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9
1
作者 李金花 王蒂 +1 位作者 柴兆祥 Lester W.Burgess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6-463,共8页
为明确甘肃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的优势病原,2006年12月~2007年3月由西至东从甘肃张掖、天祝、永登、临洮、渭源和西和等6县市的马铃薯贮藏窖中采集表现有镰刀菌干腐病症状的马铃薯薯块,以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镰刀菌(Fusarium sp... 为明确甘肃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的优势病原,2006年12月~2007年3月由西至东从甘肃张掖、天祝、永登、临洮、渭源和西和等6县市的马铃薯贮藏窖中采集表现有镰刀菌干腐病症状的马铃薯薯块,以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镰刀菌(Fusarium spp.)菌株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Nelson镰刀菌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采样区共分离到293株镰刀菌菌株,其中以接骨木镰刀菌(F.sambucin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出现频率高,是优势种。分析发现第一优势种随采样区而异,张掖、天祝和渭源采集的样品中茄病镰刀菌分离频率分别为42.6%、42.1%和32.4%,接骨木镰刀菌分离频率分别为14.8%、5.3%和26.5%,茄病镰刀菌为第一优势种;永登、临洮和西和采集的样品中接骨木镰刀菌分离频率分别为52.1%、50.9%和55.2%,茄病镰刀菌的分离频率分别为23.3%、32.7%和20.7%,接骨木镰刀菌为第一优势种。本文进一步对其在PDA、CLA上的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按照柯赫氏法则用混合菌株接种法对大西洋(Atlantic)、夏波蒂(Shepody)以及一地方品种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优势菌种对块茎的致病性。利用EF-1α基因引物(EF-1H和EF-2T)对接骨木镰刀菌菌株GAUF-F12进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GAUF-F12与GenBank登记的接骨木镰刀菌5个菌株的同源性均达99%;用DNASTAR分析软件将同源性较高的登记菌株的序列与GAUF-F12菌株构建同源性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以上5个接骨木镰刀菌菌株均位于同源性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 优势病原 f.sambucinum f.solani Ef-1α基因 PCR
原文传递
35个马铃薯品种对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红梅 李金花 +2 位作者 柴兆祥 郭成 王蒂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8-314,共7页
为合理利用抗源,用菌株混合接种法分别接种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以DPS2000数据处理系统对接种块茎第15天腐烂斑的半径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探讨35个马铃薯品种对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抗病性。结果表... 为合理利用抗源,用菌株混合接种法分别接种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以DPS2000数据处理系统对接种块茎第15天腐烂斑的半径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探讨35个马铃薯品种对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以接种接骨木镰刀菌的块茎其腐烂半径原始数值不转换、接种茄病镰刀菌的块茎其腐烂半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转换、聚类方法均采用欧式距离、最长距离法,其聚类效果与接种结果的吻合度最好。接种接骨木镰刀菌后,以欧式距离21作为最佳聚类距离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1个抗病品种、17个中抗品种和7个感病品种;接种茄病镰刀菌后,以欧式距离3.0作为最佳聚类距离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3个抗病品种、14个中抗品种和8个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抗病性 接骨木镰刀菌 茄病镰刀菌 系统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病原研究(英文) 被引量:26
3
作者 曹丽霞 赵存虎 +1 位作者 白全江 邵志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07,共3页
为了查明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呼和浩特地区感染苜蓿根腐病的317个样品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苜蓿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所致,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霉(Fusarium... 为了查明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呼和浩特地区感染苜蓿根腐病的317个样品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苜蓿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所致,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霉(Fusarium spp.)为优势病原,经致病性测定和接种试验证明,茄病镰刀菌(F. solani)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率达90.0%,其次是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黄色镰刀菌(F. culmorum),发病率分别为61.7%和81.7%。茄病镰刀菌是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后,发病率高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单独接种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腐病 茄病镰刀菌 黄色镰刀菌 尖孢镰刀菌
下载PDF
大白菜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种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闫文雪 石延霞 +3 位作者 李盼亮 柴阿丽 谢学文 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7-593,共7页
