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永模 戈峰 +2 位作者 刘向辉 王利军 冯峰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2003年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茶场进行了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的田间试验。通过比较处理区和对照区内茶毛虫发蛾量、交配率和后代虫口密度,发现剂量为0.5mg的性信息素释放器按5 m的间隔施放的防治效果... 2003年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茶场进行了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的田间试验。通过比较处理区和对照区内茶毛虫发蛾量、交配率和后代虫口密度,发现剂量为0.5mg的性信息素释放器按5 m的间隔施放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其它处理,它在越冬代和第1代试验中茶毛虫诱蛾量分别减少83.90%和70.25%,交配率分别下降78.18%和73.21%,虫口密度减少59.02%和45.71%。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法可以作为防治茶毛虫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性信息素 迷向法
下载PDF
茶毛虫和茶细蛾性诱剂的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盛忠雷 王晓庆 +5 位作者 彭萍 赵丰华 姚学坤 毛迎新 胡翔 林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75-1778,共4页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81%、76.83%;在重庆地区,第2、3代茶细蛾每平方米幼虫比空白对照区平均下降了98.67%。性引诱剂的应用,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茶细蛾 性诱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茶毛虫天敌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艾洪木 赵士熙 佘志权 《华东昆虫学报》 2000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文明确了茶毛虫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 :寄生性天敌中寄生卵的有赤眼蜂和茶毛虫黑卵蜂 ,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 ;寄生幼虫的有茶毛虫绒茧蜂、茶毛虫瘦姬蜂、毒蛾瘦姬蜂、小孢瘦姬蜂、日本黄茧蜂和寄蝇等 ,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 ;... 本文明确了茶毛虫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 :寄生性天敌中寄生卵的有赤眼蜂和茶毛虫黑卵蜂 ,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 ;寄生幼虫的有茶毛虫绒茧蜂、茶毛虫瘦姬蜂、毒蛾瘦姬蜂、小孢瘦姬蜂、日本黄茧蜂和寄蝇等 ,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 ;捕食性天敌有步行虫、蠼螋、蜘蛛和青蛙等 ,其中蜘蛛是优势类群 ,白斑猎蛛为优势种。研究了茶毛虫主要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和寄生动态 :茶毛虫黑卵蜂的寄生率为 15- 2 0 % ,越冬卵可高达 4 5%左右 ;茶毛虫绒茧蜂的寄生率为 2 0 %左右 ;日本黄茧蜂和寄蝇的寄生率为 5- 10 %。测定茶毛虫及其天敌的生态位宽度 :在时间生态位上 ,生态位宽度序列为茶毛虫 >白斑猎蛛 >茶毛虫绒茧蜂 >茶毛虫黑卵蜂>寄蝇 ;在空间生态位上 ,生态位宽度序列为茶毛虫 >白斑猎蛛 >茶毛虫绒茧蜂 >寄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天敌 茶树
下载PDF
温度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 persa发育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艾洪木 赵士熙 《武夷科学》 1998年第0期151-157,共7页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福建各茶区时有暴发成灾,对茶叶产量影响极大。在福建年发生代数3—5代,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异(华南农学院1981)。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是测定各地茶毛虫年发...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福建各茶区时有暴发成灾,对茶叶产量影响极大。在福建年发生代数3—5代,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异(华南农学院1981)。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是测定各地茶毛虫年发生代数的有效途径。前人对茶毛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曾有过初步研究(卜可华1988;陈文瑞等1989;张汉鹄等1987),但温度设置方面不全面,并且处理数偏少。为了弄清茶毛虫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确定茶毛虫在福州地区的年发生代数,从而为生产上准确预报和安全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6—1997年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温度 发育速率 模型
全文增补中
10%硫肟醚菊酯水乳剂防治茶树害虫药效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义珂 喻克让 +1 位作者 熊晓妹 王跃龙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43-44,共2页
用10%硫肟醚菊酯水乳剂在湖南进行了防治茶叶茶尺蠖、茶毛虫、小录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硫肟醚菊酯水乳剂是防治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其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为60ml/667m2(即900ml/hm2),
