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一个”到“多元一体”——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史学史考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文玖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9,共8页
抗日战争初期,顾颉刚在昆明《益世报》创办《边疆周刊》,并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从而引起众多学者的争论。因为战争和政治的原因,这个讨论没有充分展开,但为以后民族理论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者、历史学... 抗日战争初期,顾颉刚在昆明《益世报》创办《边疆周刊》,并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从而引起众多学者的争论。因为战争和政治的原因,这个讨论没有充分展开,但为以后民族理论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者、历史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人类学、民族学理论,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在民族理论、历史理论方面提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见解,尤其是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理论和白寿彝"多种形式的多民族统一"的历史理论,高屋建瓴地揭示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中国民族理论的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多民族统一 顾颉刚 费孝通 白寿彝
原文传递
费孝通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精读《江村经济》 被引量:10
2
作者 全京秀 崔海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8,共7页
以《江村经济》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费先生在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所做的贡献。第一,《江村经济》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范本。第二,《江村经济》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漩涡中... 以《江村经济》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费先生在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所做的贡献。第一,《江村经济》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范本。第二,《江村经济》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漩涡中,"江村"成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费先生通过对"江村"的研究,为当时的知识界提供了参与式研究方法。第三,与以往人类学界主要以无文字的社会为调查对象来撰写民族志不同,费先生通过对中国农村为背景的"江村"的田野调查,开创了人类学对有文字记录的社区研究的先河。认为费孝通先生一生当中出版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其中《江村经济》是费先生早期的代表作品,他以"江村"为田野调查点,为人类学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人类学研究方法 江村经济 参与式研究方法 自己民族的人类学
原文传递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一种另类的功能主义 被引量:9
3
作者 谢立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共9页
费孝通不仅把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的情境下进一步补充和推进了它,从而使得一种与“二战”之后在欧美国家中流行的结构功能主义非常不同的功能主义学术传统在中国... 费孝通不仅把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的情境下进一步补充和推进了它,从而使得一种与“二战”之后在欧美国家中流行的结构功能主义非常不同的功能主义学术传统在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保存、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马林诺斯基 费孝通 社会学 另类的功能主义
下载PDF
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回眸、反思与展望——以梁漱溟、晏阳初和费孝通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烊 刘祖云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35,共14页
梁漱溟、晏阳初和费孝通是中国乡村实践史与学术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其思想理论亦是值得后辈珍视的重要历史遗产。“文化、制度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性框架,可以被用来梳理、比较不同乡建思想的逻辑与差异。研究表明:三位先生对中国乡... 梁漱溟、晏阳初和费孝通是中国乡村实践史与学术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其思想理论亦是值得后辈珍视的重要历史遗产。“文化、制度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性框架,可以被用来梳理、比较不同乡建思想的逻辑与差异。研究表明:三位先生对中国乡村问题的认识,包含了“文化失调、制度失范与主体失能”三重归因机制;三位先生分别为中国乡村发展,制定了“礼俗重建、生计重建与新民重建”三条取径策略。近代乡建思想的历史局限体现为可能的文化等级论倾向以及对乡村社会结构二重性的忽视。其当代价值的实现,需要研究者继承“整体性思维”的学术品格,重拾关于“文化”与“人心”的学术关切,并建构“超越结构/能动二元对立”的“过程社会学”分析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费孝通 梁漱溟 晏阳初 理论反思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城乡一体化:小城镇理论的反思与扩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晓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费孝通先生围绕小城镇的论述,在理论层面可以分为宏观思想、中观概念与微观的具体对策三个维度,三者之间看似琐碎庞杂,其实均可被统一在工农城乡连续统的核心思想框架之下;在具体对策层面,费孝通所提出的规模经营与家庭工业这两大策略... 费孝通先生围绕小城镇的论述,在理论层面可以分为宏观思想、中观概念与微观的具体对策三个维度,三者之间看似琐碎庞杂,其实均可被统一在工农城乡连续统的核心思想框架之下;在具体对策层面,费孝通所提出的规模经营与家庭工业这两大策略在中原地区两个乡镇的具体地方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尤其是人与环境两大因素对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影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小城镇建设的关键,首先是回归工农城乡连续统的核心思想,在此前提下,既要确保农民主体性的彰显,同时破除文化与环境二元对立观念,将小城镇视为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城市与乡村的连续、自然与文化的一体,蕴含的是中国文明的独特智慧,致中和宇宙观为小城镇的理论拓展与实践指导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连续统 小城镇 主体性 宇宙观
下载PDF
农村三人行——毛泽东、梁漱溟、费孝通思想对于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卫春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农村问题引人关注 ,这是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而当今农村不论行政管理、经济建设 ,还是文化教育都存在令人堪忧的问题 ,其思想根源是多方面的 ;当年毛泽东、梁漱溟、费孝通从不同侧重点对其进行了探索 。
关键词 毛泽东 兴漱溟 费孝通 农村问题 乡农学校 草根工业
下载PDF
社会如何更美好——重温费孝通先生的富民思想和重(初)访耿车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拥平 高明华 蔡春香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131,共7页
耿车人从“四轮齐转,双轮并进”的社会经济模式发展到一个“轮子”转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目前却面临两大问题,即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问题,这既是耿车人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它需要无数人的研究和实践逐步解决。
关键词 费孝通 耿车 “耿车模式” 富民思想
下载PDF