2014~2016年,由于栽培管理及重茬等原因,大白菜枯萎病在我国大面积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明确引起大白菜枯萎病的病原菌,本课题组从山东、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大白菜主产区采集了具有典型枯萎病症状的病样,并对样品中的病... 2014~2016年,由于栽培管理及重茬等原因,大白菜枯萎病在我国大面积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明确引起大白菜枯萎病的病原菌,本课题组从山东、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大白菜主产区采集了具有典型枯萎病症状的病样,并对样品中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分别具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 solani)和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的形态学特征。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均能使大白菜发病,且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此外,基于病原菌的r DNA-ITS和mt SSU序列的测序比对,3种病原菌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同源性分别达99%~100%,这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尖孢镰刀菌引起白菜枯萎病为国内首次报道,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引起白菜枯萎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镰刀菌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茄病镰刀菌 木贼镰刀菌
原文传递
根腐病原镰刀菌-苜蓿品种-土壤水分互作对种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玉霞 管永卓 +4 位作者 张金锋 李德锋 严学兵 王成章 张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3-631,共9页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镰刀菌对苜蓿品种的致病性,本研究选择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Algonguin)、丰宝(Powerplant)与苜蓿王(Alfaking)接种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和腐皮镰孢(F.solani),测定不同水分苜蓿幼苗的病情指数、最终存活数...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镰刀菌对苜蓿品种的致病性,本研究选择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Algonguin)、丰宝(Powerplant)与苜蓿王(Alfaking)接种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和腐皮镰孢(F.solani),测定不同水分苜蓿幼苗的病情指数、最终存活数、根重、苗重、根长和苗长,评价其抗病性和两种病菌侵染适宜发病的水分条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病菌和水分均对病情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品种和水分间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品种间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接菌后供试苜蓿品种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接种腐皮镰孢后显著降低了植株存活数,品种、菌种和水分之间对根重互作效应显著(P<0.05);三者对苗重也有显著影响(P<0.05),且各因素之间也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腐皮镰孢对3个苜蓿品种的苗重均有显著抑制(P<0.05),菌种对根长的影响显著(P<0.05);半裸镰孢对丰宝和苜蓿王品种的根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品种、菌种和水分对苗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而且菌种和水分间存在互作,但品种和菌种、品种和水分、品种、菌种和水分之间互作不显著。接种腐皮镰孢在3个水分梯度条件下对3个品种的苗长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两种镰刀菌在土壤高水分条件下可导致苜蓿发生病害并对苜蓿生产构成危害,腐皮镰孢对苜蓿根部病害的致病性较强。菌种和水分对不同品种的苜蓿病情指数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多因素之间也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种苗 半裸镰孢 腐皮镰孢 根部病害
下载PDF
重庆南苍术根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贵婷 蒋欢 +5 位作者 苏宇 何焕然 赵冰峰 吴朝君 张勇 王旭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1-645,共5页
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又称茅苍术,其根茎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避秽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2]。南苍术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主产于江苏茅山[3,4]。重庆石柱、丰都、... 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又称茅苍术,其根茎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避秽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2]。南苍术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主产于江苏茅山[3,4]。重庆石柱、丰都、涪陵等地的南苍术种植业,已成为当地脱贫的支柱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鉴定 茅苍术 祛风散寒 支柱产业 根腐病 南苍术 燥湿健脾 重庆石柱
原文传递
牡丹根腐病病原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成玉梅 赵丹 康业斌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16-119,共4页
以河南洛阳各大主要牡丹园栽培的牡丹典型根腐病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牡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茂密... 以河南洛阳各大主要牡丹园栽培的牡丹典型根腐病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牡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茂密、呈疏松棉絮状的菌丝及黄、红、紫等色素,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椭圆形,无色,多胞;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致病性测定表明,4个菌株能侵染离体牡丹根尖使其变黑。在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F1~F4菌株的DNA序列与编号为HM214456.1和AB498917.1等的F.solani ITS区段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100%。据此,将河南洛阳牡丹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F.sol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镰刀菌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两种瓜类镰刀菌的多重PCR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严蕾艳 张宴瑜 +2 位作者 马凯慧 宋慧 王毓洪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44-47,共4页
