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股权结构变动的成因——基于一个合作博弈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沈磊 蒋士成 颜光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7,共10页
文章从资产专有性理论出发,通过构建合资双方的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独资倾向的成因。文章认为,由于东道国的政策管制,合资企业股权与合资双方的实际控制权并不一致;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取决于在既定市场条... 文章从资产专有性理论出发,通过构建合资双方的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独资倾向的成因。文章认为,由于东道国的政策管制,合资企业股权与合资双方的实际控制权并不一致;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取决于在既定市场条件下合资双方拥有资产的专有性,而控制权的分配又决定了合资双方对合资企业创造的组织租金的分配比例。当合资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相背离时,由于存在转移成本,合资双方有内在的动力使它们趋于一致。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动是在我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环境下,跨国企业资产专有性相对提高和中方企业资产专有性相对减弱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资企业 股权结构 专有性资产 合作博弈
下载PDF
资产专有性、政府精准扶持对象选择及合作社组织优化——基于东营妇联对合作社成员资助的多案例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益丰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71,共11页
政府对于农业合作社微观层面的扶持体现在对合作社经营状况的动态识别与精准帮扶,形成家庭经营与集体合作功能"互嵌"。本文通过数理模型构建,并以东营市妇联对合作社社员实施定点帮扶典型案例为佐证,论证政府对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精... 政府对于农业合作社微观层面的扶持体现在对合作社经营状况的动态识别与精准帮扶,形成家庭经营与集体合作功能"互嵌"。本文通过数理模型构建,并以东营市妇联对合作社社员实施定点帮扶典型案例为佐证,论证政府对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精准扶持应注重提高合作社内部社员资产专有性,通过发展合作社内部成员家庭农场,既增强其获取合作社"组织租金"的谈判力,又能优化合作社组织结构、实现合作社经营成本与组织成本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精准扶持 资产专有性 组织优化 交互治理
原文传递
资产专有性、技术溢出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
3
作者 李尚骜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3-66,共4页
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规律,探讨了基于资产专有性的谈判力、技术溢出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分析的结论认为:存在技术外溢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应选择独资模式;而在没有技术溢出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应该以并... 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规律,探讨了基于资产专有性的谈判力、技术溢出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分析的结论认为:存在技术外溢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应选择独资模式;而在没有技术溢出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应该以并购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进入模式 专有性资产 技术溢出
下载PDF
剩余索取权分配的理论依据比较研究
4
作者 姚圣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6年第3期6-8,共3页
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是企业治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治理效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回答,然而,长期利益共同体理论却以资产专有性为依据,认为核心要素才是剩余索取权的分... 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是企业治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治理效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回答,然而,长期利益共同体理论却以资产专有性为依据,认为核心要素才是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主体,同时这个主体既可能是一元的,也可能是多元的,从而建构了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理论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分配 股东至上 利益相关者理论 长期利益共同体 资产专有性
下载PDF
金融排斥、社会互动和家庭资产配置 被引量:35
5
作者 孙武军 林惠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8,共18页
笔者运用2011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金融排斥与社会互动对中国家庭的金融参与及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排斥会较大程度地降低家庭对金融的参与和资产配置。对于受金融排斥的家庭,社会互动主要通过内生互动... 笔者运用2011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金融排斥与社会互动对中国家庭的金融参与及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排斥会较大程度地降低家庭对金融的参与和资产配置。对于受金融排斥的家庭,社会互动主要通过内生互动对家庭的金融参与和风险资产配置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能否削弱金融排斥对家庭金融参与的负向作用与家庭的财富水平、风险态度等其他状态特征有关。对于不存在金融排斥的家庭,情景互动对家庭金融参与的负面影响占主导。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强调消除金融排斥,充分发挥社会互动的作用,积极推动正规金融服务体系的普及和社区金融互助组织的发展,形成普惠的正规金融服务和规范的非正规金融服务并存的有活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应注重推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减少贫富差距,增加居民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排斥 社会互动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CHFS(201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