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 被引量:43
1
作者 叶红 张廷斌 +4 位作者 易桂花 李景吉 别小娟 刘栋 罗琳玲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17-2134,共18页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具有独特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MODIS ET产品作为研究黄河源区地表蒸散发(ET)的数据源,结合黄河源区内部及周边18个气象站数据、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具有独特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MODIS ET产品作为研究黄河源区地表蒸散发(ET)的数据源,结合黄河源区内部及周边18个气象站数据、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黄河源区DEM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相对年际变化和相关分析法,研究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ET的变化规律,重点探讨了ET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多年ET区域分异规律明显,北部ET显著弱于中部和东南部,最强ET位于黄河源区的东南部,多年平均ET值为538.61 mm/a,距平相对变化显著,ET年际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平均趋势变化率为0.44 mm/a;(2)年内ET呈周期性单峰变化趋势,7月达到峰值;2000-2014年黄河源区多年四季ET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ET最强达到188.14 mm/a,春秋季次之,冬季ET最弱仅97.15 mm/a;(3)研究时段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ET大小表现为沼泽地>林地>草地>其他>裸地,整体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ET呈逐渐增加趋势;(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T与同期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降水对ET的影响强于气温;驱动分区结果显示黄河源区ET受气候因子驱动的地区主要表现为降水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蒸散发(et) 时空特征 气候因子 MODIS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辉东 关德新 +5 位作者 袁凤辉 王安志 金昌杰 吴家兵 李峥 井艳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8-488,共11页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利用科尔沁温带草甸草地碳水通量观测数据,对该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GPP)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对环境和生理因子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WUEGPP日变化呈...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利用科尔沁温带草甸草地碳水通量观测数据,对该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GPP)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对环境和生理因子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WUEGPP日变化呈下降-稳定-上升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后1—2 h,阴天条件下WUEGPP高于晴天,生长中期WUEGPP高于生长初期和末期;(2)总初级生产力、总蒸散和WUEGPP季节变化均呈夏季高、春秋低的形式,生长季平均值分别为0.57 mg m-2s-1、0.08 g m-2s-1和5.97 mg/g,最大值分别为1.49 mg m-2s-1、0.16 g m-2s1和13.62 mg/g;(3)总初级生产力与饱和差、气温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冠层导度呈对数曲线关系;总蒸散与气温呈二次曲线关系,与饱和差、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导度相关性均不显著;(4)WUEGPP与饱和差、气温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冠层导度呈对数曲线关系,饱和差、冠层导度和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0 k Pa、0.0015 m/s和4.2是控制WUEGPP增加的阈值;(5)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NEP)和净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NPP)季节变化规律与WUEGPP一致,均值分别为3.47和5.4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总初级生产力 蒸散发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蒸散发及地表温度对LUCC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朝顺 高志强 高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F0004,共9页
探讨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LUCC)对地表温度(LST)和计算蒸散发(ET)的影响,进而了解LUCC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利用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解译获取山东省垦利县1987年和2000年的LUCC信息,并利用单窗算法和SEBAL模型分别反演LST,ET。... 探讨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LUCC)对地表温度(LST)和计算蒸散发(ET)的影响,进而了解LUCC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利用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解译获取山东省垦利县1987年和2000年的LUCC信息,并利用单窗算法和SEBAL模型分别反演LST,ET。研究发现: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1987到2000年13年间山东省垦利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极为显著,变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6.12%;土地利用/覆盖的特点基本控制了研究区域的LST和ET的区域分布特点,滨海滩涂、沼泽地、水体的LST值低,而ET值高;建设用地和盐碱地的LST值高,ET值低。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下的各LST和ET基本都表现为单峰型变化。1987年和2000年LST的频率分布特征大体一致,但2000年的各地类LST的分布范围比1987年的LST分布范围变宽。ET的分布变化没有呈现出这个特征,2000年各类型的日ET量都大于1987年的日ET量,两个时期都表现为水体的ET最大,农田次之,建设用地的ET最小。且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下ET和LST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地表温度(LST) 蒸散发(et) 陆地卫星TM/etM+
下载PDF
