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被引量:55
1
作者 米丰花 杨敏 王贵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2-46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轻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对31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自入院至手术时由专人面对面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后10-15min后及术前10min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并比...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轻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对31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自入院至手术时由专人面对面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后10-15min后及术前10min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并比较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程度较入院时减轻。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术 焦虑 护理
原文传递
眼球摘除病人的心理治疗与康复 被引量:17
2
作者 迟克荣 《齐鲁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①目的 探讨眼球摘除术后病人的心理创伤程度 ,心理治疗及康复效果。②方法 根据 2 8例眼球摘除病人术后表现出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给予不同的心理治疗。③结果  2 8例眼球摘除病人经行为的关切、语言的沟通、心理的... ①目的 探讨眼球摘除术后病人的心理创伤程度 ,心理治疗及康复效果。②方法 根据 2 8例眼球摘除病人术后表现出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给予不同的心理治疗。③结果  2 8例眼球摘除病人经行为的关切、语言的沟通、心理的安慰等疗法 ,身心得到了康复 ,其中 2 6例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④结论眼球摘除病人多存在心理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术 心理疗法 康复 心理障碍
下载PDF
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48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高危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项晓琳 李彬 +1 位作者 高飞 张志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目的分析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高危病理因素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482例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RB患儿... 目的分析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高危病理因素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482例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RB患儿的眼球组织标本(482只眼)进行以高危病理因素为主的病理学观察。高危病理因素定义为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肿瘤侵犯大范围脉络膜、肿瘤侵犯眼前节(眼内高风险);肿瘤侵犯至眼球外(眼外高风险)。根据组织标本中是否有虹膜新生血管(NVI)分为NVI阳性组及阴性组,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高危病理因素比例。结果482例RB患儿中男性280例(58.1%),女性202例(41.9%),眼球摘除时患儿中位年龄为24个月(范围1~84个月)。482只眼中184只眼有高危病理因素,占38.2%。148只眼(30.7%)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其中15只眼(3.1%)侵犯视神经切除断端;66只眼(13.7%)肿瘤侵犯大范围脉络膜;35只眼(7.3%)肿瘤侵犯眼前节。5只眼(1.0%)肿瘤侵犯至眼球外。257只眼(53.3%)NVI阳性。NVI阳性组中高危病理因素的比例为47.9%(123/257),显著高于NVI阴性组f27.1%(61/225),X2=21.883,P=O.001]。NVI阳性组中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的比例为42.8%(110/257),显著高于NVI阴性组[16.9%(38/225),X2=37.860,P=0.OO1]。结论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RB高危病理因素比例约1/3。NVI阳性者具有高危病理因素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球摘除术 虹膜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高危病例因素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松 陆晓和 +3 位作者 张国明 赵军阳 赵东升 刘桂琴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对67例(92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采用化疗、激光光凝、冷冻及眼球摘除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儿总的生存率为97.0%(65/67),92只患眼中A期(8...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对67例(92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采用化疗、激光光凝、冷冻及眼球摘除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儿总的生存率为97.0%(65/67),92只患眼中A期(8只眼)和B期(15只眼)保眼率均为100.0%,C期(9只眼)保眼率77.8%,D期(35只眼)保眼率51.4%,E期(25只眼)保眼率16.0%。