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流域蒸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14
1
作者 郭军 任国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672,共7页
利用研究区1956-2000年117个气象台站的小型蒸发皿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淮海流域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本区蒸发量减少十分显著,其变化速率一般在-50 mm/10a,平原地区最大变化速率达到-80mm/10a以上。蒸发量下... 利用研究区1956-2000年117个气象台站的小型蒸发皿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淮海流域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本区蒸发量减少十分显著,其变化速率一般在-50 mm/10a,平原地区最大变化速率达到-80mm/10a以上。蒸发量下降最明显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其中春季减少最大区域主要在海河流域的东南部和黄河下游,而夏季的减少主要在淮河流域。造成蒸发量减少的直接气候原因可能是日照时数及太阳辐射的减少,平均风速和气温日较差的降低可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 气候变化 黄淮海流域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不同遮荫水平对茶树光合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9
2
作者 肖润林 王久荣 +3 位作者 单武雄 黎星辉 宋同清 汤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11,共6页
试验研究了夏秋季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光合作用特性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对照茶园相比,3种遮光率遮荫处理茶园夏秋季气温、叶面温度、地面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土壤水分... 试验研究了夏秋季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光合作用特性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对照茶园相比,3种遮光率遮荫处理茶园夏秋季气温、叶面温度、地面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土壤水分含量、茶园空气湿度明显提高。遮荫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且遮光率越高,效果越明显。与对照茶园比较,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增加了365%、283%和68%;茶叶新梢的叶绿素a含量增加了57.5%、29.3%和15.9%,叶绿素总量增加了52.2%、29.2%和14.3%;茶叶氨基酸含量增加了68.6%、33.5%和2.16%;茶叶茶多酚含量降低了15.3%、12.5%和5.4%。80%遮光率处理1芽2叶新梢制作的茶叶酚氨比达到名优绿茶标准,61%遮光率和37%遮光率处理的茶叶酚氨比也均达到高档绿茶标准,茶叶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遮荫 空气温湿度 茶叶表面温度 土壤水分 光合环境与特征 蒸腾特征 茶叶生化成分
下载PDF
不同物性液滴在低温烟气中的蒸发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冉景煜 张志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62-68,共7页
建立了液滴在低温烟气中运动和蒸发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值研究不同物性液滴在有相对速度及相对温度的烟气环境中的蒸发特性,获得了液滴温度、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液滴直径、速度和烟气速度对蒸发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 建立了液滴在低温烟气中运动和蒸发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值研究不同物性液滴在有相对速度及相对温度的烟气环境中的蒸发特性,获得了液滴温度、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液滴直径、速度和烟气速度对蒸发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双组分水溶液液滴与单组分水液滴在蒸发过程中温度变化不同而直径变化相同,纯水液滴蒸发最快,其次是酸溶液液滴和盐溶液液滴,碱溶液液滴蒸发最慢。在研究的温度及速度范围内,不同物性液滴直径随时间变化都呈指数递减规律。研究结果还表明,液滴粒径越小,随气相运动的能力越强,液滴初速度对完全蒸发时间影响越小。烟气速度和液滴初速度的改变对液滴蒸发速度的影响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特性 液滴 不同物性 低温烟气
下载PDF
石家庄市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韩军彩 张秉祥 +1 位作者 高祺 岳艳霞 《干旱气象》 2009年第4期340-345,共6页
