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砂对河床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毛野 黄才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9,共6页
采用微尺度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顺直、弯道与分汊等典型河道不同部位进行大规模采砂对河床局部变形及对河段变形的极限影响。试验成果表明,采砂坑的发展是采砂坑内及其附近的水流与采砂坑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持续进行河道... 采用微尺度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顺直、弯道与分汊等典型河道不同部位进行大规模采砂对河床局部变形及对河段变形的极限影响。试验成果表明,采砂坑的发展是采砂坑内及其附近的水流与采砂坑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持续进行河道采砂对局部河床变形有较大影响,其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取决于众多因素,包括采砂坑的形状、大小以及决定水流流态的采砂坑与河道的相对位置等;特别是超过上游泥沙补给能力的持续采砂对河床变形影响很大。根据采砂极限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有利于河床稳定的合理采砂部位及采砂作业方向。结合长江镇江段进行的试验表明大规模河道采砂可能改变具体河段的河势,因此利用科学合理的采砂作业引导河势向有利于河床稳定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砂 河床演变 局部变形 河段变形 镇江段
下载PDF
河流沙洲发育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6-70,共5页
本文导出了菱形沙洲、等腰三角形沙洲发育长度的理论公式,不规则沙洲也可概化为钻石形沙洲来求解.文中以长沙的许家洲与长江下游的世业洲为例作了证明.理论公式的建立对河道整治、通航、防洪与沙洲的开发均有意义.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沙洲 绕流 最小阻力原理 河流
下载PDF
长江口南港底沙输移及其对南、北槽分汊口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巩彩兰 恽才兴 虞志英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7,共6页
以1958年以来浏河口至横沙水文站之间南港系列水下地形图数字化分析资料为基础,以成形活动沙洲和隐形活动沙包作为底沙推移的判别标志,研究底沙输移规律,底沙输移对南港河槽分化和南、北槽分汊演变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沙... 以1958年以来浏河口至横沙水文站之间南港系列水下地形图数字化分析资料为基础,以成形活动沙洲和隐形活动沙包作为底沙推移的判别标志,研究底沙输移规律,底沙输移对南港河槽分化和南、北槽分汊演变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沙活动范围向口门地区推移,底沙绝大部分进入南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港 底沙输移 河床演变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对下荆江监利河段航道条件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飞 付中敏 +1 位作者 刘怀汉 郑惊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5,共5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冲刷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对航道条件将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窑监河段近年来航道条件持续恶化。分析不同年份监利河段洲滩形态与删除碍航程度,认为三峡蓄水后洲滩受到冲刷是航道条件恶化的原因之一;而通过对浅滩段...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冲刷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对航道条件将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窑监河段近年来航道条件持续恶化。分析不同年份监利河段洲滩形态与删除碍航程度,认为三峡蓄水后洲滩受到冲刷是航道条件恶化的原因之一;而通过对浅滩段横断面年内变化及各年汛后退水过程中水位变化与航道水深变化对应关系分析,初步确定了退水过程中最佳的冲刷流量区间为10000~15000m3/s,三峡蓄水导致退水过程加快,将导致汛后浅区冲刷不足,枯季碍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动力学 航道 演变分析 三峡水库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长江河床演变影响的预测与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树人 穆桂春 刁承泰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重点讨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 ,水动力条件大大改变 ,必然会引起水库上、中、下游河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注入水库的各条支流 ,由于河流基准面被大大抬高 ,都会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分析了因入库河流基准面抬高 ,自... 本文重点讨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 ,水动力条件大大改变 ,必然会引起水库上、中、下游河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注入水库的各条支流 ,由于河流基准面被大大抬高 ,都会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分析了因入库河流基准面抬高 ,自然会引起水库上游河床的摆动变形。以及水库蓄水后 ,由于波浪、水流对库岸的侵蚀塑造作用和水库运营调蓄时 ,会产生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的变化 ,以及风浪的侵蚀、掏蚀 ,必然会大大引起库岸变形 ;对水库库区附近淹没、侵没和渗漏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 ,水库运营清水下泄时 ,由于含沙量大大减少 ,水的动能加大 ,任何水库都会引起其下游河道冲刷及河床变形 ,河床会发生演变 ,所以 ,三峡水库的河床也会有一个新的调整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 河床 波浪 水流 动水压力 静水压力
下载PDF
河道采沙对河流河道演变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研究述评 被引量:9
6
作者 赖永辉 谈广鸣 曹志先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80,共7页
河流采沙活动将引起河流水体水质与河道演变的变化,同时亦将对水生生物与人类的生活环境以及相关人类生产活动造成巨大影响,该问题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和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者就河流采沙活动对河流河道演... 河流采沙活动将引起河流水体水质与河道演变的变化,同时亦将对水生生物与人类的生活环境以及相关人类生产活动造成巨大影响,该问题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和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者就河流采沙活动对河流河道演变及相关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问题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综合性介绍,并就该问题在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河道采沙 河床演变 生产活动 影响