关键词 10%硫肟醚菊酯水乳剂 茶叶 茶尺蠖 茶毛虫 小绿叶蝉
下载PDF
全能杀虫平台防控茶毛虫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程繁杨 马梦君 +1 位作者 张敬锋 李罡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870-2872,2875,共4页
全能杀虫平台是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防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平台诱蛾、寄生蜂寄生害虫卵及寄生蜂携带专性昆虫病毒定向感染害虫卵,依据卵面传毒原理实现幼虫染病流行的三位一体技术控制虫害的发生。2015年全能杀虫平台在湖... 全能杀虫平台是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防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平台诱蛾、寄生蜂寄生害虫卵及寄生蜂携带专性昆虫病毒定向感染害虫卵,依据卵面传毒原理实现幼虫染病流行的三位一体技术控制虫害的发生。2015年全能杀虫平台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茶园进行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的示范,开创性地解决了利用生物技术防控茶园茶毛虫的技术难题,示范茶园平台诱蛾效果显著,卵块寄生率高达80.0%,卵粒寄生率达36.0%,病毒流行造成幼虫虫口减退率达58.6%,防控后虫口密度低至50~240头/hm^2;示范区茶园茶叶产量相比化防区茶园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能杀虫平台 生物防控系统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下载PDF
我国茶毛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常平 游兰韶 +1 位作者 康听东 刘金胜 《茶叶通讯》 2005年第1期24-26,28,共4页
本文从茶毛虫的捕食性天敌与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性信息素的合成利用。
关键词 茶毛虫 捕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 生物防治 性信息素 生物制剂 利用 研究进展 病原微生物 中国
下载PDF
樟树叶乙醇提取物对茶毛虫的毒杀活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冠华 杨孚初 +2 位作者 包强 王沅江 欧高财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研究樟树叶乙醇提取物对茶毛虫的毒杀活性,采用浸渍法测定其室内毒力、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40、20、10、5、2.5 g/L的樟树乙醇提取物处理茶毛虫后3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50%、71.59%、65.91%、55.68%、34.... 为研究樟树叶乙醇提取物对茶毛虫的毒杀活性,采用浸渍法测定其室内毒力、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40、20、10、5、2.5 g/L的樟树乙醇提取物处理茶毛虫后3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50%、71.59%、65.91%、55.68%、34.09%,致死中浓度LC50为4.83 g/L;樟树叶乙醇提取物2 250~3 750 g/hm^2剂量处理茶毛虫,药后7 d防治效果达69.87%~87.45%,比对照药剂0.6%苦参碱水剂(90.76%)防效稍差。樟树叶乙醇提取物3 000~3 750 g/hm^2剂量处理能有效控制茶毛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叶 茶毛虫 毒杀活性 药效
下载PDF
有机茶园第1代茶毛虫防治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春 孟泽洪 +2 位作者 吕召云 周雪 张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0期106-107,共2页
茶毛虫是贵州茶区主要害虫之一。以"人工摘除+灯诱性诱"的技术模式,实践了有机茶园第1代茶毛虫的绿色防控。结果表明:该技术模式可有效控制茶园茶毛虫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茶毛虫 性诱剂 有机茶园 贵州省
下载PDF
我国茶毛虫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毛加梅 汪云刚 +3 位作者 唐一春 刘德和 冉隆珣 玉香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027-16028,16031,共3页
茶毛虫在我国茶区分布范围广,是大部分老茶区的重要害虫之一。综述了运用农业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茶毛虫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毛虫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茶毛虫 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茶毛虫NPV的P24、Rr1、Lef1基因及其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婷婷 肖强 +2 位作者 殷坤山 邢丽苹 张传溪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248,共7页
