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山集》案与清代士人的心路历程——以戴名世、方苞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关爱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26,共5页
清入主中原后,针对激烈的反清情绪,对士人采取严密的钳束政策,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因其《南山集》的锋芒而致大狱,与戴氏有文字交的方苞也因作序而罹罪,虽幸免于死,但精神受到重创,为文风格遂变得迂回盘折。此案前后文风的转变,体现了清... 清入主中原后,针对激烈的反清情绪,对士人采取严密的钳束政策,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因其《南山集》的锋芒而致大狱,与戴氏有文字交的方苞也因作序而罹罪,虽幸免于死,但精神受到重创,为文风格遂变得迂回盘折。此案前后文风的转变,体现了清初士人由狂悖不驯到敛性皈依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集》案 戴名世 方苞
下载PDF
从文人到经师 从经师到文人——清代学术变迁与方苞文化身份嬗变
2
作者 张体云 王帅衡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方苞一生经历了由诗文向经学的发展转变,经过长期的努力,他成为人们心目中“学行继程朱”的经学家。在雍乾之际,他曾被视作官方经学代表和学术权威。但方苞去世以后,随着十八世纪的中国经学从理学时代走进朴学时代,方苞的经学地位渐遭质... 方苞一生经历了由诗文向经学的发展转变,经过长期的努力,他成为人们心目中“学行继程朱”的经学家。在雍乾之际,他曾被视作官方经学代表和学术权威。但方苞去世以后,随着十八世纪的中国经学从理学时代走进朴学时代,方苞的经学地位渐遭质疑,甚至否定。清代后期,他的历史身份渐由当世经师褪变为一代文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文人 经师
下载PDF
论方苞的韩欧文之辨
3
作者 李三卫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24,共5页
作为桐城派早期出色的文学理论家,方苞深入论析了唐宋古文代表人物韩愈和欧阳修的创作成就。他认为,韩愈和欧阳修是唐宋古文成就最高的两家,但他对韩、欧之文的定位和评价则差别很大:韩文建立在研经体道和求正去伪的学术基础上,继承《... 作为桐城派早期出色的文学理论家,方苞深入论析了唐宋古文代表人物韩愈和欧阳修的创作成就。他认为,韩愈和欧阳修是唐宋古文成就最高的两家,但他对韩、欧之文的定位和评价则差别很大:韩文建立在研经体道和求正去伪的学术基础上,继承《史记》以来的“义法”精髓,达至“雅洁”之境;欧文虽纡余美秀,笔法圆融,却学古未深,“义法”有疵。方苞对韩欧文的辨析是以“义法”和“雅洁”为衡文标准重新界定唐宋八大家历史地位的结果,对之后桐城派文学创作影响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桐城派 韩愈 欧阳修
下载PDF
史学批评与“望溪学问”王国的形成
4
作者 王思豪 谢婉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51,共16页
方苞治史心得有三:一是“融会经传”,多引五经及《左传》内容,采用“以经传证解史”“以史证解经传”,以及“经传与史互证互解”三途,阐释《史记》《汉书》,开“义法”由经至史一路,并为“义法建构”提供重要材料。二是对“义法”进行建... 方苞治史心得有三:一是“融会经传”,多引五经及《左传》内容,采用“以经传证解史”“以史证解经传”,以及“经传与史互证互解”三途,阐释《史记》《汉书》,开“义法”由经至史一路,并为“义法建构”提供重要材料。二是对“义法”进行建构,完成“义法”思想由经到史的转换,又通过编《古文约选》《钦定四书文》,使“义法”思想由史转化到古文、时文,铺就“经传义法”“史之义法”“文之义法”三层次。又以“法随义变”的灵活处理方法,将义法“生命化”,并上继前朝,以“雅洁”丰富“义法”,在评史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义法”思想体系。三是秉承太史公“互见”立言之奥秘,倾其一贯之思,而坚守正统,其立场在宋学,但其精神维系桐城文脉,可资汉学。方苞的史学批评,是“望溪学问”之中“经—史—文”治学实践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融会经传 义法 《史记》 《汉书》
下载PDF
“语录不可阑入古文”说的生成及现代省思
5
