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9
1
作者 黄宝灵 吕成群 +1 位作者 蒙钰钗 张连芬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90,共10页
在桂中象州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833 、1111 、1250 、1429 、1666 、2000 、2500 株/hm2) 对6a 生尾叶桉( Eucalyptus urophylla) 生长、产量及木材材... 在桂中象州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833 、1111 、1250 、1429 、1666 、2000 、2500 株/hm2) 对6a 生尾叶桉( Eucalyptus urophylla) 生长、产量及木材材性的影响。经过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气干密度、木材纤维形态、冠幅、枝下高、林分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蓄积量、木材纤维宽度、导管分子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树高、木材气干密度、木纤维长度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尾叶桉人工林的合理密度范围在1250 ~2500 株/hm2 之间,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最佳密度为2000 株/hm2 ,主伐年龄为5 ~7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造林 密度 生长 产量 材性 相关模型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树液茎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宁南 徐大平 +3 位作者 Jim Morris 周光益 周国逸 吴仲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1-667,共7页
应用热脉冲法对雷州半岛4年生尾叶桉单株树干液流时空的动态变化及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层以内木质部不同深度的茎流密度不同,其中靠近形成层部分液流速度较快,但各层都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中午12点... 应用热脉冲法对雷州半岛4年生尾叶桉单株树干液流时空的动态变化及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层以内木质部不同深度的茎流密度不同,其中靠近形成层部分液流速度较快,但各层都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中午12点至1点达到最大;夜间因根压作用影响各层仍有微弱上升液流;各深度日平均茎流密度11 6L·m-2·d-1,最大为15 3L·m-2·d-1(晴天),最小仅为5 4L·m-2·d-1(雨天);(2)不同直径尾叶桉的日茎流密度具有相似日变化趋势,胸径与高度相近其茎流密度相同,大树较小树快,这主要与树木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有关;(3)热脉冲法与整树容器法对2年生幼树耗水量的同步测定结果相一致,误差仅为3 4%;(4)树干茎流量与饱和蒸气压差和太阳辐射相关性特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尾叶桉 人工林 树液茎流特征 环境因子 热脉冲法 蒸气压差 太阳辐射
下载PDF
尾叶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温远光 梁宏温 +7 位作者 招礼军 周敏毅 何斌 王凌晖 韦善华 郑白 刘德杰 唐再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按径级标准本法测定了尾叶按(Eucalyptus urophylla)器官生物量,建立了林木器官干重(w)与胸径和树高(D~2H)关系的相对生长方程,进而计算出尾叶桉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东门林场10年生尾... 按径级标准本法测定了尾叶按(Eucalyptus urophylla)器官生物量,建立了林木器官干重(w)与胸径和树高(D~2H)关系的相对生长方程,进而计算出尾叶桉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东门林场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平均生物量为 144.85 t hm^-2,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序列为:干材(71.69%)>根(14.21%)>皮(7.99%)>枝(4.71%)>叶(1.40%);尾叶桉林分的平均生产力为15.98 t hm~-2a~-1;由于生物量的径级效应,使林分生物量的径级分布与株数的径级分布出现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生物量 生产力 人工林 径级标准木法
下载PDF
蔗渣和木屑作尾叶桉容器育苗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程庆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蔗渣、木屑为原料做尾叶桉容器育苗基质 ,进行不同配方、堆沤及追肥处理的试验 .结果表明 :木屑、蔗渣经过配比、堆沤、追肥处理后可以作为尾叶桉容器育苗的基质 .配方以V(木屑或蔗渣 )∶V(煤渣 )∶V(黄心土 ) =5∶2∶3最好 ,其次为配... 以蔗渣、木屑为原料做尾叶桉容器育苗基质 ,进行不同配方、堆沤及追肥处理的试验 .结果表明 :木屑、蔗渣经过配比、堆沤、追肥处理后可以作为尾叶桉容器育苗的基质 .配方以V(木屑或蔗渣 )∶V(煤渣 )∶V(黄心土 ) =5∶2∶3最好 ,其次为配以 φ为 4 0 %煤渣 .经堆沤后 ,基质的N、P、K含量明显上升 ,苗木生长指标提高 .育苗性能优于或同等于泥炭的基质为 :(1)V(木屑 )∶V(煤渣 )∶V(黄心土 ) =5∶2∶3;不堆沤用追肥 2 (每株施尿素 0 .4g +KH2 PO40 .2g) ,堆沤 3个月用追肥 1(每株施尿素 0 .8g +KH2 PO40 .4g) ,堆沤 6个月不追肥 .(2 )V(木屑 )∶V(煤渣 ) =6∶4 ,V(蔗渣 )∶V(煤渣 )∶V(黄心土 ) =5∶2∶3,V(蔗渣 )∶V(煤渣 ) =6∶4 ;堆沤 3个月用追肥 1,堆沤 6个月用追肥 2 .(3)纯蔗渣堆沤 6个月 ,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容器苗 基质 蔗渣 木屑
下载PDF
水杨酸诱导桉树抗青枯病的作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34
5
作者 冉隆贤 谷文众 吴光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8,共7页
