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导引下经窦道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胶封堵术治疗胃肠术后肠外瘘15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江楠 蔡晓燕 +6 位作者 乔德林 陈石伟 杨志强 吕强 孙奇 张亚运 夏荣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9-692,共4页
目的 评价DSA导引下经窦道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胶(Glubran 2)封堵术在治疗胃肠术后肠外瘘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患者15例,分析应用DSA导引下经窦道Glubran 2封堵术治疗肠外瘘的愈合情况。结果... 目的 评价DSA导引下经窦道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胶(Glubran 2)封堵术在治疗胃肠术后肠外瘘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患者15例,分析应用DSA导引下经窦道Glubran 2封堵术治疗肠外瘘的愈合情况。结果 15例胃肠术后肠外瘘患者中,14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3个月后复发,再次封堵后治愈;13例胃肠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或肠瘘,经过3~4周保守治疗及通畅引流后,经窦道造影确诊为肠外瘘,予以Glubran 2封堵成功,2例造影后放置引流管,2~5 d后封堵成功,1周内治愈出院。结论 DSA导引下经窦道Glubran 2封堵术治疗胃肠术后肠外瘘可以有效促进肠外瘘的愈合,可在肠外瘘形成早期使用,疗效可靠,对高龄患者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胶 封堵
下载PDF
1例肠外瘘患者行腹腔双套管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桃花 鲁蓉 +2 位作者 彭南海 龚剑峰 朱维铭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7期82-83,共2页
肠外瘘是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形成异常通道,肠内容物循此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引起感染、体液的丧失、内稳态失衡、脏器功能受损及营养不良等表现,是外伤、手术、肠道炎性疾病、放射治疗等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和病... 肠外瘘是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形成异常通道,肠内容物循此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引起感染、体液的丧失、内稳态失衡、脏器功能受损及营养不良等表现,是外伤、手术、肠道炎性疾病、放射治疗等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和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腹腔双套管 引流 护理
下载PDF
善得定治疗肠外瘘1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瞿彩兴 马圭 +2 位作者 祁卫东 陈文 马维坤 《药学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 ]对善得定治疗肠外瘘进行疗效分析。 [方法 ]善得定加全肠外营养 (TPN)治疗肠外瘘 18例 ,观察肠液排出量和瘘口闭合情况。 [结果 ]全部病例肠液排出量减少 80 % ;15例病人在治疗 10~ 15天内瘘口自愈 ;1例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低... [目的 ]对善得定治疗肠外瘘进行疗效分析。 [方法 ]善得定加全肠外营养 (TPN)治疗肠外瘘 18例 ,观察肠液排出量和瘘口闭合情况。 [结果 ]全部病例肠液排出量减少 80 % ;15例病人在治疗 10~ 15天内瘘口自愈 ;1例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低血糖反应 ,停药后症状消失 ;1例低位结肠瘘者未能自愈转手术治愈 ;1例恶性肿瘤病人患小肠瘘 ,治疗后肠液排出量明显减少。 [结论 ]在加用 TNP的基础上 ,善得定能有效促使肠外瘘瘘口愈合 ,对高位肠瘘的疗效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得定 治疗 肠外瘘 疗效 愈合
下载PDF
克罗恩病并发肠外瘘7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贠建蔚 金晶 +4 位作者 高峰鸿 刘子燕 黄晓俊 王祥 张德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并发肠外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例CD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的病史特点和诊疗经过有很多相似之处:7例中5例在起病初期因被怀...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并发肠外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例CD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的病史特点和诊疗经过有很多相似之处:7例中5例在起病初期因被怀疑为“急性阑尾炎”而在基层医院切除阑尾;7例累计发生肠外瘘11次,经类克、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愈3次,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治愈8次;病程最长的2例(14年和8年)在初次肠外瘘治愈后均有复发,且出现肛瘘、腰大肌脓肿等并发症;7例中4例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轻度升高。结论应该充分重视肠镜检查在CD早期诊断过程中的价值,避免盲目切除阑尾;加强对CD患者的宣教和随访,通过规范治疗尽量避免可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的肠外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复发;重视CD并发肠外瘘患者药物和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外瘘 临床特征 直接胆红素
下载PDF
肠瘘并发腹腔感染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曾丽萍 许炳灿 +3 位作者 何清 唐启彬 李文滨 王捷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年第5期335-336,共2页
