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代谢影响及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薛国剑 郝建华 +3 位作者 李平 赵京禹 张锦荣 李萌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年患者脑代谢中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中的机制。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年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29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年患者脑代谢中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中的机制。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年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29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6μg/kg,15min内注射完毕,之后以0.2μg/(kg·h)速率静脉泵注至术毕;对照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以相同速率静脉泵注生理盐水至术毕。记录2组体外循环前(T1)、升主动脉开放(T2)、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T3)、术后6h(T4)时颈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n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rterial 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D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of oxygen,CERO2),并分别于T1、T2、T3、T4时间点及术后24h(T5)测定2组血浆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果右美托咪定组T2时间点SjvO2[(70.0±5.0)%]高于T1[(64.0±8.0)%],Da-jvO2[(23.0±9.0)mmol/L]和CERO2[(18.0±6.0)%]低于T1[(50.0±10.0)mmol/L、(36.0±10.0)%](P<0.05);对照组T2时间点SjvO2[(83.0±9.0)%]高于T1[(64.0±10.0)%],Da-jvO2[(35.0±8.0)mmol/L]和CERO2[(28.0±5.0)%]低于T1[(53.0±9.0)mmol/L、(37.0±9.0)%](P<0.05);2组T2、T3、T4时间点S-100β蛋白、NSE水平高于T1(P<0.05);右美托咪定组T2、T3时间点SjvO2高于对照组,Da-jvO2、CERO2低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间点S-100β蛋白及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心脏瓣膜置换中年患者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脑氧代谢,减少术中可能出现的脑缺血缺氧状态,一定程度上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体外循环 脑代谢 脑保护
原文传递
低体温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森 宋波 +6 位作者 邱璇 戴晋 张雷 李俊峰 王秋波 樊修元 王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低体温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645例,年龄(56.1±9.3)岁。所有手术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3.56±1.68)h。分别... 目的探讨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低体温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645例,年龄(56.1±9.3)岁。所有手术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3.56±1.68)h。分别记录体外循环结束时温度(T1)、出室时温度(T2)、术后1h温度(T3)、术后2h温度(T4)、术后5h温度(L),计算T=(T1+T2+T3+T4+T5)/5。根据T值划分为低体温组(M1,T〈35.5℃)、亚低温组(M2,35.5℃≤T〈36.2℃)、正常体温组(M3,36.2℃≤T≤37.3℃)和高体温组(M4,T〉37.3℃)。所记录温度为直肠温度。结果M1凝血酶原时间为(34.7±6.2)s,术后5h引流量(467±174)ml,与M3的(10.1±5.8)s和(258±132)m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在ICU滞留的时间与M3组相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8.7h;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M1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冠心病搭桥术围手术期的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会对机体凝血机制、氧耗量、脏器功能等产生一系列影响。低温可激发寒颤反射,寒颤会使机体的耗氧量增加4-5倍,同时还往往伴随血清儿茶酚胺的增高,这种高代谢状态加重了受损心脏的负担,增加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低温时脏器血流量减少,对肝、肾、脑等脏器功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围术期 低体温 并发症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ICU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钟贤 卢月珍 +3 位作者 邓文思 蔡朋株 曾佩 许萌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70例,其中2010年1月至9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10月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70例,其中2010年1月至9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10月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患者的焦虑值和谵妄值、ICU入住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焦虑值和谵妄值、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康复、缩短住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综合征 体外循环 心脏疾病 护理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明政 吉冰洋 +2 位作者 王古岩 吕锋 李立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CABG)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PMA)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CABG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CABG)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PMA)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CABG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20),心肌保护液的温度均为4℃ A组:停跳液中加入50ml PMA替代常规停跳液中的部分氯化钾,维持心肌保护液中的K+浓度为18 mmol/L,Mg2+浓度为8 mmol/L B组:应用常规的阜外医院冷血停跳液配方,心肌保护液中的K+浓度为28 mmol/L,Mg2+浓度为4 mmol/L。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并在诱导前、ECC后、术后6 h、24 h、72 h和术后6 d间断监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A组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B组(P〈0.05) 两组cTnI和CKMB水平从术后6 h开始升高(P〈0.05),在术后24-72 h达到峰值,在术后第6天恢复。A组术后6 h、24 h和72 h的血浆cTnI和CKMB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P〈0.01),且在脱离ECC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CABG中应用PMA有利于缺血心肌的保护并可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钾镁 心肌保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低体重婴幼儿的体外循环特点和管理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国栋 曹凡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总结体重在5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体会。方法 881例年龄在11 h至1岁1个月,平均(74.31±57.53)d,体重0.7~5 kg,平均(4.12±0.68)kg的先心病婴幼儿在ECC下行心内... 目的总结体重在5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体会。