在毒性测定中,1~20mmol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桉树青枯病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通过淋根,1~5mmol的SA可以诱导桉树苗显著地增强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5mmol最佳。过氧化物酶(P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0 1~5mmolSA范围内,随... 在毒性测定中,1~20mmol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桉树青枯病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通过淋根,1~5mmol的SA可以诱导桉树苗显著地增强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5mmol最佳。过氧化物酶(P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0 1~5mmolSA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相应增强;SA淋根3~9d后挑战接种青枯病菌均能诱导桉树显著地提高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间隔5~7d效果最好,且POX和PPO的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变化趋势相符,均在第7天升至最高值,分别比对照高2倍和1倍。POX酶灵敏快速,更能准确地反映植株抗病性的变化;叶片注射SA不能诱导桉树抗青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桉树 青枯病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酶活性 诱导抗病性
下载PDF
柞蚕抗菌肽D基因转化桉树培育抗青枯病株系的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邵志芳 陈伟元 +2 位作者 罗焕亮 叶新丰 张景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2-97,T002,共7页
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尾叶桉叶盘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优化 ,获得尾叶桉 (Eucalyptusuro phylia)叶盘外植体的再生植株。将携带外源目的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与尾叶桉U6无性系叶盘共培养 ,经愈伤组织诱导、... 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尾叶桉叶盘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优化 ,获得尾叶桉 (Eucalyptusuro phylia)叶盘外植体的再生植株。将携带外源目的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与尾叶桉U6无性系叶盘共培养 ,经愈伤组织诱导、卡那霉素筛选和植株再生 ,获得 2 0个小芽 ,再将小芽转入附加卡那霉素(Kam) 4 0 μg·mL- 1 的E3-B培养基中诱根 ,获得 8株存活且可再生的转化子。取转化苗叶片作胭脂碱合成酶活性检测电泳后呈阳性 ;分别以γ 32 p dCTP及地高辛标记柞蚕抗菌肽D基因作探针 ,与转化苗DNA作点杂交及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 ,结果均呈阳性。以上结果表明 ,柞蚕抗菌肽D基因已整合到尾叶桉基因组中。将从桉树青枯病重病区分离的强毒青枯菌 (Pseudomonasspp .)株 (9910 16 )以 1× 10 9cfu·mL- 1 浓度接种转化试管苗 ,以未经转基因的尾叶桉U6 无性系试管苗为对照 ,结果表明转化苗接种死亡率 5 6 7% ,对照死亡率为 86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抗菌肽D 基因转化桉树 培育 青枯病 抗病株系
下载PDF
尾叶桉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周文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尾叶桉幼林施肥重在基肥,造林地施足基肥对尾叶桉幼龄林早期速生具有明显的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地施肥(基肥)以N、P、K组合施,施肥效果十分明显,23个月生9个施肥处理(配方)平均树高6.43m,平均胸径6.86... 尾叶桉幼林施肥重在基肥,造林地施足基肥对尾叶桉幼龄林早期速生具有明显的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地施肥(基肥)以N、P、K组合施,施肥效果十分明显,23个月生9个施肥处理(配方)平均树高6.43m,平均胸径6.86cm,其中第9处理(N100P150K50)23个月生平均树高7.36m,为不施肥对照小区(2.63m)的293.92%,平均胸径为8.00cm,为不施肥对照小区(1.96cm)的408.16%,每公顷材积26.335m3,为不施肥对照小区(0.534m3)的4931.6%。树高、胸径、材积直观分析表明:N100P150K50为最佳施肥配方。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也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施肥量 肥料 配方 施肥效应
下载PDF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少雄 王观明 项东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73-578,共6页
对5种施肥措施影响尾叶桉林分生长过程,进行了历时9a的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有:施肥既可提高林分产量,又能缩短成材时间;一次性施足基肥的肥效可延续到轮伐期(5~6a);施用N、P、K复合肥比单一肥或两元素的... 对5种施肥措施影响尾叶桉林分生长过程,进行了历时9a的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有:施肥既可提高林分产量,又能缩短成材时间;一次性施足基肥的肥效可延续到轮伐期(5~6a);施用N、P、K复合肥比单一肥或两元素的复合肥效果好;只施N肥效果差,和不施肥结果相近;在不同肥料中,P肥效应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施肥 平均胸径 材积
下载PDF
尾叶桉二代测定林家系的综合评选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3 位作者 陆钊华 杨伟东 杨国清 钟罗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对49个家系的尾叶桉测定林各年度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各年度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枝、干形和保存率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的累积贡献率达95 45%,此4因子是综... 