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lley与经典眼外肌相关结缔组织解剖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钱学翰 赵堪兴 +1 位作者 李云生 刘津平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195-198,201,F003,共6页
目的 观察Pulley与经典眼外肌相关结缔组织解剖结构的关系 ,为临床眼外肌手术寻找定位眼外肌Pulley的解剖标志。方法 采用保留骨性眶缘的整体眶壁磨除法观察 6例 12侧人眼眶眼外肌Pulley的位置及与经典眼外肌相关结缔组织解剖结构关... 目的 观察Pulley与经典眼外肌相关结缔组织解剖结构的关系 ,为临床眼外肌手术寻找定位眼外肌Pulley的解剖标志。方法 采用保留骨性眶缘的整体眶壁磨除法观察 6例 12侧人眼眶眼外肌Pulley的位置及与经典眼外肌相关结缔组织解剖结构关系。结果 直肌表面可见增厚的纤维环 (Pulley) ,Pulley位于Tenon s囊后部 ,4条直肌穿过Tenon s囊处 ;节制韧带将Pulley隔附着到骨性眶缘 ;直肌Pulley表面可见眼外肌眶层形成的白色止点线。结论 Pulley表面眼外肌眶层的白色止点线可作为临床定位Pulley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结缔组织 解剖结构 观察 临床定位 磨除法 眼眶 经典 结论 整体
下载PDF
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俊红 申长礼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0-202,T004,共4页
目的 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 (extraocularmuscleproprioceptor,EMP)的形态学改变 ,为探讨斜视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取 2 8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和 11例眼球摘除者的眼外肌 ,采用Holmes′法染色后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 目的 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 (extraocularmuscleproprioceptor,EMP)的形态学改变 ,为探讨斜视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取 2 8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和 11例眼球摘除者的眼外肌 ,采用Holmes′法染色后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 ,并计算相同放大倍数下每例标本面积40 0 0mm2 的轴突中线粒体个数。结果 光镜下可见位于眼外肌肌 腱连接处的EMP神经纤维终止于邻近单个梭外肌纤维的起始处或两侧 ;电镜下斜视患者EMP与对照组比较 ,结构紊乱 ,神经成分消失 ;每例标本面积 40 0 0mm2 轴突中线粒体个数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斜视患者EMP结构的紊乱 ,导致EMP接收、传递信息功能异常 ,从形态学角度证实了EMP紊乱在共同性斜视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眼外肌 本体感受器 EMP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共同性外斜视21例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世纯 陶永贤 宋胜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797-798,共2页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1例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矫正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8△适度过矫10例,术后正位6例,2例>-8△欠矫,2例>+8△过矫(系轻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因有难以耐受的复视而行二次手术);手术时...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1例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矫正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8△适度过矫10例,术后正位6例,2例>-8△欠矫,2例>+8△过矫(系轻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因有难以耐受的复视而行二次手术);手术时完全正位11例,术后正位6例,5例>-8△欠矫。结论:手术适度过矫,术后欠矫率低,有利于维持术后正位,但有远视性屈光不正者术后需注意调整屈光状态或手术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屈光状态 主斜眼内直肌缩短术
下载PDF
电针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眼球运动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纪晓杰 周凌云 +4 位作者 司承庆 郭庆 冯广忠 刚宝芝 甄云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5-97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与单纯针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眼球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电针组选取眼外肌穴为主穴,采用眼部内刺法结... 目的:观察电针与单纯针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眼球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电针组选取眼外肌穴为主穴,采用眼部内刺法结合电针疗法;针刺组穴位及针刺手法同电针组,但不使用电针。均每周治疗5次,15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比较两组间及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睑裂大小、瞳孔大小、眼球运动范围和复视恢复情况。结果:电针组眼裂(9.79±2.65)mm、眼球移动距离(18.12±1.30)mm均高于针刺组的(8.23±2.74)mm、(16.71±1.44)mm;电针组瞳孔直径(0.44±0.42)mm低于针刺组的(0.72±0.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组痊愈率63.33%(19/30)、总有效率93.33%(28/30)均优于针刺组的36.67%(11/30)、83.