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p.及其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莹 石萍 马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8-904,共7页
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p.,简称E.spp.)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兼性厌氧菌.其生境广阔,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永冻土、海底热液口、植物根际等环境,多数菌种具有耐/嗜热性、耐/嗜冷性、耐/嗜碱性、耐/嗜盐性,蕴藏着丰富的微生... 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p.,简称E.spp.)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兼性厌氧菌.其生境广阔,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永冻土、海底热液口、植物根际等环境,多数菌种具有耐/嗜热性、耐/嗜冷性、耐/嗜碱性、耐/嗜盐性,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亟待发掘.本文总结了目前已知的E.spp.14个菌种,发现其在进化树上分成两簇,分簇结果与菌株的温度耐受性对应,并且在氧化酶活性、硝酸盐还原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簇间差异.进一步对这些差异进行机理探讨,并对E.spp.嗜极性及其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探讨了E.spp.在分解有机污染物(偶氮染料、农药、石油等),转化重金属,根际促生,工业污水处理等领域的环境学意义.最后对E.spp.及其活性物质在环境修复、工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应用提出展望,指出环境基因组学研究和工程菌的建立将极大拓展此类菌的资源化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杆菌属 嗜极菌 生物修复 有机污染物分解 重金属修复 根际促生
原文传递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lgicidal bacterium from Lake Taihu and preliminary studies on its algicidal compounds 被引量:14
2
作者 Chuan Tian Xianglong Liu +3 位作者 Jing Tan Shengqin Lin Daotang Li Hong 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823-1831,共9页
In an effort to identify a bio-agent capable of controlling cyanobacterial blooms, we isolated a bacterial strain, A27, which exhibited strong al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the dominant bloom-forming species of Microcyst... In an effort to identify a bio-agent capable of controlling cyanobacterial blooms, we isolated a bacterial strain, A27, which exhibited strong al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the dominant bloom-forming species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Lake Taihu. Based 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this strain belongs to the genus Exiguobacterium.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n algicidal bacterial strain belonging to the genus Exiguobacterium. Strain A27 exhibited al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a broad range of cyanobacteria, but elicited little or no al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the two green algal strains tested. The algicidal activity of strain A27 was shown to be dependent on the density of the bacteria and to have a threshold density of 1.5×106 CFU/mL. Our data also showed that the algicidal activity of strain A27 depended o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Microcystis aeruginosa (exponential ≈ lag phase 〉 early stationary) rather than that of the bacterium itself.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e algicidal activity of strain A27 occurred via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algicidal compounds. Investigation of the algicidal compound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at least two different algicidal compounds produced by strain A27.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rain A27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use in the control of outbreaks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Lake Tai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icidal bacteria freshwater cyanobacteriat bloom Microcystis aeruginosa exiguobacterium sp. A27
