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的β-二酮及其Eu(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向能军 李狄豪 +3 位作者 王芸芸 龚孟濂 梁万里 石建新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1-874,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β 二酮,4 甲氧基联苯甲酰三氟丙酮(1 (4′ meothoxybiphenyl 4yl ) 4,4,4, trifluoro butane 1,3 dione,MBPTFA),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进而以MBPTFA作第一配体和邻菲罗啉(1,10 phenanthroline,Phen)为第二... 合成了一种新的β 二酮,4 甲氧基联苯甲酰三氟丙酮(1 (4′ meothoxybiphenyl 4yl ) 4,4,4, trifluoro butane 1,3 dione,MBPTFA),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进而以MBPTFA作第一配体和邻菲罗啉(1,10 phenanthroline,Phen)为第二配体,与EuCl3反应,合成了一种三元配合,Eu(MBPTFA)3Phen。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体本身是一种良好的蓝色发光材料;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能够有效地的把吸收的能量传递给中心Eu3+离子,强烈敏化Eu3+发光,且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Eu3+的5D0-7F2发射。这对寻找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电郅发光器件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 Β-二酮 三元配合物 发光 电子传导 稀土
下载PDF
酰胺荚醚对Am(Ⅲ)和Eu(Ⅲ)的萃取行为研究 Ⅰ.萃取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叶国安 何建玉 姜永青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5-72,共8页
以 40 %辛醇 煤油为稀释剂 ,研究了三种荚醚 :N ,N ,N’ ,N’ 四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TBOPDA)、N ,N ,N’ ,N’ 四异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 (TiBOPDA)和N ,N ,N’ ,N’ 四丁基 3,6 二氧 辛二酰胺 (TBDOODA)在硝酸介质中对Am(Ⅲ )和... 以 40 %辛醇 煤油为稀释剂 ,研究了三种荚醚 :N ,N ,N’ ,N’ 四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TBOPDA)、N ,N ,N’ ,N’ 四异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 (TiBOPDA)和N ,N ,N’ ,N’ 四丁基 3,6 二氧 辛二酰胺 (TBDOODA)在硝酸介质中对Am(Ⅲ )和Eu(Ⅲ )的萃取行为 ,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反应方程式。通过测量萃取金属离子后有机相的电离度可知 ,荚醚与镅和铕没有生成离子型萃合物 ,从而间接证明荚醚对镅或铕的萃取是中性配合萃取。有机相反萃实验表明 :用稀硝酸或水反萃 3次 ,可以定量反萃镅和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酰胺荚醚 高放废液
下载PDF
二酰胺结构对其萃取Am(Ⅲ)和Eu(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陈文浚 祝霖 +3 位作者 丁颂东 刘忠群 陈绍金 金永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724-1726,共3页
二酰胺化合物(R1R2NCO)2R3用于从乏燃料元件后处理高放废液(HLW)中分离、回收锕系和镧系元素的工艺中有良好的前景[1~4].以CH2OCH2n为桥撑链的二酰胺称为酰胺荚醚(Amidopodand).在大... 二酰胺化合物(R1R2NCO)2R3用于从乏燃料元件后处理高放废液(HLW)中分离、回收锕系和镧系元素的工艺中有良好的前景[1~4].以CH2OCH2n为桥撑链的二酰胺称为酰胺荚醚(Amidopodand).在大阴离子(如苦味酸根等)存在下对三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酰胺化合物 结构 萃取剂
下载PDF
均苯三甲酸铕发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任慧娟 洪广言 +2 位作者 宋心远 刘桂霞 张学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8-230,共3页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铕(Ⅲ) 均苯三甲酸(H3L)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确定其化学组成为[EuL(H2O)5]·H2O。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为晶体物质,由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配合物为棒状物...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铕(Ⅲ) 均苯三甲酸(H3L)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确定其化学组成为[EuL(H2O)5]·H2O。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为晶体物质,由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配合物为棒状物质,晶粒大小10~20μm,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红色的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苯三甲酸 光配合物 合成 表征 发光材料
下载PDF
酰胺类萃取剂从模拟高放废液中分离锕系和镧系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叶国安 罗方祥 +5 位作者 何建玉 肖松涛 朱文彬 陈文俊 丁颂东 黄忠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B05期62-69,共8页