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眼球运动障碍具有明显优势,起效快、疗效高、疗程短,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障碍 电针 眼部内刺法 眼外肌穴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正常人和部分眼外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晓 杨文利 +1 位作者 王兰 胡士敏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1期675-678,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biomicroscope ,UBM )在眼外肌病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 选择正常人 15只眼 ,共同性斜视患者 12例 ( 2 4只眼 ) ,V型斜视 4例 ( 8只眼 )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 (TRIO) 6例 ( 12只眼 ) ,眼外肌缺... 目的 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biomicroscope ,UBM )在眼外肌病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 选择正常人 15只眼 ,共同性斜视患者 12例 ( 2 4只眼 ) ,V型斜视 4例 ( 8只眼 )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 (TRIO) 6例 ( 12只眼 ) ,眼外肌缺如 1例 ( 1只眼 ) ,用UBM测量眼 4条直肌止端的位置及厚度。结果 正常人 15只眼的 4条直肌止端的平均厚度分别为 :内直肌 ( 0 .38± 0 .0 6 )mm ,外直肌 ( 0 .40± 0 .10 )mm ,上直肌 ( 0 .36± 0 .0 8)mm ,下直肌 ( 0 .44± 0 .0 5 )mm。上直肌止端厚度比下直肌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2 ) ,双眼各同名直肌止端厚度的差异和内、外直肌止端厚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共同性斜视患者各条眼外肌止端厚度与正常人比较 ,除上直肌厚度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外 (P =0 .0 2 8) ,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斜视患者的上直肌比下直肌厚度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2 )。在V型斜视患者中证实外直肌止端向下偏移 ,而内直肌止端向上偏移。在TRIO患者中证实眼外肌的肌止端有不同程度的增厚。眼外肌缺如时UBM在眼球前部不能探测到眼外肌或仅能测及极薄的高回声。结论 应用UBM并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为临床医生研究斜视发病机制提供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外肌 斜视 应用
原文传递
正常成人眼外肌的CT测量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子权 祁吉 +1 位作者 张文波 王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用 CT测量成人眼外肌正常解剖径线。材料与方法:分别测量 100例和 80例冠状和横轴 CT扫描双眼内、外、上、下直肌及上斜肌横径和高径。对用两种方法所测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六条眼外肌横径和高径... 目的:用 CT测量成人眼外肌正常解剖径线。材料与方法:分别测量 100例和 80例冠状和横轴 CT扫描双眼内、外、上、下直肌及上斜肌横径和高径。对用两种方法所测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六条眼外肌横径和高径平均值为:内直肌4±0.7mm、10.7±1.0mm;外直肌3.7±1.0mm、10.0±1.0mm;上直肌9.6±1.0mm、3.9±0.9mm;下直肌8.8±1.0mm、4.4±0.8mm;上斜肌2.5±0.4mm、5.5±0.8mm。下斜肌高径2.6±0.4mm。视神经最大横径 5.6± 0.8mm。眼眶外侧壁与矢状面夹角 47.5±4.8°。结论: CT扫描对眼外肌的测量准确、全面且直观。横轴 CT对眼外直肌横径的测量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正常值 CT 测量
下载PDF
获得性麻痹性斜视病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连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057-1058,共2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病因特点。方法:采用角膜映光、三棱镜、红绿镜片及同视机等方法进行眼位、眼球运动和复视像检查,辅以影像学(CT、MRI)诊断。结果:53例中主要病因依次为糖尿病(18例,34%)、外伤(14例,26%)、脑血管疾... 目的:探讨获得性(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病因特点。方法:采用角膜映光、三棱镜、红绿镜片及同视机等方法进行眼位、眼球运动和复视像检查,辅以影像学(CT、MRI)诊断。结果:53例中主要病因依次为糖尿病(18例,34%)、外伤(14例,26%)、脑血管疾病(10例,19%)、颅脑肿瘤(5例,9%)、病毒感染(3例,6%)以及Graves病(2例,4%)原因不明1例。结论:后天麻痹性斜视病因复杂,结合病史和检查,并与相关科室合作,多可作出诊断。首先积极针对病因治疗,配合药物及手术治疗多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 眼外肌 病因学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性的影像评估 被引量:7
8
作者 骆永恒 李亚军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影像检查可以无创地显示眼眶结构,定量分析眼内病变,在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活动性及指导治疗方案制订中具有重要意义。A超、B超可测量眼外肌的形态变化。彩色多普勒成像实时显示眶内重要血管的血流信号。CT可显示眼眶结构形态学改变... 影像检查可以无创地显示眼眶结构,定量分析眼内病变,在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活动性及指导治疗方案制订中具有重要意义。A超、B超可测量眼外肌的形态变化。彩色多普勒成像实时显示眶内重要血管的血流信号。CT可显示眼眶结构形态学改变,在评估眼部损害和临床分级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MRI能更准确地评价眼外肌和脂肪的炎症反应。而核素显像技术从分子水平评判TAO的活动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临床活动性评分 眼外肌 影像诊断