克隆和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sNPV)全长5942bp的EcoRI-XhoI基因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包含5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P24、Rr1、38.7K、Lef1和Ep-ld124。通过对上述5个基因与其它已知杆状病毒的同源基因的分... 克隆和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sNPV)全长5942bp的EcoRI-XhoI基因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包含5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P24、Rr1、38.7K、Lef1和Ep-ld124。通过对上述5个基因与其它已知杆状病毒的同源基因的分析比较,以及对P24、Rr1和Lef1的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EupsNPV是一种与已知杆状病毒都有较大差异的病毒种类,属于NPVII组病毒。结果还表明EupsNPV与茶尺蠖(Ectropisobliqua)核多角体病毒(EcobSNPV)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本文报道的序列的EMBL登录号为AJ920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核型多角体病毒 P24 lef1 Rr1 序列分析 分子进化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12
作者 Chunjiang SHUA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2期124-127,132,共5页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is to recombine multiple correlated indexes into a group of non-correlated comprehensive indexes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indexes for evaluation. The paper took the test data of growth a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is to recombine multiple correlated indexes into a group of non-correlated comprehensive indexes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indexes for evaluation. The paper took the test data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as a basis and us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test data.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is a model with actual operation value and evaluation reliability. When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higher than 100 K,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dexes of E. pseudoconspersa Strand are correlated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equency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下载PDF
10%硫氟肟醚悬浮剂防治茶树茶毛虫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立群 王霖 庞怀林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8-689,共2页
[目的]明确10%硫氟肟醚悬浮剂对茶树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10%硫氟肟醚悬浮剂45~135 g a.i./hm2剂量处理茶树茶毛虫,药后15 d防治效果达72.94%~9... [目的]明确10%硫氟肟醚悬浮剂对茶树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10%硫氟肟醚悬浮剂45~135 g a.i./hm2剂量处理茶树茶毛虫,药后15 d防治效果达72.94%~93.26%,比对照药剂10%氯氰菊酯乳油防效好。[结论]10%硫氟肟醚悬浮剂以90~135 g a.i./hm2(制剂用量900~1350 g/hm2)剂量处理能有效控制茶毛虫的危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氟肟醚 茶树茶毛虫 药效
原文传递
茶毛虫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冷杨 殷坤山 肖强 《茶叶》 2006年第2期70-74,共5页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是茶毛虫高效专一性病原物,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的不断深入,茶毛虫病毒将在茶园害虫综合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茶毛虫病毒形态学、生物学和应用...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是茶毛虫高效专一性病原物,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的不断深入,茶毛虫病毒将在茶园害虫综合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茶毛虫病毒形态学、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等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厉晓腊 金轶伟 +2 位作者 柴一秋 陈官菊 刘又高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 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离体茶树嫩枝水培,10^6 PIB/ml EpNPV喷雾接种2~3龄茶毛虫,或大田直接喷雾处理2-3龄茶毛虫,在罹病幼虫液化前及时收集虫尸,完成病毒增殖。10^6 PIB/ml、10^7 PIB/ml、10^8 PIB/ml EpNPV室内处理第12天致病率分别为43.60%、76.13%和64.68%;第14天致病率分别为59.17%、95.71%和95.70%。大田试验10^7 PIB/ml喷雾处理第15天防治效果达78.11%。