下载PDF
黄河中游龙口—天桥段封冻期的河床演变 被引量:6
7
作者 隋觉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8-219,共12页
本文根据黄河河曲段六个封冻期的原型观测资料,对该冰塞河段冰期的河床演变及水内冰花在冰塞下的堆积——冰塞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冰塞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与冰塞演变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河床冲淤及水内冰堆积计算的经验关系式及... 本文根据黄河河曲段六个封冻期的原型观测资料,对该冰塞河段冰期的河床演变及水内冰花在冰塞下的堆积——冰塞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冰塞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与冰塞演变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河床冲淤及水内冰堆积计算的经验关系式及河床冲淤平衡的临界水力参数。文中还对有关冰期输沙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塞 河床 演变 黄河 封冻期
下载PDF
Factors driving riverbed scouring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Bayangaole to Toudaoguai reaches of the Upper Yellow River 被引量:1
8
作者 HOU Suzhen WANG Ping +1 位作者 GUO Yan HU Ti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9期1305-1320,共16页
The Inner Mongolia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face problems of severe sedimen- tation caused by a variety of complex factors.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in those reache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using the sediment balan... The Inner Mongolia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face problems of severe sedimen- tation caused by a variety of complex factors.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in those reache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using the sediment balance method, an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cess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period 1952-2012 the Bayangaole (Bayan Gol) to Toudaoguai reaches in Inner Mongolia have undergone successive processes of accumulative sedimentation, then relative balance, and then accumulative sedimentation once again. The total annual sedimentation is 12.0341×108 m^3, of which accumulations from July to October account for 95.1% and the reaches from Sanhuhekou to Toudaoguai account for 98.5%.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scouring and sedimentation of the Bayangaole to Sanhuhekou reaches is the combined water and sediment condition.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equilibrium are an incoming sediment co- efficient 〈 0.007 kg·s·m^-6 and a flow discharge 〉 700 m^3·s^-1.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scouring and sedimentation of the Sanhuhekou to Toudaoguai reaches is the incoming sediment from the tributaries on the south bank and the combined water and sediment condition of the main stream.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of the main stream for maintaining equilibrium status are a flow discharge of the main stream exceeding 800 m^3·s^-1 and a comprehensive incoming sediment coefficient 〈 0.005 kg^-3·m^-6. The incoming sediment from the tributaries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main stream when the annual sediment load is less than 0.1 ×10^8 t. The incoming sediment coefficient of the main stream and the incoming sediment from the tributaries both play vital roles in the riverbed evolution of the Inner Mongolia reaches, but the latter contributes the m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Mongolia Yellow River riverbed evolution sedimentation quantity incoming sediment coefficient critical conditions
原文传递
对当前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发展的认识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恺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3,47,共5页