下载PD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extraocular rectus muscles abnormalities in acute acquired concomitant esotropia 被引量:1
9
作者 Jia-Yu Chen Li-Rong Zhang +5 位作者 Jia-Wen Liu Jie Hao Hui-Xin Li Qiong-Yue Zhang Zhao-Hui Liu Jing F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medial rectus(MR)and lateral rectus(LR)between acute acquired concomitant esotropia(AACE)and the healthy controls(HCs)detec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ETHODS:A case-con... AIM: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medial rectus(MR)and lateral rectus(LR)between acute acquired concomitant esotropia(AACE)and the healthy controls(HCs)detec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ETHODS:A case-control study.Eighteen subjects with AACE and eighteen HCs were enrolled.MRI scanning data were conducted in target-controlled central gaze with a 3-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er.Extraocular muscles(EOMs)were scanned in contiguous image planes 2-mm thick spanning the EOM origins to the globe equator.To form posterior partial volumes(PPVs),the LR and MR cross-sections in the image planes 8,10,12,and 14 mm posterior to the globe were summed and multiplied by the 2-mm slice thickness.The data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right eye,left eye,dominant eye,and non-dominant eye,and the differences in mean cross-sectional area,maximum cross-sectional area,and PPVs of the MR and LR muscle in the AACE group and HCs group were compared under the above classifications respectively.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The mean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LR muscl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AACE group than that in the HCs group in the non-dominant eyes(P=0.028).The maximum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LR muscle both in the dominant and non-dominant eye of the AAC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HCs group(P=0.009,P=0.016).For the dominant eye,the PPVs of the LR muscle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AACE than that in the HCs group(P=0.013),but not in the MR muscle(P=0.698).CONCLUSION:The size and volume of muscles dominant eyes of AACE subjects change significantly to overcome binocular diplopia.The LR muscle become larg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enhanced convergence in the A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cquired concomitant esotropi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traocular muscles
下载PDF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永健 于淑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922-923,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10/2005-02收治的3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患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后徙、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下斜肌前转位、或联合对侧眼上直肌、下直...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10/2005-02收治的3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患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后徙、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下斜肌前转位、或联合对侧眼上直肌、下直肌手术。结果:治愈28例(72%),好转10例(26%),无效1例(2%)。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按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加强麻痹肌和间接拮抗肌的原则进行,根据患者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大小选择不同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先天性 手术 眼外肌 斜视