患儿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白瞳症74.6%(50/67),斜视11.9%(8/67),眼红痛,视力下降及其他症状13.4%(9/67),67例患者中仅2例(3.0%)有家族遗传史。病理检查显示单纯眼球摘除有脉络膜或视神经侵犯的为41.7%(5/12),而保守治疗后眼摘的为75.0%(21/28)。结论 RB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RB患儿的保眼率及生存率,但E期患儿的眼摘比例仍然很高,因此早期发现及治疗是关键,同时要注意保眼治疗中肿瘤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药物疗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 外科学 眼球摘除术 视网膜母细胞瘤 治疗 激光凝固术 冷冻疗法 综合疗法 存活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球后神经阻滞在小儿眼球摘除眼座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思 陈静 +2 位作者 陆维莎 贾继娥 乔晖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研究小儿眼球摘除眼座置入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联合球后神经阻滞对于患儿术中管理、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拟行眼球摘除眼座置入术的患儿45例,年龄1~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 目的 研究小儿眼球摘除眼座置入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联合球后神经阻滞对于患儿术中管理、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拟行眼球摘除眼座置入术的患儿45例,年龄1~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例):Dex联合球后神经阻滞组(ND组)、球后神经阻滞组(N组)和Dex组(D组).ND组诱导后10 min静脉泵注Dex 0.5 μg/kg,手术前行球后神经阻滞;N组仅在手术前行球后神经阻滞;D组仅在诱导后10 min静脉泵注0.5 μg/kg Dex.观察并记录患儿眼座置入前(T1)、置入时(T2)、置入后(T3)、拔出喉罩时(T4)以及出PACU时(T5)的HR和MAP,拔管时间以及出PACU时间,术后2、6、24 h的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恶心呕吐,睡眠质量满意度评估及不良事件等. 结果 ND组及N组患儿在T2时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8.3%和0)低于D组(41.7%)(P〈0.05).术后2、6 h疼痛评分ND组分别为0(1)、0(1),低于N组[分别为2(2)、2(1)]及D组[分别为3(1)、2(1)](P〈0.05),且术后24 h内肛塞对乙酰氨基酚的需求明显降低(P〈0.05).ND组及N组患儿术后24 h内PONV发生严重程度评分为2分及3分患儿明显低于D组(P〈0.05).患儿家属对术后24 h整体满意度ND组最高(P〈0.05). 结论 Dex联合球后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眼球摘除术能有效减少术中牵拉反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并有效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眼球摘除术 右美托咪定 球后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全身化学药物治疗联合眼部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建宏 黎晓新 +4 位作者 尹虹 姜燕荣 刘桂兰 张乐萍 王彬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联合眼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例56只眼行全身化疗联合眼部治疗的RB患者的生存率、眼球保留率以及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标准为:(1)眼部... 目的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联合眼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例56只眼行全身化疗联合眼部治疗的RB患者的生存率、眼球保留率以及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标准为:(1)眼部肿瘤缩小乃至消失,肿瘤病灶呈软乳酪样改变或出现钙化和瘢痕化;(2)眼球摘除者未出现眼眶肿瘤复发;(3)临床检查未见肿瘤转移。所有患者均至少有一只肿瘤眼分期为b期或以上并接受化疗。根据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情况,一般接受6轮全身化疗,每轮化疗间隔3~4周。化疗药物组成为: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依托泊甙(VP16)、卡铂。另外,根据情况分别联合激光光凝、冷冻、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钌^106放射敷贴器局部放射治疗以及眼球摘除等眼部治疗。治疗和观察时间2~59个月,平均观察时间为35个月。结果除1例双眼发病患者眼球摘除手术后失访外,观察期内30例患者存活,占83.3%;6例患者死亡,占16.6%。30例存活患者的45只肿瘤眼中,肿瘤分期为-期(早期)、-期(中期)和期(晚期)者眼球保存率分别为100%(10只眼)、70.0%(10只眼)和14.3%(21只眼),随访期内病情均得到良好控制。6例死亡患者均为肿瘤分期期以上,最终死于肿瘤脑转移。结论全身化疗联合多种眼部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 药物疗法 联合 激光凝固术 冷冻疗法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眼球摘除术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程湧 贾忠旭 +1 位作者 赵明威 梁建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9-424,共6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综合治疗的疗效、生存率、眼球摘除率以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1999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且行综合治疗的RB患儿313例44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5例(55.9%),女性... 