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30
1
作者 邵瑶 汤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4-30,共7页
在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由于交直流输电线路并列运行且多个直流换流站间电气距离较近,交直流系统间、直流子系统间相互影响,对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策略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概述了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换... 在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由于交直流输电线路并列运行且多个直流换流站间电气距离较近,交直流系统间、直流子系统间相互影响,对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策略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概述了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换相失败、直流系统故障后的恢复、电力系统功角/电压的稳定性、谐波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控制和保护策略的特点及不足,可为今后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 换相失败 故障后恢复 功角稳定 电压稳定 谐波的相互作用
下载PDF
矿井断层冲击地压的折迭突变模型 被引量:60
2
作者 潘岳 刘英 顾善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8,共6页
建立了矿井围岩 -断层系统的准静态形变平衡方程 ,将呈剪切破裂形式的断层失稳过程归结为折迭突变模型。模型可验证已有的岩体系统失稳破裂的临界条件 ,还可给出系统恢复准静态形变的条件。用解析方式对断层失稳前兆阶段及失稳 (震 )后... 建立了矿井围岩 -断层系统的准静态形变平衡方程 ,将呈剪切破裂形式的断层失稳过程归结为折迭突变模型。模型可验证已有的岩体系统失稳破裂的临界条件 ,还可给出系统恢复准静态形变的条件。用解析方式对断层失稳前兆阶段及失稳 (震 )后阶段系统的稳定性作出符合物理意义和实际观察的描述。给出断层失稳前后的错距和围岩弹性能释放量计算公式。从中看到系统刚度比是刻划矿震强度恰当的系统内禀参数。分析结果可全部从已有的试验结果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矿震 折迭突变模型 稳定性分析 矿井 冲击地压
下载PDF
中国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被引量:50
3
作者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5-12,共8页
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是密切相关的。活动构造可以直接引起地质灾害,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又可以派生出一系列地质灾害,人类不恰当的工程活动还可以恶化地质构造环境而加剧地质灾害。在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相关性研究方面,我国急待启动四大... 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是密切相关的。活动构造可以直接引起地质灾害,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又可以派生出一系列地质灾害,人类不恰当的工程活动还可以恶化地质构造环境而加剧地质灾害。在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相关性研究方面,我国急待启动四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基于现代大陆动力学的中国大陆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评价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地质灾害;活动断裂的工程危害及其防治;地质灾害的内外动力耦合成因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地质灾害 青藏高原 活断层 地壳稳定性
下载PDF
断层附近煤巷锚杆支护破碎围岩稳定机理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肖同强 柏建彪 +2 位作者 李金鹏 王襄禹 闫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2-486,共5页
针对与断层平行的回采巷道围岩破碎且受构造应力作用,呈现非对称变形破坏,巷道维护较困难的特点,采用FLAC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包含断层的计算模型,对其稳定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围岩的应力状态的变化及分布形态,得出了断层附近破碎围... 针对与断层平行的回采巷道围岩破碎且受构造应力作用,呈现非对称变形破坏,巷道维护较困难的特点,采用FLAC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包含断层的计算模型,对其稳定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围岩的应力状态的变化及分布形态,得出了断层附近破碎围岩煤巷锚杆支护围岩稳定机理:1)锚杆支护能减小围岩应力降低速度,可改善两帮及顶底板的应力状态,提高破碎围岩残余强度,促进围岩稳定.2)锚杆支护可提高顶板抗剪能力,从而减小断层附近巷道发生冒落失稳的可能性.3)断层附近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形破坏程度具有非对称性,对近断层煤帮加强支护有利于围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破碎围岩 锚杆支护 稳定机理
原文传递
运用非线性系统理论确定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域的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颖晖 张保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27,共4页