下载PDF
基于Sihler's染色的眼外肌神经肌亚部划分与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定位
11
作者 袁凌 周国燕 +1 位作者 吴俊檄 杨胜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8,共8页
目的揭示眼外肌的神经肌亚部划分,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CINDR)的体表投影位置、穿刺角度和深度。方法中国成人头颅标本24个。紧贴眼眶边缘皮肤的弧线(眶缘线)为参考线,穿刺针与眼睑皮肤形成锐角为θ。改良的Sihler's染色显示眼外肌... 目的揭示眼外肌的神经肌亚部划分,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CINDR)的体表投影位置、穿刺角度和深度。方法中国成人头颅标本24个。紧贴眼眶边缘皮肤的弧线(眶缘线)为参考线,穿刺针与眼睑皮肤形成锐角为θ。改良的Sihler's染色显示眼外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用硫酸钡标记CINDR,螺旋CT扫描与三维重建,测量CINDR的体表投影点(P点)在参考线上的百分位置、经P点刺向CINDR所需的角度和深度。结果大体解剖发现7块眼外肌(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的神经入肌处均无血管伴行。神经入肌后,常先分为2条独立的初级神经支,再树枝状分支。依其神经分布模式,每块肌均可分为2个神经肌亚部。肌内树枝状神经支形成神经密集区,其CINDR的体表投影点分别位于眶缘线(内侧至外侧)上的68.42%、53.43%、53.21%、11.76%、98.56%、30.15%和43.73%处;穿刺角度分别为83.54°、69.75°、74.15°、82.98°、80.58°、83.69°和71.52°;穿刺深度分别为3.05 cm、2.71 cm、2.82 cm、3.02 cm、3.00 cm、3.09 cm和2.18 cm。左右侧间和男女性间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这些结果可为亚部化眼外肌移植和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纠正斜视提供形态学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肌内神经 神经肌亚部 斜视 靶点定位
下载PDF
眼外肌调整缝线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晓蕾 王晓莉 +2 位作者 陈小虎 张然 曾晓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7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眼外肌调整缝线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双眼内直肌后徙联合调整缝线手术。患儿术前为中度远视,且术前配戴足度镜矫正屈光不正>6mo,非调节部分的斜视度稳定在+20△^+35△... 目的:探讨眼外肌调整缝线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双眼内直肌后徙联合调整缝线手术。患儿术前为中度远视,且术前配戴足度镜矫正屈光不正>6mo,非调节部分的斜视度稳定在+20△^+35△范围内。术中双内直肌后退3~5mm,保留1~2mm缝线调整量,术后第1d根据眼位调整缝线。术后1wk;1,3,6,12mo随访,观察眼位、残余斜视度和视功能情况。结果:术后第1d缝线原位眼位即达正位22例,6例过矫,2例欠矫,正位率为73%。经过缝线调整,正位率达到100%。术后1 wk;1,3,6,12 mo残余视近斜视度分别为+5.9△±2.8△,+4.4△±4.3△,+3.8△±3.6△,+2.9△±3.5△,+2.7△±4.1△,视远斜视度分别为+5.6△±3.2△,+4.0△±3.1△,+3.4△±3.4△,+2.5△±3.4△,+2.3△±3.9△。术后1,6,12mo分别与术后1w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双眼单视功能者13例(43%),术后有双眼单视功能者23例(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整缝线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准确的一次性矫正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有效的减少术后过矫或欠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调整缝线
下载PDF
数字化人体眼外肌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艳 李兴国 张绍祥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建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眼外肌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应用中国数字化数据集 ,选取从眶顶到眶底的连续横断面图像 ,在PC机上对眼眶、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等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 :建立了眼外肌及相关结构的... 目的 :建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眼外肌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应用中国数字化数据集 ,选取从眶顶到眶底的连续横断面图像 ,在PC机上对眼眶、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等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 :建立了眼外肌及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重建后的结构可多色立体显示 ,既能单独显示 ,也可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 ,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 :眼外肌的可视化数字模型 ,将有助于教学 ,并可为眼外肌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计算机三维重建 数字化人体 肌疾病 眼眶 视神经 眼球 影像诊断 外科手术 相关结构
下载PDF