作者 余祖坤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过程中,方苞个人思想和文学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这一古文观念对于端正学风、维护古文体性、推动清代古文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有绝对化的倾向,因而又有其局限性。古文发展的事实证明,在合适的场合适当借鉴、采用语录形式,不仅不会伤害古文之体,相反会给古文的表达带来别样的趣味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 古文 语体 方苞 桐城派
下载PDF
学行程朱后,文介韩欧间:方苞的文道观及其内在矛盾
6
作者 梁凯悦 刘明坤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方苞揭橥“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间”的行身祈向,表明其道统继承程朱,文统步追韩欧的文道观,其文道观受宋儒影响将韩愈排除在道统之外,但将道与文统一,却又陷入了朱熹对韩愈“裂道与文为二”的批评中。实际上,程朱之道统与韩欧... 方苞揭橥“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间”的行身祈向,表明其道统继承程朱,文统步追韩欧的文道观,其文道观受宋儒影响将韩愈排除在道统之外,但将道与文统一,却又陷入了朱熹对韩愈“裂道与文为二”的批评中。实际上,程朱之道统与韩欧之文统本身就存在着矛盾,“义法说”正是方苞兼学者与文人的双重身份,企图调和二者矛盾的产物,亦是方苞以文人之姿在官方意识形态下为文争取阐释空间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道统文统 文道观
下载PDF
论方苞的“义法”说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建章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1-54,共4页
在方苞的“义法”说中 ,“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和道理 ,“法”则是“义”的存在形式。“义”有两层意义 ,即存在于主体的“义”和存在于作品的“义”。就前者而言 ,“义”决定“法” ;就后者而言 ,“法”决定“义”。“雅洁”从语... 在方苞的“义法”说中 ,“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和道理 ,“法”则是“义”的存在形式。“义”有两层意义 ,即存在于主体的“义”和存在于作品的“义”。就前者而言 ,“义”决定“法” ;就后者而言 ,“法”决定“义”。“雅洁”从语言风格方面对“义法”作了补充。“义法”说凸显了形式的重要作用 ,深化了传统“文道”关系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义法 雅洁 形式 文学理论
下载PDF
文章文法视野下义例、史法、义法之辨析
8
作者 宁俊红 王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学者们往往将方苞所谓文章义法等同于经学义例、书法或史法,此观点值得商榷。义例、史法对文章文法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都重视大义的书写,也影响到义法说对文章大义指向的重视以及将义与法密切关联的主张。不过,经学大义或史... 学者们往往将方苞所谓文章义法等同于经学义例、书法或史法,此观点值得商榷。义例、史法对文章文法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都重视大义的书写,也影响到义法说对文章大义指向的重视以及将义与法密切关联的主张。不过,经学大义或史学大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学者共同认可或遵守的价值观念,而文章大义则往往体现作家个人的学养、精神等等。义例、史法、文章义法也都关注文章写作之“法”,都会考虑书与不书或材料的取舍等问题,但在“法”的内涵和指向上又有明显区别。经学家对书法的分析主要体现在文章字句上,即所谓“一字褒贬”,史法的根本在于对体例的把握;《史通》开启了叙事文法的总结,明人以此为基础,通过《左传》《史记》等的评点使叙事的篇章之法得到充分认识和发展;方苞义法说的提出又以明人为基础,简化明代以来层出不穷的炫目、奇妙之法,主张法的运用随义而变化,更关注最基本的篇章法则,确立了清代文章学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文法 义法说 义例 史法 方苞 清代