方法 881例年龄在11 h至1岁1个月,平均(74.31±57.53)d,体重0.7~5 kg,平均(4.12±0.68)kg的先心病婴幼儿在ECC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预充液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勃脉力A)、红细胞、血浆及甲泼尼龙、碳酸氢钠、甘露醇、硫酸镁、呋塞米、白蛋白、肝素等,ECC中维持灌注流量20~200 mL/(kg.min),平均动脉压25~40 mmHg,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康斯特保护液(HTK液)25~50 mL/kg,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 ECC时间13~529 min,平均(89.42±57.50)min,升主动脉阻断0~218 min,平均(44.27±27.99)min,ECC过程平稳,术中死亡4例,术后死亡20例,其余患儿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预充,确切的心肌保护,ECC中维持合理的灌注流量,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是应用于低体重婴幼儿的ECC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低体重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与机制相关因素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子由 殷胜利 +3 位作者 张希 蔡冬梅 罗汉川 吴伟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96-2096,2132,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14例瓣膜置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开放主动脉、停体外循环、手术结束、术后1d从颈内静脉取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14例瓣膜置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开放主动脉、停体外循环、手术结束、术后1d从颈内静脉取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CK-MB、cTnI、MDA值在术中和术后各检测时点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d仍高于正常(P<0.05),而且,手术结束时明显高于主动脉开放时(P<0.05)。相反,SOD的活性在体外循环期间下降,体外循环结束后逐渐回升,术后第1d仍低于正常(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有明显的心肌损伤;氧自由基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肌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下载PDF
心脏病合并糖尿病病人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罡 杜德禄 李俊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3,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心脏病病人体外循环术后控制血糖对并发症治疗的意义。方法定期监测血糖,行血气分析,调整酸碱及电解质平衡,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5 mmol/L以下。结果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均治疗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在糖尿...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心脏病病人体外循环术后控制血糖对并发症治疗的意义。方法定期监测血糖,行血气分析,调整酸碱及电解质平衡,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5 mmol/L以下。结果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均治疗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在糖尿病病人的心脏手术中,有效的控制血糖,可以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糖尿病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不同肺保护剂对兔体外循环手术肺保护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建明 王明海 +2 位作者 陶曙光 韩建刚 杨仕海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6年第3期178-180,15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肺保护剂在兔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体重约2 kg)随机分成三组,即沐舒坦(30 mg/kg)组(组Ⅰ,n=5),抑肽酶(10万K IU/kg)组(组Ⅱ;n=5)和乌斯他丁(1万U/kg)... 目的比较不同的肺保护剂在兔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体重约2 kg)随机分成三组,即沐舒坦(30 mg/kg)组(组Ⅰ,n=5),抑肽酶(10万K IU/kg)组(组Ⅱ;n=5)和乌斯他丁(1万U/kg)组(组Ⅲ,n=5)。在开胸后和ECC停机30 m in后取兔肺组织,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肺组织术前、术后病理变化,并比较三组间的不同;同时将肺组织制成匀浆、并于ECC前、停机、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和停机后30 m in抽取兔血清测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结果三组光镜下观察均可发现ECC后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出血;肺间质及肺泡腔内炎性细胞侵润。组Ⅲ上述改变明显少于其他二组;电镜观察发现可见肺泡Ⅱ型细胞微绒毛大部分消失;板层样小体呈空泡样变。组Ⅰ和组Ⅱ上述改变明显;术后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组Ⅲ明显低于组Ⅰ和组Ⅱ;兔血清中TNF-α和IL-8停机后30 m in时组Ⅲ明显低于组Ⅰ和组Ⅱ。无论是肺组织匀浆还是血清中,MDA在三组间术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乌斯他丁较沐舒坦和抑肽酶能更好地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急性肺损伤 乌司他丁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峻峰 韩丽丽 +1 位作者 李素玮 万献尧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ICU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的病例共35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主... 目的探讨ICU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的病例共35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输血量,术后生命体征、肌酐、24 h引流量、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脱机死亡12例(34.29%),成功脱机并转出ICU23例(65.71%),两组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和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断流时间和血浆输入量,术后APACHEⅡ评分、肌酐、APTT、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射血分数(OR=0.797 3,95%CI0.641 7~0.990 6)和术后APACHEⅡ评分(OR=1.858 8,95%CI1.107 1~3.121 0)是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病死率较高,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射血分数及术后APACHEⅡ评分,心脏手术前应详尽评估患者病情,完善围手术期的监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机械通气 撤机 预后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肾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先学 潘道波 邓恢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94-697,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质量45~75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EPO组...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质量45~75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EPO组和对照组。EPO组于主动脉开放后立即给予rHuEPO300IU/kg,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后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1d(T0)、3d(T2)和5d(T3)采集桡动脉血样,检测术后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浓度、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浓度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重症监护室观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d1,d3,d5尿量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PO组术后血清SCr显著下降(P〈0.05)、eGFR升高(P〈0.05)、NGAL浓度降低(P〈0.05)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重症监护室观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Hb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uEPO后处理能减轻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肾损伤,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应用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 人工