采用累积距平曲线、线性倾向估计法和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近37 a来石家庄市蒸发皿蒸发量及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年蒸发量减少趋势显著,4季中,春季蒸发量的减少速率最大,其次为夏季和秋季,冬季减少速率最小,年蒸发量... 采用累积距平曲线、线性倾向估计法和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近37 a来石家庄市蒸发皿蒸发量及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年蒸发量减少趋势显著,4季中,春季蒸发量的减少速率最大,其次为夏季和秋季,冬季减少速率最小,年蒸发量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春季和夏季。全年和4季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日较差、平均风速和平均地表温度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负相关。石家庄市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减小,其次是平均风速和平均地表温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影响因子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废水液滴在低温烟气中的蒸发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志荣 冉景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48-2053,共6页
建立了液滴在低温低速烟气中运动和蒸发的数学模型,数值研究了液滴在不同的烟气速度和烟气温度环境中的蒸发特性,获得了液滴速度、温度和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烟气速度和温度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相速度越大,液... 建立了液滴在低温低速烟气中运动和蒸发的数学模型,数值研究了液滴在不同的烟气速度和烟气温度环境中的蒸发特性,获得了液滴速度、温度和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烟气速度和温度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相速度越大,液滴初速度对液滴运动速度的影响越小,液滴速度越容易达到烟气速度。对于初始直径和速度一定的液滴,气液初始相对速度越大,液滴达到临界蒸发温度所需的时间越短,完全蒸发时间也越短。在文中研究的烟气速度范围内,整体上气相速度的改变对液滴完全蒸发时间的影响很小。气相温度的改变对液滴达到临界蒸发温度的时间以及完全蒸发时间的影响很大。烟气从较高温度和较低温度分别下降相同幅度的温度时,液滴在烟气中的完全蒸发时间按不同的倍数在增加,烟气温度越低,液滴完全蒸发时间增加的越多。对于文中研究的液滴,无量纲完全蒸发时间随烟气温度变化呈指数递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蒸发特性 低温烟气
原文传递
东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谢平 陈晓宏 +1 位作者 王兆礼 刘丙军 《热带地理》 2008年第4期306-310,共5页
分析了东江流域1961-2003年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子的趋势变化和突变变化,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年蒸发量减少趋势显著,一年中,春季、前汛期、后汛期的蒸发量减少趋势显著,秋季蒸发量减少,但不显著;年蒸发量的突变发生在1981年;秋香江口... 分析了东江流域1961-2003年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子的趋势变化和突变变化,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年蒸发量减少趋势显著,一年中,春季、前汛期、后汛期的蒸发量减少趋势显著,秋季蒸发量减少,但不显著;年蒸发量的突变发生在1981年;秋香江口以下和东江三角洲的年蒸发量减少趋势显著,秋香江口以上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全年和各季的蒸发皿蒸发量与日照时数、温度、风速的偏相关系数为正,与相对湿度的为负;日照时数、风速显著减少,突变分别发生在1981年和1982年;气温显著增加,突变发生在1987年;相对湿度显著减少,突变发生在1986年;蒸发皿蒸发量出现减少趋势的原因主要是日照时数的减少,其次是风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影响因子 变化特征 东江流域
下载PDF
不同类型界面液滴蒸发特性与农药利用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召路 曹冲 +4 位作者 曹立冬 郑丽 马超 李凤敏 黄啟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7,共9页
农药液滴在靶标植物叶片表面的蒸发是农药对靶沉积后的重要过程,也是影响农药利用率和对有害生物防控效果的关键。液滴蒸发过程存在多种模式:接触半径恒定的CCR(Constant contact radius)模式、接触角恒定的CCA(Constant contact angle... 农药液滴在靶标植物叶片表面的蒸发是农药对靶沉积后的重要过程,也是影响农药利用率和对有害生物防控效果的关键。液滴蒸发过程存在多种模式:接触半径恒定的CCR(Constant contact radius)模式、接触角恒定的CCA(Constant contact angle)模式以及混合模式(Mixed mode)等,不同蒸发模式下液滴的形态变化及蒸发时间均有一定差异。文章综述了液滴在光滑固体界面、人工修饰后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粗糙界面以及不同植物界面上的蒸发动力学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在光滑固体界面上,液滴蒸发速率随蒸发时间呈线性变化趋势;在不同微观结构修饰后的粗糙界面上,液滴蒸发速率和蒸发模式受固体表面特性的影响;在不同植物界面上,叶片表面的微观结构与组分特性是影响农药液滴在叶片上沉积、持留、铺展及药液渗透过程的重要因素,富含蜡质层以及微纳米结构的叶片,一般不易被农药液滴润湿,液滴铺展面积小,蒸发相对较慢。通过加深对靶标植物叶片表面农药液滴蒸发行为的认知,可以根据有害生物为害特性与有效防控剂量需求,合理调控农药液滴在靶标植物叶面的蒸发时间,同时可为指导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合理应用及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液滴 蒸发 植物叶片 表面特性 农药利用率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陇中旱作农田水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彭正凯 李玲玲 +5 位作者 谢军红 康彩睿 ESSEL Eunice 王进斌 頡健辉 沈吉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022-4028,共7页
