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特巴赫高等教育依附理论解释框架的分析——兼析其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观点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朝成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30,共4页
阿特巴赫是高等教育依附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在分析高等教育依附发展的理论中,他主要以"中心"与"边缘"这一核心关系作为分析国际、国内以及学科领域中的高等教育发展,并以大学模式、语言、国际知识系统、人员流... 阿特巴赫是高等教育依附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在分析高等教育依附发展的理论中,他主要以"中心"与"边缘"这一核心关系作为分析国际、国内以及学科领域中的高等教育发展,并以大学模式、语言、国际知识系统、人员流动以及网络技术等基本要素,一并构建了高等教育依附理论的解释框架。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他仍然以此框架为工具,阐明了对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附论 阿特巴赫 高等教育 解释框架 全球化
下载PDF
素养教育如何落地:一种面向实践的素养生成机制解释框架 被引量:4
2
作者 颜士刚 冯友梅 李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7,36,共8页
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过去三十余年虽然取得了持续稳步的发展,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推进素养教育实践的关键在于找到素养生成的基本机制,但已有研究仅描述了素养生成的一般过程,并未触及其本质,致使实践中仍然缺少促其落地的适切&... 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过去三十余年虽然取得了持续稳步的发展,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推进素养教育实践的关键在于找到素养生成的基本机制,但已有研究仅描述了素养生成的一般过程,并未触及其本质,致使实践中仍然缺少促其落地的适切"接口"。因此,有必要从素养教育的本质出发,探寻面向实践的素养生成机制解释框架,为"核心素养"概念下的素养教育走出实践困境指明道路。为此,面向实践的素养生成机制解释框架应该立足于素养教育培养主体人的本质目的,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抓住主体人具有的批判性思维和善两大典型特征,围绕素养教育注重培养主体人的抽象知识和抽象逻辑这一核心目标,通过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实现主体人典型特征与素养教育核心培养目标之间的交互和联结。这一认识论层面的解释框架不仅能较好地观照到核心素养理念下教育目标的"三层结构"(即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和学科思维层)模型,而且为素养教育落地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 生成机制 解释框架
下载PDF
文化与发展:东亚经济奇迹的文化解读与分析框架 被引量:2
3
作者 全毅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共6页
关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术界分为文化决定论与文化无用论两个对立的学派。本文认为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要求发展经济学家进行系统的、经验的横向比较以及历史的纵向比较,把文化因素运用到一个适当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去探讨。经济发... 关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术界分为文化决定论与文化无用论两个对立的学派。本文认为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要求发展经济学家进行系统的、经验的横向比较以及历史的纵向比较,把文化因素运用到一个适当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去探讨。经济发展会导致文化与制度发生诱致性变迁,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文化因素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影响,它主要通过制度模式与价值取向两种机制,甚至文化产业对经济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文化解读、分析框架
原文传递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动因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向凯 《财会通讯(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15,9,共4页
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行为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信号传递模型、声誉机制模型、“深口袋”理论、代理契约理论等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动因构建了一个理论解释框架,同时在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进行了博弈分析... 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行为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信号传递模型、声誉机制模型、“深口袋”理论、代理契约理论等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动因构建了一个理论解释框架,同时在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得出结论:应大力倡导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构建以适度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为主,自愿性信息披露作为重要补充的信息披露机制才是治理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根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性信息披露 行为动因 解释框架 博弈分析
下载PDF
社会科学在司法裁判中的运用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智航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143,共16页