原文传递
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MH3对六价铬的还原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莹 章莹颖 +1 位作者 唐杰 马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1-797,共7页
六价铬[Cr(VI)]是毒性强、易迁移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将Cr(VI)还原为低毒性的Cr(Ⅲ)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处理铬污染的方法.对从浮萍根际分离得到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MH3的Cr(VI)去除能力、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六价铬[Cr(VI)]是毒性强、易迁移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将Cr(VI)还原为低毒性的Cr(Ⅲ)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处理铬污染的方法.对从浮萍根际分离得到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MH3的Cr(VI)去除能力、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条件下,菌株MH3在12 h或36 h内可完全去除5 mg L-1或15 mg L-1 Cr(VI).其去除机理主要为还原作用,且主要发生在细胞外侧,表明菌株MH3还原Cr(VI)的酶可能为分泌型.此还原反应的最适pH为7.0.外加碳源如甘露醇、葡萄糖、蔗糖等可显著促进菌株MH3还原Cr(VI).共存金属离子Cu2+也可增强此还原作用,但是Zn2+、Mn2+、Cd2+对菌株MH3生长及Cr(VI)还原有抑制作用.共存阴离子PO43-则可促进菌株MH3的生长及Cr(VI)还原.研究表明,Exiguobacterium sp.MH3是一株高效的Cr(VI)还原菌,在含铬废水处理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杆菌 六价铬 还原作用 外加碳源 共存离子 废水处理
原文传递
磺胺二甲嘧啶废水处理系统中Exiguobacterium sp.H-1的分离及其环境适应特性
4
作者 陈田 王壮 +5 位作者 芦梦瑶 陈研 周佳 屈建航 潘婧诗 罗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磺胺二甲嘧啶(SMZ)是一种难降解的广谱抗生素,其广泛存在已对水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微生物是环境中抗生素降解转化的主要驱动者,但高效降解SMZ的微生物资源匮乏。以SMZ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为原料,采用纯培养技术从中分离筛选出一株... 磺胺二甲嘧啶(SMZ)是一种难降解的广谱抗生素,其广泛存在已对水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微生物是环境中抗生素降解转化的主要驱动者,但高效降解SMZ的微生物资源匮乏。以SMZ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为原料,采用纯培养技术从中分离筛选出一株SMZ降解菌H-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H-1归属于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初始SMZ浓度、接种量、pH和温度对菌株H-1降解SMZ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pH和温度对该菌株降解SMZ的影响较大。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菌株Exiguobacterium sp.H-1降解SMZ的最佳条件,得出pH为7.21,温度为28.86℃,接种量为4.40%时,其对5 mg/L SMZ降解率为10.54%。本研究发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H-1具有降解SMZ的能力,其降解SMZ的独特之处是能够将SMZ脱去SO_(2),生成嘧啶环和苯胺环,经过耦合生成N-(4,6-二甲基嘧啶-2基)-1,4-二苯胺,然后进行脱氨反应,生成2-苯-4,6-二甲基嘧啶,随后去甲基化生成产物6(2-苯基-1,2-二氢嘧啶,m/z为159.97)。此外,菌株H-1在0~10%NaCl的广泛范围内也表现出很强的耐盐性,能够为SMZ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耐盐能力强的微生物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exiguobacterium 生物降解 环境适应性 生物修复
下载PDF
1株微小杆菌对4种蓝藻的生长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邹万生 罗玉双 +2 位作者 刘良国 王文彬 杨品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2-617,共6页
利用过滤的天然珍珠养殖水参照BG11配制加富培养液,将1株能促进鱼害微囊藻生长的微小杆菌属菌株(Exiguobacterium sp.013,简写为E.sp.013)进行纯化扩大培养后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 利用过滤的天然珍珠养殖水参照BG11配制加富培养液,将1株能促进鱼害微囊藻生长的微小杆菌属菌株(Exiguobacterium sp.013,简写为E.sp.013)进行纯化扩大培养后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按一定菌、藻密度比例同时接种后进行为期24 d的培养试验,利用特定生长率和细胞密度等指标观察并检验E.sp.013菌株对4种蓝藻生长的影响,同时检测培养液中优势菌群的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E.sp.013菌对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具有显著促生长和延长稳定生长期作用,对平裂藻不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但对延长其稳定生长期具有显著效果;试验培养过程中E.sp.013菌落数量占所有菌落总数的比例始终高于4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表明E.sp.013菌具有调控其他菌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促生长菌株 微小杆菌 水华
