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04
1
作者 汤孟平 周国模 +3 位作者 施拥军 陈永刚 吴亚琪 赵明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3-752,共10页
常绿阔叶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植被类型,研究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可正确认识优势种群在常绿阔叶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常绿阔叶林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典... 常绿阔叶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植被类型,研究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可正确认识优势种群在常绿阔叶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常绿阔叶林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典型常绿阔叶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100m×100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树木坐标。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群落优势种。采用Ripley’sK(d)函数分析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数随大小级的增大而增加,但优势树种的聚集程度却降低。常绿灌木连蕊茶(Camelliafraterna)在幼苗、幼树中占绝对优势。在中树和大树中,以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gracilis)、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和短尾柯(Lithocarpusbrevicaudatus)为主,形成多优势种结构特征。连蕊茶、细叶青冈和青冈具有较稳定的显著聚集分布特征。豹皮樟(Litseacoreanavar.sinensis)和短尾柯的分布格局波动较大。从整体上看,5个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都呈显著聚集分布特征。连蕊茶与细叶青冈、短尾柯、豹皮樟,以及细叶青冈与短尾柯、青冈与豹皮樟都有较强的物种空间依赖性。青冈和短尾柯相互独立生长,有显著负关联性。同科、属的细叶青冈和青冈也表现出显著负关联性。研究认为,种间关联关系具有传递性,可以从已知3个种的两对种间关联关系推出第三对种间关联关系。已知种间关联关系越显著,且尺度范围越宽,那么种间关联关系传递的稳定性也越高。结果认为,常绿阔叶树种是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优势种,优势种均呈显著聚集分布,多数优势种间有较强的种间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优势度 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 Ripley's K(d)函数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83
2
作者 何友军 王清奎 +1 位作者 汪思龙 于小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92-2296,共5页
研究了湖南会同红黄壤区杉木人工林和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和养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杉木人工林取代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和杉木连栽后,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土壤严重退化.在0~10cm土层内,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碳... 研究了湖南会同红黄壤区杉木人工林和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和养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杉木人工林取代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和杉木连栽后,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土壤严重退化.在0~10cm土层内,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为800.5和84.5mg·kg^-1,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1.90和1.03倍、第2代杉木林的2.16和1.27倍;在10~20cm土层内,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为475.4和63.3mg·kg^-1,分别是第1代杉木纯林的1.86、1.60倍和第2代杉木林的2.11和1.76倍.在0~10cm和10~20cm土层内,杉木人工林取代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栽植代数增加后,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降低,但差异并不显著.人工杉木林林分组成单一,其凋落物分解慢、归还养分数量少;炼山等造成的表土流失是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原因.土壤微生物碳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氮与土壤养分含量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林地土壤肥力指标 被引量:55
3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俞益武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分析了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均呈现出灌木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林的排序。灌木林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含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灌木林... 分析了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均呈现出灌木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林的排序。灌木林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含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灌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80 2 ,0 6 73 4 ,0 5 891 ,0 7485 和 0 5 4 1 8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5 6 ,0 6 0 6 3 ,0 70 47 ,0 471 4 ,0 445 5 ,0 4988 和 0 5 1 2 5 。土壤微生物量碳可以作为林地土壤肥力指标。图 1表 1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量碳 土壤养分 杉木林 常绿阔叶林 灌木林 林村 肥力指标 土壤评价
下载PDF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的群落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38
4
作者 丁圣彦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本文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采用固定样地法,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包括次生灌丛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林)的群落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明显增加,群落的外貌结构逐步形成并明显地... 本文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采用固定样地法,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包括次生灌丛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林)的群落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明显增加,群落的外貌结构逐步形成并明显地分化,为常绿阔叶林演替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前期 群落生态学特征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种子雨、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彭军 李旭光 +1 位作者 付永川 刘玉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种子雨、种子库的研究表明,建群种早期和晚期的种子雨无活力;种子偏早或偏晚成熟及大籽粒的树种,其种子雨被取食的比例大;种子雨、有活力种子雨、种子库三者的数量变化不一致;有活力种子雨量较大的栲、石... 对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种子雨、种子库的研究表明,建群种早期和晚期的种子雨无活力;种子偏早或偏晚成熟及大籽粒的树种,其种子雨被取食的比例大;种子雨、有活力种子雨、种子库三者的数量变化不一致;有活力种子雨量较大的栲、石栎、小叶青冈、扁刺栲、香桂等,其种子库密度在早期以近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元江栲、银木荷种子库小,存在时间短,翌年无一年生萌发苗;种子库数量动态、消减率动态决定于种子被取食的强度、种子衰老的速度以及种子对病菌、逆境的抗性和种子萌发的整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四面山 常绿阔叶林 种子雨 种子库 森林群落
