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室外引流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小燕 厉春林 +1 位作者 张雅芝 黄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1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总结脑室外引流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制定脑室外引流管理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和网站中脑室外引流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由4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 目的:总结脑室外引流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制定脑室外引流管理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和网站中脑室外引流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由4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和系统评价3篇,从观察和记录、维护要点、脑脊液采样、引流管夹闭和断开的处理、体位改变的处理、院内转运的处理、拔管指征、管理和培训8个方面共总结2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脑室外引流管理的证据可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建议医务人员采纳证据时充分考虑临床情景,结合患者和临床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脑室外引流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引流管 循证护理学 证据总结
下载PDF
脑池造瘘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冷彪 熊坤 +3 位作者 黄向群 袁饶饶 张焱 王永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70-473,共4页
重型颅脑损伤(s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以减轻脑水肿和控制颅内压(ICP)作为主要的治疗目标。去骨瓣减压(DC)术和脑室外引流(EVD)术是被广泛用于控制难治性颅内高压的传统手术技术,由于其手术疗... 重型颅脑损伤(s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以减轻脑水肿和控制颅内压(ICP)作为主要的治疗目标。去骨瓣减压(DC)术和脑室外引流(EVD)术是被广泛用于控制难治性颅内高压的传统手术技术,由于其手术疗效有限,且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较差,学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新的手术方式治疗sTBI。脑池造瘘术是一种结合了颅底外科和微血管手术知识治疗sTBI的手术方式,近些年逐渐被临床所接受。本文就脑池造瘘术的生理基础、解剖基础、手术原理、手术疗效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池造瘘术 重型颅脑损伤 脑脊液移位性水肿 去骨瓣减压术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室外引流装置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文慧 花君 +2 位作者 王育华 吴俊 袁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194-19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室外引流(EVD)装置相关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VD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室外引流(EVD)装置相关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VD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携管时间、住院时间、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携管时间(5.23±1.02)d、住院时间(10.07±2.15)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GCQ中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中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预防EVD患者相关感染,有效缩短患者携带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集束化护理 相关感染 舒适度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An Unexpected Complication by Misplacement of an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Transient Oculomotor Palsy Due to Direct Compression by a Drain—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4
作者 Hidenori Anami Yasuo Aihara +5 位作者 Yuki Takano Kentaro Chiba Seiichiro Eguchi Kohji Yamaguchi Yoshikazu Okada Takakazu Kawamata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6年第6期249-253,共5页
Background: Insertion of an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 is an important neurosurgical technique. There is a minor risk of misplacement, an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infections or hemorrhages have been reported. Tr... Background: Insertion of an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 is an important neurosurgical technique. There is a minor risk of misplacement, an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infections or hemorrhages have been reported. Transient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re, however, very rare, especially when EVD is placed under endoscope assistance. We report a case of unilateral transient oculomotor palsy after an EVD procedure. Case presentation: An 11-year-old boy with past medical history of moyamoya disease suffered from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nd acute hydrocephalus. Insertion of EVD and hematoma removal was performed with endoscope assistance. After the surgery, transient oculomotor palsy occurred by the direct compression of the brain stem by the drainage tube. Conclusion: Transient unilateral oculomotor palsy due to the direct compression of the midbrain by an EVD tube is a very rare, but possible complication, even under endoscopic assistance. Attention through the procedure is required until skin closure to avoid tube dis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Malplacement Oculomotor Palsy
下载PDF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in Pediatric Posterior Fossa Tumors—Does It Matter?
5
作者 Ehtesham Ghani Ayman AlBanyan +1 位作者 Abdulrahman Sabbagh Maqsood Ahmad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7年第2期86-97,共12页
Objectiv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 as a predictor for permanent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diversion in pediatric posterior fossa tumors. Methods: Th... Objectiv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 as a predictor for permanent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diversion in pediatric posterior fossa tumor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Neurosurgery, 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King Fahad Medical City, Riyadh, Saudi Arabia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3.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ho had emergency insertion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 due to hydrocephalus before the definitive posterior fossa tumor surger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emergency insertion of EVD was done in 38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posterior fossa tumor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consists of those patients who had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VD equal or less than 7 days. Group B includes those patients who had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VD more than 7 days. Group A has 16 patients while Group B has 22 patients. The predominant clinical feature was symptoms and signs of rai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only. Infection related to EVD was seen in seven patients. Ventriculoperitoneal (VP) shunt was required in 31.25% of Group A patients and 18.18% of Group B patients (p value = 0.35). Overall shunt rate was 23.68%. Conclusion: There are well known number of factors that can determine the need of permanent CSF di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fossa tumors. However, there is no effect of preoperative duration of EVD in determining the requirement of postoperative VP sh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Fossa Tumors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HYDROCEPHALUS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CSF DIVERSION