法学界对于社会科学在司法裁判中运用的研究源于对以逻辑演绎方法为核心的科学主义在法学中支配地位的反思和以经验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在法学中的兴起。为了确保进入裁判性事实认定领域的社会科学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社会科学必须借... 法学界对于社会科学在司法裁判中运用的研究源于对以逻辑演绎方法为核心的科学主义在法学中支配地位的反思和以经验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在法学中的兴起。为了确保进入裁判性事实认定领域的社会科学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社会科学必须借助相应的证据规则。社会科学知识作为证据的准入标准经历了一个从普遍认同标准到科学有效性标准的转变。社会学解释方法和社会框架是社会科学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加以运用的两种方式。社会学解释方法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运用应当以法律存在多种相互冲突的解释或存在"隐藏的漏洞"为前提,找寻法律概念所包含的肯定选项或者中性选项,并遵循比例原则和受到法律规范性质的约束。社会框架的运用必须以尊重本国文化传统和日常基本逻辑为前提,并结合其他因素,以充分发挥社会框架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法教义学 司法裁判 社会学解释方法 社会框架
原文传递
有我之园:豫园遗产价值及其变迁 被引量:3
6
作者 段建强 《园林》 2022年第10期36-43,共8页
豫园遗产价值的认定自其最初的毁废即已开始。在其不断演进的历史中,价值认定指向空间场所的同时,对其历史文化的追溯与认定,也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园林层析中加强,伴随上海城市发展进程而与城市空间文化积极互动,从而形成豫园遗产价值变... 豫园遗产价值的认定自其最初的毁废即已开始。在其不断演进的历史中,价值认定指向空间场所的同时,对其历史文化的追溯与认定,也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园林层析中加强,伴随上海城市发展进程而与城市空间文化积极互动,从而形成豫园遗产价值变迁的丰富内涵。基于不同历史阶段豫园遗产价值框架解析与比较,研究并梳理豫园遗产价值及其变迁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在上海城市更新急剧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对豫园价值框架体系的构成内容、阐释结构与价值评估的研究。当代豫园遗产价值阐释框架的基本结构与价值内涵应且必须基于豫园历史发展作出整体建构,其最终目标是将“人”的因素纳入到对遗产的当代理解之中,从而有效地以“有我之园”的方式——基于并尊重当代人对传统园林的遗产认知与价值思考,平衡当代保护发展进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园 遗产价值 变迁 价值阐释框架
下载PDF
解释驱动探究促进学生化学概念理解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姗姗 毕华林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35,共7页
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选择高一年级2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干预,让他们采用解释驱动探究学习电解质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控制组学生按照学校正常教学安排进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概念理解高于控制组,并且对氧化... 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选择高一年级2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干预,让他们采用解释驱动探究学习电解质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控制组学生按照学校正常教学安排进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概念理解高于控制组,并且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呈现显著性差异.解释驱动探究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迁移,并消除了相异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驱动探究 概念学习 相异构想 电解质 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PDF
面向解释的偏差分析问题解决方法
8
作者 王鑫 王宇冬 马玉莲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316-320,共5页
问题解决方法在知识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对一些应用领域没有提供适宜的分类层次的领域知识的情况,通过采用属性和值分开的方法进行匹配与搜索,给出面向解释的偏差分析问题解决方法,并使用基于本体的可重用的UPML框架对偏差分析问题解... 问题解决方法在知识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对一些应用领域没有提供适宜的分类层次的领域知识的情况,通过采用属性和值分开的方法进行匹配与搜索,给出面向解释的偏差分析问题解决方法,并使用基于本体的可重用的UPML框架对偏差分析问题解决方法的结构和主要组件进行了描述,最终由JESS语言实现,同时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可重用性的实现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解释的偏差分析 问题解决方法 UPML框架 JESS
下载PDF
斯特雷文斯解释还原的困境
9
作者 初维峰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6,共7页
多重实现性和解释的自主性对传统解释还原思想构成挑战。斯特雷文斯认为,虽然他的因果解释理论带有一种解释还原的思想,但他的理论却能克服多重实现性和解释的自主性对解释还原思想构成的挑战。但是,根据本文研究,斯特雷文斯的解释还原... 多重实现性和解释的自主性对传统解释还原思想构成挑战。斯特雷文斯认为,虽然他的因果解释理论带有一种解释还原的思想,但他的理论却能克服多重实现性和解释的自主性对解释还原思想构成的挑战。但是,根据本文研究,斯特雷文斯的解释还原思想也不成功。根据他的观点,科学解释模型一定是聚合性的;但是,不仅聚合性的定义并非清楚明白,而且在科学实践中,我们也没有发现这种聚合性。另外,在斯特雷文斯看来,不可还原的性质不能进入解释的关键环节表述有两个理由:第一,只有个体的物理对象才能够进入解释的关键环节表述;第二,这是被科学实践所证实的。但是,根据本文研究,并非只有个体的微观物理对象才能够进入科学解释之中,斯特雷文斯的观点也并非符合科学实践,解释的多元主义要优于解释的一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还原 多重实现性 解释的自主性 解释的关键环节表述 解释框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