社会学建设的中国经验——费孝通关于“人民社会学”的探索及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文笔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我国社会学已有一个世纪的学科建设历程,留下了一些值得总结和继承的中国经验,“人民社会学”就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一个很好的理论创设与实践路径。费孝通倡导的“人民社会学”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探求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社会学已有一个世纪的学科建设历程,留下了一些值得总结和继承的中国经验,“人民社会学”就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一个很好的理论创设与实践路径。费孝通倡导的“人民社会学”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探求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紧密相连,其核心主张是社会学建设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以“志在富民”为学术追求,围绕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命题,开展扎实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推动社会学中国化。费孝通倡导并实践的面向中国实际的“人民社会学”对当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具有重要的学术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费孝通 “人民社会学”
下载PDF
费孝通“珠江模式”的转型路向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德宁 刘豪兴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7-81,共5页
从1988年至2003年的15年间,费孝通共赴广东11次对珠三角地区及其辐射区进行追踪调查,对珠三角的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他认为珠三角要保证将来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其路向是:一是深化香港与珠三角的经济关系,二是协调珠三角中... 从1988年至2003年的15年间,费孝通共赴广东11次对珠三角地区及其辐射区进行追踪调查,对珠三角的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他认为珠三角要保证将来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其路向是:一是深化香港与珠三角的经济关系,二是协调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三是增强珠江模式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建设共同繁荣的“泛珠三角”经济共同体。这些思想观点不仅启发了理论工作者,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决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珠江模式 转型
下载PDF
从“文化自觉”看当代中国乡村经济及其发展趋向——费孝通学术历程和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特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祥财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和而不同”是“文化自觉”的精义所在。“文化自觉”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承认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多样性的,有差异的多种文化共存不仅不是全球化的阻碍,反而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动力和安全装置... “和而不同”是“文化自觉”的精义所在。“文化自觉”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承认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多样性的,有差异的多种文化共存不仅不是全球化的阻碍,反而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动力和安全装置。因此,构建一个“超越常规的理念”,即各种文化之间互相理解、合作兼容的人类认知和制度架构十分必要。对费孝通学术历程和方法论的文献梳理表明,中国古代的“和而不同”智慧和西方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等都可以对此发挥有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文化自觉 和而不同 乡村经济 方法论
下载PDF
区隔与认同:费孝通与贵州少数民族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亦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5,共4页
费孝通对贵州少数民族颇为关注,在他看来,解放初期,贵州少数民族认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是民族隔阂问题。造成隔阂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统治阶级的民族不平等政策。为了增加少数民族对新中国的文化认同感,费孝通先生提出了&... 费孝通对贵州少数民族颇为关注,在他看来,解放初期,贵州少数民族认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是民族隔阂问题。造成隔阂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统治阶级的民族不平等政策。为了增加少数民族对新中国的文化认同感,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并从具体的民族政策上改善少数民族的社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隔 认同 费孝通 贵州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费孝通的艺术人类学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永健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16,共7页
艺术人类学是源自西方的一门学问,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经过了30余年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时至今日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田野实践的研究成果,并逐渐形成本土化的研究特色。在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中,不... 艺术人类学是源自西方的一门学问,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经过了30余年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时至今日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田野实践的研究成果,并逐渐形成本土化的研究特色。在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中,不乏一些关键人物的推动与贡献,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成立,重大艺术人类学研究课题的立项等等,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位至关重要的学者--费孝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艺术人类学 思想 评介
下载PDF
启迪和导向:费孝通与中国体育社会科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东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8,共5页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对包括体育社会学科在内的众多学科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费孝通一生具有浓厚的体育情结,曾对“sportsmanship”“teamwork”“fair play”等体育精神有过经典、深刻的解读和阐释,极大提升了体育精神在...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对包括体育社会学科在内的众多学科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费孝通一生具有浓厚的体育情结,曾对“sportsmanship”“teamwork”“fair play”等体育精神有过经典、深刻的解读和阐释,极大提升了体育精神在国内学术界和思想界的认知度。他坚持学术本土化的思想与实践成为体育社会科学构建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基础;他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尤其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可行路径;他“志在富民”的学术理想为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树立标杆和导向,对于当前我国面临的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科学 体育人类学 体育精神 费孝通
下载PDF
江村八十年——中国乡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莎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4期85-96,共12页