下载PDF
小麦丝核菌病害抑制作用的相关微生物及其机理(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Stephen John BARNETT 《山东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由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小麦丝核菌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保留作物残体的精耕栽培制度可使土壤变为对病害有抑制作用的抑病土。研究了南澳大利亚埃文抑病土壤中与抑制作用相关的生物体。分离到许多在苗期抑制病害... 由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小麦丝核菌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保留作物残体的精耕栽培制度可使土壤变为对病害有抑制作用的抑病土。研究了南澳大利亚埃文抑病土壤中与抑制作用相关的生物体。分离到许多在苗期抑制病害的细菌(Pantoeaagglomerans,Exiguobacteriumacetylicum,微杆菌以及Streptomyces),木霉菌和食真菌线虫。研究结果表明,埃文抑病土的抑病作用与多种生物有关,其作用机理也多种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抑制 RHIZOCTONIA SOLANI PANTOEA exiguobacterium 微杆菌 TRICHODERMA
下载PDF
Exiguobacterium sp. MY02菌株PyNPas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姜立春 韩文君 +1 位作者 余蓉 阮期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鉴定、构建并高效表达从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耐热型、高活性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方法以MY02总DNA为模板,通过简并PCR、特异PCR引物、筛选和DNA测序,在5’引物和3’引物中分别引入NcoI和XbaI酶切位点,将pynp基因克隆至分泌... 目的鉴定、构建并高效表达从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耐热型、高活性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方法以MY02总DNA为模板,通过简并PCR、特异PCR引物、筛选和DNA测序,在5’引物和3’引物中分别引入NcoI和XbaI酶切位点,将pynp基因克隆至分泌表达载体pBAD/gIII A中,转化至E.coliTOP 10F’,以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并对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等进行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BAD/gIII A-pynp,通过磷酸化和转化反应,鉴定此酶为PyNPase。结论优化PyNPase的纯化条件与复性条件,可获得大量的PyNP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iguobacterium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高效表达 磷酸化反应
下载PDF
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细菌的能量代谢途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芮 李登辉 +3 位作者 李学恭 张维佳 赵苑 吴龙飞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8-2093,共16页
【目的】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细菌广泛分布于海洋及非海洋环境中,具有多种代谢途径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生境。本研究从能量代谢途径角度出发,探究该属菌株对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科技数据中心(National Cent... 【目的】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细菌广泛分布于海洋及非海洋环境中,具有多种代谢途径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生境。本研究从能量代谢途径角度出发,探究该属菌株对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科技数据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数据库中获取146个Exiguobacterium属菌株的基因组,查找并统计光营养、厌氧呼吸和底物代谢等多种能量代谢途径的关键蛋白或关键酶基因在各菌株基因组中的分布,包括光营养型的视紫红质基因、厌氧呼吸营养型的钼辅因子合成蛋白基因,以及底物代谢营养型中乙醛酸分流途径的异柠檬酸裂解酶及苹果酸合酶基因等。根据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构建视紫红质、MoaC和异柠檬酸裂解酶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不同能量代谢途径在该属菌株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推测其对于该属菌株的重要性。【结果】Exiguobacterium属中50%的种具有视紫红质基因,其中分离自非海洋生境的菌株更趋向于含有视紫红质基因。本研究所统计的全部非海洋生境菌株中,含有视紫红质基因的菌株占比约为70%,而在海洋生境菌株中该比例仅为19%。Exiguobacterium属约27%的种存在钼辅因子合成蛋白基因,分离自海洋环境的菌株有该类蛋白的可能性更高(32%:21%),具有完整钼辅因子合成途径的菌株集中于进化树同一分支上的少数种。该属约61%的种存在乙醛酸分流途径相关酶基因,这些种隶属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且种内所有菌株都具备相关基因,表明乙醛酸分流途径在Exiguobacterium属的分布具有种特异性。【结论】Exiguobacterium属细菌具有多种能量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包括基于视紫红质的光营养型能量代谢途径、基于钼酶的厌氧呼吸型能量代谢途径和底物代谢营养型能量代谢途径中的乙醛酸分流途径。能量代谢途径多样性可能是Exiguobacterium属细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杆菌属 能量代谢 视紫红质 钼酶 钼辅因子 乙醛酸分流