陇中旱农区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而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依托2001年建立在陇中旱农区的长期不同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试验共设6个处... 陇中旱农区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而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依托2001年建立在陇中旱农区的长期不同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传统耕作+覆膜(TP)、免耕覆膜(NTP),春小麦和豌豆年间轮作.结果表明:与T处理相比,NTS处理的小麦地和豌豆地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总孔隙度显著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降低了豌豆地0~5 cm土壤渗吸率,NTS处理渗吸率比T处理降低56.2%.保护性耕作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无论小麦地和豌豆地,NTS均比T处理显著提高了饱和导水率,增幅为52.8%~107.1%.保护性耕作显著降低了作物生育期棵间蒸发量,NTP、TP、NTS比T处理降低了14.4%~50.8%,并减弱了雨后土壤蒸发.保护性耕作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NTS、TP、NTP的产量比传统耕作提高了9.5%~62.8%,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耕作提高了0.4%~50.9%.因此,在陇中旱农区,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容重 土壤总孔隙度 土壤渗吸率 饱和导水率 蒸发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烟道喷射蒸发的脱硫废水处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郑郝 郑成航 +4 位作者 杨正大 李响 翁卫国 周灿 高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476-4483,共8页
针对脱硫废水在烟道内的喷射过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烟气性质与操作参数对废水蒸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液滴蒸发时间逐渐降低,完全蒸干距离缩短;当烟气流速增加,蒸发时间逐渐减小,但完全... 针对脱硫废水在烟道内的喷射过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烟气性质与操作参数对废水蒸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液滴蒸发时间逐渐降低,完全蒸干距离缩短;当烟气流速增加,蒸发时间逐渐减小,但完全蒸干距离先减少后增加,流速为5m/s时,废水液滴的完全蒸干距离最近;随着液滴粒径的增加,液滴的完全蒸发时间明显变长,流场内相对低温区域范围扩大;当喷射速度由20m/s升高至60m/s过程中蒸发时间由约0.21s下降至0.16s,但随烟气流速增加,其减少蒸发时间的作用减弱.该模拟结果可以为废水烟道喷射技术的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优化设计方案和运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烟道喷射 数值模拟 蒸发特性
下载PDF
珠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兆礼 覃杰香 陈晓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3-77,共5页
为探讨珠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利用1960-2001年65个气象站的小型蒸发皿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完全相关系数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42a来整个... 为探讨珠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利用1960-2001年65个气象站的小型蒸发皿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完全相关系数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42a来整个珠江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79mm/a。四季中,夏季(6-8月)与秋季(9-11月)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12月-次年2月)和春季(3-5月)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春季下降最为显著;就各月份而言,除6、11、12月3个月份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外,其余9个月份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性,全流域仅有少数区域显示为增加趋势,其他大部分地区均以显著减少为主,减少速率最大的区域集中在西江中游、北江与东江下游。珠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少主要是由热力因子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动力因子平均风速的减少引起的,该结果可以为流域气候变化及水文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GIS 相关法 特征 珠江流域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近20年水面蒸发量分布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祎 刘杨 张释今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6,共7页