华北平原灌溉农田的土壤水量平衡和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28
4
作者 姜杰 张永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5,共5页
华北平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通过一维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耗水量和土壤水分深层渗漏的变化,并分析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季地... 华北平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通过一维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耗水量和土壤水分深层渗漏的变化,并分析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季地下水的采补差额超过了200mm,某生育期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返青期、拔节期或灌浆期)能明显减少冬小麦的耗水量,但没有明显减少作物的产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灌溉是可行的,但仍不能达到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维持可持续的地下水灌溉开采,应减少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低耗水经济作物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灌溉农田 土壤水量平衡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黄葵 卢毅敏 +3 位作者 魏征 陈鹤 张宝忠 马文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88-1902,共15页
蒸散发(ET)是水文能量循环和气候系统的关键环节,研究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清流域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MOD16/ET数据集定量分析了海河流域2000-2014年ET的时空变化特... 蒸散发(ET)是水文能量循环和气候系统的关键环节,研究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清流域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MOD16/ET数据集定量分析了海河流域2000-2014年ET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时序气温降水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定量探索了ET与气候因子的驱动力关系。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2000-2014年ET表现为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北部和南部高、西北部和中东部低的分布特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多年ET呈林地>草地>耕地>其他类型的特征;②2000-2014年海河流域年均ET波动范围为371.96~441.29 mm/a,多年ET的均值为398.69 mm/a,平均相对变化率为-0.41%,整体呈下降趋势;③多年月ET与气温和降水均呈单峰型周期性变化趋势,年内月ET呈单峰变化趋势;④春秋两季的ET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他季节,ET与气温和降水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17和0.37,表明降水对于ET的响应程度强于气温;⑤驱动分区结果表明海河流域ET受气候因子驱动的主要类型是降水驱动型和降水、气温共同驱动型;⑥海河流域耕地ET变化气候因子驱动模式主要是降水、气温共同驱动型;林地、草地的驱动模式主要气温驱动型和降水驱动型,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模式主要是受其他因素驱动。该研究将对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区域气候调节起到科学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et)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 气温 降水 海河流域 MOD16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数据的甘南草原区域蒸散发量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军 刘春雨 +2 位作者 潘竟虎 刘英英 杨东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1-346,共6页
针对甘南草原生态系统水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及草原退化的形势,本研究采用理论基础坚实、区域应用限制小、反演陆面蒸散发量较为合理准确的SEBS(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应用于反演甘南... 针对甘南草原生态系统水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及草原退化的形势,本研究采用理论基础坚实、区域应用限制小、反演陆面蒸散发量较为合理准确的SEBS(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应用于反演甘南草原区域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并对甘南草原区域7月份的日均ET进行了反演,分析了2000年和2009年间该区域ET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发展变化。同时,采用图像剖面线分形的方法描述研究区遥感ET的局部以及微观的结构特征,了解遥感ET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该区域日均ET总体上是减少的,其中一些区域变化幅度较大,减少了50%左右;其中,在地表水含量丰富的吉木都塘草原风景区和桑科草原风景区以及西库乎鹿场附近的黄河支流、尕海自然保护区、科才苦河、白龙江、拱坝河及洮河的水体周围,ET量才有7.00mm左右,主要与该区域水资源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甘南草原 蒸散发(et) 时空格局 SEBS模型
原文传递
渭河流域植被WUE遥感估算及其时空特征 被引量:24
7
作者 位贺杰 张艳芳 +2 位作者 董孝斌 鲁纳川 王雪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5-1288,共14页
论文基于估算NPP的CASA模型和估算ET的三角形模型对水分限制因子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由NPP子模型和ET子模型组成的WUE遥感估算模型,以2010年相关MODIS影像和气象参量为数据源,实现了渭河流域WUE的估算,并对WUE的时空特征及其与... 论文基于估算NPP的CASA模型和估算ET的三角形模型对水分限制因子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由NPP子模型和ET子模型组成的WUE遥感估算模型,以2010年相关MODIS影像和气象参量为数据源,实现了渭河流域WUE的估算,并对WUE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年内气温、降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WUE模拟结果与通量观测数据以及生态系统模型模拟结果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各模型模拟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WUE定义、模拟区域、使用数据源以及使用植被覆盖分类底图等存在差异有关;2)渭河流域WUE年内分布呈现微"双峰"型格局,以8月最高,春、夏、秋、冬四季WUE分别为0.57、1.05、0.66、0.12 g C·m-2·mm-1,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征;3)渭河流域WUE空间分布呈现子午岭、黄龙山、六盘山以及秦岭北坡等林区高,西安市建成区、子流域上游低植被覆盖区以及局部旱作农业区低的分异特征;4)渭河流域尺度上,WUE随年内气温和降雨的变化均呈现5阶段的变化特征,但变化形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生产效率(WUE) 净初级生产力(NPP) 蒸散发(et) 渭河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能量平衡的关川河流域蒸散发的遥感反演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守波 赵传燕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6年第6期521-526,共6页