原文传递
一株能降解牛奶中过敏原αs1-酪蛋白的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免疫学研究
9
作者 谈铭 张娟 +2 位作者 朱婷 堵国成 陈坚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0-67,共8页
从牛奶场附近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能降解牛奶过敏原蛋白(αs1-酪蛋白)的菌株Exiguobacterium BBE201110,能产分子量约为55 kDa的蛋白酶,酶活达到346.48 U/mL,对该酶降解牛奶过敏原(αs1-酪蛋白)效果进行免疫学研究(Western blot)表明,在... 从牛奶场附近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能降解牛奶过敏原蛋白(αs1-酪蛋白)的菌株Exiguobacterium BBE201110,能产分子量约为55 kDa的蛋白酶,酶活达到346.48 U/mL,对该酶降解牛奶过敏原(αs1-酪蛋白)效果进行免疫学研究(Western blot)表明,在牛奶中添加4%的酶溶液进行降解20 min,酪蛋白特异性清除显著,过敏原蛋白αs1-酪蛋白浓度明显的降低。本实验筛得降解牛奶过敏原蛋白(αs1-酪蛋白)的菌株并成功纯化出蛋白酶,具有一定的食品工业开发价值及商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1-酪蛋白 exiguobacterium BBE201 1 10 免疫验证
下载PDF
Toxic hexavalent chromium reduction by Bacillus pumilis,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and Exiguobacterium 被引量:2
10
作者 Fatima REHMAN Muhammad FAISAL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85-589,共5页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Bacillus pumilis, 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and ExtguoOactertum were investigated when grown in Luria-Bertani (LB) medium at 500 μg/mL Cr(VI). The hexavalent chromium reduction was meas...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Bacillus pumilis, 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and ExtguoOactertum were investigated when grown in Luria-Bertani (LB) medium at 500 μg/mL Cr(VI). The hexavalent chromium reduction was measured by growing the strains in DeLeo and Ehrlich (1994) medium at 200 and 400 μg/mL K2CrO4. The optimal Cr (VI) reduction by strains B. pumilis, Exigubacterium and C. cellulans was 51%, 39%, and 41%, respectively, at an initial KzCrO4 concentration of 200 ~tg/mL at pH 3 and temperature 37℃. At an initial chromate concentration of 400 gg/mL, the Cr(VI) reduction by strains B. purnilis, Exigubacterium and C. cellulans was 24%, 19%, and 18%, respectively at pH 3 at 37℃ after 24 h. These strains have ability to reduce toxic hexavalent chromium to the less mobile trivalent chromium at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an be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wastewater an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 BIOREMEDIATION heavy metals Bacilluspumilis exiguobacterium 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下载PDF
胞外呼吸菌Exiguobacterium sp. PY14的分离鉴定及其异化铁还原特性
11
作者 唐洁 朱祺 +4 位作者 彭家欣 黄运红 倪海燕 龙中儿 邹龙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6-1482,共7页
胞外呼吸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生境中,是驱动铁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各种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重金属污染去除的研究热点.为了挖掘具有环境修复应用前景的胞外呼吸菌,从鄱阳湖湿地土壤中筛选具有胞外异化铁还原能力的菌株,通过... 胞外呼吸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生境中,是驱动铁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各种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重金属污染去除的研究热点.为了挖掘具有环境修复应用前景的胞外呼吸菌,从鄱阳湖湿地土壤中筛选具有胞外异化铁还原能力的菌株,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最优生长条件、异化铁还原特性及胞外电子传递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菌株PY14具有较高的异化铁还原能力,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为革兰氏阳性的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具有嗜碱耐盐生长特性,最适生长pH值为8.0,在NaCl浓度高达50g/L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够利用葡萄糖、丙酮酸、乙酸和乳酸等多种小分子碳源(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5 d内5 mmol/L水铁矿的还原率高达80%,添加电子穿梭(蒽醌-2,6-二磺酸盐)可显著增强其异化还原水铁矿、针铁矿和赤铁矿的速率;可通过自身分泌腐殖酸类电子穿梭体实现介导异化铁还原过程.本研究获得了一株有望在盐碱土壤或水体等环境中高效驱动铁还原的胞外呼吸菌,为进一步认识革兰氏阳性细菌胞外电子传递机制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呼吸菌 微小杆菌 异化铁还原 胞外电子传递