小浪底水库建成拦沙后,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但是这种状况能否稳定保持,存在不同认识,需深入探讨。实践表明,黄河下游始终处于不断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并受来水来沙、河床边界和河口基准面三大要素的制约,三者缺... 小浪底水库建成拦沙后,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但是这种状况能否稳定保持,存在不同认识,需深入探讨。实践表明,黄河下游始终处于不断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并受来水来沙、河床边界和河口基准面三大要素的制约,三者缺一不可。所有的冲淤均有前因后果和独特的时间、条件、地点的烙印,不可重现和复制。形成此大好形势的三大有利条件,即尾闾改汊导致河口基准面降低、小浪底水库拦沙下泄清水冲刷和黄河流域处于枯水枯沙期,当前均基本达到由好变坏的转折点,黄河下游河道已开始进入全面迅速回淤升高阶段,必将恢复到甚至超过1996年水平。居安思危,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及时科学预测黄河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实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水沙变化 河床边界 河口基准面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伊犁河干流河床演变初步分析
10
作者 李强 胡新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A02期66-68,共3页
伊犁河地处中亚细亚内陆区,因其所处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形成了较湿润的大陆暖温带气候,呈现出降水较多、气候温和、河流众多、水系发育、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植被良好的自然景观;但是伊犁河干流的频繁游荡,洪水期河床频繁冲淤... 伊犁河地处中亚细亚内陆区,因其所处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形成了较湿润的大陆暖温带气候,呈现出降水较多、气候温和、河流众多、水系发育、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植被良好的自然景观;但是伊犁河干流的频繁游荡,洪水期河床频繁冲淤、河岸侧蚀崩塌,水土大量流失,洪水期问威胁着沿河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干流区域来水来沙变化、河床周边条件及代表性断面实测资料来初步分析区域河床演变,为防洪和河道治理提高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河道特性 河床形态 横向分析
下载PDF
黄河濮阳段河床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衡鹏 孙东坡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0,共3页
在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及张堂—高村河段主溜线、来沙系数、典型横断面宽深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濮阳河段水力、泥沙因子间的关系,研究了主溜流路变化及横断面调整的特点。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使主溜摆动范围明显减小,... 在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及张堂—高村河段主溜线、来沙系数、典型横断面宽深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濮阳河段水力、泥沙因子间的关系,研究了主溜流路变化及横断面调整的特点。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使主溜摆动范围明显减小,在改善河势的同时塑造了新的河床形态;在现有工程布局下,整个河段河势大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河道工程,增强对濮阳河段河势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来沙系数 宽深比 河势 河床演变 濮阳河段 黄河
下载PDF
Experiments on Channel Evolution due to Dam Removal in Taiwan
12
作者 WANG Hsiao-Wen CHENG Ying-Che LIN Chung-Y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1396-1405,共10页
Due to safety concerns and habitat restoration for landlocked salmon,a 13-m high check dam on Chijiawan Creek was removed in late May 2011 in Taiwan.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to understand channel evolution of differen... Due to safety concerns and habitat restoration for landlocked salmon,a 13-m high check dam on Chijiawan Creek was removed in late May 2011 in Taiwan.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to understand channel evolution of different scenarios.We further compared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iverbed elevation changes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derived from the diffusion equation and field dynamics as well after the creek experienced the first flood even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gnitude of discharges and notch size are dominant factors in resulting channel evolution.While the largest differences between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ischarge,the largest differences in net change in upstream volume are associated with notch size.While the theoretical equation could help understand the channel change after dam removal,it only explained the evolution closer to the dam.The physical experiments,on the other hand,provided insight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comparing alternative proposed management actions.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predicted and actual outcome highlight more needed inputs for future dam-removal assess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 removal Physical Experiments Channel evolution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riverbed elevation
下载PDF
198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演变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伯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7,共9页