研究了酰胺荚醚N ,N ,N′,N′ 四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 (TBOPDA)和N 50 3(N ,N′ 二乙基庚酰胺 )以及TBOPDA与N 50 3的组合萃取剂在硝酸介质中对U (Ⅵ )、Pu(Ⅳ )、Am(Ⅲ )、Eu(Ⅲ )和其他一些金属离子的萃取行为 ,稀释剂为 4 0 %正辛醇... 研究了酰胺荚醚N ,N ,N′,N′ 四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 (TBOPDA)和N 50 3(N ,N′ 二乙基庚酰胺 )以及TBOPDA与N 50 3的组合萃取剂在硝酸介质中对U (Ⅵ )、Pu(Ⅳ )、Am(Ⅲ )、Eu(Ⅲ )和其他一些金属离子的萃取行为 ,稀释剂为 4 0 %正辛醇 煤油。用 0 0 75mol/LTBOPDA +0 5mol/LN 50 3/ 4 0 %辛醇 煤油为萃取剂 ,从模拟高放废液中分离U(Ⅵ )、Pu(Ⅳ )、Am(Ⅲ )和Eu(Ⅲ )的微型混合澄清槽实验结果表明 :在A槽 ,大于 99 99%的U(Ⅵ )、Pu(Ⅳ )、Eu(Ⅲ )和Am(Ⅲ )被萃入有机相 ;在R1槽 ,U(Ⅵ )被定量反萃 ,83 %的Pu(Ⅳ )和 36%的Am(Ⅲ )被反萃入水相 ;在R2槽中残留的Pu(Ⅳ )、Am(Ⅲ )和Eu(Ⅲ )可被定量反萃下来。该流程可有效提取高放废液中的锕系元素 ,并可对其进行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荚醚 N-503 模拟高放废液 U(Ⅵ) Pu(Ⅳ) Am() eu() 分离 萃取剂
下载PDF
几种有机物对Al_2O_3吸附Eu(Ⅲ)和Am(Ⅲ)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丁国清 张茂林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0-243,共4页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几种有机物存在时,pH对Eu(Ⅲ)和Am(Ⅲ)在Al2O3上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Am(Ⅲ)和Eu(Ⅲ)的浓度较低(1~10nmol/L)、液固比为100mL/g及离子强度为0.05mol/kg KNOs等实验条件下,与不加入任何有机物...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几种有机物存在时,pH对Eu(Ⅲ)和Am(Ⅲ)在Al2O3上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Am(Ⅲ)和Eu(Ⅲ)的浓度较低(1~10nmol/L)、液固比为100mL/g及离子强度为0.05mol/kg KNOs等实验条件下,与不加入任何有机物相比,当pH=3.5~5.0时。加入水杨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酚后,Al2O3对这2种离子的吸附率随pH增加而增加;当pH〈3.5或pH〉5.0时。pH对这2种离子的吸附率几乎没有影响。加入富里酸后,当pH〈4.5时。2种离子的吸附率随pH增加而增加,且与加入其它有机物相比,富里酸能明显提高这2种离子的吸附率;而当pH〉5.0时,2种离子的吸附率随pH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吸附 Am() eu() 有机物
下载PDF
酰胺化合物对U(Ⅵ),Eu(Ⅲ),Sr(Ⅱ)和Fe(Ⅲ)的萃取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荣锁 陈文浚 +2 位作者 黄忠良 吴斌 黄福云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91,113,共6页
研究了酰胺荚醚 (PAⅡ )和二 (1 甲基庚基 )乙酰胺 (N 50 3)在硝酸溶液中对U(Ⅵ ) ,Eu(Ⅲ ) ,Sr(Ⅱ )和Fe(Ⅲ )的萃取。结果表明 ,PAⅡ对U(Ⅵ ) ,Eu(Ⅲ ) ,Sr(Ⅱ )均有良好的萃取性能 ,N 50 3只萃取U(Ⅵ ) ,两种萃取剂对Fe(Ⅲ )
关键词 酰胺化合物 萃取 萃取剂 乏燃料后处理 高效废液 铀(Ⅵ)铕() 锶(Ⅱ) 铁()
下载PDF
酰胺荚醚对Am(Ⅲ)和Eu(Ⅲ)的萃取行为研究Ⅱ.萃取热力学和萃合物光谱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叶国安 何建玉 罗方祥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以 40 %辛醇 /煤油为稀释剂 ,研究了 3种荚醚 :N ,N ,N’ ,N’ 四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TBOPDA)、N ,N ,N’ ,N’ 四异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 (TiBOPDA)和N ,N ,N’ ,N’ 四丁基 3,6 二氧 辛二酰胺 (TBDOODA)在硝酸介质中对Am(Ⅲ )和... 以 40 %辛醇 /煤油为稀释剂 ,研究了 3种荚醚 :N ,N ,N’ ,N’ 四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TBOPDA)、N ,N ,N’ ,N’ 四异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 (TiBOPDA)和N ,N ,N’ ,N’ 四丁基 3,6 二氧 辛二酰胺 (TBDOODA)在硝酸介质中对Am(Ⅲ )和Eu(Ⅲ )的萃取热力学。TBOPDA、TiBOPDA和TBDOODA萃取镅的反应焓变分别为 :- 80 5 4、- 81 99和 - 75 88kJ/mol;求出了萃取反应自由能和熵值的变化 ;观测了不同平衡酸度下萃入有机相中金属离子的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水相酸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有机相中金属离子的吸收峰位置和形状没有改变 ,说明萃取机理在一定酸度内不变。萃合物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表明 ,萃取金属离子后 ,3种荚醚的羰基吸收峰均发生了显著位移 ,TBOPDA和TBDOODA的醚氧键位移分别为 6cm- 1和 3cm-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酰胺荚醚 硝酸
下载PDF
氯化稀土与苯基羧甲基亚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Eu(Ⅲ)配合物的发光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先 张东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首次合成了 6种新的稀土与苯基羧甲基亚砜 (L )配合物 :RELCl2 · 3 H2 O· 1 .5 C2 H5OH(RE=La、Ce、Pr、Nd、Sm、Eu) .该系列配合物易溶于水 .红外光谱表征 ,配体通过 2个羧基氧和 1个亚砜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 ;对配合物进行... 首次合成了 6种新的稀土与苯基羧甲基亚砜 (L )配合物 :RELCl2 · 3 H2 O· 1 .5 C2 H5OH(RE=La、Ce、Pr、Nd、Sm、Eu) .该系列配合物易溶于水 .红外光谱表征 ,配体通过 2个羧基氧和 1个亚砜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 ;对配合物进行了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及核磁共振氢谱等表征 .荧光光谱表明 ,铕 ( )配合物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羧甲基亚砜 稀土配合物 合成 表征 荧光 氯化稀土 铕() eu() 发光性能