下载PDF
不同混交度指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汤孟平 娄明华 +2 位作者 陈永刚 徐文兵 赵明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53,共8页
混交度是近年来提出的描述林分树种相互隔离程度的指数,包括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 但现有混交度的指数对空间结构单元的树种隔离关系表达不完整,存在不同混交结构具有相同混交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简单混交度、... 混交度是近年来提出的描述林分树种相互隔离程度的指数,包括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 但现有混交度的指数对空间结构单元的树种隔离关系表达不完整,存在不同混交结构具有相同混交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混交度。以天目山常绿阔叶林数据为例,采用基于 GIS 的 Voronoi 图分析方法对不同混交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物种空间状态和全混交度都是对简单混交度的改进,所以各混交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证明它们之间存在数学关系。全混交度增加考虑最近邻木相互之间的树种隔离关系,并引入生物多样性 Simpson 指数,可明显提高对不同混交结构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常绿阔叶林 混交度 全混交度 VORONOI图
下载PDF
亚热带林分土壤呼吸及其与土壤温湿度关系的模型模拟 被引量:46
7
作者 姜艳 王兵 +1 位作者 汪玉如 杨清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41-1648,共8页
利用Li-6400-09系统,对我国亚热带地区3种主要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杉木林和毛竹林)的土壤呼吸和土壤温、湿度进行了野外测定,并采用多种模型对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毛竹林、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的土壤呼吸... 利用Li-6400-09系统,对我国亚热带地区3种主要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杉木林和毛竹林)的土壤呼吸和土壤温、湿度进行了野外测定,并采用多种模型对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毛竹林、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的土壤呼吸碳通量分别为12.84、11.70和7.12tC.hm-2.a-1;3种林型土壤呼吸具有相似的时间变化格局,其日变化均在11:00—12:00达到峰值,1:00—3:00最小;季节变化中,7、8月达到峰值,12月和翌年1月最小;Van′tHoff模型和LloydandTaylor方程在描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时差异不大,但LloydandTaylor模拟得出的土壤呼吸值小于实测值;二次项模型和幂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土壤呼吸与含水量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只有杉木林二者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水热双因子模型比单因子模型能更有效地描述土壤呼吸对土壤温、湿度协同变化的响应特征;协方差分析消除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后,植被类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R2=0.541);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辐射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土壤呼吸变化,且空气温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杉木林 常绿阔叶林 土壤呼吸 模型
原文传递
粤北山地常绿阔叶林自然干扰后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动态 被引量:44
8
作者 区余端 苏志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637-5645,共9页
以粤北车八岭2008年受冰灾破坏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 hm2固定样地开展连续3a(2008—2010年)的群落调查,并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Hemispherical photography)获取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指标,分析灾后森林演替过程中冠层结构和林... 以粤北车八岭2008年受冰灾破坏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 hm2固定样地开展连续3a(2008—2010年)的群落调查,并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Hemispherical photography)获取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指标,分析灾后森林演替过程中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的动态。研究发现:1)灾后森林恢复过程中,样地林下光照(直射光、散射光和总光照)均随林冠开度的减少、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减少;2)从2008到2010年,各年度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的差异均极显著(P<0.0001),但年间差异程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3)灾后森林恢复前3a,林下直射光对林下总光照的贡献大于散射光,其时空波动性也大于散射光;4)林冠开度对冠层结构的反映程度比叶面积指数高,冠层结构对林下散射光的影响比对直射光大。灾后林木先是迅速生长然后生长速度缓慢下来并逐渐稳定,随森林逐渐郁闭林下光照也随之减少,其中林冠开度用于评价冠层结构动态的效果更佳,林下直射光比散射光的时空变化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冠层结构 林下光照 冰灾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1 位作者 李海静 白秀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3-699,共7页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候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 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候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 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⑴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⑵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 气象要素分析 森林小气候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的同期发生演替及其模型预测 被引量:27
10
作者 熊利民 钟章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9-53,共5页