对49个家系的尾叶桉测定林各年度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各年度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枝、干形和保存率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的累积贡献率达95 45%,此4因子是综合评定家系时采用的;以家系群体平均选择指数I0为基准,两种选择标准下的家系材积增益,3年生时为7 63%~15 80%,4年生时为3 92%~10 39%,5年生时为6 08%~23 53%;以选择指数为指标,5年生时入选的5个优良家系是:109,113,66,81和100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家系测定林 指数选择 遗传增益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耗水量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宁南 徐大平 +3 位作者 Jim Morris 周光益 白嘉雨 周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种主要土壤类型下的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林分耗水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对林分耗水与林分生长特性、气象因子及4 m深土壤有效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边材面积与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种主要土壤类型下的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林分耗水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对林分耗水与林分生长特性、气象因子及4 m深土壤有效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边材面积与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边材面积进行单株向林分尺度耗水的转换可行;河头、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日平均茎流密度分别为2 772、1 839 L.m-2.d-1;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49、1.53 mm;河头与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的年耗水量分别为542、559 mm,分别占年降水量的35%、36%;开阔的林冠及较小的叶面积指数、旱季时土壤有效水的减少及较低的饱和蒸汽压差等在不同程度上都限制了桉树的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蒸腾作用 茎流密度 边材 热脉冲技术
下载PDF
尾叶桉叶片氮磷钾钙镁硼元素营养诊断指标 被引量:26
11
作者 黄益宗 冯宗炜 +2 位作者 李志先 黎向东 杨炳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54-1259,共6页
采用临界值法对尾叶桉幼林材积生长进行叶片营养诊断。试验结果表明 ,氮、磷、钾、钙、镁和硼等营养元素的临界浓度分别为 1 5 .3 g/kg、1 .2 g/kg、4.2 g/kg、1 6.1 g/kg、2 .5 g/kg和 0 .0 1 9g/kg;最适浓度范围分别为 1 5 .3~ 1 8.1... 采用临界值法对尾叶桉幼林材积生长进行叶片营养诊断。试验结果表明 ,氮、磷、钾、钙、镁和硼等营养元素的临界浓度分别为 1 5 .3 g/kg、1 .2 g/kg、4.2 g/kg、1 6.1 g/kg、2 .5 g/kg和 0 .0 1 9g/kg;最适浓度范围分别为 1 5 .3~ 1 8.1 g/kg、1 .2~1 .7g/kg、4.2~ 5 .6g/kg、1 6.1~ 1 9.8g/kg、2 .5~ 3 .0 g/kg和 0 .0 1 9~ 0 .0 3 1 g/kg。而对树高生长进行营养诊断时 ,上述结果稍微有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叶片 氮磷钾钙镁硼元素 营养诊断指标 叶诊断 临界值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叶绍明 郑小贤 +3 位作者 杨梅 谢伟东 招礼军 梁宏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3,共7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群落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净生产力水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1时,林分密度为1 050和1 32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28.556和47.853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51和15.95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100和42.182 t/hm2,占总生物量的77.39%和88.15%;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1时,林分密度810和1 17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49.482和76.556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6.49和25.51 t/(hm2.a),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4.340和72.733 t/hm2,占总生物量的89.60%和95.01%;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84.586和106.904 t/hm2,平均净生产力为28.20和35.63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73.942和101.480 t/hm2,占总生物量的87.42%和94.93%,混交林群落生物量比纯林群落生物量高出26.38%。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的混交比例为1∶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生物量、净生产力水平也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较佳的一种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复层林 生物量 生产力 尾叶桉 马占相思
下载PDF
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徐大平 曾育田 李伟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00-605,共6页