根据1984~2005年实测长江口水下地形图,采用数字地形模型技术,从河势变化、河床纵横向调整、河槽容积变化等方面,分析了198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河床演变.围垦缩窄工程(尤其是口门处的围垦)对北支河床演变影响很大,削弱了径流量,改变了... 根据1984~2005年实测长江口水下地形图,采用数字地形模型技术,从河势变化、河床纵横向调整、河槽容积变化等方面,分析了198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河床演变.围垦缩窄工程(尤其是口门处的围垦)对北支河床演变影响很大,削弱了径流量,改变了入流路线.北支主流线虽反复多变、滩槽变化频繁,但随着人工控导工程的实施,部分水域的主流线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北支已逐渐演变为涨潮流占优势的河道,河床总体演变以淤积萎缩为主,但其衰亡过程将经历较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河槽容积 河床断面变化 人类活动影响 长江口北支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河性演变 被引量:13
14
作者 谢凌峰 申其国 徐治中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3,共4页
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受大规模采沙影响,其河道特性发生的显著变化,基于实测资料,从网河区河道的河床演变、水沙条件、同流量水位变化、西江和北江分流分沙变化、河槽容积及河道行洪能力等方面分析了珠三角网河区河性的... 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受大规模采沙影响,其河道特性发生的显著变化,基于实测资料,从网河区河道的河床演变、水沙条件、同流量水位变化、西江和北江分流分沙变化、河槽容积及河道行洪能力等方面分析了珠三角网河区河性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河区河床下切严重,来流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大幅下降,同流量下水位下降明显,思贤滘对西江、北江的分水分沙有所调整,河槽容积增大,河道的行洪能力提高。随着规模取沙的减少,2005年后网河区河道进入新的平衡演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网河区 河性演变 河床演变 水沙条件 河道采沙 河槽容积 行洪能力
下载PDF
珠江采沙河段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赖永辉 谈广鸣 曹志先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4,共7页
论文通过引入适用于采沙河流的水沙数学控制方程组,确定了珠江河流采沙影响因子—采沙通量Fm,从而建立起珠江采沙河段水沙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可较好地对珠江采沙河道... 论文通过引入适用于采沙河流的水沙数学控制方程组,确定了珠江河流采沙影响因子—采沙通量Fm,从而建立起珠江采沙河段水沙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可较好地对珠江采沙河道的演变情况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沙 河床演变 同步影响 持续作用 河道冲淤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黄河头道拐断面河道冲淤变化及河床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卉 裴国霞 +1 位作者 郝拉柱 杨红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6-300,共5页
针对近年来黄河内蒙段防洪、防凌形势严峻,河槽萎缩日益加重等问题,分析了黄河内蒙段头道拐断面河床冲淤演变特征。通过同流量水位变化,分析该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发现:该河段在2008年以前呈微淤状态,在2008年以后呈冲刷趋势,并有"凹... 针对近年来黄河内蒙段防洪、防凌形势严峻,河槽萎缩日益加重等问题,分析了黄河内蒙段头道拐断面河床冲淤演变特征。通过同流量水位变化,分析该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发现:该河段在2008年以前呈微淤状态,在2008年以后呈冲刷趋势,并有"凹岸冲刷、凸岸淤积"的特点;依据头道拐水文站的水文资料及遥感数据影像的分析,分别以1987年头道拐河道横向水深变化及平面河势变化为基础分析了2006、2010、2014年头道拐河道的相应变化,发现在水流作用的影响下,弯曲河道凹岸的冲刷速度大于凸岸的淤积速度,河道形成旋涡回流。以上结果均是在水流条件及外界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的,水沙条件变化必将导致河道演变,研究水沙条件变化规律有利于充分认识河床演变规律,为今后解决防洪、防凌问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河流动力学 河床冲淤 黄河头道拐断面 同流量水位 平面河势变化 旋涡回流
下载PDF
分汊河道平衡水深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志林 高运 许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了研究分汊河道的河床演变与航道水深,本文基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得到分汊河道平衡水深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不同断面形态的分汊河道均具有适用性,汊道与单一河道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分流比的6/7次方。应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 为了研究分汊河道的河床演变与航道水深,本文基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得到分汊河道平衡水深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不同断面形态的分汊河道均具有适用性,汊道与单一河道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分流比的6/7次方。应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计算得出的落成洲分汊河段断面的平均水深与多年平均水深基本一致,表明了平衡水深理论的可靠性。对福姜沙和世业洲分汊河段工程前的最大通航水深计算,亦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工程后的预测结果显示工程整治效果明显,世业洲和福姜沙左汊河段均能满足12. 5 m通航水深的要求,但福北水道仍无法达到12. 5 m通航水深。平衡水深方法提供了一种除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外预测河床演变趋势,计算出航道能维持的平衡水深,丰富了航道整治理论的同时,也为二期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几何形态 平衡水深 分汊河道 河床演变 长江 航道整治 最大通航水深 汊道选择
下载PDF
马鞍山河段河势演变对河床及塌岸区影响
18
作者 刘胜华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7期335-338,共4页
马鞍山河段是典型微弯分汊型河道形态,其江心洲众多,左、右汊分流比波动大,深泓线左、右摆动,发育形成了多分汊型河道,对河床、河道内崩岸区影响较大,因此需定期对河道进行地形测量、水文测验、水文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充分掌握河床、... 马鞍山河段是典型微弯分汊型河道形态,其江心洲众多,左、右汊分流比波动大,深泓线左、右摆动,发育形成了多分汊型河道,对河床、河道内崩岸区影响较大,因此需定期对河道进行地形测量、水文测验、水文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充分掌握河床、河势动态变化情况及崩岸区的岸线稳定性,为河道管理提供决策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演变 河床演变 水文断面 崩岸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