蒸散发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遥感技术为区域陆面水分蒸散发量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使用TM数据和能量平衡模式估算流域蒸散发,并给出了各个参量的遥感获取方法,解决了由瞬时遥感数据估算全天蒸散发的问题。通过对关川河流域日蒸散发... 蒸散发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遥感技术为区域陆面水分蒸散发量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使用TM数据和能量平衡模式估算流域蒸散发,并给出了各个参量的遥感获取方法,解决了由瞬时遥感数据估算全天蒸散发的问题。通过对关川河流域日蒸散发的模拟,分析了该流域蒸散发的分布规律,对陆面过程研究有一定的支持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能量平衡 关川河流域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旱稻农田蒸散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5
9
作者 崔晓军 薛昌颖 +4 位作者 杨晓光 杨婕 张秋平 王化琪 B.A.M.Bouman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共6页
该文通过2001~2004年4年北京地区旱稻田间试验,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法计算了旱稻农田蒸散量,用微型棵间蒸渗仪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农田土壤棵间蒸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旱稻生长期间的农田蒸散特征、土壤棵间蒸发特征和... 该文通过2001~2004年4年北京地区旱稻田间试验,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法计算了旱稻农田蒸散量,用微型棵间蒸渗仪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农田土壤棵间蒸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旱稻生长期间的农田蒸散特征、土壤棵间蒸发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旱稻出苗~成熟的农田蒸散量为574~630mm,年际间略有波动;日蒸散强度孕穗~抽穗期最高,平均为9.8mm/d,该阶段为旱稻需水关键期;在出苗~拔节期间土壤棵间蒸发量占农田蒸散量比例最大,在此生育阶段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土壤蒸发无效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限量灌溉处理中以前期适当胁迫,后期充分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农田蒸散量 土壤棵间蒸发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补充灌溉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永青 李建明 +2 位作者 邹志荣 张福星 杜磊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9-172,共4页
采用营养钵称质量的方法,研究补充80%、100%、120%蒸发量的不同灌溉量对番茄幼苗形态、干物质积累、水分生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按植株蒸腾蒸发量的100%补充灌溉,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达最大值,且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大,壮苗指数... 采用营养钵称质量的方法,研究补充80%、100%、120%蒸发量的不同灌溉量对番茄幼苗形态、干物质积累、水分生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按植株蒸腾蒸发量的100%补充灌溉,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达最大值,且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大,壮苗指数显著提高。因此认为番茄苗期最佳补充灌溉量为植株蒸腾蒸发量的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补充灌溉量 蒸腾蒸发量(et0) 生长
下载PDF
CO_2浓度和氮素水平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伏生 康绍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5-840,共6页
试验设 35 0和 70 0μm ol m ol- 1 2种 CO2 浓度水平和 0、 5 0、 10 0、 15 0、 2 0 0 m g N kg- 1 土 5种 N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 ,CO2 浓度增加对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 cv. Dingxi No.86 5 4)地上部干物重、蒸散量 (ET)和... 试验设 35 0和 70 0μm ol m ol- 1 2种 CO2 浓度水平和 0、 5 0、 10 0、 15 0、 2 0 0 m g N kg- 1 土 5种 N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 ,CO2 浓度增加对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 cv. Dingxi No.86 5 4)地上部干物重、蒸散量 (ET)和冠层水分利用效率 (WU E)影响均决定于土壤氮素水平。高氮处理地上部干物重和冠层 WUE明显增加 ,而 ET值减少不明显 ;低氮处理 ET值明显降低 ,但地上部干物重和冠层 WU E增加不明显。 CO2 浓度增高 ,根干物重和根冠比并不明显增加 ,相反不施氮处理根干物重略有降低 ,而根冠比明显下降。此外 ,氮肥施用对春小麦冠层 WU E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氮肥用量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二氧化碳浓度 作物蒸散量
下载PDF
基于LPJ模型的中亚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蒸散模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建财 张丽 +2 位作者 郑艺 田向军 周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1-1729,共9页