原文传递
噬菌体DCEAV-31和DCEIV-9对溶藻菌溶藻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张俊锋 李孟珂 +3 位作者 吴志浩 崔晓龙 肖炜 张仕颖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0-257,共8页
水华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藻类。微囊藻消长与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密切相关,但对感染溶藻菌的噬菌体对微囊藻的调控作用缺乏认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微囊藻,溶藻菌及其噬菌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 水华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藻类。微囊藻消长与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密切相关,但对感染溶藻菌的噬菌体对微囊藻的调控作用缺乏认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微囊藻,溶藻菌及其噬菌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对分离自滇池的微小杆菌噬菌体DCEAV-31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采用微囊藻-微小杆菌-噬菌体共培养体系研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DCEAV-31属长尾噬菌体科,爆发量为28 PFU/cell,宿主域较窄,对温度、pH较敏感,对氯仿、乙醇、蛋白酶 K 和SDS 非常敏感,对Triton X-100 不敏感。微囊藻-微小杆菌-噬菌体共培养实验表明噬菌体降低了溶藻菌对微囊藻的溶藻作用,噬菌体也直接抑制了微囊藻的增殖。这些结果表明噬菌体通过裂解溶藻菌或藻际菌调控微囊藻的增殖,为我们理解微囊藻的消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铜绿微囊藻 溶藻菌 相互关系 微小杆菌
下载PDF
低温淀粉酶菌株C2的分离鉴定及其产低温淀粉酶的酶学性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旭明 迟乃玉 张庆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62-1767,共6页
获得低温淀粉酶高产菌株,确定该菌株所产淀粉酶的酶学性质。从大黑山(大连)污泥中筛选菌株,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鉴定确定其种属,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获得1株低温淀粉酶高产菌株C2,经鉴定其为微小杆菌属,C... 获得低温淀粉酶高产菌株,确定该菌株所产淀粉酶的酶学性质。从大黑山(大连)污泥中筛选菌株,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鉴定确定其种属,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获得1株低温淀粉酶高产菌株C2,经鉴定其为微小杆菌属,C2所产低温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25°C,酶的热稳定性比较差,最适pH为7.5,Ca2+和Fe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Cu2+、Ni2+、Go2+等抑制酶活性。经薄层层析(TLC)鉴定酶解产物为葡萄糖,说明该菌株具有产生低温淀粉糖化酶的能力。菌株C2所产淀粉酶符合低温淀粉酶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淀粉酶 16S RDNA 微小杆菌 酶学性质
原文传递
一种促进蓝藻生长的海洋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史亚萍 张宏 +1 位作者 郭道森 李荣贵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0年第2期41-46,共6页
从青岛海域的海水中分离出了一株促进蓝藻增殖的海洋细菌QD-3。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周生鞭毛,其形态随着培养时间的不同而改变,培养10 h时,细胞呈短杆状,继续培养至48 h细胞呈球状。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乙酰微小杆菌DSM20416(... 从青岛海域的海水中分离出了一株促进蓝藻增殖的海洋细菌QD-3。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周生鞭毛,其形态随着培养时间的不同而改变,培养10 h时,细胞呈短杆状,继续培养至48 h细胞呈球状。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乙酰微小杆菌DSM20416(ExiguobacteriumacetylicumDSM20416)的同源性最高,16S rDNA的同源性高达99.6%,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个体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将QD-3菌株鉴定为乙酰微小杆菌QD-3(E.acetylicumQD-3)。该研究对经济蓝藻养殖和有害蓝藻控制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微小杆菌 鉴定 蓝藻 促进
下载PDF
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sp.)对肉桂酸降解行为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元元 陈向向 +3 位作者 李敏 王静 张琇 杨国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79-2088,共10页