下载PDF
铕-8-羟基喹啉-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乐乐 苏海全 秦建芳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3,共3页
以8-羟基喹啉(8HOQ)、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TTA)为配体合成了稀土固体三元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TTA)(8HOQ)2·H2O。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配体TTA和8HOQ均与稀土螯合配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配... 以8-羟基喹啉(8HOQ)、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TTA)为配体合成了稀土固体三元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TTA)(8HOQ)2·H2O。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配体TTA和8HOQ均与稀土螯合配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根据激发光的不同,可发射蓝光和红光。以326nm激发时,发射415nm左右的蓝光和617nm的红光的混合光;以348nm激发时,主要发射618nm的红光。蓝光来自配体8HOQ的发射,而红光来自稀土离子的发射。配体TTA和稀土Eu3+之间存在高效率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 稀土三元配合物 荧光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铕发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慧娟 洪广言 +2 位作者 宋心远 刘桂霞 张学伟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2-615,共4页
在液相中合成了邻苯二甲酸(H2L)铕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滴定分析和红外光谱确定其化学组成为Eu2L3·6H2O.热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72℃以下稳定性较好.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块状晶体物质,晶粒大小为10~2... 在液相中合成了邻苯二甲酸(H2L)铕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滴定分析和红外光谱确定其化学组成为Eu2L3·6H2O.热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72℃以下稳定性较好.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块状晶体物质,晶粒大小为10~20μm.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铕的特征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合成与表征 发光 滴定分析 元素分析 晶体 邻苯二甲酸 晶粒大小 液相 化学组成
下载PDF
碳纳米管-环糊精复合材料对Eu(Ⅲ)的吸附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瑞东 侯立安 +2 位作者 张志利 王磊 赵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3-1046,共4页
在等离子体条件下用有机大分子材料环糊精对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化处理,制备出一种新的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即碳纳米管-环糊精复合材料。实验研究了pH、时间、离子强度对该材料吸附Eu(Ⅲ)的影响。该材料对废水中Eu(Ⅲ)的吸附速率快,吸附率... 在等离子体条件下用有机大分子材料环糊精对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化处理,制备出一种新的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即碳纳米管-环糊精复合材料。实验研究了pH、时间、离子强度对该材料吸附Eu(Ⅲ)的影响。该材料对废水中Eu(Ⅲ)的吸附速率快,吸附率在95%以上,通过吸附方程推算得到对Eu(Ⅲ)的最大吸附量可达约80mg/g,废水中其它离子及浓度对Eu(Ⅲ)的吸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环糊精 吸附 eu()
下载PDF
铕(Ⅲ)与1,2,4,5—苯四甲酸及1,10—邻菲咯啉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继新 胡茂林 +2 位作者 程亚倩 王稼国 林建华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12,共5页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 ,合成了 Eu( )与 1,2 ,4,5—苯四甲酸 (H4TCB)及 1,10—邻菲咯啉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谱分析和摩尔电导确定其化学组成为 Eu4/3 (TCB) (phen)· 4H2 O,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 X射线粉末衍射对...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 ,合成了 Eu( )与 1,2 ,4,5—苯四甲酸 (H4TCB)及 1,10—邻菲咯啉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谱分析和摩尔电导确定其化学组成为 Eu4/3 (TCB) (phen)· 4H2 O,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 X射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四甲酸 混配配合物 荧光性质 邻菲咯啉
下载PDF
包气带土壤对Eu(Ⅲ)的吸附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期凤 廖家莉 +5 位作者 张东 康厚军 杨远友 金建南 朱海军 刘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0-215,共6页