中亚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以草地和耕地为主的植被类型极易受到水资源短缺和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极易恶化,故分析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蒸散(ET)变化特征及对气候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P... 中亚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以草地和耕地为主的植被类型极易受到水资源短缺和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极易恶化,故分析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蒸散(ET)变化特征及对气候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PJ模型模拟中亚地区1982-2012年NPP和ET,并分析其在中亚潜在植被类型中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NPP和ET的高低值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林地、草林地混合区以及耕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植被稀少的荒漠周边区域和哈萨克中部草地区;2)NPP总量和ET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NPP年度变化范围在469.59-1 130.26 Tg C·a-1,年均值为737.24 Tg C·a-1(185.57 g C·m-2·a-1),ET范围在695.53-1 047.69 km3·a-1,年均值为850.46 km3·a-1(214.07 mm·a-1);3)影响中亚地区植被NPP和ET变化的气候因子主要为降水,温度影响相对较弱;4)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植被生产力增长较快,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新疆较为稳定,土库曼斯坦植被生产力出现下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J模型 中亚 净初级生产力(NPP) 蒸散(et)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区域蒸散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金晓媚 郭任宏 夏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3,共6页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内陆盆地之一。盆地内大面积由荒漠覆盖,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基于MODIS遥感数据,应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对柴达木盆地及8个水资源区2001~2011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内陆盆地之一。盆地内大面积由荒漠覆盖,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基于MODIS遥感数据,应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对柴达木盆地及8个水资源区2001~2011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1年间的年蒸散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由2001年的72.73mm增加到2011年的182.34mm。盆地8个水资源区的区域蒸散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都兰河希赛区、柴达木河都兰区、格尔木区、巴音河德令哈区、哈尔腾河苏干湖区、鱼卡河大小柴旦区、那棱格勒河乌图美仁区、茫崖冷湖区;盆地气象站实测的蒸发量值与实际蒸散量值的换算系数为0.12。区域蒸散量与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区域蒸散量随着地表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表面能量平衡原理 MODIS 植被覆盖率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Radial profile of sap flow velocity in mature Xinjiang poplar(Populus alba L. var. pyramidalis) 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0
14
作者 HongZhong DANG TianShan ZHA +2 位作者 JinSong ZHANG Wei LI ShiZeng LI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612-627,共16页
Estimation of the transpiration rate for a tree is generally based on sap flow measurements within the hydro-active stem xylem. In this study, radial variation of sap flow velocity(Js) was investigated at five depth... Estimation of the transpiration rate for a tree is generally based on sap flow measurements within the hydro-active stem xylem. In this study, radial variation of sap flow velocity(Js) was investigated at five depths of the xylem(1, 2, 3, 5 and 8 cm under the cambium) in three mature Xinjiang poplar(Populus alba L. var. pyramidalis) trees grown at the Gansu Minqin National Studies Station for Desert Steppe Ecosystem from May to October 2011.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 of various lengths manufactured according to the Granier's design were installed into each tree for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of the radial patterns of Js through the xylem. The radial patterns were found to fit the four-parameter GaussAmp equation. The peak Js was about 27.02±0.95 kg/(dm2?d) at approximately 3 to 5 cm deep from the cambium of the three trees,and the lowest Js appeared at 1 cm deep in most of the time.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total sap flow in Xinjiang poplar occurred within one-third of the xylem from its outer radius, whereas 90% of the total sap flow occurred within two-fifth of the xylem. In addition, the innermost point of the xylem(at 8-cm depth), which appeared as the penultimate sap flow in most cas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as hydro-active with Js,8 of 7.55±3.83 kg/(dm2?d). The radial pattern of Js was found to be steeper in midday than in other time of the day, and steeper diurnal fluctuations were recorded in June, July and August(the mid-growing season). Maximum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owest Js(Js,1 or Js,8) and the highest Js(Js,3 or Js,5) from May through October were 12.41, 17.35, 16.30, 18.52, 12.60 and 16.04 g/(cm2?h), respectively. The time-dependent changes of Js along the radial profile(except at 1-cm depth) we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 Due to significant radial variability of Js, the mean daily sap flow at the whole-tree level could be over-estimated by up to 29.69% when only a single probe at depth of 2 cm was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 flow radial pattern 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 Granier method