水面蒸发是三峡水库水体水量损失的主要部分,是研究水库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收集了三峡水库沿线7个气象局近20年的水面蒸发量观测资料,通过整理和合理性检验后,对三峡水库水体的水面蒸发量以及蒸发能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 水面蒸发是三峡水库水体水量损失的主要部分,是研究水库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收集了三峡水库沿线7个气象局近20年的水面蒸发量观测资料,通过整理和合理性检验后,对三峡水库水体的水面蒸发量以及蒸发能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成果表明:各观测站水面蒸发量逐月变化规律均一致;水面蒸发量逐年变化呈波动性,年蒸发量在变化过程中有显著下降的趋势。空间变化特征是月水面蒸发量由上游至下游呈现多个峰值和谷值的变化;年蒸发量是库区上游站点年蒸发量偏小,沿程变化从上游沙坪坝到下游巫山逐渐增大,然后从巫山到下游巴东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面蒸发量 特性分析 长江
下载PDF
单液氮液滴在气流中的蒸发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阮一逍 薛绒 +2 位作者 赖欢 刘秀芳 侯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为了研究低温风洞中液氮喷雾降温蒸发特性,从而从微观上把握整个喷雾过程,以经典蒸发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高速气流下的单液滴蒸发模型,计算了高速气流下单个液氮液滴的蒸发过程,得到其蒸发过程中液滴直径、速度、蒸发速率等参数的... 为了研究低温风洞中液氮喷雾降温蒸发特性,从而从微观上把握整个喷雾过程,以经典蒸发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高速气流下的单液滴蒸发模型,计算了高速气流下单个液氮液滴的蒸发过程,得到其蒸发过程中液滴直径、速度、蒸发速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环境温度、环境压力、气流速度等不同因素对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液滴蒸发速率影响较大,在100~300K环境温度下,每升高100K,2m的距离内液滴相对蒸发量大约增加18%,而对液滴运动速度则基本没有影响;气流速度越大,对流换热越强,液滴等时间蒸发速率越大,但由于蒸发距离一定,高速气流情况下的实际蒸发量减少,在上述条件下,10~30m/s的速度范围内,相对蒸发量在5%~6%;大粒径液滴具有大的绝对蒸发量,而小粒径液滴的相对蒸发量则较大;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蒸发速率会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液滴蒸发 液氮 运动特性
下载PDF
C波段蒸发波导传播衰落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相明 刘永胜 +2 位作者 赵栋梁 林乐科 康士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2-627,共6页
海洋蒸发波导是海上超视距传播的主要机制,对于海上无线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在我国南海开展的蒸发波导环境下的C波段微波超视距传播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传播距离下的路径损耗和信号快衰落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 海洋蒸发波导是海上超视距传播的主要机制,对于海上无线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在我国南海开展的蒸发波导环境下的C波段微波超视距传播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传播距离下的路径损耗和信号快衰落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路径损耗逐渐接近对流层散射传播损耗,主要传播机制也逐渐从蒸发波导传播向对流层散射传播过渡;5min采样的接收信号电平快衰落分布接近为广义瑞利分布,衰落深度和衰落幅度均小于瑞利分布.所得结果对利用蒸发波导的通信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波导 超视距传播 衰落特性 瑞利分布
下载PDF
蒸发波导微波超视距信道衰落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红光 张利军 +1 位作者 郭相明 吴振森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利用海上蒸发波导效应的微波超视距通信,在三条不同距离跨海电路上开展了外场试验。基于测试数据,统计L、S、C和X频段超视距信道的衰落幅度、深度和速率,对比分析了蒸发波导和对流层散射信道的快衰落特性。并根据大气波导和对流层... 针对利用海上蒸发波导效应的微波超视距通信,在三条不同距离跨海电路上开展了外场试验。基于测试数据,统计L、S、C和X频段超视距信道的衰落幅度、深度和速率,对比分析了蒸发波导和对流层散射信道的快衰落特性。并根据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传播预测模型,统计比较了实测和模型预测路径传播损耗。结果表明与对流层散射信道相比,蒸发波导信道衰落幅度、衰落深度和衰落速率均较小,传播预测模型可有效的预测蒸发波导的慢衰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波导 衰落特性 对流层散射 抛物方程 传播损耗
下载PDF
Climate and soil moisture environment during develop-ment of the fifth palaeosol in Guanzhong Plain 被引量:9
15
作者 ZHAO JingBo GU Jing DU J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5期665-676,共12页
