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人工幼龄林土壤酶活性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杜锟 张江勇 +6 位作者 林勇明 张广帅 吴承祯 洪伟 李键 陈灿 范海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4-509,共6页
为探究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对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设置16个硫、氮复合沉降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研究1 a硫、氮复合沉降下邓恩桉人工幼龄林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 为探究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对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设置16个硫、氮复合沉降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研究1 a硫、氮复合沉降下邓恩桉人工幼龄林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硫、氮复合沉降之间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对17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除上、下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外(p〉0.05),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组间均存在差异显著的土壤分层(p〈0.05)。利用土壤分层中差异显著的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行分析、建模,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仅对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氮沉降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脲酶仅对硫沉降和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且脲酶活性在硫、氮沉降下降低,以氮沉降抑制作用最强;蔗糖酶对硫、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响应显著,表现出硫、氮沉降抑制蔗糖酶活性的特征。研究表明,1 a硫、氮沉降抑制邓恩桉人工幼龄林红壤表层(0~40 cm)的土壤酶活性,引起土壤肥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氮复合沉降 邓恩桉人工林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土壤酶
下载PDF
邓恩桉胸径生长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侯丹 吕广林 +3 位作者 张艳荷 包和林 洪伟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2-0.245 0x12-0.597 5x22,分析硫、氮复合沉降对胸径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编码值为0.394 9(纯硫为28.20 kg.hm-2.a-1)和氮编码值为-0.105 1(纯氮为64.78 kg.hm-2.a-1)时,邓恩桉胸径年增长量可望达到最大0.8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硫、氮复合沉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胸径生长
下载PDF
闽北邓恩桉人工林生物量的分配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苏少川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4-178,共5页
以闽北邓恩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邓恩桉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回归模型,并筛选出各自的最优模型,然后以生物量模型来估算邓恩桉的生物量,以揭示闽北邓恩桉人工林生物量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3个邓恩桉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垂直分... 以闽北邓恩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邓恩桉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回归模型,并筛选出各自的最优模型,然后以生物量模型来估算邓恩桉的生物量,以揭示闽北邓恩桉人工林生物量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3个邓恩桉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垂直分布总体趋势一致,但不同林分的长势差异使邓恩桉生物量在垂直高度的分配比例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山地林2邓恩桉在树高1/2以下的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山地林1次之,河岸林的最小,但河岸林邓恩桉各器官的生物量是最大的;树叶生物量大多集中分布在树冠的中上部;邓恩桉人工林中生物量及材积的径阶分布有明显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人工林 生物量分布 闽北
原文传递
9年生邓恩桉河岸人工林林木高度自然分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龚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8,共5页
以建阳市引种的9年生邓恩桉河岸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度级作为参考指标,引入优势种群个体数、优势种群及群落失稳率、群落垂直空间分享度、仅多样性等指标分析邓恩桉人工林的高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邓恩桉人工林中优势种个体在... 以建阳市引种的9年生邓恩桉河岸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度级作为参考指标,引入优势种群个体数、优势种群及群落失稳率、群落垂直空间分享度、仅多样性等指标分析邓恩桉人工林的高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邓恩桉人工林中优势种个体在第18~20 m高度级达到峰值;群落整体失稳率为负值;第3~5 m、9-11 m高度级物种组成和分享度最大;or多样性指标在第3~5 m高度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河岸林 高度结构 自然分化 人工林
下载PDF
邓恩桉木材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东强 卢翠香 +1 位作者 项东云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具有耐寒、生长速度快、材性好的特点,已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从邓恩桉木材纤维、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认为木材力学性质和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全面深入,应与良种选育结合,采... 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具有耐寒、生长速度快、材性好的特点,已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从邓恩桉木材纤维、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认为木材力学性质和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全面深入,应与良种选育结合,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和分子辅助标记技术提高研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人工林 材性
下载PDF
由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金池 黄清麟 +2 位作者 严铭海 黄如楚 郑群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9,共8页
【目的】首次报道福建省永安市持续遭受严重冻害的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特征,为研究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为天然阔叶林的基本条件、人工林植被控制、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和乡土阔叶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 【目的】首次报道福建省永安市持续遭受严重冻害的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特征,为研究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为天然阔叶林的基本条件、人工林植被控制、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和乡土阔叶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由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丝栗栲天然林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将每块样地分割成4个10 m×10 m样方,对样方乔木层进行每木调查并在每块样地内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样方进行灌木层调查,同时,在每块样地的中心各设置1个4 m×4 m的草本层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采用重要值、常用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和主要测树因子分析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以及林分生长等林分特征。【结果】由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株数密度和蓄积量分别为5.1 cm、6.8 m、6350株·hm-2和47.70 m3·hm-2;林木高径比为43~393,平均高径比为146;直径和树高结构表现出异龄林特征;林分内实生和萌生林木的株数占比分别为84.78%和15.22%,邓恩桉以枯立木或枯倒木的形式存在,枯立木密度为550株·hm-2。乔木层有51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4.20、0.74和0.11;乔木层内乔木和灌木分别有38和13种,重要值分别为87.32%和12.78%;乔木层内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有30和21种,重要值分别为57.93%和42.07%;乔木层内常绿阔叶乔木的株数和树种数均较落叶阔叶乔木多;乔木层内丝栗栲为优势种,重要值为24.41%,其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优势度均为层内最大。灌木层有21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3.68、0.84和0.10;灌木层内乔木和灌木分别有15和6种,乔木树种的株数占比(47.68%)小于灌木树种(52.32%),但其重要值(53.91%)高于灌木树种(46.09%);灌木层内常绿树种的树种数及相对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转型 丝栗栲天然林 林分特征 天然更新
下载PDF
氮、硫沉降下凋落物分解失重规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包和林 张艳荷 +5 位作者 侯丹 吕广林 洪伟 范海兰 吴承祯 李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1,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分析了邓恩桉人工林幼龄林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N、S沉降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失重率与N、S两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S沉降在编码范围[-1.414,1414]内促进凋落物分解,N沉降在低水平[-1414,0]促进凋落物分解...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分析了邓恩桉人工林幼龄林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N、S沉降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失重率与N、S两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S沉降在编码范围[-1.414,1414]内促进凋落物分解,N沉降在低水平[-1414,0]促进凋落物分解,而在N沉降增加到编码值0水平后[0,1.414]抑制凋落物的分解,S沉降对凋落物失重率增加的影响比N沉降大;硫x1∈[-0.5,1.414]与氮x2∈[-1,1.414]编码范围内,x1与x2相互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N、S沉降 凋落物分解 失重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