【目的】为有效缓解自毒物质肉桂酸对西瓜等作物生长的危害,从宁夏中卫硒砂瓜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肉桂酸的菌株,研究其基本降解特性。【方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有效利用肉桂酸生长的菌株,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 【目的】为有效缓解自毒物质肉桂酸对西瓜等作物生长的危害,从宁夏中卫硒砂瓜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肉桂酸的菌株,研究其基本降解特性。【方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有效利用肉桂酸生长的菌株,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西瓜幼苗生长毒性实验检测降解特性。【结果】从多年西瓜连作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肉桂酸的细菌R30,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sp.,其96 h内对肉桂酸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最适降解温度和p H分别为30°C、p H 7.0。除肉桂酸外,该菌也能够高效降解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等其他酚酸类物质,表现出一定的底物广谱性;检测96 h降解液对西瓜种子萌发直至幼苗生长阶段的影响表明,该菌株可有效缓解肉桂酸对西瓜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菌株R30在肉桂酸、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导致的农作物连作障碍治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自毒物质 微小杆菌属 西瓜
原文传递
酸菜包外包膜污染菌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荣荣 赵炜 +1 位作者 王洋 周帼萍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某企业发现直接接触食品的酸菜外包膜微生物超标。送检的5份细菌总数达104cfu/mL^107cfu/mL,并伴有霉菌污染。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的污染菌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p.),同时也伴有部... 某企业发现直接接触食品的酸菜外包膜微生物超标。送检的5份细菌总数达104cfu/mL^107cfu/mL,并伴有霉菌污染。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的污染菌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p.),同时也伴有部分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污染的霉菌则主要为曲霉(Aspergillus spp.)、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p.)和青霉(Penicillium spp.)。采用半定量粘附实验检测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发现3个主要污染菌株均有很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膜 污染菌 微小杆菌 不动杆菌 生物膜
下载PDF
金橙黄微小杆菌产碱性蛋白酶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卉 周志江 韩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5-208,213,共5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对金橙黄微小杆菌产碱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为酵母膏10g/L、玉米粉15g/L、NaCl15g/L,摇瓶培养最佳条件为初始pH8.8,培养时间28h,温度25℃,接种量6%条件下,在此条件下...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对金橙黄微小杆菌产碱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为酵母膏10g/L、玉米粉15g/L、NaCl15g/L,摇瓶培养最佳条件为初始pH8.8,培养时间28h,温度25℃,接种量6%条件下,在此条件下酶活性达到37.793U/mL。金橙黄微小杆菌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容易培养,碱性蛋白酶产量较高,表现出了潜在的工业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橙黄微小杆菌 碱性蛋白酶 单因素实验
下载PDF
菌株Rhodococcus sp.Chr-9和Exiguobacterium sp.Chr-43的除铬(VI)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莲 孙纪全 +2 位作者 吴晓磊 汤岳琴 陈福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977,共7页
为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除铬(VI)的影响,并为铬(VI)污染环境的生物强化治理提供高效菌株,采用选择培养的方法从制革废水污泥样品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铬(VI)去除菌——Rhodococcus sp.Chr-9和Exiguobacteriumsp.Chr-43.菌株Chr... 为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除铬(VI)的影响,并为铬(VI)污染环境的生物强化治理提供高效菌株,采用选择培养的方法从制革废水污泥样品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铬(VI)去除菌——Rhodococcus sp.Chr-9和Exiguobacteriumsp.Chr-43.菌株Chr.9和Chv43在25~40℃内均能够较好生长,并高效去除铬(vI),菌株Chv9和Chr-43的最适生长pH均为7.0~9.0,菌株在pH7.0的培养基中去除铬(VI)的效率最高.加入0.2~0.5mol/L的NO3-、SO4^2-和Cl-能够促进Chv9和Chv43的生长以及去除铬(VI)的效率.在含铬(VI)培养基中同时接种Ch〉9和Chv43时,chr.9促进菌株Chr-43的生长,并提高菌株去除铬(VI)的效率.研究表明,pH、温度、阴离子和环境中的其它生物对铬(VI)的去除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VI) 红球菌属 微小杆菌 生物修复 环境因素 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微小杆菌冷激蛋白(CS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9