先天性眼球震颤眼外肌的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浩 杨景存 +1 位作者 曹木荣 夏晖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 (congenitalnystagmus ,CN)患者眼外肌的超微结构 ,分析探讨其与CN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CN患者眼外肌的超微结构改变 ,并以正常眼外肌电镜结果作对照。结果 :CN患者眼外肌与对照组相比 ,... 目的 :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 (congenitalnystagmus ,CN)患者眼外肌的超微结构 ,分析探讨其与CN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CN患者眼外肌的超微结构改变 ,并以正常眼外肌电镜结果作对照。结果 :CN患者眼外肌与对照组相比 ,出现了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 :①肌小节及亚细胞结构的改变。②各种残余小体明显增多。③肌纤维的溶解坏死。同时观察到游离神经末梢也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 :CN患者眼外肌及游离神经末梢的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改变 ,这些改变影响眼外肌的正常功能 ,可能与CN的病因或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眼外肌 超微结构 CN 透射电子显微镜
原文传递
壳聚糖预防眼外肌手术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晟 魏锐利 +2 位作者 王文斌 蒋丽霞 金玲 《眼科》 CAS 200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了解壳聚糖预防术后眼外肌粘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自身对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家兔15只(30眼)。方法采用家兔自身对照方法,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分别制作上直肌周围眼球筋膜缺损模型,缺损区实验组用2%壳聚... 目的了解壳聚糖预防术后眼外肌粘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自身对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家兔15只(30眼)。方法采用家兔自身对照方法,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分别制作上直肌周围眼球筋膜缺损模型,缺损区实验组用2%壳聚糖凝胶,对照组用平衡盐溶液。主要指标术后4周对术区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光镜观察成纤维细胞数目及形态。结果术后4周,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区组织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为轻,组织学光镜观察实验组结膜与眼肌组织之间粘连较轻,瘢痕组织增生较少,成纤维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小,排列整齐,较疏松,成熟细胞较少;对照组结膜与眼肌组织粘连重,瘢痕组织增生多,大量成纤维细胞,排列紊乱、密集,多数呈梭形,趋于成熟。结论壳聚糖能减轻眼外肌术后组织粘连,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眼外肌 粘连
原文传递
2170例眼外肌受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梅 杜白雪 +1 位作者 王钰娇 何为民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眼外肌受累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20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眶病专科门诊就诊,经CT和/或MRI证实眼外肌受累的2170例TAO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眼外肌受累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20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眶病专科门诊就诊,经CT和/或MRI证实眼外肌受累的2170例TAO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170例TAO患者中,男性932例,女性1238例;年龄6~85岁,平均(46.95±13.06)岁。甲状腺功能亢进1684例(77.60%);甲状腺癌13例(0.59%);甲状腺功能减退80例(3.69%);甲状腺功能正常393例(18.11%)。眼球突出(55.25%)和复视(33.09%)是主要的就诊原因,眼球运动受限(83.46%)是最常见的体征。122例患者无眼睑征,仅眼外肌受累,平均年龄为(53.24±13.07)岁。2170例TAO患者共有3799只眼眼外肌受累,单眼541例,双眼1629例;单条眼肌受累1204眼(31.69%),多条眼肌受累2595眼(68.31%)。眼外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下、上、内、外直肌。行MRI增强扫描的1014例患者中,71.99%显示为活动期;临床活动性评分(CAS)为非活动期的775例患者,有69.03%在MRI上显示为活动期。结论眼外肌受累TAO患者有其特异的临床表现,CT、MRI均能用于眼外肌受累的辅助诊断。MRI可以评估眼外肌的病变阶段,而且比CAS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外肌 临床分析 磁共振
原文传递
B-型超声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厚度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辉 姜如欣 刘玉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37-1739,共3页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厚度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60只眼)及无甲状腺相关眼病27例(54只眼)两组采用B-型超声测量眼外肌厚度,计算眼外肌厚度平均值及眼外肌受累情况。结果27例(54只眼)无甲状腺...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厚度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60只眼)及无甲状腺相关眼病27例(54只眼)两组采用B-型超声测量眼外肌厚度,计算眼外肌厚度平均值及眼外肌受累情况。结果27例(54只眼)无甲状腺相关眼病组:下直肌(3.64±0.63)mm,内直肌(3.68±0.92)mm,上直肌(3.62±0.74)mm,外直肌(3.40±0.44)mm;30例(60只眼)甲状腺相关眼病组:下直肌(6.43±0.90)mm,受累54条(67.5%),内直肌(6.02±1.37)mm,受累44条(55%),上直肌(7.32±1.48)mm,受累33条(41.3%),外直肌(5.40±0.10)mm受累22条(27.5%);两组相比各直肌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相关眼病组各条直肌较无甲状腺相关眼病组明显增厚。结论B-型超声测量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厚度安全准确,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眼病 超声检查 眼外肌