对论文《运用非线性系统理论确定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域的一种新方法》[1]中所提出的映射机理作了几何解释;提出了确定电力系统临界切除时间的定理;通过对一简单电力系统和电科院6机22节点算例的计算。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域 非线性系统理论
下载PDF
大倾角综放面预掘巷道群快速过断层技术 被引量:35
6
作者 马立强 余伊河 +3 位作者 金志远 李嘉明 王广 李永升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9,共6页
针对长壁工作面过断层时存在产量低、煤质差、工期长及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提出了预掘巷道群快速过断层技术,即在考虑断层落差、工作面开采条件及支架稳定性的基础上,确定出大倾角综放面过断层的"预想层位",并在此层位上预掘若... 针对长壁工作面过断层时存在产量低、煤质差、工期长及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提出了预掘巷道群快速过断层技术,即在考虑断层落差、工作面开采条件及支架稳定性的基础上,确定出大倾角综放面过断层的"预想层位",并在此层位上预掘若干条巷道(巷道群),使工作面连续推过预掘巷道群过断层。此项技术的关键为:1)预掘巷道群围岩控制技术,包括其布置方式、预掘巷间岩柱尺寸及支护参数等;2)大倾角综放面过断层期间支架稳定性控制技术,即考虑走向角度对液压支架倾向稳定性及倾向角度对液压支架走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大倾角(双斜)综放面过断层期间支架失稳机理,得出支架不倾倒、不滑移所需的临界支护阻力,并提出对应控制技术。高庄煤矿3上1101大倾角综放面应用此项技术,快速(历时23 d)推过了落差为13.5 m的断层,保证了工作面(呈双斜状态)过断层期间原煤产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掘巷道群 断层 双斜工作面 支架稳定性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实测应力特征与断层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黄禄渊 杨树新 +2 位作者 崔效锋 陈群策 姚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04-213,共10页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选取华北地区水压致裂法与应力解除法的实测地应力数据共计1 017条,得到华北地区及研究子区宏观应力场特征:(1)华北地壳浅层最大水平应力H、最小水平应力h随深度D呈线性增加;(2)在0~4 000 m测...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选取华北地区水压致裂法与应力解除法的实测地应力数据共计1 017条,得到华北地区及研究子区宏观应力场特征:(1)华北地壳浅层最大水平应力H、最小水平应力h随深度D呈线性增加;(2)在0~4 000 m测量深度范围内,华北各研究子区中间深度H值总体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3)华北地区侧压系数Kav=225/D+0.61,浅部离散,随着深度增加而集中,并趋向0.61,D=577 m时Kav=1,是水平作用为主导向垂直作用为主导转换的"临界深度";(4)华北各研究子区H的优势方向统计显示,华北东部研究区H优势方向基本上为近EW、NEE、NE向。鄂尔多斯块体及环鄂尔多斯的研究区H优势方向呈现出NE向或NEE向。华北平原的研究区H优势方向主要为NE、NEE向,部分研究区呈现出NW向。分析华北区域断层稳定性发现,500 m深度以下实测差应力值不超过理论临界值,区域内断层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0~500 m深度之间部分差应力值已达到或接近走滑临界状态,在方位合适的断裂或节理面上发生走滑断层型活动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应力 回归分析 分布规律 应力方向 断层稳定性
下载PDF
断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文华 李昊 +1 位作者 古银城 张一凡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96,110,共5页
为分析断层与隧道相对位置及断层倾角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石吉高速五峰山1号隧道为例,研究了基于断层特征下的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断层距离隧道2倍洞宽以内时,断层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隧道两侧围岩位移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不... 为分析断层与隧道相对位置及断层倾角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石吉高速五峰山1号隧道为例,研究了基于断层特征下的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断层距离隧道2倍洞宽以内时,断层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隧道两侧围岩位移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不再对称;隧道穿越断层对围岩稳定性影响最大,在拱肩时次之,在拱脚时较小;随着断层与隧道距离的减小,断层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增加;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加,断层上盘围岩测点竖向位移先减后增,下盘测点竖向位移先增后减。断层倾角为45°左右时,隧道围岩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层 围岩 稳定性 有限元分析 位移
下载PDF
昆柳龙多端直流线路故障恢复及换流站在线退站的系统稳定特性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谢惠藩 付超 +7 位作者 李诗旸 梅勇 张建新 徐光虎 朱泽翔 周剑 洪潮 邱建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4,共8页