经透射电镜观察田间防治大量感病茶毛虫虫尸,证实为EpNPV致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 致病性 增殖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致病性鳞翅目刺蛾幼虫致皮炎及防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方岸 胡云 陆荣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 探讨致病性鳞翅目刺蛾幼虫形态及所致皮炎患者临床症状 ,为采取早期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老熟茶毛虫、桑毛虫触刺豚鼠的腹面皮肤和自愿者上肢或自然染毒 ,动态观察茶毛虫皮炎的病程 ,对豚鼠皮炎病灶作常规病理学观察 ,... 目的 探讨致病性鳞翅目刺蛾幼虫形态及所致皮炎患者临床症状 ,为采取早期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老熟茶毛虫、桑毛虫触刺豚鼠的腹面皮肤和自愿者上肢或自然染毒 ,动态观察茶毛虫皮炎的病程 ,对豚鼠皮炎病灶作常规病理学观察 ,比较豚鼠、自愿者染毒前、后血象变化。结果 自愿者皮肤被幼虫触刺后 ,表现为红、肿、痛、热 ,烧灼、麻木感 ,继而呈现丘疹、斑丘疹、斑块、风团块 ,部分病例出现周身不适 76 6 4 %,烦燥 32 71 %,腋下淋巴结肿大 1 6 82 %。豚鼠皮疹病理切片见表皮水疱、脓疱改变。染毒后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染毒前。结论 鳞翅目刺蛾幼虫具有致病性 ,致病机制为机械刺伤、生物毒性和变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刺蛾 茶毛虫 桑毛虫 致病性 皮炎
下载PDF
致病性鳞翅目刺蛾幼虫形态及皮炎患者临床症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方岸 胡云 +1 位作者 龚玉华 陆荣住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致病性鳞翅目刺蛾幼虫形态及所致皮炎患者临床症状,为采取早期控制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老熟茶毛虫触刺豚鼠的腹面皮肤、自愿者上肢及自然染毒者,动态观察茶 毛虫皮炎的病程,对豚鼠皮炎病灶作常规病理学观察,比较豚鼠、... 目的:探讨致病性鳞翅目刺蛾幼虫形态及所致皮炎患者临床症状,为采取早期控制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老熟茶毛虫触刺豚鼠的腹面皮肤、自愿者上肢及自然染毒者,动态观察茶 毛虫皮炎的病程,对豚鼠皮炎病灶作常规病理学观察,比较豚鼠、自愿者染毒前、后血象变化。结果: 自愿者皮肤被幼虫触刺后,表现为红、肿、痛、热及烧灼、麻木感,继而呈现丘疹、斑丘疹、斑块、风团块, 部分病例出现周身不适(76.64%)、烦躁(32.71%)和腋下淋巴结肿大(16.82%)。豚鼠皮疹病理切片 见表皮水疱、脓疱改变。染毒后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染毒前。结论:鳞翅目刺蛾幼虫具有致病 性,致病机理为机械刺伤、生物毒性和变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刺蛾 茶毛虫 皮炎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茶毛虫生态特性及人群皮炎暴发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方岸 胡云 +1 位作者 李世荣 张联恒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观察茶毛虫的生态特性,以及影响人群茶毛虫皮炎暴发的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观察、实地调查茶场茶毛虫孵化、幼虫龄期、化蛹、羽化全世代特性,调查3起不同季节茶毛虫皮炎暴发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结果... 目的观察茶毛虫的生态特性,以及影响人群茶毛虫皮炎暴发的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观察、实地调查茶场茶毛虫孵化、幼虫龄期、化蛹、羽化全世代特性,调查3起不同季节茶毛虫皮炎暴发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结果镇江地区茶毛虫1年发生3代。全世代发育速率受气象因素影响。3起茶毛虫皮炎暴发与茶场管理不善、没有适时灭虫,暖冬、第1代虫口基数较大有关。皮炎暴发的季节差异主要受气温影响。皮炎发生与职业、暴露机会、集居和工作环境有关,发病人数与虫口密度有关。结论茶毛虫各期及全世代发育速率受气象因素影响。幼虫3龄期后虫口累积到一定数量,即造成人群皮炎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皮炎 全世代 气候
下载PDF
茶毒蛾黑卵蜂的功能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欧晓明 江汉华 陈常铭 《昆虫天敌》 CSCD 1998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采用试管法研究了茶毒蛾黑卵蜂Telenomuseuproctidois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茶毒蛾黑卵蜂对寄主茶毒蛾Euproctispseudoconspersa卵的寄生作用均符合HolingⅡ... 本文采用试管法研究了茶毒蛾黑卵蜂Telenomuseuproctidois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茶毒蛾黑卵蜂对寄主茶毒蛾Euproctispseudoconspersa卵的寄生作用均符合HolingⅡ型反应模型,其搜寻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抛物线方程来描述,即y=-8.8713+0.7695x-0.0139x2,而处理速率与温度则呈线性相关,即y=-14.0468+1.3146x;不同蜂龄的茶毒蛾黑卵蜂,仅羽化后第2天的寄生作用能很好地拟合HolingⅡ型反应模型,其方程为:NA=0.9795N/(1+0.0646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毒蛾黑卵蜂 功能反应 Holling模型
下载PDF
我国茶毛虫无公害防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家侠 黄建琴 +1 位作者 罗仲兴 吴琼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8,共4页
通过整理目前国内防治茶毛虫的相关研究报道,总结了我国茶毛虫无公害防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主要采用的几种无公害防控技术的内容与效果,并对后续的防治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茶毛虫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