下载PDF
论方苞佚文《石氏六修族谱序》的史料价值
9
作者 潘宏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新见方苞佚文《石氏六修族谱序》,对考察方苞生平及交游颇具史料价值:其一,文中追述昔年赴宿松瞻拜明初武将石良墓一事,同方苞自述的赴宿松拜访朱书一事相合,为方苞康熙三十五年(1696)“宿松之游”增添了新的证据,进一步合勘康熙三十五... 新见方苞佚文《石氏六修族谱序》,对考察方苞生平及交游颇具史料价值:其一,文中追述昔年赴宿松瞻拜明初武将石良墓一事,同方苞自述的赴宿松拜访朱书一事相合,为方苞康熙三十五年(1696)“宿松之游”增添了新的证据,进一步合勘康熙三十五年方苞、朱书二人行实,可以推知方苞“宿松之游”时间,有助于增订《方苞年谱》;其二,该文透露了方苞早年受李振裕、赵仑赏识提携的线索;其三,该文补充了被文学史“遗忘”的方苞与宿松石氏友人的交游;其四,丰富了方苞与朱书家族三代交往的细节;其五,该文阐述了方苞的家谱修撰思想,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石氏六修族谱序》 史料价值
下载PDF
《日讲春秋解义》的悬置与清初文治政策的嬗变
10
作者 顾一凡 《政治思想史》 2023年第4期15-28,196,共15页
《日讲春秋解义》成书后并未颁行,雍正以未合康熙圣意为由,命方苞删改与重塑。然康熙激赏胡安国学说,要求儒臣进讲以《春秋胡氏传》为宗,《日讲春秋解义》悬置未刻是因高士奇进讲《春秋》仅属南书房侍讲。雍正要求删去《日讲春秋解义》... 《日讲春秋解义》成书后并未颁行,雍正以未合康熙圣意为由,命方苞删改与重塑。然康熙激赏胡安国学说,要求儒臣进讲以《春秋胡氏传》为宗,《日讲春秋解义》悬置未刻是因高士奇进讲《春秋》仅属南书房侍讲。雍正要求删去《日讲春秋解义》涉及胡安国学说的篇幅,实是排斥胡安国对华夷之辨的讨论,试图以孝道文饰真实用意。乾隆亦在御制序言中夸大朱熹对胡安国学说的不满,指责胡安国解经以义理穿凿,似尊朱而实曲解朱子之意。康熙、雍正、乾隆对《日讲春秋解义》的态度以及对胡安国春秋学的看法,折射三代君主的华夷观念及相应的文治政策,尤凸显康熙会通古今、不拘满汉的开明通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日讲 高士奇 方苞 胡安国 文治政策
下载PDF
吴应箕与桐城派关系考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建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5-78,共4页
吴应箕不仅是上江社团的领袖,也是复社领袖,与桐城派的先辈有广泛的交往。作为古文名家,他的文学思想也通过桐城诸子和自身的传播惠及戴名世、方苞所开创的桐城派。桐城派在学术祈向、对待古今文的态度和理论体系三个方面以惊人的相似... 吴应箕不仅是上江社团的领袖,也是复社领袖,与桐城派的先辈有广泛的交往。作为古文名家,他的文学思想也通过桐城诸子和自身的传播惠及戴名世、方苞所开创的桐城派。桐城派在学术祈向、对待古今文的态度和理论体系三个方面以惊人的相似性表现出对吴应箕思想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应箕 桐城派 戴名世 方苞
下载PDF
方苞与李光地交往考述
12
作者 宋豪飞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3-59,共7页
李光地是康熙朝理学名臣,深受康熙宠信。方苞与李光地的交往,堪称清初文士与权臣交往的典范。方苞初入京师,游太学,即以古文受知于李光地,为其称赏。《南山集》案发,李光地力救方苞;方苞出狱后,入直内廷,时常谏言李光地,二人交情日渐深... 李光地是康熙朝理学名臣,深受康熙宠信。方苞与李光地的交往,堪称清初文士与权臣交往的典范。方苞初入京师,游太学,即以古文受知于李光地,为其称赏。《南山集》案发,李光地力救方苞;方苞出狱后,入直内廷,时常谏言李光地,二人交情日渐深厚。就根本而言,古文创作成为二人结交的基础。李光地救护了方苞,成就了日后桐城派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李光地 《南山集》案 古文创作
下载PDF
方苞暨桐城派“抑柳为甚”论平议
13
作者 黄文浩 付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71-77,共7页