下载PDF
常温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乳酸变化的分析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锦鹤 金新会 +2 位作者 傅建学 祁恒宁 马勇 《青海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与浅低温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乳酸值及临床效果,分析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房间隔缺损患者50例,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常温不停跳组(A组,n=25)和...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与浅低温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乳酸值及临床效果,分析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房间隔缺损患者50例,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常温不停跳组(A组,n=25)和浅低温停跳组(B组,n=25)。采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5min(T1)、体外循环(CPB)中间时间点(T2)、CPB停机后10min(T3)、ICU 1h(T4)、ICU 6h(T5)、ICU 24h(T6)动脉血,检测乳酸(Lac)含量并进行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①T1时点两组La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T2、T3、T4、T5时点,A组Lac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T6时点两组Lac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另外A组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A组有缩短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温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对人体内环境影响小、且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常温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血清乳酸
原文传递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中应用法舒地尔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李倩 尚艳慧 +3 位作者 刘苏 刘林力 陈立华 尹晨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5期2254-2258,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应用法舒地尔后心肌保护和临床治疗作用。方法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法舒地尔1 mg/kg)和对照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组20例。在麻醉后(T1)及体外循环后不同时间(T2-T5)测...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应用法舒地尔后心肌保护和临床治疗作用。方法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法舒地尔1 mg/kg)和对照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组20例。在麻醉后(T1)及体外循环后不同时间(T2-T5)测定血浆LDH、CK-MB、c Tn I以及乳酸浓度,并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体外循环后,试验组LDH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6.05±39.52)、(528.13±47.65)U/L,T5:(551.80±35.43)、(593.88±48.89)U/L,P〈0.01]。试验组CK-MB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9±8.27)、(88.68±16.18)U/L,P〈0.05;T4:(62.46±6.10)、(72.37±11.85)U/L,P〈0.01;T5:(47.81±8.19)、(54.56±9.21)U/L,P〈0.05]。试验组c Tn I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1.12)、(5.80±1.51)ng/ml,T4:(4.93±1.23)、(6.49±1.62)ng/ml,T5:(3.99±1.20)、(5.80±1.30)ng/ml,P〈0.01]。体外循环后试验组血乳酸(LA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呼吸机、ICU住院时间以及多巴胺用量等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或〈0.01)。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降低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浆LDH、CK-MB、c Tn I以及LAC浓度,加强心肌保护,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体外循环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心肌酶
下载PDF
维吾尔族、汉族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比较
13
作者 王明明 张希 苏少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下凝血指标的变化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确诊为先心病的维吾尔族、汉族患儿各75例。于术前、出室、术后24 h 3个时间点分别采血,观察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目的观察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下凝血指标的变化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确诊为先心病的维吾尔族、汉族患儿各75例。于术前、出室、术后24 h 3个时间点分别采血,观察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的变化,以及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24 h胸腔引流量、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等一般资料。结果维吾尔族、汉族小儿不同时间点PT、APTT、FIB、TT、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维吾尔族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32.12±12.23)ml比(89.25±12.15)ml,t=2.521,P=0.015],浓缩红细胞用量[(156.08±17.25)ml比(102.12±12.21)ml,t=1.285,P=0.020]、血浆用量[(180.15±15.13)ml比(110.28±20.25)ml,t=2.214,P=0.038]均大于汉族组小儿。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下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浓缩红细胞用量以及血浆用量维吾尔族小儿多于汉族小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15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林小彬 刘健 +2 位作者 黄击修 付建 刘勇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总结215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15例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跳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 目的:总结215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15例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跳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度在(33±1)℃,均在心脏空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毕后顺利停机,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低,无1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空气栓塞,早期死亡率0.93%(2/21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应用于绝大部份心内直视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手术患儿血清S-100b蛋白及脑电图变化的研究
15