Based on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fth palaeosol layer (S5) of four sections in Guanzhong Plain, the thickness of the weathered profile of the paleosol is determined to be greater than the ordi- nary soil, a... Based on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fth palaeosol layer (S5) of four sections in Guanzhong Plain, the thickness of the weathered profile of the paleosol is determined to be greater than the ordi- nary soil, a weathered and leached loess layer thicker than 2 m. The distribution depth of the red argil- lans, the weathered and leached loess layer, Fe2O3, CaCO3 and Sr content under the S5 all indicate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Guanzhong Plain was over 900 mm at that time. The distribution depth of gravity water zone reached 4.2 m at least, and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generally more than 20% within the range of 4.2 m. At that time there was sufficient soil moisture and no dried earth layer developed in Guanzhong Plain, suitable for the forest to develop. When this soil developed, the mean annual pre- cipitation was more than the annual soil moisture evaporation. The value of soil moisture balance was positive and the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could supply the underground water normally. Soil water was weak acidic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when S5 developed in Guanzhong Plain. It was a kind of subtropical climate and even more humid and warmer than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subtropical climate zone in Guanzhong Plain when the S5 developed. At that time the subtropical climate was prevailing over the northern side and southern side of Qingling Mountains, showing the Mountains no longer to be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subtropical zone and the temperate zone in China. The summer monsoon acted intensely and could go over Qingling Mountains frequently bring abundant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zhong PLAIN the FIFTH PALAEOSOL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 paleo-gravity water paleo-moisture content soil evaporation
原文传递
含盐脱硫废水液滴群在低温烟道蒸发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彬 张力 +2 位作者 左蓓萌 杨仲卿 冉景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5-932,共8页
以含盐脱硫废水在某燃煤电厂330 MW机组空气预热器后烟道的喷雾蒸发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相模型研究气液两相流动、传热传质和雾化液滴的蒸发,分析了烟气温度、烟气流速、脱硫废水含盐量、液滴直径对蒸发时间,喷雾含水量、蒸发质量... 以含盐脱硫废水在某燃煤电厂330 MW机组空气预热器后烟道的喷雾蒸发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相模型研究气液两相流动、传热传质和雾化液滴的蒸发,分析了烟气温度、烟气流速、脱硫废水含盐量、液滴直径对蒸发时间,喷雾含水量、蒸发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含盐脱硫废水蒸发末期,由于水与结晶盐的相互作用,蒸发速率减小;脱硫废水含盐量越高,蒸发越快,盐分由1.0增加至2.0%,蒸发时间减少0.02 s;液滴直径越大,蒸发结晶的固体越大,相同直径下含盐液滴蒸发时间比不含盐液滴蒸发越短;与不含盐液滴相比,液滴直径为60μm时两者完全蒸发时间基本相当,但液滴粒径180μm时,含盐液滴完全蒸发时间比不含盐液滴缩短0.3 s;温度越高,不同含盐量的液滴完全蒸发时间越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脱硫废水 液滴群 蒸发特性 烟气温度 烟气流速
原文传递
脱硫废水旋转喷雾蒸发与旁路烟道蒸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宁 冯永新 +2 位作者 林廷坤 杨青山 谢志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3-200,共8页
针对旋转喷雾和旁路烟道两类高温旁路烟气蒸发技术工艺,开展脱硫废水蒸发特性对比实验,结合可视化荧光示踪法及单液滴蒸发试验研究了废水雾滴在高温烟气中的蒸发过程,分析了烟气温度及烟气停留时间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类废水蒸... 针对旋转喷雾和旁路烟道两类高温旁路烟气蒸发技术工艺,开展脱硫废水蒸发特性对比实验,结合可视化荧光示踪法及单液滴蒸发试验研究了废水雾滴在高温烟气中的蒸发过程,分析了烟气温度及烟气停留时间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类废水蒸发工艺的差异。结果表明:脱硫废水液滴接触热烟气后将迅速失去表面自由水分,表面成壳固化为半干颗粒;旋转喷雾蒸发塔内主蒸发区域温度迅速降低,提高烟气温度有助于提升蒸发效率,降低出口灰分含水率;通过适当增大干燥塔尺寸,延长高温烟气在干燥塔内停留时间,可提升热量利用率,实现低气液比条件下的蒸发干燥;两类旁路蒸发工艺相比,旋转喷雾蒸发因雾化效果较好、气液混合均匀,蒸发性能略优于旁路烟道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旋转喷雾蒸发 旁路烟道蒸发 蒸发特性对比 停留时间