近年来,多端直流系统已经成为颇具竞争力的跨区域大功率输送方案。昆柳龙(昆北-柳州-龙门)多端直流工程将多端直流的工程实践提升到特高压水平。昆柳龙直流系统包含1个常规直流换流站(昆北)和2个柔性直流换流站(柳州、龙门),系统运行方... 近年来,多端直流系统已经成为颇具竞争力的跨区域大功率输送方案。昆柳龙(昆北-柳州-龙门)多端直流工程将多端直流的工程实践提升到特高压水平。昆柳龙直流系统包含1个常规直流换流站(昆北)和2个柔性直流换流站(柳州、龙门),系统运行方式灵活,在故障清除及恢复过程中需在3个换流站之间进行控制协同,因此控制保护及配套稳定控制系统无法直接沿用常规双端直流工程设计。首先介绍了用于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多端直流线路故障恢复及在线退站动作时序,接着分析了送端交流系统在大功率扰动下的频率响应特性,并研究了多端直流故障恢复功能对电网安全稳定影响,提出了各故障下的稳定控制措施,并以昆柳龙直流投产后的年方式数据为基础,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可为昆柳龙及其他多端直流工程的控制保护功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 故障恢复 换流站在线退站 稳定特性 昆柳龙
下载PDF
电力系统接入风电场后的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琦 张建华 李卫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2-2047,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风电场接入电网后的暂态稳定特性,结合风力发电机组自身的暂态特性,提出以线路临界故障清除时间、故障时风力发电机接入母线电压为指标,研究了发生外部三相短路故障时对电力系统本身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在同一... 为了深入研究风电场接入电网后的暂态稳定特性,结合风力发电机组自身的暂态特性,提出以线路临界故障清除时间、故障时风力发电机接入母线电压为指标,研究了发生外部三相短路故障时对电力系统本身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在同一接入点分别接入不同容量的风电场时系统对应的稳定特性和对风电场母线电压的冲击,以及风机接入不同的节点时对这二者的不同影响程度;讨论了风电场与系统接入点发生故障后对各母线电压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了电网的静态安全约束以及受到大扰动情况下动态安全的要求,为确定风电场最佳接入系统容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故障 暂态 稳定性 风力发电 风电机组
下载PDF
电网断面热稳定限额计算模型及方法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祎 郭瑞鹏 +1 位作者 叶琳 孙维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24,共5页
分析了电网预想开断前后设备组(并联运行的线路或并列运行的主变压器)的有功潮流变化情况。通过剩余/转移系数将预想开断后的设备组有功潮流表示为设备组初始有功潮流的线性函数。依据设备短时、长期运行载流量确定设备组初始有功潮流... 分析了电网预想开断前后设备组(并联运行的线路或并列运行的主变压器)的有功潮流变化情况。通过剩余/转移系数将预想开断后的设备组有功潮流表示为设备组初始有功潮流的线性函数。依据设备短时、长期运行载流量确定设备组初始有功潮流的约束条件,根据设备组热稳定限额与初始有功潮流的最小比值最大原则,提出了设备组热稳定限额的优化计算模型。运用线性规划单纯形法进行求解,并通过分岛计算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根据用户定义的断面集,对设备组的热稳定限额进行叠加,给出断面热稳定限额。浙江电网的实际算例结果验证了所述模型的正确性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预想故障 热稳定 断面 限额计算
下载PDF
露天矿含断层复合边坡稳定性 被引量:24
12
作者 曹兰柱 祁利民 +2 位作者 王东 宋子岭 李亚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4-809,共6页
针对露天矿在开采到界过程中边坡含有断层,到界边坡上部存在外排土场,边坡在到界过程中存在的边坡稳定性具有复杂性问题,结合乌兰图嘎露天矿一采区西帮边坡的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断层位置对露天矿采场以及采... 针对露天矿在开采到界过程中边坡含有断层,到界边坡上部存在外排土场,边坡在到界过程中存在的边坡稳定性具有复杂性问题,结合乌兰图嘎露天矿一采区西帮边坡的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断层位置对露天矿采场以及采场-排土场复合边坡的滑坡模式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确保了西帮到界过程中煤炭资源的安全回采.结果表明:断层的存在导致西帮到界边坡的稳定性明显降低,但断层与到界边坡的相对距离对采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当断层存在时,复合边坡的稳定性随着煤柱留设长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到达一定距离后,断层对边坡的影响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复合边坡 边坡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能源接入系统暂态过电压产生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大业 项祖涛 +3 位作者 马世英 晁武杰 宋瑞华 吕思琦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2年第3期127-134,共8页