方苞的柳文批评,外厉而内温。其外厉的一面引发了桐城派内部的强烈反拨,其内温的一面为桐城派内部的柳文批评转向导夫先路。方苞之后,桐城派的柳文批评由抑柳向尊柳发展,出现了刘大櫆、林纾、吴汝伦、吴闿生等尊柳批评家。清人有“方苞... 方苞的柳文批评,外厉而内温。其外厉的一面引发了桐城派内部的强烈反拨,其内温的一面为桐城派内部的柳文批评转向导夫先路。方苞之后,桐城派的柳文批评由抑柳向尊柳发展,出现了刘大櫆、林纾、吴汝伦、吴闿生等尊柳批评家。清人有“方苞抑柳为甚”的判断,其实方苞并没有到否定韩柳并称的严重程度,他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称许,对柳宗元文学成就的知重,即使在明清时期的柳文批评家中也屈指可数。后来“方苞抑柳为甚”论泛化为“桐城派抑柳为甚”论,与实际情况更不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桐城派 柳宗元 抑柳为甚
下载PDF
康雍乾盛世的粮食危机与乾隆的酒禁政策
14
作者 宋豪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康雍乾时期,史称“盛世”,然而随着人口急剧增长,耕地垦殖殆尽,粮食亩产量难以提高,人口与粮食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此时,酿酒业的兴起耗费大量的粮食,加剧了粮食危机。乾隆嗣位后即采取严厉的禁酒禁曲政策,得到了以方苞为代表的主禁派... 康雍乾时期,史称“盛世”,然而随着人口急剧增长,耕地垦殖殆尽,粮食亩产量难以提高,人口与粮食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此时,酿酒业的兴起耗费大量的粮食,加剧了粮食危机。乾隆嗣位后即采取严厉的禁酒禁曲政策,得到了以方苞为代表的主禁派官员的坚决支持,而以孙嘉淦为代表的开禁派大臣则极力反对。双方各执一词,彼此辩驳,思想交锋异常尖锐。终乾隆一朝,酒禁政策未曾废除,但执行力度于其中后期有所缓和。酒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相反弊端丛生,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滋扰,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生活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雍乾盛世 粮食危机 禁酒 方苞 孙嘉淦
下载PDF
王源(昆绳)年谱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明达 《暨南史学》 2007年第1期87-165,共79页
王源是清初'颜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遗民家族,幼年受梁以樟、魏禧等遗民的影响,对明清革代感慨良深。平生喜经世之学,擅长古文,好议论古今兴亡之道,批评宋明理学,主张文武兼长。曾参与《明史》修纂,是《明史·兵... 王源是清初'颜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遗民家族,幼年受梁以樟、魏禧等遗民的影响,对明清革代感慨良深。平生喜经世之学,擅长古文,好议论古今兴亡之道,批评宋明理学,主张文武兼长。曾参与《明史》修纂,是《明史·兵志》的主要执笔人。后参加科考,但一生穷困,恃才傲物,特立独行,与刘献廷、梁份、戴名世、方苞等人为性命交,死后受戴名世案的牵连。晚年入颜习斋门下,对颜李学派多有贡献。王源是清初一大批同类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的学行、交游、著述很能反映当时一批学人彷徨矛盾的复杂心理和基于亡国之痛的学术追求,可以看到清朝前期整个学界的一个侧面。本文以传统的'年谱'形式,广泛搜求有关资料,努力勾画出王源一生的学行、交游等状况,以补清史研究之缺和加深对颜李学派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源 遗民 戴名世 方苞 李塨 颜李学派
原文传递
方苞“即境以抒指”诗论
16
作者 黄振新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2期525-549,共25页
关于方苞文学思想,此前研究多集中于散文理论,对其诗学主张关注不多。方苞自称能辨诗歌得失,提出了“即境以抒指”论断,重视创作主体的人生经历和道德涵养,主张通过抒写合乎性情之正的诗歌内容,感动人之善心,发挥伦理教化之用。方苞关... 关于方苞文学思想,此前研究多集中于散文理论,对其诗学主张关注不多。方苞自称能辨诗歌得失,提出了“即境以抒指”论断,重视创作主体的人生经历和道德涵养,主张通过抒写合乎性情之正的诗歌内容,感动人之善心,发挥伦理教化之用。方苞关于诗歌之发生、主体之修为、风格之塑造、审美效果之形成等问题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体现了关于诗歌伦理姿态及审美向度的多重思考。方苞诗学思想促进了桐城派一些群体诗学观念的形成,对桐城派诗论价值原则和基本规范的确立具有指导作用,对当下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体系亦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即境抒指 诗学思想 价值意义