目的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综合治疗的疗效、生存率、眼球摘除率以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1999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且行综合治疗的RB患儿313例44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5例(55.9%),女性138(44.1%)例;单眼181例,双眼132例。国际眼内RB分期标准(IIRC)分期,A、B、C、D、E期以及眼外期分别为6、13、6、52、227、9例。313例中,明确最终是否生存245例,其中死亡22例(9.0%,22/245)。445只眼中,明确最终是否摘除眼球330只眼;初诊时有明确IIRC分期、眼部检查结果以及眼球摘除前有明确治疗方案及次数、手术后有明确pTNM(pathological tumor node metastasis)分期者184只眼。记录患儿基本信息、人口学特征、临床信息、眼球摘除及治疗方案、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分析RB患儿眼球摘除、病理检查是否存在高危病理特征(HRF)以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999年至2018年,明确最终是否生存的245例患儿的生存率由82.6%逐年提高至96.3%;明确是否最终摘除眼球的330只眼的眼球摘除率由68.8%逐年降低至58.3%。D期、E期患眼眼球摘除率分别从2005年前的83.3%和100%下降至2014年之后的37.5%和85.4%。单眼发病(β=-1.551,P=0.005)、IIRC分期中D、E期和眼外期(P<0.005)是RB最终眼球摘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眼动脉介入化学药物治疗(IAC)是其保护因素(β=-0.877,P<0.001)。病理检查出现HRF 51只眼(27.7%)。发病月龄大(β=0.019,P=0.016)、青光眼期(β=0.816,P=0.050)是RB病理存在HRF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AC是眼球摘除的保护因素(β=21.432,P<0.001)。结论综合治疗后,RB眼球摘除率总趋势逐渐下降,IAC治疗可降低D、E期眼球摘除率;较大的发病月龄、青光眼期是HRF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AC能降低HRF存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眼动脉 眼球摘除术
原文传递
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立民 燕新爱 +5 位作者 程彦彦 任明玉 高宇 刘秀军 杨蕾蕾 高占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分析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人术后的并发症原因,找出预防及治疗方法,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收治的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病例,结合临床及术中发现,寻找病因... 目的分析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人术后的并发症原因,找出预防及治疗方法,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收治的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病例,结合临床及术中发现,寻找病因及预防、治疗方法。结果共18例病例。其中义眼台暴露7例,早期多为Tenon囊缝合欠严密所致,中期1例与缝扎肌肉的丝线与义眼片摩擦有关,晚期1例为义眼片较大压迫所致。结膜窦道1例,术中发现其与缝合外直肌丝线关系密切。结膜水肿2例,均发生于眼球摘除早期,加压包扎后治愈。眶内出血2例,均发生于术后3d内,给予对症治疗治愈。结膜肉芽肿3例,2例位于结膜表浅部,1例起自外直肌,眶内囊肿3例,术中均发现与眼外肌关系密切,将其完整切除。结论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后并发症由于手术时不注意细节所致,是可以避免的,术中仔细操作,可以极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术 义眼台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否保眼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钱江 薛康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8-732,共5页
在过去的20余年中,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治疗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化学治疗改变了RB的治疗理念.目前常用的化学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化学治疗、眼动脉化学治疗、玻璃腔注射化学治疗等,成为RB的一线保眼治疗方式.然而,晚期RB的保眼治疗指... 在过去的20余年中,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治疗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化学治疗改变了RB的治疗理念.目前常用的化学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化学治疗、眼动脉化学治疗、玻璃腔注射化学治疗等,成为RB的一线保眼治疗方式.然而,晚期RB的保眼治疗指征并不统一,争议颇多;且当涉及保眼治疗时,很多因素均须考虑,如肿瘤的分期、单双眼、患者依从性及经济因素等.本文通过回顾RB保眼治疗的主要方法与现状,论述国内外对晚期RB保眼治疗的主张,并指出医患双方均不应盲目追求保眼治疗,对于部分晚期RB,摘除眼球仍然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输注 动脉内 玻璃体内注射 眼球摘除术
原文传递
眼球摘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莎莎 赵延青 +1 位作者 朱思泉 王开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3例眼球摘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性别、文化程度、致病原因等为变量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了解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3例眼球摘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性别、文化程度、致病原因等为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球摘除患者SCL-90多项因子分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是敌对和焦虑;部分因子的均分在性别、文化程度、致病原因及外伤或眼部疾病持续时间等组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致病原因是SCL-90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正常人群,主要表现为敌对和焦虑,其影响因素主要为致病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眼球摘除
