学研究之省察 |
李彬
曹夕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4 |
0 |
|
9
|
从“讲哲学”看中国哲学——冯友兰的思想遗产 |
李巍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0
|
从“三史”论冯友兰荀学研究方法论的嬗变 |
李娴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1
|
冯友兰《新理学》对“性”的重释 |
彭传华
韩超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2
|
论冯友兰家本位的孝道诠释 |
胡慧莲
|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3
|
浅析现代新儒学的知识化自安问题——从冯友兰、牟宗三对“儒学”的“哲学”界定说起 |
陈迎年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4 |
0 |
|
14
|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
连凡
|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唯物史观取向 |
陈峰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6
|
先秦道家学术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以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书写为中心 |
张朋
|
《哲学分析》
|
2023 |
1
|
|
17
|
翻译、流传与阐发——冯友兰与“Neo-Confucian(ism)”概念 |
连凡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8
|
冯友兰的哲学之思 |
蒙培元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2 |
2
|
|
19
|
自有玄心赏风流--论冯友兰对魏晋玄学研究的贡献 |
马鹏翔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0
|
胡适论戴东原“新理学”——兼论戴东原“新理学”与冯友兰“新理学”之差异 |
陈潇
|
《思想与文化》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