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9
1
作者 李福枝 刘飞 +2 位作者 曾晓希 李小龙 张凤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7-232,共6页
综述了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结构、分类、性质和生理功能,类胡萝卜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提取和分析检测方法、后加工方式、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其遗传工程的研究,最后对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研究做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理功能 提取方法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下载PDF
好氧/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98
2
作者 罗曦 雷中方 +1 位作者 张振亚 杉浦则夫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24-1629,共6页
采用5种方法对同一污泥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胞外聚合物(EPS)进行了提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醛-NaOH和H2SO4法对EPS的提取产量最高,分别为232·0mg·g^(-1)和159·7mg·g^(-1),且无大量细胞自溶发生,是比较有效的提取... 采用5种方法对同一污泥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胞外聚合物(EPS)进行了提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醛-NaOH和H2SO4法对EPS的提取产量最高,分别为232·0mg·g^(-1)和159·7mg·g^(-1),且无大量细胞自溶发生,是比较有效的提取方法;与对照方法相比较,阳离子交换树脂(CER)和戊二醛提取法却存在严重缺陷.两种氧环境条件下污泥EPS中蛋白质的含量均最高,占EPS总量的50%~80%;其次为胞外多糖和DNA.污泥在经由好氧环境到厌氧环境的转变过程中,EPS中主要成分蛋白质和DNA含量降低较为明显,其厌氧/好氧状态下的相应含量比值为0·59~0·91.试验中也发现,提取步骤和检测手段对结果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污泥 提取方法 好氧 厌氧
下载PDF
圈垫式劈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3
作者 李一壮 刘爱萍 +1 位作者 陈晖 姚长秀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28-730,共3页
目的 探讨圈垫式劈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圈垫器 ,采用圈垫式劈核技术对 6 4例 (73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2只眼 ;全部术... 目的 探讨圈垫式劈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圈垫器 ,采用圈垫式劈核技术对 6 4例 (73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2只眼 ;全部术眼术后炎性反应轻微 ,瞳孔圆。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 5 8只眼 (79 5 % ) ;术后 3个月矫正视力≥ 0 5者 6 5只眼 (89 0 % ) ,≥ 1 0者 5 3只眼 (72 6 %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角膜上方为 14 1% ,角膜中央为 12 2 % ,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在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圈垫式劈核技术 ,不仅使手术步骤简化 ,操作安全、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临床应用 圈垫式劈核技术 白内障摘除术
原文传递
类黄酮提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传统方法 被引量:54
4
作者 欧阳平 张高勇 康保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5期54-57,共4页
类黄酮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极具开发应用价值。但有关类黄酮提取的研究多是一些零星的报道 ,本文就类黄酮提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传统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详细阐述 ,指出了每种传统方法的研究现状、... 类黄酮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极具开发应用价值。但有关类黄酮提取的研究多是一些零星的报道 ,本文就类黄酮提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传统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详细阐述 ,指出了每种传统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提取方法 原理 发展方向 醇类提取 醇浸渍法 索氏抽提法 回流热提取法
下载PDF
模式识别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新峰 沈兰荪 《测控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28-32,共5页
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了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特征提取、主要的识别方法(统计决策法、句法识别、模糊识别、神经网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近年来模式识别的新进展———支持向量... 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了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特征提取、主要的识别方法(统计决策法、句法识别、模糊识别、神经网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近年来模式识别的新进展———支持向量机与仿生模式识别做了分析和总结,最后讨论了模式识别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图像处理 特征提取 识别方法
下载PDF
植物精油提取方法、组成成分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6
作者 何凤平 雷朝云 +8 位作者 范建新 龚德勇 康专苗 刘荣 韩树全 罗立娜 吴小波 彭杨 明方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7-312,320,共7页
植物精油,属植物体自身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的叶、根、皮、花和果中,可随水蒸气蒸馏,且具有一定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本文对植物精油的传统提取方法及新型提取方法的原理、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其检测分析技术及主要组成... 植物精油,属植物体自身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的叶、根、皮、花和果中,可随水蒸气蒸馏,且具有一定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本文对植物精油的传统提取方法及新型提取方法的原理、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其检测分析技术及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总结,此外,还对其功能特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后续植物精油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提取方法 检测分析技术 组成成分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中草药细辛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7
作者 王晓丽 金礼吉 +2 位作者 续繁星 徐永平 李晓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7期68-71,共4页
