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61
1
作者 贺晋云 张明军 +2 位作者 王鹏 王圣杰 王兴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79-1190,共12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0-2009年西南地区108站逐日气温、降水等资料,计算年、月地表湿润指数,并进行标准化,统计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对年际、年代际、季风期和非季风期的极端干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整体上,四川盆地西南部、...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0-2009年西南地区108站逐日气温、降水等资料,计算年、月地表湿润指数,并进行标准化,统计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对年际、年代际、季风期和非季风期的极端干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整体上,四川盆地西南部、横断山区南端、广西南部沿海和贵州北部是近50年来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的地区;年代际变化上,20世纪60-80年代极端干旱呈逐渐减少趋势,高发区交替出现在东南—西北—东,90年代下降明显,整个地区都转湿,进入21世纪后,极端干旱距平呈现正距平,且增幅较大,区域间差异却显著减小。(2)季风期与非季风期的极端干旱变化有很大差异,季风期极端干旱频率在不断增加,多发生在四川盆地周边海拔较高的山区、广西大部和"帚形山脉"地带,海拔对季风期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有一定影响;非季风期缓慢下降,整体偏湿。(3)通过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发现,季风期西南极端干旱在2003年发生突变,非季风期在1989年突变,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是季风期和非季风期的突变叠加的结果;年极端干旱存在准5年和准12年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极端干旱 季风期 非季风期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中国干旱趋势研究 被引量:137
2
作者 李伟光 易雪 +2 位作者 侯美亭 陈汇林 陈珍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3-649,共7页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标准化潜在蒸散与降水的差值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状况偏离常年的程度,是分析干旱演变趋势的新理想指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干旱评估、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用SPEI和1951—2009年中国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量及月...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标准化潜在蒸散与降水的差值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状况偏离常年的程度,是分析干旱演变趋势的新理想指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干旱评估、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用SPEI和1951—2009年中国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量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59年来干旱化的空间分布、四季干旱趋势变化和全国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次进行了分析,并定性分析了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普遍存在干旱化的事实,西部、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化最为显著。我国四季均呈现干旱化趋势,其中春、秋季干旱化趋势明显,夏季最近15年都处于干旱状态,但干旱化趋势未通过0.05显著性检验;另外全国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多。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降水呈现轻微减少趋势,而温度升高趋势明显,降水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明显的干旱化。四川盆地温度升高趋势不显著,但降水减少显著,降水较少是导致四川盆地干旱化的主要原因。降水频率的减少和集中也导致近几年极端干旱事件明显增多。我国普遍的干旱化趋势和明显增多的极端干旱事件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干旱趋势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季节 极端干旱
下载PDF
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阶段性策略 被引量:111
3
作者 安玉艳 梁宗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07-2915,共9页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存、生长和分布的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全球暖干化将加剧干旱胁迫.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综述了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在已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植物应对...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存、生长和分布的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全球暖干化将加剧干旱胁迫.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综述了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在已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阶段性响应策略.从干旱开始到干旱致死,植物经历了干旱开始—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极端干旱5个阶段,分别对应着应激响应—主动适应—被动适应3种响应方式和适应机制.不同阶段中植物抗旱机制的核心任务不同.最后提出了研究植物阶段性响应策略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抗旱性 阶段性响应 极端干旱 应激反应 主动适应 被动适应
原文传递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华南干旱趋势研究 被引量:79
4
作者 李伟光 侯美亭 +1 位作者 陈汇林 陈小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90,共7页
最近几年华南地区干旱频发,为探讨该地区的干旱趋势,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1961-2010年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50个站点的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来的干旱趋势、干旱空间分布、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和干旱持续... 最近几年华南地区干旱频发,为探讨该地区的干旱趋势,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1961-2010年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50个站点的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来的干旱趋势、干旱空间分布、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和干旱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普遍存在干旱事实,最近10年是干旱最严重的10年,Mann-Kendall检验表明该地区平均SPEI指数从1998年开始突变;干旱化最严重的区域是海南岛、广西南部和西部地区,广东的干旱化趋势最轻。20世纪70年代干旱和极端干旱事件较少,其后明显增多,干旱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由于该地区降水呈现弱增加趋势而温度升高显著,因此推测温度升高导致蒸散增加可能是华南地区干旱化的主要原因。另外,降水频次的减少和集中也是导致近来极端干旱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SPEI指数较好地体现了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干旱趋势 SPEI指数 极端干旱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及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73