为了解废物填埋坑包气带土壤对241 Am等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以Eu代替化学性质相似的Am,研究了吸附时间、液固比、pH、温度、Eu(Ⅲ)浓度、土壤量以及腐殖酸等对包气带土壤吸附Eu(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Eu(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 为了解废物填埋坑包气带土壤对241 Am等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以Eu代替化学性质相似的Am,研究了吸附时间、液固比、pH、温度、Eu(Ⅲ)浓度、土壤量以及腐殖酸等对包气带土壤吸附Eu(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Eu(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液固比为30:1(V/m),pH为7~8,吸附时间5 h,土壤量为500 mg时,土壤对Eu(Ⅲ)的吸附率在99%以上;Eu(Ⅲ)浓度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经验公式;腐殖酸的存在,使土壤对Eu(Ⅲ)的吸附率增加,而C2 O2-4和柠檬酸根离子使吸附率显著降低,PO3-4和SO2-4对吸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铕(eu) 吸附 腐殖酸
下载PDF
Eu(Ⅲ)和Am(Ⅲ)在Th_4(PO_4)_4P_2O_7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冬林 钱丽娟 +2 位作者 张茂林 许君政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6-161,共6页
通过静态法研究了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平衡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以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Ⅲ)和Eu(Ⅲ)在T114(PO4)4P2O7的吸附具有相似的pH吸... 通过静态法研究了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平衡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以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Ⅲ)和Eu(Ⅲ)在T114(PO4)4P2O7的吸附具有相似的pH吸附曲线,pH值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吸附率在pH=2~5时出现剧增;在其他条件相同时,KNO3离子强度从0.01mol/L增大到0.1mol/L,吸附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比实验发现,FA对Am(UI)和Eu(UI)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Am(Ⅲ)和Eu(Ⅲ)在Th4(PO6)4P2O7表面可能形成了表面络合物。吸附剂的表面特征及其吸附机理研究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4(PO4)4P2O7 吸附 eu() Am()
下载PDF
末端含羧基的聚苯乙烯-稀土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及荧光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祥 路建美 徐庆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2,共5页
以对氯甲基苯甲酸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末端含有羧基的聚苯乙烯,并在微波作用下使该聚合物与Eu(DBM)3.2H2O和Sm(DBM)3.2H2O配合物反应。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对配合反应的影响,对比了微波反应与常规条件下(室温)配位反应... 以对氯甲基苯甲酸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末端含有羧基的聚苯乙烯,并在微波作用下使该聚合物与Eu(DBM)3.2H2O和Sm(DBM)3.2H2O配合物反应。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对配合反应的影响,对比了微波反应与常规条件下(室温)配位反应的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荧光光谱等表征了微波反应得到的配合物,证实了通过微波反应不但可以制备具有很好荧光性能的聚合物材料,而且与常规条件下的反应相比反应速度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eu() Sin() 荧光性能
下载PDF
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茂林 杨子谦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液固比(V/m)、震荡时间、pH、离子强度(I)及腐殖酸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25±1)℃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pH对吸附的影响... 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液固比(V/m)、震荡时间、pH、离子强度(I)及腐殖酸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25±1)℃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pH对吸附的影响比较大,在pH=2.5~5.5的吸附边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络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吸附 eu() Am()
下载PDF
稻草生物炭对铕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丽佳 吴思颖 +3 位作者 李生波 魏作富 杨国 胡保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0-398,共9页
以农业残留物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被广泛应用于去除重金属,这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双重意义。本研究以稻草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通过系列静态实验和光谱技术研究其对重金属铕(Eu)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发现溶液pH显著影响生物炭对Eu(Ⅲ)的吸... 以农业残留物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被广泛应用于去除重金属,这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双重意义。本研究以稻草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通过系列静态实验和光谱技术研究其对重金属铕(Eu)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发现溶液pH显著影响生物炭对Eu(Ⅲ)的吸附量,但不改变吸附反应时间;腐殖酸/富里酸(HA/FA)在pH<7.0的溶液中能促进生物炭对Eu(Ⅲ)的吸附,而在pH>7.0的溶液中则抑制Eu(Ⅲ)的吸附;吸附过程主要涉及共沉淀或内表面络合机制;该吸附属于化学吸附,且吸附速率受内颗粒扩散过程的限制。此外, Freundlich模型对该吸附拟合最好, Langmuir模型显示稻草生物炭对Eu(Ⅲ)的最大吸附量为40.717 mg/kg,这可能与生物炭的层状结构和丰富的官能团有关;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这些发现有利于评估稻草生物炭在去除水中重金属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生物炭 eu() 吸附行为 吸附机理 光谱技术