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使得接入系统暂态过电压问题突出,影响电压承受能力较弱的电力电子设备安全,进而影响系统稳定运行。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新能源接入系统暂态过电压水平、存在风险,采用解析结合仿真验证的方法阐明了无功不平衡、不对称... 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使得接入系统暂态过电压问题突出,影响电压承受能力较弱的电力电子设备安全,进而影响系统稳定运行。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新能源接入系统暂态过电压水平、存在风险,采用解析结合仿真验证的方法阐明了无功不平衡、不对称故障、故障清除、风电机组控制保护策略及参数和励磁涌流等产生系统暂态过电压的机理,分析得出无功配置、动态无功源控制策略、不对称故障形式、故障点及故障时刻、风电机组开机情况、风电机组在暂态过程的控制保护策略等是影响接入系统暂态过电压幅值及持续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规模化新能源接入系统暂态过电压问题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过电压 新能源 无功平衡 不对称故障 系统稳定
下载PDF
斜交断层影响下露天煤矿顺倾层状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珍 曹兰柱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断层对露天矿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的影响极为复杂,为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尤其在断层与顺倾弱层共同影响下,会发生滑坡事故。基于现阶段研究成果侧重于断层倾角、厚度、产状、断距等地质特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断层与顺倾弱... 断层对露天矿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的影响极为复杂,为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尤其在断层与顺倾弱层共同影响下,会发生滑坡事故。基于现阶段研究成果侧重于断层倾角、厚度、产状、断距等地质特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断层与顺倾弱层共同影响下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探究断层形态对顺倾层状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元宝山露天矿东帮边坡为工程背景,应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探明了该矿东帮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建立了边坡三维地质模型,并通过改变断层倾角以及断层走向与边坡走向交角2种方式描述断层空间位置,同时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从边坡滑移模式的角度阐明断层影响下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断层倾角介于50°~65°时,边坡滑移模式为剪切圆弧-断层-弱层构成的组合破坏,稳定系数随断层倾角增加逐步增大,当断层倾角大于65°时,边坡滑移模式为剪切圆弧-弱层构成的组合破坏,稳定系数不再改变;当走向交角介于30°~70°时,边坡滑移模式为剪切圆弧-断层-弱层构成的组合破坏,稳定系数随走向交角增加而增大,当走向交角大于70°时,边坡滑移模式为剪切圆弧-弱层构成的组合破坏,稳定系数不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断层 顺倾层状边坡 滑移模式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断层稳定性的力学机理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林远东 涂敏 +1 位作者 付宝杰 李传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8-165,共8页
断层受采动影响易发生活化,常引发塌方、冒顶、突水、矿震、冲击地压等事故。为了探明断层发生活化的条件,将断层带、上盘和下盘视为一个系统,采用Anderson断层模型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经数理分析,研究了采动影响下断层的稳定性问... 断层受采动影响易发生活化,常引发塌方、冒顶、突水、矿震、冲击地压等事故。为了探明断层发生活化的条件,将断层带、上盘和下盘视为一个系统,采用Anderson断层模型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经数理分析,研究了采动影响下断层的稳定性问题及系统参量对断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处于自锁还是活化状态,取决于断层视摩擦因数k1与断层摩擦因数k之间的量值关系;当k1<k时断层处于自锁状态,当k1≥k时断层处于活化状态;视摩擦因数k1反映了断层在采动影响下地应力(包括σ1和σ3)、断层面黏聚力c及断层裂隙流体压力pi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应力积累水平,其值越大断层活化的倾向性越高;摩擦因数k是由断层内摩擦角φ确定的量,反映了断层带与断层上盘和下盘在结构面处的粗糙度,结构面越粗糙断层内摩擦角φ越大,使得摩擦因数k越大;摩擦因数k越大断层的稳定性越好;系统参量(包括α、φ、c、pi、σ1和σ3等)在采动作用下发生变化后将对断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断层倾角α越接近于断层特征角α1,断层发生活化的倾向性越大;断层内摩擦角φ越小断层越易活化;断层面黏聚力c越小断层越易活化;断层裂隙流体压力pi越大断层越易活化;垂直应力σ1越大断层越易活化;水平应力σ3越小断层越易活化。基于系统参量对断层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对发育有断层的地下资源开采及防震减灾、隧道、地下结构等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自锁 断层活化 采动 摩擦因数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断层附近应力分布的异常和对隧洞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朱维申 阮彦晟 +1 位作者 李晓静 王文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685-689,共5页