论述了2~3年生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及各径阶中的分配,林分净生产量,树木各器官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林分的养分循环。2年生时林分的生物量为22.9t/hm2,其中干材占60.2%,皮占... 论述了2~3年生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及各径阶中的分配,林分净生产量,树木各器官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林分的养分循环。2年生时林分的生物量为22.9t/hm2,其中干材占60.2%,皮占8.9%,枝占14.7%,叶占16.2%。3年生时林分生物量为40t/hm2,其中干材占63.6%,皮占7.7%,枝占14.1%,叶占14.6%。年净生产量为20.5t/hm2,约50%为树干生物量的增长,凋落物仅占16.7%。2年生时林分N、P、K、Ca、Mg,Si、Mn、Zn、Cu和B的积累量(kg/hm2)为157.6、5.42、59.3、23.97、9.27、14.16、5.26、0.427、0.125和0.588;3年生时为247.8、8.2、91.1、40.3、17.5、26.3、8.12、0.711、0.221和0.981。2~3年生时,N、P和K的循环速率低于20%;Cu、Zn和B的循环速率低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生物量 养分循环 林地
下载PDF
应用“416 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尾叶桉肥效与营养诊断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益宗 冯宗炜 +1 位作者 黎向东 杨炳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8,共9页
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安排尾叶桉幼林氮磷钾硼肥的施肥试验,建立了尾叶桉高生长与N、P、K、B肥施用量的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到尾叶桉幼林最佳施肥配比的两套方案:高方案为N80P40K40B2-5(k... 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安排尾叶桉幼林氮磷钾硼肥的施肥试验,建立了尾叶桉高生长与N、P、K、B肥施用量的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到尾叶桉幼林最佳施肥配比的两套方案:高方案为N80P40K40B2-5(kg/hm 2),当年目标树高生长4-53 m 。中方案为N34-9P17-45 K17-45B1-1(kg/hm 2) 目标树高生长2-45m 。施N、P、K、B 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尾叶桉幼林的生长,三大要素中K 对尾叶桉幼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P,最后是N。合理施肥能延长尾叶桉的树高生长速生期。采用监界值法诊断得到尾叶桉幼林叶片养分元素及其比值的临界浓度和最适浓度,这将为桉树的合理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肥料配方 施肥效应 叶诊断 416-A
下载PDF
冷冻干燥过程尾巨桉干缩及水分迁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苏舒 胡星辰 +2 位作者 杨琳 张婵娟 黄琼涛 《家具》 2019年第2期18-21,共4页
由于干燥质量受到木材含水率、渗透性、干缩性、密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高效的木材干燥方法对提高木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桉木在干燥过程中有明显的皱缩问题,为提高其附加值和利用率,选用尾巨桉试材进行冷冻干燥,并与常规干燥进行对比... 由于干燥质量受到木材含水率、渗透性、干缩性、密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高效的木材干燥方法对提高木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桉木在干燥过程中有明显的皱缩问题,为提高其附加值和利用率,选用尾巨桉试材进行冷冻干燥,并与常规干燥进行对比,研究其干燥速度、干缩曲线、干燥应力等特征。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干燥速度快,皱缩及干燥应力小,但容易产生细微的端裂和内裂。笔者认为通过冷冻干燥法对桉木进行处理,其干燥质量更好,能够明显抑制桉木的皱缩,对出现的端裂和内裂问题再进行研究,未来将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皱缩 冷冻干燥 水分迁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26
16
作者 付威波 彭晚霞 +4 位作者 宋同清 曾馥平 杜虎 温远光 徐慧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234-5241,共8页
根据1,2,3,5,8a共5个不同年龄的15块1000 m2尾巨桉样地(3次重复)调查资料,利用18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 根据1,2,3,5,8a共5个不同年龄的15块1000 m2尾巨桉样地(3次重复)调查资料,利用18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析了其组成、分配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1,2,3,5年生和8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12.49,47.75,64.51,105.77和137.51 t/hm2,其中活体植物占85.60%—97.61%,地上凋落物占2.39%—14.40%;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占54.80%—91.56%,且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其次为凋落物,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1.02%—6.47%和0.28%—24.33%,均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乔木层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1.07%—98.48%,且随林龄而增加,枝、叶、根分别占5.76%—11.80%,2.17%—21.01%和6.72%—14.87%,均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以枝所占比例最高,为37.89%—56.79%,叶和根分别占16.35%—34.24%和19.52%—39.52%,随林龄的变化均不大;草本层分配1—5年生以地上所占比例较大,8年生地下所占比例高达63.87%;尾巨桉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地上凋落物及总生物量具有良好的优化增长模型,其总生物量的增长模型为Y=-1.693×104+3.337×104X-1.761X2;8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总生物量与30年生的木莲人工林持平,低于热带雨林,但其年均净生产量高达17.19 t/hm2,是一个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生物量 林龄 回归模型 广西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杆菌的嗜铁素是控制桉树灰霉病的主要因子(英文) 被引量:21
17
作者 冉隆贤 向妙莲 +1 位作者 周斌 Peter A.H.M.BAKKER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2,共7页