下载PDF
膨润土对土壤含水量及蒸发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彦明 刘景辉 +2 位作者 李立军 赵宝平 乌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8-1125,共8页
为给长城沿线土壤改良和农业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3年在清水河县采用大田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同膨润土施用量处理(CK:0kg·hm-2;1D:6 000kg·hm-2;2D:12 000kg·hm-2;3D:18 000kg·hm-2;4D:24 000... 为给长城沿线土壤改良和农业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3年在清水河县采用大田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同膨润土施用量处理(CK:0kg·hm-2;1D:6 000kg·hm-2;2D:12 000kg·hm-2;3D:18 000kg·hm-2;4D:24 000kg·hm-2;5D:30 000kg·hm-2),研究其对农田土壤水分含量、蒸发特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可显著增加燕麦播前及苗期土壤含水量,施用的第2年3D处理含水量最高,第3年5D处理最佳。土壤水分蒸发量与播前含水量关系密切,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5.00%左右时,0~10、20~40、60~80cm土层中5D、4D、3D处理蒸发特性为"先吸水、后失水",10~20、40~60、80~100cm土层为"持续失水";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8.00%以上时,播前及苗期水分蒸发量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各处理在不同土层中,水分蒸发量均持续降低,并于20~25d达到稳定。施用膨润土可显著提高燕麦产量,施用后第2年3D处理较CK增产10.70%,第3年5D处理较CK增产1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含水量 蒸发特性 燕麦 产量
下载PDF
中国中部典型半湿润半干旱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毛翠翠 平建华 左其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34-40,共7页
以新密市为例对中国中部典型半湿润半干旱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针对新密市1971-2010年年、季平均气温、蒸发量及降水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得出近40年来中国中部... 以新密市为例对中国中部典型半湿润半干旱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针对新密市1971-2010年年、季平均气温、蒸发量及降水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得出近40年来中国中部典型半湿润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表现为年、季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年平均气温线性变化率为每10年0.44℃,平均气温约上升了1.8℃;年、季平均蒸发量反而呈波动式减少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各异。这些变化特征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范围内整体的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各季节气候特征的年代际变化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半干旱区 气温 蒸发量 降水量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渭河流域气候要素演变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雷江群 黄强 +1 位作者 畅建霞 刘登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5期1-5,共5页
以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年降水、年潜在蒸散及年均气温为研究对象,通过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各气候要素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1 a来该流域年降水以1.55 mm/a线性趋势减少,年... 以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年降水、年潜在蒸散及年均气温为研究对象,通过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各气候要素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1 a来该流域年降水以1.55 mm/a线性趋势减少,年潜在蒸散以0.37 mm/a线性趋势增加,年均气温变化幅度不大,且3种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2年降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年潜在蒸散在东西向呈现出南北带状相间分布的规律;年均气温分布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3年降水突变点为1972、1976和1985年;年潜在蒸散突变点为1962、1968和1974年;年均气温突变点为1977年;4年降水、年潜在蒸散及年均气温序列均有17 a和28 a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潜在蒸散量 突变点 演变特性 渭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