研究了断层附近的应力和位移分布异常以及隧洞围岩应力场及其稳定性如何受断层的影响。通过系统的数值仿真试验来研究断层厚度、断层倾角、断层弹模、地应力侧压系数等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采用正交与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应用有限差分法... 研究了断层附近的应力和位移分布异常以及隧洞围岩应力场及其稳定性如何受断层的影响。通过系统的数值仿真试验来研究断层厚度、断层倾角、断层弹模、地应力侧压系数等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采用正交与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应用有限差分法分析方法,对16种计算工况进行分析,得到了规律性的结果。最后对隧洞接近断层时围岩稳定状况的变化做了弹性、弹塑性分析。并对围岩发生脆性破裂的可能性做了典型分析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应力分布 隧洞稳定性
下载PDF
纵横交叉算法在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殷豪 李德强 +2 位作者 孟安波 魏明磊 洪俊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09-114,共6页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引入纵横交叉算法(CSO)应用在配电网故障定位过程中。CSO中的横向交叉机制和纵向交叉机制在与竞争算子的配合下提供了较强的搜索能力,能够快速解决多变量非线性优化问题,为准确解决故障定位提供了基...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引入纵横交叉算法(CSO)应用在配电网故障定位过程中。CSO中的横向交叉机制和纵向交叉机制在与竞争算子的配合下提供了较强的搜索能力,能够快速解决多变量非线性优化问题,为准确解决故障定位提供了基础。在多电源分区故障定位中改进适应度函数,对不同区域适应度函数设置区域权值,区域权值由反馈故障电流决定。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增强算法的容错性,使得输出结果不会因为故障信息在传送过程中发生畸变而误判或者漏判。仿真部分由双电源配电网系统和三电源配电网系统组成,并通过算法进行了验证,每次反馈信息都由一次正常信息和畸变信息组成。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CSO拥有较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交叉算法(CSO) 故障定位 适应度函数 容错性 稳定性
下载PDF
飞机的模型参考容错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寿松 程炯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A279-A286,共8页
本文针对飞机内部元件或控制元件的故障,用检测滤波器理论设计了相应的故障检测器和故障参数估计器,并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模型参考自适应容错控制律,从而保证了在内部故障情况下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 容错控制 故障检测器 稳定性 飞机
下载PDF
大岗山水电站厂房断层控制区域微震监测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伯虎 邓建辉 +3 位作者 周志辉 吕洪旭 吴基昌 吴思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13-218,共6页
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断层发育,两条陡倾角断层穿过厂房中后部,控制着厂房的围岩稳定性。拱顶处发育的断层由于开挖而出现塌方,需要对塌空区以及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监测。2010年10月建立南非综合微震系统(ISS)微震监测系统,对断层控制... 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断层发育,两条陡倾角断层穿过厂房中后部,控制着厂房的围岩稳定性。拱顶处发育的断层由于开挖而出现塌方,需要对塌空区以及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监测。2010年10月建立南非综合微震系统(ISS)微震监测系统,对断层控制的厂房区域进行微震监测。采用能级分布法、时空分布法、能量指数法、位错法等对断层控制下的塌空区、厂房边墙、断层周边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监测表明,塌空区微震事件少,能级小;边墙岩体位移较小,微震事件数目较少;断层面间滑动位移分布不均,整体位移量不大,断层面岩体活动性不强。因此,断层区域在进行加固后,岩体整体稳定性有所提高,受断层影响较小,故地下厂房稳定性较好。微震监测对水电厂房开挖及运行期的安全稳定性评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水电工程 地下厂房 断层 塌空区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剪切梁层间失效模型的断层冲击地压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扬锋 潘一山 于海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71-1576,共6页
将剪切梁层间失效模型用于分析断层冲击地压的发生,在不考虑断层的弹性时对断层冲击地压进行了解析分析,得到了剪切梁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和断层冲击地压发生时撕开裂纹长度和临界载荷。分析了撕开裂纹长度和临界载荷与各种力学参数之... 将剪切梁层间失效模型用于分析断层冲击地压的发生,在不考虑断层的弹性时对断层冲击地压进行了解析分析,得到了剪切梁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和断层冲击地压发生时撕开裂纹长度和临界载荷。分析了撕开裂纹长度和临界载荷与各种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采深越大,剪切梁的剪切弹性模量越小,剪切梁厚度越厚,断层带剪切软化模量越大;断层带厚度、滑动摩擦系数、剪应力峰值强度越小时,断层冲击地压容易发生。采深、剪切梁的剪切弹性模量、断层带剪切软化模量、剪应力峰值强度、断层带厚度这些参数对断层冲击地压的发生影响较大。其结果为预测、防治断层冲击地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冲击地压 剪切梁 稳定性分析 临界载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