目的探讨肠外瘘并发腹腔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肠外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愈出院18例(81.3%),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有效的腹腔冲洗、脓肿引流、抗生... 目的探讨肠外瘘并发腹腔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肠外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愈出院18例(81.3%),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有效的腹腔冲洗、脓肿引流、抗生素治疗以及积极支持疗法,是治愈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腹腔感染 治疗
下载PDF
改良式堵压法治疗肠外瘘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峰 高方 +2 位作者 徐光勋 王淑芬 周晓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9-41,共3页
报道改良式堵压法治疗腹部手术后炎症并发的高、低位肠外瘘14例。将过去的胶片堵压改为章状头,金属铆钉和支架螺丝改为丝线固定。结果表明,高位、低位肠外瘘均可用改良堵压法治愈。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肠外瘘的疗程。讨论了改良方... 报道改良式堵压法治疗腹部手术后炎症并发的高、低位肠外瘘14例。将过去的胶片堵压改为章状头,金属铆钉和支架螺丝改为丝线固定。结果表明,高位、低位肠外瘘均可用改良堵压法治愈。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肠外瘘的疗程。讨论了改良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其优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压法 肠外瘘 腹部外科手术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双套管引流治疗非高流量肠外瘘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敏 陈银众 彭雪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1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双套管引流联合早期正常口服饮食在非高流量肠外瘘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非高流量肠外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试验组104例,对照组予以双套管引流联合肠内营养制剂治疗,试验... 目的研究双套管引流联合早期正常口服饮食在非高流量肠外瘘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非高流量肠外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试验组104例,对照组予以双套管引流联合肠内营养制剂治疗,试验组予以双套管引流联合早期正常口服饮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瘘口自愈率和自愈时间,相关炎症指标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瘘口自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05);试验组自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均减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套管引流联合早期正常口服饮食,可有效减轻非高流量肠外瘘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的治疗瘘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套管引流 非高流量肠外瘘 口服饮食 肠内营养制剂 吻合口瘘 炎症指标
下载PDF
基层医院治疗肠外瘘12例报告
8
作者 胡俊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8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治疗肠外瘘的经验。方法:报告本院从1989年12月至1997年12月收治各种肠外瘘12例的治疗体会。依托脂肪乳注射液,用周围静脉代替经中心静脉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简化肠内营养配方。强调肠外瘘的局部处理...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治疗肠外瘘的经验。方法:报告本院从1989年12月至1997年12月收治各种肠外瘘12例的治疗体会。依托脂肪乳注射液,用周围静脉代替经中心静脉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简化肠内营养配方。强调肠外瘘的局部处理——附有滴水管的双腔负压吸引管持续低负压吸引。结果:除2例死亡外,8例获得瘘自愈的优良效果,1例行肠外瘘闭合手术治愈,1例好转,等待确定性手术治疗。结论:通过外周静脉途径行肠外营养支持和经空肠造口给以混合奶为主的简易肠内营养能维持肠外瘘病人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周围静脉 治疗
下载PDF
双套管造口袋应用于肠外瘘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宗桦 王惠丽 高琪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129-129,共1页
目的:探讨双套管造口袋应用于肠外瘘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肠外瘘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引器吸引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吸引器配合双套管造口袋吸引的方法,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 目的:探讨双套管造口袋应用于肠外瘘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肠外瘘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引器吸引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吸引器配合双套管造口袋吸引的方法,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周围皮肤红肿、破溃、浸渍情况的比较,分析吸引器配合双套管造口袋吸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周围皮肤红肿、浸渍、破溃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应用吸引器配合双套管造口袋吸引能有效收集漏液,减少肠外瘘患者周围皮肤发生红肿、浸渍、破溃等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套管造口袋 吸引 肠外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