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预防性回肠造瘘与腹膜外引流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丽君 李国强 柳万忠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7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预防性回肠造瘘与腹膜外引流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按TME原则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在吻合后,加...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预防性回肠造瘘与腹膜外引流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按TME原则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在吻合后,加行末段回肠双腔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吻合瘘发生率)、营养情况(TP、Alb、PA)、肛门功能恢复情况、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吻合瘘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营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7.1%)显著高于对照组(4.2%)(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瘘与腹膜外引流联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性回肠造瘘 腹膜外引流 低位直肠癌 保肛根治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未留置引流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文浪 张欢 +1 位作者 吴浩荣 谷春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后未留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住院行TEP治疗的83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非引流组537例术后未行术区腹膜外间隙引流,引流...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后未留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住院行TEP治疗的83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非引流组537例术后未行术区腹膜外间隙引流,引流组295例术后行术区腹膜前间隙引流,观察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及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是否术后留置引流管。结果对比引流组,非引流组的手术时间[(38.52±16.43)min vs(45.30±15.71)min,P<0.001]、术后住院时间[(2.84±0.45)d vs(3.36±0.67)d,P<0.001]、术后恢复工作时间[(4.57±0.43)周vs(5.84±0.95)周,P<0.001]、术后疼痛程度(P<0.05)、术后尿潴留[6.70%vs 10.85%,P=0.036 9]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血清肿[10.99%vs 12.88%,P=0.4153]等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回顾性对比研究,腹股沟疝患者在行TEP手术治疗后不放置引流管更有利于术后恢复,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全腹膜外 疝修补术 引流
原文传递
三腔引流管肠腔内引流联合腹膜外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江 李彦卿 +4 位作者 郑海军 张海霞 代建国 薛强 刘建琳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67-69,76,共4页
目的:探讨三腔引流管肠腔内引流联合腹膜外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组实施的221例数据完整的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 目的:探讨三腔引流管肠腔内引流联合腹膜外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组实施的221例数据完整的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128例采用三腔引流管肠腔内引流联合腹膜外引流法(研究组),93例经腹腔放置常规引流管(对照组)。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术后二次手术干预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术后手术干预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控制大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腔管腔内引流并联合腹膜外引流法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可以提高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手术干预的比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三腔引流管 腔内引流 腹膜外引流 吻合口瘘
下载PDF
腹膜外隧道法放置引流管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漏液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铭川 田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第8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外隧道法放置妇科腹腔镜手术引流管的优点,以解决引流管穿刺孔漏液的问题。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0例,均于Trocar孔原位放置引流管,但放置引流管的方式不同,其中80例采用腹膜外隧道法置... 目的:探讨腹膜外隧道法放置妇科腹腔镜手术引流管的优点,以解决引流管穿刺孔漏液的问题。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0例,均于Trocar孔原位放置引流管,但放置引流管的方式不同,其中80例采用腹膜外隧道法置入(实验组),80例直接经穿刺孔置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切口漏液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除引流管后切口几乎无漏液,对照组拔管后20例(25%)发生漏液,10例反复多次换药。结论:腹膜外隧道法放置引流管可有效预防拔管后切口漏液,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隧道法 引流管 切口漏液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留置负压引流管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0
5
作者 辛乐 叶进军 阎玉矿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31-933,93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留置负压引流管预防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115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行TEP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留置负压引流管分为引流组(n=48)与对照组(n=6...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留置负压引流管预防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115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行TEP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留置负压引流管分为引流组(n=48)与对照组(n=6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双侧疝分型、手术时间、出血量、疝囊处理方式、手术后前3 d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流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4.17%vs. 22.3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间隙留置负压引流管可有效减少腹腔镜TEP术后血清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双侧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腔镜检查 负压引流 血清肿
下载PDF
负压引流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佳杰 戴亚伟 +2 位作者 陶国卫 于洪武 浦国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于腹膜前间隙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不放置负压引流管。观察两组术后血...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于腹膜前间隙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不放置负压引流管。观察两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结果:110例患者中,观察组70例,术后发生1例血清肿,对照组40例,术后发生5例血清肿。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术中放置负压引流可引流渗液,促进组织修复,预防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容易学习,易于掌握,且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囊价格低廉,降低了综合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腔镜检查 血清肿 负压引流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腹膜前放置引流管减轻血清肿形成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曲 曾慧 +1 位作者 汪艮亮 徐维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27-32,3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腹膜前放置引流管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收集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腹膜前放置引流管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收集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或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腹膜前放置引流管减少血清肿形成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9月至2022年9月,由2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等,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194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腹膜前放置引流管)术后血清肿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腹膜前未放置引流管)(P<0.00001,I~2=42%);TAPP(P<0.0001,I~2=0%)或TEP(P<0.00001,I~2=0%)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血清肿形成率均更低。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P<0.00001,I~2=17%)。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及1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2=0%)。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腹膜前放置引流管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清肿的形成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引流 血清肿 META分析
下载PDF
腹膜外引流对下腹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的影响
8
作者 许天祥 王鑫 +6 位作者 任猛 李彦庆 苏日娜 陈良全 张浩 贾向东 王晓霞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3期2681-2686,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外引流对下腹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至2021年1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腹部肿瘤外科行开腹手术的患者402例(均使用下腹部正中切口)。根据术中是否于腹膜与前鞘膜间放置负压引流管... 目的探讨腹膜外引流对下腹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至2021年1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腹部肿瘤外科行开腹手术的患者402例(均使用下腹部正中切口)。根据术中是否于腹膜与前鞘膜间放置负压引流管分为腹膜外负压引流管组(282例)和未放置引流管组(120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和术后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下腹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负压引流管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低于未放置引流管组[3.2%(9/282)比12.5%(15/120)、4.3%(12/282)比12.5%(15/120)](P<0.01);两组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下腹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既往腹部手术史、腹腔粘连、合并肠造口术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组[29.2%(7/24)比12.2%(46/378)、20.8%(5/24)比5.3%(20/378)、29.2%(7/24)比9.3%(35/378)、45.8%(11/24)比19.3%(73/378)](P<0.05或P<0.01);下腹部正中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肠造口术的比例高于未液化组[29.6%(8/27)比12.0%(45/375)、40.7%(11/27)比19.5%(73/375)](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既往腹部手术史、腹腔粘连、合并肠造口术是手术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而腹膜外负压引流是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于下腹部正中手术切口腹膜外负压引流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 腹膜外负压引流 下腹部正中手术切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