原文传递
清初《史记》流播视野下的方苞《史记》学说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志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82-88,共7页
方苞以提炼于《史记》的"义法说"而昌大了桐城派的古文创作理论,这一理论也随着经典化的过程而不断为后世文人解析与阐释。方苞与《史记》的关系也几乎因此而得以定型,并形成一种带有符号性质的理论典范。但实际上,有关方苞... 方苞以提炼于《史记》的"义法说"而昌大了桐城派的古文创作理论,这一理论也随着经典化的过程而不断为后世文人解析与阐释。方苞与《史记》的关系也几乎因此而得以定型,并形成一种带有符号性质的理论典范。但实际上,有关方苞的史记学撰著与《史记》文本在当时的接受情形之间的关系尚未引起学界重视并得以阐明。文章即从其著作的收录情况、在当时学林的反响与桐城后学对其理论学说的推扬进行论述,以期贴近方苞关于《史记》的学说得以建构的真实情况,并进一步抉发桐城派文论与《史记》经典化历程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史记》 经典化 归方并称
下载PDF
论方苞“雅洁”思想美学意蕴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章红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从整个儒家美学传统出发 ,分析了方苞“雅洁”理论中的美学意蕴 ,认为它重新诠释并高扬了儒家以正为雅、以古为雅的美学传统 ,是对中国美学雅化传统的一定纠偏 ,同时把诗论、乐论中的“简约”、“空灵”、“含蓄”之类的美学思想整... 本文从整个儒家美学传统出发 ,分析了方苞“雅洁”理论中的美学意蕴 ,认为它重新诠释并高扬了儒家以正为雅、以古为雅的美学传统 ,是对中国美学雅化传统的一定纠偏 ,同时把诗论、乐论中的“简约”、“空灵”、“含蓄”之类的美学思想整合起来 ,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雅洁”理论 儒家美学 美学思想
全文增补中
清初文化变革与桐城派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国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118,共7页
清初的文化政策的变化是文学复苏的重要原因,桐城派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方苞为桐城派的开派首领,在江南日益平静之后,"学行继程朱"成为为文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祈向,再加上从明代尚先秦秦汉古文到尚唐宋八家的文学宗趣... 清初的文化政策的变化是文学复苏的重要原因,桐城派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方苞为桐城派的开派首领,在江南日益平静之后,"学行继程朱"成为为文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祈向,再加上从明代尚先秦秦汉古文到尚唐宋八家的文学宗趣转变,复以桐城地域的人文风尚,一个勃勃生机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便呼之欲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方苞 程朱理学 唐宋八大家
下载PDF
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光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98,共7页
戴名世生前与桐城派创始人方苞交往密切,故研究者常将戴名世视为桐城派的开创者。但客观而论,戴名世与桐城派的创建并无关涉。戴名世只是一位与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有着密切往来,并持有相近文学、学术观点的桐城籍学者。
关键词 戴名世 桐城派 方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