原文传递
眼内容物摘除术是否优于眼球摘除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娟 宁晴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3-565,共3页
临床上常有因眼外伤、眼恶性肿瘤、绝对期青光眼等各种疾病导致视力丧失的患者需要行眼球摘除手术.眼球摘除手术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破坏性手术,主要包括眼球摘除术和眼内容物摘除术,手术方法多种多样,目前临床中在术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不少... 临床上常有因眼外伤、眼恶性肿瘤、绝对期青光眼等各种疾病导致视力丧失的患者需要行眼球摘除手术.眼球摘除手术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破坏性手术,主要包括眼球摘除术和眼内容物摘除术,手术方法多种多样,目前临床中在术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不少争议.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也有相应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因、技术条件、患者需求结合手术特点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而不应盲目跟风或以偏概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术 眼球内容摘除术 眼损伤
原文传递
眼台Ⅱ期植入对眼眶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建民 张少斌 +1 位作者 李志辉 李贵仁 《眼科》 CAS 2001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眼球摘除后对眼眶发育的影响及眼球摘除后眼台Ⅱ期植入对眼眶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同龄幼兔 ,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分别在不同兔龄行单侧眼球摘除术。另一组则均在相同兔龄行单侧眼球摘除术 ,并在眼球摘除后不同...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眼球摘除后对眼眶发育的影响及眼球摘除后眼台Ⅱ期植入对眼眶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同龄幼兔 ,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分别在不同兔龄行单侧眼球摘除术。另一组则均在相同兔龄行单侧眼球摘除术 ,并在眼球摘除后不同时间内分别行Ⅱ期HA植入。两组兔均在 4月龄时处死 ,直接解剖测量术眼和健眼的眶容积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健眼的眶容积与术眼的眶容积差值百分比与眼球摘除时间之间有密切的负相关 (r=- 0 .988) ;健眼眶容积与眼台植入组眶容积差值百分比与眼台植入时间之间有密切的正相关 (r =+0 .978)。结论 :在生长发育期 ,眼球摘除越早其眼眶发育越差 ;眼球摘除后眼台植入越早眼眶的发育越好 ;眼球在眶骨发育过程中起到一种“生骨诱导中心”的作用 ,眼台也起到一定的“生骨诱导中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眼眶 眼球摘除术
原文传递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Ⅱ期植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永 朱美玲 +3 位作者 乔丽珊 龚健扬 刘兴华 刘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 观察眼球摘除术后或眼内容物剜除术后二期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 (HA)义眼台的修复效果。方法  32例 (32只眼 ) ,眼球摘除后 18例行异体巩膜包裹HA义眼台眶内植入 ,眼内容物剜除后 14例采用自体巩膜包埋的HA义眼台眶内植入。结果 ... 目的 观察眼球摘除术后或眼内容物剜除术后二期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 (HA)义眼台的修复效果。方法  32例 (32只眼 ) ,眼球摘除后 18例行异体巩膜包裹HA义眼台眶内植入 ,眼内容物剜除后 14例采用自体巩膜包埋的HA义眼台眶内植入。结果 术后均出现轻度的局部反应表现 ,1例拆线前切口裂开 ,2例上睑沟轻度凹陷 ,1例上睑下垂 ,1例下穹隆浅 ,经保守治疗或手术处理 ,随访 3~ 11月患者均取得理想的美容和功能效果 ,无一例发生术后眶内感染或义眼台暴露、脱出。结论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二期植入是安全可靠的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Ⅱ期手术 植入术 眼内容物剜除术 眼球摘除术
下载PDF
重视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机制和诊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先群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3-177,共5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致盲、致残、致死的最严重婴幼儿眼病。抑癌基因RB1缺失导致肿瘤发生。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RB治疗从眼球摘除、外放射治疗、静脉化学药物治疗、到眼动脉介入化学药物治疗,逐步实现了保生命、保眼球和保...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致盲、致残、致死的最严重婴幼儿眼病。抑癌基因RB1缺失导致肿瘤发生。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RB治疗从眼球摘除、外放射治疗、静脉化学药物治疗、到眼动脉介入化学药物治疗,逐步实现了保生命、保眼球和保视力。但是,RB的发生机制仍存在很多空白点,眼内晚期患儿的眼球摘除率居高不下,治疗方法的创新和验证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重视RB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加强多中心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是提高RB整体治疗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诊断 眼球摘除术 化放疗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述评