细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中药。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药用价值极高。就细辛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细辛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细辛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细辛 挥发油 提取方法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植物多酚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8
作者 董科 冷云 +3 位作者 何方婷 徐佳伊 李杨 裴晓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6-330,共5页
多酚类物质是一类含有多个酚羟基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由于其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肿瘤等多种健康效应,从植物中提取多酚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重点对植物多酚的分类、提取方法及各方法的... 多酚类物质是一类含有多个酚羟基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由于其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肿瘤等多种健康效应,从植物中提取多酚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重点对植物多酚的分类、提取方法及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植物多酚的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为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分类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基质固相分散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乌日娜 李建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6-268,共3页
MSPD作为一种崭新的SPE技术,对半固体、固体样品中目标成分分析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国外已将此法广泛的应用于食品中药物残留、污染物和有害成分分析。本文介绍了MSPD在食品安全分析中应用,并且讨论了MSPD在样品处理中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食品分析 基质固相分散 萃取方法 应用
下载PDF
艾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0
作者 蒋志惠 常雪梅 +4 位作者 张照然 曲毅程 田灿 谷令彪 张守泉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2期76-85,共10页
艾草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其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称其为"草医"。对艾草的理化性质、提取方法、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和应用进行国内外文献研究总结。艾草主... 艾草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其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称其为"草医"。对艾草的理化性质、提取方法、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和应用进行国内外文献研究总结。艾草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和糖类,具有抑菌、抗虫、抗氧化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开发出了具有抑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的产品。基于目前的文献研究,提出仍需深入研究艾草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艾草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艾草的安全性评价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该综述以期为艾草的药理机制研究和提高艾草的应用价值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化学成分 提取方法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小檗碱提取方法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1
作者 杨庆珍 郑司浩 黄林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9-525,532,共8页
小檗碱是多种清热解毒类中药共有的有效成分,是医学领域研究较透彻,且应用于中西医临床最广泛的成分之一。小檗碱除了传统研究的抑菌、抗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外,对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已成为业界... 小檗碱是多种清热解毒类中药共有的有效成分,是医学领域研究较透彻,且应用于中西医临床最广泛的成分之一。小檗碱除了传统研究的抑菌、抗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外,对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已成为业界研究热点。小檗碱多用酸水、碱水、超声和回流等方法提取,近年来涌现了超临界流体提取法、酶法、双水相萃取法等提取方法。本文对小檗碱的提取方法及药理活性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小檗碱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提取方法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43
12
作者 王宏军 吴国娟 +3 位作者 李焕荣 于同泉 蒋红 路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62-265,共4页
采用超声波法、索氏法、改良索氏法3种方法分别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用金银花乙醇提取物及纯化的绿原酸对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索氏法为金银... 采用超声波法、索氏法、改良索氏法3种方法分别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用金银花乙醇提取物及纯化的绿原酸对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索氏法为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方法,获得绿原酸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 01),提取终产物与标准品的最高吸收峰均在327nm处,终产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为64 01%。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金银花醇提物极敏感,乳房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对其高敏,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对其中敏;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 58g/L、3 16g/L、3 16g/L、6 32g/L、1 58g/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 58g/L、6 32g/L、3 16g/L、6 32g/L、3 1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提取方法 筛选技术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融合人脸轮廓和区域信息改进人脸检测 被引量:24
13
作者 方昱春 王蕴红 谭铁牛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2-491,共10页
基于人脸轮廓信息和面部区域信息的互补性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融合算法的轮廓 区域人脸检测器 :采用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效地刻画人脸轮廓模式 ;基于支持向量机分别训练人脸轮廓分类器和面部区域分类器 ;基于最小错误率Bayes决... 基于人脸轮廓信息和面部区域信息的互补性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融合算法的轮廓 区域人脸检测器 :采用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效地刻画人脸轮廓模式 ;基于支持向量机分别训练人脸轮廓分类器和面部区域分类器 ;基于最小错误率Bayes决策规则融合人脸轮廓和面部区域分类器 .该文分别在标准头部图像库、BioID人脸图像库 (灰度人脸图像库 )和彩色人脸图像库上测试了轮廓 区域人脸检测器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轮廓 区域人脸检测器通过引入轮廓信息有效地提高了人脸检测算法的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支持向量机 信息融合 最小错误率 Bayes决策规则 区域人脸检测器 特征提取