下载PDF
绿色屋面对雨水径流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珊 周永潮 张仪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5-852,895,共9页
为了评估杭州地区绿色屋面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提出基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7个绿色屋面装置和1个非绿色屋面装置,一年内连续监测降雨、屋面的径流流量特征以及屋面的水分蒸腾量(2016年2月-2017年3月).根据土... 为了评估杭州地区绿色屋面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提出基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7个绿色屋面装置和1个非绿色屋面装置,一年内连续监测降雨、屋面的径流流量特征以及屋面的水分蒸腾量(2016年2月-2017年3月).根据土壤水分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分段进行绿色屋面截留率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非绿色屋面,绿色屋面能够有效减少屋面径流量,截留率均值高达53%~62%,径流峰值平均削减50%,延迟8min.绿色屋面的截留效果不仅受屋面坡度、基质和是否栽种植物的影响,还与降雨深度、前期干燥天数(ADWP)显著相关.分段回归分析大大提高了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面 截留率 峰值延迟 峰值削减率 土壤水分蒸腾量(et)
下载PDF
应用遥感监测ET技术实现北京市农业用水的可持续管理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明罡 庞治国 李黔湘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地表蒸腾蒸发值(ET)是北京市农业用水最主要的消耗量,利用遥感技术监测ET值不仅可以制定合理的区域灌溉用水定额,提高地表与地下水的监测与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对农业用水效率、灌溉管理、节水效果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同时可为政府部门进... 地表蒸腾蒸发值(ET)是北京市农业用水最主要的消耗量,利用遥感技术监测ET值不仅可以制定合理的区域灌溉用水定额,提高地表与地下水的监测与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对农业用水效率、灌溉管理、节水效果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同时可为政府部门进行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et 农业用水 管理 北京市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d changes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arid Central Asia and Xinjiang of China 被引量:8
17
作者 Xi CHEN BaiLian LI +2 位作者 Qin LI JunLi LI Saparnov ABDULL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Accurate inversion of land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ET) in arid are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global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expl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ecological response... Accurate inversion of land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ET) in arid are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global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expl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ecological response of water resources. It is also important in the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regional water cycle and water balance, as well as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study, based on model validation analysis at varied scales in fiw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China's Xinjiang, developed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for ET inversion in arid lands. The actual ET during growing seasons of the study area was defined, and the changes in water participating in evaporation in regional water cycle were then e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e simulation error of SEBS (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 model under cloud amount consideration was 1.34% at 30-m spatial scale, 2.75% at 1-km spatial scale and 6,37% at 4-kin spatial scale. ET inversion for 1980-2007 applying SEBS model in the study area indicates: (1) the evaporation depth (May-September) by land types descends in the order of waters (660.24 ram) 〉 cultivated land (464.66 mm) 〉 woodland (388.44 mm) 〉 urbanized land (168.16 mm) 〉 grassland (160.48 mm) 〉 unused land (83.08 mm); and (2) ET during the 2005 growing season i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 was 2,168.68x108 m3 (with an evaporation/precipitation ratio of 1.05) and 9,741.03x108 m3 (with an evaporation/precipitation ratio of 1.4),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unveile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rules of ET process in arid area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water cycle and water balance in similar 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transpiration et arid areas SEBS model remote sensing Central Asia Xinjiang of China