原文传递
眼球摘除术后结膜囊内置入眼模对眼眶骨组织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晓瑛 胡竹林 +1 位作者 康剑书 张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1-766,共6页
目的观察眼模置入幼兔结膜囊后其眼眶骨组织的变化。方法选用1月龄新西兰幼兔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间隔2周组、间隔4周组和单纯眼球摘除组,每组20只。间隔2周组、间隔4周组和单纯眼球摘除组兔摘除右眼球,左眼保留,间隔2周组兔... 目的观察眼模置入幼兔结膜囊后其眼眶骨组织的变化。方法选用1月龄新西兰幼兔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间隔2周组、间隔4周组和单纯眼球摘除组,每组20只。间隔2周组、间隔4周组和单纯眼球摘除组兔摘除右眼球,左眼保留,间隔2周组兔术后每隔2周更换1次更大号眼模,间隔4周组每4周更换1次更大号的眼模;单纯眼球摘除组兔仅摘除眼球但不置入眼模;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螺旋CT扫描法测定兔眼眶骨CT值;采集实验兔静脉血各3 ml,分别采用骨钙素检测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和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NPP底物-AMP缓冲液法)测定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质量浓度。术后3个月处死实验动物制备双眼眼眶骨切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各组兔术眼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各手术组兔眶骨CT值测量值方差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单纯眼球摘除组、间隔2周组和间隔4周组血骨钙素质量浓度分别为(48.55±7.99)、(59.80±2.96)、(57.94±5.20)和(55.96±3.22)μg/L,血碱性磷酸酶质量浓度分别为(232.40±118.23)、(284.20±130.41)、(284.66±132.69)和(232.96±54.39)μg/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10、0.281,P>0.05)。光学显微镜下各组兔右眼眼球摘除后均有不同程度眼眶发育畸形及骨组织吸收现象,间隔2周组与间隔4周组骨切片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未见明显眶骨组织发育畸形,骨吸收现象较弱,间隔4周组少数几张视野可见破骨细胞;单纯眼球摘除组可见明显眶骨组织发育畸形,骨吸收现象明显,可见较多破骨细胞;正常对照组及各手术组兔左眼眶骨未见组织病理学表现异常。结论与眼球摘除后不置入眼模兔比较,眼球摘除后结膜囊置入眼模眼眶骨组织发育更好。眼球摘除后结膜囊置入眼模可刺激眼眶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术 眼眶 生长发育 眼眶畸形 破骨细胞
下载PDF
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高危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倩 袁梦 +1 位作者 王兰兰 马彩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10期1730-1732,1736,共4页
目的 分析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高危病理因素。方法 选取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高危病理因素、肿瘤侵犯视神经、肿瘤侵犯大范围脉络... 目的 分析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高危病理因素。方法 选取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高危病理因素、肿瘤侵犯视神经、肿瘤侵犯大范围脉络膜、肿瘤侵犯眼前节、肿瘤侵犯至眼球外、虹膜表面新生血管信息,分析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高危病理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39例患者具有高危病理因素,占比38.24%;肿瘤侵犯筛板或筛板前视神经63例,占比61.76%;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32例,占比31.37%;肿瘤侵犯大范围脉络膜14例,占比13.73%;肿瘤侵犯眼前节7例,占比6.86%;肿瘤侵犯至眼球外10例,占比9.80%;虹膜表面新生血管阳性54例,占比52.94%。虹膜表面新生血管阳性患儿中高危病理因素占48.15%(26/54)、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占84.48%(44/54)较虹膜表面新生血管阴性患儿[27.08%(13/48)、16.67%(8/48)]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犯大范围脉络膜、侵犯视神经断端、侵犯睫状体、侵犯视神经是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中具有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占比38.24%,且虹膜表面新生血管阳性患儿多数存在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高危病理因素,而侵犯大范围脉络膜、侵犯视神经断端的危险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球摘除术 首次治疗 高危病理因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盐酸帕罗诺司琼预防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放 胡潇 +1 位作者 陈佳瑶 付海滨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 观察3种不同剂量的盐酸帕罗诺司琼预防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手术的患者75名,ASA Ⅰ或Ⅱ级,年龄18-70岁,随机分为3组... 目的 观察3种不同剂量的盐酸帕罗诺司琼预防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手术的患者75名,ASA Ⅰ或Ⅱ级,年龄18-70岁,随机分为3组:A组,帕洛诺司琼2.5 μg/kg (n=25);B组,帕洛诺司琼5 μg/kg (n=25);C组,帕洛诺司琼7.5 μg/kg (n=25)。均予麻醉诱导前静注不同剂量的帕洛诺司琼,观察术后0-4 h、4-24 h、24-48 h和48-72 h的PONV严重程度。结果 3组患者24-48 h恶心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段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呕吐发生率均低于32%,而各时段呕吐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5 μg/kg的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PONV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 义眼植入 帕罗诺司琼 术后恶心呕吐(PONV)