作者 彭卫 莫绪明 +4 位作者 顾海涛 孙剑 戚继荣 沈立 丁晋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常温(35℃)及浅低温(32℃~34℃)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浆S-100b蛋白的含量以及手术前后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40例,分为常温(35℃)组(n1=20)和浅低温... 目的观察常温(35℃)及浅低温(32℃~34℃)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浆S-100b蛋白的含量以及手术前后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40例,分为常温(35℃)组(n1=20)和浅低温(32℃~34℃)组(n2=20)。所有患儿均在麻醉诱导前(a点)、CPB开始后15min(b点)、CPB结束后1h(c点)、术后24h(d点)、术后48h(e点)以及术后7d(f点)采取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浆S-100b蛋白的含量。同时于术前和术后7d对全部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B结束后以及术后24h,两组血浆S-100b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持续到术后48h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至术后第7天基本降至术前水平;比较两组各对应时间点血浆S-100b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两组EEG异常率,术后EEG结果较术前明显变差(P〈0.01),但两组术后第7天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时,EEG的异常变化滞后于血浆S-100b蛋白的改变。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术后脑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术后血浆S-100b蛋白浓度和EEG检查对脑损伤的评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未发现常温(35℃)体外循环明显增加心内直视术后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室间隔缺损 血清白蛋白 脑电描记术
下载PDF
常温体外循环对脑组织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影响
16
作者 刘立群 张勇 +2 位作者 隽兆东 徐华明 刘效波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对脑组织损害及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16只羊随机分为低温组及常温组(每组8只),建立体外循环,心脏采用常、低温含血停搏液灌注,低温组血流降温至脑温26℃,常温组保持体温37℃,于转流前、转流100min及主动脉... 目的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对脑组织损害及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16只羊随机分为低温组及常温组(每组8只),建立体外循环,心脏采用常、低温含血停搏液灌注,低温组血流降温至脑温26℃,常温组保持体温37℃,于转流前、转流100min及主动脉开放45min取脑皮质、心肌组织检测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MDA。结果常、低温含血停搏液灌注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常温组的脑组织NO,MDA均明显升高。结论常温体外循环不能有效保护脑组织,温度是关键因素,而NO的升高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一氧化氮 脑损伤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附558例报告)
17
作者 方刚 李晋南 +4 位作者 郭得和 陆向阳 韩育宁 李晓东 苏金林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 对 5 5 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 (CPB)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  5 5 8例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做心脏停跳液灌注 ,转机后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 ,其中 115例低体重复杂先心患者降温 ,使心... 目的 对 5 5 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 (CPB)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  5 5 8例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做心脏停跳液灌注 ,转机后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 ,其中 115例低体重复杂先心患者降温 ,使心脏完全停跳后行心内操作 ,余均在低温或常温心脏跳动下行心内操作 ;体外循环时间 8~ 135分钟 ,平均 36 .79分。结果 死亡 7例 ,余均痊愈出院。经术后 1~ 2年随访 42 8例 ,除 7例VSD(室间隔缺损 )有 <5mm的残漏外无其它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该方法既简化了操作程序 ,又为重症复杂手术提供了充分的手术时间 ,减少了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从根本上避免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促进了心功能的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不阻断升主动脉
下载PDF
吸入一氧化氮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肺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海波 杨顺章 +4 位作者 张志孟 张光磊 吴伟平 黄东娇 孙少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5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 ppm NO直至关胸。体外循环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h、1-2h、2-3h测定...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 ppm NO直至关胸。体外循环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h、1-2h、2-3h测定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并分别在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1、5、10min分别取右上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用于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NO组相比,对照组再灌注后VD/VT、P(A-a)O2,OI明显升高(P<0.05),CaO2下降(P<0.01);MDA明显升高(P<0.05);SOD明显降低(P<0.01)。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中存在明显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吸入40 ppm NO对体外循环期间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功能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瓣膜置换术后心肌损伤早期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宏 董国华 +4 位作者 申翼 许彪 李忠东 李德闽 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能否作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对接受单瓣置换(A组)和双瓣置换(B组)手术的两组病人测定麻醉诱导后至主动脉开放后24h之间的H-FABP、心肌特异型肌钙蛋白Ⅰ...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能否作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对接受单瓣置换(A组)和双瓣置换(B组)手术的两组病人测定麻醉诱导后至主动脉开放后24h之间的H-FABP、心肌特异型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血浆浓度变化。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和3种蛋白在不同时间的浓度,分析H-FABP峰值浓度与cTn-Ⅰ和CK-MB峰值浓度以及与主动脉阻断(ACC)时间和体外循环(CPB)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开放后,3种蛋白血浆浓度很快上升,但B组始终高于A组,在峰值浓度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H-FABP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明显早于cTn-Ⅰ和CK-MB,3种蛋白峰值浓度具有高度相关性且H-FABP峰值浓度与ACC时间和CPB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能作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合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肌再灌注损伤 人工心脏瓣膜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昕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4期488-489,共2页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进行回顾总结。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病人,以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收缩压在90y~120mmHg之间。心率维持在50~70次/分之间。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无麻醉...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进行回顾总结。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病人,以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收缩压在90y~120mmHg之间。心率维持在50~70次/分之间。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此种方法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维持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