本文对 3个假单胞杆菌菌株 (Pseudomonasspp. )及其嗜铁素 (pseudobactinsiderophore)缺失突变体防治桉树灰霉病进行了研究。平板拮抗活性测定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 (P. fluorescens)WCS374r菌株和恶臭假单胞杆菌 (P. putida)WCS358r菌... 本文对 3个假单胞杆菌菌株 (Pseudomonasspp. )及其嗜铁素 (pseudobactinsiderophore)缺失突变体防治桉树灰霉病进行了研究。平板拮抗活性测定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 (P. fluorescens)WCS374r菌株和恶臭假单胞杆菌 (P. putida)WCS358r菌株通过对铁离子的竞争抑制灰霉菌的生长。在接种灰霉病菌之前 10h将WCS358r、WCS374r和WCS417r施用于受伤的桉树叶片后,可分别降低发病率 48. 9%、58. 3%和 40. 3%;当将 3种生防菌分别与灰霉病菌混合后接种桉树叶片,WCS358r和WCS374r仍然能够显著地降低发病率;在接种灰霉病菌 12h后再施用生防菌,WCS358r和WCS374r对病菌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 24h后施用生防菌, 3个菌株均未表现显著的防治效果。WCS358r和WCS417r的嗜铁素缺失突变体无防病作用,而WCS374r的嗜铁素缺失突变体虽然还能有效地防治灰霉病,但与WCS374r相比,防病效果减弱。本试验结果说明假单胞杆菌的嗜铁素是控制桉树灰霉病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灰霉菌 尾叶桉 假单胞杆菌 嗜铁素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华南典型树种生长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黄益宗 李志先 +2 位作者 黎向东 吴坤婷 孙建中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1-336,共6页
我国是世界上的第3大酸雨区,而华南地区是我国酸雨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越来越严重的酸雨将对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研究酸雨对华南典型树种尾叶桉和马尾松幼树生长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酸雨水平有4... 我国是世界上的第3大酸雨区,而华南地区是我国酸雨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越来越严重的酸雨将对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研究酸雨对华南典型树种尾叶桉和马尾松幼树生长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酸雨水平有4个:pH6.8(CK)、pH5、pH4和pH3。幼树生长期间观察并记录其酸雨受害症状,每隔10a测量一次树高,4个月后统计生物量、叶面积情况,并分析植株样品中的N、P、K、Ca、Mg等元素的质量分数。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酸度酸雨的协迫下,尾叶桉和马尾松幼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酸度越高受害越严重。酸雨显著地抑制尾叶桉和马尾松的树高生长,降低幼苗生物量,减少叶面积生长。与对照相比,生长四个月后,pH5、pH4和pH3处理分别导致尾叶桉生物量降低10.79%、19.21%和27.25%,马尾松降低12.78%、22.98%和28.70%。尾叶桉植株内P、Mg、Ca质量分数不同程度地受到酸雨的影响,而N、K质量分数不受酸雨影响;马尾松除了P元素以外,其它元素质量分数在各个酸雨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尾叶桉 马尾松 生长 营养元素含量
下载PDF
尾叶桉人工林种群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黄宝灵 吕成群 +1 位作者 蒙钰钗 张连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0-32,共3页
探讨了5.6年生尾叶桉种群密度与冠幅、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性质及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蓄积量、木材纤维宽度的影响达显著水... 探讨了5.6年生尾叶桉种群密度与冠幅、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性质及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蓄积量、木材纤维宽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树高、木材气干密度和木材纤维长度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其中,密度与蓄积量、枝下高、木材纤维宽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尾叶桉具有较宽的合理密度范围;作为短周期浆纸林,其最佳密度应确定为2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人工林 种群密度 冠幅 胸径 树高
下载PDF
施肥处理对尾叶桉生长量和木材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罗真付 徐永吉 +3 位作者 潘彪 徐魁梧 梁坤南 李贻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1-34,共4页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6 a 生尾叶桉单株材积、年轮宽度、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从髓心向外,6 a 生尾叶桉年轮宽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基本密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施肥处理可以显著加快6 a 生尾叶桉的生长速度,提高尾叶桉的生长...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6 a 生尾叶桉单株材积、年轮宽度、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从髓心向外,6 a 生尾叶桉年轮宽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基本密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施肥处理可以显著加快6 a 生尾叶桉的生长速度,提高尾叶桉的生长量;而造林当年施肥不仅加快尾叶桉当年的生长速度,对后期生长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各施肥处理与对照材木片密度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施肥处理 基本密度 年轮宽度 引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