下载PDF
基于ATmega32L的脑室外引流远程监测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程 严荣国 +1 位作者 申家珂 魏若凡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3期177-181,共5页
为了实现对病人手术后颅内引流液的非接触式、智能化监测目标,基于射频通信技术设计出了一种颅内引流液监测系统,系统包括AVR单片机最小系统、ITR1150光电检测模块、OLED液晶显示模块以及射频通信模块。重点对射频通信模块中EV1527发射... 为了实现对病人手术后颅内引流液的非接触式、智能化监测目标,基于射频通信技术设计出了一种颅内引流液监测系统,系统包括AVR单片机最小系统、ITR1150光电检测模块、OLED液晶显示模块以及射频通信模块。重点对射频通信模块中EV1527发射模块和SYN470R接收模块的性能特点、应用方法以及ITR1150光电传感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系统运行演示验证了可行性。基于该系统,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监测病人颅内引流液,并能及时发现异常,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射频通信 AVR单片机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中重度脑室内出血疗效观察
7
作者 田万管 沈洪 +2 位作者 黎檀实 孟庆义 余新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给予尿激酶治疗中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7年,18例脑室外引流结合脑室内给予尿激酶治疗(尿激酶组)脑室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将2001—2003年单纯进行脑室外引流的18例患者作为非尿激酶组。...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给予尿激酶治疗中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7年,18例脑室外引流结合脑室内给予尿激酶治疗(尿激酶组)脑室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将2001—2003年单纯进行脑室外引流的18例患者作为非尿激酶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消退时间、并发症及预后有无差异。结果非尿激酶组与尿激酶组患者引流管堵塞发生率、预后良好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消退时间、颅内压增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脑室内给予尿激酶治疗IVH是安全的,能有效防止引流管堵塞,加速脑室内凝血块的溶解和清除,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治疗 引流术 尿激酶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李飞飞 柴泽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术后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98例脑室外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共实施了105次脑室外引流术,并放置脑室外引流管712 d。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9.4%,每次手术操作...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术后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98例脑室外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共实施了105次脑室外引流术,并放置脑室外引流管712 d。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9.4%,每次手术操作的感染率为18.1%,每放置导管1000 d的感染率为26.7%。75.0%的颅内感染是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74.5%的患者接受了抗生素预防治疗。颅内感染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导管放置时间的延长会增加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在临猗县人民医院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感染菌。导管放置时间的延长会增加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导管放置时间是颅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感染 危险因素 革兰阴性杆菌
下载PDF
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锦峰 陈卫国 +2 位作者 郭国炳 袁先厚 陈新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总结应用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的经验 ,并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对 5 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中 3 2例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 (A组 ) ,2 7例单纯采用脑... 目的 总结应用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的经验 ,并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对 5 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中 3 2例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 (A组 ) ,2 7例单纯采用脑室外引流 (B组 )。结果 A组重残6例 ,死亡 4例 ,持续引流时间 (7± 3 .1)d ;B组重残 5例 ,死亡 10例 ,持续引流时间 (12± 4.2 )d。两组死亡率和持续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 P <0 .0 5和 <0 .0 1) ,生存质量方面两组重残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较单纯行脑室外引流虽不能明显改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 ,但可明显缩短引流时间 ,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 尿激酶
下载PDF
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帆 陈俊良 +2 位作者 童民锋 周格知 袁坚列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9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VAI)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室出血术后患者的资料,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颅内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VAI)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室出血术后患者的资料,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颅内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室出血术后患者276例,其中男性184例(66.7%),女性92例(33.3%);年龄32~79岁,平均(65.9±8.1)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VAI组和非VAI组,其中VAI组31例(11.2%),非VAI组245例(88.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双侧脑室引流(OR=1.213,95%CI:1.003~1.632,P=0.023)、皮下隧道<5 cm(OR=1.821,95%CI:1.554~2.232,P<0.001)和引流管留置>7 d(OR=2.658,95%CI:1.813~3.223,P<0.001)是VA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是脑室出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双侧脑室引流、皮下隧道<5 cm和引流管留置>7 d是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重点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颅脑创伤患者侧脑室穿刺置管精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种夷 呙勇 +3 位作者 毕长龙 罗湘颖 刘志雄 刘劲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创伤患者侧脑室穿刺置管精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颅脑创伤患者,经侧脑室穿刺置管术后行CT薄层扫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置管精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穿刺置管位置良好并能通畅引流脑脊液79例,置管成...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创伤患者侧脑室穿刺置管精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颅脑创伤患者,经侧脑室穿刺置管术后行CT薄层扫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置管精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穿刺置管位置良好并能通畅引流脑脊液79例,置管成功率为71.17%,穿刺置管精准度与医生手术操作因素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外伤诊断类型、术前是否中线移位及穿刺点位置(左/右侧)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生手术操作是影响置管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提高手术操作精度还可通过设备辅助来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脑室穿刺置管 精准度
下载PDF
脑室内出血灌注尿激酶保留时间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燃 付向 +1 位作者 朱炜炜 周宇 《现代临床医学》 2006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灌注侧脑室治疗脑室内出血,尿激酶保留的适宜时间。方法:对尿激酶灌注侧脑室治疗脑室内出血217例进行回顾,根据尿激酶在脑室内保留时间的不同归为4组,分析尿嫩酶保留时间与脑室内出血消散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随... 目的:探讨尿激酶灌注侧脑室治疗脑室内出血,尿激酶保留的适宜时间。方法:对尿激酶灌注侧脑室治疗脑室内出血217例进行回顾,根据尿激酶在脑室内保留时间的不同归为4组,分析尿嫩酶保留时间与脑室内出血消散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尿激酶保留时间的延长,脑室内出血的消散天数缩短。尿激酶保留3—4h(不包括3h)组较保留0.5~1h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4h之内,尿激酶保留时间和脑室内出血消散天数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尿激酶保留3-4h较0.5~1h能够更快的溶解脑室内血凝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 尿激酶 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