下载PDF
Graves眼病的MRI诊断(附44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德广 刚宪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研究Graves眼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Graves眼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MRI显示眼外肌肿胀44例,其中眼外肌水肿40例,脂肪变性6例,眼外肌纤维化5例。眼球突出40例,提上睑肌肥厚37... 目的:研究Graves眼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Graves眼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MRI显示眼外肌肿胀44例,其中眼外肌水肿40例,脂肪变性6例,眼外肌纤维化5例。眼球突出40例,提上睑肌肥厚37例,泪腺肿大5例,眼上静脉扩张6例,视神经增粗3例。结论:MRI不仅能显示Graves眼病的形态学改变,并能显示眼外肌的病理变化。其中做为治疗中是否用抗炎药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磁共振成像 眼球突出 眼外肌
下载PDF
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后残余复视的手术矫正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勤 范先群 +2 位作者 周慧芳 邵春益 林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后主要功能视野内消除复视的手术时机、方法和效果。方法筛选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后,对残余复视进行手术矫正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患者复视的成因,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随访6个月对手...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后主要功能视野内消除复视的手术时机、方法和效果。方法筛选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后,对残余复视进行手术矫正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患者复视的成因,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随访6个月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后存在Ⅲ级复视患者40例,均施行眼外肌手术。根据眼肌检查及被动牵拉试验结果,选择直肌后徙悬吊、截除以及Jensen联结、眶骨膜固定等术式。术中25例角膜映光基本正位,主要功能视野内无复视;15例仍存在Ⅲ级复视。术后观察6个月,27例主要功能视野无复视;13例仍存在Ⅲ级复视,其中7例正前方无复视,但下方视野残留复视,6例第一眼位残留复视,给予配戴压贴三棱镜后复视改善。结论眼眶骨折修复术后消除主要功能视野复视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术前和术中牵拉试验以及眼球运动等眼肌检查结果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消除复视、改善眼球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眼外肌 复视 手术
原文传递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外肌中胶原蛋白和HSP47的表达
20
作者 王应璇 罗鑫 +1 位作者 罗泓杨 刘太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73-876,881,共5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眼外肌中胶原蛋白(Ⅰ、Ⅲ、Ⅴ型)和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明确诊断为静止期TAO患者4例右眼眼外肌(TAO组),同期收集于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眼外肌中胶原蛋白(Ⅰ、Ⅲ、Ⅴ型)和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明确诊断为静止期TAO患者4例右眼眼外肌(TAO组),同期收集于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4例右眼眼外肌(对照组)。对两组眼外肌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分析样本中胶原蛋白(Ⅰ、Ⅲ、Ⅴ型)相对表达和纤维化的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眼外肌中胶原蛋白(Ⅰ、Ⅲ、Ⅴ型)和HSP47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眼外肌中胶原蛋白(Ⅰ、Ⅲ、Ⅴ型)和HSP47表达情况。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TAO组和对照组眼外肌中均显示大量胶原纤维,但对照组的眼外肌的形态模糊,胶原纤维分布较散乱;而TAO组眼外肌形态较清晰,胶原纤维排列较密集。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眼外肌形态不清,肌纤维少且排列紊乱;TAO组眼外肌形态较清晰,肌纤维分布较集中,排列比较规则,横截面积大小不一。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AO组和对照组眼外肌中胶原蛋白(Ⅰ、Ⅲ、Ⅴ型)和HSP47均有表达,但对照组眼外肌中胶原蛋白(Ⅰ、Ⅲ、Ⅴ型)相对表达量均高于TAO组(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AO组与对照组眼外肌中HSP47分别与两组眼外肌中的胶原蛋白(Ⅰ、Ⅲ、Ⅴ型)表达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TAO组与对照组眼外肌中胶原蛋白(Ⅰ、Ⅲ、Ⅴ型)和HSP47的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SP47可在TAO患者眼外肌中表达且眼外肌的纤维化可能与HSP47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纤维化 眼外肌 胶原 热休克蛋白4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