5
作者 黄小燕 李耀辉 +4 位作者 冯建英 王劲松 王芝兰 王圣杰 张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9-1370,共12页
采用1960—2011年西北地区111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此计算出各站的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统计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对西北全区和不同自然区的降水量及极端干旱发生频率... 采用1960—2011年西北地区111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此计算出各站的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统计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对西北全区和不同自然区的降水量及极端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西北全区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表现出微弱的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0.17 mm。由该区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差异,可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部分:明显增加区、轻度增加区、减少区。西北全区极端干旱发生频率的平均值为3.8月/a,气候变化倾向率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11月。根据西北地区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变化的空间差异,也可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部分:明显减少区、轻度减少区、增加区。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无雨总日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量 湿润指数 极端干旱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极端水文事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6
作者 张利平 杜鸿 +1 位作者 夏军 徐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70-1379,共10页
气候异常变化导致洪涝灾害、干旱等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及其增加的水灾害风险正成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变化趋势、发生机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预测研究正逐渐受到国内外众多学... 气候异常变化导致洪涝灾害、干旱等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及其增加的水灾害风险正成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变化趋势、发生机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预测研究正逐渐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极端水文事件的定义、研究方法、水文极值分布函数、观测事实及模拟研究等方面分析评述了极端水文事件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水文事件 极端降水 极端洪涝 极端干旱 极值分布
原文传递
云南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张万诚 郑建萌 任菊章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4,共6页
应用云南124个站点1961-2011年的旬、日、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和逐日降水分析云南1961年以来的干旱强度。以云南的干旱过程强度指数为-50、区域代表站的干旱过程用强度指数为-100以上选取极端干旱较为合适,选取干旱... 应用云南124个站点1961-2011年的旬、日、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和逐日降水分析云南1961年以来的干旱强度。以云南的干旱过程强度指数为-50、区域代表站的干旱过程用强度指数为-100以上选取极端干旱较为合适,选取干旱强度最大1962/1963、1968/1969、1978/1979和2009/2010年为极端干旱年进行分析表明,在4次极端干旱过程中,强度最强的是2009/2010年出现的秋冬春初夏连旱,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其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也最大,其次是1978/1979年、1968/1969年和1962/1963年出现的冬春初夏连旱。云南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持续时间长,其分布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干旱出现的时段大致在冬、春及初夏季,而近年来秋季干旱呈频发之势。由于云南降水分布极不均,造成各地干旱强度指数存在差异。除滇西、滇西南局部边沿地区降水偏多,出现极端干旱相对较少外,云南大部,特别是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最容易发生极端干旱。从1970年代以来,云南出现严重干旱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呈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气象干旱强度 特征分析 云南
下载PDF
Extreme drought changes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1960 to 2009 被引量:46
8
作者 ZHANG Mingjun HE Jinyun WANG Baolong WANG Shengjie LI Shanshan LIU Wenli MA Xuen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3-16,共14页
Based on the daily data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108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1960 to 2009, we calculate the monthly and yearly surface humid indexes, as well as the extreme drought f... Based on the daily data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108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1960 to 2009, we calculate the monthly and yearly surface humid indexes, as well as the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in inter-annual, inter-decadal, summer monsoon period and winter monsoon period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indicated as follows. (1) In general, the southwestern Sichuan Basin, sou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southern coast of Guangxi and northern Guizhou are the areas where the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ast 50 years. As for the decadal change,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80s the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has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1990s is the wettest decade and the whole area is turning wet. In the 2000s, the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rises quickly, bu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reduce. (2) Dur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 the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is growing, which generally occurs in the high mountains around the Sichuan Basin, most parts of Guangxi and "the broom-shaped mountains" in Yunnan. It is distinct that the altitude has impacts on the ex- treme drought frequency; during winter monsoon period, the area is relatively wet and the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is decreasing. (3) Dur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 the abrupt change is observed in 2003, whereas the abrupt change during winter monsoon period is in 1989. The annual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variation is a superposition of abrupt changes during summer monsoon and winter monsoon periods. The departure sequence vibration of annual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is quasi-5 years and quasi-12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China extreme drought summer monsoon winter monsoon
原文传递
降水控制对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孙岩 何明珠 王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25-2433,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和极端降水事件将对荒漠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产生深远影响,研究植物群落应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机制对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增减雨措施利用遮雨棚和滴灌技术对研究区的降水量...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和极端降水事件将对荒漠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产生深远影响,研究植物群落应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机制对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增减雨措施利用遮雨棚和滴灌技术对研究区的降水量进行人为调控,探究极端干旱、干旱和降水增加等条件对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降水控制处理,发现灌木和草本层片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极端干旱、干旱和降水增加等试验处理中差异不显著;灌木的生物量对不同降水控制条件的响应也不显著,而草本层片地上生物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最为明显,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极端干旱处理(D1)条件下草本生物量为(10.54±2.36)g/m^2,当降水增加50%(W1)后,草本生物量可达到(105.69±28.60)g/m^2;草本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浅表层(40cm)的含水量之间显著相关(P<0.05),草本层片生物量与短期(一年)降水波动显著相关。通过定位控制试验进一步探究长时间序列降水变化如何作用于荒漠植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生态系统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控制 极端干旱 荒漠植被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极端干旱条件下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 被引量:31
10
作者 黄祥忠 郝彦宾 +3 位作者 王艳芬 周小奇 韩喜 贺俊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900,共7页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05年生长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chinensis)草原净生态系统交换(Nete-cosystemexchange,NEE)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作为生长季降雨量仅有126mm的干旱年,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强烈的干旱胁迫,其...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05年生长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chinensis)草原净生态系统交换(Nete-cosystemexchange,NEE)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作为生长季降雨量仅有126mm的干旱年,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强烈的干旱胁迫,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日动态表现为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净吸收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左右。最大的CO2吸收率为-0.38mgCO2·m-2·s-1,出现在6月底,与丰水年相比生态系统最大CO2吸收率下降了1倍。就整个生长季而言,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2005年都表现为净CO2排放,整个生长季CO2净排放量为372.56gCO2·m-2,是一个明显的CO2源。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控制着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大小,尤其是在白天,CO2通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土壤温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涡度相关法 净生态系统交换 羊草草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开花物候对极端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32
11
作者 牟成香 孙庚 +2 位作者 罗鹏 王志远 罗光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9,共8页
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生态系统效应的研究对预测未来生态系统格局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模拟分别发生在植物生长季初期和旺期的百年一遇极端干旱事件,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开花物... 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生态系统效应的研究对预测未来生态系统格局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模拟分别发生在植物生长季初期和旺期的百年一遇极端干旱事件,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开花物候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生长季初期的极端干旱显著提前半花期2.3 d(P=0.023),生长季旺期极端干旱显著缩短花期持续时间2.3 d(P=0.042);(2)开花物候对极端干旱的响应与植物本身繁殖季节性有关;(3)不同功能群开花物候对极端干旱响应不一,双子叶杂类草最敏感,其半花期显著提前2.8 d(P=0.049),莎草类和禾草类表现出一定抵抗力;(4)极端气候事件对植物物候产生的生态效应强烈,与其他研究揭示的趋势性降水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有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开花物候 花期持续时间
原文传递
中国夏季和冬季极端干旱年代际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珂 姜大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9-321,共13页