为了更快更准确地在病菌潜伏期或发病初期鉴定出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枯萎病和茄病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根腐病这2种病害,根据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翻译延长因子TEF1-α序列设计了3条种特异性引物。引物对FO-F和Fu-R可以从尖孢镰刀菌中... 为了更快更准确地在病菌潜伏期或发病初期鉴定出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枯萎病和茄病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根腐病这2种病害,根据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翻译延长因子TEF1-α序列设计了3条种特异性引物。引物对FO-F和Fu-R可以从尖孢镰刀菌中扩增到1条228 bp的片段,引物对FS-F和Fu-R可以从茄病镰刀菌中扩增到1条347 bp片段,并且3条引物FO-F、FS-F和Fu-R可以同时在1个PCR反应中扩增到2个片段,而这2对引物都不能从其他病原真菌中扩增到任何条带。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同时鉴定样品中的2种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茄病镰刀菌 多重PCR检测 葫芦科作物 TEf-1α
下载PDF
腐片镰刀菌醇提取物与苯并噻二唑诱导水稻对抗稻瘟病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红 杨涛 +6 位作者 杨镇 肇莹 陈珣 曹君 李跃 马晓颖 肖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微生物源和化学农药对水稻稻瘟病相关抗性酶系活性的影响,为研发安全、绿色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水稻3叶1心期进行微生物源农药[腐片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次生代谢产物,WS]和化学农药苯并噻二唑(BTH)... 【目的】探讨微生物源和化学农药对水稻稻瘟病相关抗性酶系活性的影响,为研发安全、绿色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水稻3叶1心期进行微生物源农药[腐片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次生代谢产物,WS]和化学农药苯并噻二唑(BTH)诱抗处理,以喷洒蒸馏水为对照(空白对照CK1和阳性对照CK2),采用外接稻瘟病病菌法测定相关抗性酶系活性及植株抗病性。【结果】接种稻瘟病菌后0-9 d,WS处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BTH处理的PAL和POD活性均高于CK2,BTH处理对提高PAL活性的效果优于WS处理,但WS对提高PPO活性的持续性较优;两种诱抗剂前期(0-3 d)均可提高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后期CAT活性均低于CK2;接种稻瘟病菌后各处理的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均无明显变化。WS和BTH诱导处理后,水稻病株率、病斑数及病情指数均降低,其中WS处理的发病情况极显著低于CK(P〈0.01),诱抗效果达56.21%,比BTH处理高14.78%(绝对值)。【结论】WS和BTH对诱导水稻抗稻瘟病均有一定效果,且WS的诱抗效果整体上优于B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片镰刀菌 苯并噻二唑 稻瘟病 诱导抗性 PAL POD CAD PPO CAT
下载PDF
伏立康唑单独或联合硝苯地平对茄病镰刀菌复合体及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晓莲 丁辉 +3 位作者 刘红山 何宏 胡献铝 钟兴武 《新医学》 2020年第10期759-764,共6页
目的测定伏立康唑对临床分离的茄病镰刀菌复合体和白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并分析其与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联合使用的抗菌效果。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M27-Ed4及M38-A3方案,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单独使用伏立康唑、硝苯... 目的测定伏立康唑对临床分离的茄病镰刀菌复合体和白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并分析其与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联合使用的抗菌效果。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M27-Ed4及M38-A3方案,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单独使用伏立康唑、硝苯地平对30株茄病镰刀菌复合体和15株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测定药物联合使用的抗真菌效果。结果伏立康唑对茄病镰刀菌复合体和白念珠菌的MIC范围分别是0.25~8.00μg/ml与2.00~64.00μg/ml。伏立康唑联合应用硝苯地平时,对所有的茄病镰刀菌复合体(30/30)无协同效应,无拮抗效应;对86.7%(13/15)的白念珠菌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药物敏感性增加(P<0.001)。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应用硝苯地平可增加白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药物敏感性,有协同效应,对茄病镰刀菌复合体无协同效应,无拮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硝苯地平 真菌性角膜溃疡 微生物敏感试验 茄病镰刀菌复合体 白念珠菌
下载PDF
黄连水提液对腐皮镰孢菌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正燕 王昌梅 +6 位作者 张啸 赵兴玲 吴凯 尹芳 杨斌 梁承月 张无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0期195-197,209,共4页
[目的]探究黄连水提液对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效果,为深入研究中药对植物根腐病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黄连剪成0.5 cm左右的小段,称取10 g黄连,加入150mL无菌水煮沸,小火熬30 min,提取其有效成分,得黄连水提液。采用... [目的]探究黄连水提液对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效果,为深入研究中药对植物根腐病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黄连剪成0.5 cm左右的小段,称取10 g黄连,加入150mL无菌水煮沸,小火熬30 min,提取其有效成分,得黄连水提液。采用二倍稀释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黄连水提液对腐皮镰孢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及最适抑菌量。[结果]1g/mL黄连水提液稀释后对腐皮镰孢菌的抑菌效果较差,4 d平均抑菌率不到20%,最小抑菌浓度为16 mg/mL;1g/mL的黄连水提液增加用量后对腐皮镰孢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增加,最适用量为0.3mL,此时最大抑菌率可达76.56%,最大平均抑菌率达57%。[结论]不同浓度及不同用量黄连水提液对腐皮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小抑菌浓度为16 mg/mL,最适抑菌量为0.3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腐病 腐皮镰孢菌 黄连水提液 最小抑菌浓度 最适抑菌量
下载PDF
以大蜡螟幼虫为模型研究伏立康唑抗茄病镰刀菌效果
12
作者 李梦寒 赵望 +2 位作者 贾庚佩 孙毅 曾同祥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17-21,31,共6页