下载PDF
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至2017年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诗晗 马晓莉 +8 位作者 张诚玥 白大勇 崔燕辉 苏雁 张大伟 王希思 段超 赵军阳 金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2009年至2017年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后死亡的眼内期RB患儿14例2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10只眼,女性7例13只眼;单眼5例,双眼9例。患儿年龄(17... 目的:观察并分析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2009年至2017年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后死亡的眼内期RB患儿14例2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10只眼,女性7例13只眼;单眼5例,双眼9例。患儿年龄(17.2±15.5)个月。所有患儿均行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检查。参照眼内期RB国际分期标准对RB进行分期。23只眼中,B期1只眼,C期2只眼,D期12只眼,E期8只眼。患儿接受的治疗手段包括全身化学药物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和卡铂方案(VEC方案)治疗、眼球摘除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回顾分析患儿基本情况、就诊年龄、诊断时间、就诊原因、病理诊断、治疗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14例患儿中,首发症状表现为白瞳症12例;眼红1例;斜视1例。行全身VEC方案治疗1~6个疗程;眼球摘除手术5例,其中3例获取到病理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3例。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例中,累及巩膜和视神经、视神经、视盘各1例。肿瘤转移和(或)颅内病灶死亡7例(50.0%,7/14),患儿中位生存期19个月。因治疗相关死亡4例(28.6,4/14),包括化学药物治疗相关副作用死亡3例,眼球摘除手术后器官衰竭死亡1例;患儿中位生存期3.5个月。早期放弃治疗死亡3例(21.4%,3/14);患儿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颅内转移是眼内期RB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死亡原因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眼球摘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4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眼外伤致眼球摘除的患者8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心理护理干预开展前后分成两组,开展前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开展后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 目的分析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眼外伤致眼球摘除的患者8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心理护理干预开展前后分成两组,开展前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开展后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开展前后两组心理状况变化评分。结果两组接受护理前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开展后组SDS为(43.28±5.63)分、SAS为(44.53±5.27)分,开展前组SDS为(51.23±5.21)分、SAS为(50.73±4.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对疏导患者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眼外伤 眼球摘除 效果 研究 临床
下载PDF
156例眼球摘除术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伟英 徐冬君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0年第2期86-88,92,共4页
目的分析眼球摘除术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过去10年间眼球摘除术手术患者156例156眼的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职业、就诊原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中,患者年龄以71~80岁最多,农民最多,严重眼外伤致眼球摘除者为主... 目的分析眼球摘除术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过去10年间眼球摘除术手术患者156例156眼的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职业、就诊原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中,患者年龄以71~80岁最多,农民最多,严重眼外伤致眼球摘除者为主要的原因,占48.72%,其中急性眼球破裂致眼球摘除占21.15%;第二位原因是眼内炎占32.69%,第三位原因是青光眼绝对期占23.72%,第四位原因是眼球萎缩占16.67%。结论眼外伤是眼球摘除的主要病因,其次是眼内炎、青光眼绝对期,及时正确的处理眼外伤、提高基层医院对眼内炎及青光眼的诊治水平等是降低眼球摘除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 病因学 眼外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