依据1961-2009年中国区域540个气象站的夏、冬季气温和降水数据,首先采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简称PLFIM)分析了中国区域8个分区夏、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变化,而后利用PDSI干旱指数研究了夏、冬季极端干旱在年代际尺度上的... 依据1961-2009年中国区域540个气象站的夏、冬季气温和降水数据,首先采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简称PLFIM)分析了中国区域8个分区夏、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变化,而后利用PDSI干旱指数研究了夏、冬季极端干旱在年代际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961-2009年中国夏季极端干旱发生率北方大于南方,冬季则为在东部多而在西部少。夏季和冬季极端干旱发生概率在最后一次年代际转折后都呈增加趋势。在区域尺度上,夏季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增加明显,冬季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地区增加显著。其中,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极端干旱变化中起主导作用,而后由于气候变暖所引起的极端干旱增加趋势逐渐增大,与降水变化的作用相互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SI干旱指数 极端干旱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树木的碳水过程以及干旱死亡机理 被引量:27
13
作者 段洪浪 吴建平 +3 位作者 刘文飞 廖迎春 张海娜 樊后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120,共8页
干旱是植物生长与存活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轻度或中度干旱胁迫会抑制树木的光合作用并降低森林生产力,而严重的干旱胁迫则可能造成森林死亡。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水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甚至... 干旱是植物生长与存活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轻度或中度干旱胁迫会抑制树木的光合作用并降低森林生产力,而严重的干旱胁迫则可能造成森林死亡。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水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威胁森林的存活。极端干旱如何影响树木的碳水平衡存在很大争议,特别是干旱致死的生理机制仍不甚清楚。因此,探讨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的生理机制对准确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森林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是全球生态学和植物生理生态学的重要课题。目前备受关注的具有协同性的2个假说——"水力失衡"和"碳饥饿"可分别从水分关系与碳动态两方面解释树木干旱死亡的生理机制。近年来国际上相继有研究试图验证以上假说,但并无一致性结论,特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损耗在死亡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介绍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关系,对木质部栓塞以及水力安全范围进行探讨,解释"水力失衡"的基本原理。然后,讨论长期干旱胁迫对树木生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动态,探讨"碳饥饿"潜在的基础,并总结干旱致死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表明,"水力失衡"是高强度干旱胁迫下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碳饥饿"是否发生有待在更长期的低强度干旱试验中验证。本文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鉴于当前研究的地域和树种限制,以后的研究有待向中国的乡土树种拓展,并通过比较具有系统发生学差异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树种进一步阐明干旱胁迫对树木碳水关系的影响;2)探讨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的组分变化以及植物激素的动态将从代谢方面丰富干旱胁迫影响树木的机制;3)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协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饥饿 树木死亡 极端干旱 全球变化 水力失衡
下载PDF
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1
14
作者 周贵尧 周灵燕 +1 位作者 邵钧炯 周旭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525,共11页
作为地球表层重要的组成部分,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带来深远的影响,严重制约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极... 作为地球表层重要的组成部分,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带来深远的影响,严重制约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并评估其生态风险效应,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该文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4个方面综述了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对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探讨,深度剖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开展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观测与预测研究提供参考,为在未来干旱影响下加强陆地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饥饿 极端干旱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生产力 碳循环
原文传递
哈尼梯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白艳莹 闵庆文 李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区红河南岸的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自上而下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森林、村庄、梯田、河谷"四素同构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系统,使得该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多年的连续干旱。以哈尼梯田的核... 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区红河南岸的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自上而下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森林、村庄、梯田、河谷"四素同构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系统,使得该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多年的连续干旱。以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撒马坝梯田上方的典型森林为对象,对其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土壤容重为1.09g/cm3,总孔隙度为65.1%,非毛管孔隙度为18.7%,平均土壤蓄水容量达2 589t/hm2,土壤滞留贮水量达739t/hm2,表层土壤平均初渗率达13.57mm/min,稳渗率达7.22mm/min,充分说明了该区域的土壤水热交换条件和土壤渗透性都十分良好。与我国其他区域森林相比,哈尼梯田森林具有很高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是其适应极端干旱气候的重要保障,其模式可为我国适应极端气候变化减少农业经济损失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土壤 水源涵养 极端干旱
下载PDF