下载PDF
Adsorption of Eu(Ⅲ) on titanate nanotubes studied by a combination of batch and EXAFS technique 被引量:8
19
作者 SHENG GuoDong YANG ShiTong +2 位作者 ZHAO DongLin SHENG Jiang WANG XiangKe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The effects of pH,contact time and natural organic ligands on radionuclide Eu(Ⅲ) adsorption and mechanism on titanate nanotubes(TNTs) are studied by a combination of batch and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The effects of pH,contact time and natural organic ligands on radionuclide Eu(Ⅲ) adsorption and mechanism on titanate nanotubes(TNTs) are studied by a combination of batch and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EXAFS) techniques.Macroscopic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is ionic strength dependent at pH < 6.0,but ionic strength independent at pH > 6.0.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HA) /fulvic acid(FA) increases Eu(Ⅲ) adsorption on TNTs at low pH,but reduces Eu(Ⅲ) adsorption at high pH.The results of EXAFS analysis indicate that Eu(Ⅲ) adsorption on TNTs is dominated by outer-sphere surface complexation at pH < 6.0,whereas by inner-sphere surface complexation at pH > 6.0.At pH < 6.0,Eu(Ⅲ) consists of ~ 9 O atoms at REu?O ≈ 2.40 in the first coordination sphere,and a decrease in NEu-O with increasing pH indicates the introduction of more asymmetry in the first sphere of adsorbed Eu(Ⅲ).At long contact time or high pH values,the Eu(Ⅲ) consists of ~2 Eu at REu-Eu ≈ 3.60 and ~ 1 Ti at REu-Ti ≈ 4.40 ,indicating the formation of inner-sphere surface complexation,surface precipitation or surface polymers.Surface adsorbed HA/FA on TNTs modifies the species of adsorbed Eu(Ⅲ) as well as the local atomic structures of adsorbed Eu(Ⅲ) on HA/FA-TNT hybrids.Adsorbed Eu(Ⅲ) on HA/FA-TNT hybrids forms both ligand-bridging ternary surface complexes(Eu-HA/FA-TNTs) as well as surface complexes in which Eu(Ⅲ) remains directly bound to TNT surface hydroxyl groups(i.e.,binary Eu-TNTs or Eu-bridging ternary surface complexes(HA/FA-Eu-TNTs)).The findings in this work are important to describe Eu(Ⅲ) interaction with nanomaterials at molecular level and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Eu(Ⅲ) physicochemical behavior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ate nanotubes radionuclide eu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EXAFS) spectroscopy humic acid fulvic acid
原文传递
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Eu(Ⅲ)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建宇 曾红 +1 位作者 于群 刘光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8-211,共4页
以四种 1,3 二苯基 4 酰基 5 吡唑酮 (酰基分别为苯甲酰基、苯乙酰基、丁酰基和氯乙酰基 ,化合物以DPBZP、DPPAP、DPBTP和DPCAP表示 )为配体 ,合成了Eu(Ⅲ )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通过FTIR... 以四种 1,3 二苯基 4 酰基 5 吡唑酮 (酰基分别为苯甲酰基、苯乙酰基、丁酰基和氯乙酰基 ,化合物以DPBZP、DPPAP、DPBTP和DPCAP表示 )为配体 ,合成了Eu(Ⅲ )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通过FT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配合物发射Eu(Ⅲ )的特征荧光 ;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配体吡唑环 4 位酰基上的取代基团密切相关 ,荧光强度随配体不同的变化顺序为DPBZP >DPPAP >DPBTP >DPCAP ;第二配体邻菲罗啉具有较为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 配合物 荧光性质 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