目的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 目的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立康唑(1.5 mg/kg)治疗;同时设置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收集大蜡螟幼虫尸体做病理检测并记录5 d内死亡情况,每24 h记录1次。通过感染后病理组织切片和大蜡螟幼虫生存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大蜡螟幼虫在1×10^(7)CFU/mL茄病镰刀菌感染后,5 d死亡率达100%,1×10^(7)CFU/mL为本次实验组最佳感染浓度;大蜡螟幼虫感染第2 d死亡虫体病理检测发现大量茄病镰刀菌菌丝和孢子,经伏立康唑治疗后,单个幼虫体内菌体减少,菌体内菌丝减少;大蜡螟幼虫生存曲线显示伏立康唑治疗组较单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生存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蜡螟幼虫能够作为茄病镰刀菌体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茄病镰刀菌 伏立康唑
下载PDF
黑龙江省依兰县酸浆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13
作者 张晶晶 陈典 +2 位作者 叶阳阳 黄珏 王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为明确黑龙江省依兰县酸浆根腐病的致病菌,以发病地区的酸浆病根及地下茎为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对致病菌的形态特征观察结合rDNA ITS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腐皮镰孢菌(F.solani)与尖镰孢菌(F.oxysporum)为该病的主要致病菌。
关键词 酸浆 根腐病 腐皮镰孢菌 尖镰孢菌
下载PDF
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抑制效果研究
14
作者 贾正燕 王昌梅 +6 位作者 张啸 赵兴玲 吴凯 尹芳 杨斌 梁承月 张无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5-69,共5页
为探究黄连醇提物对三七根腐病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效果,将黄连剪成0.5 cm 3左右的小块,用95%乙醇浸泡提取其有效成分,得黄连醇提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黄连... 为探究黄连醇提物对三七根腐病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效果,将黄连剪成0.5 cm 3左右的小块,用95%乙醇浸泡提取其有效成分,得黄连醇提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抑制效果非常好,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抑菌率逐渐增大.第4 d抑菌率最大可达78.13%,抑菌率最小为67.19%.不同浓度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菌丝生长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平均抑菌率均大于40%,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1 mg/mL.总之,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有非常好的抑菌效果,且不同浓度黄连醇提物均对腐皮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抑制,MIC小于1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镰孢菌 黄连醇提物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效果
下载PDF
腐皮镰刀菌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瑜 马建忠 +4 位作者 张伟杰 高恺 冯海霞 张莹 车团结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2期34-39,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定腐皮镰刀菌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运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检测腐皮镰刀菌,并对此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45例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SYBR Gr...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定腐皮镰刀菌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运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检测腐皮镰刀菌,并对此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45例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好,其检出率高于普通PCR;灵敏度高,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2copies/μL;稳定性好,对质粒为1.0×10~7copies/μL、1.0×10~5copies/μL、1.0×10~3copies/μL的标准品重复检测10次,结果显示扩增反应Ct值的变异系数为0.96%~1.68%。结论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腐皮镰刀菌,不仅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而且简便、快速、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镰刀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SYBR Green
下载PDF
茄腐镰刀菌液体培养产毒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文艳 辛惠普 马汇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17-120,共4页
F.solani液体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为:25 ℃振荡培养15 d,培养基对F.solani产毒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加腐镰刀菌 液体培养 产毒条件 大豆 根腐病 病理学
下载PDF
丁草胺高效真菌的分离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川 古国榜 柳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1-614,共4页
采用现场采样、室内培养富集测出等方法,对能高效降解丁草胺的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研究了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从经常使用丁草胺的稻田土壤中分离出的茄类镰刀菌(F.sp.solani),该菌能以丁草胺为惟一碳源生长,在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中,... 采用现场采样、室内培养富集测出等方法,对能高效降解丁草胺的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研究了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从经常使用丁草胺的稻田土壤中分离出的茄类镰刀菌(F.sp.solani),该菌能以丁草胺为惟一碳源生长,在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中,于培养15~60h期间,生长速度最快。在丁草胺基础无机盐培养液中,在接种量为5×105胞子·mL-1,温度为35℃,pH值为6.0,丁草胺浓度为50mg·L-1,培养时间为35h的最佳条件下,降解率高于97.4%。该菌对生物治理丁草胺水环境污染显示出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类镰刀菌 分离 降解 丁草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