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马明卫 韩宇平 +1 位作者 严登华 张小丽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为有效推进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其影响的研究,在回顾与展望特大干旱灾害的基础上,分别对其次生灾害孕育过程和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包括对特大干旱的聚焦不够、干旱... 为有效推进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其影响的研究,在回顾与展望特大干旱灾害的基础上,分别对其次生灾害孕育过程和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包括对特大干旱的聚焦不够、干旱灾害链及多灾种协同演进定量研究亟待深入、特大干旱对养分循环与生态过程的长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认为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影响方面的整体研究框架尚未确立,相应研究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也远未形成。建议未来着重研究特大干旱次生灾害的深层链式结构和复杂能量传递问题,有效揭示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与多灾种协同演进机制,进一步阐明特大干旱对水文生态过程和地表环境的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干旱 次生灾害 灾害链 极端气候 全球变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极端干旱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朱国栋 郭娜 +3 位作者 韩勇军 吕广一 王占义 王成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9,共8页
在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利用人工设置野外减雨措施(生长季5~8月减雨66%、6~7月减雨100%和自然降雨)探讨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干旱改变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促使多... 在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利用人工设置野外减雨措施(生长季5~8月减雨66%、6~7月减雨100%和自然降雨)探讨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干旱改变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促使多年生根茎型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成为主要优势种。(2)减雨66%和减雨100%两种极端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只在减雨100%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但对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3)除表层土壤含水量在减雨66%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外,两种极端干旱处理对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及土壤碳氮比(C/N)的影响较小。以上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季,极端干旱对荒漠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水平影响较大,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极端干旱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极端干旱与氮添加对半干旱沙质草地物种多样性、叶性状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一梅 田青 +3 位作者 吕朋 郭爱霞 张森溪 左小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69-1579,共11页
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短期内极端干旱(减雨60%和干旱60 d)和氮添加(20 g·m^(-2)·a^(-1))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叶性状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变化改变了群落中优势物种的重要值,其中优势物种砂蓝刺头... 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短期内极端干旱(减雨60%和干旱60 d)和氮添加(20 g·m^(-2)·a^(-1))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叶性状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变化改变了群落中优势物种的重要值,其中优势物种砂蓝刺头和黄蒿的重要值在短期极端干旱和氮添加处理下明显增加。短期内极端干旱对植株高度(Hight,H)、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及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减雨60%降低了H,而增加了LNC,生物量在减雨60%和干旱60 d处理下均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及叶碳含量(Leaf Carbon Content,LCC)在不同干旱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短期氮添加对植物叶性状及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H、SLA和LNC在氮添加处理下增加,而LDMC降低,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变化。极端干旱与氮添加两者交互作用对物种多样性、叶性状及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SLA、LDMC、LCC及LNC与生物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而H与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半干旱沙质草地一年生为主的植物群落通过改变优势物种关键性状来适应极端干旱和氮沉降,其中H对草地生产力的维持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氮添加 物种多样性 叶性状 生产力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极端干旱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屈艳萍 吕娟 +2 位作者 张伟兵 苏志诚 李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中国现有抗旱相关法规、规划、标准和制度等均是按常态干旱考虑的,几乎没有考虑大范围、长历时极端干旱的问题。一旦发生类似崇祯大旱和光绪大旱等极端干旱,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从历史旱涝序列重建、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和重演... 中国现有抗旱相关法规、规划、标准和制度等均是按常态干旱考虑的,几乎没有考虑大范围、长历时极端干旱的问题。一旦发生类似崇祯大旱和光绪大旱等极端干旱,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从历史旱涝序列重建、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和重演3个方面论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发现重建方面缺乏重建方法对比研究、重建序列时空分辨率较低等,复原方面缺乏干旱灾害双重属性的考虑等,重演方面缺乏对抗旱减灾能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考虑等。对未来研究重点和实践需求进行了展望,指出需在不同重建方法交叉检验、高时空分辨率旱涝序列重建、基于自然灾害双重属性的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定量化重演和干旱巨灾风险应对战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重建 复原 重演
下载PDF
2006年重庆大旱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郝志新 葛全胜 +1 位作者 郑景云 李艳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834,共7页
对过去1千年重庆干旱记录分析表明:2006年在重庆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生的“特大干旱”事件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并非历史仅见。这样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仅仅是气候波动中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无论是干旱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还是发生的范... 对过去1千年重庆干旱记录分析表明:2006年在重庆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生的“特大干旱”事件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并非历史仅见。这样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仅仅是气候波动中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无论是干旱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还是发生的范围都可能并未超出气候波动的正常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大旱 历史记录 温度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