下载PDF
利用区域遥感ET分析山东省地表水分盈亏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朝顺 施润和 +1 位作者 高炜 高志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38-1948,共11页
论文利用MODIS遥感数据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基于SEBAL模型定量反演了山东省区域地表蒸散量(Evaportranspirations,ET),并利用站点Lysimeter实测ET资料与经联合国粮农组织修正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对遥感反演的ET进行验证,... 论文利用MODIS遥感数据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基于SEBAL模型定量反演了山东省区域地表蒸散量(Evaportranspirations,ET),并利用站点Lysimeter实测ET资料与经联合国粮农组织修正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对遥感反演的ET进行验证,获得了较高的精度,日模拟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1.34%,相关系数为0.872,一致性指数达0.917。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站点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下2005年和2006年逐月与季节的水分盈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年3—11月期间山东省总的实际蒸散量平均为637.45 mm,降水量为639.61 mm,降水量基本满足ET消耗;而2006年同期蒸散量为578.48 mm,但降水量仅为443.98 mm,水分亏损量为134.50 mm。春秋季节水分亏缺严重,旱情发生的几率较高;夏季水分亏损量相对较小,降水量满足地表蒸散耗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SEBAL模型 Penman—Monteith方程 水分盈亏
原文传递
锡林郭勒草原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模型及干旱监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巧凤 刘桂香 +2 位作者 于红博 玉山 包玉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共11页
土壤含水量是农牧业干旱监测系统的重要因子,对草原植被的生长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IS MOD16A2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月产品数据及测墒站实测土壤含水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蒸散发... 土壤含水量是农牧业干旱监测系统的重要因子,对草原植被的生长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IS MOD16A2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月产品数据及测墒站实测土壤含水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蒸散发亏缺指数(evapotranspiration deficit index,ETDI)的土壤体积含水量(soil volumetric moisture,SVM)反演模型SVM=-48.851×ETDI+54.669,该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3.27%,达到了区域土壤含水量快速反演的应用水平。基于国家标准确定该模型的干旱等级阈值,分析近15年(2000-2014年)锡林郭勒草原的干旱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草甸草原的土壤含水量在14%上下波动,基本为无旱,只有2007和2009年发生轻旱;典型草原、沙地植被和总体的土壤含水量在11%上下波动,基本为轻旱,只有2007和2009年发生中旱;荒漠草原的土壤含水量在8%上下波动,基本为重旱等级,只有2002、2003和2012年为中旱。近15年锡林郭勒草原平均约66%的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无旱和重旱面积呈增加趋势,轻旱和中旱面积呈减少趋势,但变化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草原 土壤体积含水量 干旱监测 蒸散发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土壤湿度的遥感反演及对蒸散发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凯霖 金晓媚 +2 位作者 郭任宏 魏善蓉 梁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4-841,共8页
土壤水分是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与纽带,蒸散是该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土壤含水量对蒸散的影响对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数据和GLDA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法对G... 土壤水分是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与纽带,蒸散是该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土壤含水量对蒸散的影响对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数据和GLDA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法对GLDAS地表0-10 cm土壤湿度数据降尺度处理,估算柴达木盆地平原区2014年间6—9月的月均土壤湿度,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利用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对平原区9个子流域的日均蒸散量进行计算,分析了土壤湿度与日均蒸散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表观热惯量(ATI)与GLDAS地表0-10 cm土壤含水量数据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R2整体在0.7以上;利用ATI对GLDAS数据降尺度处理,得到的土壤含水量与NDVI和实测土壤湿度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4和0.791,因此使用ATI法对GLDAS土壤含水量数据降尺度反演柴达木盆地平原区土壤湿度是可靠的。平原区日蒸散量与土壤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整体在0.96以上,在影响蒸散的各考虑因素中,土壤湿度对蒸散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蒸散发 表观热惯量法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 MODIS GLDAS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