同期发生演替是指在原生植被遭到破坏的地段,顶极植物种、演替系列种和演替先锋种一起侵入定居,先形成三者的混生林,再经过一系列的演替阶段而发展成顶极群落的过程。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缙云山存在比较典型的同期发生演替现象。通过研... 同期发生演替是指在原生植被遭到破坏的地段,顶极植物种、演替系列种和演替先锋种一起侵入定居,先形成三者的混生林,再经过一系列的演替阶段而发展成顶极群落的过程。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缙云山存在比较典型的同期发生演替现象。通过研究认为:同期发生演替其侵入样地的初期种是随机的,演替的历程也具随机性,但演替的终极阶段却是一致的。对缙云山两类由不同种类开始的同期发生演替用马尔可夫模型进行预测,发现将形成种类组成相似的常绿阔叶林,即演替是收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同期发生 演替 模型预测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朱锦懋 姜志林 +1 位作者 郑群瑞 蒋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1-16,共6页
分析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万木林计有维管束植物161科581属1205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49属112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4种,被子植物124科502属10... 分析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万木林计有维管束植物161科581属1205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49属112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4种,被子植物124科502属1079种。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科属种组成多样性均较高,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植物区系 万木林 自然保护区 福建
下载PDF
浙东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9
12
作者 许洺山 黄海侠 +5 位作者 史青茹 杨晓东 周刘丽 赵延涛 张晴晴 阎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7-866,共10页
研究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功能性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揭示植物对水分供给变化的响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该研究以浙江东部天童山、南山和双峰山的3个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为对象,旨在探索不同演替阶段常见植物的功能性状与森林群... 研究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功能性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揭示植物对水分供给变化的响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该研究以浙江东部天童山、南山和双峰山的3个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为对象,旨在探索不同演替阶段常见植物的功能性状与森林群落土壤含水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演替中后期的树木高度、树冠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大于演替前期植物;相反,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演替进程而降低。随森林演替,表层土壤(0–20 cm)的含水量显著增加,深层土壤(20–40 cm)含水量随演替进程增加但不显著。表层土壤含水量与树木高度、树冠面积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负相关;深层土壤含水量与树冠面积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负相关。树木高度、树冠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可解释土壤含水量随演替进程的变化趋势,而冠长比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土壤含水量 响应策略 演替系列 植物功能性状
原文传递
四川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玉成 缪世利 杜道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327-337,共11页
应用样带相邻格子法,分层测定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破坏后的次生演替系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面积曲线表明凡种丰富度(S)较大,则个体分布均匀度(J)较小;个体密度小的层或群落,多样性-最小面积较大。多度(A)或个体数(N)和丰富度的信息... 应用样带相邻格子法,分层测定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破坏后的次生演替系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面积曲线表明凡种丰富度(S)较大,则个体分布均匀度(J)较小;个体密度小的层或群落,多样性-最小面积较大。多度(A)或个体数(N)和丰富度的信息量(H)-面积曲线都比较平稳,而盖度(C)或胸径(D)与相应的均匀度(J)-面积曲线波动较大。研究表明,以重要值为植物单位计算相应的信息量可以反映群落信息量的真实特征,均匀度高的群落,多样性变异小,反之则大。演替期间,各层S稳定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建立初期J较高,H与S呈正相关,以后J下降,H却与J呈负相关,乔木层H始终与J呈正相关。演替系列群落草本植物特别是一年生植物表现在数量和作用上的减少与降低,乔木在数量上的增加和主导作用的加强。位于不同生境的顶极群落,多样性分异程度依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的顺序减少。文章还讨论了有关群落多样性测定和演替系列群落稳定性一多样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次生演替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广西黄冕林场次生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林 罗天祥 +5 位作者 邓坤枚 戴强 黄永 蒋正富 陶明友 曾开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29-2033,共5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 ,测定了广西黄冕林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 .阔叶林总生物量为 99 96t·hm-2 ,其中地上部分占 6 9 4 1% ,地下部分 (根系 )占30 5 9% .林分叶面积指数为 6 5 0 ...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 ,测定了广西黄冕林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 .阔叶林总生物量为 99 96t·hm-2 ,其中地上部分占 6 9 4 1% ,地下部分 (根系 )占30 5 9% .林分叶面积指数为 6 5 0 .全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为 2 4 6 5t·hm-2 ·年-1,其中地上部分占 4 4 5 4 % ,根系占 5 5 4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净第一性生产力 细根 叶寿命
下载PDF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研究(Ⅰ)群落结构及主要组成树种生物量特征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杨同辉 达良俊 +2 位作者 宋永昌 杨永川 王良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369,共7页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的永久样方中应用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并对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收获法直接测定了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木法间接测定了乔木层生物量,同时分析了该群落及其主要...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的永久样方中应用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并对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收获法直接测定了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木法间接测定了乔木层生物量,同时分析了该群落及其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群落优势种,它们与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共同构成了该群落的主要树种。群落生物量主要是由群落内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构成的,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其生物量主要分配在米槠和木荷上,各层生物量绝大多数由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构成,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为干>枝>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广州帽峰山林区空气负离子动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5