下载PDF
基于高层语义的图像检索算法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崇骏 杨育彬 陈世福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61-1469,共9页
利用Bayes统计学习和决策理论,建立了一种图像语义综合概率描述模型(image probability semantic model,简称IPSM).该模型是一种基于描述性特征建模方法的分层体系结构,由原始图像层、图像特征层、图像语义层、综合概率层、概率传播层... 利用Bayes统计学习和决策理论,建立了一种图像语义综合概率描述模型(image probability semantic model,简称IPSM).该模型是一种基于描述性特征建模方法的分层体系结构,由原始图像层、图像特征层、图像语义层、综合概率层、概率传播层和语义映射层6个部分组成.并在IPSM模型对图像的语义分类特征进行描述和提取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基于高层语义的图像检索算法(semantic high-level retrieval algorithm,简称SHM)以及基于高层语义的相关反馈算法(semantic relevance feedback,简称SRF).实验结果表明,IPSM模型及SHR和SRF两个算法能够有效地对图像的高层语义进行刻画,其图像匹配检索效果良好,并具有稳定的检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M 特征提取 Bayes统计学习 语义分类辞典 相关反馈
下载PDF
茶多酚提取与纯化方法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杨新 陈莉 +2 位作者 卢红梅 杨双全 安家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2-328,332,共8页
茶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已有上千年的饮用历史。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本文简要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并综述了茶多酚的提取与纯化方法及特点,以及茶多酚在抗氧化、抗肿瘤、抗... 茶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已有上千年的饮用历史。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本文简要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并综述了茶多酚的提取与纯化方法及特点,以及茶多酚在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茶多酚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茶多酚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提取方法 纯化方法 功能活性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6
作者 赵秀玲 党亚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82-2188,共7页
艾叶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艾叶的主要活性部位群,化学成分复杂,受提取方法、产地、采收时间、陈化、存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艾叶挥发油具有抗病毒和抑菌、平喘、抗炎、镇痛镇静等药理活性。本文对艾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 艾叶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艾叶的主要活性部位群,化学成分复杂,受提取方法、产地、采收时间、陈化、存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艾叶挥发油具有抗病毒和抑菌、平喘、抗炎、镇痛镇静等药理活性。本文对艾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综述,为艾叶挥发油深度开发和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提取工艺 化学成分 保健功能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7
作者 吴建华 吴志瑰 +5 位作者 裴建国 刘婧 孙艳朝 伍国芳 彭水梅 付小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6期630-636,共7页
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复杂的具有多个酚羟基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脂等作用。本文对其分类、提取方法、检测方法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多酚类 检测方法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天然活性多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赵锐 顾谦群 管华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4-91,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天然来源的活性多肽的研究近况 ,主要侧重直链肽的研究近况 ,包括人、动物、植物来源多肽的提取分离方法、氨基酸组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多肽类药物 天然药物 分离方法 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竹叶提取物的研究开发现状 被引量:39
19
作者 夏玉红 董晋文 钟耕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81,148,共6页
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活性多糖、特种氨基酸、芳香成分和微量元素,其提取物是我国新开发的植物类资源,具有优良的抗活性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增强免疫力、阻断亚硝化反应、抗菌、抑菌等生物学功能。竹叶提取物以其丰富的... 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活性多糖、特种氨基酸、芳香成分和微量元素,其提取物是我国新开发的植物类资源,具有优良的抗活性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增强免疫力、阻断亚硝化反应、抗菌、抑菌等生物学功能。竹叶提取物以其丰富的原料来源、明确的功能因子、良好的食用安全性、高效稳定的制剂品质和清新甜香的竹子风味,近年来在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医药保健品、农业工程等领域崭露头角。本文在综述了竹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以及各成分的生理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其抗氧化、清除活性自由基、防腐抗菌的功能以及其在食品生产和农业工程上的应用。此外,本文还比较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劣、分析了其主要活性成分的食用安全性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今后竹叶提取物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提取物 生物学功能 提取方法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麻黄中麻黄碱提取得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沈红 狄留庆 黄耀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比较优选麻黄浸提方法。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为化学成分指标 ,对中药麻黄 5种提取方法 (半仿生法、水煎煮法、温浸法、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结果 麻黄碱的提取得率为半仿生法 >水煎煮法 >... 目的 比较优选麻黄浸提方法。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为化学成分指标 ,对中药麻黄 5种提取方法 (半仿生法、水煎煮法、温浸法、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结果 麻黄碱的提取得率为半仿生法 >水煎煮法 >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 >温浸法 >水蒸气蒸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浸提方法 麻黄碱 提取得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