中国村落研究可以说成千上万,但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村落像江村一般受到学者的"钟爱"。中外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都不远万里到此访问,并比照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进行追踪考察,使得江村研究形成了一个谱系。以江... 中国村落研究可以说成千上万,但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村落像江村一般受到学者的"钟爱"。中外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都不远万里到此访问,并比照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进行追踪考察,使得江村研究形成了一个谱系。以江村为代表的微观社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认识中国社会的基本方法,但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村落的边界已经逐渐被打破,人们的行动轨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已经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国乡村研究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未来中国乡村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需要予以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村 费孝通 研究谱系 文化转型
下载PDF
个人、学术与国家的关联--费孝通“江村调查”的学术心态史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民 《社会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3期51-64,共14页
费孝通的系列"江村调查"共计26次,时间跨度66年,从中可以管窥他的学术心态史。这一学术心态史深受绅士阶层、时代变局以及学术共同体的影响,体现出个人、学术与国家的互动关联。从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民族国家建构的角度看,一系... 费孝通的系列"江村调查"共计26次,时间跨度66年,从中可以管窥他的学术心态史。这一学术心态史深受绅士阶层、时代变局以及学术共同体的影响,体现出个人、学术与国家的互动关联。从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民族国家建构的角度看,一系列"江村调查"实际上是在探索中国现代社会科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的问题。在中国现代学术建构的意义上,费孝通晚年从"社会调查"到"文化自觉"的学术转向有其内在连续性,是对燕京学派"社会学中国化"主张的提升和深化。探析"江村调查"的学术心态史,有助于认识新时期中国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内涵与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江村调查 《江村经济》 学术心态史 社会学本土化
原文传递
大瑶山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与前苏联民族学家克留科夫考察金秀瑶族追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杰舜 《民族论坛》 2011年第12X期98-108,共11页
从初识瑶族,到再识瑶族,再到神往瑶族,本文追忆了20世纪80年代与前苏联民族学家克留科夫考察金秀瑶族的全过程。
关键词 大瑶山 花篮瑶 克留科夫 费孝通 王同惠
下载PDF
费孝通对贵州民族研究工作的贡献及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蒙祥忠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9,共7页
费孝通从20世纪50至90年代,多次访问贵州,对贵州民族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中央访问团副团长访问贵州期间深入民族地区与人民群众交心、交友、交情,把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到和落实到千家万户、参与少数民族地区政权建设和培养民... 费孝通从20世纪50至90年代,多次访问贵州,对贵州民族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中央访问团副团长访问贵州期间深入民族地区与人民群众交心、交友、交情,把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到和落实到千家万户、参与少数民族地区政权建设和培养民族干部,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指导贵州民族识别工作中,始终坚持调查研究、遵循科学与主体自觉相结合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民族识别工作的顺利完成发挥了重大贡献。他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后,再次访问贵州并关注其社会发展,为消除民族贫困提出了长远谋划。费孝通的贵州民族研究工作,不仅是其民族理论建构的主要源泉,也是形成我国民族研究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基础,对新时代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贵州民族研究工作 当代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家荣 蒲跃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1,共6页
费孝通是学贯中西和声名远扬海内外的学术大师。他自大瑶山调查开始,便"行行重行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民族研究、农村研究到城市研究,在最后下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盘"大棋"的同时,又结合中国... 费孝通是学贯中西和声名远扬海内外的学术大师。他自大瑶山调查开始,便"行行重行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民族研究、农村研究到城市研究,在最后下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盘"大棋"的同时,又结合中国乃至全球发展新问题,为学界指明了"心态研究"这个时代要求的"富民"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学术思想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识认
下载PDF
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丽瑶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第3期27-29,共3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基于"农村破产"的现象,救济农村的呼声越来越高,乡村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许多有识之士都对乡村建设做了相当翔实和精辟的论述,其中以梁漱溟和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梁先生一直强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基于"农村破产"的现象,救济农村的呼声越来越高,乡村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许多有识之士都对乡村建设做了相当翔实和精辟的论述,其中以梁漱溟和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梁先生一直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主张文化建设,费先生则提倡走乡村工业化的道路。虽然二者的思考路径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都是极富生命力的,他们的探索对于今天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梁漱溟、费孝通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出发,阐述二者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并探究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于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费孝通 乡村建设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探求真理”与“服务社会”——试析费孝通先生社会学方法论转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春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8,共6页
在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中,他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至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主张不带任何理论下乡,使客观事实自然呈现;第二阶段,他主要用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和人类学参与观察法研究中国社会,用中国的事实... 在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中,他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至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主张不带任何理论下乡,使客观事实自然呈现;第二阶段,他主要用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和人类学参与观察法研究中国社会,用中国的事实检验和修正功能主义;第三个阶段,将中国社会的“理想类型”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归纳与总结理论,并使理论服务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方法论 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