16
作者 徐猛 陈步峰 +4 位作者 粟娟 史欣 潘勇军 肖以华 周韶鉴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91-1897,共7页
采用定位连续观测方法,研究了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负离子含量近5年的年、季、月变化及不同天气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计量评价,分析了空气负离子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区不同观测区的负离... 采用定位连续观测方法,研究了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负离子含量近5年的年、季、月变化及不同天气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计量评价,分析了空气负离子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区不同观测区的负离子含量差异较大,山下瀑布空间负离子含量最高,平均水平达达21729ions·cm-3;林内负离子含量年间及月间变化不大,沟谷小溪和山中部瀑布空间由于人为干扰,负离子含量年动态呈现降低趋势,山下瀑布空间年负离子含量维持在20000ions·cm-3左右;负离子含量的季节差异显著,春夏季大于冬秋季,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空气质量评价系数CI的最低在2月份、最高在8月份。不同天气条件下负离子含量大小顺序为下雨>晴天>阴天。负离子含量与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气压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空气质量评价系数(CI) 定位研究 帽峰山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中亚热带石栎-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区系特征 被引量:36
17
作者 赵丽娟 项文化 +2 位作者 李家湘 邓湘雯 刘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7,共8页
利用1 hm2固定样地数据,分析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石栎-青冈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胸径≥1 cm的植物共38科55属73种,常绿种(50.68%)和落叶种(49.32%)所占的比例相当,没有大型木质藤本;壳斗科重要... 利用1 hm2固定样地数据,分析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石栎-青冈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胸径≥1 cm的植物共38科55属73种,常绿种(50.68%)和落叶种(49.32%)所占的比例相当,没有大型木质藤本;壳斗科重要值最大,达35.94,是群落的优势建群科;植物种数、个体数量、胸径级和高度级呈倒"J"型分布,表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分化明显,结构稳定,更新良好;该群落具有典型亚热带区系性质,与日本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属于东部典型常绿阔叶林的石栎-青冈群系组,起源应不迟于第三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地理成分 群落结构 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 群落起源
下载PDF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季节动态 被引量:35
18
作者 范跃新 杨玉盛 +4 位作者 杨智杰 谢锦升 陈光水 钟小剑 郭剑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51-5759,共9页
为探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碳吸存潜力,选取演替时间为15a(演替初期)、47a(演替中期)、110a(演替后期)3个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和微生物熵(SMQ)的季节变化。... 为探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碳吸存潜力,选取演替时间为15a(演替初期)、47a(演替中期)、110a(演替后期)3个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和微生物熵(SMQ)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演替中、后期不同土层的土壤SOC、MBC、DOC含量和SMQ均显著高于演替初期(P<0.05);与演替中期相比,演替后期土壤MBC、DOC含量有所降低,SOC含量和SMQ无显著差异。土壤SOC、MBC和DOC含量随土层加深而显著性降低(演替初、中期DOC除外),并随演替进行逐渐向腐殖质层富集。不同演替阶段MBC、DOC和SMQ均有显著季节变化,最低值出现在秋季,最高值随演替进程由冬季逐步转向夏季。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且土壤活性有机碳(MBC、DOC)和SMQ对土壤碳库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 微生物量碳 可溶性碳 微生物熵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广东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北光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36,共5页
研究了广东八宝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26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2.02~4.43之间;物种均... 研究了广东八宝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26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2.02~4.43之间;物种均匀度在0.51~0.96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06~0.24之间。八宝山的低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相近,其值为3.22~4.43。还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生境条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山 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优势种群动态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玉成 缪世利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6-35,共10页
本文用林木大小级分析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优势乔木种群密度动态。通过方差分析,用均方-区组图探讨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动态,研究了种群增长、分布格局与群落演替的关系。通过对演替期间优势种群大小级密度、结构、存活曲... 本文用林木大小级分析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优势乔木种群密度动态。通过方差分析,用均方-区组图探讨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动态,研究了种群增长、分布格局与群落演替的关系。通过对演替期间优势种群大小级密度、结构、存活曲线的分析,估计优势种群在演替系列群落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分为演替森林先锋种、顶极先锋种和顶极种。大小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白茅群丛只有Ⅰ、Ⅱ级苗木;马尾松林除Ⅴ级大树外,为一倒金字塔形;针阔混交林与银木荷林具完整等级的典型金字塔形,栲树林的金字塔不规则。种群分布格局随演替进程而变化,但主要表现为集群分布。以K值判断,顶极群落优势种群集聚度低于混交林。演替期间,种群个体格局规模增大。环境格局变化相应于分布格局而变化,如马尾松种群,规模增加强度下降,如银木荷,或规模强度都增加,如白毛新木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常绿阔叶林 次生演替 种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