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动脉的解剖及分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明凤 林莉 +2 位作者 莫庭庭 邓万丽 孙善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其他肝外胆道手术提供胆囊动脉(CA)的形态学基础。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45具,充分解剖暴露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其分支,仔细记录CA的起源、数量和行径,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CA与Calot’s...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其他肝外胆道手术提供胆囊动脉(CA)的形态学基础。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45具,充分解剖暴露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其分支,仔细记录CA的起源、数量和行径,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CA与Calot’s三角的关系,CA可分为4型:I型:CA走行在Calot’s三角内,占77.8%(35例),其中单CA占68.9%(31例),双CAs占8.9%(4例);II型:CA走行于Calot’s三角之外,占15.6%(7例);III型:混合型,即存在多条CAs,分别位于Calot’s三角内和外,占4.4%(2例);Ⅳ型:非典型Calot’s三角型,即CA走行在非典型Calot’s三角内,占2.2%(1例)。结论根据CA与Calot’s三角的关系,CA可分为4型,其变异复杂,且具不可预测性,在相关手术时应提高警惕,以避免LC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动脉 肝外胆道 肝外血管 变异 分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特点和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江 陈茂恩 李冲 《癌症进展》 2016年第7期703-705,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3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的发生率、发生部位、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及肝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发...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3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的发生率、发生部位、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及肝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发现时机等。结果 350例患者中发生肝外侧支血供73例,占20.86%,其中肝外侧支动脉85条,主要以右膈下动脉、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为主,分别占41.18%和18.82%。经1次介入治疗,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现率为6.86%,经多次介入治疗其发现率为14.00%,随着介入治疗次数的增多,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现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侧支血供动脉中插管成功率为90.59%(77/85),手术结束1周后,甲胎蛋白(AFP)值下降者占87.67%(64/73)。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动脉发生率较高,且分布复杂,对肝外侧支血供动脉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外侧支血供 介入栓塞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中肝动脉狭窄闭塞及肝外侧支血管对肝癌供血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6期150-151,共2页
目的研究和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肝动脉狭窄闭塞及肝外侧支血管对肝癌供血的意义。方法收集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共36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和研究肝动脉狭窄或闭塞及肝外侧支血管的发生率和部位。结果 368例肝癌患者当... 目的研究和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肝动脉狭窄闭塞及肝外侧支血管对肝癌供血的意义。方法收集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共36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和研究肝动脉狭窄或闭塞及肝外侧支血管的发生率和部位。结果 368例肝癌患者当中,有17例患者出现了肝动脉狭窄闭塞,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和重复导管化疗导致。而形成肝外侧支血管的是胃左动脉血管和右膈下动脉血管,此外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以及肠系膜上动脉均参与了肝外侧支血管的形成。结论肝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后,肝外侧支血管就成为了肝肿瘤主要的供血动脉,因此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肝外侧支血管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介入治疗 肝动脉狭窄闭塞 肝外侧支血管 肝癌供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