作者 钟迎兰 罗希帆 +3 位作者 杜锦 陈帅君 黄海东 吴疆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对微小杆菌(Exobacterium profundaum)冷激蛋白(CSP)基因(EpCSP)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为后续EpCSP基因的功能验证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EpCSP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比较分析不同物种CSP... 对微小杆菌(Exobacterium profundaum)冷激蛋白(CSP)基因(EpCSP)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为后续EpCSP基因的功能验证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EpCSP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比较分析不同物种CSP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参数发现,大多数物种CSP基因密码子偏好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21个物种CSP基因的CDS序列及RSCU值聚类分析表明,微小杆菌与另外20个不同物种CSP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存在一定差异;中性分析、PR2-plot分析、ENc-plot等都证实了自然选择是影响CS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与7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密码子使用频率对比研究表明,在筛选异源转化受体时,作为真核表达系统的酿酒酵母比作为原核表达系统的大肠杆菌更利于EpCSP基因异源表达,而在选择植物遗传转化受体时,拟南芥和小麦比烟草和水稻更适合作为EpCSP基因的遗传转化受体。本研究初步探索了EpCSP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对以后开展基因功能验证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为研究微小杆菌分子进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杆菌 CSP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异源表达 外源宿主
下载PDF
一株耐镉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 TC13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20
作者 李萍 黄文丽 +3 位作者 熊川 彭梅芳 金鑫 李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3-1599,共17页
【背景】一些具有金属抗性的微生物被发现能降低土壤中金属的有效性,减少金属在植物中的转运和积累,同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表现出较低的成本效益和环境生态友好性,在农业、工业和环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分离筛选并... 【背景】一些具有金属抗性的微生物被发现能降低土壤中金属的有效性,减少金属在植物中的转运和积累,同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表现出较低的成本效益和环境生态友好性,在农业、工业和环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分离筛选并获得耐Cd(Ⅱ)优质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分析菌株形貌及耐镉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从基因组层面剖析菌株的分子遗传特征,初步探究其潜在功能及耐重金属Cd(Ⅱ)相关基因,并探究Cd(Ⅱ)胁迫下菌株对小麦籽粒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四川省德阳市磷矿、煤矿产区10余份土样,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获得耐Cd(Ⅱ)菌株,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其形貌特征;测定培养液OD600验证菌株耐Cd(Ⅱ)特性。基于Illumina NovaSeq和Oxford Nanopore ONT测序平台,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菌株鉴定及全基因组功能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原始数据组装、功能注释,挖掘耐Cd(Ⅱ)适应机制相关基因。观察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生根率及芽根长势,研究Cd(Ⅱ)胁迫下菌株对小麦籽粒的萌发特性。【结果】分离获得一株优质耐Cd(Ⅱ)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和全基因测序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命名为TC13。菌株TC13全基因组序列组装得到1个染色体和1个环状质粒,大小分别为3192165 bp和167401 bp;G+C含量分别为46.62%和44.63%;分别包含3231个和154个DNA编码序列,染色体同时包含54个ncRNA。功能基因数据库比对结果发现菌种中多个基因涉及重金属转运、外排及应激响应等生物学过程,这可能与其耐Cd(Ⅱ)特性有关。菌株对镉胁迫下小麦籽粒萌发率及长势特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探究了E.acetylicum TC13的基因结构,丰富了同属种菌株遗传学信息,解析了Cd(Ⅱ)耐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杆菌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全基因组 重金属功能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